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广东高考生物三轮冲刺实验总结和科学实验方法及科学史汇编_第1页
2024年广东高考生物三轮冲刺实验总结和科学实验方法及科学史汇编_第2页
2024年广东高考生物三轮冲刺实验总结和科学实验方法及科学史汇编_第3页
2024年广东高考生物三轮冲刺实验总结和科学实验方法及科学史汇编_第4页
2024年广东高考生物三轮冲刺实验总结和科学实验方法及科学史汇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高考高中生物实验总结和科学实验方法及科学

实验一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必修一P26)

【实验原理】:染色剂:DNA绿色(甲基绿试剂),RNA红色(口比罗红试剂)

【分布】:真核生物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内也含有

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8%HC1作用】: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

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的作用

【选材】:无色的细胞,防止颜色干扰(人口腔上皮细胞、洋葱内表皮细

胞)

【过程】:制片-水解-冲洗-染色

【实验结果】:细胞质呈红色(面积大),细胞核呈绿色。

实验二物质鉴定(必修一P19)

还原糖+斐林试剂(水浴加热)〜石专红色沉淀

脂肪+苏丹III〜橘黄色

脂肪+苏丹IV〜红色

蛋白质+双缩胭试剂〜紫色反应

1、还原糖的检测(还原糖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

(1)材料的选取:还原糖含量高,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萝

卜。

(2)试剂:斐林试剂(用液:0.Ig/mL的NaOH溶液,乙液:0.05g/mL的

CuS04溶液),现配现用。

(3)步骤:取样液2mL于试管中一加入刚配的斐林试剂1mL(斐林试剂

甲液和乙液等量海合均匀后再加入)一水浴加热2min左右一观察颜色变

化(蓝色f砖红色沉淀)

【原理】:NaOH和CuS04反应生成Cu(OH)2,利用其氧化性起作用

2、脂肪的检测

(1)材料的选取:含脂肪量越高的组织越好,如花生的子叶。

(2)步骤:制作切片(切片越薄越好)将最薄的花生切片放在载玻片中

染色(滴苏丹III染液2〜3滴切片上一2〜3min后吸去染液一滴体积分

数50%的酒精洗去浮色一吸去多余的酒精)

制作装片(滴1〜2滴清水于材料切片上一盖上盖玻片)

镜检鉴定(显微镜对光一低倍镜观察一高倍镜观察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

粒)

3、蛋白质的检测

(1)试剂:双缩胭试剂(A液:0.lg/mL的NaOH溶液,B液:0.Olg/mL

的CuS04溶液)

(2)步骤:试管中加样液20f加双缩服试剂A液1mL,爆勺一加双缩尿

试剂B液4滴

原理:在碱性条件下,Cif与肽键发生络合形成紫色的络合物。高温加

热条件下,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改变,但不断肽键。

实验三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线粒体(细胞均保持活性)(必修一

P47)

【原理】:叶绿体在显微镜下观察,绿色,球形或椭球形(注:水绵的叶绿

体呈带状),无需染色,活细胞的细胞质是流动状态。材料:新鲜萍类叶、

黑藻叶或菠菜叶(注:洋葱表皮细胞无叶绿体)

我健那绿(染活细胞)染液染色后的口腔上皮细胞(或洋葱内表皮细胞)

生线粒体成鹿绿色

知识概要:

取材制片低倍观察高倍观察

(1)若视野中某细胞中细胞质的流动方向为顺时针,则在装片中该细胞

的细胞质的实际流动方向是怎样的?仍为顺时针。

(2)是否一般细胞的细胞质不流动,只有黑藻等少数植物的细胞质才流

动?

否,活细胞的细胞质都是流动的。

(3)若观察植物根毛细胞细胞质的流动,则对显微镜的视野亮度应如何

调节?

视野应适当调暗一些,可用反光镜的平面镜来采光或缩小光圈。

实验四观察有丝分裂(必修一PH5)

1、材料:洋葱根尖(葱,蒜)(有分裂能力,不能用表皮细胞代替)

2、步骤:(一)洋葱根尖的培养

(二)装片的制作

制作流程:解离一漂洗一染色一制片

1.解离:解离剂:园量分数为15%的盐酸,硬分数为95%的酒精(1:1混

合液).

