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江西省九江市重点名校初三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积累
1.下面情境下,语言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情境]同学小勇在校门口被自行车撞了,腿部皮肤有几处刮伤,你打电话给他妈妈说:
A.“阿姨,不好了,小勇出车祸了!请您赶快来学校并送他去医院。”
B.“阿姨,小勇在校门口被车把腿撞坏了,您最好来一趟。
C.“阿姨,小勇出事了,但事情不严重,您不用担心害怕。可您最好还是来我们学校一趟,看看这事该怎么处理。”
D.”阿姨,小勇在校门口被自行车碰了一下,腿上破了点皮。您看您用不用来带他去医院做些处理。”
2.下列句子没有■谓洒的一项是()
A.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积极开展“在阅读中成长”。
B.通过阅读《青铜葵花》《根鸟》等作品,我了解到曹文轩是一位关注少年心灵的作家。
C.辛弃疾和陈同甫是好朋友,两人志同道合,他给他写了一首词。
D.《经典咏流传》用“和诗以歌”的方式演绎经典诗词,导致了文化节目的新风尚。
3.下列选项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昆虫学家法布尔把科学和文学巧妙地结合起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为我们刻画了一个绚丽多姿的昆虫世界。
B.我们欣赏散文,既要细心领会作者对于自然和人生的感悟,又要认真品评作者表达这种感悟所用的形式。
C.如今初中生近视日益严重,是由于过度看手机的原因造成的。
D.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具有广泛的活动基础,每年有超过1000万名左右的青少年参加从基层学校到全国大赛的
不同层次活动。
4.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南方似乎是方言的沃土,翻过一座山,或渡过一条河,你就会落入陌生方言的包围中。当你发现整个村庄操着浓
浓的异腔,仿佛到了“番邦”,语言像山一样—着,一时难以逾越。细心的人会发现,不止是方言,在南方,—、
遥呼相望的两个村庄,—语言不通,—习俗也大相径庭。
A.绵亘天涯海角要是那么B.横亘鸡犬相闻不但而且
C.横亘鸡犬相闻要是那么D.绵亘天涯海角不但而且
5.默写。乱花渐欲迷人眼,o(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念天地之悠悠,!(陈子昂《登幽州台
歌》),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柳宗元《小石潭记》),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其一))参差存菜,左右笔之。,。
(《诗经•关雎》),;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礼记•虽有佳肴》)中秋之夜,漂泊异乡的游子
常常会轻吟苏轼《水调歌头》中的“,。”来表达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和祝福。
6.1.判断题(正确的打“J”,错误的打“X”)。吴用智激林冲火并王伦后,大家推晁盖做了梁山泊的第二任寨主。
后晁盖在攻打曾头市时,被史文恭用毒箭射中面颊而死。()武松斗杀西门庆,拳打镇关西,大闹飞云浦,除恶娱蚣
岭,是《水浒传》中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
孙把扇摇。”与这首歌谣相关的故事情节是“火烧草料场”。()
2.阅读下面选自《水浒传》的语段,按要求作答。
林冲答道:“小人是个好汉,官司既已吃了一世也不走。”董超道:“那里信处你说。要我们心稳,须得缚一缚。”
林冲道:“上下要缚便缚,小人敢道怎地。”薛霸腰里解下索子来,把林冲连手带脚和枷紧紧的绑在树上。两个跳将起来,
转过身来,拿起水火棍,看着林冲。
选段中两公差为何要绑林冲?结果如何?
二、阅读
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亮少有逸群之才,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
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厚相结纳。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
而备失势,众寡②,而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③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久权既宿⑤服仰备,又睹亮奇雅,
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后亮助备又西取益州。益州
既足,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帝号,拜亮为丞相。
(节选自晋•陈寿《进〈诸葛亮集〉表》)
(注释)①举州委质:把整个荆州作为见面礼送给曹操。②众寡:人数少。③建:提出。④吴会:吴国。⑤宿:
平素;一向。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
(2)乘胜至捷()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躬耕于野,不求闻达。
3.从本段文字来看,诸葛亮辅佐刘备做了哪些事情?
