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安全应急处理预案_第1页
旅游景区安全应急处理预案_第2页
旅游景区安全应急处理预案_第3页
旅游景区安全应急处理预案_第4页
旅游景区安全应急处理预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旅游景区安全应急处理预案TOC\o"1-2"\h\u23582第一章应急预案总则 3164561.1编制目的 345351.2编制依据 320641.3适用范围 3306631.4应急预案体系 314415第二章组织指挥体系 4286402.1应急指挥部 495002.2指挥部组成 4233732.3指挥部职责 4148472.4应急响应级别 520812第三章预警预防机制 529863.1预警信息收集 5195693.1.1信息来源 5103413.1.2信息收集方式 5122573.2预警信息发布 694293.2.1发布渠道 6193183.2.2发布内容 641053.3预警响应措施 6322833.3.1预警响应级别 643443.3.2预警响应措施 7204383.4预警解除条件 716589第四章突发事件应急响应 7269754.1应急响应启动 7124714.1.1启动条件 7156694.1.2启动程序 7161524.2应急响应级别 857724.2.1级别划分 8161964.2.2级别确定 893634.3应急处置流程 8205324.3.1现场处置 832844.3.2指挥协调 8250514.3.3后期处置 896694.4应急响应终止 997174.4.1终止条件 9170984.4.2终止程序 920623第五章现场救援与处置 913185.1现场救援组织 9280605.2救援力量调度 94435.3救援物资保障 9318175.4救援现场安全 1018826第六章应急疏散与转移 10179146.1疏散与转移对象 1049306.2疏散与转移路线 10220306.2.1确定疏散与转移路线的原则 10303236.2.2疏散与转移路线的具体安排 10247936.3疏散与转移措施 11279276.3.1疏散与转移的组织 1170406.3.2疏散与转移的方法 11139606.4疏散与转移安全 1121399第七章应急通信与信息报告 11202647.1应急通信保障 11196247.2信息报告流程 1226267.3信息报告内容 12233167.4信息报告时效 122027第八章应急资源保障 13120188.1人力资源保障 13202018.1.1建立应急指挥体系 1358398.1.2应急队伍组建 13212348.1.3志愿者服务 133778.2物资资源保障 13127358.2.1物资储备 13325878.2.2物资调拨与补充 1314728.2.3物资管理 13180538.3资金保障 13254678.3.1预算安排 1370968.3.2资金拨付与使用 13324758.3.3资金监管 14180028.4技术保障 1481848.4.1信息化建设 14150558.4.2应急技术支持 1428508.4.3专业技术培训 1412052第九章应急演练与培训 14241119.1应急演练计划 14130549.1.1演练目的 14136659.1.2演练内容 14302639.1.3演练时间 14154599.1.4演练频率 14281019.2应急演练实施 14133479.2.1演练前准备 15242999.2.2演练实施 15318999.2.3演练结束后的总结 15169929.3应急培训内容 15270799.3.1预案解读 15189129.3.2应急设备使用培训 1595579.3.3应急处置技巧 15255109.3.4应急沟通与协作 15109669.4培训与演练效果评估 15128789.4.1评估指标 1567779.4.2评估方法 15259059.4.3评估结果分析 15160209.4.4改进措施 1531801第十章应急预案的修订与更新 161703610.1修订与更新条件 16710310.1.1当下列情况发生时,应急预案应进行修订与更新: 161992510.2修订与更新程序 163070710.2.1应急预案修订与更新应遵循以下程序: 16311010.3修订与更新内容 162376810.3.1应急预案修订与更新的内容包括: 161333010.4修订与更新责任 161609810.4.1应急预案修订与更新的责任主体为旅游景区管理层。 162653410.4.2旅游景区管理层应保证以下方面的责任落实: 17第一章应急预案总则1.1编制目的本旅游景区安全应急处理预案的编制目的,是为了规范旅游景区的安全应急管理工作,保证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游客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1.2编制依据本预案的编制依据包括:(1)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旅游安全管理办法》等;(2)相关行业规范和标准,如旅游行业标准、安全生产标准等;(3)旅游景区实际情况和安全管理需求。1.3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旅游景区范围内发生的安全、公共卫生事件、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涉及景区内部各部门、各岗位和相关单位的应急响应、救援和恢复工作。