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中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_第1页
粤教版中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_第2页
粤教版中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_第3页
粤教版中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_第4页
粤教版中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粤教版中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粤教版中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篇1

一、教材分析

信息技术是一门知识性与技术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本课是《信息技术》三年

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共分三课时,都是利用鼠标玩游戏,在教学中以游戏为主,

在游戏中掌握鼠标的使用方法并利用鼠标感受人机交流的乐趣。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教学大纲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统一以及信息技术

掌握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个方面。

1.知识与技能:掌握鼠标的基本操作,利用计算机进行益智训练。

2.过程与方法:利用鼠标操作的小游戏进行训练,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分析

《认识鼠标》是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建议中的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教学鼠标的

基本操作方法。教学内容是鼠标的单击、双击和拖动。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掌握鼠标

的基本操作方法,为下几节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重点:鼠标的单击、双击和拖动的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鼠标的双击操作和拖动操作。

(三)学生学习状态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小学三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在计算机前

很容易和周围的同学交谈,并且离开座位。教学除常规组织教学外,更多的要在设计

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的心理和感兴趣的事和物,利用游戏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互相交流与合作,比一比、赛一赛,寓教于乐,充分给予学生鼓励与肯定,并给

予及时的评价。学生学习计算机的过程中体现出水平的不统一性,教师必须开放教学

资源,开放教学思想,因材施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达到训练的目的。

(四)教学方式

我设计本课,着重考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培养。通过教师演示,学生完成任

务,掌握新知,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审美能力、认

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等。本节课采用了下列几种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计算机演示,直观、明晰,提高了学习效率。

(2)任务驱动法:学生通过对所承担的任务进行思考、完成。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

中,学生主动探索新知,掌握新知,合作学习的氛围非常浓郁。

(五)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儿歌导入

导入:由课件出示一只蹦蹦跳跳的小老鼠,引出这节课的主人公一鼠标,引出这节

课的学习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由于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鼠标左键的三种使用方法,因此,在教学中以学

生的练为主。鼠标的双击、拖动操作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在教学时教师予以示范,并

告诉学生操作时的动作要领,然后请学生练习这两种操作的练习,在巡视辅导时,对

掌握较差的学生除了教师个别辅导外,还请其他同学帮助他,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合作

学习,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最后通过一个练习鼠标的游戏,让学习综合练习鼠

标的几种操作,简单又有趣,可以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练,不知不觉中熟练掌握鼠

标的使用。

3、巩固应用

通过一个练习鼠标的游戏,让学生综合练习鼠标的几种操作,简单又有趣,可以让

学生在玩中学,玩中练,不知不觉中熟练掌握鼠标的使用。

4、反思小结:“今天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六)目标预设: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会鼠标左键的三种操作方法。让不同层

次的学生都达到训练的目的。

粤教版中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篇2

此课选自湖北省华师大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六册第10课。是让学生熟练运用

Powerpoint的动画效果制作演示文稿,为后面幻灯片切换、设置自动放映等学习内容

提供基础。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6年级的学生,大多数学生能熟练操作计算机,有一定的搜

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会下载网页上的图片、文字等。他们经过前面2个课时的学习,

会在Powerpoint中给图片加入简单的动画效果,为本课的学习探究奠定了一定的知识

和技能储备,并且学习兴趣浓厚。

教师根据中小学生信息技术指导纲要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为给学生营造

一个好的学习和体验环境,提高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探究能力,对本课的教学目标作以

下梳理:

知识与技能:学会应用设计模板快速制作演示文稿;能给对图文对象加上动画效果;

获得技能,探索学习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任务驱动和开展制作贺卡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交流能

力,提升信息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体验自主探究和合作成功的喜悦,培养

团队精神和创新实践精神。

确定教学重、难点为:给图文对象加上动画效果;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出色完成电子

