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章宇宙中的地球第4节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师用书_第1页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章宇宙中的地球第4节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师用书_第2页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章宇宙中的地球第4节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师用书_第3页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章宇宙中的地球第4节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师用书_第4页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章宇宙中的地球第4节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师用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节地球的历史地球的圈层结构一、化石和地质年头表1.地层和化石的特征地层结构沉积岩的地层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依次一般先沉积的地层在下,后沉积的地层在上化石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相同或者相像的化石不同时代的地层: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洁生物的化石2.地质年头表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显生宙前寒武纪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460054125266距今时间/百万年3.探讨依据:通过探讨地层和它们包含的化石,了解地球的生命历史和古地理环境。二、地球的演化历程1.前寒武纪(1)时段:自地球诞生到距今5.41亿年,包括冥古宙、太古宙和元古宙。(2)特征时段特征冥古宙只有一些有机质,无生命迹象太古宙出现蓝细菌等原核生物元古宙演化出真核生物和多细胞生物(3)矿产:前寒武纪是重要的成矿时期,铁、金、镍、铬等矿藏形成于该时期。2.古生代(1)时段: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2)特征:早古生代是海洋无脊椎动物发展的时代;晚古生代是脊椎动物发展的时代。(3)矿产:晚古生代,蕨类植物繁盛,是地质历史上重要的成煤期。3.中生代(1)时段: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2)特征:爬行动物的时代,裸子植物极度兴盛。(3)矿产:中生代是主要的成煤期。4.新生代(1)时段:古近纪、新近纪和第四纪。(2)特征:被子植物高度繁盛,第四纪出现了人类。三、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1.地震波(1)分类:A表示横波,B表示纵波。(2)特性类型传播速度传播介质A波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B波较快可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传播(3)波速改变:在地面下平均33千米C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在地下2900千米D处,纵波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逝。2.地球内部圈层划分(1)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改变。(2)界面:图中C为莫霍界面,D为古登堡界面。(3)圈层:E为地壳,F为地幔,G+H为地核。3.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四、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1.大气圈: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的困难系统,它的主要成分是氧气和氮气。2.水圈: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3.生物圈: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考点一地球的历史(2024·秦皇岛模拟)加拿大的探讨者发觉了北极地区距今350万年前的远古骆驼化石。无独有偶,美国科研人员发觉了南极地区距今2.8亿年前的森林化石。图1为北极地区远古骆驼生活复原示意图,图2为地质时期全球气温、降水量改变示意。据此完成(1)~(2)题。(1)依据材料推想()A.2.8亿年前的南极大陆纬度较低B.350万年前大陆冰川覆盖面积广C.南极森林化石的发觉证明白全球变暖D.远古骆驼生活时期北极地区干旱少雨(2)甲时期()A.恐龙盛极一时 B.三叶虫灭亡C.气候寒冷干燥 D.形成喜马拉雅山【思维培育】关键实力获得和解读信息①时间:北极远古骆驼化石距今约350万年;南极森林化石距今约2.8亿年;②甲时期:气温大幅度降低,远低于现代全球平均气温,降水量大幅度增加,高于现代全球平均降水量,属于古生代后期;③气候:从图1中可以看出,骆驼旁边有树,说明气候较潮湿调动和运用学问①森林的生长环境暖和潮湿;②恐龙繁盛于中生代学科素养综合思维①美国科研人员发觉了南极地区距今2.8亿年前的森林化石,说明当时南极大陆的纬度应当较低,气温柔降水条件好;②甲时期气候发生明显的改变,变得比较冷湿,会导致生物的灭亡【我的解答】(1)A(2)B依据地层和化石推断地理环境1.