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电池研发技术操作指南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2/37/1B/wKhkGWcF6lWAf9V9AAK_oDtmZwk929.jpg)
![新能源电池研发技术操作指南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2/37/1B/wKhkGWcF6lWAf9V9AAK_oDtmZwk9292.jpg)
![新能源电池研发技术操作指南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2/37/1B/wKhkGWcF6lWAf9V9AAK_oDtmZwk9293.jpg)
![新能源电池研发技术操作指南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2/37/1B/wKhkGWcF6lWAf9V9AAK_oDtmZwk9294.jpg)
![新能源电池研发技术操作指南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2/37/1B/wKhkGWcF6lWAf9V9AAK_oDtmZwk929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能源电池研发技术操作指南TOC\o"1-2"\h\u27699第1章前言 3248741.1背景与意义 3306581.2目的与内容 319651.3适用范围 4701.4编写依据 429471第2章新能源电池概述 4173052.1电池基本原理 4231102.2新能源电池的分类与特点 513408第3章锂离子电池研发技术 5267223.1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 5285033.2电极材料研发 5296253.3电解液及隔膜材料研发 6215733.4锂离子电池安全性研究 632060第4章钠离子电池研发技术 6100994.1钠离子电池工作原理 6273104.1.1充电过程 619944.1.2放电过程 7140104.2电极材料研发 7100014.2.1正极材料 7283604.2.2负极材料 7237724.3电解液及隔膜材料研发 7216694.3.1电解液 7128414.3.2隔膜 727187第5章磷酸铁锂电池研发技术 8129965.1磷酸铁锂电池工作原理 881165.1.1充电过程 8314625.1.2放电过程 8249565.2电极材料研发 8273055.2.1正极材料研发 8266255.2.2负极材料研发 9302845.3电解液及隔膜材料研发 914465.3.1电解液研发 93435.3.2隔膜材料研发 918362第6章硅基电池研发技术 10256306.1硅基电池工作原理 10113866.1.1充放电过程 10302716.1.2硅基负极材料特性 10322816.1.3电解液及正极材料 1035836.2硅基负极材料研发 1089906.2.1硅基负极材料制备方法 1091506.2.2材料结构设计 10303586.2.3表面修饰 104716.3电解液及正极材料研发 1038176.3.1电解液研发 10278106.3.2正极材料研发 11205716.3.3电解液与正极材料的匹配 1119320第7章固态电池研发技术 11205987.1固态电池工作原理 11253227.1.1电荷传输 11312247.1.2离子传输 11290587.1.3电极反应 1174157.2固态电解质材料研发 12194057.2.1硫化物固态电解质 12136567.2.2氧化物固态电解质 12147237.2.3铵盐固态电解质 12168447.3电极材料研发 1294707.3.1金属锂负极 1261317.3.2金属氧化物正极 12305637.3.3硫基正极材料 12180057.3.4复合电极材料 133887第8章电池管理系统研发技术 13233668.1电池管理系统概述 13276488.2状态估计与安全管理 13245808.2.1状态估计 13168528.2.2安全管理 1344808.3热管理与均衡控制 14304858.3.1热管理 14278308.3.2均衡控制 1427689第9章电池制备与组装技术 1447359.1电极制备工艺 1482889.1.1活性物质的选择与处理 14264359.1.2导电剂与粘结剂的选择 14101029.1.3电极浆料的制备 15135629.1.4涂覆与干燥 15153649.1.5电极裁切与整形 1526439.2电解液及隔膜制备工艺 15242099.2.1电解液的选择与配制 15102409.2.2隔膜的选择与处理 15118209.2.3电解液与隔膜的匹配 1554929.3电池单体组装与封装 15201339.3.1电池单体的结构设计 151619.3.2电池单体的装配 1545939.3.3电池单体的封装 15267309.3.4电池单体的化成与老化 1513319.3.5电池单体功能检测 1620459第10章电池测试与评价技术 161830210.1电池功能测试方法 162682210.1.1充放电功能测试 