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播电视制作与播音作业指导书TOC\o"1-2"\h\u25081第1章广播电视制作概述 3126151.1广播电视的发展历程 3150721.2广播电视制作的基本流程 3196421.3广播电视制作的技术要素 42989第2章播音基础理论 412290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490582.1.1声音的产生 4236362.1.2声音的传播 570962.1.3声音的接收 5298402.2播音发声的基本技巧 5255822.2.1呼吸控制 5110872.2.2发音准确 5192442.2.3声音的抑扬顿挫 597982.3语音学基础 6201792.3.1音素 6107022.3.2音节 6216132.3.3声调 6137092.3.4语调 629735第3章播音风格与表达 6173063.1播音风格的特点与分类 6245593.2播音表达的基本要求 796183.3情感表达与角色塑造 75296第4章节目策划与制作 860044.1节目策划的基本原则 8118414.1.1目标导向原则 877434.1.2创新性原则 8153654.1.3实施性原则 8145054.1.4效益原则 890354.2节目制作流程与管理 8231454.2.1前期筹备 8179044.2.2中期制作 8120064.2.3后期制作 858444.2.4质量把控 9179954.2.5成品输出与传播 9212714.3节目创新与发展趋势 9103184.3.1内容创新 936554.3.2形式创新 9251394.3.3技术创新 9288914.3.4跨媒体融合 945544.3.5产业链延伸 917334第5章摄像技术与画面构图 9157395.1摄像设备与器材 9308495.1.1摄像机 924645.1.2镜头与滤镜 1077115.1.3三脚架与稳定器 1076115.2摄像基本技巧 10270235.2.1拍摄角度 10246485.2.2拍摄距离 10324945.2.3拍摄高度 1097895.2.4镜头运动 10172735.3画面构图与视觉效果 1070355.3.1构图原则 1122445.3.2视觉效果 115041第6章音频制作与音效处理 1188296.1音频制作设备与软件 11121726.1.1音频制作设备 11172716.1.2音频制作软件 11246106.2声音录制与剪辑 1291646.2.1声音录制 12253396.2.2声音剪辑 12167306.3音效处理与混音技术 12253856.3.1音效处理 12217386.3.2混音技术 124168第7章后期剪辑与合成 13106867.1剪辑原则与技巧 13169937.1.1故事连贯性原则 13128877.1.2视觉节奏原则 13148537.1.3创意剪辑技巧 13196407.1.4声音与画面同步 13179467.2特效制作与合成 13310877.2.1合理运用特效 1395197.2.2创意特效设计 1392537.2.3特效与画面融合 13261947.2.4三维特效制作 13208797.3色彩调整与画面优化 13280947.3.1色彩平衡调整 13260927.3.2色彩饱和度调整 1491857.3.3画面亮度与对比度调整 1442177.3.4色彩风格统一 1418811第8章广播电视传播与受众分析 1429478.1广播电视传播特点 144998.2受众需求与心理分析 1476748.3节目评价与反馈 1527922第9章跨媒体融合与发展 15293659.1新媒体概述 15132439.2跨媒体内容制作与传播 15150509.3广播电视与新媒体的融合趋势 1618280第10章广播电视制作与播音实践 163165010.1实践项目策划与准备 162109410.1.1实践项目策划 161195510.1.2实践准备工作 17183810.2实践操作与现场调控 171843910.2.1实践操作 171211010.2.2现场调控 17869310.3实践总结与反思提高 17786310.3.1实践总结 183270310.3.2反思提高 18第1章广播电视制作概述1.1广播电视的发展历程广播电视作为现代传播媒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程见证了人类传播技术的进步和文化生活的丰富。从最初的无线电波传输,到如今的数字广播电视,其主要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初创阶段:20世纪初,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发展为广播电视的诞生奠定了基础。