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必修上册广西专版同步训练 综合检测(A卷)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0/0C/08/wKhkGWcGt8yAbedCAAMhky0RWgo818.jpg)
![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必修上册广西专版同步训练 综合检测(A卷)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0/0C/08/wKhkGWcGt8yAbedCAAMhky0RWgo8182.jpg)
![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必修上册广西专版同步训练 综合检测(A卷)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0/0C/08/wKhkGWcGt8yAbedCAAMhky0RWgo8183.jpg)
![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必修上册广西专版同步训练 综合检测(A卷)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0/0C/08/wKhkGWcGt8yAbedCAAMhky0RWgo8184.jpg)
![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必修上册广西专版同步训练 综合检测(A卷)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0/0C/08/wKhkGWcGt8yAbedCAAMhky0RWgo818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综合检测(A卷)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5题。
材料一历史地理学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我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禹
贡》。这篇托名大禹的著作实际产生在战国后期。《禹贡》虽以记载传说中的
大禹治水后的地理状况为主,但也包含了对以往地理现象的追溯,含有历史地理学
的成分。
成书于公元1世纪的《汉书・地理志》对见于典籍记载的重要地理要素,包括
古国、历史政区、地名、河流、山岭、古迹等都做了记载和简要考证,并不局限
于西汉一朝。作者班固比较充分地利用已有的地理记载和地理研究成果,使得中
国历史地理学研究初具雏形。同样,成书于公元6世纪的《水经注》也从传世的
数百种地理著作中搜集整理了大量史料,并做了深入的考证和研究。今天,我们之
所以还能知道先秦的某一个地名在现在的什么地方,能知道秦汉以降的疆域范围,
能够大致了解黄河早期的几次改道,都离不开这两种著作。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皇朝的更迭、政权的兴衰、疆域的盈缩、政区的分合
和地名的更改不断发生;黄河下游及其支流的频繁决溢改道又经常引起有关地区
地貌及水系的变迁,给社会生活带来相当大的影响。中国古代繁荣的文化使这些
变化大多得到了及时而详尽的记载,但由于在如此巨大的空间和时间中所发生的
变化是如此复杂,已不是一般学者所能随意涉足,因而产生了一门专门学问——沿
革地理。
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关系到国计民生,也是治学的基础,例如历史地名的注释
和考证、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黄河等水道的变迁,特别是与儒家经典和传统
正史的理解有关的地理名称和地理知识,都被看成是治学的基本功。沿革地理的
成就在清代中期达到高峰,很多乾嘉学者致力于此。
但是沿革地理并不等于历史地理学,二者不仅有量的不同,而且有质的区别。
就研究内容而言,前者主要是疆域政区、地名和水道的变迁,后者却涉及地理学的
各个分支。就研究的性质而言,前者一般只是对现象的描述和复原,很少涉及变化
的原因;后者则不仅要复原各种以往的地理现象,而且要寻找它们变化发展的原
因,探索背后的规律。由于产生于西方的现代地理学在中国的传播很迟,加上我国
缺乏全面系统的科学基础,中国沿革地理虽然早已成为专门学问,却一直未形成新
的学科。历史地理学则有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和理论,是现代地理学的一部分。
显然,历史地理学形成和发展的一个决定因素是现代地理学的建立,中国到