1.4应急预案体系本旅游景区安全应急处理预案体系包括以下内容:(1)应急预案总则:明确应急预案的编制目的、编制依据、适用范围和预案体系;(2)应急组织指挥体系:建立应急指挥机构,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应急职责和协作关系;(3)预警与预防机制:制定预警指标体系,明确预警级别和预防措施;(4)应急响应程序:明确应急响应的启动、实施、终止程序,以及应急响应等级的划分;(5)应急资源保障:明确应急资源种类、数量、分布和调用程序;(6)应急演练与培训:制定应急演练计划,开展应急培训,提高应急能力和应对水平;(7)应急预案的修订与更新:根据实际情况和应急经验,定期修订和完善应急预案。第二章组织指挥体系2.1应急指挥部为保证旅游景区安全应急处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设立应急指挥部,负责统一指挥、协调和调度旅游景区的安全应急处理工作。2.2指挥部组成应急指挥部由以下成员组成:(1)景区主要负责人:担任应急指挥部总指挥,负责指挥部的全面工作。(2)景区分管安全负责人:担任应急指挥部副总指挥,协助总指挥开展安全应急处理工作。(3)景区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担任应急指挥部成员,负责安全应急处理的具体实施。(4)景区其他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应急指挥部成员,负责本部门范围内的安全应急处理工作。2.3指挥部职责应急指挥部主要履行以下职责:(1)制定旅游景区安全应急处理预案,明确应急响应级别和处置程序。(2)组织旅游景区安全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理能力。(3)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指挥协调相关部门进行应急处置。(4)及时向上级报告事件情况,请求支援和协助。(5)协调外部救援力量,保障旅游景区安全。(6)组织对应急处理工作的总结和评估,提出改进措施。2.4应急响应级别根据旅游景区安全应急处理的需要,将应急响应级别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一级响应:发生特别重大突发事件,景区整体受到严重影响,需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全面开展应急处理工作。二级响应: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景区部分区域受到严重影响,需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应急处理工作。三级响应:发生一般突发事件,景区局部区域受到一定影响,需启动应急预案,进行应急处理。各级应急响应级别的具体划分和启动条件,详见旅游景区安全应急处理预案。第三章预警预防机制3.1预警信息收集3.1.1信息来源本旅游景区预警信息的收集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气象部门:收集气象预报、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包括降雨、雷电、冰雹、大风等自然灾害信息。(2)地质部门:收集地质监测数据,包括地震、地质灾害预警信息。(3)水利部门:收集洪水、水库水位、水污染等预警信息。(4)林业部门:收集森林火灾、病虫害等预警信息。(5)交通部门:收集交通管制、交通等预警信息。(6)卫生部门:收集传染病、食物中毒等公共卫生事件预警信息。(7)其他相关部门:收集可能影响景区安全的其他预警信息。3.1.2信息收集方式(1)主动收集:景区安全管理部门定期与相关部门沟通,主动获取预警信息。(2)被动收集:通过电话、网络、短信等途径接收相关部门发布的预警信息。(3)现场巡查:景区安全管理部门对景区内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现场巡查,发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3.2预警信息发布3.2.1发布渠道本旅游景区预警信息的发布主要通过以下渠道:(1)景区官方网站:发布预警信息,便于游客及时了解景区安全状况。(2)景区公众号:发布预警信息,加强与游客的互动沟通。(3)景区广播系统:在景区范围内广播预警信息,提醒游客注意安全。(4)景区电子显示屏:在景区主要区域设置电子显示屏,发布预警信息。(5)景区工作人员:通过口头通知、张贴告示等方式,向游客发布预警信息。3.2.2发布内容预警信息应包括以下内容:(1)预警级别:根据预警信息的严重程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预警。(2)预警类型:根据预警信息的内容,分为自然灾害、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类型。(3)预警范围:明确预警信息涉及的区域和对象。(4)预警时间:发布预警信息的时间。(5)预警措施:针对预警信息提出的应对措施和建议。3.3预警响应措施3.3.1预警响应级别根据预警级别,本旅游景区预警响应分为以下三个级别:(1)一级响应:针对一级预警,启动应急预案,全面进入应急状态。