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湛江市十校联考202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广东省湛江市十校联考202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广东省湛江市十校联考202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广东省湛江市十校联考202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广东省湛江市十校联考202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广东省湛江市十校联考202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作家对生活的敏感程度,决定作家作品是否元气充沛,是否与现实距离近,是否有情趣,是否有朝气蓬勃、热气腾腾的生活等等。一个对生活不敏感的作家,总是在不断地重复自己,写了几十年还是一个样,写一百篇等于一篇,十年后的作品跟十年前的一模一样,哪怕它的题材不一样,乡村、山川、城市,但从作品中折射出来的思想、情调、趣味以及创作手法、技巧等等,从来没有发生过改变。一百篇等于一篇,那是创作的耻辱,在糟蹋自己时间的同时,也浪费了读者的生命。一个对生活高度敏感的作家,会在作品中不断自觉超越自己,每写一个作品都有新的东西,或者是新的语言,或者是新的结构,或者是新的叙事和表达方式。手法的创新还仅仅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他笔下写的尽管是唐朝,但也能看出作家对于人生、关于世界、关于生活的思考和探究,存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各种复杂关系,充满对人类自身和人类未来发展的终极关怀。一个对现实不敏感的作家,他所理解的生活是一成不变、波澜不惊的,对于生活中发生的各种事件熟视无睹。这种作家不仅不关心生活,而且也不会读书学习,因此也不会思考。他所进行的文学活动,只能称为写作,还不能称为创作。作家与生活的关系,应当是左手与右手的关系,是相互补充、相互配合、相辅相成、相互成就的。一个合格的作家,随时对生活保持高度的敏感性。我们所说的深入生活,并不是指非得在某个岗位上工作十年八年,或者在某个乡村待上三年五年。一个敏感的作家,买菜的时候能从小贩的口中收集素材,吃饭的时候能从朋友的交谈中收集素材,甚至一个眼神,一次风吹草动,都有可能被用到笔下。他的思想始终保持在一触即发的状态。往往生活中一个很小的细节触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便可以开始飞流直下、一泻千里地创作。这样的作家,只恨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写作,很少有创作枯竭的时候。创作需要才华,但才华并非灵丹妙药,才华是额度固定的存款,不可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只有对生活保持高度敏感的作家,才可能把才华变成聚宝盆,才可能凭借才情和勤奋源源不断地创作出才华横溢的作品。一个高度敏感的作家,他的世界观、精神境界是发展的、进步的、超前的、与众不同的。面对同一件事情,他会有不同的感受。这样的作家,面对生活的时候是真诚的,在进行创作的时候,一样是真诚的。他用真诚的文字表现生活,打动读者。一个作家失去了对生活的敏感,也就失去了最宝贵的真诚。他所构筑的世界哪怕色彩缤纷、奇幻多姿,因为失去了真诚,一切都是空中楼阁。小说写得太像小说,是小说的悲哀。真正优秀的小说,其场景是自然而然的,是浑然一体的。作家笔下的生活,是可以在生活中重新被复制和展示的。作家用文字创作了一个立体的世界,这个世界可以用镜头来还原。而那些特别像小说的小说,无处不充满人为的构造,场景、人物和情节如同橡皮泥,他本来想捏一只鸭或者一只鹅,可态度并不严谨,随心所欲,先捏一个鸭头,再捏一个鹅身,接着又捏了一个鸡脚,把这三者生硬粗暴地拼接到一起。他主观认为这就是创造,看似头尾和四肢完整,然而捏出来什么都不是。故事好找,细节难寻。一个对生活保持高度敏感的作家,写的哪怕是前朝往事,能够设身处地地为笔下的人物考虑,借助现实生活的体验,借助图书和资料,对故事发生的背景做考古史的研究,还原一种真实,让笔下的人物有血有肉。丰沛的细节是让人物活起来、立起来的关键因素。让笔下的人物栩栩如生地过正常人的生活,必须依靠细节来支撑。细节,考验一个作家的宽阔、深邃和睿智。一部宏大的作品想单凭廉价的想象来支撑,那无异于异想天开。敏感无价,尤其是作家,对生活麻木不仁的人,不可能写出元气充沛的作品。(摘编自李新勇《敏感无价》)材料二:生活中的我是敏感的,常常别人的一个眼神就会引起我下意识的反思。其实这不太好,它让我花费太多心思了。生活中发生什么样的事情,特别是引人围观、热闹非凡的事,我内心的触动会更大,很多事甚至不希望它发生。可是,生活是个大舞台,喜剧或者悲剧每天都在上演,谁也阻止不了它发生什么。