时间:3〜5min.目的: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2.漂洗:用清水漂洗约lOmin.目的: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并有利于染

3.染色:用质量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的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

红液)染色3〜5min

目的:使染色体着色,利于观察.

4.制片:将根尖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镜子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

片,在盖玻片上再加一片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按压载玻片.目的:使

细胞分散开来,有利于观察.

(三)观察

1、先在低倍镜下找到根尖分生区细胞: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

正在分裂。

2、换高倍镜下观察:分裂中期一分裂前、后、末期一分裂间期。(注意各时

期细胞内染色体形态和分布的特点)。其中,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数目最多。

【统计每一时期细胞数占计数细胞总数的比例,能比较细胞周期各时

期的时间长短】

(1)分生区细胞中,什么时期的细胞最多?为什么?

间期;因为在细胞周期中,间期时间最长。

(2)所观察的细胞能从中期变化到后期吗?为什么?

不能,因为所观察的细胞都是停留在某一时期的死细胞。

(3)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能否看到染色体?为什么?

不能,因为洋葱表皮细胞一般不分裂。

实验五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选材:淀粉和淀粉酶。鉴定酶活性的试剂:宜选用碘液,不宜选用斐林试

剂(需加热,有影响)

不宜选择的材料: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原因:过氧化氢加热

时要分解

实验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必修一P97)

1、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若没有无水乙醇,

也可用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但要加入适量的无水碳酸钠,以除去乙醇

中的水分)一一提取色素

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

不同——分离色素

2、步骤:

(1)提取色素研磨

(2)制备滤纸条

(3)画滤液细线:均匀,直,细,重复若干次

(4)分离色素: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

(5)观察和记录:结果滤纸条上从上到下依次为:橙黄色(胡萝卜

素)、黄色(叶黄素)、蓝绿色(叶绿素a)、黄绿色(叶绿素b).类胡萝卜主

要吸收蓝紫光,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考点提示:

(1)二氧化硅(石英砂)的作用?不加二氧化硅对实验有何影响?

为了使研磨充分。不加二氧化硅,会使滤液和色素带的颜色变浅。

(2)碳酸钙的作用?不加碳酸钙对实验有何影响?

保护色素,防止在研磨时叶绿体中的色素受到破坏。不加碳酸钙,滤液会

变成黄绿色或褐色。

(3)滤液细线为何要直?为何要重画几次?

防止色素带的重叠;增加色素量,使色素带的颜色更深一些。

(4)滤液细线为何不能触到层析液?

防止色素溶解到层析液中。无法分离出色素带

(5)色素带最宽的是什么色素?最宽的色素带是叶绿素a,其含量最多

(6)实验异常分析:

提取液颜色过浅的原因:\、研磨不充分;2、秤取绿叶过少或加入无水乙

醇过多,色素浓度小;3、未加碳酸钙,色素分子被破坏。

分离出的色素带颜色过浅的原因:1、上述三条;2、画滤液细线时未重复

划线

滤纸条无色素带的原因:1、没有画滤液细线;2、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

实验七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必修一P62)

【含义:原生质层(细胞膜、液泡膜及两层膜间的细胞质(注不含细胞核,

但含细胞器))与细胞壁分离】

1、条件:细胞内外溶液浓度差,活细胞,大液泡

2、材料: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具紫色大液泡;注不可选根尖分

生区细胞,无大液泡),质量浓度0.3g/mL的蔗糖溶液,清水等。【注:

洋葱内表皮细胞也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为了方便观察,常在外界溶液中

滴加红墨水】

3、步骤:制作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临时装片一观察一盖玻片一侧滴蔗

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一观察(液泡由大到小,颜色由浅变深,原生

质层与细胞壁分离)一盖玻片一侧滴清水,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一观察

(质壁分离复原)I无需染色,细胞保持活性】

4、结论:细胞外溶液浓度>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失水质壁分离

细胞外溶液浓度<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吸水质壁分离复原

知识概要:制片观察加液观察加水观察(可用低倍镜)

考点提示:

(1)植物细胞为何会出现质壁分离?动物细胞会吗?