1906年,加拿大发明家雷吉纳德·费森登成功进行了首次无线电广播实验。(2)成长阶段: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广播电视逐渐走向成熟,各国纷纷建立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广播节目和电视节目日益丰富。(3)繁荣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电视技术的普及,广播电视进入繁荣时期。彩色电视、卫星通信等技术不断发展,使得广播电视节目传播范围更广,质量更高。(4)数字化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数字技术的应用使广播电视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数字电视、网络广播等新媒体形式的出现,为广播电视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1.2广播电视制作的基本流程广播电视制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个环节。其基本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策划:根据节目定位和目标受众,制定节目策划方案,包括节目内容、形式、制作周期等。(2)编剧:根据节目策划,编写节目剧本或稿件,为后续拍摄和制作提供依据。(3)拍摄:根据剧本或稿件,进行现场拍摄或录制,收集节目素材。(4)剪辑:对拍摄或录制的素材进行剪辑、组合,形成完整的节目内容。(5)后期制作:对剪辑后的节目进行音视频效果处理、字幕制作、特技效果等,提高节目质量。(6)审查:对完成制作的节目进行审查,保证内容符合相关法规要求。(7)播出:将审查合格的节目安排在合适的时段播出。1.3广播电视制作的技术要素广播电视制作涉及多个技术领域,以下列举了其中的一些关键要素:(1)信号采集:包括摄像机、话筒等设备,用于收集音视频信号。(2)信号处理:包括调音台、视频切换台等设备,用于处理和切换音视频信号。(3)信号存储:包括硬盘、磁带等存储设备,用于存储音视频素材。(4)信号传输:包括有线、无线等传输方式,将音视频信号传输至播出系统。(5)播出系统:包括发射机、传输网络等设施,用于将节目内容播出至受众。(6)数字技术:包括数字电视、网络广播等新兴技术,为广播电视制作提供更多可能性。(7)舞美灯光:为节目制作提供良好的视觉呈现效果。(8)特效制作:运用计算机技术,为节目添加特技效果,提升观赏性。第2章播音基础理论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是人类交流的重要方式,对于广播电视行业的播音员而言,掌握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原理。本节将详细介绍声音的产生、传播过程以及相关影响因素。2.1.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当物体振动时,会使周围的空气分子产生振动,进而形成声波。声波在空气中传播,最终被人耳捕捉,转化为听觉信号。2.1.2声音的传播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米/秒。声音传播过程中,会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声音强度:声音强度越大,传播距离越远。(2)声音频率:不同频率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衰减程度不同。(3)噪声:噪声会影响声音的传播效果,降低声音的清晰度。2.1.3声音的接收声音传播到人耳后,通过外耳道、鼓膜、听骨等结构,转化为电信号,传递到大脑皮层,形成听觉感受。2.2播音发声的基本技巧播音员在发声时,需要掌握以下基本技巧,以保证声音的清晰、准确和富有感染力。2.2.1呼吸控制播音员应学会运用胸腹联合呼吸法,保证气息的稳定和充足。呼吸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保持呼吸深度:使气息深入腹部,避免浅呼吸。(2)控制呼吸节奏:保持均匀的呼吸节奏,避免突然加快或减慢。(3)呼吸与发音的配合:在发音过程中,合理分配呼吸,保证发音的连贯性。2.2.2发音准确播音员应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保证字音清晰、标准。以下是几个关键点:(1)声母、韵母、声调准确无误。(2)字正腔圆,避免发音模糊。