作为作者,特别是喜欢以小小说的形式描摹生活的作者,这样的敏感有时又是好事,它弥补了我生活的不足,扩大了我体验生活的外延。我要做的,就是拿起手中的放大镜,还原生活的本质,探究真相背后的东西,然后揉进自己的思考,把它呈现给读者。如果没有什么感觉,我会把它们记下来,等着自己静下心,认真思考它的来龙去脉。小小说是具有新闻性特质的。关注生活,实际上就是关注新闻事件。曾有理论家定义,小小说是生活的轻骑兵。我想,这样定义小小说的一个特质,是有它的道理的。关注生活或者说关注现实,小小说不能视而不见,装聋作哑,它需要以合适的方式发出自己的声音,当然这种声音不是还原生活事件。一定要有自己的见解,有引人深思的观点,想象和夸张也是必要的,这是文学作品和新闻报道的最大区别。生活是复杂的,也是多变多彩的,我们时刻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要多看到新闻事件背后隐藏的东西,它常常只是一粒种子,需要我们施肥、剪枝,促它发芽、结果。因此,做敏感的人,做生活的有心人,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摘编自田洪波《做一个敏感的人》)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对生活不敏感的作家,只要写的是生机勃勃的新时代,他的作品就会有很高的情调。B.对生活高度敏感的作家,即便写的是古代,他的作品也都有新的语言、结构、手法,以及对生活的思考与认知。C.对生活不敏感的作家,对生活熟视无睹,不关注生活,也不学习思考,尽管他怀着真诚,他的创作也不会持久。D.对生活高度敏感的作家,是生活的有心人,会关注生活中发生的事件,很少有创作枯竭的时候。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个世界可以用镜头来还原”,是说敏感的作家创作了一个立体的世界,这个世界是真实自然的,是对现实生活的简单复制。B.细节非常重要。对生活高度敏感的作家,会以丰沛的细节,使其笔下的人物栩栩如生地过正常人的生活。C.材料二认为,作为小小说的作者,对生活保存敏感有时候是好事,不仅要有对生活的敏感,还要思考与积累。D.小小说与新闻报道,都要求关注生活,对生活高度敏感,但新闻报道要还原生活事件,小小说则一定要有自己的见解。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A.林黛玉是个敏感的人。薛宝钗过生日,史湘云说台上唱戏的小戏子像林黛玉,林黛玉觉得贬低了自己,很生气。B.列夫·托尔斯泰是个敏感的人。俄国的一个真实案件,引起了他的思考,从而开始了长达十年的《复活》的创作。C.优秀的语文教师往往是敏感的人,他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特别注意观察生活,并从生活中发现典型的语言。D.有经验的司机往往是敏感的人,他有一双善于“倾听”的耳朵,能通过汽车运行的声音判断汽车各方面的状况。4.材料一和材料二在论证方法上有何相同点?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5.号召文学工作者,要关注新时代的生活。请结合材料简述文学工作者关注新时代生活的作用。〖答案〗1.D2.A3.B4.①都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材料一用“灵丹妙药”“额度固定的存款”“聚宝盆”,比喻作家的才华,材料二用“一粒种子”,比喻敏感的作家对生活的发现。②都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材料一大量运用正反对比,有段与段的正反对比,有段内的正反对比;材料二是小小说与新闻报道的对比。5.①对新时代的生活高度敏感,可以使文学工作者在作品中不断超越自己。②对新时代的生活高度敏感,可以使文学工作者源源不断地创作出才华横溢的作品。③对新时代的生活高度敏感,可以使文学工作者用真诚的文字表现生活,打动读者。④对新时代的生活高度敏感,可以使文学工作者发现并使用真实丰沛的细节。⑤对新时代的生活高度敏感,可以使文学工作者有自己的见解和引人深思的观点。⑥对新时代的生活高度敏感,可以使文学工作者发现新闻事件背后的东西。〖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A.“只要……就……”错误,原文只说“一个对生活不敏感的作家,总是在不断地重复自己,写了几十年还是一个样,写一百篇等于一篇,十年后的作品跟十年前的一模一样,哪怕它的题材不一样,乡村、山川、城市,但从作品中折射出来的思想、情调、趣味以及创作手法、技巧等等,从来没有发生过改变”,选项太绝对。B.“他的作品也都有新的语言、结构、手法”错误,原文是说“一个对生活高度敏感的作家,会在作品中不断自觉超越自己,每写一个作品都有新的东西,或者是新的语言,或者是新的结构,或者是新的叙事和表达方式”,原文是选择关系,具备其一即可,但选项是三者兼具。C.“尽管他怀着真诚”错误,原文是“一个作家失去了对生活的敏感,也就失去了最宝贵的真诚”,对生活不敏感的作家是不具备“真诚”之心的。故选D。