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通系统与交通工程作业指导书_第1页
智能交通系统与交通工程作业指导书_第2页
智能交通系统与交通工程作业指导书_第3页
智能交通系统与交通工程作业指导书_第4页
智能交通系统与交通工程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智能交通系统与交通工程作业指导书TOC\o"1-2"\h\u2885第1章智能交通系统概述 3263601.1智能交通系统的定义与发展历程 3318761.1.1定义 3310131.1.2发展历程 3260851.2智能交通系统的组成部分与功能特点 3267291.2.1组成部分 4298281.2.2功能特点 429241.3国内外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现状与趋势 4293061.3.1国外发展现状 4250051.3.2我国发展现状 4286521.3.3发展趋势 55850第2章交通工程基础知识 5157462.1交通工程概述 515022.2交通流理论 530062.3道路交通设施与设计 524948第3章智能交通数据采集与处理 6240013.1交通数据采集技术 656953.1.1传感器技术 6131853.1.2视频监控技术 6232253.1.3遥感技术 6119113.1.4车载终端技术 6172663.2交通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6198723.2.1数据预处理 798503.2.2交通流参数估计 7325613.2.3交通状态识别 7120113.2.4交通预测与分析 718053.3大数据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 7189233.3.1大数据概述 7235383.3.2大数据技术在交通数据采集与处理中的应用 783563.3.3大数据在交通拥堵治理中的应用 75533.3.4大数据在交通安全中的应用 7120273.3.5大数据在智能交通信息服务中的应用 721460第4章交通信号控制系统 7176824.1交通信号控制基础 8278804.1.1交通信号控制概述 8291534.1.2交通信号控制原理 8245694.1.3交通信号控制策略 818814.2单点信号控制策略 8169444.2.1固定周期控制 8115114.2.2动态自适应控制 8205194.2.3实时优化控制 8234844.3干线协调控制策略 8149794.3.1干线协调控制概述 8140284.3.2干线协调控制参数设置 8247084.3.3干线协调控制策略实施 936714.3.4干线协调控制优化方法 912254第5章智能交通监控与管理系统 916525.1智能交通监控系统概述 9237095.2智能视频监控技术 9271525.2.1视频监控系统概述 9309455.2.2视频采集与处理技术 9128355.2.3视频传输技术 9296135.3交通事件检测与处理 10194035.3.1交通事件检测技术 10325595.3.2交通事件处理 1015355第6章交通安全与紧急救援系统 1087336.1交通安全概述 10301736.2交通成因与预防 1054006.2.1交通成因 1184816.2.2交通预防 11215756.3紧急救援系统及其应用 11142756.3.1紧急救援系统概述 11200866.3.2紧急救援系统应用 1124342第7章智能公共交通系统 1298557.1公共交通系统概述 12158937.1.1公共交通系统构成 12247887.1.2公共交通系统特点 12254137.1.3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作用 12261967.2公交优先策略与实施 1278617.2.1公交优先策略内涵 12201827.2.2公交优先策略类型 1363607.2.3公交优先策略实施措施 13146117.3智能公共交通调度与管理 13300287.3.1智能调度系统 13253017.3.2智能管理系统 1322567.3.3乘客信息服务系统 132957第8章智能停车系统 1492078.1停车系统概述 14155618.2停车场信息管理与诱导系统 14164698.2.1停车场信息管理系统 14120588.2.2停车诱导系统 1431338.3智能停车设施与技术创新 14305728.3.1智能停车设施 14290028.3.2技术创新 1518398第9章电动汽车与智能充电设施 15215739.1电动汽车概述 15103969.1.1电动汽车的定义与分类 152939.1.2电动汽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15287479.2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规划与布局 1531419.2.1充换电设施分类与功能 15166419.2.2充换电设施规划原则与布局策略 15312309.2.3充换电设施布局优化方法 15137999.3智能充电技术与能源管理 16184949.3.1智能充电技术概述 1638259.3.2充电设施与电网的互动 1645819.3.3能源管理与优化 16213289.3.4智能充电技术在交通系统中的应用 16487第10章智能交通系统评价与优化 162676810.1智能交通系统评价体系与方法 161548110.1.1评价体系构建 161932510.1.2评价方法 162224610.2智能交通系统优化策略 161670010.2.1系统优化目标 163141510.2.2系统优化方法 171901410.3智能交通系统发展趋势与展望 173053410.3.1发展趋势 171181610.3.2展望 17第1章智能交通系统概述1.1智能交通系统的定义与发展历程1.1.1定义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TransportationSystem,简称ITS)是指运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数据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对传统的交通系统进行改造,实现交通工具、交通基础设施和交通管理者之间的信息交换、控制与协调,以达到提高交通安全、效率、舒适性和环保性的目的。