(3)注意口型、舌位、气流等发音细节。2.2.3声音的抑扬顿挫播音员在发声时,应掌握声音的抑扬顿挫,使语言富有表现力。具体方法如下:(1)合理运用音高、音量、音长的变化。(2)注意语调、语速的调整,使发音富有节奏感。(3)抑扬顿挫要自然,避免过度夸张。2.3语音学基础语音学是研究语音现象的科学,对于播音员来说,掌握一定的语音学知识有助于提高播音水平。以下是几个关键概念:2.3.1音素音素是语音学的基本单位,是区分意义的基本音素单位。播音员应熟悉各种音素的发音特点,以保证发音的准确性。2.3.2音节音节是由一个或多个音素组成的发音单位。掌握音节的组成和发音规律,有助于播音员在发音时保持节奏感和流畅性。2.3.3声调声调是语音的高低变化,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播音员应掌握不同声调的发音特点,以保证发音的准确性。2.3.4语调语调是语音的升降变化,表达语气、情感的重要手段。合理运用语调,可以使语言更具表现力。通过以上对播音基础理论的介绍,希望对广播电视制作与播音工作有所帮助。在实际工作中,播音员应不断练习,熟练掌握相关技巧,提高播音水平。第3章播音风格与表达3.1播音风格的特点与分类播音风格是指播音员在表达过程中所展现出的个性化特征,它具有独特性、稳定性与艺术性。播音风格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独特性:每个播音员都有自己的播音风格,这是由其嗓音、气质、个性等因素决定的。(2)稳定性:播音员的风格在其职业生涯中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这也是受众对其产生认同感的原因之一。(3)艺术性:播音风格是播音员艺术修养的体现,优秀的播音风格能提升节目的品质。根据不同的特点,播音风格可分为以下几类:(1)庄重型:庄重型风格强调严肃、庄重、规范,适用于重大新闻报道、会议报道等。(2)亲切型:亲切型风格注重与受众的亲近感,语言自然、生动,适用于生活服务类节目。(3)幽默型:幽默型风格以风趣、幽默为特点,能吸引受众的注意力,适用于综艺节目、娱乐新闻等。(4)激情型:激情型风格富有感染力,表达强烈,适用于体育赛事、重大活动报道等。3.2播音表达的基本要求播音表达是播音员通过声音、语言、表情等手段传递信息、情感的过程。为了使表达更具效果,播音员需遵循以下基本要求:(1)准确性:播音表达要准确无误,避免出现字音、语法错误,保证受众正确理解。(2)清晰性:播音员要发音清晰,语言流畅,让受众能够听懂每一个字、每一句话。(3)规范性:遵循汉语语音、语法规范,使用规范的词语、句式,体现播音员的职业素养。(4)自然性:播音表达要自然、真实,避免做作、生硬,使受众感受到亲切、自然。(5)感染力:通过声音、语言、表情等手段,传递情感,引发受众的共鸣。3.3情感表达与角色塑造情感表达是播音员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情感体验,使受众产生共鸣。角色塑造则是指播音员根据节目的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为受众呈现丰富的听觉体验。(1)情感表达:播音员要善于把握情感的度,既不过分夸张,也不冷漠无情。在表达过程中,注意情感的层次感,使受众能够感受到情感的起伏。(2)角色塑造:播音员根据节目内容和角色特点,调整自己的声音、语言、表达方式,塑造出生动、立体的角色形象。在角色塑造过程中,要注重角色的真实性、可信度,使受众产生代入感。通过本章的学习,希望播音员能够更好地掌握播音风格与表达技巧,为受众带来优质的听觉享受。第4章节目策划与制作4.1节目策划的基本原则节目策划是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核心环节,关系到节目的质量和影响力。以下为节目策划应遵循的基本原则:4.1.1目标导向原则节目策划应明确目标受众,针对受众需求进行内容设计,保证节目具有针对性、可看性和传播力。4.1.2创新性原则节目策划要注重创新,打破传统框架,尝试新颖的表现手法和内容形式,提高节目的吸引力和竞争力。4.1.3实施性原则节目策划要充分考虑制作团队的实力和资源配置,保证策划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施性。4.1.4效益原则节目策划要关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力求实现良好的市场表现和社会影响力。4.2节目制作流程与管理节目制作流程是保障节目质量的关键环节,科学合理的制作流程和管理。4.2.1前期筹备前期筹备包括选题申报、立项审批、策划方案制定、团队组建、设备准备等环节。4.2.2中期制作中期制作主要包括拍摄、编辑、配音、特效制作等环节。