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03 战争-2023年高考历史【 重点·难点】专练_第1页
重点03 战争-2023年高考历史【 重点·难点】专练_第2页
重点03 战争-2023年高考历史【 重点·难点】专练_第3页
重点03 战争-2023年高考历史【 重点·难点】专练_第4页
重点03 战争-2023年高考历史【 重点·难点】专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点03战争

和平来之不易,战争却从未远离。今天,和平崛起的中国日渐昌盛,但通往理想的征途

却并不平坦,一些敌视、遏制中国的势力依然虎视眈眈,中华民族更应居安思危、警钟长鸣。

目前世界,俄乌战争交战正酣,局部地区仍动荡不安,全球热点问题层出不穷。“忘战必危、

好战必亡”,新高考新试卷形势下,关于“战争与和平”的知识考查点势必不能淡化,下面,

笔者就“近现代国际战争”问题作些探究,不当之处,敬请斧正。

命题趋势

(1)民族主义对战争的影响

(2)关于战争前后的舆论宣传(包括学者著述)

(3)具有抑制战争爆发作用的因素与手段

知识梳理

注:为加深知识理解,本部分增加【例题】环节

一、国际战争的起因

(1)国家利益的激烈冲突(包括领土、种族、水源、能源、殖民地等问题)

【例题】2020年9月27日,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在纳卡地区爆发军事冲突,双方激烈交火

并已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历史上,阿亚两国就纳卡归属素有争议,并因此爆发战争。这体现

A.霸权主义影响世界和平与安全B.国际恐怖主义威胁仍然存在

C.多极化趋势下的世界仍动荡不安D.宗教问题成为当今世界头号问题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2020年9月27日,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在纳卡地区爆发军事冲突”结合

所学可知,两国冲突是最近时事,当今世界处于多极化趋势,但是局部地区仍处于动荡中,

仍有不稳定因素,说明在多极化大背景下的世界仍动荡不安,C项正确;亚美尼亚和阿塞拜

疆因为领土问题爆发冲突,并没有体现霸权主义影响,A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当今

多极化趋势卜的世界动荡不安,没有体现出恐怖主义对国际安全的威胁,B项错误;两国冲

突与领土纠纷直接关系,而与宗教无关,D项错误。

【例题】科索沃战争是由科索沃的民族矛盾直接引发,在1999年3月24日,以美国为首的

北约19个成员国中13国直接参战,其余6国提供后勤支援的一场局部战争;1999年6月

10日,联合国安理会以14票赞成、1票弃权(中国)的表决结果通过了由西方7国和俄罗

斯提交的科索沃问题决议,战争正式结束。这说明当时

A.美国的“一超”地位已经严重动摇了

B.世界政治多极化进程面临严峻挑战

C.中国在国际政治多极化中孤军奋战

D.俄罗斯仍对美国支配地位构成挑战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材料“以美国为首的北约19个成员国中13国直接

参战……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由西方7国和俄罗斯提交的科索沃问题决议”反映了在科

索沃问题上美国等西方国家仍占主导地位,说明世界政治多极化进程面临严峻挑战,故B

正确;当时美国的“一超”地位并未严重动摇,故A排除;仅凭材料信息并不能说明中国在

国际政治多极化中孤军奋战,故C排除;材料“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由西方7国和俄罗

斯提交的科索沃问题决议“无法体现俄罗斯对美国支配地位构成挑战,故D排除。

【例题】当今世界,能源之争日趋激烈,尤其是被称为“工业血液”的石油资源。因此,“石

油与国际争端密切相关下列事件与此观点相符的是()

①二战前夕,英、美等国对日本“禁运”,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

②伊拉克入侵科威特

③美国出兵伊拉克,发动海湾战争

④巴以双方对“耶路撒冷”的争夺

A.①@@B.①③④C.②®®D.①②④

【答案】A

【详解】根据所学,1940年日本提出要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美国迅速做出回应,宣布停

止对日本输出航空汽油、润滑油等物资。日本为打破封锁,决定先发制人,挑起太平洋战争,

①说法符合题意;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不仅为了石油出口,更觊觎科威特丰富的石油,②说

法符合题意;1991年美国为了确保对世界石油的控制权,出兵伊拉克,发动海湾战争,③

说法符合题意,A项正确;巴以双方对耶路撒冷的争夺,主要因为耶路撒冷同时是犹太教、

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宗教的圣地,与石油因素无直接关联,④说法不符合题意,据此排除

BCD项。故选A项。

【例题】“商业战争和政治摩擦在七年战争(1756-1763)中达到顶峰。七年战争是一场全球

性冲突……这场战争也被称为‘帝国大战’。七年战争是国际事务紧密相连的,成为不列颠帝

国150年世界霸权的奠基石.”对这场“帝国大战”理解正确的是

A.荷兰海上霸主地位开始动摇

B.欧洲国家力量对比更加失衡

C.工业革命强化英国战前实力

D.大英帝国已经成为世界霸主

【答案】B

【详解】依据“1756—1763年”、“七年战争”,结合所学可知,这场战争是英国与法国为争夺

殖民霸权而进行的战争,这场战争以法国失败、英国胜利而告终,为英国成为殖民帝国的形

成打下了基础,欧洲国家力量对比更加失衡,故B正确;17世纪中期第一次英荷战争荷兰

战败,荷兰海上霸主地位开始动摇,A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1765年工业革命开始,C

