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三农村发展规划作业指导书_第1页
新时代三农村发展规划作业指导书_第2页
新时代三农村发展规划作业指导书_第3页
新时代三农村发展规划作业指导书_第4页
新时代三农村发展规划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时代三农村发展规划作业指导书TOC\o"1-2"\h\u1972第1章新时代三农村发展背景与现状分析 3240031.1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3286521.2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现状 38671.3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现状 45724第2章新时代三农村发展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4132582.1指导思想 4238432.2基本原则 43613第3章三农村发展总体目标与战略布局 577613.1总体目标 5178553.2战略布局 517155第4章农村经济发展规划 6157404.1农业产业结构优化 6205954.1.1产业结构调整原则 6176234.1.2产业发展方向 66414.1.3产业布局优化 6207244.2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719134.2.1产业链延伸 755644.2.2产业融合模式 7202664.2.3产业融合政策支持 7187294.3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7121664.3.1发展模式 7270944.3.2政策措施 7295334.3.3组织形式 727475第5章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规划 7194535.1农村基础设施改善 7322015.1.1交通运输设施 794005.1.2水利设施 850955.1.3能源设施 839915.2农村教育卫生事业发展 885115.2.1教育事业 8319525.2.2卫生事业 872845.3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8150275.3.1社会保险 8276235.3.2社会救助 8271735.3.3社会福利 922730第6章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9132936.1农村生态环境治理 9173426.1.1生态环境问题诊断 9116056.1.2治理目标与原则 9285146.1.3治理措施 938256.2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962856.2.1生态保护分区 9139676.2.2生物多样性保护 943466.2.3生态修复工程 9300986.3农村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9308986.3.1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 9305396.3.2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 9213766.3.3环境治理与监管 10100066.3.4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 1025380第7章农村改革创新规划 10318007.1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10133617.1.1完善农村土地征收制度 104687.1.2推进农村土地整治 10314107.1.3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10254627.2农村金融改革与创新 1012827.2.1完善农村金融体系 10192027.2.2加强农村金融政策支持 10323957.2.3推进农村金融科技创新 117747.3农村社会治理体系建设 11187517.3.1完善农村基层治理体系 11104407.3.2加强农村社会事业建设 11112677.3.3创新农村社会治理方式 1121375第8章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 11177788.1农村人才队伍建设 116648.1.1人才需求分析 11280528.1.2人才培养与引进 11294428.1.3人才激励与保障 11180548.2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12152988.2.1劳动力现状分析 12315238.2.2转移就业政策支持 12216158.2.3劳动力培训与指导 12256448.3农村实用人才培训 12318118.3.1培训需求分析 12203578.3.2培训内容与方式 12283778.3.3培训体系建设 1217022第9章农村文化传承与创新 12317109.1农村优秀文化传承 1259549.1.1传统民俗文化保护 123129.1.2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1358589.1.3乡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 138799.2农村文化产业培育 13318979.2.1创意农业发展 13159669.2.2农村文化旅游产业 13297469.2.3农村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1362679.3农村文化设施建设 13298929.3.1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13299979.3.2数字文化建设 1387309.3.3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131803第10章三农村发展规划实施与保障措施 132930910.1组织领导与责任落实 14231010.1.1明确各级有关部门和村委会的职责,形成上下联动、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 1496110.1.2加强组织领导,实行一把手负责制,保证三农村发展规划落到实处。 141580310.1.3建立目标责任制,将规划任务分解到各部门、各乡镇和各村,明确完成时限和责任人。 14864010.1.4加强对三农村发展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对工作不力、进度缓慢的地区和单位进行问责。 142010010.2政策支持与资金保障 142090710.2.1制定完善相关政策,为三农村发展规划提供政策支持。 141230210.2.2加大财政投入,设立三农村发展规划专项资金,保证项目资金需求。 14430710.2.3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为三农村发展提供金融支持。 14829910.2.4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三农村建设,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141097410.3监督评估与考核验收 141306010.3.1建立健全监督评估机制,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142726810.3.2设立专门的考核验收机构,对三农村发展规划实施成果进行考核验收。 141660310.3.3制定考核验收标准和程序,保证考核结果的客观、公正和权威。 141670710.3.4将考核结果作为对各级有关部门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14203110.4社会参与与公众监督 14965010.4.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对三农村发展规划的认识和支持。 152324210.4.2鼓励村民、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三农村建设,形成主导、社会参与的良好格局。 15955210.4.3建立健全公众监督机制,广泛听取村民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15243410.4.4充分发挥媒体舆论监督作用,对三农村发展规划实施中的问题进行曝光和整改。 15第1章新时代三农村发展背景与现状分析1.1农村经济发展现状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粮食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但是农村经济发展仍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农业生产方式相对落后,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高,农产品附加值较低,农民增收渠道单一。农村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仍然明显。1.2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现状我国农村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教育方面,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资源不断优化,农村学生享受到了更好的教育条件。医疗方面,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基层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方面,农村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逐步建立,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但是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医疗服务水平相对较低、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1.3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现状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积极成果。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深入推进,生态保护补偿机制逐步建立。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但仍然面临严峻挑战。