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教科版(2017秋)六年级科学下册27保护生物多样性教学设计_第1页
d教科版(2017秋)六年级科学下册27保护生物多样性教学设计_第2页
d教科版(2017秋)六年级科学下册27保护生物多样性教学设计_第3页
d教科版(2017秋)六年级科学下册27保护生物多样性教学设计_第4页
d教科版(2017秋)六年级科学下册27保护生物多样性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d教科版(2017秋)六年级科学下册27保护生物多样性教学设计【教材简析】《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六年级下册《生物的多样性》单元的第7课。本课完成了课程标准里的“12.4自然或人为干扰能引起生物栖息地的改变,这种改变对于生活在该地的植物和动物种类、数量可能产生影响。12.4.1认识到人与自然环境应该和谐相处。12.4.2认识到保护身边多种多样的生物非常重要”学段目标。此前,学生通过学习已经知道了从古至今生物种类多种多样。那么本课的内容则落在“组织学生研究生物多样性与我们人类的关系以及探索如何更好地保护生物多样性”上。本课首先通过组织学生查阅资料,小组进行交流,讨论为什么应该保护生物多样性。然后通过查阅资料,使学生了解目前保护生物多样性正在采取的措施。最后通过制作《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宣传海报,使学生巩固本课的学习内容。【学生分析】学生需要在以下几方面有一定的基础认知:1.从宏观上知道生物多样性包括哪些方面的多样性。2.对从古至今物种的多样性有一个整体的认识。3.能客观看待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关系以及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环境依赖影响关系。经了解,这些基础认知都是学生比较欠缺的,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前概念情况及教学条件提供一些资料,如课件、视频资料等,帮助学生理解本课内容。【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是人类衣食住行等的重要资源。2.生物多样性对于保护地球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3.人类不良行为使地球生物多样性面临着威胁。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从生活中获取证据,描述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的关系。2.能够运用查阅资料的方法了解生物多样性的现状。3.能够基于分析生物多样性被破坏的原因提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策略。科学态度目标能够自觉采取行动保护生物及周围环境。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人类活动会影响生物多样性及我们生活的地球环境。【教学重难点】重点:查阅资料,交流讨论,从而得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难点:学生对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生活关系原有知识储备不足,生活体验不足,进而影响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关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资料。教师准备:有关生物多样性及保护的多媒体材料。【教学过程】一、聚焦1.看视频引入。播放一段生物多样性的视频资料,提问:生物的多样性包括哪些方面?学生回答问题。2.谈话:地球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每一类别下又有许多许多种生物,这些物种数量非常庞大,形成了生物的多样性。(板书:生物多样性)3.提问:这些物种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4.小结: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都包括四个基本组成部分,分别是无机环境、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每个生态系统中共同生活的生物之间依靠食物链相互联系,就是这种联系使它们共同维持着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设计意图:在问题抛出后,学生必然对生物的多样性有一个整体宏观的认识,回顾并梳理地球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以此为基础,将话题聚焦到“保护生物多样性”,提出“为什么要保护生物多样性”“怎样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问题就顺理成章了。二、探索活动一:思考为什么应该保护生物多样性1.