贺卡的制作任务。

为教学准备了:一张端午节和一张儿童节电子贺卡,一些节日图片和文字素材,提

供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

课中采用“主导一主体”的教学结构,以任务驱动教学法为主,以创设情境法、分

层教学法为辅,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观察分析、协作学习、体验交流的学法。

根据本课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情感,以制作一张生动有趣的电子贺卡

为任务主线,设计了“谈话导入,激发情感;自主探究,掌握新知;分组活动,集思广

益;展示交流,评价欣赏;再创情景,拓展延伸”五个教学环节,实现学生的探究学习

从易到难,螺旋上升,逐级发展。其中,知识与技能目标在第2个教学环节体现中,

过程与方法目标主要落实在第2个和第3个教学环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渗透

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粤教版中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篇3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真情告白》。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理念,教学

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七个方面为大家说课。

一、教材分析

《真情告白》是新纲要云南省信息技术教材小学三年级第二册第二单元11课的内容,

其课文是通过在word中插入自选图形的标注文字,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

爱家乡的深刻感情。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让学生在解决

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学习完大部分word的相关知识,本节课在学生能正确地输入文字,

并能对字体、字形、字号进行修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三、教学理念

在教育教学中,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潜在的个性,教师应该根据他们

的个性差异,充分挖掘他们的智慧和潜能,引导他们思索、质疑,激发他们的学习兴

趣、好奇心、求知欲和进取精神。

四、教学目标

1、学会在word中插入标注框,设置标注框格式。

2、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是学会在word中插入标注框和掌握填充效果的设置。

六、教法学法

本课在教法设计上注重四个方面:一、营造气氛,让学生树立兴趣;二、挑战自我,

让学生激发动力;三、自己动手,让学生参与实践;四、互帮互学,培养团结协作的精

神。

七、教学过程

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新课程标准对信息技术课的要求,以及对学生的了解,我精

心设计了各个教学环节:

1、激发兴趣,导入课题:我首先利用学生都喜欢在课余时间读漫画先激起了学生的

兴趣,然后为学生提供了一组他们感兴趣的四格漫画播放给大家欣赏。随着一声高过

一声的欢笑,我知道已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教学有了一个好的开始。我让学生观察漫

画上人物的交流方式,顺理成章地引出了课题,学生立即恍然大悟,原来今天我们所

学习的知识有那么有趣的用处,知识联系生活,立刻提起了学生学习的想法。

2、钻研教材,自主探究:紧接着,我让情绪高涨的学生自己阅读教材上的知识点,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在教材上有完整的操作步骤的讲解,在此不妨大胆放手让学生自

学,并把自学成果和其他的同学进行交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自己学到的知识,

使本来枯燥的知识点的讲述变得自然、生动。避免了老师说、学生听的老套路,突出

学生的自主性,课堂教学当中,让学生在动于操作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主

探究教材,进行标注框的插入,位置、大小的调整,文字的修饰,标注框填充效果的

设置,能让学生说的,鼓励学生大胆说;能让学生做的,鼓励学生放手做;让学生帮助

学生,共同成长。

3、动手操作,分层练习:计算机操作方式多种多样,可以从不同的途径达到相同的

结果,就像数学题中的一题多解,解题方法多种多样,但结果可谓“殊途同归”。根

据我以往教学经验及学生的反馈,在教学中做了适度的调整,我注重分层次教学:教

学任务设置由浅到深,初级任务先让学生制作一句话的配注,中级任务再制作一个对

话的配注,最后高级任务制作一个故事的配注,让学生每一步都学得踏实。让学生从

兴趣入手,热情高涨地制作自己的作品。

最后,学生的学习效果超出了我的意料,大部分的同学都能正确、完整地给图片中

的人物配话,特别突出的几个同学不仅超额完成任务,制作了四格漫画的语言配注,

还充当了老师的小帮手,在帮助同学的同时,展示了自己的能力,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从而达到了知识理解和动手操作的结合。教师在巡视中能针对有困难的学生,重点地