1.1.2发展历程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当时主要关注的是高速公路的自动收费系统。技术的不断进步,80年代开始,各国逐渐将目光转向交通预防、交通流量管理等方面。我国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1.2智能交通系统的组成部分与功能特点1.2.1组成部分智能交通系统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部分:(1)交通信息采集与处理系统:负责实时采集交通信息,如道路状况、交通流量、车辆速度等,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分析。(2)通信系统:实现交通信息在各个部门之间的传输,包括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3)控制系统:根据交通信息,对交通设施进行自动控制,如信号灯控制、车道控制等。(4)信息服务系统:为交通参与者提供实时、准确的交通信息,如导航、路况查询等。(5)辅助决策系统:为交通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如交通规划、处理等。1.2.2功能特点智能交通系统的功能特点主要包括:(1)提高交通安全:通过实时监控、预警和自动控制等技术,降低交通发生率。(2)提高交通效率:优化交通流,减少拥堵,提高道路通行能力。(3)提高舒适性:为交通参与者提供个性化、智能化的出行服务。(4)环保节能:通过合理控制交通流量,降低车辆排放,减轻对环境的影响。1.3国内外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现状与趋势1.3.1国外发展现状国外智能交通系统发展较早,以美国、日本、欧洲等地为代表。这些国家和地区在智能交通系统的技术研究、应用推广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例如,美国的智能交通系统已涵盖高速公路、城市交通、公共交通等多个领域;日本在自动驾驶、车联网技术方面取得了世界领先地位。1.3.2我国发展现状我国智能交通系统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取得了显著成果。目前全国多个城市开展了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包括交通信息采集与处理、通信、控制、信息服务等方面。我国高度重视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产业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广。1.3.3发展趋势未来,智能交通系统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1)技术融合: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智能交通系统相结合,为交通领域带来更多创新。(2)自动驾驶:自动驾驶技术逐渐成熟,有望在未来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3)车联网:车与车、车与基础设施之间的信息交互,实现更高效、安全的交通系统。(4)绿色出行:推广新能源汽车,提高交通系统的环保功能。(5)个性化服务:基于大数据分析,为交通参与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出行服务。第2章交通工程基础知识2.1交通工程概述交通工程是一门涉及交通系统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与维护的综合性工程学科。它旨在提高交通安全性、效率与舒适度,降低环境污染,实现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交通工程主要包括道路工程、城市交通工程、交通控制与诱导、交通安全、交通环境与能源等多个方面。2.2交通流理论交通流理论是研究交通现象中交通流的运动规律及其与交通设施相互作用的科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宏观交通流理论:研究交通流的宏观特性,如流量、速度、密度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2)微观交通流理论:研究单个车辆在交通流中的行为及其相互作用,包括跟驰模型、换道模型等。(3)排队论:研究交通拥堵产生的原因、传播规律及其对交通流的影响。(4)交通波理论:研究交通流在道路上的波动现象,如交通拥堵、交通疏散等。2.3道路交通设施与设计道路交通设施主要包括道路、交叉口、交通标志、标线、信号灯等。以下简要介绍这些设施的设计原则与要求:(1)道路设计:道路设计应考虑道路等级、交通流量、服务水平等因素,合理确定道路宽度、车道数、纵断面线形等。(2)交叉口设计:交叉口设计要考虑交通组织、通行能力、安全等因素,合理设置交叉口类型、信号控制方式、渠化设施等。(3)交通标志与标线:交通标志与标线的设计应遵循明确、简洁、统一的原则,为驾驶员提供清晰、准确的交通信息。(4)信号灯设计:信号灯设计要考虑交通流量、饱和度、行人过街需求等因素,合理设置信号周期、相位差、绿信比等。(5)交通安全设施:包括护栏、防撞桶、警示标志等,应结合道路条件、特点等,合理设置以保证交通安全。通过以上对交通工程基础知识的介绍,可以为智能交通系统的设计与实施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第3章智能交通数据采集与处理3.1交通数据采集技术3.1.1传感器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中,传感器技术是实现交通数据采集的关键。