谈话:在现代工业发展过程中,人们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学生观看图片资料。2.提问:我国生物多样性面临着怎样的威胁?学生查阅国内案例资料,交流讨论并汇报。(1)学生汇报植物面临威胁的案例。(2)学生汇报动物面临威胁的案例。(3)学生汇报生态系统面临威胁的案例。3.小结:我国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归纳起来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的破坏、物种灭绝的加速和基因多样性的减少。4.提问:面对这种现状,你想说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表言论。(教师适时板书:保护)5.提问:同学们可以结合生物多样性和我们人类生活之间的关系进行思考,我们人类为什么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学生查阅资料,互动交流,进行汇报。6.小结:地球上各种各样的物种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能量、种类齐全的药材和充足的工业原料等。同时,多种多样的生物也是旅游业的重要资源。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人类可持续发展,是我们每一个人不可推卸的责任。7.追问:如果破坏了生物的多样性,我们将面临什么?8.小结:每一种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某种生物数量的减少或灭绝会影响它所在的生态系统。人口的过度增长破坏了野生生物的栖息地,过度消耗了生物资源,污染了空气、水和土壤,使很多物种在地球上消失,并且这一步伐正在加快。生态系统的剧变加速了生物种类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最终影响整个地球上的生命,包括人类的生存。如果不制止,人类将生活在孤独中,最终走向灭绝。9.追问:保护生物多样性迫在眉睫,它有着怎样重要的意义呢?学生查阅资料,交流汇报。10.小结: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们的衣食住行及物质文化生活的许多方面都与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密切相关。生物多样性为我们提供了食物、纤维、木材、药材和多种工业原料,我们的食物全部来源于自然界。只有维持生物多样性,我们的食物品种才会不断丰富。另外,生物多样性还在保持土壤肥力、保证水质以及调节气候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与此同时,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将有益于一些珍稀濒危物种的保存,尤其是那些处于灭绝边缘的濒危物种。一旦它们消失了,人类将永远丧失这些宝贵的生物资源。设计意图:了解生物多样性所面临威胁的现状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想要主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愿,进而引导学生结合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生活之间的关系引发为什么要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思考。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想要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想法,试用反例“如果破坏了生物的多样性,我们将面临什么?”引导学生深层次体会到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生命息息相关的关系,从而意识到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生存发展的重大意义。此设计通过逐层引导,使学生逐步感受到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社会生活甚至人类种族生命延续的重要性。活动二:交流讨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1.提问:为了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人们都做了些什么?学生小组合作,查阅资料,交流讨论,归纳整理,填写记录表并汇报。2.小结: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人类采取了一些措施。我们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进行就地保护、迁地保护;通过建立动物园、植物园等措施,对比较珍贵的物种、具有观赏价值的物种进行人工辅助保护。此外,我们还建立了基因库。大多数基因库贮藏主要农作物的种子。与此同时,我们还制定了相关法律来保护生物多样性,并开展了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相互交流等方式了解人类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活动三:制作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宣传海报1.