【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是对现实生活的简单复制”错误,原文是“作家笔下的生活,是可以在生活中重新被复制和展示的。作家用文字创作了一个立体的世界,这个世界可以用镜头来还原”,是“可以在现实生活中被复制”,是“可以用镜头来还原”,而不是“对现实生活的简单复制”。优秀的小说,也不会是对生活的简单复制。故选A。【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的观点:“作家对生活要有高度的敏感。”A.属于个人性格的敏感。B.属于作家的敏感,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C.属于教师的职业敏感,对语言的敏感。D.属于司机的职业敏感,对车辆的敏感。故选B【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说“才华并非灵丹妙药,才华是额度固定的存款,不可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只有对生活保持高度敏感的作家,才可能把才华变成聚宝盆”,此处运用比喻论证的手法,把“作家的才华”比作“灵丹妙药”“额度固定的存款”“聚宝盆”。材料二说“它常常只是一粒种子,需要我们施肥、剪枝,促它发芽、结果”,此处用“一粒种子”,比喻敏感的作家对生活的发现。所以两则材料都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材料一大量运用正反对比,有段与段的正反对比,如第二段的“一个对生活不敏感的作家”与第三段的“一个对生活高度敏感的作家”进行对比,有段内的正反对比,如“真正优秀的小说,其场景是自然而然的,是浑然一体的。……而那些特别像小说的小说,无处不充满人为的构造,场景、人物和情节如同橡皮泥,……然而捏出来什么都不是”;材料二是小小说与新闻报道的对比,“小小说是具有新闻性特质的。……关注生活或者说关注现实,小小说不能视而不见,装聋作哑,它需要以合适的方式发出自己的声音,当然这种声音不是还原生活事件。一定要有自己的见解,有引人深思的观点,想象和夸张也是必要的,这是文学作品和新闻报道的最大区别”。所以两则材料都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由“一个对生活高度敏感的作家,会在作品中不断自觉超越自己”得出①。由“只有对生活保持高度敏感的作家,才可能把才华变成聚宝盆,才可能凭借才情和勤奋源源不断地创作出才华横溢的作品”得出②。由“这样的作家,面对生活的时候是真诚的,在进行创作的时候,一样是真诚的。他用真诚的文字表现生活,打动读者”得出③。由“一个对生活保持高度敏感的作家,……让笔下的人物有血有肉。丰沛的细节是让人物活起来、立起来的关键因素”“敏感无价,尤其是作家,对生活麻木不仁的人,不可能写出元气充沛的作品”得出④。由“关注生活或者说关注现实,……一定要有自己的见解,有引人深思的观点”得出⑤。由“我们时刻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要多看到新闻事件背后隐藏的东西”得出⑥。(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纪念(节选)孙犁住在定县的还乡队回村复辟。为了保卫农民的斗争果实,我们队伍开来了。一清早,我又到小鸭家去放哨。她家紧靠村南大堤,堤外面就是通火车站的大路。她家只有两间土坯北房,出房门就是一块小菜园,园子旁边有一棵高大的柳树。这些年,每逢情况紧张的时候,我就爬到柳树上去监视敌人的来路。这柳树是我的岗位,又是我多年的朋友。柳树的叶子黄了,小菜园里满是整整齐齐的大白菜。小鸭的娘刚刚起来,正在嘱咐小鸭,等门楼醒了给他穿好衣服。随后她就忽地一声把门开开,嘴里叼着用红铜丝扭成的卡子,两手梳理着长长的头发,一看见我,就笑着说:“呀!又是老纪同志,快到屋里暖和暖和。”“你好吧,大嫂!”我说,“今年斗争,得到了什么果实?”她把头发卡好,抬手指着家前面的园子说:“分了这三亩园子。它在大恶霸陈宝三手里待了十年,现在又回来了。地多了,明年咱要好好种!叫恶霸们看看,是他们种得好,还是咱穷人种得好!”她回手关上门说:“纪同志,咱们回来再说话吧,我赶集去!”说完转身走了。我望着她那壮实的身子和那比男子还要快的脚步!不一会儿,老远传来了母亲喊小鸭的声音。母亲回来了,提着一个大柳罐,满脸红光,头发上浮着一层土。她说:“鸭,我在集上买了几十斤山药。我们娘儿俩去把它抬回来。”正赶上我要下岗,小鸭就说:“叫纪同志和我抬去!”我和小鸭把山药抬回来。我这么高她那么小,我紧紧拉着筐系,不让筐滑到她肩上去。她一路走着笑着,到了家里,她娘留我吃饭,我在她家屋里坐了一坐。屋里比夏天整齐多了,新安上一架织布机,炕上铺着新席,母亲说,都是用斗争款买的。门楼那家伙却不言不语地摘下他自己造的木枪来。那枪做得很不高明,只是一根弯榆木棍,系上了一条红布条子。我只能夸好,小鸭在一旁笑了,母亲也笑着说:“纪同志,你知道他是什么心思吗?夏天,你在这里不是答应给他一支枪吗?后来你就走了。他整天磨翻你记性坏,赌气自己做了一支,这是拿出来叫你看看,羞臊你哩!”我赶紧说:“这怨我记性坏,回头我们做一支!”母亲这时才红着脸说:“纪同志,有个事和你商量商量,俺家他爹,出去了这就九年了,老也没个音讯,也费心给打听打听!”