20世纪初叶才逐渐具备这一条件。中国沿革地理向历史地理学的发展是30年
代以后才开始的。由顾颉刚等发起的学术团体禹贡学会及其主办的《禹贡》半
月刊,起初仍以研究和发展沿革地理为宗旨。1935年,《禹贡》开始以The
ChineseHistoricalGeography(《中国历史地理》)作为刊物的英语名称,这说明禹
贡学会的学者们已经受到现代地理学的影响,产生了将传统的沿革地理向现代的
历史地理学转化的愿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学科发展满怀热情的学者及
时指出了沿革地理的局限性,一些大学的历史系以历史地理学取代了沿革地理。
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历史地理的研究机构和专业人员已经粗具规模。改
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历史地理学者继承和发扬沿革地理注重文献考证的传统,充分
运用地理学和相关学科的科学原理,引入先进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不断开拓新的
学科分支,扩大研究领域,在历史地图编绘、行政区划史、人口史、区域文化地
理、环境变迁、历史地理文献研究和整理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成绩,有的已居国际
领先地位。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在整体上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标志着这门具有
悠久传统的学科迎来了一个向现代化全面迈进的新阶段。
(摘编自葛剑雄《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基础和前景》)
材料二历史地理学在以空间为研究对象的地理学的庞大家族中,具有独特
性,即空间过程和时间过程相结合。英国近代地理学创建人麦金德,主张地理学者
应当尝试重建过去的地理,如果不是这样,地理学就只是当代现象的描述,只有加
上时间的尺度,才能考察变化的过程,并显示出今日的地理只不过是一系列阶段的
最新一个阶段。
历史地理学把空间和时间结合起来的特征,体现了发生学原理的应用,意味着
对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空间关系的研究,要从产生、形成、演变的过程来探寻
其规律,这是近现代科学的重要特征。而地理环境的演变往往需栗经历漫长的时
间过程,如长江三峡、黄土高原、长江三角洲等地貌的形成和演变,时间之漫长达
到十万至数千万年;我国许多城市的兴起距今已有1000年,而像武汉,如从原始部
落聚居算起,距今已达4000~5000年,从原始城址的出现算起距今也有3100-3
600年。这种形成的演变过程,只有全面系统地进行观察和研究才能探寻出规律
性的内容。有了客观的规律,方能预测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摘编自刘盛佳《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禹贡》和《汉书.地理志》都对以往的地理现象做了追溯,包含沿革地理的知
识,也含有历史地理学的成分。
B.沿革地理在中国古代较为发达,是因为古代学者需要借助它来开展儒学和历史
研究,但它并没有独立的学术空间。
C.学科意义上的历史地理学兴起于西方,它的研究体现了发生学原理的应用,最能
彰显现代地理学的科学特征。
D.地理环境由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构成,两者的形成和演变都遵循一定的规律,而
且都会经历较为漫长的演变过程。
答案:A
解析:B项,强加因果,“沿革地理在中国古代较为发达,是因为……”分析错误;“但它
并没有独立的学术空间”表述不准确,原文是“中国沿革地理虽然早已成为专门学
问,却一直未形成新的学科”。C项,“最能彰显现代地理学的科学特征”错误,原文
是“这是近现代科学的重要特征”。D项,“地理环境由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构成”
错误,无中生有,原文没有这种说法。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我们今天想要了解战国时期某个诸侯国辖域的大致情况,《汉书.地理志》
应是重要的参考书目。
B.通过对比1935年《禹贡》半月刊所用的中英文刊名,可以看出这个刊物兼顾
传统与现代的学术视野。
C.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历史地理学的一些研究在国际上领先,主要得益于学科分支
