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食品-桐城小花茶_第1页
DB34T-食品-桐城小花茶_第2页
DB34T-食品-桐城小花茶_第3页
DB34T-食品-桐城小花茶_第4页
DB34T-食品-桐城小花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Q/TSL01—2005PAGEIIPAGE1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20××-××-××实施20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20××-××-××实施20××-××-××发布桐城小花茶(征求意见稿)DB34/T586—20××DB34安徽省地方标准ICS67.140.10CCSX55DB34/T586—20××PAGE2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给定的规则起草。本文件代替DB34/T586-2006,主要变化为:——扩大了标准的适用范围;——调整了规范性引用文件;——修改了桐城小花茶的定义;——修改了桐城小花茶的工艺流程;——修改了桐城小花茶产品分级和鲜叶质量指标;——修改了桐城小花茶感官指标项目。本文件由桐城市农业农村局提出。本文件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桐城市茶叶发展中心、桐城市茶业协会、桐城市茶叶试验站、桐城市云上杨头有机茶业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徐尚德、吴利苹、王小军、齐汪林、刘可计、吴文丹、汪令建、刘胜权、张柏林、吴媛、崔高升、王博文。桐城小花茶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桐城小花茶的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生产的桐城小花茶。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5009.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5009.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灰份的测定GB/T8302茶取样GB/T8303茶磨碎试样的制备及其干物质含量测定GB/T8305茶水浸出物测定GB/T8310茶粗纤维测定GB/T8311茶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GB/T14456.3绿茶第3部分:中小叶种绿茶GB/T23776茶叶感官审评方法JJF1070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桐城小花茶桐城小花4要求4.1基本要求桐城小花茶采摘符合质量要求的鲜叶,经过摊放、杀青、做形、初烘、复烘、提香等工艺制成。产品应洁净、无劣变、无异味、不着色、无任何添加剂,不含非茶类夹杂物。4.2分级4.2.1桐城小花茶分特一级、特二级、一级、二级四个级别,各级别鲜叶质量标准应符合表1规定,并要求无劣变、无异味、无病虫危害叶、无鱼叶、无老叶。表1桐城小花茶鲜叶质量指标级别鲜叶嫩度及组成比例鲜叶质量特一级一芽一叶初展≥90%芽叶相连、完整、壮实特二级一芽一叶≥70%、一芽二叶初展<30%芽叶相连、完整、壮实一级一芽二叶初展≥90%芽叶相连、完整、壮实二级一芽二叶及同等嫩度对夹叶≥70%、一芽三叶初展<30%芽叶相连、完整4.2.2实物标准样参照本文件制定。设特二级,二级两个实物标准样,标准样每三年更换一次。4.3感官指标表2桐城小花茶感官指标级别外形内质香气滋味汤色叶底特一级匀直微扁、色翠绿润嫩香高长鲜爽回甘嫩绿明亮嫩绿明亮匀齐特二级匀直微扁、色翠绿润嫩香持久鲜醇回甘嫩绿明亮嫩绿明亮匀整一级清香高长鲜醇回甘嫩绿明亮嫩绿明亮匀整二级自然舒展成兰花状、色泽翠绿清香持久鲜醇黄绿明亮黄绿明亮尚匀4.4理化指标理化指标应符合表3规定表3理化指标项目指标水分/%(质量分数)≤6.0总灰份/%(质量分数)≤6.5碎末茶/%(质量分数)≤4.0水浸出物/%(质量分数)≥39.0粗纤维/%(质量分数)≤14.04.5卫生指标4.5.1污染物限量指标应符合GB2762的规定。4.5.2农药残留限量指标应符合GB2763的规定。4.6净含量应符合《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规定。5试验方法5.1取样和样品制备按GB/T8302和GB/T8303规定执行。5.2感官品质检验按GB/T23776规定执行。5.3理化指标检验5.3.1水份检验按GB5009.3规定执行。5.3.2水浸出物检验按GB/T8305规定执行。5.3.3总灰份按GB5009.4规定执行。5.3.4粗纤维检验按GB/T8310规定执行。5.3.5碎末茶检验按GB/T8311规定执行。5.4卫生指标检验按GB2672和GB2673规定执行。5.5净含量检验按JJF1070的规定执行。6检验规则6.1出厂检验。6.1.1出厂(交货)检验内容为感官品质、水份、碎末茶、净含量和包装标签。6.1.2每批产品出厂(交货)前,生产单位应按本标准进行检验,经检验合格,并附有合格证的产品方可出厂。6.2型式检验有下列情形之一时,应对产品质量进行型式检验。a)投产后,如原料、工艺、机具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时;b)前后两次抽样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c)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或主管部门提出型式检验要求时。6.3判定规则6.3.1检验结果全部符合本标准规定技术要求的判定为合格。6.3.2凡劣变、有污染或卫生指标不合格、或在加工过程中添加色素、香料的产品,均判为不合格。6.3.3按5.3条规定的检验项目(不含增加的型检项目),其中一项不符合技术要求的产品,则判为不合格产品。6.3.4型式检验时,技术要求规定的各项检验中如有一项不符合技术要求的产品,则判为不合格产品。6.3.5分级和感官指标不符合判定级别的则降级处理。6.4复检对检验结果有争议时,应对留存样进行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