本节主要介绍各种交通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功能指标及其在交通数据采集中的应用。3.1.2视频监控技术视频监控技术在交通数据采集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本节将阐述视频监控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以及其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重要作用。3.1.3遥感技术遥感技术为交通数据采集提供了新的手段。本节主要介绍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数据类型及其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3.1.4车载终端技术车载终端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本节将分析车载终端的组成、功能及其在交通数据采集中的作用。3.2交通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3.2.1数据预处理数据预处理是交通数据处理的关键环节。本节主要介绍数据清洗、数据融合、数据归一化等预处理方法。3.2.2交通流参数估计本节将阐述基于不同数据源(如传感器、视频监控等)的交通流参数(如流量、速度、密度等)估计方法。3.2.3交通状态识别本节将介绍基于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技术的交通状态识别方法,包括拥堵、等交通事件识别。3.2.4交通预测与分析本节主要分析短期、中期、长期交通预测方法,以及交通数据分析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3.3大数据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3.3.1大数据概述本节将简要介绍大数据的基本概念、技术架构及其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前景。3.3.2大数据技术在交通数据采集与处理中的应用本节将从数据存储、数据处理、数据分析等方面,阐述大数据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3.3.3大数据在交通拥堵治理中的应用本节将介绍大数据技术在交通拥堵治理中的具体应用,如拥堵成因分析、拥堵预测等。3.3.4大数据在交通安全中的应用本节主要分析大数据技术在交通安全领域的应用,包括预测、安全风险评估等。3.3.5大数据在智能交通信息服务中的应用本节将探讨大数据技术在智能交通信息服务中的应用,如实时交通信息发布、个性化出行推荐等。第4章交通信号控制系统4.1交通信号控制基础4.1.1交通信号控制概述交通信号控制是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通过调节信号灯的时序和相位,优化交通流运行,提高道路通行能力。本节将介绍交通信号控制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分类。4.1.2交通信号控制原理本节将从交通流理论、控制理论和系统工程的角度,阐述交通信号控制的基本原理,包括信号灯控制的基本要素、控制目标和评价指标。4.1.3交通信号控制策略本节将概述常见的交通信号控制策略,包括固定周期控制、动态自适应控制、实时优化控制等,并分析各种策略的优缺点。4.2单点信号控制策略4.2.1固定周期控制固定周期控制是交通信号控制中最基本的方法,本节将介绍固定周期控制的基本原理、参数设置和应用场景。4.2.2动态自适应控制动态自适应控制能够根据实时交通流变化调整信号灯配时,本节将阐述动态自适应控制的方法、算法和应用实例。4.2.3实时优化控制实时优化控制通过实时采集交通数据,进行快速计算和优化,以提高信号控制的实时性和有效性。本节将介绍实时优化控制的关键技术、系统架构和实施方法。4.3干线协调控制策略4.3.1干线协调控制概述干线协调控制是指对相邻交叉口的信号灯进行协同控制,以实现交通流在干线上高效运行。本节将介绍干线协调控制的基本概念、分类和适用条件。4.3.2干线协调控制参数设置本节将详细阐述干线协调控制的关键参数,包括周期、绿信比、相位差等,并分析参数设置对交通流的影响。4.3.3干线协调控制策略实施本节将介绍干线协调控制策略的实施步骤,包括交通调查、参数优化、控制系统设计等,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4.3.4干线协调控制优化方法本节将探讨干线协调控制的优化方法,如多目标优化、模型预测控制等,以提高干线协调控制的功能和效果。第5章智能交通监控与管理系统5.1智能交通监控系统概述智能交通监控系统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对交通流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的高效系统。它主要包括交通信息采集、信息传输、信息处理和交通控制等功能。本章主要介绍智能交通监控系统的发展、系统构成及其在我国的应用现状。5.2智能视频监控技术5.2.1视频监控系统概述智能视频监控技术是智能交通监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通过视频图像的采集、传输、处理和分析,实现对交通场景的实时监控。本节主要介绍视频监控系统的基本构成、工作原理及其在交通监控中的应用。5.2.2视频采集与处理技术视频采集与处理技术是智能视频监控技术的核心,主要包括图像预处理、目标检测、跟踪和识别等环节。本节主要阐述以下内容:(1)图像预处理:对采集到的视频图像进行去噪、增强和色彩空间转换等处理,提高图像质量。(2)目标检测:采用背景减除法、帧差法等方法检测运动目标。