进行了辅导,课堂成了师生共同创造的舞台。

4、统计成果,展示交流:课堂的最后,我采用统计的方法汇总成果,所有学生都能

完成初级任务,有一半的学生完成了中级任务,还有四五名学生较好地完成了高级任

务,再从各个任务中适当地挑出几个作品进行全班展示。教学成果一目了然,既照顾

了全体,又突出了优秀,使所有学生感到了成功的喜悦。

在本节课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组织者和参与者。以“生活为基础,体

验为主线”,整个教学活动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在各种活动情景中让学生自己去

感受和体验,从而完成本课的意义建构,很好地体现了德育课程要以学生的生活动为

基础的基本理念。

这节课给我的启示是,兴趣是学习中最大的助力,再难的知识,只要激起学生的学

习兴趣,都能够迎刃而解,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在备课时应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

方面多下功夫,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高兴,达到最佳得教学效果。

粤教版中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篇4

一、教材

本章节采用是天津市教育教学研究室编、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课本一一信息技术

教材。“夺宝奇兵”一课是学习Windows20操作系统中最基本的部分,真正要成为

一名电脑小管家必须从这里入手。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本人将该节课的教学目

标定位为:从知识目标上说要让学生建立Windows20一环境中的磁盘、文件夹、文件

的概念,认识“资源管理器”,理解计算机文件管理的“树形结构”特点,掌握

Windows20_的文件操作。从能力目标上说要使学生会为文件夹起名字,会用“资源管

理器”寻找文件,剪切、复制、删除、还原文件,掌握用“搜索”功能查找文件的能

力。从情感、态度、价值观来说,让学生通过完成“寻宝”任务,体会完成任务的成

功和喜悦,渗透环境保护教育,初步体验信息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的特点、地位,我确定以下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文件的移动、复制、删除和恢复操作及创建新文件夹。教学难点

是理解磁盘、文件夹、文件的概念。

二、教学方法

五年级的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力比较强,遇到有挑战性的问题他们往往跃跃欲试,

而且在挑战成功后会对解决问题的方法留下较深印象。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

放手让他们自学,对于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则要多帮助他们一下。

针对学生们的情况,我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穿插进行演示、讲解和指导。同

时,在教学中我还多引申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因为根据计算机这门学科的特点,老师

教的知识在一定时间内会过时,必须要教会学生学习计算机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思考

和观察。

本人利用“小组制”,目的是考虑整个班级水平差异,分4小组,在每组中选出一

名电脑较好学生负责这组学生的答疑和管理这组纪律等;这样更能让学生当堂掌握知识,

并且有问题可以及时解决,学生更能发挥主体作用,老师负责组织教学、检查总体、

指导个别等,这样调动课堂气氛,形成竞争氛围,激发学生热情和对电脑的兴趣。

三、说媒体

1、多媒体网络教室

2、利用多媒体演示系统对文件、文件夹操作进行演示。

3、对象:五年级学生

时间:一课时

四、教学思路和过程。

(一)首先提出神秘的任务,先将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而完成这个任务,则情报一

和情报二是必不可少,这就要求同学们要仔细的看“情报”了。对于学生来说,什么

文件夹、文件可能很抽象,这时候我们就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了,及时采取比喻或

类比的方法进行引导,使学生熟悉文件、文件夹的概念和命名规则。我是这样比喻的:

一个文件就像一本书,文件夹就像我们放书用的书架,而磁盘就像我们放书架的屋子,

整个屋子里用来存放书架和书的空间就像根文件夹,而计算机就像一座楼,可以有许

多屋子。

(二)熟悉资源管理器,理解树型结构。

“资源管理器”就是帮助我们寻找宝藏的寻宝图。在这里我们主要是要让学生了解

“资源管理器”的使用,特别是让学生理解“树型结构”的文件管理方式。在这里要

和前面讲的“磁盘、文件夹、文件”结合起来,这样对于“树型结构”的理解就容易

多了。

本课的重点是文件的移动、复制、删除和恢复操作及创建新文件夹,这时也是发挥

学生主动学习的时候。书上对这一部分介绍的比较详细,因此建议大部分学生自学,

教师指导个别差生。同时发挥小组的作用,给每个小组一个任务:①创建新文件夹的

多种方法;②文件重命名的多种方法;③文件移动的多种方法;④文件复制的多种方法。

完成的小组可以选一个代表,让他充当小老师的角色,为其他组的同学进行演示,使

基础好的学生有发挥的机会,也激发其他学生学好信息技术的热情。

(三)最后一步,找到宝藏后,将它移动到自己新建的文件夹中,再双击看看它的内

容,对你有什么启示。原来这是一个关于“如何保护地球资源”的文件,看完后还可

以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提高一下学生的环保意识。对完成“任务”的学生,教师

要及时加以表扬、鼓励,保持学生的兴趣。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让他们学习课后的

“教你一招”,丰富对计算机的操作。

最后,教师总结并补充讲解。

粤教版中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篇5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版面的美化艺术》选自广西科学技术出版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高中信息

技术第一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三节,本课是在学会了对文字进行简单修饰的基础上,

进一步学习边框、底纹的设置,从而为板报锦上添花。本课的知识点既用到了工具栏,

又用到了菜单命令,它既告诉同学们word2003中的一些常用操作可以通过工具栏来完

成,快捷、方便,又可用菜单的形式来补充工具栏无法实现的强大功能。这为以后更

深入地学习文字的排版及表格、图形打下基础,做好铺垫。

2、学生状况分析

从学生角度看:高一学生已能够简单运用所学的知识对文字进行处理,但白纸黑字

的老面孔让他们感觉不再新鲜,一份成功的电子板报,不但要文章精彩,还应该有丰

富多彩的色彩。因此为了能让自己的电子板报色彩丰富、美观大方,把原来单调的白

底黑字进行恰当的、符合人们视觉效果的修饰,学生有着很强的内驱力,兴趣很浓。

通过本课的操作,学生即可完成一个简单单页电子板报的雏形,将使学生在感受到成

功愉悦的同时,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后面内容的兴趣。

二、说教学目标:

鉴于上述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认知目标:学会为文本设置边框和底纹。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培养他们的知识迁移能力;通过生动有趣的

练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对文字的创新设计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应用信息技术为学习和生活服务的浓厚兴趣;在同

学之间的交流合作中,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让学生自我展示、自

我激励、体验成功。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设置边框和底纹。

2、教学难点:设置边框和底纹。

四、教法学法:

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本课的课程特征及学生的特点,教学过程中我

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法:“演示法”、“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

教师活动图:设计任务一一启发讨论一一讲解辅导一一归纳问题

学法:

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我进行了以下学

法指导:一是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时刻保持良好的学习心境;二是提供更

多表达、交流的机会,鼓励学生敢想敢说,培养他们协作学习的好习惯;三是通过积极

鼓励学生大胆操作实践,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

尝试欲;四是让学生通过成功的作品,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

创造欲望。

以下是学生活动图:

仔细观察思考讨论探索质疑总结心得自主创造评价定位

学生在完成每一个任务的过程中,总是先观察再思考讨论完成任务的办法,对讨论

结果进行探究验证,找到答案之后,总结心得,自主创造,最后通过自评、互评、师

评来自我定位。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示文件:“版面的美化艺术”对比(一个白底黑字的“版面的美化艺术”,一个加了

边框和底纹的“版面的美化艺术”)

师:这里有两段文字,它们的区别在那里?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修饰了颜色的文章更加漂亮,美观,特别是标题经过修饰以后还更醒目了。)

原来,这些呆板的文字经过颜色的加工,可以变得如此的生动活泼、多彩多姿呀!怎

样把文字加上丰富多彩的修饰呢?