的开拓和研究领域的扩大。
D.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研究某一地区运河开凿的路线选择,可以为该地区未来的
运河网规划提供重要参考。
答案:C
解析:C项,“主要得益于学科分支的开拓和研究领域的扩大”错误,原文“改革开放
以来,我国的……充分运用地理学和相关学科的科学原理,引入先进的理论、方法
和技术,不断开拓新的学科分支,扩大研究领域……”,并没有说哪个是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沿革地理研究范畴的一项是()(3分)
A.历代州域形势变迁研究
B.赤壁之战地名考释
C.隋唐时期海河水道研究
D.黄土高原沟壑演变研究
答案:D
解析:就本题而言,A、B、C三项都属于沿革地理。D项,“黄土高原沟壑演变研
究''属于自然地理范畴,不属于沿革地理。
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历史地理学下一个简要定义。(4分)
参考答案:历史地理学是现代地理学的分支学科,具有时空结合的特征,以自然和
人文地理现象的产生、形成及其演化的过程为研究对象,探寻这些现象产生、形
成及其演化背后的原因和规律。
解析:首先,栗明确下定义的解题思路,需结合文本提取相关信息;其次,梳理相关语
句,可知历史地理学是现代地理学的组成部分,是首先在西方发展起来的地理学的
分支学科;再次,找到历史地理学的种差,并抓住关键信息——具有时空结合的特
征,以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的产生、形成及其演化的过程为研究对象,探寻这些现
象产生、形成及其演化背后的原因和规律;最后,用下定义的方式将其润色整合,
下定义的格式是“是...",被定义的概念=种差(事物本质特征)+邻近属概
念。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6分)
参考答案:①首先对历史地理学进行溯源,以古代地理文献引出传统的沿革地理;
②进而将沿革地理与历史地理学对比,指出历史地理学依托现代科学;③按年代介
绍我国历史地理学在现代以来的发展,以及改革开放后取得的巨大成就。
解析:材料一先写历史地理学的起源,然后写沿革地理,再写对沿革地理和历史地
理学的辨析,最后写历史地理学形成的时代和研究现状。
(二)现代文阅读n(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
文本一
故乡情
茹志鹃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那些不惜万里迢迢而来寻根的人,有了一种同感。这是
一种捉摸不住,讲说不清,难以言传,而又排遣不开的感情。
说实在话,世上有着许许多多比乡土更加美妙、更加怡人的地方。但独有故
乡是“我的”,它像母亲一样,无可选择。美的,不够美的,都一样,是亲爱的,是“我
的”。它不会让人时时挂念,却能令人终生难以忘怀。这就是故乡,人人都有的故
土之情。
绍兴是我的祖籍,我没有在这里住过,对它并不熟稔。绍兴话亦只是小时候听
祖母说过,但不知为什么,这里的一切都使我向往。为了探望故土,为了聆听乡音,
我来到了绍兴。
小路引我走过一个小村尾,一团绿雾似的小竹园,掩映着一排白灰墙乌板门。
一个五六岁的女孩,不知哪里受了委屈,抹着眼睛。裤脚吊到小腿上,散了半边的
辫子,遮着她有一点点脏的半边红脸蛋,独自寂寞地走在竹后面。我猜,在那紧闭
着的黑板门中,总有一扇是她家的。
啊!家,是了,是家。哦,故乡。没有我的家的故乡!从前,当我也像这女孩这么
大的时候,你不曾好待我过。记得吗,你让我走在那政喳喳的石板路的深巷里,两
边偌高的风火墙把我隔在外面,连想象的翅膀都无法飞越。那幼稚的想象,无非只
是想到里面有一张眼床,有一碗热饭,有一点点不那么冷的暖意。这就是我心目中
“家”的全体,这就是我所能有的、最美妙的想象。故乡,故乡,我在你身边做过多
少次“家”的梦,多少次问过我唯一的亲人,说:“奶奶,我们什么时候也能有一个
,窝,呢?....”
没有我的“窝”的故乡啊!你未曾好好待我过,却在梦中无数次地使我萦回。我
梦见故乡的天,故乡的地,故乡的山,故乡的水。因为,你给我的就是这些,因为,我把
这些,就当作我的家。我的家啊,总是席卷了所有的荒漠、贫瘠,顶着一片黄苍苍
的穹苍,四周垂着灰蒙蒙的暮霭,当中缀着一穹淡淡的孤月,反复地出现在我的梦
里。多么冷啊!你冰醒了我少年时代的梦。我走了,我不能总看着你那凄恻的面
容。
我也做过好的梦。那是在后来,在巍峨的孟良岗上,在马衔嚼、人轻装的陇海
路旁,在济南解放的捷报声里,在白雪皑皑的淮海平原上。在那冷的北方,我梦见
了温暖的故乡,梦见一个青山郁郁、绿水悠悠的故乡。那里有白米饭乌干菜,有自
家的冬笋,有野生的蘑菇,有鲜红的杨梅,有金黄的蜜橘,有青布蓝衫的姑娘,有母亲
般的温柔关注。没有我的家的故乡,却给了远来的战士暖和和的床、热腾腾的
饭。多么好的故乡,多么美的梦啊!