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霸主,排除D。

(2)地缘政治的国防对立

【例题】冷战期间,苏联先后入侵捷克斯洛伐克、阿富汗;美国先后发起朝鲜战争、越南战

争,都未有引发世界大战的危险;但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却使世界陷人核大战的危险境地。

究其原因,主要是古巴导弹危机

A.凸显地缘政治因素B.促成东西方的分裂

C.加剧南北双方矛盾D.导致争霸局面形成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1962年,加勒比海地区发生了一场震惊世界的古巴导

弹危机,它是由于1959年美国在意大利和土耳其部署了中程弹道导弹雷神导弹和朱比特导

弹引起的,前苏联为了扳回战略劣势,而在古巴部署导弹,最终两方妥协后,危机解除,由

此可以看出地缘政治因素是造成此次危机的主要因素,A项正确;东西方的分裂从二战冷战

开始后已经开始,排除B项;此次危机主要是美苏之间的矛盾,不是南北双方矛盾,排除C

项;美苏争霸局面的形成是北约后,1955年华约的组成,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排除D项。

故选A项。

(3)假想敌人的战略设定

【例题】到1914年,美国和德国在若干领域内的生产都超过了英国,不过对于英国人来说,

德国的挑战更为严重.英之间的竞争只不过是19世纪最后几十年国际竞争最激烈的一个方

面。材料反映了

A.一战爆发的经济根源B.垄断资本主义形成

C.自由贸易政策被抛弃D.经济危机即将到来

【答案】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爆发的根源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因此材料“到1914年,美国和德国在若干领域内的生产都超过了英国”揭示的是一战爆发的

经济根源,A项正确;垄断组织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自由

贸易政策被抛弃是在罗斯福新政后,排除C项;材料与经济危机无关,排除D项。故选A

项。

(4)遏制外交的演化升级

【例题】1914年,时任英国外交大臣的爱德华.格雷并不想让英国介入战争,但是他最终还

是认为英国应该参战,这是因为他担心德国通过控制欧洲大陆而主宰整个欧洲。这反映出

A.英国具有“均势”外交思想B.个人决策对战争发动有重要影响

C.德国崛起引起欧洲高度紧张D.英德矛盾成为欧洲国家主要矛盾

【答案】A

【详解】根据“担心德国通过控制欧洲大陆而主宰整个欧洲''可知英国之所以介入战争是为了

维持欧洲大陆的均势,防止德国一家独大,故选A;爱德华・格雷的决策还是受到国际利益

的影响,排除B;材料仅反映了英国的反映,不能说“引起欧洲高度紧张”,排除C;D项内

容无从体现,排除D。

(5)利益集团的拉帮结伙

【例题】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道:“(一战)最重要的背景因

素有五个经济上的竞争、殖民地的争夺、相冲突的联盟体系和势不两立的民族愿望和不可逆

转的军事时间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欧美列强在一战前已经制定军事时间表

B.世界性经济危机是一战爆发的重要原因

C.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是一战爆发的重要原因

D.巴尔干地区的民族矛盾是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答案】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相冲突的联盟体系”即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是一战爆发的重

要原因,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不可逆转的军事时间表''是指一战前欧洲

列强通过军备竞赛和军事扩张形成的军事态势,是一种已经形成的客观形势,排除A项;“经

济上的竞争”并不是经济危机,排除B项;巴尔干地区的民族矛盾是一战爆发的原因,但

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排除D项。故选C项。

【例题】一战爆发前,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出现了两个对立的军事集团,其中三

国协约的成员位于如图中的

A.①②⑥B.①②③C.③④⑤D.①©©

【答案】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82年5月20日,德、奥、意三国在维也纳签订同盟条约,