8.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寡人之于国也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①,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
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②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日:“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
步,则何如?”目:“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目:“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
可胜食也;数罟不入;■夸池③,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
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
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④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
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⑤有饿孽
⑥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目'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
至焉。”①凶:谷物收成不好,指荒年。②加:更,再。③数(cD)罟(gU)不入滑(wu)池:密网不入深池。
④庠序:古代的乡学。⑤涂:通“途”,道路。⑥孳:同“殍”,饿死的人。
1.对下列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谷不可胜食也胜:超过B.勿夺其时夺:违背
C.然而不王者王:称王D.王无罪岁罪:归咎
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A.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B.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C.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D.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3.依据文本,下列不属于孟子的思想与主张的一项是()
A.加强军备,使百姓高枕无忧。B.让利于民,使百姓休养生息。
C.重视教化,使百姓通情达理。D.施行仁政,使百姓安居乐业。
4.将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S:“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
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
心。
[乙]唐太宗谓侍臣。日:“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西讨,
穷兵赎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
百姓安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节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①侍臣:周围的大臣。②京师: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市)③炀帝:指隋朝未代皇帝杨广。④孜孜:
勤恳的样子。⑤稔:丰收。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及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万钟于我何初焉而山不如增
B.所识容乏者得我与复前行,欲与其林
C.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便天下无事
D.呼尔而与之蹴尔而与之
2.下列“而”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舍鱼而取熊掌者也B.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C.太守归而宾客从也D.广起,夺而杀尉
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摩尔而与之
②征求不目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5.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
10.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列小题。
天机与人为
①有一次,家里的地毯用旧了,我卷起来捆好准备丢掉,换新的,没想到站在身后的小儿子乐朋,竟大哭起来,
叫道:“地毯太可怜了,它又不是垃圾,怎么可以丢掉?”我被这出奇的同情心怔住,原来七岁的孩子将生活中的物
品看成相互依存的朋友;孩子广泛的同情心十分敏锐,其中就含着虚灵的“天机”。经过后天智能活动的梳理,成人
才逐渐失去朴实真确的世界。
②由此我想起一个天真的小女孩,得意地将母亲以土布手工缝制的新衣穿在身上,穿来穿去穿不厌,她的生命就
充满着自然亲情的“天机”。有一天,当她发现母亲的手艺太士气,还不如路边地摊上那件机器缝制的布衣服时,生
命的美趣就折损了。当再发现路边地摊上的不能穿,进而觉得百货公司挂着的那件才帅气;再发现百货公司的成衣也
不能穿,进而认为裁缝师傅为自己定做的才能穿出身份;再发现一般裁缝做的还是不够尽显身份,必须是巴黎名师为
自己定做的才算有气派……入世愈深,离母亲亲制的衣服愈远,愈堕入虚荣嗜欲的俗套里,生命的灵慧与美趣愈浅薄,
“天机”也就愈浅了。
③我又想起酒喝多了的沅籍,他躺在酒店年轻老板娘的身边,酒店老板看惯了他如此,也从不责怪。那是阮籍保
有了生命中的“淳厚”的部分,没什么可避嫌疑的,所谓“一性定静,天机明妙”。这良善单纯的本性就是“天机”,
用世俗、礼法、风化的眼光去看,就觉得他违背了礼俗。
④我觉得,做人能多存一些纯正的“天机”,少一些世故的“人为”,才能享受生命的美。《孟子》里一再讨论过
这个问题:一位诸侯看见要牵去宰杀做祭祀的牛害怕得发抖,心里不忍,就叫人换一只羊,没想到被别人批评为“爱
牛不爱羊”,以小易大,是为了发财;有一个孩子将掉入井里,旁边的人只知怵惕地去救助,没想到被别人批评为想
博得赞誉,想讨好孩子的爸妈。其实一开始触动的天性爱心,便是纯纯的“天机”,而后起的、纷纷的理性评论,乃
是没什么价值的“人为”。人在单纯的“义”里都只有善良的天性,到了复杂的“第二义”里才滋生出无聊的价值判
断或人生的规范。
⑤再读林语堂的《生活的艺术》,他认为人的快乐必须以天赋本能的和谐为基础,应少去听哲学家的话。哲学家大
多是在欺瞒自己,反把许多自然的东西弄成不。他主张“必须脱离这种哲学的酷热和恶浊的空气,进而重获一些孩子
的新鲜自然的真见识”。林先生正好批评了公式化、矫饰化、简单化的“人为”,而主张寻回人类清纯而元气充沛的
“天机”。
⑥古人也有同样的主张:辩士说了一千句话,句句令人竖起了耳朵,但如何比得上婴儿的一笑让大众听了就醉心!