依据地层推断古地理环境依据地层组成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以及所含的化石,可以推知沉积物沉积时的环境特征,如由珊瑚礁组成的石灰岩,可以推知其沉积时的环境是暖和广袤的浅海地区;由丰富植物化石组成的含煤地层,可以推知其沉积时的环境是湿热茂密的森林地区。2.依据化石确定地层的地质年头由于地质时期经验过几次大的生物灭亡事务,因此某些生物只生存于某个特定的地质时期,如含三叶虫、大羽羊齿化石的为古生代地层,含恐龙化石的为中生代地层。还有某些生物是在进化到某个地质时期才出现的,而且生物的进化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洁到困难,由此可以确定含有某种生物化石的地层形成的地质年头。地球的演化历史宙代纪主要生物进化矿产形成动物植物其他显生宙新生代第四纪人类出现被子植物高度繁盛人类出现是生物发展史上的重大飞跃—新近纪哺乳动物快速发展古近纪中生代白垩纪爬行动物盛行,尤其是恐龙;中后期,一些爬行动物进化发展为鸟类;小型哺乳动物出现裸子植物极度兴盛末期,物种大灭亡主要的成煤期侏罗纪三叠纪古生代二叠纪晚古生代脊椎动物发展;早期鱼类大量繁衍;中期两栖类形成;晚期爬行动物出现晚古生代,蕨类植物繁盛;晚期,裸子植物起先出现末期,物种大灭亡重要的成煤期石炭纪泥盆纪志留纪早古生代早期,海洋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后期,陆地上起先出现低等的植物——奥陶纪寒武纪元古宙前寒武纪蓝细菌大爆发,演化出真核生物和多细胞生物出现了蓝细菌等原核生物只有一些有机质,没有生命的迹象重要的成矿期,形成铁、金、镍、铬等金属矿产太古宙冥古宙考向1地球的演化历史科学探讨表明,史上最大规模的灭亡事务不仅导致生物多样性骤降,还促使生物古地理格局发生巨变。下图为古生代晚二叠纪到中生代早三叠纪生物多样性纬度梯度曲线的改变图。据此完成1~2题。1.从图中可以看出,晚二叠纪和早三叠纪之交的生物大灭亡导致生物古地理格局发生了巨大改变,下面说法正确的有()①生物多样性纬度梯度渐渐减弱②热带地区显著的生物多样性高峰消逝③中纬地区生物灭亡率最高④导致生物多样性从两极向赤道没有显著区分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2.依据所学学问推断,下列关于古生代末期物种灭亡事务的叙述,错误的是()A.部分海生无脊椎动物种类灭亡B.蕨类植物明显衰退C.脊椎动物中古老的两栖类灭亡D.裸子植物明显衰退1.C2.D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晚二叠纪—早三叠纪之交的生物大灭亡导致生物多样性纬度梯度渐渐减弱,差别变小;热带地区显著的生物多样性高峰消逝,跟其他纬度地区没有差别;原来生物多样性是由赤道向两极削减,现在则没有显著区分;低纬度地区生物灭亡率最高。第2题,在距今6500万年前后,也就是中生代白垩纪晚期,裸子植物大规模灭亡和衰退;古生代末期,部分海生无脊椎动物种类灭亡,蕨类植物明显衰退,脊椎动物中古老的两栖类灭亡。考向2依据地层和化石推断地理环境浙江长兴煤山含“牙形石化石”剖面,是全球最完整的二叠—三叠系界线层型剖面。下图为牙形石化石,牙形石可能是一类早在恐龙出现前就已经绝灭的海生动物的骨骼或器官所形成的微小化石。据此完成3~4题。3.牙形石化石形成最可能发生于()A.古生代前期B.古生代后期—中生代前期C.中生代后期—新生代前期D.新生代后期4.古生代出现大量海生无脊椎动物的缘由主要是()A.陆地的形成 B.环境变迁C.有大气层 D.无火山地震3.B4.B解析:第3题,依据地质年头历史,二叠纪为古生代最终一个纪,三叠纪为中生代第一个纪,所以牙形石化石形成最可能发生于古生代后期—中生代前期。第4题,古生代出现大量海生无脊椎动物的缘由主要是环境变迁,如海水的温度、盐度、成分改变,促进了生物的进化。陆地及大气层的形成早于生命;古生代跨度大,火山地震发生频率较高。考点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2024·北京卷)莫霍界面深度不一。下图为长江中下游某区域莫霍界面的等深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题。据图可推断()A.①地地壳厚度最薄B.②地金属矿产丰富C.③地地幔深度最浅D.④地地下水埋藏深【思维培育】关键实力获得和解读信息莫霍界面等深线范围:①38.5~39千米,②35~35.5千米,③37.5~38千米,④35~35.5千米调动和运用学问莫霍界面等深线数值越大,说明地壳越厚;地幔位于地壳之下,因而地幔深度就是地壳厚度学科素养区域认知依据莫霍界面等深线分布可推断出①地地壳厚度最厚,地幔深度最深综合思维②处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该地金属矿产丰富;④处位于河流沿岸,地下水埋藏浅【我的解答】B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1.圈层划分2.各圈层的主要特点圈层名称不连续界面深度/km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改变特征地壳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平均172900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明显加快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消①固体外壳;②厚度最小,其中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地幔上地幔①固态,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部分物质处于熔融状态;②温度、压力、密度增大下地幔地核外核呈熔融状态内核呈固态,压力、密度很大考向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下图为地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