(2)二级响应:针对二级预警,启动应急预案,加强景区安全巡查和应急准备工作。(3)三级响应:针对三级预警,启动应急预案,关注景区安全状况,做好应急准备。3.3.2预警响应措施(1)一级响应措施:1)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应急队伍进行救援。2)关闭景区,禁止游客进入。3)通知景区内所有人员撤离至安全区域。4)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救援力量。5)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游客注意安全。(2)二级响应措施:1)启动应急预案,加强景区安全巡查。2)对景区内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及时处理。3)提醒游客注意安全,加强景区内人员管理。4)与相关部门沟通,了解救援力量准备情况。(3)三级响应措施:1)启动应急预案,关注景区安全状况。2)加强景区安全巡查,发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3)提醒游客注意安全,做好应急准备。3.4预警解除条件预警解除条件如下:(1)预警信息所涉及的自然灾害、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已得到有效控制。(2)景区内安全隐患已得到消除。(3)相关部门已发布预警解除信息。(4)景区安全管理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认为可以解除预警状态。第四章突发事件应急响应4.1应急响应启动4.1.1启动条件当旅游景区发生突发事件,可能对游客生命安全、财产安全及景区正常运营造成严重影响时,应立即启动应急响应。4.1.2启动程序(1)发觉突发事件,现场负责人应立即上报景区应急指挥部。(2)景区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人员开展应急响应。(3)景区应急指挥部根据突发事件性质、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决定是否启动上一级应急响应。4.2应急响应级别4.2.1级别划分根据突发事件的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将应急响应分为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四个级别。4.2.2级别确定(1)Ⅰ级应急响应:涉及人员伤亡10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或影响景区正常运营3个月以上。(2)Ⅱ级应急响应:涉及人员伤亡5人以上10人以下,或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或影响景区正常运营1个月以上3个月以下。(3)Ⅲ级应急响应:涉及人员伤亡3人以上5人以下,或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或影响景区正常运营1周以上1个月以下。(4)Ⅳ级应急响应:涉及人员伤亡1人以上3人以下,或直接经济损失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或影响景区正常运营1天以上1周以下。4.3应急处置流程4.3.1现场处置(1)现场负责人应立即组织现场救援,控制事态发展,保证游客安全。(2)现场救援人员应按照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救治伤员,疏散游客。(3)现场负责人应及时向上级报告救援进展和需要支援的事项。4.3.2指挥协调(1)景区应急指挥部应根据突发事件级别,组织相关应急力量开展救援工作。(2)景区应急指挥部应与当地相关部门和救援队伍保持密切沟通,协调救援资源。(3)景区应急指挥部应密切关注事件动态,及时调整救援策略。4.3.3后期处置(1)景区应急指挥部应组织专业队伍对现场进行清理、消毒,保证景区恢复正常运营。(2)景区应急指挥部应配合相关部门对突发事件进行调查,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3)景区应急指挥部应开展宣传教育,提高游客和员工的安全意识。4.4应急响应终止4.4.1终止条件当突发事件得到有效控制,景区恢复正常运营,且无新增伤亡和财产损失时,可终止应急响应。4.4.2终止程序(1)景区应急指挥部根据终止条件,决定是否终止应急响应。(2)终止应急响应后,景区应急指挥部应组织总结评估,对应急响应工作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措施。(3)景区应急指挥部应将应急响应终止情况报告上级部门和当地。第五章现场救援与处置5.1现场救援组织现场救援组织是保证旅游景区安全得到迅速、有序处理的关键环节。应成立现场救援指挥部,由旅游景区主要负责人担任指挥长,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现场救援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各方力量,制定救援方案,指挥现场救援行动。