我说:“这好办,我们去封信打听打听。大嫂,不要结记,队伍开远了,交通又不方便,接不到信是常有的事。我也是八九年没和家里通信了。”“纪同志不是东北人吗?有人说俺家他爹也跟着吕司令开到东北去了。”“很有可能,那里来信不容易。”我说着告别了出来,想着一定要给小鸭的爹写封信,告诉他:他的孩子长大了,这样聪明;老婆进步了,这样能干;家里的生活变好了,一切是这么可羡慕,值得尊敬。他该是多么愉快!晚上,我又到小鸭家放哨,小鸭听见动静就跑出来,说:“纪同志,俺爹来信了!”“怎么这样巧,拿来我看看净写的什么?”母亲也掩饰不住快乐的心情,把信交给我,并且把灯剔亮。我把信看了一遍,这是走了很远路程的一封信,信封磨破了,信纸也磨去了头,还带着风霜雨露的痕迹。可是,别提信上的言词是多么热情激动!我拿着信纸,好像握着一块又红又热的炭。不只小鸭的母亲吓得脸烧红了,我的心也跳起来。上面写着他在这八九年里,走遍了河北、山西、陕西,现在又开到了冰天雪地的东北;上面写着他怎样和日本鬼子作战,现在又和国民党反动派作战,现在已经升为营长;上面写着他们解放了东北多少万苦难的人民,那里的人民十四年经历的是什么样的苦难!上面写着他身体很好,胜利的日子就要到来;上面写着希望妻子进步,积极参加土地改革和反顽的斗争;上面问到小鸭长得怎么样了……小鸭嘻嘻笑着,指一指门楼说:“上面没提他!”“那时他……”母亲像是要安慰门楼,说着脸红了。我明白那意思是,爹走的时候,门楼还在娘肚子里,出远门的人,恐怕是忘记临行时遗留的这块血肉了。我回到我的岗位上去。想到我的同志们解放了我的家乡,我分外兴奋。天已经黑了,星星还没出全。我把身子靠在那根大干上,把背包架在老鹬窠里,把枪抱紧,望着堤坡那里。夜深了,月亮升上来,照亮半个窗户。我听见门楼像大人一样呼呼地酣睡,像是小鸭翻了一个身,说:“多讨厌呀,人家越睡不着,他越打呼噜!”“鸭,明天我们给你爹写一封信吧!”母亲问。“叫他回来吗?”“干么叫他回来!把家里的事情和他学说学说。写上咱家新添了三亩地。”“对!给爹写封信,娘,我们给信缝一个布信封吧,布信封就磨不破了。”过了一会儿,小鸭又说:“娘!我看还是叫爹回来吧,听说陈宝三的大儿子参加了还乡队,要领着人回来夺地哩!”“不要听他们胡嚷嚷!”母亲说,“有八路军在这里,他们不敢回来。天不早了,快睡吧。”从此就听不见母女两个的交谈,月亮也落下去。我望一望那明亮的三星,很像一张木犁,它长年在天空游动,密密层层的星星,很像是它翻起的土花、播撒的种子。母子三个睡熟了,听他们的鼻息睡得很香甜,他们的梦境很远也很幸福。我想到战斗在我们家乡的雪地里的同志们。我觉得肩头加上了很重的东西,我望着很远的西方。一九四七年十一月修改于博野史家佐村(有删改)〖备注〗博野史家佐村位于河北博野县。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门楼拿出自己做的枪来“羞臊”我的情节,看似是闲笔,却闲笔不闲,既能让人体会到革命精神的传承,还能感受到战争年代短暂的祥和与安宁。B.“这时才红着脸说”的母亲,与《荷花淀》中“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的女人有同样的心境,这些细节都表现了她们对丈夫的关切之情。C.“我”保卫小鸭的家乡,小鸭的父亲又解放了“我”的家乡,两件事看似巧合,却又有其必然性,作者在情节上的匠心独运深化了小说的主题。D.“我”读小鸭父亲的来信的情节,选取了信件的主要内容,以铺排的形式一一呈现,渲染了革命者的自豪和喜悦之情,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7.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运用多种手法增加了语言的张力,如“这柳树是我的岗位,又是我多年的朋友”通过拟人手法的运用,使语言生动形象。B.文中多处运用“磨翻”“结记”等方言口语,真实再现了冀中地区的生活风貌,语言生动而朴实自然,有助于表现人物形象。C.文章开头对小鸭家周围环境的描写,没有弥漫战争的硝烟,体现了孙犁以革命现实主义为根基、糅进浪漫主义情调的艺术风格。D.小说以简洁的笔触刻画了母亲形象,“干么叫他回来”“不要听他们胡嚷嚷”等语言描写,凸显了母亲在战争中的坚定和乐观。8.文中两处画线句子中的“望”字,分别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9.文末小鸭和母亲商量着要给父亲写封信,如果你是小鸭,你会怎样写这封信呢?请根据文章内容,列出书信内容要点并简要分析这样写的理由。〖答案〗6.B7.A8.(1)“堤坡”是来犯之敌的必经之地,“望着堤坡”表现出“我”保卫家园时警惕和专注的心理。(2)“西方”代指革命圣地,“望着西方”寄寓了我对革命的神圣使命感和必胜的信心。9.(1)对父亲的思念与关怀(牵挂,叮嘱……)。父亲对妻女的牵挂或者父亲生活战斗环境的艰苦。(2)对目前家里状况的介绍及欣喜之情。(家里的生活变好了,新添了三亩地,新添了门楼,他的孩子长大了,这样聪明,老婆进步了,这样能干。)(3)对目前的革命形势的介绍及乐观之情。(虽然还乡队回村复辟但有八路军守护家乡。)