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化肥使用过量,导致土壤污染和水体污染问题突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设施不完善,环境污染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农村生态保护意识不强,生态保护法规制度不健全,也是当前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重要问题。第2章新时代三农村发展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2.1指导思想新时代三农村发展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进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2.2基本原则(1)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保障农民合法权益,让广大农民群众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坚持科学发展。立足农村实际,遵循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领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3)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4)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5)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充分考虑各地农村的实际情况,科学制定差异化发展策略,发挥区域优势,突出地方特色,分类指导,精准施策。(6)坚持改革创新、激发活力。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产权制度和经营体制,创新农村社会治理体系,激发农村发展内生动力,增强农村发展活力。(7)坚持共享发展、促进公平。推进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努力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共同富裕。(8)坚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积极参与国际农业合作和交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农业“走出去”,提升我国农村发展水平。第3章三农村发展总体目标与战略布局3.1总体目标新时代三农村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按照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要求,以推进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统筹城乡发展,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力争到规划期末,实现以下目标:(1)农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全面小康建设取得决定性成就。(2)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明显改善,城乡发展差距逐步缩小,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3)农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4)农村基层治理体系更加完善,乡风文明程度明显提升,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3.2战略布局为实现总体目标,新时代三农村发展战略布局如下:(1)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按照产能、质量和效益并重原则,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转型升级。重点发展优质、高效、绿色、安全的农产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发挥农村资源优势,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3)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改善农村发展条件。(4)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农村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满足农民多元化需求。(5)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农村生态环境质量。(6)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激发农村发展活力。(7)加强农村基层治理。完善农村基层治理体系,提升农村基层治理能力,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8)促进农民全面发展。加强农民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培养新时代新型农民。第4章农村经济发展规划4.1农业产业结构优化4.1.1产业结构调整原则遵循农业生产优势、市场需求和资源环境保护相结合的原则,推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重点发展具有地域特色、比较优势和市场竞争力的产业。4.1.2产业发展方向(1)粮食产业: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的粮食生产。(2)经济作物产业:发展特色经济作物,如蔬菜、水果、茶叶、中药材等,提高产品附加值。(3)畜牧产业:优化畜牧业结构,发展草食畜牧业,提高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水平。(4)水产业:合理开发水域资源,发展高效生态渔业,提高渔业综合效益。4.1.3产业布局优化根据各地资源条件和产业发展优势,构建特色鲜明、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的农业产业布局。4.2农村产业融合发展4.2.1产业链延伸以农业为基础,发展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营销等产业,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4.2.2产业融合模式(1)农业内部融合:发展循环农业、休闲农业、创意农业等新型业态。(2)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农村电商、乡村旅游、康养等产业。(3)农业与工业融合:推进农业与食品工业、纺织工业等产业的融合发展。4.2.3产业融合政策支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各类经营主体参与产业融合发展,创新金融服务,优化产业融合发展环境。4.3农村集体经济发展4.3.1发展模式(1)资源开发型:利用集体土地、森林、水面等资源,发展特色种植、养殖、旅游等产业。(2)资产经营型:盘活集体资产,开展物业租赁、股权投资等业务。(3)服务创收型:开展农业生产性服务、生活性服务等业务。4.3.2政策措施(1)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监管,防止集体资产流失。(2)完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保障农民财产权益。(3)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鼓励农村集体经济发展。4.3.3组织形式摸索多元化、多形式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如农民合作社、股份合作制企业等,提高农村集体经济的市场竞争力。第5章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规划5.1农村基础设施改善5.1.1交通运输设施(1)加强农村公路建设,提高道路硬化率,保证村村通硬化路;(2)优化农村公共交通网络,提高农村客运班线覆盖率;(3)推进农村物流体系建设,提高物流配送效率。5.1.2水利设施(1)加强农村水源地保护,提高农村饮水安全水平;(2)加大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农田水利灌溉率;(3)推进农村河湖治理,提升农村水生态环境。5.1.3能源设施(1)推进农村电网升级改造,提高农村电力供应可靠性;(2)发展农村清洁能源,推广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3)加强农村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能源利用效率。5.2农村教育卫生事业发展5.2.1教育事业(1)加强农村学前教育,提高幼儿园覆盖率和入园率;(2)优化农村义务教育布局,提高农村学校办学条件;(3)加大农村职业教育投入,提高农民职业技能水平;(4)推进农村终身教育体系建设,提高农民综合素质。5.2.2卫生事业(1)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水平;(2)推进农村卫生厕所改造,提高农村卫生环境;(3)加强农村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建设;(4)推广农村中医药事业,提高中医药服务水平。5.3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5.3.1社会保险(1)提高农村养老保险覆盖面,完善养老保险制度;(2)加强农村医疗保险工作,提高医疗保险待遇;(3)推进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在农村的实施。5.3.2社会救助(1)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2)加强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提高救助水平;(3)推进农村临时救助制度,及时解决群众突发性困难。5.3.3社会福利(1)加强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养老服务水平;(2)推进农村残疾人福利事业发展,保障残疾人权益;(3)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提高留守儿童福利水平。第6章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6.1农村生态环境治理6.1.1生态环境问题诊断分析当前农村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水污染、土壤污染、空气污染、噪音污染等,明确污染源及其成因。