商定宣传海报主题。学生组内商定。2.制定宣传海报内容。学生根据本课所学制定海报内容。3.设计海报封面。学生对海报封面进行整体的文字图画设计。4.展示海报。学生展示交流,相互改进。设计意图:本活动是本课研究成果的展示与交流。海报的制作基于“为什么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一方面呈现各小组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引领学生树立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同时也是对本课重点内容的总结与巩固。活动四:集体研讨1.提问: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我们能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学生思考,交流讨论。2.小结:我们可以参与植树造林活动,不食用野生动物,不购买野生动物制品,节约水、电、煤气,避免使用杀虫剂、除草剂,减少塑料制品及一次性纸杯和餐具的使用,避免白色污染,减少一次性电池的使用,将垃圾进行分类投放,学习并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知识。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解决我们能为保护身边环境中生物的多样性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三、课堂小结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身长远发展的重要意义。【板书设计】a教科版(2017秋)六年级科学下册12《认识工程》教学设计【教材简析】《认识工程》是六年级下册《小小工程师》单元的第2课。教科书从学生对第1课房屋建造工程的回顾入手,引出本课对其他工程的学习和认识。本课主要包含三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让学生通过搜集、分析资料的方式了解港珠澳大桥的建设目的、意义,实际建设中受到的限制、挑战,以及工程师攻克难关的过程和勇于创新的精神。第二个活动是在了解房屋和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过程后,让学生采用归纳的方法对工程建设过程的相似步骤进行梳理。第三个活动是通过分析每一项工程的建设过程,让学生了解工程与科技进步的关系。【学生分析】经过第1课的学习后,学生对工程有了较高的学习兴趣,并且能够在小组活动中表现出一定的表达、倾听、沟通和调整的能力。学生对于港珠澳大桥的认识,大多来源于新闻报道。因此,搜集资料、处理信息是本课的主要学习方式。在搜集文献资料时,学生应重点关注港珠澳大桥、“中国天眼”、高铁、鸟巢、空间实验室等宏大工程的规划、建设历程及其过程性资料。本课有助于培养学生搜集和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许多发明创造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可以在自然界找到原型。2.工程建设需要运用相关科学知识以及技术的支撑来完成。3.工程需要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下完成任务,要经历类似的建设过程。科学探究目标1.能通过阅读资料知道工程建设需要面临的限制条件有哪些,又是怎样解决难题的。2.能根据工程案例归纳出工程建设过程的相似步骤。3.能了解工程建设所需的科学技术支持,分析工程与科学技术的关系。科学态度目标1.认识到工程建设的艰难,从而产生对建设者的敬仰之情。2.进一步唤起学习工程的兴趣,激发做一名小小工程师的愿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进一步认识到科学技术与工程的相互关系。2.进一步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人类的好奇心及社会的需求对科学技术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教学重难点】重点:根据港珠澳大桥工程案例,了解工程建设的艰巨与复杂,归纳工程建设过程的相似步骤。难点:根据四大工程案例分析工程与技术的关系。【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港珠澳大桥相关资料、学生活动手册。教师准备:港珠澳大桥文字与视频等资料,鸟巢、“中国天眼”、高铁、空间实验室的照片、技术简图等资料,班级记录表、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聚焦(一)教师出示上节课的班级记录表,引领学生回顾前知谈话:我们先观察上节课的班级记录表,你们能回忆起上节课的知识吗?住房有哪些主要的结构与系统?建造住房具体的实施过程分哪些步骤?预设学生回答:住房有很多复杂的结构与系统,包括承重结构、供电系统、上下水系统等。实施过程主要包括规划、设计、施工等步骤。(二)聚焦本课话题谈话:我们一起看教科书第4页的图片。我们已经了解了住房和它的建造过程,港珠澳大桥工程的建设过程又是怎样的?