位于图中①②⑥处。1907年《英俄协约》的签订,标志着和三国同盟对抗的另一个帝国主

义军事集团-英、法、俄三国协约的最后形成,三国协约位于③④⑤,所以C项正确,排除

ABD项。故选C项。

(6)军国主义的扩军备战

【例题】以下为欧洲大陆主要国家陆海军人数变化统计,(单位:万人)。据此可知

1880年1890年1900年1910年1914年

俄国79.167.7116.2128.5135.2

法国54.354.271.576.991.0

德国42.650.452.469.489.1

奥匈帝国24.634.638.542.544.4

意大利21.628.425.532.234.5

A.法德矛盾成为主要矛盾B.两大军事集团势均力敌

C.欧洲国际关系空前紧张D.各国力量对比变化巨大

【答案】C

【详解】由表格信息看出,1880-1914年欧洲大陆主要国家陆海军人数呈现增长趋势,说明

这一时期欧洲大陆主要国家都在扩军备战,欧洲国际关系空前紧张,故选C;仅仅从法德两

国的陆海军人数数据无法得出法德矛盾成为主要矛盾,结合所学可知,一战前,英德竞争是

主要矛盾,排除A;表格无法体现两大军事集团形成,排除B;从表格数据看,俄国、法国、

英国家陆海军人数一直超过奥匈帝国和意大利,没有发生巨大变化,排除D。

【例题】有学者根据研究成果绘制了《日本分配使用清政府支付的甲午中日战争赔款简表》

(如图所示)。据此可推知,日本这一做法

海军扩张费169259387元,占46.4%

临时军事资金82171648元,占22.6%

陆军扩张费56798638元,占15.6%

皇室取得经费■20000000元,占5.5%

政府准备金■20000000元,占5.5%

殖民地经营资金■12500000元,占3.4%

国债清理资金■3559186元,占0.9%

八幡制铁所建设准备金I约58万元,占比例微小可忽略不计

A.使清政府丧失了财政的主导权B.颠覆了传统的东亚国际秩序

C.为国际局势持续动荡埋下伏笔D.意味若列强瓜分中国的开始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从表格信息可看出,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将清朝支付的

战争赔款大部分(84.6%)用于扩充军备,导致日本军国主义H趋膨胀,这有利于日本的进

一步扩张,可推知为后来国际纷争与局势持续动荡埋下了伏笔,C项正确;A项表述与史实

不符,且材料也无法体现,排除;由于缺乏东亚各国综合实力对比数据,无法判断“东亚国

际秩序”的变化状况,B项错误;D项所述与史实不符,故可排除。

(7)意识形态的矛盾激化(包括宗教信仰问题)

【例题】下图是1919年3月刊登在美国著名杂志《生活》上的漫画。漫画是山姆大叔公司

(美国)高薪招聘全职工人,一名工人手提写着“充足的晚餐”的饭盒前往应聘,其后的瘦弱

男子与小孩(寓指布尔什维克)正试图劝说这位工人到俄国去:“加入我们吧!'‘漫画右侧是

战争和革命后俄国一片废墟的写照。该漫画的主旨是

A.讽刺苏维埃俄国已无力挑战西方B.缓解战后失业潮引发的负面情绪

C.仇视十月革命抵制共产主义思潮D.纠集帝国主义国家武装干涉苏俄

【答案】C

【详解】根据财力“其后的瘦弱男子与小孩(寓指布尔什维克)正试图劝说这位工人到俄国

去”“漫画右侧是战争和革命、俄国一片废墟的写照“,可知该漫画出自美国,宣扬了美国工

人富裕的生活,讽刺了战后俄国的萧条,美国企图通过漫画抵制共产主义思潮的要延,C项

正确:材料对比的是美苏工人的生活,无法得知苏俄与西方的对•抗,排除A项;一战后美

国经济飞速发展,失业的负面情绪并不强烈,排除B项;材料只有美苏,无法提现纠集帝

国主义国家,排除D项。故选C项。

【例题】欧洲宗教改革时期,天主教与新教各派之间互相仇视,甚至由此引发宗教战争。启蒙

运动时期,思想家们提出了信仰自由的主张。这一变化体现了

A.宗教改革具有局限性B.人文主义思想的兴起

C.人类理性精神的进步D.宗教神学地位的崩溃

【答案】C

【详解】由材料可知宗教改革期间宗教信仰不自由到了启蒙运动时期提倡信仰自由,这体现

了人类理性精神的进步,C项正确;宗教改革具有局限性体现不出变化,排除A项;人文

主义思想的兴起时间是14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宗教神学地位

的崩溃,排除D项。故选C项。

(8)贸易禁运的加剧升级

【例题】19世纪晚期,意大利对法国进口商品征收重税,以刺激国内钢铁等新兴产业的发

展。法国立即实施了报复性关税政策。最终,双方贸易联系急剧减少,直接推动意大利与德

国、奥匈帝国结成“三国同盟这表明

A.大国之间必然会发生贸易战B.高关税是经济发展的条件

C.经济竞争必然导致军事对抗D.贸易战容易加剧政治矛盾

【答案】D

【详解】题干是一个典型的经济竞争导致军事对抗的事例,D正确。大国之间经常会发生贸

易战,但也可以通过协商签订协定,实现双赢,不打贸易战,世贸组织的成立以及各种自由

贸易协定的签署可以避免相互之间的贸易战,A排除。高关税可以暂时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

但关税是互相的,大家都实行高关税,不利于相互贸易的发展,不利于经济发展,B排除。

经济竞争可能导致军事对抗,但不是必然导致军事对抗,如欧盟马美国存在经济竞争,但很

长时间都是军事同盟,C排除。

【例题】1941年7月,日本入侵法属印度支那南部(橡胶和石油资源较丰富的地区),美国

立即宣布对日本实施石油禁运并冻结了日本在美国的一切资产。美国的这一做法()

A.加速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步伐B.是太平洋战争经济战的一部分

C.有效延缓了日军的南进速度D.彰显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协作

【答案】A

【详解】根据“1941年7月,日本入侵法属印度支那南部(橡胶和石油资源较丰富的地区),

美国立即宣布对日本实施石油禁运并冻结了日本在美国的一切资产可得出美国制裁日本,

加速了日本的报复,加速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步伐,A项正确;当时太平洋战争还没有爆发,

