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回龙观育新学校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回龙观育新学校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回龙观育新学校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回龙观育新学校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回龙观育新学校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回龙观育新学校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调研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某地农田中蝗虫成灾,人们将鸭子放养到农田中,很快控制住了蝗虫的数量。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引入鸭子后,蝗虫的数量变化曲线为“J”型B.采用农药灭虫会导致蝗虫抗药性基因频率上升C.出生率是影响该稻田蝗虫数量变化的因素之一D.种植的水稻不是该农田生态系统中唯一的生产者2.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其后代的性状差异主要来自于基因重组,下列过程中哪些可以发生基因重组()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 D.①②3.两个红眼长翅的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后代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表现型红眼长翅红眼残翅白眼长翅白眼残翅雌蝇3100雄蝇3131设眼色基因为A、a,翅长基因为B、b。亲本的基因型是()A.AaXBXbAaXBY B.BbXAXaBbXAY C.AaBbAaBb D.AABbAaBB4.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分别在四个试管中进行培养,培养液体积和起始酵母菌数如表所示,培养一段时间后均获得了种群数量增长的“S”型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试管编号ⅠⅡⅢⅣ培养液体积(mL)105105起始酵母菌数(×103个)105510A.调查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可用抽样检测的方法B.实验中从静置的培养液中取适量上清液进行计数C.环境容纳量不受起始酵母菌数量的影响D.四支试管中Ⅳ号最先达到K值5.图表示植物在不同的光照下生长的状况,其中哪一组的植物长得最差()A. B. C. D.6.害虫甲有天敌乙和丙,同时丙是乙的天敌。乙的成虫可攻击甲,且能将卵产入甲体内,乙的卵在甲体内发育成幼虫后,该类甲个体会疯狂地摇摆,从而易被丙发现而被捕食。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乙和丙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B.丙捕食疯狂摇摆的甲,这对甲种群的生存是有利的C.甲个体疯狂摇摆传递的信息种类属于行为信息D.碳以CO2的形式进入甲体内,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入乙和丙体内7.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组织液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无机盐与蛋白质含量B.胎儿的血浆中含有能与各种病原体相结合的蛋白质C.性激素、尿素、神经递质均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D.内环境的稳态就是保持pH、渗透压及温度的相对稳定8.(10分)下列关于人体组织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组织液是人体内化学反应进行主要场所B.组织液可直接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C.组织液可将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运至全身各处D.组织液可回收淋巴液中的营养物质并汇入血浆二、非选择题9.(10分)以下为人体的体温与水盐平衡调节示意图,abcd各代表激素。(1)当受到寒冷刺激时,___________的分泌均会增加(答字母符号),b激素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2)大量失水后,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_________________,相关的神经分泌细胞分泌的d__________(答名称)增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水的重吸收增强,尿量减少。(3)体温和水盐平衡的维持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答调节方式)。10.(14分)为了验证植物向光性与生长素的关系,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1)方法步骤:取6个小花盆,各栽入一株品种、生长状况相同的玉米幼苗(要求幼苗的直叶未突破胚芽鞘)。按下图所示方法进行实验处理并编号。接通白炽灯电源24h后,打开纸盒,观察并记录6株玉米幼苗的生长情况。(2)实验结果预测(填编号):在以上装置中,玉米幼苗保持直立生长的是装置_____,而玉米幼苗基本停止生长的是装置_____。(3)部分实验结果的分析与推论:①根据1号与3号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的向光性生长是由_____引起的。②根据_____号与_____号装置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的向光性生长与玉米幼苗尖端的存在与否有关。③根据_____号与_____号装置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感光部位在尖端。④根据5号和6号装置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发生弯曲生长与_____有关。11.(14分)下图为某家族甲、乙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甲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乙遗传病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已知Ⅲ-4携带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但不携带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请回答下列问题:(1)乙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______染色体上;在人群中乙病男患者_____乙病女患者(多于/等于/少于)。(2)甲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甲病是由于控制酪氨酸酶的基因异常,进而不能合成黑色素而引起的疾病。