163259810.1.2阻抗测试 162178410.1.3自放电功能测试 161163310.2电池安全性评价 162604310.2.1安全性实验 162004310.2.2电池热管理系统评价 16819710.2.3内部短路风险评估 16243710.3电池循环寿命与可靠性评价 162820410.3.1循环寿命测试 162590410.3.2可靠性评估 171431010.3.3模块与系统级评价 172571010.4电池环境适应性评价 171972110.4.1高温适应性测试 172970810.4.2低温适应性测试 17671310.4.3湿度适应性测试 172381310.4.4振动与冲击测试 17第1章前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不断深入,新能源产业在我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与扶持。新能源电池作为关键核心技术,其研发与应用已经成为新能源汽车、可再生能源存储等领域的重要突破口。本操作指南旨在系统梳理新能源电池研发技术的关键环节,为从事相关领域研究的技术人员提供参考与指导。1.1背景与意义新能源电池作为一种绿色、高效的能源存储方式,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我国新能源电池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在核心技术研发、产业竞争力等方面仍有待提高。为进一步推动新能源电池技术进步,本操作指南对新能源电池研发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阐述。1.2目的与内容本操作指南旨在帮助新能源电池研发技术人员深入了解和掌握以下内容:(1)新能源电池的基本原理与分类;(2)新能源电池关键材料及其制备方法;(3)新能源电池设计与系统集成;(4)新能源电池功能测试与评估;(5)新能源电池安全性分析及防护措施;(6)新能源电池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1.3适用范围本操作指南适用于从事新能源电池研发、生产、应用等领域的技术人员,也可供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研究生和教师参考。1.4编写依据本操作指南的编写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与专利;(2)我国新能源电池产业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3)新能源电池领域专家的意见和建议;(4)实际新能源电池研发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通过以上内容,本操作指南力求为新能源电池研发技术人员提供一本系统、全面、实用的技术指导书籍。希望读者能够从中受益,为我国新能源电池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第2章新能源电池概述2.1电池基本原理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装置。它由正极、负极和电解质三部分组成。在电池的工作过程中,正极和负极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电子和离子。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通过外部电路形成电流,从而实现能量转换。电池的基本原理可概括为以下几点:(1)氧化还原反应: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2)电势差: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的电子在电极间形成电势差,即电池的电动势。(3)离子传输:在电解质中,离子在电场作用下从正极向负极移动,以维持电荷平衡。(4)电流输出:在外部电路中,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产生电流,实现能量输出。2.2新能源电池的分类与特点新能源电池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燃料电池、铅酸电池等。它们各自具有以下特点:(1)锂离子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轻便、寿命长等特点。其正极材料主要有钴酸锂、磷酸铁锂、三元材料等,负极材料主要为石墨。锂离子电池广泛应用于移动通信、电动汽车、储能等领域。(2)镍氢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低自放电率、环保等特点。其正极材料为氢储存合金,负极材料为氧化镍。镍氢电池主要应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移动通信、电动工具等领域。