绕过了小村尾,石板路接着石拱桥。傍河的小镇,沿河伸开了一条街道。豆腐
担连着鲜鱼摊,担儿前的人多,摊儿前的人少。点心店里热气腾腾,倒并不客满,布
店柜台边却站了个里三层外三层,富裕的人置冬装,更富裕的人在买花的确良。立
冬刚过,有人已在筹备添夏天的衣裳。有名的羊肉银水,驮着一杆秤,敞着一件盖
屁股的棉袄,背脊上的面子已不知去向,露出的棉花,远看就像一件羊皮背心。一
顶新的罗宋帽,高高地顶在头上,帽顶款款地歪在一边,像京戏里的武生模样。他
急匆匆赶过人群,作兴要赶去宰羊。我和老友蹲在卖鱼的木盆边,挑了两尾活跳的
鲫鱼,放在小篮里,任它干张合着嘴,我们自顾慢慢地走。
在回来的路上,顺便去看了那个校办的袜厂。
厂,就是一个大客堂,里面坐了二十多个姑娘,摇着二十多部摇袜机,“喳喳喳”
地摇完袜筒,就左一针右一针地挑袜跟,手是飞快的。挑完袜跟就“喳喳喳”地摇脚
筒。
这机器,这操作,这程序,我熟悉,我见过的。不是在梦里,是真的,是在五十年之
前,我暂住在杭州那危危的小阁楼里,房东聋奶奶的女儿,就整天在楼下“喳喳喳”
地摇着这个。不过那时她摇的不是尼龙袜,是线袜。这“喳喳”的声音,伴着她轻轻
哼的“的笃”调,让人感到凄婉和寂寞。
这机器我见过,这操作我熟悉,只是少了那凄楚的轻哼。真的,我后来梦见的
情景要比这个好。那好的梦里,似乎是在一个程亮发光的展览大厅里,一部程亮发
光的立式机器,由工人一按电钮,几秒钟就拿出了一只夹花尼龙袜。我想着我的
梦,走出了那间客堂工厂。可是一抬头,只见我已走到一个建筑工地上,一大排三
层楼的楼房已大致完工,只差些门窗之类木作师傅的功夫了。人家告诉我,这是造
的校舍和教室,人家又告诉我,这就是用那“喳喳”响的摇袜利润建起的。我走了,
摇袜机的声音已远远地落在了后面,但是依然还是“喳喳!喳喳!”地回响在我的心
里。用它陈旧的方式、古老的声音,竭尽自己所能,一圈又一圈地转着,摇着,为了
三层楼的楼房,为了农民的冬装和夏衫,为了四个现代化,老老实实地奉献着自己
的一切。
哦!于是在那好的梦的前面,我又看见那些盖着花手帕的小竹篮,那些穿着布
鞋的匆匆脚步……我也该动身了,太阳已升得老高,还有三里路要一步一步地走过
去,篮里的鱼,还在干渴地张合着小嘴。
石拱桥连着石板路,石板路带我回到老友家的村头,看见路上相遇过的那些姑
娘,已换下干净的新布鞋,脱下了山青水绿的新衣裳,正蹲在河埠头洗菜,正“啰啰”
地唤着小鸡小鸭……我赶紧回到了不是我家的“家”里,把鱼放进淡水缸里,干搁了
两个钟头的鲫鱼,居然又悠悠地游了起来。
故乡,这就是我实实在在的故乡。
一九八一年十一月
(选自《惜花人已去》,有删改)
文本二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
像样。
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一层雨过,
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青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着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
的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
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地说:
“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可不是吗?一层秋雨一层凉啦!”