辩士的才能难道不如婴儿?不见得。因为辩士是“意造”的人为,而婴儿乃是“天动”的天机;真正教心灵愉悦的乃
是天机,而不是人为。
1.下面来自文中的人物事例,其中不能体现“天机”的一项是()
A.小儿子乐朋看到我要扔掉旧地毯,竟难过地大哭起来。
B.小女孩,得意地将母亲以土布手工缝制的新衣穿在身上,穿来穿去穿不厌。
C.酒店老板看惯了阮籍诸如酒喝多了躺在酒店年轻老板娘身边的一些行为,从不责怪。
D.一位诸侯看见要牵去宰杀做祭祀的牛害怕得发抖,心里不忍,就叫人换一只羊。
2.从文中内容来看,作者认为阮籍的行为无需责怪,作者这样认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下面对此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
()
A.阮籍一贯如此,没必要责怪他。
B.阮籍有着良善单纯的本性,文中他的行为不用责怪。
C.阮籍这一行为展示了他对世俗、礼法、风化的藐视,不应责怪。
D.阮籍做事不避嫌疑,这一点值得肯定。
3.下列对作者赞赏“天机”的原因的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天机”含着虚灵,经过后天智能活动的梳理,能拥有朴实真确的世界。
B.拥有“天机”的人,他们有着清晰的、用来警醒世人的价值判断或人生规范。
C.拥有“天机”的人是才能卓著的,他们能真正看清这个世界。
D.“天机”是清纯而元气充沛的,能够真正教心灵愉悦。
11.阅读《高大上的“正”字计数法》一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苏格兰公投落下帷幕之际,吸引人们眼球的不仅仅是票选的结果,更有英国人那奇葩的计票方式。统计选票的
人竟然是在纸上一条条地画竖杠杠,视觉效果非常凌乱。
②对比之下,我国的“正”字计数法立刻显得又机智又高端。相信很多小伙伴从小学选班委开始就用着正字计数,
一路画正直到现在。
③正字曾经是古代大数单位之一。汉代《数术记遗》中记载的大数有:亿、兆、京、垓、稗、穰、沟、涧、正、
载。又因为“数有十等,若言十万日亿,则十亿曰兆,十兆日京也。”以此类推,“正”代表一个相当大的计数单位。
④至于真正使用“正”字来一笔一画计数,则要追溯到清末民初的上海。在旧上海,起初进戏园看戏并不采用凭
戏票制度,仅由服务人员领坐。由善写计数的服务人员将卖座情况写在“大水牌”上注明。每满五个看客,就写一个
“正”字,或者是领一个看客就划上一笔,划上五笔便成一个“正”字,随后再去收费。后来看戏的人增多,戏园规
模扩大,用水牌计票的方法逐渐被戏票所取代,但“正”字的计票方法却被商家和选举计票所借鉴,广泛应用起来。
⑤明治维新之后,日本也开始采用这种计数方法。此前的江户时代,他们曾使用“玉”字来计数,同样是五个为
一个单位。由于绝大多数人生来就具有十根手指,因而在进化史中促成了十进制的广泛采用,而五画字和五画符号便
于十进制计数,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曾被使用过。但在所有五画字中,只有“正”字字形规矩简洁,只由横竖构成,
没有哪两笔首尾相连,甚至连每一划的长度都大致相等。所以,作为计数符号,没有比它更合适的了。
⑥“正”字的含义相当正能量。它的本义是平正、不偏斜,同时,它也有着“匡正”“正确”的含义,是人们表
达信任的基准。
⑦在投票选举中,人们最希望的是公平公正。从外形到内涵,“正”字都是完美的计数工具,无怪乎人们称赞它
是高大上的计数方法了。
1.文章③-⑦段主要介绍了“正字计数法”的和o
2.第⑤段划线句子的作用是什么?