5.2救援力量调度救援力量调度应遵循以下原则:(1)根据性质和规模,合理调配救援力量,保证救援效果。(2)优先调度具备相关专业技能和经验的救援队伍,提高救援效率。(3)充分利用社会救援力量,加强与地方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的协作。(4)保证救援力量安全,避免盲目调度,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5.3救援物资保障救援物资保障是现场救援的重要支撑。旅游景区应建立健全救援物资储备制度,保证救援物资的种类、数量和质量满足实际需求。(1)定期检查、更新救援物资,保证其完好、适用。(2)加强与救援物资供应商的沟通,保证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补充救援物资。(3)制定救援物资调配方案,明确调配流程和责任人。(4)加强救援物资的保管,保证物资安全、完整。5.4救援现场安全救援现场安全,应采取以下措施保证现场安全:(1)设立现场安全警戒线,限制无关人员进入救援现场。(2)加强现场安全巡逻,及时发觉并消除安全隐患。(3)为救援人员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保证其安全。(4)加强现场通讯联络,保证救援信息畅通。(5)定期对救援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第六章应急疏散与转移6.1疏散与转移对象为保证旅游景区内人员安全,以下对象需进行紧急疏散与转移:(1)景区内所有游客;(2)景区工作人员;(3)景区内临时施工人员;(4)其他可能受到安全威胁的人员。6.2疏散与转移路线6.2.1确定疏散与转移路线的原则根据景区地形、建筑布局及安全出口情况,制定合理、便捷的疏散与转移路线。原则如下:(1)避开危险区域,保证人员安全;(2)尽量选择宽敞、平坦的路线;(3)充分利用景区内的安全出口和紧急疏散通道。6.2.2疏散与转移路线的具体安排(1)A区域:由A入口至B出口;(2)B区域:由C入口至D出口;(3)C区域:由E入口至F出口;(4)D区域:由G入口至H出口。6.3疏散与转移措施6.3.1疏散与转移的组织(1)成立疏散与转移指挥部,负责指挥、协调、监督疏散与转移工作;(2)设立多个疏散小组,负责具体疏散与转移任务的实施;(3)各小组明确任务,紧密协作,保证人员安全、有序地撤离。6.3.2疏散与转移的方法(1)通过广播、短信、等渠道,及时发布疏散与转移指令;(2)在景区入口、主要景点设置疏散引导牌,明确疏散方向;(3)工作人员现场指导,保证游客按照指定路线快速撤离;(4)对于行动不便的人员,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关爱。6.4疏散与转移安全为保证疏散与转移过程中的人员安全,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现场安全警戒,防止游客误入危险区域;(2)配备足够的医疗救护人员,随时应对突发状况;(3)保证通信畅通,及时掌握疏散与转移动态;(4)对疏散后的区域进行清场,保证无遗漏人员;(5)对疏散与转移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及时整改。第七章应急通信与信息报告7.1应急通信保障为保证旅游景区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高效地进行应急通信,本预案特制定以下应急通信保障措施:(1)建立旅游景区应急通信指挥系统,明确各通信保障部门的职责和任务。(2)保证通信设备正常运行,定期检查、维护通信设施,保证通信线路畅通。(3)配置足够的通信工具,如对讲机、手机、固定电话等,保证各部门之间、景区与外部救援力量的通信联络。(4)加强应急通信队伍建设,提高通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应急处理能力。(5)制定应急通信预案,明确通信联络顺序、信息传递渠道和方式。7.2信息报告流程信息报告流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发觉突发事件后,现场负责人应立即向景区应急指挥中心报告,并启动应急预案。(2)景区应急指挥中心接到报告后,迅速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初步核实,并向景区应急指挥部报告。(3)景区应急指挥部根据事件严重程度,决定是否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4)应急响应启动后,景区应急指挥部负责协调各部门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并定期向上级报告救援进展情况。(5)事件处理结束后,景区应急指挥部对事件进行总结,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7.3信息报告内容信息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事件基本信息:事件发生时间、地点、涉及范围、影响程度等。(2)事件性质:自然灾害、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3)事件原因:导致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4)事件进展:已采取的应急措施、救援力量部署、救援进展等。