它们在建设过程中有什么共同特点?我们带着问题开始学习吧。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将学习视角从住宅工程聚焦到港珠澳大桥工程。比较住房工程与港珠澳大桥工程,感受小型工程与大型工程的区别,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探索(一)阅读或观看港珠澳大桥的相关资料,试着整理和归纳下面的问题1.利用教科书图片引入。谈话:我们一起通过教科书第5页的图片来感受港珠澳大桥的宏伟。2.学生阅读资料。学生阅读教科书第6页的文字资料,思考以下四个问题。(1)为什么要建造港珠澳大桥?(2)大桥的建造面临了哪些限制和挑战?(3)这些问题都是怎样解决的?(4)大桥的建造经历了哪些主要过程?3.教师指导学生逐一研究,解释每个问题的指向。问题一:为什么要建造港珠澳大桥?谈话:第一个问题指向建造港珠澳大桥的目的和意义,主要从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现状等资料中筛选。问题二:大桥的建造面临了哪些限制和挑战?谈话:第二个问题指向大桥的建造面临的限制和挑战,可以从周边地理环境特点、建设施工标准等方面进行总结;也可以根据文中提供的线索,寻找建设桥、岛、隧一体大桥的原因。问题三:这些问题都是怎样解决的?谈话:第三个问题指向解决办法和克服困难的过程,大桥的建造需要巧妙的设计规划和先进的技术做支持。问题四:大桥的建造经历了哪些主要过程?谈话:第四个问题指向建造大桥的主要过程,需要从不同的资料中提炼,包括规划准备阶段和建设阶段的重要时间节点。4.小组进行资料整理、分析。学生按照上一环节获得的提示,处理文献资料。小组内学生补充各自课前搜集到的各种信息。组内交流分享,共同完善本组答案。5.全班共同研讨交流。问题一:为什么要建造港珠澳大桥?教师引导:大家通过观看珠三角两岸城市群地图、土地面积占比与GDP占比、大湾区经济圈概念等资料文献,能说说为什么要建造港珠澳大桥吗?预设学生回答: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有不同意义。问题二、三:大桥的建造曾面临哪些限制和挑战?这些问题都是怎样解决的?学生活动:搜集信息,以“限制和挑战”“解决办法”两项内容对应排列。限制和挑战解决办法大桥要经过通向香港的唯一航道,桥面高度必须要超过80米,桥塔高度超过200米,而香港机场不允许有超过88米的建筑物出现在这片水域上修建六七千米长的海底隧道和22.9千米长的跨海大桥桥梁和隧道需要用岛屿连接,但这片海域上没有任何可用的岛屿修建人工岛建岛的海床上有15到20米深的淤泥,机械会滑出,移走淤泥又会对海洋造成毁灭性污染用圆钢筒围岛问题四:大桥的建造经历了哪些主要过程?提问:我这有新闻报道,大家能从中筛选出建设施工中的重要节点吗?学生交流汇总:2009年12月15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工建设。2015年2月23日,青州航道桥56号墩索塔“中国结”结形撑首个节段(J3节段)吊装成功。2015年8月23日,江海直达船航道桥首个“海豚”塔成功吊装。2015年9月6日,主体工程220座墩台全线完工。2016年6月29日,港珠澳大桥主体桥梁合龙。2016年9月27日,港珠澳大桥主体桥梁全线贯通。2017年7月7日,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正式贯通。2018年2月,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通过交工验收,具备通车试运营条件。6.教师总结。谈话:大家回顾整理出的资料,再次感受大桥建造过程的困难与复杂。小结:从前期准备到建设完成的十余年间,港珠澳大桥在建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还有很多。工程团队不断突破技术难关,才解决了这些难题。完成这类宏大的工程,依赖的核心是技术。设计意图:本环节需要学生与教师共同从搜集的资料中整理、分析出四个问题的答案。通过学生明确信息寻找方向、拓展多种资料、整理处理信息、分析得出结论这一活动过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分析文献资料并从中获取信息的科学探究能力,加强对工程复杂性、科学性、系统性的理解。(二)梳理工程建设过程的相似步骤1.教师引导:通过上一环节中的时间线,我们梳理了港珠澳大桥建造的主要过程。对比上节课房屋建造的过程,我们来归纳一下工程建设过程要经历的步骤。2.小组讨论交流:通过建造房屋工程与港珠澳大桥工程的对比,总结出两个工程的相同点,即都需要规划设计和施工建造两大过程。3.教师点拨:通过港珠澳大桥工程案例中的时间点,计算整个工程所用的时间和从开工到竣工所用的时间,然后对所用的时间进行比较分析。预设学生发现:施工阶段在整个工程中所占时间并不是最多的,占用时间最多的是前期的规划和设计阶段,如分析工程中的限制和挑战以及研究相应的解决办法。4.归纳工程建设过程的相似步骤。(1)明确一个要解决的问题。房屋:解决住房问题,保证住宅安全、适用、卫生、经济。港珠澳大桥:建造一座跨海大桥,连通珠三角地区东西部,缩短行程,为政治、经济、文化的传递提供一个纽带。(2)在限制条件下进行设计。限制条件包括时间、费用、可用材料、环境、抵抗自然界的破坏能力等。(3)制作一个模型,测试这个模型,评估并改进。制作房屋模型,对楼体高度、结构形式进行测试,确保建筑物的坚固性和安全性,从各个方面验证建筑物的应力。谈话:以评估港珠澳大桥的四个可选方案为例,取舍原因如下。