3.周煜一直不理解选举班干等时候为什么要用“正字计数法”,读了本文后请你向他解释其中的原因。
三、应用
12.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现在越来越追求精神文明建设。家庭是传承人类文明的载体,良好的家风不
仅是建设文明家庭的核心,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为此学校将开展以“建设家园,我爱我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
日活动。
(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不超过20个字)
(2)古往今来,许多家庭都往重家风建设,如“孟母三迁”,请写出与之相似的两个故事。
(3)活动中,学校号召每个家庭召开一次以“家风建设”为主题的家庭会议,作为家庭成员,请你拟写三条家规。
(4)家庭会议后,你的弟弟仍然我行我素,无视家规,你将如何劝说?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
1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而融入生活,享受生活,我们也会拥有丰富多彩的体验,或快乐、惬意、温暖、幸福、
期待、激动、兴奋……或伤心、痛苦、失望、姿屈、哀愁、懊恼、迷惘……但每一次的体验,都会带来不一样的收获
——收获心灵的蜕变、生活的哲理、亲情的无私、友情的可贵……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那次体验,那份收获”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要突出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②不少于600字;③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班级名和人名;④书写要
正确、规范、美观。
参考答案
一、积累
1、D
【解析】
ABC说法太直接,不委婉,表达不够清晰,家长容易着急,这样会因为着急而出意外。
2、B
【解析】
A.缺少宾语中心语,在句末添加“的活动”;C.代词指代不明。“他给他写了一首词”,中间的两个“他”指代谁
不清楚;D.搭配不当,“导致”与“新风尚”搭配不当,将“导致”改为“开启”。
3、B
【解析】
A项,搭配不当,把“刻画”改为“描绘”;B项,正确;C项,属于句子杂糅,删去“由于”、“的原因”;D项,
前后矛盾,应划去“超过”或“左右的”。
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
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
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
4、B
【解析】
绵亘:绵延不断。横亘:(桥梁、山脉等)横跨;横卧。“横亘”符合语境,排除AD两项,最后两个句子“语言不通”
与习俗也大相径庭”是转折关系,排除C项,故选B。
5、(1)浅草才能没马蹄(2)独怆然而涕下(3)烟笼寒水月笼沙(4)悄怆幽邃(5)欲渡黄河冰塞
川将登太行雪满山(6)窈窕淑女钟鼓乐之(7)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8)但愿人长久千
里共婵娟
【解析】
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
还要能默写。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能够背诵全文(诗),选择符合语境要求的句子。“蹄”“怆然”“幽邃”“渡”“窈
窕”“反”“婵娟”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名句的默写,要想得满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
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默写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直接型默写题、理解型默写题、迁移型默写题、运用型默写题、简单赏析型默写题。默
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要
注意背完整,记清楚,写正确,理解透彻,对照教材原文,一字一句,不错不漏、不增不添地进行背诵和书写。另外
要对名句要注意分类积累。
6、1.(1)±(2)2<(3)2<
2.鲁智深大闹野猪林(或林冲发配沧州);奉高俅之命要杀林冲;林冲被鲁智深救起。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积累能力。名著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表面的知识,如作
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
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本题考查对《水浒传》的阅读理解。错误之
处分别为:武松醉打蒋门神,故事情节是“智取生辰纲”。
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辨析名著故事情节的能力。掌握名著中的重要故事情节是应考的基本策略,还要在
平时与同学交流时,多关注名著中易记错的故事情节,只要认真、仔细识记,就不会出错。长期坚持下
去,对名著情节的辨析能力一定会提高。本题考查对《水浒传》的阅读理解。
二、阅读
7、1.(1)看望;拜访(2)战胜