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选自郁达夫《故都的秋》)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用女性细腻的笔触,极为准确地将难以言表的“寻根”之情形象真实地描述
于笔端。
B.幼时的故乡充满了凄凉与悲伤,但长大后,作者对故乡的眷念仍旧,这份情感感
人至深。
C.文章写五十年前“我”听聋奶奶女儿摇线袜,意在强调“我”对姑娘们织袜流程的
熟悉。
D.结尾处作者感慨的“实实在在的故乡”,就是由门板、女孩、石板路、袜厂等组
成的。
答案:C
解析:C项,“意在强调‘我'对姑娘们织袜流程的熟悉”错误,由“我”听见“这'喳
喳'的声音,伴着她轻轻哼的'的笃'调,让人感到凄婉和寂寞”,到现在“这机器
我见过,这操作我熟悉,只是少了那凄楚的轻哼”“人家告诉我,这是造的校舍和教
室,人家又告诉我,这就是用那'喳喳'响的摇袜利润建起的……'喳喳!喳喳!,
地回响在我的心里。用它陈旧的方式为了四个现代化,老老实实地奉献着自
己的一切”可知,并非仅仅强调“我”对流程熟悉,更是为了形成今昔对比,反映一种
时代变迁带来的不同感受。
7.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采取游记的写法,以作者在故乡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贯串起故乡的
人、物、景和情,字里行间流淌着作者对故乡的深厚情感。
B.文章以故乡的景与人为经,以触景生情联想起的“梦境”为纬,在过去与现实、真
境与幻境的层递交替中,描绘着故乡多彩多姿的风貌。
C文章采取以小见大的手法写街道的场景。作者摹写宰羊人的着装打扮,写不同
的人买不同的布料,背后反映了改革开放初期人们的生活状态。
D.结尾“我把鱼放进淡水缸”,和前文“挑了两尾活跳的鲫鱼”在结构上遥相呼应,体
现了“我”对家乡生活积极热切的融入和对生命的敬畏。
答案:D
解析:D项,“体现了'我'对家乡生活积极热切的融入和对生命的敬畏”错误,“我
赶紧回到了不是我家的'家'里,把鱼放进淡水缸里,干搁了两个钟头的鲫鱼,居
然又悠悠地游了起来”中并无对生命的敬畏,这句话有象征意义,鱼回到水里,就犹
如“我”回到故乡,故而即使“干搁了两个钟头”也能悠悠地游起来,正如“我”从小远
离家乡,如今回到家乡却能够自然融入一样,说有“对生命的敬畏”属于过度解读。
8.文本一多处通过梦境来抒发情感,请概括几次梦境中的作者对故乡的感情的变
化。(4分)
参考答案:①少年时梦见故乡,凄凉荒芜,贫瘠冷清,这既是旧时代给作者留下的印
象,也充分流露出作者对拥有故乡的无比渴望和眷恋之情,并透露出无“家”可归的
心酸悲凉;②在军队里梦见的故乡,是风景优美、物质丰富、人情美好的故乡,表
达作者对迎接新生活的喜悦之情,也流露出作者希望故乡能摆脱贫困,成为更加温
暖、美好地方的期盼和对故乡的殷切思念与牵挂;③在参观袜厂时描绘自己对流
水线自动化生产袜子的梦,既是为故乡此刻仍旧使用着落后工具的慨叹,也更进一
步衬托出“我”对故乡人民勤劳能干,靠着落后工具仍能建设四个现代化精神的赞
叹,同时表达对故乡能有更好发展的祝愿之情。
9.茹志鹃和郁达夫的散文写人写景都颇有韵味,请结合文本一画线句和文本二,从
语言、表达方式等角度分析二者写作特色的相同之处。(6分)
参考答案:①语言文字清新质朴,自然流畅;②运用了口语化的语言,带有浓郁的感
情色彩;③选取常见景物与人物,融入自己的独特感受,让寻常景物也有了别样的
优美的画面感。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0~14题。
二十一日,宗元白:辱书云,欲才,目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
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鸾电间,乃幸见取。仆
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
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
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
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屈子赋日:“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
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
苦葺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
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
顾吠煮.术耳度仝去工丕吠煮几人负谁也炫怪于.群旦必召闹职怒生?