要求制作团队严格按照策划方案和制作标准进行操作。4.2.3后期制作后期制作包括剪辑、调色、音效处理、字幕制作等环节。要求制作团队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保证节目质量。4.2.4质量把控设立质量把控环节,对节目制作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和检查,保证节目质量符合标准。4.2.5成品输出与传播完成节目制作后,进行成品输出、宣传推广和传播,扩大节目影响力。4.3节目创新与发展趋势科技的发展和观众需求的变化,节目创新成为广播电视行业的必然趋势。4.3.1内容创新挖掘新颖题材,关注时事热点,以独特的视角和表现手法,为观众呈现高质量的节目内容。4.3.2形式创新尝试多元化的节目形式,如真人秀、纪录片、网络互动等,增强节目的趣味性和互动性。4.3.3技术创新运用先进的拍摄设备、特效技术和制作软件,提高节目的视觉冲击力和观赏体验。4.3.4跨媒体融合实现广播电视、网络、社交媒体等多平台融合,拓宽节目的传播渠道,提高市场竞争力。4.3.5产业链延伸以节目为核心,开发周边产品和服务,实现产业链的延伸,提升节目的综合效益。第5章摄像技术与画面构图5.1摄像设备与器材摄像设备与器材是广播电视制作中不可或缺的硬件支撑。本节主要介绍摄像设备与器材的基本构成及其功能。5.1.1摄像机摄像机是广播电视制作中最核心的设备,根据成像原理可分为:磁带摄像机、硬盘摄像机、数字摄像机等。在选择摄像机时,需考虑以下因素:(1)分辨率:分辨率越高,图像质量越好。(2)像素:像素越高,图像越清晰。(3)镜头:镜头的种类和品质直接影响到画面质量。(4)传感器:传感器的大小和功能决定了摄像机的低光功能和动态范围。5.1.2镜头与滤镜镜头是摄像机的眼睛,负责捕捉画面。根据焦距不同,镜头可分为:广角镜头、标准镜头、长焦镜头等。滤镜是镜头的附件,可改善画面效果,常见的滤镜有:UV镜、偏振镜、渐变镜等。5.1.3三脚架与稳定器为了保证画面稳定,摄像师需要使用三脚架、稳定器等辅助设备。三脚架具有稳定性好、便于调整的优点;稳定器则适用于运动拍摄,有效减少画面抖动。5.2摄像基本技巧摄像基本技巧包括:拍摄角度、拍摄距离、拍摄高度、镜头运动等。5.2.1拍摄角度拍摄角度是指摄像机与被摄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常见的拍摄角度有:正面、侧面、斜侧面、背面等。5.2.2拍摄距离拍摄距离是指摄像机与被摄物体之间的距离。不同的拍摄距离可产生不同的画面效果,如: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等。5.2.3拍摄高度拍摄高度分为:平视、仰视、俯视。不同的拍摄高度可表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5.2.4镜头运动镜头运动包括:推、拉、摇、移、跟等。镜头运动有助于丰富画面层次,提高视觉效果。5.3画面构图与视觉效果画面构图是广播电视制作中的一环,合理的构图能提高画面美感,传达更多信息。5.3.1构图原则(1)对称构图:使画面显得平衡、稳定。(2)黄金分割:将画面分为九宫格,重要元素置于交点或线上。(3)线条引导:利用线条引导观众视线,突出主体。(4)色彩搭配:合理搭配色彩,增强画面视觉效果。5.3.2视觉效果(1)景深:通过调整光圈、焦距等参数,使主体清晰,背景模糊。(2)色彩饱和度:调整色彩饱和度,增强画面表现力。(3)曝光:合理控制曝光,保证画面亮度适中。(4)色调:调整色调,营造氛围。通过以上技巧,摄像师可以捕捉到精彩的画面,为广播电视制作增色添彩。第6章音频制作与音效处理6.1音频制作设备与软件音频制作是广播电视节目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质量直接关系到节目的整体效果。本章首先介绍音频制作中所涉及的设备与软件。6.1.1音频制作设备(1)麦克风:作为声音输入设备,麦克风的选择。常用的麦克风类型包括电容麦克风、动圈麦克风和驻极体麦克风等。(2)调音台:调音台是音频制作中的核心设备,用于对多路声音进行混合、调整音量、均衡、压缩等处理。(3)音频接口:音频接口负责将麦克风等音频设备与计算机连接,传输高质量音频信号。(4)监听音箱:监听音箱用于播放音频信号,使制作人员能够准确判断声音质量。(5)耳机:耳机在录音和混音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可以避免音箱与麦克风的声反馈问题。6.1.2音频制作软件(1)数字音频工作站(DAW):DAW是音频制作的主要软件,支持多轨录音、剪辑、混音等功能。常见的DAW软件有ProTools、LogicPro、AbletonLive等。