斜线方案会导致大桥阻水率过高,造成大桥周围沉积沙土,伶仃洋可能变为伶仃河;西侧垂直线方案会割裂珠海市空间或破坏珠海沿海景观;东侧垂直线方案在港珠澳大桥东人工岛的基础上,修一条垂直连接线通往深圳蛇口,将挡住航道。因此舍弃了三种双Y模式设计,最终确定采用Y型线路,分别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三地。设计意图:通过房屋与港珠澳大桥的对比,引导学生思考,设计完成后并不能直接施工,而是要按照设计制作模型,再对模型进行测试、评估和改进,循环往复,直到设计达到各种限制条件的要求,趋于完美,万无一失。(4)实施建设。在实施建设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来施工,不可随意更改。如果遇到设计中未出现的情况,要重新进行规划设计,确定可行性后再进行施工。5.学生完成活动手册记录。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完成活动手册记录。教师重点提示:要加强对设计在工程环节中的重要性的认识。设计意图:教科书呈现了一个工程建设过程的简要步骤示意图,意图有两点:一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归纳总结的参考;二是重点强化设计的往复过程,通过大桥的多个设计方案的取舍和改进实例,引起学生对设计在工程环节中的重要性的认识,指向工程的关键是设计这一核心概念。(三)了解这些宏大工程与科技进步的关系1.提问:回顾房屋和港珠澳大桥的建造过程,你知道工程中可能用到哪些技术吗?预设学生回答:运输、制造、冶炼、力学、建筑、电子、燃料、机械、通信等技术。2.观察教科书中“天眼”、高铁、“鸟巢”体育场和“天宫”空间站四大工程的图片,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分析这些工程分别采用了哪些技术。3.小组研讨。师生共同总结:每一项宏大的工程都采用了大量上述技术,证明了工程离不开技术的支持。4.教师进一步举例,列举工程推动技术发展的例子。例如,建造鸟巢所需钢材要求轻便且荷载能力大,国内钢铁厂便专门研制了Q460E-Z35钢材。又如,港珠澳大桥桥梁焊接的技术标准高,中铁山桥集团便研发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精度最高的机器人焊接系统。5.提问:工程与技术有什么关系?学生开展自由讨论。小结:工程利用了大量技术成果,建设工程的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也推动了技术的发展。6.总结:通过分析每一项工程的建设过程,我们都可以感受到科学技术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每一项工程都包含了大量的科学原理,应用了大量的科学技术,没有科学技术的支撑,就不可能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与此同时,工程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各项困难和技术难关也是对科学技术提出的更高要求,推动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可以说,科学技术进步支持工程的实施,工程也推动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设计意图:小组分析讨论的结果并不需要真正选择出所有需要的技术,而是通过这种形式使学生主动感受到工程采用了大量技术,深化学生对工程与技术关系的认知。三、研讨(一)通过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工程有了哪些认识?这些认识的依据是什么?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开展交流讨论。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1.工程是一项复杂、整体、协调的工作。2.设计与施工同等重要,甚至设计更为重要。(二)完成一项工程要经历哪些重要的工作阶段?1.学生开展自由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活动手册梳理工程步骤并进行总结。2.师生交流总结:完成一项工程要经历重要的工作阶段,包括明确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在限制条件下进行设计;制作一个模型;测试这个模型,评估并改进;再重新设计建立模型,再测试,再改进完善。循环往复,直到设计达到各种限制条件的要求,才开始实施建设。(三)工程与技术的关系是怎样的?1.学生交流讨论。2.小结:工程项目包含大量的科学原理,利用大量的科学发现,不断推动技术的发展。技术与工程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四)假如让我们做一名小小的工程师,我们都要完成哪些工作呢?1.教师引导学生积极讨论,自由交流。2.学生汇报:发现建造工程的每个阶段都很重要,都需要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工程师去做。最重要的是设计。设计意图:通过研讨板块梳理两节课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分享对工程的新认识,认识到设计与施工同样重要,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工程与技术关系的认知。