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辽宁省沈阳二中、抚顺二中高二上生物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辽宁省沈阳二中、抚顺二中高二上生物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辽宁省沈阳二中、抚顺二中高二上生物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辽宁省沈阳二中、抚顺二中高二上生物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辽宁省沈阳二中、抚顺二中高二上生物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辽宁省沈阳二中、抚顺二中高二上生物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下列不能表示酶活性高低的是()A.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中酶的变化量B.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中反应物减少量C.一定条件下所催化的某一化学反应的反应速度D.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中产物的增加量2.下图为过敏反应的原理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表皮或黏膜屏障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B.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与致敏靶细胞上抗体结合C.体液免疫与过敏反应中抗体发挥作用的场所相同D.组织胺引起毛细血管扩张的过程属于体液调节3.某兴趣小组对贵阳市顺海林场的褐家鼠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宜采用的方法是()A.取样器取样法 B.标志重捕法C.样方法 D.目测估计法4.下列有关格里菲思和艾弗里的实验说法正确的()A.格里菲思实验证明DNA可以改变生物体的遗传性状B.将R型活细菌与加热后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给小鼠,小鼠死亡,病死小鼠体内分离得到的肺炎双球菌只有S型细菌而无R型细菌C.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采用了物质提纯、鉴定与细菌体外培养技术D.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5.昆虫等动物分泌的性外激素能在同种生物的两性之间互通性信息,引诱异性来交配。根据这一原理,研究人员利用活雌虫、性外激素粗提物或其类似物作诱饵来防治害虫,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性外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在个体间传递信息B.性外激素能够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C.诱杀雄虫能使性别比例失衡进而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D.利用性外激素防治农业害虫的方法属于化学防治6.水稻的下列器官中,生长素合成量最少的是()A.嫩芽 B.嫩叶 C.发育中的种子 D.成熟的叶片7.某人悠闲地在乡间小道上散步,突然在不远处窜出一条大狗,狂叫着向他扑来。此人吓了一跳,立刻满脸通红,产生多种生理反应,这一生理过程属于()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C.神经—体液调节 D.激素调节8.(10分)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甲同化的能量必然大于食肉动物同化的能量B.图中甲、食草动物、食肉动物1和2构成一条食物链C.图中乙是分解者,流向乙的能量能被甲重新加以利用D.甲、乙、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1、2所贮存的能量之和是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二、非选择题9.(10分)与常规农业相比,有机农业、无公害农业通过禁止或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加大有机肥的应用,对土壤生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某土壤中部分生物类群及食物关系如图所示,三种农业模式土壤生物情况如表所示。取样深度(cm)农业模式生物组分(类)食物网复杂程度(相对值)0-10常规农业151.06有机农业191.23无公害农业171.1010-20常规农业131.00有机农业181.11无公害农业161.07(1)土壤中的线虫类群丰富,是土壤食物网的关键组分。若捕食性线虫为该土壤中的最高营养级,与食细菌线虫相比,捕食性线虫同化能量的去向不包括___________。某同学根据生态系统的概念认为土壤是一个生态系统,其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2)取样深度不同,土壤中生物种类不同,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结构。由表中数据可知,土壤生态系统稳定性最高的农业模式为___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___。(3)经测定该土壤中捕食性线虫体内的镉含量远远大于其他生物类群,从土壤生物食物关系的角度分析,捕食性线虫体内镉含量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4)植食性线虫主要危害植物根系,研究表明,长期施用有机肥后土壤中植食性线虫的数量减少,依据图中信息分析,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10.(14分)请回答:(1)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____________的形式进行。驱动整个生态系统运转的能量主要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的太阳能。(2)分解者通过________和________的方式将有机物分解成CO2等释放到无机环境中。(3)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共有________条食物链,其中初级消费者是________。(4)如果环境中的某种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既不能分解,也不能排出体外,则该物质经________的传递后,便可在不同的生物体内积累。因此,通常生物所在的________越高,该有毒物质在其体内的积累量越大。(5)某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如图所示。图中A是一种气体,B、C、D、E和F表示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碳流动的方向。图中A表示________,生物成分E表示________。生物成分F表示________,________表示初级消费者。11.(14分)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以鲜苹果汁为原料利用发酵瓶制作果酒和果醋的过程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图中甲过程利用的微生物是____________,其细胞结构中__________(填“含有”或“不含”)线粒体。