(2)音频处理插件:音频处理插件用于对音频信号进行各种效果处理,如均衡、压缩、混响等。常见的插件有Waves、iZotope、FabFilter等。6.2声音录制与剪辑声音录制与剪辑是音频制作的基础环节,关系到音频的质量与表达效果。6.2.1声音录制(1)录音环境:选择合适的录音环境,避免噪音和回声等不良影响。(2)录音技巧:掌握正确的录音技巧,如麦克风距离、角度等,使声音更加自然。(3)声音检查:录音过程中及时检查声音质量,发觉问题及时调整。6.2.2声音剪辑(1)剪辑软件:使用DAW软件进行声音剪辑,包括剪切、复制、粘贴等操作。(2)音频修复:去除录音中的噪音、杂音等,提高声音质量。(3)时间调整:调整音频片段的时长,使声音与画面同步。6.3音效处理与混音技术音效处理与混音技术是提升音频效果的关键环节,本章将对其进行详细讲解。6.3.1音效处理(1)均衡器:调整音频频率分布,优化声音质感。(2)压缩器:降低声音动态范围,提高声音清晰度。(3)混响器:模拟声音在空间中的反射,增强声音的空间感。(4)其他效果器:如合唱、相位器、失真等,根据需要为声音添加特殊效果。6.3.2混音技术(1)轨道布局:合理分配音频轨道,使各元素层次分明。(2)音量平衡:调整各轨道音量,保持整体声音和谐。(3)动态处理:使用压缩、限制等动态处理技巧,使声音更加紧凑。(4)声像调整:调整各轨道的声像位置,增强声音的空间效果。通过本章的学习,希望读者能够掌握音频制作与音效处理的基本技巧,为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出高质量的音频效果。第7章后期剪辑与合成7.1剪辑原则与技巧后期剪辑是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重要环节,关乎节目的整体质量和观赏效果。以下为剪辑过程中的原则与技巧:7.1.1故事连贯性原则剪辑时需保证故事的连贯性和逻辑性,使观众能够顺畅地跟随节目内容发展。7.1.2视觉节奏原则根据节目内容和风格,合理调整剪辑节奏,使之与观众的心理预期相符。7.1.3创意剪辑技巧运用多样化的剪辑手法,如跳剪、倒叙、闪回等,增强节目的观赏性和艺术性。7.1.4声音与画面同步保证声音与画面同步,提高观众的视听体验。7.2特效制作与合成在后期剪辑过程中,特效制作与合成能为节目增色添彩,以下为相关技巧:7.2.1合理运用特效根据节目内容需要,选择合适的特效,避免过度堆砌。7.2.2创意特效设计结合节目主题,设计独特的特效,提升节目品牌形象。7.2.3特效与画面融合保证特效与画面自然融合,避免突兀感。7.2.4三维特效制作掌握三维特效制作技术,为节目增添立体感和空间感。7.3色彩调整与画面优化色彩调整与画面优化是后期剪辑的重要环节,以下为相关要点:7.3.1色彩平衡调整通过调整色彩平衡,使画面色彩更加和谐,符合观众的视觉习惯。7.3.2色彩饱和度调整适当调整色彩饱和度,使画面更具视觉冲击力。7.3.3画面亮度与对比度调整合理调整画面亮度和对比度,提高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7.3.4色彩风格统一保证整个节目的色彩风格统一,形成品牌特色。通过以上环节的精心制作,广播电视节目将在后期剪辑与合成阶段得到全面提升,为观众带来高质量的视听体验。第8章广播电视传播与受众分析8.1广播电视传播特点广播电视作为现代传播媒介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以下显著特点:(1)传播速度快:广播电视传播速度极快,能够在短时间内将信息传递给广大受众。(2)覆盖范围广:广播电视的信号覆盖范围广泛,可以跨越地域限制,实现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传播。(3)表现形式多样:广播电视可以采用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形式进行传播,为受众提供丰富多样的信息接收方式。(4)实时性强:广播电视传播具有实时性,可以及时报道和传递各类信息,满足受众对实时资讯的需求。(5)互动性:科技的发展,广播电视传播逐渐具备互动性,受众可以通过电话、短信、网络等方式参与节目,实现传受双方的互动交流。8.2受众需求与心理分析广播电视传播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深入了解受众的需求和心理特点。以下是对受众需求与心理的分析:(1)需求多样性:受众对广播电视节目的需求具有多样性,包括新闻、娱乐、教育、服务等多个方面。(2)个性化需求:受众群体的细分,个性化需求日益突出。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应充分考虑不同受众群体的特点,提供符合其需求的节目内容。