导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版面的美化艺术”。(板书)

通过对比作品,让学生感知艺术,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意识。利用学生对美好事物的

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境中主动地、积极地接受任务,从而乐学。]

(二)合作交流;探求方法

[任务一:给文字加边框和底纹]

在《文字的修饰方法》一课中我们学习了通过改变文字的字体和字号来美化标题,

那么如何来给文字加边框和底纹呢?尝试用多种方法修饰。

学生自主探究。

打开“版面的美化艺术”文件,给“版面的美化艺术”加上边框和底纹。

提示学生有几种求助方式:

⑴书是我们的好老师,向书本求助。

⑵向同学求助。

⑶向老师求助。

(提前完成的可以帮助同组的同学,帮助的方式是教会他方法,而不是直接帮他操

作。)

请全组都完成的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当小老师展示给大家看。

上台后向这位小老师提出要求:为了让你的学生们听清,学会,请边说边做,仔细

讲清每一个步骤。这样既可以增强了学生的荣誉感,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

力。

通过提问不同的学生,找到多种修改的方法。

(1)单击“格式”工具栏中的“底纹”“边框”按钮。

(2)选择“格式”一一“边框和底纹”菜单命令。

告诉学生条条道路通罗马,只要能完成任务,可以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但原则是

越简单越方便越好。

学生提出问题:为何不能设置边框和底纹的颜色?

师重点讲解:(1)设置前必须要选中要设置的内容。

(2)“边框和底纹”菜单中有二个小卡片,每个卡片中分别对应着不同的选项。

(3)可以通过对话框中的预览看到设置后的效果。

学生练习:给“版面的美化艺术”加上不同的边框和底纹。

展示学生作品。

师故意选出几幅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边框和底纹色彩搭配协调的作品和不协调的作

品,让学生评价,通过对比,了解设置颜色也不能越多越好,而要从实用,适用,美

观的角度来设置。(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任务二:自主探究利用“页面边框”选项卡给页面设置边框]

“边框”和“底纹”的设置都是针对文章,对于整个页面我们也可以进行美化,在

“边框和底纹”命令中继续探密,找一找如何给页面加边框。

学生自主探索。

I

这个环节是本课的重点部分,任务是课堂的“导火线”,在这个环节中我抛出一个

个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从而促使学生去自我探索、自主学习和团体协

作达到掌握操作和使用目的。同时,分层教学的运用,使得全体学生得到发展,提高

自身操作水平。]

(三)实践运用;提高发展

拓展练习,

练习:修饰学校的《机房管理制度》。

[在这里如果给学生几个字或者是一篇不认识的文章,学生只能机械地枯燥地学习;

如果给学生与他们生活和学习相关的内容,他们就会有亲切感,并自觉地愉快地创作。

同时,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的爱护机房的意识]

六、说设计理念

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主要用到以下几个教学思想:

1、师生互动性。良好的师生互助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2、探究性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本身就是不断更新的,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也具备

探究学习这种能力。

3、

整和其他学科的资源。本课教学如果孤立地仅仅让学生了解掌握相关操作还是不够

的。放在本单元电子报这一整体中考察,我们会发现,操作仅仅是办报的一项基本技

能,要想办出有特色的报,需要各方面的能力,其中美术能力不可缺少。因此我在新

课伊始,就引导学生感知色彩,不同的色彩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在设置过程更是

反复用同学们实际的操作实例提醒注意颜色的搭配和协调。

4、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学有所长同学的才能,更好地培养他们对信息技术学

习的热爱。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之间协作意识。

粤教版中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篇6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华师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信息技术》,第二册第二章第三节的

部分内容。本课主要通过一些实际问题,学习使用电子表格软件制作图表、分析图表。

2、教学目标

基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的教学理念,根据课程标准对知识传授、能力培养、

思想教育三者统一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目标

(1)能举例描述柱形图、饼图、折线图的特点及使用范围。

(2)会制作图表,并对图表进行分析。

・技能目标

(1)能够熟练操作电子表格软件制作图表,并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

(2)初步认识分析数据的重要性,体会图形化表示数据的优势。

•情感目标

通过学生分组、协作、亲自实践、相互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图表样式选择及图表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图表数据的分析及应用。

二、说教法

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我综合运用了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法、协作学习法。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交流,教师评价等方式,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创造性

地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多方面的信息素养

三、教学过程

1、教学流程的设计:

2、教学环节分析

一)结合教材回顾旧知

①展示学生学过的数学课本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数学中已经学过的统计图表的知识,

然后提问:常见的图表有那些样式,每种图表有什么特点?