2.(诸葛亮)亲自在田间耕种,不求出名显达。(语意基本正确,语言表达顺畅即可)
3.①出使东吴,结成孙刘联盟。②赤壁之战取胜,平定江南。③西取益州,并治理成功。(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
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乃三顾亮于草
庐之中”的意思是“于是多次到草屋去拜访诸葛亮”,“顾”的意思是“拜访”;“乘胜克捷”的意思是“并乘胜追
击”,“克”的意思是“战胜”。
2.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
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
点。“躬”“于”“闻达”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
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
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3.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概括,此题需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分析作答。根据文中信息“身使孙权,求援吴
会”“江南悉平”“后亮助备又西取益州”可以概括出问题的答案,注意分条进行概括。
选自《进〈诸葛亮集〉表》作者:陈寿年代:西晋
参考译文:诸葛亮年轻时有超群的才能。身高八尺,而容相貌十分伟岸,当时人认为他与众不同。遇到汉末战乱,诸
葛亮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避难。(诸葛亮)亲自在田间耕种,不求出名显达。当时左将军刘备认为诸葛亮有特殊的才能,
于是多次到草屋去拜访诸葛亮。诸葛亮十分称道刘备的杰出才能,于是结交了他,感情深厚。等到曹操南征,荆州刘
琮把整个荆州当作礼物送给了曹操并投降曹操,面刘备失去了权势和地位,人数少没有立足之地。诸葛亮当年27岁,
就进谏奇策,亲自出使孙权,向吴国求援。孙权早就敬佩刘备,又看到诸葛亮有特别的雅量,十分敬重他,立即派兵
三万人来帮助刘备。刘备能够得以用兵和曹操交战,大败曹军,并乘胜追击。江南全都平定了。后来诸葛亮帮助刘备
又向西攻打州。益州平定之后,任命诸葛亮为军师将军。将军刘备称帝,任命诸葛亮为丞相。
8、1.A
2.B
3.A
4.(梁惠王)说:“不行,只不过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这也是逃跑啊。”
【解析】选自:《孟子》作者:孟子年代:战国
参考译文:
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总算尽了心啦。河内遇到饥荒,就把那里的老百姓迁移到河东去,把河东的
粮食转移到河内;河东遇到饥荒也是这样做。了解一下邻国的政治,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邻国的百姓
不见减少,我的百姓不见增多,这是为什么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让我用战争做比喻吧。咚咚地敲响战鼓,两军开始交战,战败的扔
掉盔甲拖着武器逃跑。有人逃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的人逃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凭自己只跑了五十
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梁惠王说:“不行。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那也是逃
跑啊。”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就不要指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不耽误农业生产的
季节,粮食就会吃不完。密网不下到池塘里,鱼鳖之类的水产就会吃不完。按一定的季节入山伐木,木
材就会用不完。粮食和水产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就使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了。百姓对生养
死葬没有什么不满,这是王道的开端。“五亩大的住宅场地,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丝织品了。
鸡、猪、狗的畜养,不要耽误它们的繁殖时机,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吃肉食了。百亩大的田地,不要耽误
它的耕作时节,数口之家就可以不受饥饿了。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
讲给百姓听,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负或头顶重物在路上行走了。七十岁的人能够穿上丝织品、吃上
肉食,百姓没有挨饿受冻的,做到了这些而不能统一天下称王的还从未有过。“猪狗吃人所吃的食物,
不知道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不知道开仓赈济。百姓死了,就说:'这不是我的过错,是因为年岁
不好。’这种说法与拿刀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大王不要归罪于年