排除B项;“有效”错误,排除C项;1942年1月1II,《联合国家宣言》签署,标志着世界

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排除D项。故选A项。

(9)不良媒介的推波助澜(包括报刊、学者著述、影视、海报等)

【例题】19世纪末20世纪初,有关德国间谍和德国统治欧洲的阴谋的众多书籍,如《1910

年入侵英伦》《威廉来了:霍亨索伦王朝统治下的伦敦》在英国广受欢迎;描写德国战胜英

国的《英格兰的报应》《德国未来100年》等小说也在德国畅销。据此可知

A.军国主义思想控制社会舆论B.英德矛盾成为世界主要矛盾

C.文化界对战争爆发负有责任D.人们对局势发展持负面态度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有关德国间谍和德国统治欧洲的阴谋的众多书籍''和"描写德国战胜英国”

的小说畅销,这说明文学创作对战争的爆发负有一定的责任,C项正确;军国主义思想控制

社会舆论,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英德矛盾成为世界主要矛盾,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

材料主要体现的在文化界与战争爆发的关系,没有体现人们对局势发展的态度,排除D项。

故选C项。

【例题】一战爆发前,英国小说《多尔金之战》设想了德国入侵英国本土。德国媒体也普遍

将英国人视为“贪婪”、“虚伪”的代名词。当时欧洲普遍存在对外国入侵的假想和焦虑。《纽

约时报》撰写的大量材料对其他种族的种族定性火上浇油,进而激化欧洲仇外情绪。据此可

A.人为错误影响历史进程B.媒体宣传主导战争结局

C.美国通过舆论发动一战D.欧美媒体意图防范战争

【答案】A

【详解】据题意可知,一战爆发前各国普遍存在外国入侵的假想和焦虑,这就激化了各国间

的矛盾,导致认为错误影响历史进程,A项正确;是人们的主观思想激化了欧洲的仇外情绪,

而非媒体宣传主导,排除B项;一战的爆发不是美国操纵的,排除C项:欧美媒体是刺激

了战争的爆发,而非防范战争,排除D项。故选A项。

(10)民族主义的火上浇油(包括民族利己主义和民族复仇主义)

【例题】在20世纪初的欧洲,“每个国家突然之间有了要使自己强大的感情,但忘记了别的

国家也会有同样的情绪;每个国家都想得到更多的财富、每个国家都想从别国得到点什么。”

材料反映的思潮是

A.爱国主义B.民族主义C.狭隘民族主义D.法西斯主义

【答案】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狭隘民族主义就是地方民族主义,是一种以孤立、保守、排外

为特征的民族主义,因此材料“每个国家都想得到更多的财富、每个国家都想从别国得到点

什么“体现的是狭隘的民族主义,C项正确;材料与爱国主义、民族主义及法西斯主义的说

法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

【例题】以下是一战爆发前,三个欧洲国家不同的心态:甲国——仍然无法忘记在

1870-1871年那场战争中所受的耻辱;乙国——对德国支持奥国这一点深感不安;丙国一

怀疑任何一个可能会威胁到欧洲大陆权力平衡的国家。据此判断,甲、乙、丙对应的国家是

A.法、塞、德B.法、意、英

C.德、法、英D.法、俄、英

【答案】D

【详解】甲国是法国,“1870—1871年那场战争”是指普法战争;乙国是俄国,俄国与奥匈

帝国因巴尔干半岛存在深刻矛盾;丙国是英国,一直奉行大陆均势政策,因此正确答案是D

项。其他三项均不符合根据材料信息得出的甲、乙、丙对应的国家,排除A、B、C项。

(11)软弱一方的纵容退让

【例题】下图为创作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漫画《希特勒、墨索里尼与狗》。它从本质上反

映出

希特勒:“没有问题的,你

知道有些狗是只会吠而不会

咬人的吗?”

墨索里尼:“我知道,你知

道,但那只狗知不知道?”

A.英美对德实施绥靖政策B.德国模式受到西方国家青睐

C.英法对德实施绥靖政策D.德国军事扩张具有一定风险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有些狗是只会吠而不会咬人的“,并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这一背

景及设问“它从本质上反映出“,材料反映了英法对德实施绥靖政策。它是一种对侵略不加抵

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C项正确;根

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英法对德实施绥靖政策,排除A项;“德国模式

受到西方国家青睐''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B项;材料反映出英法对德实施绥靖政策,“德

国军事扩张具有一定风险''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C项。

【例题】1938年3月,“英、法、美政府装作它们根本没有注意到一个独立的国家从欧洲政

治地图上消失英、法、美政府的这一态度()

A.导致德国占领了奥地利B.直接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C.助长了德国的侵略气焰D.避免了自身被卷入战争泥潭

【答案】C

【详解】据材料可知,1938年英、法、美三国对欧洲主权国家(奥地利)被法西斯侵略采

取了绥靖政策,这一政策助长了德国的侵略气焰,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英、法、美等国

对奥地利被德国占领的态度,排除A项;直接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表述错误,排除B项;