②学生回答问题(柱状图、饼图、折线图)

③教师展示表1(2008奥运会奖牌榜)、(中国奥运代表团奖牌情况表)、表3(中国近

一年的CPI和PPI数据表),让学生回答三个表格分别用什么图表比较合适,学生回答

后教师展示,并指出在电子表格中除了上面提到的三种图表样式,还有很多,比如I:

xy散点图,圆环图等。

设计意图:

这样设计的意图在于通过提问、对比二维表格与图表,展示图表直观性的特点,以

及不同图表在数据分析中的优势,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①高三的学生在高考完以后,学生都需要填报志愿,我们该如何科学的填报好自己

的志愿呢?

②学生回答(首先应了解学校在大学中的排名、学校的专业介绍、学校的招生人数以

及该校的录取分数线)

③那么我们怎样分析招生人数以及录取分数线等数据呢?然后向学生展示表4、表5,

表格数据不是很直观,我们如何更直观的看这些数据呢(图表)?

设计意图:

将填报志愿作为切入点创设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对现实问题的关注以及对问题的探

究欲望。

三)任务驱动协作探究

在这个环节中,我通过三个任务分层次来解决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通过任务一掌

握基础知识,通过任务二形成技能,通过任务三进行综合运用。

任务一:制作湖北10所高校20—年理科招生人数的柱形图,并添加标题。

①先请学生根据使用菜单的经验,寻找哪个菜单命令可以制作图表。

②教师将学生分成3-4人为1组,提示学生打开“表格图形化、xls”文件中的任务

一工作表,完成第一个任务。要求:将湖北的10所高校20_年理科招生人数做成柱

形图,并添加标题“理科招生人数柱状图”。

③学生运用图表命令,试着完成任务。

④教师提示学生注意观察,留心两个问题:

1)根据图表向导制作图表有几个步骤?

2)图表标题在第几步设置?

⑤让学生开始自主探索,教师巡视辅导,在学生完成探索以后,用广播功能展示1)

制作中的典型问题(如:做出的图表是空的,做出的图表没有标题,做出的图表颜色单

一,不美观)2)学生优秀作品。让其他学生评价,学生在听取意见以后快速修改。

⑥通过实际学习与操作,师生共同总结制作图表的四个步骤以及修改图表的方法。

四个步骤:分别为“选择图表类型选择数据源数据图表选项图表位置”,修改图表

的方法:在图表区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命令进行修改。

设计意图:

教师提示学生观察的两个问题是学生完成任务一的关键,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与

难点之一。通过对学生的探索过程以及暴露出来的问题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取正确的制

作方法,这种做法体现了“以学为中心,培养学习者学习能力”的理念。

任务一是师生共同完成的,仅初步学会了图表的制作方法,还需要学生独立完成制

作,并能简单分析图表,所以需要设置任务二。

任务二:将湖北部分高校的招生人数制作成统计图,能直观显示所占比例。通过图

表所反映的数据分析哪几所高校招生比例较大,并说出分析的依据。

①在这一环节中:首先要求学生根据任务选择统计图表类型(饼图),然后选择合适

的数据标识,最后根据直观显示,科学分析和表述。

利用前面的方法,让学生打开任务二工作表,独立将其做成饼图。

②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师生评价学生作品。

③我们不仅需要做出图表,还要学会从图表中分析数据的方法。请学生观察哪几所

高校招生比例较大?为什么?