(3)心理认同:受众在接收广播电视节目时,容易产生心理认同感。节目制作应注重贴近受众生活,传递正能量,以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4)情感共鸣:情感共鸣是广播电视节目吸引受众的重要因素。通过生动的故事、真实的人物、感人的情节等手法,激发受众的情感共鸣,提高节目的吸引力。(5)求知欲望:受众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广播电视节目应提供丰富的知识性内容,满足受众的学习需求。8.3节目评价与反馈广播电视节目评价与反馈是提高节目质量、满足受众需求的重要环节。以下是从几个方面对节目评价与反馈的探讨:(1)收视率与市场份额:收视率是衡量广播电视节目受欢迎程度的重要指标,市场份额则反映了节目在同类节目中的竞争地位。(2)受众满意度:通过调查问卷、网络投票等方式,了解受众对节目的满意度,以便对节目进行调整和优化。(3)专家评价:邀请行业专家对节目进行评审,从专业角度对节目质量进行评价。(4)社会效益:评价节目在社会效益方面的表现,如传播正能量、提高受众素质等。(5)反馈机制:建立健全受众反馈渠道,及时收集受众意见建议,对节目进行持续改进。通过以上环节,广播电视制作与播音作业可以更好地满足受众需求,提高节目质量,为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第9章跨媒体融合与发展9.1新媒体概述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一种基于数字技术、网络传输和互动性为特征的传播方式。它涵盖了互联网、移动通信、社交媒体、数字电视等多种形态。新媒体的出现,使得信息传播更加迅速、广泛和个性化,对广播电视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本节将简要介绍新媒体的概念、特点及其在我国的发展现状。9.2跨媒体内容制作与传播媒体形态的多样化,跨媒体内容制作与传播成为当今传播领域的重要趋势。跨媒体内容制作与传播,指的是将同一内容在不同媒体平台上进行整合、创新和优化,以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这一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内容整合:根据不同媒体的特点和受众需求,对内容进行整合和优化。(2)技术创新:运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等手段,提高内容的表现力和传播效果。(3)平台拓展:将内容在多种媒体平台上进行传播,扩大受众覆盖面。(4)互动性增强:利用新媒体的互动特性,提高受众参与度和用户体验。9.3广播电视与新媒体的融合趋势广播电视与新媒体的融合,是当今媒体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种融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内容融合:广播电视内容与新媒体内容相互借鉴、整合,形成更具竞争力的内容产品。(2)渠道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港口集装箱装卸区施工合同
- 铁路桥梁外墙保温施工合同范本
- 2024年度农田水利工程进度与质量监控合同3篇
- 矿井安全监测系统拉管施工合同
- 2024年度汽车贷款贷后信用评级及动态调整合同3篇
- 建筑隔音劳务分包合同模板
- 烟草制品行业伤害处理规范
- 校园防恐安全协议
- 2025汽车购销合同协议
-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十校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考数学试题(解析版)
- 五年级上册英语人教PEP版课件书面表达
- 中国常用汉字大全
- PPT: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 开具红字发票情况说明
- 2022 年奥赛希望杯二年级培训 100题含答案
- 水利工程建设汇报材料(通用3篇)
- 10篇罪犯矫治个案
- 中央企业商业秘密安全保护技术指引2015版
- 艾草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留守儿童一生一档、联系卡
- GB/T 2007.2-1987散装矿产品取样、制样通则手工制样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