英、法、美的绥靖政策并没有使他们避免卷入战争泥潭,排除D项。故选C项。

(12)敌对国家的战略误判

【例题】岳健勇在《一战启示录:世界体系与国际体系的冲突及其后果》中说:“受到法俄

包围的德国在战前就过高估计了俄国的经济前景和工业潜力,认定早打比晚打更有利于德国

摆脱未来的战略困境。俄国虽然认为推迟战争有利于进行更充分的战备,但认为,若屈从于

德国的威胁必将损害俄国的大国地位。”这说明战争会

A.因国家间矛盾激化而爆发B.因国家间战略误判而爆发

C.因国家间经济竞争而爆发D.因争夺国家地位而爆发

【答案】B

【详解】材料体现的是德国和俄国都对对方的国家战略存在误判,最终加速了战争的到来,

B正确;ACD与材料无关,未涉及相关信息,排除。故选B。

(13)执政集团的转移矛盾

【例题】1946〜1950年杜鲁门执政期间,美联储实行削减军费、紧缩银根的政策,美国失

业率由1948年的3.8%上升到1949年的5.9%,股市体现出熊市局面。朝鲜战争爆发后,

杜鲁门迅速命令美军介入,并再次通过扩大战争需求的刺激法案。美国经济出现了“战争景

气”。由此可知,美国迅速介入朝鲜战争()

A.原因之一是克服国内经济危机B.企图颠覆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权

C.有力维护了雅尔塔体系的稳定D.目的在与苏联争夺东北亚霸权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随着二战的结束,美国庞大的国民军工体系因战争

的结束而大规模的减少、裁员,美国出现了战后第一次经济危机。而朝鲜战争的爆发给了美

国杜鲁门政府借口,美国趁机停止削减军费、紧缩银根的政策,并通过了新的扩大战争需求

的刺激法案,从而刺激美国经济出现了新的“战争景气”,A项正确;材料主旨是美国为克服

经济危机而加入朝鲜战争,并未反映出美国介入战争与中国政权稳定的关系,排除B项;

美国在朝鲜战争中以军事上的战败而告终,并没有达到维护雅尔塔体系稳定之目的,排除C

项:此时美苏两极格局尚未真正开始,排除D项。故选A项。

(14)热点地区的突发事件

【例题】下图为英国漫画家拉温-希尔1912年10月创作的漫画《沸点》。诙漫画意在表明

桶上的英文意为“巴尔干麻烦”,奥匈帝国,沙俄、英、法、德等帝国人物坐在即将爆炸的

火药桶上

A.欧洲列强激烈争夺巴尔干B.列强之间的矛盾难以调和

C.世界大战的危机不可避免D.巴尔干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答案】C

【详解】根据“巴尔干麻烦”“即将爆炸的火药桶”,结合所学可知,漫回反映的是一战前

紧张的国际形势,巴尔干半岛成为一战爆发的火药桶,故选C;漫画强调战争爆发的危机,

AD两项不符合漫画主旨,排除;B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

【例题】以下是德国皇帝和奥匈帝国皇帝对1914年某个突发事件的看法。这个突发事件指

的是

奥匈帝国嵬.所掠国克帝

A.三国同盟的形成B.三国协约的形成

C.萨拉热窝事件D.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答案】C

【详解】据“德国和奥匈帝国”“1914年某个突发事件”“塞尔维亚作为一个政治因素,

必须从巴尔干抹掉、奥匈帝国皇帝、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德国皇帝”及所学知识可知,“这

个突发事件“是指1914年发生的萨拉热窝事件,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C项正确;

1882年5月,德、奥、意三国在维也纳签订同盟条约,排除A;1904年4月,英、法签订

了协定,三国协约的形成,排除B: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排除I)。

(15)霸权国家的插手扩张

【例题】如表中材料表明()

1965年美国总统命令轰炸越南北部,1970年美国将战争扩大到柬埔寨。

1983年美国军队侵入加勒比海地区的小岛国格林纳达。

1999年北约越过联合国安理会对南联盟进行空袭,并轰炸中国驻南大使馆。

2001年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

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推翻了萨达姆政权。

A.霸权主义威胁世界安全B.和平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C.世界多极化进程已终止D.国际政治新秩序已形成

【答案】A

【详解】根据题干表格中的内容可知,美国不断发动战争,干涉他国内政,入侵他国领土,

威胁他国的安全,这表明美国的霸权主义威胁世界安全,A项正确;“和平发展成为时代主

题''与题干无关,排除B项;“世界多极化进程己终止”与事实不符,排除C项;“国际政治

新秩序已形成“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

【例题】如图是一幅反映当今国际关系的政治漫画一《山姆大叔的饭桌)。该漫画表明

A.冷战后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B.联合国的维和作用明显减弱

C.恐怖主义延缓了民主化进程D.大国插手导致世界局势动荡

【答案】D

【详解】漫画中的山姆大叔指的是美国,其餐桌上的伊拉克、伊朗、黎巴嫩、巴以地区的指

代物具有浓厚的军事色彩,换而言之,上述地区之所以充满火药味,原因在于美国的插手,

即大国插手导致世界局势动荡,D正确;题干内容与多极化趋势无关,排除A;题干未显示

联合国,排除B;题干涉及的大国干预和地区动荡关系,而非恐怖主义,排除C。

(16)政治大国的幕后推手

【例题】下图出自《环球时报》英文版。漫画显示,乌克兰陷入熊熊之火当中,而一身美国

国旗样式装扮的“山姆大叔”一边“用汽油灭火”,一边还喊叫着,“为什么中国不能做更多来

帮助灭火?”该漫画()