(3)燃料电池:以氢气、甲醇等燃料为能源,具有高能量效率、环境友好等特点。燃料电池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分布式发电、便携式电源等领域。(4)铅酸电池:具有成熟的技术、低廉的价格、可靠性高等特点。铅酸电池广泛应用于汽车启动电源、不间断电源、储能等领域。各类新能源电池在功能、成本、应用领域等方面各有优势,其发展前景取决于技术进步、市场需求和政策支持等多种因素。第3章锂离子电池研发技术3.1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锂离子电池是一种以锂离子为传导物质的二次电池。其工作原理基于氧化还原反应,通过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的嵌入和脱嵌过程实现电能的储存与释放。在充电过程中,锂离子从正极材料脱嵌并嵌入到负极材料中;放电过程中,锂离子则从负极材料脱嵌并嵌入到正极材料中。电解液和隔膜材料在电池内部起到离子传输和隔离正负极的作用。3.2电极材料研发电极材料是影响锂离子电池功能的关键因素,主要包括正极材料和负极材料。正极材料主要有钴酸锂、锰酸锂、三元材料等,具有较高的氧化还原电位和比容量。负极材料主要包括石墨、硅基材料等,具有较高的嵌锂容量和稳定性。在电极材料研发方面,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材料的电子导电性和离子传输速率;(2)增强材料的结构稳定性和循环寿命;(3)提高材料的比容量和能量密度;(4)降低材料的成本,实现大规模应用。3.3电解液及隔膜材料研发电解液是锂离子电池中锂离子传输的介质,其主要成分包括有机溶剂、锂盐和添加剂。隔膜材料则起到隔离正负极、防止短路的作用。电解液及隔膜材料研发的关键点如下:(1)选择合适的有机溶剂和锂盐,以提高电解液的离子导电性和稳定性;(2)研究添加剂对电解液功能的影响,优化电解液配方;(3)开发新型隔膜材料,提高隔膜的机械强度、热稳定性和离子传输速率;(4)优化隔膜结构,降低电池内阻,提高电池功能。3.4锂离子电池安全性研究锂离子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如热失控、短路、爆炸等。因此,安全性研究是锂离子电池研发的重要方向。安全性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材料筛选与优化,选用热稳定性好、化学稳定性高的材料;(2)研究电池内部短路、过充、过放等异常情况下的反应机理,提出预防措施;(3)设计合理的电池结构,提高电池的抗振、抗冲击功能;(4)研究电池管理系统(BMS)对电池安全性的影响,提高电池管理水平。本章对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电极材料、电解液及隔膜材料研发以及安全性研究进行了详细阐述,为新能源电池研发技术提供了重要参考。第4章钠离子电池研发技术4.1钠离子电池工作原理钠离子电池作为新能源电池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工作原理与锂离子电池相似。钠离子电池主要由正极、负极、电解液和隔膜四部分组成。在充放电过程中,钠离子在正负极之间往返嵌入和脱嵌,实现电能的储存与释放。具体工作原理如下:4.1.1充电过程在充电过程中,外部电源对电池进行供电,钠离子从正极材料中脱嵌,通过电解液,嵌入到负极材料中。此时,正极材料释放电子,负极材料吸收电子,电池内部形成电场。4.1.2放电过程放电过程中,电池内部的电场驱动钠离子从负极材料脱嵌,通过电解液,重新嵌入到正极材料中。此时,正极材料吸收电子,负极材料释放电子,电池对外输出电能。4.2电极材料研发钠离子电池的电极材料研发是提高电池功能的关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2.1正极材料正极材料是钠离子电池的关键组成部分,其功能直接影响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和安全性。目前研究较多的正极材料有层状氧化物、隧道状氧化物、普鲁士蓝类化合物等。正极材料的研发重点在于提高其电化学功能、结构稳定性和钠离子扩散速率。4.2.2负极材料负极材料在钠离子电池中起到储存钠离子的作用,其功能对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功能具有重要影响。目前研究较多的负极材料有碳材料、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等。负极材料的研发重点在于提高其钠离子储存容量、结构稳定性和导电性。4.3电解液及隔膜材料研发电解液和隔膜材料在钠离子电池中起到离子传输和隔离正负极的作用,其功能对电池的安全性和循环寿命具有重要影响。4.3.1电解液电解液是钠离子电池中离子传输的介质,其研发重点在于提高电解液的离子导电率、电化学稳定性和安全性。目前研究较多的电解液体系有碳酸酯类、醚类和离子液体等。4.3.2隔膜隔膜是钠离子电池的关键组件之一,其作用是隔离正负极,防止短路,同时允许钠离子通过。隔膜材料的研发重点在于提高其离子传输速率、机械强度和热稳定性。目前研究较多的隔膜材料有聚烯烃类、聚酰亚胺类和无机陶瓷类等。