〖解析〗【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同样的心境”错误,“母亲红脸”的细节,不仅展现出这位坚强的后方妇女提及丈夫时的关切之情,还包含着羞涩以及对丈夫的思念之情。《荷花淀》中“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的女人是故选B。【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本艺术特色的能力。A.“拟人手法”错,由原文“每逢情况紧张的时候,我就爬到柳树上去监视敌人的来路。这柳树是我的岗位,又是我多年的朋友”可知,把“柳树”比作“岗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柳树在放哨时的重要性;把“柳树”比作“朋友”,写出了“我”和“柳树”的关系紧密,是比喻修辞中的暗喻。故选A。【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由原文”我把身子靠在那根大干上,把背包架在老鹬窠里,把枪抱紧,望着堤坡那里。“可知,“堤坡”是来犯之敌必经之地,“望”这一细节描写,表现出“我”保卫家园时警惕和专注的心理,体现了“我”作为一名战士的忠于职守的精神。由原文“我想到战斗在我们家乡的雪地里的同志们。我觉得肩头加上了很重的东西,我望着很远的西方”可知,“西方”代指革命圣地,“望着西方”寄寓了我对革命的神圣使命感和必胜的信心,结尾点明了主旨,这一细节刻画了一个坚定自信的革命战士的形象。【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主旨的理解和进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由原文……上面写着他们解放了东北多少万苦难的人民,那里的人民十四年经历的是什么样的苦难!“可知,可写对父亲的思念与关怀(牵挂,叮嘱……)。由原文“分了这三亩园子。它在大恶霸陈宝三手里待了十年,现在又回来了。地多了,明年咱要好好种!叫恶霸们看看,是他们种得好,还是咱穷人种得好”“小菜园里满是整整齐齐的大白菜”“他的孩子长大了,这样聪明;老婆进步了,这样能干;家里的生活变好了,一切是这么可羡慕,值得尊敬。他该是多么愉快!”可知,可写对目前家里状况的介绍及欣喜之情。由原文“住在定县的还乡队回村复辟。为了保卫农民的斗争果实,我们队伍开来了”“有八路军在这里,他们不敢回来。”可知,可写对目前的革命形势的介绍及乐观之情。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古之治天下,至纤至悉也,故其畜积足恃。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失时不雨,民且狼顾;岁恶不入,请卖爵子。既闻耳矣,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卒然边境有急,数十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政治未毕通也,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乃骇而图之,岂将有及乎?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今驱民而归之农,皆着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窃为陛下惜之!(节选自《汉书·食货志》)材料二:嵩山之东,河汝之间,蚤生而晚杀,五谷之所蕃孰也,四种而五获。中年亩二石,一夫为粟二百石。今也仓廪虚而民无积,农夫以鬻子者,上无术以均之也。故先王使农、士、商、工四民交能易作,终岁之利无道相过也。是以民作一而得均。民作一则田垦,奸巧不生。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奸巧不生则民治。富而治,此王之道也。不生粟之国亡,粟生而死者霸,粟生而不死者王。粟也者,民之所归也;粟也者,财之所归也;粟也者,地之所归也。粟多则天下之物尽至矣。故舜一徙成邑,二徙成都,叁徙成国。舜非严刑罚重禁令,而民归之矣,去者必害,从者必利也。先王者善为民除害兴利故天下之民归之所谓兴利者利农事也;所谓除害者,禁害农事也。农事胜则入粟多,入粟多则国富,国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虽变俗易习、驱众移民,至于杀之,而民不恶也。此务粟之功也。(节选自《管子·治国》)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先王者善A为民除害B兴利C故D天下之民E归之F所谓G兴利者H利农事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被,指遭受,与《促织》中“闻妻言,如被冰雪”的“被”词义不同。B.胡,指什么,与《归去来兮辞》中“田园将芜胡不归”的“胡”词义不同。C.过,指超过,与《齐桓晋文之事》中“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的“过”词义相同。D.