当细胞失去水分时,其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动物细胞

不会发生质壁分离,因为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

(2)质壁分离时,液泡大小和颜色的变化?吸水能力的变化?复原时呢?

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时,液泡变小,紫色加深,吸水能力增强;当细胞质壁

分离复原时,液泡变大,紫色变浅,吸水能力减弱。

(3)若发生质壁分离后的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其原因是什么?

细胞已经死亡(可能是外界溶液浓度过大,细胞失水过多或质壁分离时间

过长)

(4)怎样利用质壁分离现象来测定植物细胞液的浓度?①配制一系列浓

度从小到大的蔗糖溶液②分别用以上不同浓度的溶液制成某植物细胞的

临时装片③用显微镜观察某植物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某植物细胞液

的浓度就介于不能引起质壁分离的浓度和能引起质壁分离的浓度之间。

实验八: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1)高倍镜使用前,装片如何移动?

若要把视野中上方的物像移到视野的正中心,则要将装片继续向上移动。

若要把视野中左方的物像移到视野的正中心,则要将装片继续向左方移

动,因为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是倒像。

(2)换高倍物镜后,怎样使物像清晰?视野明暗度会怎样变化?如何调

亮?

换高倍物镜后,应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变得清晰;视野会变暗,可姬大

光圈或改用反光镜的凹面镜来使视野变亮。

(3)所用目镜、物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的关系?

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4)总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放大倍数具体指面积的放大倍数还是长度

的放大倍数?

总放大倍数等于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放大倍数是指细小

物体长度或宽度的放大倍数。

(5)放大倍数与视野中细胞大小、多少、视野明暗的关系?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细胞越大、数目越少、视野越暗。

实验九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必修一P91)

1、原理:酵母菌(真菌,属于真核生物,兼性厌氧性生物)

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C6Hl2。6+602+6H206->C02+12H2。+能量

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少量二氧化碳:

C6Hl206f2c2H50H+2C02+少量能量

2、装置:(见课本)(必修一P91)

3、检测:(1)检测回的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根溪麝香草酚

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2)检测值稠的产生:橙色的重铝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

反应,变成灰绿色。

实验十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1、材料: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所选的材料可以是动物物律巢物笆物的雄薇

而不宜选用动物的卵巢和植物的雌蕊。

原因:雄配子的产生数量远远多于雌配子,更容易观察到减数分裂

的细胞。

2、材料用具: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显微镜。

实验十一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

1、原理:用低温处理植物分生组织细胞,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以致

影响染色体被拉向两极,细胞也不能分裂成两个子细胞,于是,植物细胞

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

2、方法步骤:

(1)洋葱长出约1cm左右的不定根时,放入冰箱的低温室内(4℃),诱导

培养36ho

(2)剪取诱导处理的根尖约0.5~lcm,放入旦氏遨中浸泡0.5~1h,以

固定细胞的形态,然后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冲洗2次。

(3)制作装片:解离f漂洗f染色f制片

(4)观察,比较:视野中既有正常的二倍体细胞,也有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

的细胞。该过程只有有丝分裂。

3、讨论:秋水仙素与低温都能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这两种方法在原理上

有什么相似之处?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实验十二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1、要求:调查的群体应足够大;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

如红绿色盲、白化病。注意:一般不选取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

病(如21三体综合征、猫叫综合症等)

2、计算公式: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毫器100%

3、调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家系中调查。调查遗传病的发病率:随机抽样

调查

实验十三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杆插枝条生根的作用

1、常用的生长素类似物:NAA(蔡乙酸),2,4-D,IPA(苯乙酸).IBA(吗|口朵丁

酸)等

2、方法:①浸泡法(适用于低浓度):把插条的基部浸泡在配置好的溶液

中,处理几小时或一天。

②;店蠢+法(适用于高浓度):把插条的基部在浓度较高的药液中

蘸一下(约5s)