成,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来归顺了。”
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
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A项
错误,胜:尽,完。
2.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
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
构。B项正确,可以根据句意来划分,句意为:大王喜欢打仗,让我用战争做比喻吧。咚咚地敲响战鼓,
两军开始交战,战败的扔掉盔甲拖着武器逃跑。
3.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
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逐项进行分析即可。A项不属于孟子的思想与主张,文中无
依据。
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
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
语。重点词语:亦:也。走:逃跑。
点睛: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
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
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
9、1.D
2.B
3.①用脚踢②停止
4.从前(有人)宁可死也不愿意接受,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
5.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稳/百姓安乐。
【解析】
1.此题考查一词多义。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
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A.好处/加大的意思,指的是体积;B.贫穷/“尽”,
形容词用做动词,这里是“走到……的尽头”的意思;C.如果,假使/让、令;D渚B是连词,表修饰。故选D。
2.此题考查一词多义。这些文言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
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A、C、D三项的“而”表示顺承,B项的“而”表示
转折。故选B。
3.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推断词语的
意思。①句意:用脚踢给别人吃。“蹴”,用脚踢。②句意:不停地向民间索取。“已”,停止。
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
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注意以下关键词语的意思:乡,通“向”,从前;“为”,
为了;“受",接受。
点睛:翻译文言句子是文言文的一个重要考点。翻译句子要把握的原则:1.语句通顺,成分完整。(注意翻译省略主语
宾语时要补充完整,并添加括号。)2.落实字词,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方法是:吃透课内文言文,反复诵读,熟练掌
握,再适当拓展。
5.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
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根据句意“于是就能不兴起徭役,年年庄稼
丰收,百姓安居乐业”,可知应划分为: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稳/百姓安乐。
甲文选自《孟子•告子上》作者:孟子年代:战国时期
乙文选自《贞观政要》作者:吴兢年代:唐
参考译文:
(甲)一碗饭,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不得到它就会饿死。可是轻蔑地呼喝着给人吃,饥饿的行人也不愿
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
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
人)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却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它;
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它。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
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
(乙)唐太宗对侍臣说:“以前(隋炀帝)刚刚平定了京师,宫中的美女和珍奇玩物,没有一个院子不是满满的。
隋炀帝内心仍旧不满足,不停地向民间索取美女及珍玩,并且东讨西伐,用尽兵力随意发动战争,老百姓不能忍受,
于是导致了灭亡。这些都是我亲眼所见的。因此我从早到晚勤恳不息,只是希望不想东征西讨,不贪美女珍玩,使天
下平安无事。于是就能不兴起徭役,年年庄稼丰收,百姓安居乐业。治理国家就像种树一样,根基不动摇,那么枝繁
叶茂。帝王能不想东征西讨,不贪美女珍玩,百姓怎么会不安居乐业呢?”