这个实例可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Ⅲ-3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若Ⅲ-3和Ⅲ-4再生一个孩子,为同时患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_______。12.依据书本内容,将与生物学有关的内容依次填入下图各框中。①②③④⑤⑥核酸___RNAmRNAtRNA___减数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___同源染色体分开___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生命活动调节植物的激素调节___神经调节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A【解析】种群在理想条件下,即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下,其增长率不随种群密度的变化而变化,这类增长通常呈指数增长,又称为“J”型增长。【详解】A、引入鸭子后,蝗虫有了天敌,蝗虫的数量会减少,蝗虫的数量变化曲线不会呈“J”型,A错误;B、采用农药灭虫,不抗药个体会被杀死而抗药个体存活,抗药个体的后代抗性越来越强,导致蝗虫抗药性基因频率上升,B正确;C、出生率、死亡率会直接影响该稻田蝗虫数量变化,故出生率是影响该稻田蝗虫数量变化的因素之一,C正确;D、该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除了种植的水稻,还有杂草等,D正确。故选A。2、D【解析】基因重组的概念: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发生时间:减数分裂过程中。类型:共分为两种:(注意发生的两个时期)1、简单来说就是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前期);2、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导致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详解】看图可知:①②是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③是受精作用,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即①②中。D正确,ABC错误。故选D。3、B【解析】只考虑红眼和白眼这对相对性状,后代雌果蝇均为红眼,而雄果蝇中红眼:白眼=1:1,说明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亲本的基因型为XAXa×XAY;只考虑长翅和残翅这对相对性状,后代雌雄果蝇中长翅:残翅均为3:1,说明控制翅形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亲本的基因型为Bb,因此亲本的基因型为BbXAXa×BbXAY,B正确,ACD错误。故选B。4、B【解析】由表格可知培养液的体积不同,起始酵母菌数不同,因此4个试管内的种群到达K值的时间不同。Ⅳ号试管内的环境阻力最大,因为试管内培养液体体积最少,起始酵母菌数最多,因此最先达到K值;由于有毒物质积累,试管Ⅳ内的种群数量也最先开始下降。当种群刚迁入一个新环境的时候,若环境适宜种群生存,环境中的食物、空间等适宜,没有环境阻力,则初始阶段时种群呈“J”型曲线增长,然后环境阻力慢慢增大,种群开始呈“S”型曲线增长,K值指的是最大环境容纳量,到达K值的时间是由环境阻力的大小决定的。【详解】A、调查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并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计数,A正确;B、实验应将酵母菌培养液混匀后计数,B错误;C、环境容纳量不受起始酵母菌数量的影响,但是达到K值的时间受影响,C正确;D、Ⅳ号试管内的环境阻力最大,因为试管内培养液体体积最少,起始酵母菌数最多,因此最先达到K值,D正确。故选B。5、B【解析】在植物的叶绿体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其中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叶绿素对绿光吸收最少,因此叶片呈现绿色。【详解】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光合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对其它光也吸收,只是吸收的较少,如对绿光吸收最少,吸收的光能可用于进行光合作用,所以长的最好的应该是提供白光的那组,长得最差的是提供绿光的那组,即B正确,ACD错误。故选B。6、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害虫甲有天敌乙和丙,同时丙是乙的天敌,因此丙和乙之间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乙的成虫攻击甲并将卵产入甲体内,卵发育为幼虫后导致甲疯狂摇摆而被丙发现并捕食。【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乙和丙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A正确;B、丙捕食疯狂摇摆的甲,使体内有乙幼虫的甲个体死亡,客观上促进了甲种群的发展,有利于甲的生存,B正确;C、体内有乙幼虫的甲摇摆身体为丙提供了一定的信息,这种信息是通过行为传递的,属于行为信息,C正确;D、甲、乙、丙都是消费者,碳都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入它们体内,D错误。故选D。7、C【解析】1、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其大小取决于溶质微粒数目的多少,而与溶质的分子量、半径等特性无关,因而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蛋白质和无机盐的含量有关。2、血浆、淋巴、组织液中物质,即内环境的成分:①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甘油、脂肪酸等。②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③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详解】A、组织液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其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多则渗透压大),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无机盐与蛋白质含量,A错误;B、人胎儿的血浆中含有能与病原体相结合的蛋白质(即抗体),但抗体具有特异性,一定的抗体只能与一定的抗原(病原体)相结合,B错误;C、激素、尿素、神经递质都可以存在内环境中,都属于内环境成分,C正确;D、内环境的稳态除了内环境保持pH、渗透压和温度等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外,还包括组成成分的相对稳定,D错误。故选C。