奸巧,文中指奸诈的人,与《墨子》中“小人见奸巧,乃闻不言也”的“奸巧”词义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汉书·食货志》中,作者分析了当时国家的局势和汉代建国以来不同时期的政策,提出了加强积贮的根本措施。B.《汉书·食货志》中,作者从应对自然灾害和战争两个方面入手,谈国家不积贮的危害,从而有力地支撑了中心论点“仓廪实而知礼节”。C.《管子·治国》认为“兴利”是采取有利于农业措施,“除害”则是禁止不利于农业的措施,能“兴利除害”则能使民心归附。D.两篇文章都以驳论为主,采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在批判社会现实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向君王提出了发展国家的建议。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2)今也仓廪虚而民无积,农夫以鬻子者,上无术以均之也。14.请简要概括材料一第三段和材料二第二段中“粟多”的意义。〖答案〗10.CFH11.D12.C13.(1)生产的人极少,而浪费的人很多,国家的财富怎能不枯竭呢?(2)如今国家粮仓空虚而百姓没有积存,农民卖儿卖女,(原因)是君主没有办法均衡人们的收入。14.①聚物,富国。②安民,使百姓安居乐业。③使人民归附。〖解析〗【1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先代圣王,正是善于为人民除害兴利,所以天下人民都归附他。所谓兴利,就是有利于农业。“为民除害兴利”是前面“善”的宾语,“除害兴利”是词语,中间不可断开,“故”做关联词,标明因果关系,所以在“故”前的C处断开。“天下之民归之”是主谓结构,在其后面的F处断开。“……者,……也”是判断句,故在H处断开。故选CFH。【1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遭受/覆盖。句意:大禹、商汤已遭受到了(这灾祸)。/听了妻子的话,全身好像盖上冰雪一样。B.正确。什么/为什么。句意:国家拿什么作为粮饷?/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C.正确。句意:他们每年的收入也无法互相超过。/古代圣人大大超过别人的原因,没别的。D.“奸诈的人”错误,应为奸诈的事。句意:没有奸诈的事那么人民又会安定。/小人见到奸诈的事,往往会保持沉默不去声张。故选D。【1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汉代建国以来不同时期的政策”错误,材料一分析的是汉代建国以来积贮少的情况和带来的危险,没有分析汉代政策。B.“中心论点‘仓廪实而知礼节’”错误,《汉书·食货志》一文的观点是“夫积贮考,天下之大命也”。D.“两篇文章都以驳论为主”错误,两篇文章都是从正面提出自己的观点,没有驳论。故选C。【1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靡”,耗费,浪费;“何得”,怎么能够;“蹶”,竭尽,枯竭。(2)“仓廪”,贮藏米谷的仓库,国家粮仓;“鬻”,卖;“术”,办法。【1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由材料一第三段“怀敌附远”“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可以为富安天下”和材料二第二段“粟也者,民之所归也;粟也者,财之所归也;粟也者,地之所归也”,可以提炼出观点:使远民归附,积粮可富国、安民、拓土。参考译文:材料一:管子说:“粮仓充足,百姓就懂得礼节。”百姓缺吃少穿而可以治理得好的,从古到今,没有听说过这事。古代的人说:“一个男子不耕地,有人就要因此挨饿;一个女子不织布,有人就要因此受冻。”生产东西有时节的限制,而消费它却没有限度,那么社会财富一定会缺乏。古代的人治理国家,考虑得极为细致和周密,所以他们的积贮足以依靠。现在人们弃农经商(不生产)而吃粮的人很多,这是国家的大祸患;过度奢侈的风气一天天地滋长,这也是国家的大祸害。这两种大祸害公然盛行,没有人去稍加制止;国家的命运将要覆灭,没有人去挽救。生产的人极少,而浪费的人很多,国家的财富怎能不枯竭呢?汉朝从建国以来,快四十年了,公家和个人的积贮还少得令人痛心。错过季节不下雨,百姓就将忧虑不安;年景不好,百姓没有收入,就要出卖官级和儿女。这样的事情皇上已经有所耳闻了,哪里有治理天下面临危险像这样但皇上仍不震惊呢?世上有灾荒,这是上天的安排,大禹、商汤已遭受到了。假如不幸有纵横二三千里的大旱灾,国家用什么去救济?如果突然边境上有紧急情况,几十万上百万的军队,国家拿什么作为粮饷?假若战争和旱灾交互侵袭,国家财富极其缺乏,有勇力的人聚众横行抢劫,疲惫的男子、衰弱的老人交换孩子来吃。政治的力量还没有完全达到各地,远方的和君主对抗的人一同争着起事,于是惊骇着去图划这件事,难道还来得及吗?积累贮藏,是国家的命脉。如果粮食多且财力充裕,干什么事情会不成功呢?凭借它去进攻就能攻取,凭借它去防守就能坚固,凭借它去作战就能胜利。使敌人归顺,使远方的人归附,招集谁而不来呢?