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高中历史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单元整合课件岳麓版必修_第1页
【课件】高中历史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单元整合课件岳麓版必修_第2页
【课件】高中历史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单元整合课件岳麓版必修_第3页
【课件】高中历史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单元整合课件岳麓版必修_第4页
【课件】高中历史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单元整合课件岳麓版必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整合一、中国近代前期的进步思想潮流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坚持向西方学习,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西学东渐”下的中国近代思想探索围绕救亡图存和近代化两大时代主题,经历了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选择取舍的渐进过程,它们都不同程度地促进了中国人思想的解放,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1.“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从鸦片战争开始,先进的中国人就主张在“器物”层次上接受西方文化,林则徐、魏源是这些先进中国人的代表。洋务派继承了林则徐、魏源的思想,主张购买、仿制外国新式船炮。2.超越“中体西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先进的中国人放弃了“洋务救国”的思想,突破和超越了“中体西用”的窠臼,转而以维新和革命、立宪和共和相号召。继封建地主阶级发动洋务运动,注重引进西方军事和生产技术之后,资产阶级开始通过发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以进一步引进西方的政治制度。3.学习西方,“首在立人”。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建立起独裁统治,在社会上刮起了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新文化运动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口号,树起了“打倒孔家店”的大旗。新文化运动中的这种向西方学习独立、自由、平等、进取的主张,在当时起到了巨大的思想启蒙作用。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间的关系1.三者都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都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们的实质都是实事求是。毛泽东依靠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将中国革命从教条主义和机会主义的统治下拯救出来,走上正确道路。邓小平继承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领导党和国家从“左”的束缚中摆脱出来,走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2.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与发展,都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它们都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前进的根本保证。试题回放话题归纳1.(2017课标全国Ⅱ)1913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广告称:“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这反映出当时

(

)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B.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C.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D.广告成为推进文明的工具试题回放话题归纳解析:本题考查近代社会巨变。从材料信息看,“艾罗补脑汁”广告宣称“一国之进步”“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

“善谋卫生”,结果“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这说明追求爱国、进步、精神、卫生等成为社会时尚,故选B项。新文化运动开始于1915年,故A项错误;仅仅一个产品畅销,不能说明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可排除C项;材料信息不能说明广告成为推进文明的工具,故排除D项。答案:B试题回放话题归纳2.(2016课标全国Ⅲ)1903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使用“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词,其根本目的在于

(

)A.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B.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C.反对向西方学习D.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试题回放话题归纳解析:本题考查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张之洞建议禁止使用新名词,主要目的在于防止这些新名词代表的新思想对清朝的统治产生冲击,也就是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故D项正确。维新思想伴随着1898年戊戌变法的失败已不再占据进步思潮的主流,根据题干时间“1903年”可知,此时张之洞借此抵制的应该是革命思想,故A项错误。题干中新名词虽为外来词,但不足以冲击民族语言,且民族语言应具有包容性,不符合“根本目的”,故B项错误。张之洞作为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故C项错误。答案:D试题回放话题归纳3.(2016课标全国Ⅲ)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矞吾中华!”这反映出“诗界革命”(

)A.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B.推动了白话文运动C.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

D.成为改良思潮的开端解析:本题考查梁启超提倡的“诗界革命”的作用。关键词:“甲午战后”。从题干中梁启超赋诗的内容可看出梁启超主张中国应向英国和日本学习,再结合时间“甲午战后”,可知其目的是救亡图存,故C项正确。梁启超主张学习英日,这是一种改良思想,故A项错误。题干中梁启超仍然用的是古文,并非白话文,白话文运动是新文化运动时期出现的,故B项错误。中国改良思潮的开端应该是早期维新思想,故D项错误。答案:C试题回放话题归纳4.(2017课标全国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在专制王权下的法国,国王曾自视为民族的代表,路易十四声称“朕即国家”“朕即民族”。启蒙思想家主张人民主权,抨击君主专制,阐述了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思想:一个民族可以没有国王而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相反,一个国王若无国民则不存在,更不必说治理国家了,甚至表示“专制之下无祖国”。在法国大革命中,人们认为法兰西民族的成员不仅居住在同一地域、使用相同的语言,而且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全体法国人组成法兰西民族。一般认为,法国大革命是法兰西民族诞生和民族主义形成的标志。——摘编自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试题回放话题归纳材料二

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其在实业界,苟无民族主义,则列强之经济的压迫,致自国生产永无发展之可能。其在劳动界,苟无民族主义,则依附帝国主义而生存之军阀及国内外之资本家,足以蚀其生命而有余。故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大革命对近代民族主义形成的促进作用。(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义与近代法国民族主义内涵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试题回放话题归纳参考答案:(1)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君主专制被推翻;等级制度被废除;《人权宣言》宣布了天赋人权和公民平等。(2)相同:追求民主与平等。不同:法国民族主义是反对国内专制;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义突出反对帝国主义。原因:封建专制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法国社会主要矛盾,争取主权在民是主要任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