3、预实验:先设计一组浓度梯度较大的实验进行探索(需要空白对照组),

在此基础上设计细致的实验。

4、实验设计的几项原则:①单一变量原则(只有溶液的浓度不同);②等量

原则(控制无关变量,即除溶液的浓度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③重复原

则(每一浓度处理3〜5段枝条);④对照原则(相互对照、空白对照);⑤

科学性原则

实验十四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

1、培养酵母菌(温度、氧气、培养液):可用液体培养基培养

2、计数:血球计数板(2mmX2mm方格,培养液厚0.1mm)、抽样检测法

注意事项:

1、取样前要将培养瓶振荡,摇匀。

2、在计数前要进行适当的稀释。

实验十五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调查丰富度的方法】:取样器取样法

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记名计算法:指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这一

般用于个体技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

目测估计法: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

等级的划分和表示方法有:“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等等。

实验十六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1、样方法;

【适用范围】:植物,活动能力较弱的,活动范围小的动物,例如:

蚯蚓、昆虫卵、蜘虫等。

【注意事项】:随机取样,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

群的种群密度。(估算法)

2、标志重捕法;适用范围:活动能力较强,个体较大的动物:例如,兔子,

鸟、老鼠等。

在某地域中,第一次捕获某种动物M只,标志后放回原处。第二次捕

获N只,其中含标志个体Y只,求该地域中该种动物的总数。MN/Y

若标志物易脱落或者被捕获的个体再次被捕的几率降低,则实际种

群数量比计算值编嬴

【应用上述标志重捕法的条件有哪些?】①标志个体在整个调查种群中均

匀分布,标志个体和未标志个体都有同样被捕的机会。②调查期中,没迁

入或迁出。③没有新的出生或死亡。

高中教材实验方法汇总

(1)制备细胞膜的方法—(渗透作用)吸水涨破法

(2)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观色法(颜色反应)

(3)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

—构建物理模型法。

血糖调节的模型一构建概念模型和物理模型法。

种群数量增长模型—构建数学模型法(通过实验法或观察法对模型

进行检验或修B

(4)分离各种细胞器——差速离心法。

(5)证明DNA进行半保留复制—密度梯度离心法。

(6)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研磨过滤法。

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纸层析法。

(7)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死

体染色法。

(8)观察线粒体——活体染色法。

观察叶绿体一活体观察法(无需染色)。

(9)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一对比实验法(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进行相

互对照)和产物检测法。

(10)同位素标记法:⑪讲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

笋宾和卡门证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中的。全部来自于H2。

呼尔文追踪CO2中的C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卡尔文循

环)

硼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⑤)NA半保留复制

(11)恩格尔曼水绵实验——通过好氧细菌确定释放氧气的部位在叶绿体

(12)模拟实验:物质运输与细胞大小的关系(氢氧化钠扩散进入琼脂块)。

结论:氢氧化钠扩散进入琼脂块的速率相同,但效率不同。用NaOH

扩散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反应物质运输的效率。细胞体积越大,

细胞的相对表面积越小,物质运输效率越低。

(13)假说一演绎法:斯德尔发现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

潴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③正明DNA的复制方法是半保留复制

(14)萨顿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类比推理法。

(15)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抽样检测法

(16)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一取样器取样法。

(17)遮宴种群密度(运动能力强的生物)——标志重捕法。

(18)遮堂种群密度(运动能力弱的生物)一样方法。

高中生物实验试剂归纳

1、斐林试剂:(0.lg/mlNaOH(甲液)和0.05g/mlCuS04(乙液))

用法:将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体积混合,再将混合后的斐林试剂倒

入待测液,水浴加热。如待测液中存在还原糖,则出现造鱼色沉功。

2、双缩月尿试剂:(成分:0.lg/mlNaOH(甲液)和0.0lg/mlCuS04(乙

液))

用法:向待测液中先加入2ml甲液,摇匀,再向其中加入3~4滴乙液,

摇匀。如待测中存在蛋白质,则呈现如色。

3、苏丹ni:

可将脂肪染成瘾黄色(被苏丹IV染成案或)。

4、甲基绿:染DW4,呈蒙色;口比啰红:染RVA,呈红色

常用甲基绿毗罗红混合染液(现配现用)

5、健那绿专一性染线呼(活细胞),呈蓝绿色

6、碘液鉴定淀粉,蓝色

7、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碱性染料,用于染色体(质)染色时,前者

呈紫色,后者呈红色

8、改良苯酚品红染液:用于染色体(质)染色时,呈红色

9、酸性重格酸钾溶液(橙色):检测酒精,变为灰绿色

10、澳麝香酚蓝水溶液:检测CO2,由蓝变绿再变黄

11、卡诺氏液:用于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根尖的固定

12、解离液(15%盐酸和95%酒精按1:1的比例配成):有丝分裂中根尖

细胞的分离

13、层析液:用于叶绿体色素的分离

14、20%新鲜肝脏研磨液:含有乩。2酶,可促进乩。2分解产生。2

15、秋水仙素(C22H25O6N):用于单倍体育种,作用机理是可抑制植物

细胞有丝分裂中纺缠体的形成,可导致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16、3.5%的氯化铁溶液:催化乩。2酶分解

17、二氧化硅:在色素的提取的分离实验中研磨绿色叶片时加入,可使

研磨充分。

18、碳酸钙:研磨绿色叶片时加入,可中和有机酸,防止在研磨时叶绿

体中的色素受破坏

19、胰蛋白酶:可用于动物细胞培养时分解组织使组织细胞分散。

20、Ca?+:增加细菌细胞壁的通透性(用于基因工程的转化,使细胞处于

感受态)

21、肝素溶液或钙离子载体A23187溶液:诱导精子获能

22、抗生素:添加在动物细胞培养液中,保证无菌环境

22、酒精的作用:

名称作用实验应用

50%的酒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

洗去浮色

精肪

75%的酒

杀菌、消毒

酒精溶95%的酒

液精和15%

使细胞分散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

的盐酸

开来(迅速杀分裂、低温诱导染色体

混合配

死细胞)数目加倍实验

成解离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

无水乙醇提取色素

和分离

23、盐酸的作用:

试齐1」作用实验应用

①改变细胞膜的通透

性,加速染色剂进入

细胞;

观察细胞中DNA和RNA

8%的HC1②同时使染色质中的

的分布

DNA与蛋白质分离,有

利于DNA与染色剂的

作用

15%的盐酸和使细胞分散开来(迅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

95%的酒精混合速杀死细胞)分裂、

配成解离液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

加倍实验

实验条件的控制方法

(1)除去植物光合作用对呼吸作用的干扰:给植株遮光;

(2)除去叶中叶绿素:酒精水浴加热(酒精脱色);

(3)除去叶中原有淀粉:置于黑暗环境(饥饿)

(4)补充动物激素的方法:

口服(饲喂):非蛋白质或肽类激素(也可用注射法)。例如:

甲状腺激素、性激素,其他(固醇类激素)

注射:蛋白质或肽类激素(不能口服,避免被消化道内的酶

分解)。例如:胰岛素、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其他(下丘脑和垂体分泌

的激素)。

(5)细胞液浓度大小或植物细胞活性:质壁分离与复原

(6)原子或分子转移途径:同位素标记法或元素示踪法

高中生物教材中科学发展史的归纳(斜体字部分为重点)

必修一

一、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涉及几个重要科学家(请准确配对)CDAB

科学家研究成果

1、1665英国人虎克(RobertA、提出了细胞学说,指出细胞

Hooke)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

揭示了细胞结构的统一性和生物

体结构的统一性。

2、1680荷兰人列文虎克(A.vanB、他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Leeuwenhoek)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