A.讽刺美国对俄乌局势干涉失败B.说明国际形势受中美关系影响

C.表明美国致力于重建国际格局D.揭露美国是世界动荡幕后黑手

【答案】D

【详解】依据材料可知,该漫画反映的是在俄乌冲突中,代表“山姆大叔'’的美国一边“用汽

油灭火”,一边喊叫着“为什么中国不能做更多来帮助灭火?山此可以看出在俄乌冲突中,

美国煽风点火,等俄乌加剧冲突后却指责中国,这说明美国是推动世界动荡的幕后黑手,D

项正确;该漫画揭露美国煽风点火加剧俄乌冲突,而非讽刺美国对俄乌局势干涉失败,排除

A项;该漫画反映的是美国对外政策加剧世界动荡,不是国际形势受中美关系影响,排除B

项;美国的做法实际上是在维护本国的利益,而非致力于重建国际格局,排除C项。故选D

项。

(17)被侵略、被压迫民族的反抗斗争

【例题】拉丁美洲曾经长期沦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国的殖民地,从18世纪末期开始,拉丁

美洲开始了此起彼伏的争取民族独立的战争。民族独立运动期间,对其有利的国际因素是

()

A.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有利配合B.欧洲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斗争

C.拉丁美洲民族意识的觉醒D.启蒙思想的传播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及欧洲其他国家的革命正在如火如荼

地进行,即欧洲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斗争,为拉美独立运动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斗争环境。

B项正确;美国独立战争没有与拉美独立战争相互配合,排除A项;C项不是国际因素,

排除C项;启蒙思想在拉丁美洲内部传播,不是国际因素,排除D项。故选B项。

二、间接参与战争的行为表现

(1)为应对战争的舆论宣传与动员

【例题】从1950年11月开始,《人民日报》运用资料、漫画、专刊等,针对民众的“恐美”“崇

美”“亲美”心态,向民众进行“仇美”“鄙美”“蔑美”的大规模宣传教育。这一做法旨在

A.为抗美援朝进行社会动员B.与美国争夺国际舆论优势

C.为开展三大改造积极造势D.突破西方国家的封锁敌视

【答案】A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中国出兵援助朝鲜对抗美国,

所以从“恐美”“崇美”“亲美”到“仇美”“鄙美”“蔑美”的转变实际上为抗美援朝进行社会动员,A

项正确;中国的这一做法是为了给抗美援朝进行社会动员,而非与美国争夺国际舆论优势和

突破西方国家的封锁敌视,排除BD项;我国的三大改造到1953年才开始,排除C项。故

选A项。

【例题】1942年8月,美国战时信息局向好莱坞发布了一份名为《电影界政府信息指南》

的文件,其中涉及了在好莱坞电影中应该如何对敌人进行刻画和描绘,从敌国的丑恶本性、

战争目的到敌国士兵的外形特征都做了详细、明确的规定。这说明好莱坞电影

A.丧失了独立的商业运营权B,成为战争舆论动员工具

C.为公众提供了虚假的战争信息D.迎合了大众的时尚诉求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时间可知这一时期处于二战期间,根据材料“从敌国的丑恶本性、战争目

的到敌国士兵的外形特征都做「详细、明确的规定”可知美国政府通过对敌人形象的描绘,

进而为战争动员做准备,B正确;ACD与材料无关,未涉及相关信息,排除。故选B。

(2)对参战方的物资、人力援助

【例题】租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对盟国提供军事和经济援助的政策。苏德战争爆发

后,美国与苏联签订了租借协定,对苏联进行“无条件援助“。1944年,苏联对美国贸易总额占美

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24.3%,苏联的物资需要成为美国安排生产的重要依据。这一致策()

A.为战后国际格局产生影响B.对二战胜利具有决定性作用

C.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发展D.加速了美国冷战政策的形成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苏德战争爆发后,美国与苏联签订了租借协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

期间,美国向苏联提供一定的援助,有利于苏联在战争占据优势,对战后国际格局产生影响,

A项正确;B项夸大了这一政策的作用,排除B项;材料与贸易自由化无关,排除C项;

此时还没有开始冷战,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例题】1942年5月,日军切断了滇缅公路,中美被迫共同开辟“驼峰航线”,这是世界战

争空运史上持续时间最长、条件最艰苦、付出代价最大的一次悲壮的空运,继续为中国提供

战略物资。材料说明

A.美国充分发扬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B.中国抗战得到了同盟国的支援

C.“驼峰航线”适宜做中外联络通道

D.中国抗战主要是依靠外国援助

【答案】B

【详解】1942年中国抗日期间拍远征军,主要目的是打动滇缅交通线,中美被迫共同开辟“驼

峰航线”说明中国抗战得到了同盟国的支援。B正确;美国显然不是国际主义精神,A错误;