现在如果驱使百姓,让他们回归农业,都附着于本业,使天下的人靠自己的劳动而生活,工商业者和不劳而食的游民都转向田间从事农活,那么积贮就会充足,百姓就能安居乐业了。可以使国家富足安定,却造成这样一种危险的局面,我私下为陛下惋惜啊!(节选自《汉书·食货志》)材料二:从嵩山东麓到黄河、汝水之间,作物生长期早,凋落期迟,是粮食增产的好地方,四季皆种而五谷皆收。中等年成亩产两石粮食,一个劳力可以耕百亩收二百石。如今国家粮仓空虚而百姓没有积存,农民卖儿卖女,(原因)是君主没有办法均衡人们的收入。所以先代圣王总是注意让农、士、商、工四民即使互换其行业,他们每年的收入也无法互相超过。这样,农民专一务农而收入可以与其他各业均衡。农民专一务农则田野得到开垦,奸巧之事也不会发生。田野开垦则粮食增多,粮食多则国家富裕。没有奸诈的事人民又会安定。富裕而安定,这正是成王业的道路。不生产粮食的国家要灭亡,生产粮食而吃光用尽的国家仅能称霸,生产粮食而又能食用不尽的国家才可以成就其王业。粮食,能吸引人民;粮食,能招引财富;粮食,也能使领土开拓。粮食一多,则天下的物产都来了。所以,舜第一次率民迁徙建成“邑”,第二次迁徙建成“都”,第三次迁徙建成“国”。舜没有采用严厉的刑罚和禁令,而人民都跟定他了,因为离开他必然受害,跟着他必然有利。先代圣王,正是善于为人民除害兴利,所以天下人民都归附他。所谓兴利,就是有利于农业;所谓除害,就是禁害于农业。农业发展则粮食收入增多,粮食收入增多则国富,国富则人民安于乡居而爱惜家园,安乡爱家则即使改变他们的风俗和习惯,对他们驱使和调遣,以至于到了杀戮他们的程度,人民都是不憎恶的。这都是致力于粮食生产的功效。(节选自《管子·治国》)(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桃花林古度①几树桃花一色红,野人篱落见春风。种来无意看偏好,开到多时赏复空。可奈蝶蜂群采处,亦闻鸡犬数声中。曾宜潘岳②《闲居赋》,别有芳名自不同。〖备注〗①林古度:字茂之,明末清初诗人。明亡后,家财尽失,以遗民自居。②潘岳:西晋文学家,有才名,做官多次。后因母病去官,时年五十岁。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几树”与“一色”两个数量词巧妙地点出篱笆旁桃花盛开、颜色纯粹的美景。B.鸡犬与蜂蝶相和,“鸡犬数声”与《桃花源记》中的“鸡犬相闻”异曲同工。C.诗人认为潘岳《闲居赋》中描写的桃花比“篱落”旁的桃花更具有美名。D.本诗从不同角度描写桃花,借桃花寄托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16.钱锺书先生《谈艺录》云:“若夫理趣,则理寓物中,物包理内,物秉理成,理因物显。”请分析本诗颔联蕴含的理趣。〖答案〗15.C16.①无意栽种的桃花却格外好看,寓意着有时候我们没有刻意去追求某些东西,反而会得到意想不到的好结果;②花开多时未欣赏,等去欣赏时,花期已过,期待成空,寓意着人们应该珍惜眼前的美好事物,不要错过;③颔联借桃花寄寓着世间万物盛衰互化、辩证统一的哲思。〖解析〗【1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C.“诗人认为潘岳《闲居赋》中描写的桃花比‘篱落’旁的桃花更具有美名”理解有误,结合尾联分析,尾联意思是,桃花曾经适宜潘岳的《闲居赋》,它还有美好的名字,自然与众不同。桃花颜色艳丽、形状美好而又质性雅洁,诗中是说此处桃花与潘岳《闲居赋》中的桃花相比,“别有芳名”,更胜一筹。故选C。【1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理趣”指义理情趣;思理情致。颔联的意思是:本来,我只是随意栽种的桃树,此刻看起来,却特别美好。美丽的桃花开得那么盛那么繁,欣赏的时候又好像哪一朵都没看清。①上句中,诗人写自己当初只是无意种桃,桃花却如此灿烂,侧面表现了桃花顽强的生命力。寓意着有时候我们没有刻意去追求某些东西,反而会得到意想不到的好结果。②下句中,诗人借助写面对繁盛桃花时目不暇接、应接不暇的状态,突出了桃花“多”的特点。花开多时未欣赏,等去欣赏时,花期已过,期待成空,寓意着人们应该珍惜眼前的美好事物,不要错过。③颔联借桃花寄寓着世间万物盛衰互化、辩证统一的哲学思想。(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以盘庚迁都为例自我辩护,他认为盘庚在决定迁都时,“____”,不仅仅是那些士大夫反对;但盘庚不为所动,经过一番揣度后坚决行动,“_____”。(2)作为一首出色的边塞诗,高适的《燕歌行并序》特别擅长通过描写征人思妇互相思念的情态来表达征战之苦,如“____,____”两句即是。(3)某同学画了一幅国画,画中有明月、江流、树木等物象,他想题两句诗以增加画面的诗意,请你帮他从唐宋诗词中找出两句诗或词来匹配画面:____,____。〖答案〗(1)胥怨者民也是而不见可悔故也(2)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3)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①撞击作用是月球表面物质混合的重要地质过程,是控制月壤形成和演化的重要因素。