(5)事件损失: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影响等。(6)其他需要报告的信息。7.4信息报告时效(1)发觉突发事件后,现场负责人应在第一时间内向景区应急指挥中心报告。(2)景区应急指挥中心应在接到报告后10分钟内,完成初步核实并向景区应急指挥部报告。(3)景区应急指挥部应在启动应急响应后30分钟内,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4)在应急救援过程中,景区应急指挥部应每隔2小时向上级报告一次救援进展情况。(5)事件处理结束后,景区应急指挥部应在5个工作日内向上级主管部门提交总结报告。第八章应急资源保障8.1人力资源保障8.1.1建立应急指挥体系为保证旅游景区应急处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景区应建立完善的应急指挥体系,明确各级应急指挥人员的职责和任务。体系包括景区应急指挥部、应急指挥中心、应急小组等,各级人员应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专业知识。8.1.2应急队伍组建景区应组建专业的应急队伍,包括救援队伍、医疗救护队伍、安全保卫队伍等。应急队伍成员应定期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同时景区应与当地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应对突发事件。8.1.3志愿者服务景区可招募志愿者,对其进行应急知识培训,使其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协助景区进行应急处理。志愿者队伍应具备一定的规模,以满足应急处理的需要。8.2物资资源保障8.2.1物资储备景区应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库,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包括救援设备、医疗救护设备、通信设备、生活保障物资等。物资储备应根据景区实际情况和潜在风险进行合理配置,保证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投入使用。8.2.2物资调拨与补充景区应建立健全物资调拨与补充机制,保证在应急状态下能够迅速补充所需物资。同时景区应与当地企事业单位等建立物资共享机制,提高物资利用效率。8.2.3物资管理景区应加强对应急物资的管理,制定完善的物资管理制度,保证物资储备安全、合理使用。8.3资金保障8.3.1预算安排景区应在年度预算中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应急处理工作,保证应急资金的充足。8.3.2资金拨付与使用景区应建立健全资金拨付与使用制度,保证应急资金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拨付,合理使用。8.3.3资金监管景区应加强对应急资金使用的监管,保证资金使用合规、高效。8.4技术保障8.4.1信息化建设景区应加强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应急处理效率。包括建立应急指挥信息系统、景区安全监控系统、景区气象预警系统等。8.4.2应急技术支持景区应与相关科研机构、高校等建立合作关系,引进先进的应急技术,为景区应急处理提供技术支持。8.4.3专业技术培训景区应定期组织应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应急处理能力和技术水平。第九章应急演练与培训9.1应急演练计划为保证旅游景区安全应急处理预案的有效性,本节详细阐述应急演练计划的制定与执行。9.1.1演练目的明确演练的目的,包括提高员工对应急预案的熟悉度、检验应急响应流程的合理性、评估应急资源的充足性等。9.1.2演练内容根据旅游景区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制定相应的演练内容,如火灾、地震、游客伤亡等。9.1.3演练时间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演练时间,保证不影响景区正常运营。9.1.4演练频率根据景区特点,确定演练频率,保证应急预案的持续有效性。9.2应急演练实施本节主要描述应急演练的实施过程及注意事项。9.2.1演练前准备对参演人员进行培训,保证其熟悉应急预案和演练内容;检查应急设备、设施,保证其正常工作。9.2.2演练实施按照演练计划,有序进行各项演练内容,保证演练的顺利进行。9.2.3演练结束后的总结对演练过程中发觉的问题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措施,为下一次演练提供参考。9.3应急培训内容本节明确了应急培训的主要内容,以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9.3.1预案解读对应急预案进行详细解读,使员工了解预案的内容、流程及应对措施。9.3.2应急设备使用培训对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