胞”。

3、19世纪30年代,德国植物学C、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他用

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

现由许多规则的小室组成,并把

“小室”称为cell——细胞。

4、1858年德国的魏尔肖D、他用自制的显微镜首次观察

到活细胞,观察过原生动物、人

类精子、鱼圭鱼的红细胞、牙垢中

的细菌等。但没用“细胞”来描

述其发现。

二、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涉及的科学家(请准确配对)BCDA

科学家研究成果

1、1895年欧文顿A、在“单位膜”模型的基础上提出

(E.Overton)“流动镶嵌模型”。强调膜的流动性

和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为多数人

所接受。

2、1959年罗伯特森B、他曾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

(J.D.Robertsen)细胞的通透性进行地上万次的试验,

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一

样: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

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

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了膜由脂质组

成的假说。

3、1970年拉里•弗莱(LarryC、他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

Frye)等实验暗-亮-暗的三层结构,结合其他科学

家的工作,提出生物膜是由“蛋白质…

脂质…蛋白质”的三层结构构成的静

态统一结构,即“单位膜模型”假说。

4、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D、将人和鼠的细胞膜用不同的荧光

抗体标记后,让两种细胞融合,杂交

细胞的一半发红色荧光、另一半发绿

色荧光,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两种荧

光抗体均匀分布。提出假说:细胞膜

具有流动性。

三、与酶的发现有关的科学家(请准确配对)BADCFE

科学家研究成果

177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A、提出酿酒中的发酵是由于酵母菌

帕兰札尼的存在,没有活细胞的参与,糖类是

不可能变成酒精。

2>1857年法国微生物学家B、他通过实验证实胃液具有化学性

巴斯德消化作用。

3、1857年德国化学家李比C、他从酵母细胞中获得了含有酶的

希提取液,并用这种提取液成功地进行

了酒精发酵。

4、1875年德国化学家毕希D、认为酵母细胞死亡并裂解释放出

纳某种物质,引起发酵。

5、1926年美国化学家萨姆E、发现少数RNA也有生物催化作用。

6、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F、他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到胭酶的结

学家切赫和奥特曼晶,并用多种方法证明胭酶是蛋白质。

荣获1946年诺贝尔化学奖。

四、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涉及的科学家(请准确配对)DAHBCGEF(重点)

科学家研究成果

1、1771年,英国科学家A、发现只有在阳光照射下才能成功;植物

普里斯特利体只有绿叶才能更新污浊的空气。

2、1779年,荷兰科学家B、指出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将光能转

英格豪斯做普里斯特利的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实验

3、1785年,瑞士科学家C、通过实验证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

森尼别

4、1845年,德国科学家D、通过实验发现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梅耶

5、1864年,德国科学家E、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中释放的

萨克斯氧全部来自水。

6、1880年,美国科学家F,开始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光合

恩格尔曼作用,经9年左右的研究,最终探明了C02

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的碳。

7、20世纪30年代,美国G、通过水绵实验证明叶绿体释放氧气,是

科学家鲁宾和卡门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8、在20世纪40年代,美H、发现了空气的组成,明确绿叶在光下放

国科学家卡尔文及其合作出的气体是氧气,吸收的是二氧化碳。

必修二

一、遗传方面的科学家(请准确配对)CAB(重点)

科学家研究成果

1,1866年奥地利生物学家4、研究蝗虫减数分裂,用“类比-推理”

孟^德尔思想发现了:遗传因子与染色体的平

行关系,提出了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2、1903年美国细胞学家B、通过果蝇眼色遗传,用“假通遗空

萨顿思想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及基因在

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创立了现代遗传

学的基因学说。

3、1915年美国生物学家C用豌豆做实验材料,发表论文,植物

摩尔根杂交试验”,用“假说-演绎”思想提出了

遗传学的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遗

传因子学说。

二、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请准确配对)BCA(重点)

科学家研究成果

人1928年,英国科学家格A、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

里菲思在噬菌体中,亲代和子代之间具有连续

性的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同

位素标记实验32P.35s)

2、1944年,美国科学家艾B、通过实验推想,已杀死的S型细菌

弗里和他的同事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使R型细菌

转化为S型细菌。(体内转化实验)

3、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C、通过实验证明上述“转化因子”为

DNA,也就是说DNA才是遗传物质。

(体外转化实验)

三、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请准确配对)BAC

科学家研究成果

1、1953年,美国科学家沃A、提出中心法则.提出DNA半保留复制

森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的假说。(同位素标记法密度梯度离

心)