8、B【解析】内环境及其各组分之问的关系①内环境的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各组分之间的关系如下:a、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双向的,毛细血管壁有一定的通透性,正常情况下除血细胞和大部分血浆蛋白外,其他物质都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b、淋巴与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单向的,毛细淋巴管的功能是回收组织液,组织液中的一些物质一旦进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经过淋巴循环汇入血浆;c、淋巴和血浆之间的物质交换也是单向的,淋巴液在左右锁骨下静脉处流入血浆。【详解】A、细胞质基质是人体内化学反应进行的主要场所,A错误;B、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组织液可直接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B正确;C、血浆可将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运至全身各处,C错误;D、淋巴可回收组织液中的营养物质并汇入血浆,D错误。故选B。二、非选择题9、(1)①.a、b、c②.促甲状腺激素(2)①.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②.抗利尿激素③.肾小管和集合管(3)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协调作用【解析】1.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1.体内水少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

体内水多→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少→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

当身体的冷觉感受器受到寒冷刺激时,相应的神经冲动传到下丘脑,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这种调节方式为分级调节。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进而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属于负反馈调节。【小问1详解】当受到寒冷,机体散热量增加,为了维持体温的平衡,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作用,机体会增加产热以达到与增加的散热量相当的水平,此时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图中的c的分泌会增加,从而促进组织细胞的代谢水平,根据甲状腺激分泌的分级调节过程可知,当受到寒冷刺激时,激素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c的分泌均会增加(答字母符号),激素b的名称是促甲状腺激素。【小问2详解】大量失水后,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此时下丘脑的水盐平衡中枢兴奋,支配相关的神经分泌细胞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多,该激素通过垂体后叶释放出来,随着体液传送到达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部位,与相应的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后,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从而维持了渗透压平衡。【小问3详解】结合分析可知,体温和水盐平衡的维持都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协调作用的结果。【点睛】熟知水盐平衡和体温调节的过程和相关的环节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正确分析图示的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前提,掌握抗利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10、(1).3、4、5(2).2(3).单侧光照射(4).1(5).2(6).1(7).4(8).玉米幼苗发生弯曲生长与生长素在玉米幼苗胚芽鞘两侧分布不均匀【解析】分析题图可知:该图是植物向光性原因的探究实验,其中1胚芽鞘1和2对照,说明植物向光生长与胚芽鞘尖端有关;1和3对照说明植物弯曲生长与单侧光照射有关;5和6对照说明,胚芽鞘生长弯曲生长与生长素分布不均匀有关;1和4对照说明,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在胚芽鞘尖端。【详解】(2)植物是否生长看是否含有生长素,是否弯曲看生长素分布是否均匀。据图可知,1由于单侧光照射使生长素分布不均,向右弯曲生长;2切去尖端,没有生长素,不生长不弯曲;3幼苗在黑暗环境中直立生长;4尖端不能感受到单侧光刺激,生长素分布均匀,直立生长;5生长素分布均匀,直立生长;6左侧生长素多,生长快,幼苗弯向右侧生长。(3)①1号与3号装置的自变量是是否有单侧光(光照是否均匀),在单侧光照射下,1向右弯曲生长,在黑暗环境中3直立生长,可以说明玉米幼苗的向光性生长是由单侧光照射引起的。②1号和2号的自变量是有无尖端,2切去尖端,没有生长素,不生长不弯曲,正常幼苗1向右弯曲生长,可以说明玉米幼苗的向光性生长与玉米幼苗尖端的存在与否有关。③1号和4号的自变量是尖端是否感受到单侧光的刺激,4用锡箔小帽遮住尖端,幼苗直立生长,1号向右弯曲生长,可以说明玉米幼苗感光部位在尖端。④5号和6号的自变量是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放置的位置(生长素分布是否均匀),5号玉米幼苗胚芽鞘两侧生长素分布均匀,直立生长,6号分布不均,左侧生长素多生长快,向右弯曲生长,可以说明:玉米幼苗发生弯曲生长与生长素在玉米幼苗胚芽鞘两侧分布不均匀有关。【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相关实验的理解和掌握,并应用相关知识分析相关的实验问题。11、①.X②.多于③.常染色体隐性遗传④.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⑤.AAXBXb或AaXBXb⑥.1/24【解析】分析甲病:Ⅱ-1和Ⅱ-2都不患甲病,但他们有一个患甲病的儿子(Ⅲ-2),说明甲病是隐性遗传病,但Ⅰ-1(患甲病)的儿子(Ⅱ-2)正常,说明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分析乙病:Ⅲ-3和Ⅲ-4都不患乙病,但他们有患乙病的孩子,说明乙病是隐性遗传病,但Ⅲ-4不携带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说明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详解】(1)由分析可知,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女性中含有两个致病基因才患病,男性中含有1个致病基因就患病,因此在人群中乙病男患者多于乙病女患者。(2)由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