10、1.C
2.B
3.D
【解析】
1.C不能体现“天机”。文章第3段由“这良善单纯的本性就是‘天机’”一句,阐释了“天机”的内涵。“酒店老
板看惯了阮籍诸如酒喝多了躺在酒店年轻老板娘身边的一些行为”中从“看惯了”一词即可推断出,这种行为这已经
不算什么“天机”了,“看惯了”所以就“从不责怪”,“看惯了”使“天机”发生了变化。而其它三项都是“天机”
(本性)的体现。
2.作者这样认为阮籍的行为无需责怪的根本原因是B,即“阮籍有着良善单纯的本性,文中他的行为不用责怪”,文
章谈的就是“天机”的问题,“天机”是“良善单纯的本性”,而阮籍“喝多了的阮籍,他躺在酒店年轻老板娘的身
边”行为便是“天机(本性)”使然。既然是本性的流露,就没必要责怪他。其它几项理解错误。
3.分析作者赞赏“天机”的原因。考查对文章要点的理解。通读全文,梳理脉络,分清层次,综合考虑,提取要点,
找到关键句分析,即可得出正确答案。如可分析第5段“再读林语堂的《生活的艺术》,他认为人的快乐必须以天赋本
能的和谐为基础”,第6段“真正教心灵愉悦的乃是天机,而不是人为”等句,即可分析出作者赞赏“天机”的原因
是“天机”清纯而元气充沛,能够真正教心灵愉悦。所以选D,其它几项都不是赞赏“天机”原因。
11、1.正字计数法的历史原因
2.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五画字或五画符号便于十进制计数,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曾被使用过,与下文写正字计
数法形成对比,突出正字计数法的优越性。
3.周煜,因为五画字便于十进制计数,而在所有五画字中“正”字字形规矩简洁,“正”的含义相当正能量,表达人
们对投票选举公平公正的愿望。所以从外形到内涵,“正”字都是完美的计数工具。
【解析】
1.考查文章的说明内容。通读全文,梳理脉络,分清层次,综合考虑,提取要点,找到关键句,必要时用自己的语言
概括即可。如3—4两段侧重介绍的是正字计数法的使用历史。而5—7几段则侧重介绍正字计数法的使用原因。
2.考查语句的作用。也是在考查说明方法的类型及其表达效果。“明治维新之后,日本也开始采用这种计数方法。此
前的江户时代,他们曾使用‘玉'字来计数,同样是五个为一个单位”一句明显使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准确说明
此语段的观点句,即“而五画字和五画符号便于十进制计数,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曾被使用过“。同时划线的这句话
与下文写正字计数法形成比较,突出正字计数法“作为计数符号,没有比它更合适的了”。
3.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首先要读懂原文,运用原文所讲的相关知识,来给周煜解释其中的原因。告知周煜在生
活和工作中使用“正字计数法”的重要意义。要理解好原文“五画字和五画符号便于十进制计数”“但在所有五画字
中,只有‘正’字字形规矩简洁,只由横竖构成,没有哪两笔首尾相连,甚至连每一划的长度都大致相等"“‘正'
字的含义相当正能量。它的本义是平正、不偏斜,同时,它也有着‘匡正''正确'的含义,是人们表达信任的基
准”“在投票选举中,人们最希望的是公平公正。从外形到内涵,'正'字都是完美的计数工具”等句,从中即可整
理出正确答案。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用、做假设
等。运用说明方法要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及写作目的。恰当地运用说明方法,能提高说明语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使
说明对象更具体、更生动,让读者更明白,更清楚作者的意思,更能增强说服力,有时也能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更
突出主题。
三、应用
12、示例一:训诫传千古,家风立万年。示例一:曾子杀猪岳母刺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护士考试内容深度解析及试题答案
- Module 7 Unit 2 I'll be home at seven o'clock.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外研版(三起)英语五年级下册
- 2024年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前景分析试题及答案
-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的研究方法与试题及答案
- 2024年系统架构考试复习的有效方法试题及答案
- 2024药剂学复习计划与方法探讨试题及答案
- 企业会计准则重要内容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健康管理师考试信息技术应用及试题答案
- 2025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核心能力试题及答案
- 2024年系统架构师考试学习策略试题及答案
- 医疗援助与全球卫生合作
- 财务会计实务(第六版)教案 4.固定资产教案
- 第一章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讲解
- 三年级下册乘除法竖式计算题100道
- 2024年4月全国自考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一)02024真题及答案
- 《宫颈癌防治》课件
- 220V直流容量计算书
- 医院培训课件:《基于医院感染防控的安全注射》
- 【抖音直播带货模式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3200字】
- 混凝土回弹标准表格
- 征兵工作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