“驼峰航线”并不是中外联络线,C错误;中国抗战时独立自主,D错误。

【例题】一战期间,成千上万的华工有组织的奔赴协约国,英俄法三国一共招募了华工达

30万人。这些华工从事着建筑、修路等体力工作。甚至有不少华工被迫上战场,在战场上

修理工事、运送弹药,在一战当中华工约有5万人死亡。对于华工出国参战说法正确的是()

A.主要是因为华工具有埋头苦干精神

B.中国得以收回某些主权提升国际地位

C.北洋政府直接派兵参加一战的结果

D.华工出国参战改变了一战战争性质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一战期间,成千上万的华工有组织的奔赴协约国,英俄法三国一共招募

了华工达30万人。……甚至有不少华工被迫上战场,在战场上修理工事、运送弹药,在一

战当中华工约有5万人死亡。”可知,体现了华工对协约国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有助于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B项正确;主要是因为华工具有埋头苦干精神,不符合主旨,排除A

项;北洋政府直接派兵参加一战的结果,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华工出国参战改变了一-

战战争性质,表述有误,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之间的战争,排除D项。

故选B项。

(3)运用商业、金融手段打击竞争对手

【例题】下表反映出()

朝鲜战争开始以后美国宣布冻结中国政府在美的资产

美国对英国在外汇市场和国际组织援助方面的货币

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

金融制裁,迫使英国退兵埃及

美国冻结俄罗斯央行资产、禁止俄罗斯使用SWIFT系

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

统(国际资金清算系统)

A.经济全球化发展B.美英同盟的动摇

C.美元逐渐武器化D.金融体系的完善

【答案】C

【详解】根据“美国对英国在外汇市场和国际组织援助方面的货币金融制裁,迫使英国退兵

埃及”“美国冻结俄罗斯央行资产、禁止俄罗斯使用SWIFT系统(国际资金清算系统)”可得

出美元已经成为美国对外推行霸权主义的重要工具,体现出美元逐渐武器化的特征,C项正

确;AB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

三、具有抑制战争爆发作用的因素与手段

(1)全球化的相互依存

【例题】1910年,英国一位作家指出:由于国家之间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战争已变得“无

利可图“,即使对胜利国来说也得不偿失,因为通过战争掠夺的有限战利品和领土远远无法

抵消商贸信用的毁灭。他的观点

A.指出了全球化抑制着国家间冲突B.被第一次世界大战证明是错误的

C.作出了和平发展符合潮流的判断D.预测了世界性经济大危机的爆发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该作家认为,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家间联系增强,战争行为伤害各

方,国家间的冲突因此将减少,故选A项;一战伤害了参战各国,之后世界殖民体系瓦解,

对同盟国与协约国都不利,从而证明该观点的正确性,排除B项;该作家并未主张通过“非

战争''手段来谋取利益,排除C项;该观点未“预测”大危机,排除D项。故选A项。

(2)国际法(公约)与国际组织的存在

①国际法(公约)

【例题】1618年开始的三十年战争,在德意志的新教同盟和天主教同盟之间爆发,后欧洲

国家各国纷纷卷入其中。最终交战双方签订了《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结束了欧洲混战局面,

形成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这场战争()

A.建立了大国协调为特征的国际关系B.标志着近代国际法的形成

C.确定不兼并不赔偿的新型国际准则D.确定了“大国一致”原则

【答案】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十年战争是由神圣罗马帝国的内战演变而成的一次大规模的

欧洲国家混战,也是历史上第一次全欧洲大战。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是以外交会议订立

和约的先例,其于各个主权国家非存的概念,新的政治系统在欧洲中部形成,山于权力平衡,

国家间的侵略战争得到遏制,反对干预别国内政的准则开始得到认可,随着欧洲影响力逐渐

遍布全球,这些威斯特伐利亚原则,尤其是主权国家的概念,逐渐流行成为国际法和世界秩

序的中心原则,所以这场战争标志着近代国际法的形成,B项正确;A项是维也纳体系,

排除A项;苏俄提出不兼并不赔偿原则并宣布侵略战争为反人类罪,排除C项;联合国安

理会五大国一致原则是在1945年2月的雅尔塔会议上确定的,排除D项。故选B项。

【例题】1928年8月,英、法、美、德等国在巴黎签署《非战公约》,决定废弃以战争作为解

决国际争端和推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同时不用和平之外的方法解决任何国家纠纷。这一规定

()

A.保证了所有缔约国家的安全B.奠定了国际法中互不侵犯的原则

C.维系了战后世界的和平稳定D.体现了世界各国政府的共同意愿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非战公约》,决定废弃以战争作为解决国际争端和推行国家政策的工具,

同时不用和平之外的方法解决任何国家纠纷。”可知,这些内容体现了“互不侵犯”的原则,

有利于和平解决国家之间的争端,B项正确;保证了所有缔约国家的安全,与史实不符,排

除A项;《非战公约》最终被德国、日本等法西斯国家撕毁,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既没有维系世界和平稳定,又未体现各国的共同意愿,排除C项和D项。故选B项。