(3)目标跟踪:运用MeanShift、Kalman滤波等算法对检测到的目标进行实时跟踪。(4)目标识别:利用深度学习、模板匹配等技术对目标进行分类和识别。5.2.3视频传输技术视频传输技术是智能视频监控系统中关键的一环,主要包括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两种方式。本节主要介绍以下内容:(1)有线传输:采用光纤、双绞线等传输介质,实现视频信号的稳定传输。(2)无线传输:运用WiFi、4G/5G等无线通信技术,实现视频信号的无线传输。5.3交通事件检测与处理5.3.1交通事件检测技术交通事件检测是智能交通监控系统的重要任务之一,主要包括交通、拥堵、违法停车等事件的检测。本节主要介绍以下内容:(1)交通检测:通过分析视频图像中的车辆速度、行驶轨迹等信息,实时检测交通。(2)拥堵检测:利用交通流量、车速等数据,判断道路拥堵状况。(3)违法停车检测:对违法停车行为进行自动识别和报警。5.3.2交通事件处理交通事件处理主要包括事件报警、信息发布和应急处理等环节。本节主要阐述以下内容:(1)事件报警:将检测到的交通事件实时报警给相关部门。(2)信息发布:通过VMS、广播等渠道,发布交通事件信息,引导车辆合理行驶。(3)应急处理:针对重大交通事件,启动应急预案,协调各部门进行快速处置。本章对智能交通监控与管理系统进行了详细论述,涵盖了智能交通监控系统的概述、智能视频监控技术及交通事件检测与处理等方面内容。旨在为交通工程作业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第6章交通安全与紧急救援系统6.1交通安全概述交通安全是智能交通系统与交通工程领域关注的焦点之一。本章主要从交通安全的角度,分析当前我国交通安全现状,探讨交通安全的影响因素,以及如何通过智能交通系统提高道路安全水平。交通安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道路安全、车辆安全、驾驶员安全及行人安全。6.2交通成因与预防6.2.1交通成因交通的成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人为因素:驾驶失误、违章行为、酒驾、疲劳驾驶等;(2)车辆因素:车辆故障、制动系统失灵、轮胎磨损等;(3)道路因素:道路设计不合理、路面状况差、交通标志及信号灯设置不规范等;(4)环境因素:恶劣天气、夜间行驶、山区道路等。6.2.2交通预防为了预防交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提高驾驶员和行人的安全意识;(2)完善交通法规,加大对违章行为的处罚力度;(3)提高车辆安全技术水平,推广使用智能辅助驾驶系统;(4)优化道路设计,改善路面状况,规范设置交通标志及信号灯;(5)开展交通安全隐患排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6.3紧急救援系统及其应用6.3.1紧急救援系统概述紧急救援系统是指在发生交通或其他紧急情况时,为受害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援服务的一套系统。紧急救援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报警、救援资源调度、现场救援、医疗救治和处理。6.3.2紧急救援系统应用(1)报警:利用智能交通系统,实现对的实时监测和报警,提高报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2)救援资源调度:根据地点、类型和救援需求,合理调度救援资源,提高救援效率;(3)现场救援:通过智能交通系统,指导救援人员迅速到达现场,实施现场救援;(4)医疗救治:与医疗机构紧密合作,为受害者提供快速、高效的医疗救治服务;(5)处理:对现场进行快速处理,恢复交通秩序,降低交通带来的影响。通过本章对交通安全与紧急救援系统的介绍,可以了解到智能交通系统在保障交通安全、减少交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进一步研究和应用这些技术,将有助于提高我国交通安全的整体水平。第7章智能公共交通系统7.1公共交通系统概述公共交通系统是现代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城市居民日常出行的重任。城市人口和车辆增长,公共交通系统的优化与提升显得尤为重要。本节将对公共交通系统的构成、特点及其在城市交通中的作用进行概述。7.1.1公共交通系统构成公共交通系统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公共交通工具:包括公交车、地铁、轻轨、出租车等。(2)公共交通线路:包括线路规划、站点设置、运行时间表等。(3)公共交通设施:包括车站、停车场、维修厂等。(4)公共交通运营管理:包括票务管理、调度管理、安全监控等。7.1.2公共交通系统特点公共交通系统具有以下特点:(1)大众性:服务于广大市民,满足大众出行需求。(2)公益性:具有一定的社会福利性质,票价相对较低。(3)集约性:通过优化线路和车辆配置,提高运输效率。(4)可替代性:与其他交通方式相互补充,具有一定的替代关系。7.1.3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作用(1)缓解交通拥堵:公共交通具有较大的载客量,可减少私家车出行,缓解交通压力。(2)提高出行效率:公共交通线路和站点覆盖面广,乘客出行更加便捷。(3)促进城市发展:优化公共交通系统,有利于城市空间布局和经济发展。7.2公交优先策略与实施公交优先策略是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优化城市交通结构的重要手段。本节将从公交优先策略的内涵、类型及实施措施等方面进行阐述。7.2.1公交优先策略内涵公交优先策略是指在城市交通规划和管理中,给予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政策支持,提高公共交通在出行结构中的比重。7.2.2公交优先策略类型(1)时间优先:通过信号控制系统,给予公共交通车辆优先通行权。