抑又闻之,古者重型多,将以责成人之道,是圣人所尤用心者也。数百年来,人
不复行。近有孙昌胤者,独发愤行之。既成礼,明日造朝,至外庭,荐笏言于卿士
曰:“某子冠毕。“应之者咸恍然。京兆尹郑叔则怫然曳笏却立曰:“何预我耶?”廷
中皆大笑。天下不以非郑尹而快孙子,何哉?独为所不为也。今之命师者大类
此。
吾子行厚而辞深,凡所作,皆恢恢然有古人形貌;虽仆敢为师,亦何所增加也!若
定是非以教吾子,仆才不足,而又畏前所陈者,其为不敢也决矣。苟亟来以广是道,
子不有得焉,则我得矣,又何以师云尔哉?取其实而去其名,无招越、蜀吠怪,而为外
廷所笑,则幸矣。宗元复白。
(节选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
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顾吠者A犬耳B度今天下C不吠者D几人E而谁F敢炫怪G于群目H以召闹
取怒乎?
答案:BEH
解析:“顾吠者犬耳”中“耳”为句末语气词,故在“耳”后断开;“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中
“而”作为连词,连接前后两个分句,故在“而”前断开;“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中“于群
目”为后置介宾短语,故在“于群目''后断开。故选BEH。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相,表动作偏指一方,与《短歌行》“枉用相存”中的“相”意思不同。
B.蛮夷,古代对四方边远地区少数民族的泛称。文中指柳宗元当时居住地。
C.苍黄,指匆促慌张,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赢得仓皇北顾”中的“仓皇”
意思相同。
D.冠礼,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的加冠之礼,表示其成人。在唐代已不流行。
答案:A
解析:A项中“意思不同”错误,“枉用相存”意思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相,表动
作偏指一方。故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回复韦中立,交代自己不敢为师的真正原因:道德修养不深厚,学业浅
薄。
B.韩愈不顺流俗,收召后学,作《师说》,结果招致世人笑骂攻击,被视为狂人。
C.本文说理时,把反对师道的人比作吠日吠雪的狗,透露出其批判的尖锐和力量。
D.孙昌胤行“冠礼”遭耻笑,揭示了当时官场的丑态,使人想到“为师”的险境。
答案:A
解析:A项中“道德修养不深厚,学业浅薄”错误,由“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
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可知,这是作者自谦的说法。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
⑵天下不以非郑尹而快孙子,何哉?独为所不为也。
参考答案:①我自估量本来就没有什么可取的东西,即使有可取的,也不敢做别人
的老师。
②天下的人不因此去责难京兆尹郑叔则,反而嘲笑孙昌胤,这是为什么呢?只是因
为孙昌胤做了别人所不做的事。
14.柳宗元和韩愈对待做老师的态度一样吗?结合文本说说你的依据。(3分)
参考答案:韩愈奋然不顾时俗,冒着人们的嘲笑侮辱,招收后辈学生,严正不屈地当
起老师。
柳宗元强调不必讲求为师之名,应该注意为师之实。
参考译文
二十一日,宗元写:承蒙您来信说,想要认我做老师。我的道德修养不深,学识
非常浅薄,从各方面审察自己,看不出有值得学习的东西。虽然经常喜欢发些议
论,写点文章,但我自己很不以为都是正确的。没有想到您从京城来到这蛮夷之
地,竟幸运地被您取法。我自估量本来就没有什么可取的东西,即使有可取的,也
不敢做别人的老师。做一般人的老师尚且不敢,更何况敢做您的老师呢?