钠离子电池研发技术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工作原理、电极材料、电解液及隔膜材料等。通过对这些关键技术的深入研究,有望提高钠离子电池的功能,推动其在新能源领域的广泛应用。第5章磷酸铁锂电池研发技术5.1磷酸铁锂电池工作原理磷酸铁锂电池(LiFePO4battery)是一种以磷酸铁锂为正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其工作原理主要基于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的嵌入与脱嵌过程。在充电过程中,锂离子从正极材料中脱嵌,通过电解液,嵌入到负极材料中;在放电过程中,锂离子则从负极材料中脱嵌,回到正极材料中。以下为磷酸铁锂电池工作原理的详细描述:5.1.1充电过程在充电过程中,外部电源向电池提供电能,使得电池内部发生以下反应:正极反应:LiFePO4→FePO4Lie负极反应:xLiC6→LixC6其中,LiFePO4为正极材料,FePO4为正极反应产物;C6为负极材料,LixC6为负极反应产物。5.1.2放电过程在放电过程中,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将储存的电能转化为电能输出,反应如下:正极反应:FePO4Lie→LiFePO4负极反应:LixC6→xLiC6在此过程中,锂离子从负极材料脱嵌,通过电解液,嵌入到正极材料中。5.2电极材料研发电极材料是磷酸铁锂电池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功能直接影响到电池的整体功能。以下为磷酸铁锂电池电极材料研发的主要内容:5.2.1正极材料研发正极材料研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电子导电性:通过掺杂、包覆等手段,提高磷酸铁锂的电子导电性;(2)提高锂离子扩散速率:通过优化材料微观结构,提高锂离子在正极材料中的扩散速率;(3)提高结构稳定性:改善磷酸铁锂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提高其循环功能。5.2.2负极材料研发负极材料研发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容量:选择具有高理论比容量的负极材料,如石墨、硅等;(2)改善循环功能:通过优化负极材料的微观结构,提高其循环稳定性和寿命;(3)提高安全功能:选择具有良好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的负极材料。5.3电解液及隔膜材料研发电解液及隔膜材料对磷酸铁锂电池的安全功能、循环功能等具有重要影响。以下为电解液及隔膜材料研发的主要内容:5.3.1电解液研发电解液研发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电解液的离子导电性:优化电解液组成,提高锂离子在电解液中的迁移速率;(2)改善电解液的化学稳定性:选择具有良好化学稳定性的电解液,提高电池的安全功能;(3)降低电解液的挥发性:降低挥发性有机溶剂的比例,减少电解液的蒸发损失。5.3.2隔膜材料研发隔膜材料研发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隔膜的孔隙率:优化隔膜制备工艺,提高孔隙率,有利于电解液的渗透;(2)提高隔膜的力学功能:增强隔膜的力学功能,防止其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发生破损;(3)改善隔膜的热稳定性:选择具有良好热稳定性的隔膜材料,提高电池的安全功能。第6章硅基电池研发技术6.1硅基电池工作原理硅基电池作为一种新兴的新能源电池技术,其核心原理是基于硅材料的特性来实现电能的存储与释放。硅基电池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6.1.1充放电过程在充电过程中,外部电源向电池提供电能,电池内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负极硅基材料吸收锂离子,形成硅基锂合金;正极材料释放锂离子,与电解液中的锂离子结合。在放电过程中,该过程逆向进行,硅基锂合金释放锂离子,正极材料吸收锂离子,从而产生电能。6.1.2硅基负极材料特性硅基负极材料具有极高的理论比容量(约4200mAh/g),远高于传统石墨负极材料。硅基材料来源广泛,成本较低,有利于大规模生产。6.1.3电解液及正极材料电解液是电池内部离子传输的介质,对电池功能具有重要影响。正极材料则是电池提供电能的关键,硅基电池通常选用高电位的金属氧化物作为正极材料。6.2硅基负极材料研发6.2.1硅基负极材料制备方法硅基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化学气相沉积(CVD)、物理气相沉积(PVD)、溶胶凝胶法、高温固相法等。研发过程中,应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制备方法。