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与发展 - 学生版_第1页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与发展 - 学生版_第2页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与发展 - 学生版_第3页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与发展 - 学生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7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与发展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基础达标】1.推动下图中数据变化的农业政策因素是()。A.“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始B.拨乱反正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2.1989年,温州某干部在其作品中写道:“厂长们忧心忡忡地说,‘我们温州国营工业结构偏轻型,设备陈旧老化,同时工资分配、用工制度、产品价格等方面,被捆得死死的,我们捆绑着手脚同个体和集体竞争’。”当时,党中央为解决“厂长们”的忧虑,决定()。A.设立温州经济特区 B.扩大国营企业经营自主权C.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D.“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3.国际舆论曾高度评价当代中国的开放举措,“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了半个中国”,它是40多年来中国政府“采取的最大胆的行动”。这一举措是指()。A.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B.设立深圳等4个经济特区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D.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4.1990年,全国流动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89%;1995年,全国流动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86%。引起这种变化的根本因素是()。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B.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D.进一步实施对外开放5.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前,江泽民带领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下列关键词组合能体现其治国方略的是()。A.拨乱反正、“一国两制”、科学发展B.改革开放、“两个凡是”、韬光养晦C.“三个代表”、市场经济、“走出去”D.矛盾转化、实事求是、共同富裕【拓展提升】6.1978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要正确区别和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些规定()。A.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B.表明政治建设在徘徊中前进C.实现了政治工作的拨乱反正D.成为新时期法制建设的指导思想7.(原创·情境创新+视角创新)1979年1月,中共中央批转中央统战部等六单位《关于落实对国民党起义、投诚人员政策的请示报告》。经过认真细致的查证工作,全国共认定45.4万余名起义、投诚人员的身份,为其中的15万人在政治上平反。这说明党和国家采取的原则是()。A.解放思想、有错必究 B.实事求是、有错必纠C.与时俱进、依法治国 D.和平统一、“一国两制”8.据下表可知,表中的三大事件()。时间事件1978年5月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在全国范围内展开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以邓小平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重要讲话为指导,重新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审议和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科学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为统一全党思想打下了基础A.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B.有助于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C.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D.为中共十四大召开作了理论准备9.20世纪80年代,农民生产出来的食品、服装以及其他农副产品,无法进入国营流通体系,于是他们就在农村或城乡接合地带自建各种专业性的交易场所,这些交易场所大多没有经过政府审批,经常遭到查封。由此可知,当时()。A.市场流通体制的改革势在必行B.农村改革推动了城市改革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效显著D.计划经济体制积重难返10.1984年夏季,上海流动人口总量约为70万人,1985年9月增至111万人。1987年年底,广州流动人口约为110万人,约占常住人口的32.16%。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浦东开放的辐射效应 B.交通工具的日益进步C.城市化进程速度加快 D.沿海城市的逐步开放11.下图是深圳市地区生产总值发展示意图(单位:亿元),图中数据变化主要得益于我国()。A.全面实行包产到户政策B.引进外资技术和扩大出口C.实施“走出去”的战略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2.20世纪70年代末,邓小平把“小康”这个传统概念引入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发展战略目标。他说:“到本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这个小康社会,叫作中国式的现代化。”这样,“小康”这个古老的命题便洋溢着鲜活的时代气息。这表明邓小平理论()。A.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B.开启了对社会主义的探索C.根源于传统儒家思想 D.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意蕴二、非选择题(12分)13.(12分)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创造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与五四爱国运动同时,欧美多国掀起了工人罢工的怒潮,亚洲各国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中国人民深深感到这些斗争是与中国的反帝反军阀斗争联系在一起的。马克思主义迅速引起了中国多数先进知识分子的进一步重视,形成了一个共产主义知识分子群体,李大钊、陈独秀、陈望道等人开始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并初步运用它探索中国社会根本改造的方向和道路。——摘编自张德旺《新编五四运动史》材料二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人深入分析国情,认为只有落脚农村才有可能扭转革命时局。为此,毛泽东等人开辟了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先河,探索解决民族解放之路。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强调要找出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挖掘社会主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