孟子说,“人们的毛病在于喜欢充当别人的老师”。从魏、晋以来,人们更加不
尊奉老师。在当今的时代,没听说还有老师,如果有人们就会哗然讥笑他,把他看
作狂人。只有韩愈奋然不顾时俗,冒着人们的嘲笑侮辱,招收后辈学生,写作《师
说》,就严正不屈地当起老师来。世人果然都感到惊怪相聚咒骂,对他指指点点使
眼色相互拉拉扯扯示意,而且大肆渲染地编造谣言来攻击他。韩愈因此得到了狂
人的名声,他住在长安,煮饭都来不及煮熟,又被外放而匆匆忙忙地向东奔去,像这
样的情况有好几次了。
屈原的赋里说:“城镇中的狗成群地乱叫,叫的是它们感到奇怪的东西。”我过
去听说庸、蜀的南边,经常下雨很少出太阳,太阳一出来就会引起狗叫,我以为这
是过分夸大的话。六七年前,我来到南方,元和二年的冬天,幸好下大雪,越过了五
岭,覆盖了南越的几个州。这几个州的狗,都惊慌地叫着咬着,疯狂奔跑了好几天,
直到没有雪了才静止下来。这以后我才相信过去所听说的话。如今韩愈已经把
自己当作蜀地的太阳,而您又想使我成为越地的雪,我岂不栗因此受到辱骂吗?不
仅我会被辱骂,人们也会因此辱骂您。然而雪和太阳难道有罪过吗?只不过感到
惊怪而狂叫的是狗罢了!试想当今天下见到奇异的事情不像狗那样乱叫的能有几
个人,因而谁又敢在众人眼前显出自己与众不同,来招惹人们的喧闹和恼怒呢?
我还听说,古代重视冠礼,是借以用成年人做人的道理来要求大家,这是圣人
所以特别重视的原因。几百年以来,人们不再举行这种冠礼。近来有个叫孙昌胤
的人,独自下决心举行冠礼。冠礼举行过后,第二天去上朝,来到外廷,把笏板插进
衣带对大臣们说:“我已经行过冠礼了。''听见这话的人都感到莫名其妙。京兆尹
郑叔则却满脸怒气,拖着笏板退后一步站着,说广这与我有什么相干呀!”廷中的人
都大笑起来。天下的人不因此去责难京兆尹郑叔则,反而嘲笑孙昌胤,这是为什么
呢?只是因为孙昌胤做了别人所不做的事。现在被称作老师的人非常像这种情
况。
您的品行敦厚,文辞高深,凡是您作的文章,都气魄宏大,有古人的风貌;即使我
敢做您的老师,对您又有什么帮助呢?如果要我判定是不是来教您,我的才能不够,
而且又顾忌前面所说的那些情况,我不敢做您的老师是肯定的。如果我们经常往
来交谈,以扩充发挥作文之道,即使您不因我的帮助有什么收获,我却因为您的帮
助而有所收获,又何必以老师来称呼这种关系呢?采取师道的实质,去掉老师的名
义,不栗招致越地和蜀地的狗的惊怪狂叫,被朝廷里的人嘲笑,那就万幸了。宗元
再告。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5-16题。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
陆龟蒙
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②。
因吟郢岸百亩蕙③,欲采商崖④三秀枝。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但医沈约重瞳健⑤,不怕江花不满枝。
(选自《全唐诗》)
注①袭美:陆龟蒙的好友皮日休。②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教书。裁诗:
作诗。③《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腕兮,又树蕙之百亩。”比喻培养人才。
④商崖:这里泛指山崖。⑤沈约:南朝诗人,史载其眼中有两个瞳孔。这里以沈约
代指皮日休。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写作此诗时,皮日休正患病居家,闭门谢客,与外界不通音讯。
B.由于友人患病,原有的约会被暂时搁置,诗人游春的诗篇也未能写出。
C.诗人虽然身在书斋从事教学,但心中盼望能走进自然,领略美好春光。
D.尾联使用了关于沈约的典故,可以由此推测皮日休所患的疾病是目疾。
答案:A
解析:A项,“与外界不通音讯”错误。题目中的“见寄”意为“寄给我(所作诗歌)”,可
见皮日休并不是“与外界不通音讯”。
16.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
参考答案:(1)表达了不能与友人相聚,一起赋诗饮酒、饱览春色的遗憾;(2)宽慰友
人,表达对友人能够战胜病患的信心和对以后美好生活的展望。
解析:①“虽失春城醉上期”一句,说明诗人和好友皮日休曾经相“期”春日聚会,饮酒
一醉,但是一个“失,,字,让这些愿望落空;“下帷裁遍未裁诗,,一句是说未能作诗之
憾。一、二两句表达了诗人不能与友人相聚,一起赋诗饮酒、饱览春色的遗憾。
②本诗是一首“奉和”友人的诗歌,好友皮日休因“抱疾”而闭门谢客,然而他却给诗
人寄去一封信告知病情,诗人得知好友抱病,当然栗送上安慰,“但医沈约重瞳健”
一句是宽慰友人,希望友人眼睛恢复健康,表达对友人能够战胜病患的信心;“不怕
江花不满枝''一句借用美好的景物对以后的美好生活做了展望。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⑴曹操的《短歌行》中把贤者比喻为高空的明月的句子是
“9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⑵苏轼的《赤壁赋》中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古代的诗人受到《楚辞・湘夫人》"袅袅兮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启发,创造出