④学生讨论并得出结论:武汉理工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招生比例靠前,

这反映出社会对高水平大学的入学需求较大,能够吸引人的原因在于排名靠前的大学

有优秀的教师资源和雄厚的办学实力。

⑤同学们做得非常好,通过图表的制作,我们基本弄清了各高校的招生计划情况,

下面我们还要进一步弄清楚,这些高校录取分数线如何,下面我们完成任务三。

设计意图:

任务二的目的是巩固生成图表的方法,掌握饼图制作过程,在此基础上,还要启发

学生发现图表中蕴涵的含义。直观的图表有利于发现数据间隐含的信息,借此培养学

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任务二的基础上,设置任务三,进一步

提高对学生的要求,让学生不仅能熟练制作图表而且能对复杂图表进行分析。

任务三:根据华中科技大学和浙江大学历年数据,将线差做成折线图,分析这两所

学校线差的特点,预测2009年两所学校的录取分数线。

1、回顾概念:批次线、最低录取分数线、线差。

2、利用前面的方法,在一个图表中制作两校线差折线图。

3、分析两校线差的特点(华中科技大学线差波动不大,而浙大存在大小年现象)。

4、让学生进行尝试运用华中科技大学历年数据,结合批次线、最低录取分数线、线

差进行推理、演算,得出简单的数学模型。

(预测分数线=批次线+线差均值+误差)

5、让学生验证华中科技大学往年分数线,并预测2009年录取分数线。

接下来用简单模型验证浙大录取分数线,我们发现用这个模型验证往年录取分数线

误差较大,其原因在于线差变化幅度较大,因此要求学生修正模型,用修正的模型验

证,在基本准确后,进行预测。

我们对于分数线只是一种预测,预测的科学性与准确程度与建立模型的好坏紧密相

关,我让学生采用了从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探究方法。

这样设计的意图在于:让学生通过整合数学知识、建立模型,并通过模型去验证问

题,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四)交流总结拓展延伸

①本节课,通过三个任务,完成了在创设情景中提出的问题。大家不仅学会了根据

表格数据制作图表的方法,还能对图表进行分析,这种方法在以后的生活、学习、研

究中会经常用到,我们不仅要学会这三种类型的图表,还要根据实际需要生成其他类

型的图表来分析问题。我收集了一个典型地震表,请同学们研究发生地震的日期与农

历初一、十五的关系,并将表格第四列数据做成xy散点图,并给出你的研究结论。

②课后研究教师给出的问题,在下节课给出自己的研究报告。

设计意图:

将信息技术的图表分析与地理知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学科整合能力,同时加强

了知识间的联系,开阔了学生的思路,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四、教学评价及思考

EXCEL图表这一教学内容,在小学、初中、高中教材中都占有一定的分量。如何根

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既能体现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目标,又能达到适合高中学

生思维和能力发展,是我在设计本课中需要重点思考和突破的地方。

首先,是课程设计。

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隐性”知识,是在

学习、活动中自身构建的意识形态、思想形态的经验性知识。这种经验知识的获取,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体现在学习和活动过程当中,即教师的教学设计思想、学生的

学习体验、学生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并由此引起的学生综合思维训练。基于这一观点,

在教学设计中交给学生思维的方式,学习和工作的方法,并结合信息技术形成处理、

加工信息的具体能力。如:设计适合学生情景和任务,将高考志愿相关问题与Excel

知识、技能融合,将Excel中的数据分析与数学建模整合,将Excel图表预测分析与

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结合……这种设计既符合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需要,有适合高中

学生特点,从而有效的完成了教材二次加工,达到了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其次,是教学方法。

实践活动课程是课程改革的创新点、亮点,在我们信息技术学科可以得到很好的实

施。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活动研究,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习信息技术,在实践活动过

程中体验和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信息技术和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是坚持“干中学”和“边干边学”的学习理念,

让学生在“用”中熟悉、掌握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增强学生社会探究、科学探究和认

识自我。

本课教学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