甲过程发酵温度控制在18℃~25℃,经过10~12d,样液中是否含有酒精,可以用_______________来检验,其原理是在___________条件下,该物质和酒精反应呈现__________色。乙过程发酵的最适温度是____________。(2)腐乳是我国民间的传统发酵食品,它易于消化吸收,因为其含有丰富的_________、小分子肽、__________和脂肪酸等小分子物质。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腐乳的发酵,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12.如图表示种群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请回答:(1)[A]_____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调查藏羚种群密度时常用的方法是_____。(2)种群密度取决于[B]_____、[C]_____、迁入率和[D]_____。(3)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可以使用_____法,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_____。(4)可用[E]_____来预测一个种群的数量变化,如_____型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少。(5)用人工合成的信息素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可以破坏害虫种群的_____,从而使一些雌性个体不能完成交配,降低种群密度。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A【解析】酶活性,是指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酶活力的大小可以用在一定条件下,它所催化的某一化学反应的转化速率来表示,即酶催化的转化速率越快,酶的活力就越高;反之,速率越慢,酶的活力就越低。【详解】酶活性,是指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酶的活性高低可以用酶所催化的某一化学反应速度表示,酶的反应速度用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中反应物的减少量或产物的增加量表示;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中酶的变化量可以影响反应速度,却不能表示酶活性的高低,因此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中酶的变化量不能表示酶活性的高低,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2、C【解析】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能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称为过敏原。【详解】A、皮肤、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A正确;B、由图可知,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与致敏靶细胞上抗体结合,B正确;C、体液免疫中抗体分布和发挥作用的部位是血浆,过敏反应中抗体最终分布和发挥作用的场所是致敏靶细胞,C错误;D、组织胺是一种化学物质,引起毛细血管扩张的过程属于体液调节,D正确。故选C3、B【解析】估算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其中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和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的种群密度,标志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详解】贵阳市顺海林场的褐家鼠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应该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B正确。故选B。4、C【解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详解】A、格里菲斯提出了S型菌中存在一种转化因子将R型菌转化为S型菌,没有证明DNA可以改变生物体的遗传性状,A错误;B、将R型活细菌与加热后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给小鼠,小鼠死亡,病死小鼠体内分离得到的肺炎双球菌有R型和S型,B错误;C、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采用了物质提纯(分离提纯蛋白质和DNA等)、鉴定与细菌体外培养技术,C正确;D、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D错误。故选C。5、C【解析】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意义:(1)有利于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如莴苣在适宜的波长下才能萌发生长、蝙蝠依赖超声波进行定位、取食和飞行;(2)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如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3)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如狼能够根据兔子留下的气味去追捕兔子。【详解】A、依据题意可知,性外激素在个体间传递信息,因此性外激素不是通过体液运输传递的,而是通过空气等传递的,A错误;B、昆虫散发性外激素传递信息,吸引异性来交配,该过程发生在同种生物内部,这体现了信息传递有利于种群繁衍的作用,B错误;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可以改变种群的性别比例,以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C正确;D、生物防治就是利用一种生物对付另外一种生物的方法,利用性外激素防治农业害虫的方法属于生物防治,D错误。故选C。6、D【解析】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而在成熟或衰老组织中合成甚微。【详解】A、幼嫩的芽是生长素合成的主要部位,A错误;B、嫩叶是生长素合成的主要部位,B错误;C、发育中的种子是生长素合成旺盛的部位,C错误;D、成熟的叶片中生长素合成的很少,D正确。故选D。7、C【解析】人在受到惊吓等紧急情况的影响下,体内的交感神经活动加强,支配皮肤、各内脏器官及内分泌腺的活动,如使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多,人表现为警觉性提高、反应灵敏、呼吸频率加速等特征。可见,在上述情况下,此人发生的生理过程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主要是其中的激素)调节,C正确。故选C。【点睛】解决本题关键要明确人体生命活动调节一般都要受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8、A【解析】据图分析,甲为生产者,乙为分解者。