四、拓展收集铁塔的图片,观察铁塔的结构特点。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铁塔为什么如此牢固、稳定,它的结构有什么特点。为后面两课设计塔台的形状及内部结构做准备。【板书设计】【活动手册使用说明】在探索板块的第二个活动“梳理工程建设过程的相似步骤”中,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完成活动手册记录。b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25《相貌各异的我们》教学设计【教材简析】《相貌各异的我们》是六年级下册《生物的多样性》单元的第5课。本单元从植物、动物、人类、古代生物四个角度着手研究生物的多样性这一话题,并对生物的遗传变异现象有一定涉及。本课则从学生自身的视角出发,以“世界上能找到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吗”为核心话题引导学生体会每一个生物个体的独一无二。教科书安排了“观察自己和其他同学相貌的异同”以及“记录组内同学的相貌特征”两个活动。从内容角度而言,教科书利用学生对相貌的着眼点使学生对“性状”这一概念产生初步的理解,也能使其体会生物的性状是多种多样的;从研究方法角度而言,两个活动涉及对比观察与表格记录的科学研究方法,教师应安排学生通过统计手段归纳班级记录结果,并用简易的数学方法进行分析,从而使学生对科学的数据处理方法产生初步了解。【学生分析】本课依照“对比不同个体的相貌相似程度,最终理解任何两个人都不可能完全相同”的逻辑开展。六年级的学生可以轻松地在同班同学之间开展上述归纳调查活动。学生可以在课前收集一些亲子或胞亲间相似度较高的照片,这更利于学生理解“相似程度高的人也不会完全相同”这一点,也能利用遗传变异的知识理解亲缘关系与相貌相似之间的关系。本课活动开展难度较低,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地联系身边的人和事物,并在课程结束后的生活中仍保持自主观察与思考的良好习惯。【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人类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着相同与不同。2.人类亲代与后代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也有一些不同。3.人的相貌特征、血型、性格、行为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遗传变异现象。科学探究目标1.能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人与人相貌特征的相同与不同。2.能将人的相貌特征整合起来比较分析人与人的不同。科学态度目标能基于观察到的现象客观描述人类个体之间的相同与不同。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人类对遗传变异的研究改善着人类生活。【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着相同与不同。难点:通过观察对比归纳不同生物个体间的异同点。【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小镜子、某一家庭亲代与后代的照片、记录表。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班级记录表、三代或四代同堂全家照、双胞胎照片、人类遗传转轮图、有关遗传病的图片或视频。【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播放人脸支付或人脸解锁科普视频)我们身边的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视频里向大家展示的是一种什么技术?(人脸识别技术或面容识别技术)你在哪里见过它?你觉得它有什么好处?2.提问:你觉得人脸识别安全吗?为什么?3.小结:我们都拥有着不同的相貌,因此我们的长相才能成为我们的密码。人脸识别真的无懈可击吗?我们的相貌真的是独一无二的吗?今天我们就一起通过活动探究它的真相。(板书课题:相貌各异的我们)二、观察不同个体相貌的异同1.提问:我们怎么判断两个人长得像不像?你会关注哪些地方?(观察教科书第33页表格获得提示)可见,我们身上有许许多多的相貌特征,我们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的特征称作性状。(板书:性状)2.谈话:(出示记录表,选取眼皮单双、耳垂有无、下颌是否有沟、眉毛细长粗短、鼻梁直弯5组相对性状进行研究)请大家根据这5种性状,在组内相互观察,你和其他组员的相貌有何异同?3.学生观察,并记录观察结果。4.学生按组汇报,教师统计数据并展示。5.提问:观察统计数据,你发现了什么?预设学生回答:不同的同学拥有不同的性状组合。提问:这份数据可以说明每个人的长相都各不相同吗?预设学生回答:不能,穷举5种性状的组合方式共有32种,在40人左右的班级中必有重复情况。6.提问:(选出两位5种性状都一致的同学)这两位同学填表的内容一模一样,他们的相貌相同吗?你是怎么判断的?预设学生回答:通过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