(2)空间优先:设置公交专用道,保障公共交通车辆行驶速度。(3)财政补贴:对公共交通企业进行财政补贴,降低运营成本。(4)票价优惠:制定合理的票价政策,吸引更多乘客选择公共交通。7.2.3公交优先策略实施措施(1)优化公共交通线路和站点布局。(2)提高公共交通车辆和设施的质量。(3)加强公共交通运营管理和安全监控。(4)完善公共交通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7.3智能公共交通调度与管理智能公共交通调度与管理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公共交通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本节将介绍智能公共交通调度与管理的关键技术和应用。7.3.1智能调度系统(1)实时监控:通过GPS、车载视频等设备,实时监控车辆运行状态。(2)智能排班:根据客流需求,自动最优的车辆排班计划。(3)动态调整: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动态调整线路和车辆配置。7.3.2智能管理系统(1)票务管理系统:实现线上线下售票、检票、结算等功能。(2)车辆维修管理系统:对车辆进行定期检修,保证车辆安全运行。(3)安全监控系统:通过视频监控、报警系统等,保障乘客安全。7.3.3乘客信息服务系统(1)出行导航:为乘客提供线路查询、站点导航等服务。(2)实时信息推送:通过手机APP、电子站牌等,向乘客推送实时公交信息。(3)个性化定制:根据乘客需求,提供定制化的出行服务。通过以上介绍,本章对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详细阐述。在实际应用中,应结合城市特点和居民需求,不断优化和完善公共交通系统,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安全的出行服务。第8章智能停车系统8.1停车系统概述智能停车系统是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解决城市停车难、停车乱等问题。本章主要介绍智能停车系统的概念、分类及其在我国的发展现状。智能停车系统通过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实现停车场的智能化管理,提高停车效率,降低停车成本,为城市交通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8.2停车场信息管理与诱导系统8.2.1停车场信息管理系统停车场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包括车位信息采集、数据处理、信息发布等功能。通过地磁、红外、超声波等传感器技术,实时采集停车场内车位占用情况,将数据传输至数据处理中心,为诱导系统提供实时、准确的车位信息。8.2.2停车诱导系统停车诱导系统通过分析停车场内外部交通数据,为驾驶员提供最优停车路径。诱导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信息采集:收集停车场内外部交通流、车位占用等信息。(2)数据处理与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实时诱导指令。(3)诱导指令发布:通过户外显示屏、手机APP、车载导航等多种途径,向驾驶员发布诱导指令。(4)诱导效果评估:根据实际停车情况,对诱导效果进行评估和优化。8.3智能停车设施与技术创新8.3.1智能停车设施智能停车设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立体停车库:通过垂直或水平移动,实现车位的立体化利用,提高停车密度。(2)机械式停车设施:如电梯式、塔式、旋转式等,实现自动泊车、取车功能。(3)地下智能停车库:利用地下空间,实现自动泊车、无人化管理。8.3.2技术创新(1)物联网技术: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车位信息的实时采集、传输和处理。(2)大数据分析:对大量停车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为停车诱导、停车场规划等提供数据支持。(3)人工智能技术: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停车场的自动识别、智能收费等功能。(4)新能源技术应用:如太阳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在智能停车设施中的应用。(5)车联网技术:通过车联网技术,实现车与车、车与停车场之间的信息交互,提高停车效率。第9章电动汽车与智能充电设施9.1电动汽车概述9.1.1电动汽车的定义与分类电动汽车(ElectricVehicles,EVs)是指以电力为主要动力源的汽车,根据其动力电池的配置和使用方式,可分为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等类型。9.1.2电动汽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电动汽车因其清洁、高效的特性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在未来,电动汽车将更加注重续航里程、充电速度和智能化水平的提升。9.2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规划与布局9.2.1充换电设施分类与功能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主要包括充电站、换电站和充电桩等,其主要功能是为电动汽车提供充电和换电服务。9.2.2充换电设施规划原则与布局策略在进行充换电设施规划时,应遵循合理布局、需求导向、安全高效等原则。布局策略包括:综合考虑区域电动汽车保有量、交通流量、土地利用等因素,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