②作为高压矿物撞击事件的重要记录者,对确定岩石受冲击的温压条件及反演月表的撞击过程有重要意义。③但无论在月球返回样品中还是在月球陨石中,都极少发现高压矿物相。④近日,中国科学家在一块嫦娥五号月壤粉末光片中发现了二氧化硅的两种高压相——赛石英和斯石英。⑤该二氧化硅碎屑记录了一次月表撞击事件的升压和紧随其后的升温、降压过程。⑥月球表面遍布形态多样和大小不一的撞击坑,这表明其在演化过程中多次遭受频繁撞击。⑦地球和月球所处的空间位置相近,研究月球的撞击历史不仅是窥探地球撞击历史的重要窗口,也是月球科学的重要课题。赛石英和斯石英作为两个重要的二氧化硅超高压相,在固体化学、地球物理以及行星科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研究价值。斯石英在受冲击陨石中较为常见,A;而赛石英仅在几块火星陨石和一块月球陨石中发现,其形成机制未得到充分认识。此外,高温高压实验和理论计算显示,赛石英的稳定压力较高(>100GPa),因此常被当成超高压的指示矿物。然而,自然界中能产生如此高冲击压力的撞击事件十分罕见。特别是考虑到赛石英的热稳定性较差,而高冲击压力往往伴随B,因此,赛石英的出现能否指示超大撞击事件有待商榷,陨石中斯石英和赛石英的共存机理也仍不清楚。18.文中第一段有三句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答案〗18.②,高压矿物作为撞击事件的重要记录者;⑥,这表明其在演化过程中遭受频繁撞击;⑦,研究月球的撞击历史不仅是月球科学的重要课题,也是窥探地球撞击历史的重要窗口。19.A其形成机理相对清晰B较高的温度〖解析〗【1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的能力。句②,“作为高压矿物”语序不当,“高压矿物”应作主语,应调到“作为”之前,改为:高压矿物作为撞击事件的重要记录者。句⑥,“多次遭受频繁撞击”成分赘余,“多次”与“频繁”重复,应删去“多次”,改为:这表明其在演化过程中遭受频繁撞击。句⑦,“不仅是窥探地球撞击历史的重要窗口,也是月球科学的重要课题”不合逻辑,递进不当,关联词语“不仅……,也……”后的内容颠倒。应改为:研究月球的撞击历史不仅是月球科学的重要课题,也是窥探地球撞击历史的重要窗口。【1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景补写的能力。A处,“斯石英”与“赛石英”对照,根据后文“其形成机制未得到充分认识”可推断出此处补写“其形成机理相对清晰”;B处,根据前文“赛石英的热稳定性较差”以及后文“有待商榷”“仍不清楚”的结论可推断出此处补写“较高的温度”。(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间便是松堂,原是一座石亭子改造的,这座亭子高大轩敞,对得起那四围的松树。大理石柱、大理石栏杆,都还好好的,白,滑,冷。白皮松没有多少影子,堂中明窗净几,坐下来清清楚楚觉得自己真太小,在这样高的屋顶下。树影子少,可不热,廊下端详那些松树灵秀的姿态,洁白的皮肤,隐隐的一丝儿凉意便袭上心头。可惜我们来的还不是时候,晚饭后在廊下黑暗里等月亮,月亮老不上。黑暗也有黑暗的好处,松树的长影子阴森森的有点像鬼物拿土。但是这么看的话,松堂的院子还差得远,白皮松也太秀气,我想起郭沫若君《夜步十里松原》那首诗,那才够阴森森的味儿——而且得独自一个人。好了,月亮上来了,却又让云遮去了一半,老远的躲在树缝里,像个乡下姑娘,羞答答的。从前人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真有点儿!20.“文贵简”,简笔有时比繁笔更有表现力。请据此赏析文中画横线部分。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好了,月亮上来了,云又遮去了半个月亮,月亮老远的躲在树缝里,像个羞答答的乡下姑娘。”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22.有评论认为朱自清的散文达到了“雅俗共赏的语言境界”,请以第一段为例简要分析。〖答案〗20.“白”“滑”“冷”三个寻常字眼,①从视觉、触觉两个方面,②把大理石柱与栏杆的颜色、质地、清爽感等特征精确地表达出来,③只用三个形容词作谓语,省去了主语,一语破的,使形象更为突出、鲜明,给人以联想,起到以一当十、画龙『点石成金』的作用。21.①原文使用被动句,使两个分句共用一个主语,结构简洁,语意连贯;②“羞答答”后置,与下文衔接更加紧密;③原文强调“羞答答的”,笔触婉转细腻,描绘生动形象,意趣美妙;④改句语意不畅,且呆板生硬,缺乏韵味。22.运用“对得起”“都还好好的”“可不热”等口语化词语,同时又在白话、口语中融入“轩敞”“明窗净几”“袭”等文言雅词,既明白如话,通俗自然,又典雅隽永,优美形象,雅俗合一,别有情致风韵。〖解析〗【2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语句表达效果的能力。“简笔”,其妙处在于言简意赅,以少胜多。从语法角度看,“白”“滑”“冷”三个字其实是压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