6.2.2材料结构设计为提高硅基负极材料的电化学功能,需要对材料结构进行优化设计。结构设计主要包括纳米化、多孔化、复合化等方面,以提高材料的离子传输功能、稳定性和循环功能。6.2.3表面修饰通过对硅基负极材料表面进行修饰,可以改善其与电解液的相容性,提高材料的稳定性和电化学功能。表面修饰方法包括表面包覆、表面改性和表面功能化等。6.3电解液及正极材料研发6.3.1电解液研发电解液研发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离子传输功能、电化学稳定性、与电极材料的相容性等。应选择具有较高离子电导率、良好稳定性和适宜粘度的电解液。6.3.2正极材料研发正极材料研发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电化学活性、稳定性、安全功能等。高电位的金属氧化物(如钴酸锂、锰酸锂、磷酸铁锂等)是硅基电池常用的正极材料。通过优化材料制备工艺、结构设计和表面修饰,可以提高正极材料的电化学功能。6.3.3电解液与正极材料的匹配电解液与正极材料的匹配对电池功能具有重要影响。应选择与正极材料相容性良好、具有较高离子传输功能的电解液,以提高电池的整体功能。同时需关注电解液与正极材料在高温、高电压等极端条件下的稳定性。第7章固态电池研发技术7.1固态电池工作原理固态电池作为一种新兴的能源存储技术,其工作原理与传统液态电池有所不同。固态电池采用固态电解质替代传统的液态电解质,具有更高的安全功能和能量密度。本章将介绍固态电池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电荷传输、离子传输和电极反应等过程。7.1.1电荷传输固态电池的电荷传输主要依赖于电极材料与电解质之间的接触界面。在放电过程中,负极材料释放电子,电子通过外电路传输到正极;同时正极吸收电子并与电解质中的阳离子结合,形成带电离子。在充电过程中,该过程相反。7.1.2离子传输固态电解质中的离子传输是固态电池功能的关键因素。离子传输主要取决于电解质的离子导电率和离子迁移路径。离子在电解质中通过跃迁机制进行传输,包括晶格振动、空位扩散和离子跳跃等。7.1.3电极反应固态电池的电极反应包括氧化还原反应,分别发生在正极和负极。在放电过程中,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在充电过程中,反应相反。电极反应的可逆性和稳定性对固态电池的循环功能具有重要影响。7.2固态电解质材料研发固态电解质材料是固态电池的关键组成部分,其研发重点在于提高离子导电率、电化学稳定性和机械功能。以下介绍几种典型的固态电解质材料及其研发方向。7.2.1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具有高离子导电率和良好的电化学稳定性,是目前研究较多的固态电解质材料。研发方向包括优化硫化物组成、制备工艺和微观结构,以提高离子导电率和降低晶格缺陷。7.2.2氧化物固态电解质氧化物固态电解质具有较高的离子导电率和优异的化学稳定性,但离子迁移能垒较高。研发方向包括调控氧化物微观结构、离子掺杂和表面修饰等,以降低离子迁移能垒和提高离子导电率。7.2.3铵盐固态电解质铵盐固态电解质具有较好的离子导电率和较低的电化学稳定性。研发方向包括筛选合适的铵盐体系、改善晶格结构和提高离子迁移数等。7.3电极材料研发电极材料是固态电池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功能直接影响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和循环功能。以下介绍几种典型的电极材料及其研发方向。7.3.1金属锂负极金属锂负极具有极高的理论比容量和低电势,但存在锂枝晶生长、界面不稳定等问题。研发方向包括设计锂负极保护层、优化锂负极结构、开发新型锂负极材料等。7.3.2金属氧化物正极金属氧化物正极具有较高的理论比容量和良好的电化学功能。研发方向包括优化氧化物结构、提高电子导电率和离子传输功能、调控活性物质与电解质的界面等。7.3.3硫基正极材料硫基正极材料具有高的理论比容量和低毒性,但存在硫溶解、循环稳定性差等问题。研发方向包括硫载体材料的设计与优化、硫活性物质与电解质的界面调控等。7.3.4复合电极材料复合电极材料通过将多种材料进行复合,以提高电极的综合功能。研发方向包括筛选合适的复合组分、优化复合比例和结构、改善界面接触等。第8章电池管理系统研发技术8.1电池管理系统概述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ManagementSystem,BMS)是新能源电池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主要负责监控电池各个参数,保证电池在安全、可靠和高效的状态下运行。本章主要介绍电池管理系统的研发技术,包括状态估计、安全管理、热管理和均衡控制等方面。8.2状态估计与安全管理8.2.1状态估计状态估计是电池管理系统中的核心技术之一,主要包括电池荷电状态(StateofCharge,SOC)、电池健康状态(StateofHealth,SOH)和电池剩余使用寿命(RemainingUsefulLife,RUL)的估计。(1)荷电状态估计:通过实时采集电池的充放电电流、电压等参数,采用滤波算法、神经网络等算法对电池的SOC进行准确估计。