6.1.2治理目标与原则明确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短期和长期目标,遵循生态文明建设原则,保证治理工作符合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要求。6.1.3治理措施针对不同生态环境问题,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生活污水及垃圾处理、工业污染防控等。6.2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6.2.1生态保护分区根据农村生态环境特点,划分生态保护区域,明确各区域保护目标与功能。6.2.2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农村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重点物种保护工程,维护生态系统平衡。6.2.3生态修复工程对受损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包括土地整治、水源涵养、湿地保护与恢复等,提高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6.3农村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6.3.1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推广绿色农业、循环农业,发展低碳、环保型产业,减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6.3.2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培养绿色生活习惯。6.3.3环境治理与监管建立健全农村环境治理与监管体系,完善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加大执法力度,保证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得到有效落实。6.3.4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活动,推广典型经验,引导农村地区向环境友好型社会转型。第7章农村改革创新规划7.1农村土地制度改革7.1.1完善农村土地征收制度(1)明确农村土地征收范围和目的,保证公共利益优先;(2)规范土地征收程序,保障农民合法权益;(3)提高土地征收补偿标准,保证农民得到合理补偿。7.1.2推进农村土地整治(1)加大农村土地整治力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2)实施农村土地整治项目,改善农村生态环境;(3)创新农村土地整治模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7.1.3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1)摸索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明确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2)推进农村土地承包权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3)加强农村土地市场建设,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7.2农村金融改革与创新7.2.1完善农村金融体系(1)加强农村金融机构建设,提高金融服务覆盖面;(2)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多样化金融需求;(3)推动农村金融机构与企业合作,构建多元化农村金融服务体系。7.2.2加强农村金融政策支持(1)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农村金融发展;(2)完善农村信贷政策,降低融资成本;(3)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防范金融风险。7.2.3推进农村金融科技创新(1)发展农村互联网金融,提高金融服务效率;(2)推广金融科技在农村的应用,降低金融服务门槛;(3)加强农村金融科技监管,保证金融安全。7.3农村社会治理体系建设7.3.1完善农村基层治理体系(1)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发挥领导核心作用;(2)推进农村村民自治,提高村民参与度;(3)深化农村基层风廉政建设,加强廉洁自律。7.3.2加强农村社会事业建设(1)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提高农村教育质量;(2)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提高农民健康水平;(3)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农民基本生活。7.3.3创新农村社会治理方式(1)加强农村法治建设,提高依法治理能力;(2)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提高社会治理效率;(3)深化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第8章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8.1农村人才队伍建设8.1.1人才需求分析针对新时代农村发展需求,对各类人才进行系统需求分析,明确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和任务。结合当地农业产业结构、乡村产业发展方向,确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人才需求。8.1.2人才培养与引进(1)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养。(2)加强政策引导,鼓励优秀人才回乡创业、就业,发挥人才引领作用。(3)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吸引高层次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到农村发展。8.1.3人才激励与保障(1)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加强人才保障,提高人才待遇,改善人才发展环境。8.2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2.1劳动力现状分析对农村劳动力进行现状分析,了解劳动力结构、技能水平、就业意愿等,为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依据。8.2.2转移就业政策支持(1)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政策体系,提供政策支持。(2)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协作,拓宽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8.2.3劳动力培训与指导(1)针对市场需求,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2)加强职业指导,提高劳动力的就业竞争力。8.3农村实用人才培训8.3.1培训需求分析结合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需求,对实用人才进行培训需求分析,保证培训内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8.3.2培训内容与方式(1)根据培训需求,制定实用人才培训大纲和课程体系。(2)采用理论教学、实践操作、经验交流等多种培训方式,提高培训效果。8.3.3培训体系建设(1)建立健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体系,提高培训质量。(2)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培训水平。(3)完善培训评价机制,保证培训效果。第9章农村文化传承与创新9.1农村优秀文化传承9.1.1传统民俗文化保护深入挖掘和整理农村优秀传统民俗文化,如民间艺术、传统节庆、民间信仰等,加强对其保护和传承。通过举办民俗文化活动、开展民俗文化教育,提高农村居民对传统民俗文化的认识和保护意识。9.1.2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加强对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申报和传承工作,重点扶持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通过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开展传承人培训等方式,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农村的传承与发展。9.1.3乡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加强对乡村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开展古村落、古建筑、文物古迹的保护修复工作。整合历史文化资源,开发乡村文化旅游,提升农村文化内涵。9.2农村文化产业培育9.2.1创意农业发展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发展创意农业,通过创新农业产品、农业景观和农业体验活动,提升农业附加值,促进农村经济发展。9.2.2农村文化旅游产业依托农村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民俗文化,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水平,打造农村文化旅游品牌。9.2.3农村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村文化产业与农业、工业、服务业等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形成产业链条完整、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加强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引导文化企业集聚发展。9.3农村文化设施建设9.3.1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建设完善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文化广场等设施,为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