“落木”一词,以指代落叶。该词在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如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答案:(1)明明如月何时可掇(2)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3)示例无边
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8〜20题。
山有属于自己的颜色,天生的颜色,或黛或黝黑,或青或蓝,或是铁红、赭红,都
是浑然天成的。不同颜色的山,传达出不同的意趣。南方的山多清秀俊雅,不丢风
骨;北方的山多雄奇,不失禅意。山有自己的声音,山在风中啸,在雨中泣,在冰霜中
则是空谷足音。山也是有毛发的,树木杂草就是它的毛发。南方的山赢蕤茂盛,像
是一个朝气蓬勃的青年;而西北的山相对稀疏,像是一个A的老
者,却不输大气,在气势上更胜一筹。南北山体在地形地貌上存在:车的差异,但
是山所传达出的内在精神是B的。①山有多重性格,或强硬或
凝重,或奇险或高深。②它们仰面向上,冲天而起,我想这山的骨气也一定是向上
的。③人又何尝不一样呢。
④山是含蓄的,它不张扬。它把最好的东西藏得极深,不会让人轻易寻到。你
看那冬虫夏草要在高山雪窝子里才能挖到,即使你C也休想满
载而归。山把灵芝、雪莲放在山崖,一步不慎,人便落入万丈深渊。它其实是在传
递一个“度”的概念,只有合适的才是最好的,不必刻意强求,这是不是就是中庸之
道呢?这理从书中来,却远没有从山中体悟来的更加真切。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答案示例:A.饱经沧桑B.不谋而合C.费尽心机
19.下列句子中的“一定”与文中加点的“一定”,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我们的队员都具有一定的水准。
B.这个世界,没有什么是一定的。
C.你放心,我们明天一定离开这儿。
D.你还是要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操作。
答案:A
解析:文中加点的“一定”意思是某种程度的。A项,某种程度的。B项,固定不变;
注定。C项,必然的,确定的。D项,特定的。故选A项。
20.“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这两句话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
()(3分)
A.①处B.②处
C.③处D.④处
答案:C
解析:“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由青山说道人,与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湘师大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3.1《多民族的大家庭》听课评课记录
-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6.2《公民的责任》听课评课记录
- 鲁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2.1《0科学计数法》听评课记录
- 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8课《汉代的科技与文化》听课评课记录
-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5.1《二次函数》讲听评课记录
- 五年级数学听评课记录表
-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二章二次函数《22.2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第1课时听评课记录
- 【2022年新课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六课 交友的智慧 2课时听课评课记录
- 韩式餐厅承包经营合同范本
- 个人入股分红协议书范本
- 中国服装零售行业发展环境、市场运行格局及前景研究报告-智研咨询(2025版)
- 临床提高脓毒性休克患者1h集束化措施落实率PDCA品管圈
- 春节节后施工复工安全培训
- GB/T 3478.1-1995圆柱直齿渐开线花键模数基本齿廓公差
- GB/T 1346-2001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
- FZ/T 25001-2012工业用毛毡
- 瑞幸咖啡SWOT分析
- DL∕T 1867-2018 电力需求响应信息交换规范
- 小学生品德发展水平指标评价体系(小学)
- 水利工程地震应急预案
- 日历表空白每月打印计划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