(2)健康状态估计:分析电池内部参数变化,如内阻、容量等,结合电池模型,评估电池的健康状况。(3)剩余使用寿命估计:通过监测电池功能参数的变化趋势,预测电池的剩余使用寿命,为电池的维护和更换提供依据。8.2.2安全管理电池安全管理主要包括过充、过放、过温、短路等保护功能。(1)过充保护:当电池电压超过设定阈值时,电池管理系统应立即采取措施,停止充电,避免电池过充。(2)过放保护:当电池电压低于设定阈值时,电池管理系统应停止放电,防止电池过放。(3)过温保护:当电池温度超过设定阈值时,电池管理系统应降低电池工作功率,控制电池温度在安全范围内。(4)短路保护:当电池发生短路时,电池管理系统应立即切断电池输出,防止短路电流对电池造成损害。8.3热管理与均衡控制8.3.1热管理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会产生热量,过高的温度会导致电池功能下降,甚至引发安全。热管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温度监测:实时监测电池各个单元的温度,为热管理提供数据支持。(2)散热控制:根据电池温度和散热需求,通过控制风扇、散热片等散热设备,保持电池在合适的工作温度范围内。(3)热失控预防:通过分析电池温度变化趋势,提前预测并预防热失控现象的发生。8.3.2均衡控制电池管理系统需对电池各个单元的电压进行均衡控制,以保证电池功能和延长电池寿命。(1)主动均衡:通过能量转移的方式,将电压较高的电池单元的能量转移到电压较低的电池单元,实现电池电压的均衡。(2)被动均衡:通过电阻消耗电压较高的电池单元的能量,实现电池电压的均衡。(3)自适应均衡策略:根据电池的实际工作状态和需求,调整均衡策略,提高均衡效果和效率。第9章电池制备与组装技术9.1电极制备工艺9.1.1活性物质的选择与处理在选择活性物质时,应根据电池类型、能量密度、循环稳定性等要求进行筛选。活性物质的粒度、形貌、纯度等参数需满足制备要求。对活性物质进行表面处理,以改善其电化学功能。9.1.2导电剂与粘结剂的选择根据活性物质的导电功能,选择合适的导电剂。同时选用粘结剂以保证电极的机械强度和电化学稳定性。9.1.3电极浆料的制备将活性物质、导电剂、粘结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加入溶剂,通过高速搅拌、研磨等手段制备出均匀、稳定的电极浆料。9.1.4涂覆与干燥采用涂覆工艺将电极浆料涂覆在集流体上,并进行干燥处理。控制涂覆厚度、干燥温度等参数,保证电极的导电性和机械强度。9.1.5电极裁切与整形根据电池设计要求,对制备好的电极进行裁切、整形,使其满足装配要求。9.2电解液及隔膜制备工艺9.2.1电解液的选择与配制根据电池类型、工作温度等条件,选择适当的电解液。将电解液溶剂、电解质盐、添加剂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配制出功能稳定的电解液。9.2.2隔膜的选择与处理根据电池的要求,选择合适的隔膜材料。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劳动合同示范合同集锦
-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说课稿-5.2 视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5-教科版
- 停车场管理合同范例
- 考向二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2025年高考物理专题复习课件
- 企事业单位度保洁服务合同
- 租赁合同文化礼堂租赁合同
- 汽车租赁公司车辆采购合同协议
-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 第16章 动量守恒定律 3 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 新人教版选修3-5
- 敬老院聘用合同
- 农业种植技术指导与损失分摊合同协议
- 2024复工复产安全培训
- 2025中国南光集团限公司校园招聘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机加工行业安全生产风险辨识及控制清单
- 《大坝安全检测》课件
- 江苏省苏州市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数学期末模拟卷(一)(无答案)
- 呼吸科护理组长述职报告
- 【历史】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复习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课件四年级科学开学第一课
- 社区中心及卫生院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分析报告模板
- 化工过程安全管理导则AQT 3034-2022知识培训
- 肿瘤中医中药治疗护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