生态系统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组成。【详解】A、甲同化的能量除流向消费者和分解者外,还用于自身的呼吸作用,A正确;B、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范围太大,可能存在不同种群,可构成食物网,B错误;C、能量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流向乙的能量不能被甲重新加以利用,C错误;D、甲、乙、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1、2所贮存的能量之和小于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因为还有呼吸作用消耗,D错误。故选A。二、非选择题9、①.流入下一个营养级②.土壤是由各类土壤生物组成的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③.垂直④.有机农业⑤.生物组分多,食物网复杂程度高⑥.镉随着食物链的延长逐渐积累⑦.长期施用有机肥后腐生细菌增加使食细菌线虫增加,引起捕食性线虫增加,植食性线虫因被大量捕食而减少,减少量多于其因植物根系增长而增加的量【解析】1、生态系统的概念: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2、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去向:一个营养级的生物所同化着的能量一般用于4个方面:一是呼吸消耗;二是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也就是贮存在构成有机体的有机物中。贮存在有机体的有机物中能量有一部分是死亡的遗体、残落物、排泄物等被分解者分解掉;另一部分是流入下一个营养级的生物体内,及未被利用的部分。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4、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面的配置状态,其最显著的特征是成层现象,即在垂直方向分成许多层次的现象。影响植被分层的主要因素是阳光,影响动物分层的主要因素是栖息空间和食物。群落的水平结构指群落的水平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其主要表现特征是镶嵌性。影响群落水平结构的因素包括地形的变化、土壤的湿度、盐碱度的差异性、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的生长特点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一个营养级的生物所同化着的能量一般用于4个方面:一是呼吸消耗;二是分解者分解;三是流入下一营养级;四是未利用的能量。根据图示可知图中捕食性线虫处于最高营养级,因此与食细菌线虫相比同化能量的去向不包括流入下一营养级。根据以上生态系统的概念分析可知,土壤是由各类土壤生物组成的生物群落与土壤无机环境相互作用构成的统一整体,因此属于生态系统。(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垂直结构的特点是分层现象,水平结构的特点是镶嵌分布,因此土壤中深度不同,土壤动物的不同体现了明显的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生态系统稳定性与自我调节能力有关,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稳定性就越高,因此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有机农业土壤中生物组分多,食物网复杂程度高,是土壤生态系统稳定性最高的农业模式。(3)生物富集作用亦称“生物放大作用”。指通过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或食物网的各营养级的传递,某些污染物,如放射性化学物质和合成农药等,在生物体内逐步浓集增大的趋势。而且随着营养级的不断提高,有害污染物的浓集程度也越高,因此土壤中的污染物铬随着食物链延长逐渐积累,出现富集现象,在最高营养级生物捕食性线虫体内含量最高。(4)根据图中信息可知,长期施用有机肥后,土壤中腐生细菌数量增加,导致食细菌线虫数量增加,在食物网中引起捕食性线虫数量的增加,这使得植食性线虫由于被大量捕食而数量减少,且减少量多与因植物根系增长而增加的数量。【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和群落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特别是把握生态系统能量流经每一营养级的去向,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其原因,识记并理解群落的空间结构及其特点,这是该题考查的重点。10、(1).CO2(2).绿色植物固定(或光合作用固定)(3).有氧呼吸(4).无氧呼吸(或发酵)(5).3(6).兔和鼠(7).食物链(8).营养级(9).大气中CO2库(10).生产者(11).分解者(12).C【解析】1、物质循环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进行,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动力。2、在物质循环中,生产者和分解者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若生物体内的物质无法通过分解作用作用回到无机环境中,则会积累在生物体内。【详解】(1)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中以CO2的形式循环,生态系统能量的主要来源是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2)分解者通过呼吸作用(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CO2,释放到无机环境。(3)该图中有植物→兔→鹰、植物→鼠→鹰、植物→鼠→蛇→鹰3条食物链,初级消费者为兔和鼠。(4)有毒物质如果在生物体内既不分解,也不能排出体外,则产生生物富集作用,有毒物质沿食物链传递,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浓度越大。(5)分析图形可知,图中A是大气中CO2库,E与A之间为双向箭头,说明E是生产者;C以E为食是初级消费者,B是次级消费者,D是三级消费者;各种生物的能量均流向F,且F能将生物群落的有机碳分解为CO2释放到大气中,所以F是分解者。【点睛】掌握生态系统的两大基本功能,并学会从碳循环的图示中去分析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1、(1).酵母菌(2).含有(3).重铬酸钾(4).酸性(5).灰绿(6).30℃~35℃(7).氨基酸(8).甘油(9).毛霉【解析】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2、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3、腐乳的制作过程主要是: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详解】(1)参与果酒制作(图中甲过程)的微生物主要是酵母菌,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其细胞结构中含有线粒体。甲过程发酵温度控制在18℃~25℃,经过10~12d,可以用重铬酸钾试剂来检验,样液中是否含有酒精,其原理是在酸性条件下,该物质和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乙过程为醋酸杆菌的发酵过程,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