【例题】图7是17世纪以来出现的一系列重要文献。它们()

1625年《战争与和平法》(格劳秀斯)

1899年《国际争端和平解决公约》(海牙国际会议)

1919年《国际联盟盟约》(巴黎和会)

1928年《巴黎非战公约》

1945年《联合国宪章》(旧金山会议)

1949年《日内瓦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总议定书》(联合国大会)

图7

①反映了近代以来国际争端频繁②得到了各国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

③展现了人类追求和平的持续努力④成为了解决国际争端的法律依据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以来人类战争与和平问题。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7世纪以来的重要

文献”,这些文献的主题度与战争有关。本题主要考查历史知识迁移和材料解读能力。根据

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②带有绝对化的倾向,如果各国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人类就

不会兵戈相见,战争就可以避免了。故选C项。

【附】国际法的形成发展历程

②国际组织

【例题】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后分别诞生了国际性组织国际联盟和联合国,关于这两个

组织相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成立于1920年,是《凡尔赛条约》签订后第一个

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曾拥有58个成员国。

国际其宗旨是促进国际合作和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由

联盟于该组织在形成决议时要求“全体一致”,使其

失去了对侵略行为采取任何有效行动的可能性

成立于1945年,是《联合国宪章》签订后由主权

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现有193个会员国。其宗

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全

球经济社会发展。它将制裁侵略的权力集中于安理

联合国

会,在形成实质性事项的决议时,需要五个常任理

事国一致同意,这使和平解决争端和制裁侵略具有

更强的可操作性

A.都是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

B.体现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政治秩序

C.都形成了制约战争的有效机制

D.宗旨都包含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答案】C

【详解】本题是否定型选择题。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国际联盟在形成决议时要求“全

体一致”的原则,对侵略活动失去采取有效行动的可能性,C项符合题意,C项正确;这两个

组织都是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只是数量有多有少,排除A项;两者都是战后强国力

量博弈的结果,体现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政治秩序,排除B项;两者的宗旨都是促进国际合

作,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排除D项。故选C项。

(3)既定国际体系与国际秩序的约束

①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例题】1618年,德意志的新教同盟和天主教同盟之间爆发战争,欧洲各国卷入其中。1648

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订,结束了欧洲的混战局面,形成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该体

系()

A.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

B.建立起以大国协调、欧洲均势维护和平的国际体系

C.规定了缔约各国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

D.确定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和制裁侵略的机制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订,结束了欧洲混战的

局面,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它开创了用国际会议和通过谈判

达成协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确认了缔约国必须遵守条约、各缔约

国可以对违约国集体制裁的国际法基本原则。据此分析,A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B项描

述符合维也纳体系,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项;C项描述符合《国际联盟盟约》,与题干

信息不符,排除C项;D项描述符合《联合国宪章》,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A

项。

②维也纳体系

【例题】下图为欧洲画家所绘制的维也纳会议的漫画。身着欧洲各国军装的数人,对一幅已

被撕扯得破破烂烂的地图讨价还价,地图上标注“FRANCE”的地方还差点被利剑给切掉。据

此推知,维也纳会议召开的重要背景是()

A.和平解决争端成为各国共识B.殖民竞争加剧了各国的矛盾

C.拿破仑战争改变了欧洲版图D.第一个政治性国际组织成立

【答案】C

【详解】依据材料“身着欧洲各国军装的数人……下RANCE,的地方还差点被利剑给切掉。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会议的主要内容是恢复拿破仑战争时期被推翻的各国I日王朝及欧洲封建

秩序,防止法国东山再起,战胜国重新分割欧洲的领土和领地,相互制衡并保持和平,C项

正确:“各国共识”表述夸大,排除A项;维也纳会议的背景是拿破仑战争破坏了欧洲的封

建秩序,排除B项;第一个政治性国际组织是国际联盟,排除D项。故选C项。

③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例题】《凡尔赛和约》不仅把战争责任完全推给德国,还对德国进行了苛刻的掠夺。而在

雅尔塔会议上,“德国人要吃饭”成为新的口号、而不是一味的打击和宰割战败国。由此可见,

相比于凡尔赛体系,雅尔塔体系()

A.确立了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B.保障了战败国的利益

C.有利于国际秩序的相对稳定D.勾画两极格局的框架

【答案】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凡尔赛体系对战败国进行苛刻的掠夺容易导致极端民族仇恨,雅尔

塔体系关注德国民众的基本生活,这有利于战后国际秩序的相为稳定,C项正确;根据所学

可知,雅尔塔体系不是一个公正的国际秩序,排除A项;材料主要论述的是对战败国的处

置思路,没有提及利益分配,排除B项;材料并没有明确战后世界格局情况,无法从材料

中推断,排除D项。故选C项。

④雅尔塔体系

【例题】朝鲜战争爆发之初,美国政府内部一度主张越过“三八线",统一朝鲜半岛。但是考

虑到中国和苏联的介入,政府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