2、1957年沃森和克里克B、提出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3、1961年,尼伦伯格和马C、成功破译了第一个遗传密码。

四、生物进化(请准确配对)BA

科学家研究成果

1、拉马克:法国人,博物A、1859年,他出版了科学巨著《物种

学家,生物进化论的先驱起源》,明确提出自然选择学说来说明

进化机理。“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

传变异,适者生存”。

2、达尔文:英国人,博物B、最先提出了生物进化的学说,认为

学家,生物进化论的主要奠生物是不断进化的,生物进化的原因是

基人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必修三

一、内环境与稳态(请准确配对)BA

科学家研究成果

1、1857年,法国科学家贝A、他提出了“稳态”的的概念,并提出

尔纳了稳态维持机制的经典解释:内环境稳

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

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

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2、1926年,美国生理学家B、他提出“内环境”的概念,并推测内

坎农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于神经系统的调

节。

3、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

的主要调节机制

二、促胰液素的发现:(最先发现的激素)(请准确配对)ACB

科学家研究成果

1、法国生理学家沃泰默A、研究狗胰液分泌:研究思路正确,

但理解错误,坚持促进胰液分泌是一个

神经调节过程。

2、英国生理学家斯他林和B、曾认为盐酸导致胰液分泌属于神经

贝利斯反射,后来认同以上两科学家的结论。

3、俄国人生理学家巴浦洛C、1902年,他们从小肠黏膜提出液中

夫发现了促使胰液分泌的物质一一促胰

液素。1905年,他们提出“激素”这

一名称,并提出激素在血液中起化学信

使作用。

三、生长素的发现过程(请准确配对)BADGE

科学家研究成果

1、1880年,达尔文他通过实验证明,胚芽鞘顶尖产生

的刺激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2、1910年,詹森,丹麦人,B、通过实验推想,胚芽鞘的尖端可能

植物生理学家会产生某种物质,这种物质在单侧光的

照射下,对胚芽鞘下面的部分会产生某

种影响。

3、1914年,拜尔,匈牙利C,他用实验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

A,植物生理学家激是一种化学物质,他认为这可能是和

动物激素类似的物质,并把这种物质命

名为生长素。

4、1928年,温特,美籍荷D、他通过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

兰人,植物生理学家长,是因为顶尖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

布不均匀造成的。

5、1934年,荷兰科学家郭E、从人尿中提取出呼1咪乙酸一一生长

葛等人素。

四、种群与生态系统(请准确配对)BA

科学家研究成果

1、高斯,生态学家A、他通过对一个结构相对简单的天然湖

泊——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进行的定

量分析,发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单

向流动、逐级递减两个特点,能量在相邻

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大约是10%〜

20%-

2、林德曼,美国人,生B、他通过实验发现草履虫种群数量增长

态学家的S型曲线。

高中教材各类实验比较

1.高中教材观察类实验比较

染色

细胞的是否需要

实验名称剂和生物材料

状态显微镜

器材

甲基

观察DNA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洋葱内表

绿、小

RNA在细胞死细胞需要皮细胞(选材原因:无色,防

罗红

中的分布止其他颜色的干扰,因此不能

选洋葱外表皮细胞(紫色),叶

健那

观察线粒体活细胞需要肉细胞(绿色,因为含叶绿体))

绿

蝗虫精母细胞或植物的雄蕊

无(不宜选用动物的卵巢和植物

观察细胞的定

死细胞需要的雌蕊)。原因:雄配子的产生

减数分裂用

数量远远多于雌配子,更容易

观察到减数分裂的细胞。

改良

低温诱导植

苯酚

物染色体数死细胞需要

品红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分裂

目的变化

染液能力,不能用无分裂能力的洋

龙胆葱表皮细胞替代)

观察细胞的

死细胞紫(或需要

有丝分裂

醋酸

洋红)

观察多种多活或死酵母菌细胞、水绵细胞、叶的

需要

样的细胞细胞保卫细胞、鱼的红细胞等

观察叶绿体活细胞无需需要解类的叶(或菠菜叶、黑藻叶)

观察植物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