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农业循环经济系统开发_第1页
绿色农业循环经济系统开发_第2页
绿色农业循环经济系统开发_第3页
绿色农业循环经济系统开发_第4页
绿色农业循环经济系统开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绿色农业循环经济系统开发TOC\o"1-2"\h\u29032第1章引言 3225031.1研究背景与意义 37101.2国内外研究现状 3209911.3研究内容与目标 3296981.4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48544第2章绿色农业循环经济概述 4224682.1绿色农业的基本概念 5202422.2循环经济理论及其在农业中的应用 5225062.3绿色农业循环经济系统的特点与内涵 530346第3章农业资源与环境现状分析 679053.1我国农业资源概况 6189833.2农业环境问题及成因 622163.3农业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利用的挑战与机遇 617561第4章循环农业模式构建 7166614.1循环农业模式设计原则 7139914.1.1整体性原则 7248474.1.2循环利用原则 771434.1.3生态平衡原则 7273614.1.4经济效益原则 7139204.1.5技术创新原则 7178704.2常见循环农业模式分析 7123454.2.1种养结合模式 770464.2.2生物质能源利用模式 7153284.2.3生态农业观光模式 8200334.2.4智慧农业模式 8118444.3循环农业模式构建方法与步骤 8134304.3.1构建方法 8112974.3.2构建步骤 828557第5章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926725.1农业废弃物资源概况 974325.2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9172605.2.1生物技术 9240435.2.2物理技术 9114835.2.3化学技术 9200795.2.4综合利用技术 9167595.3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案例分析 962125.3.1秸秆还田 978415.3.2畜禽粪便发酵制有机肥 10235335.3.3农膜回收利用 1084015.3.4林业废弃物制备生物质颗粒 107259第6章生态农业产业链构建 10192686.1生态农业产业链概述 10239356.2生态农业产业链构建方法 10120556.2.1产业链节点企业筛选 10127736.2.2产业链结构设计 10208466.2.3产业链技术创新 1038166.2.4产业链政策支持 1116486.3生态农业产业链优化策略 11172536.3.1提高产业链协同效率 11183176.3.2强化产业链技术创新 11227666.3.3构建产业链信息平台 1177876.3.4加强产业链环境保护 11101206.3.5建立产业链风险防控机制 11276856.3.6培育产业链品牌 1130814第7章农业循环经济技术创新 1160727.1农业循环经济关键技术与设备 11140957.1.1生物技术 11175457.1.2资源循环利用技术 11282987.1.3节水灌溉技术 12313397.1.4精准农业技术 12300917.1.5农业循环经济关键设备 12129477.2农业循环经济技术创新方向 1241487.2.1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1264827.2.2降低环境污染 12141807.2.3提升农业生态系统稳定性 1247607.2.4发展绿色农业产业链 12316627.3农业循环经济技术集成与应用 12162627.3.1技术集成 12269127.3.2应用案例 1330107第8章绿色农业循环经济政策与制度 13149128.1政策与制度对绿色农业循环经济的影响 13236178.2我国绿色农业循环经济政策现状分析 13235228.2.1政策文件梳理 13193938.2.2政策实施评估 1342988.3政策与制度创新建议 1384318.3.1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13151538.3.2强化政策引导与激励 1348698.3.3推进制度创新 14173228.3.4加强政策宣传与培训 14178008.3.5建立健全监督与评估机制 144091第9章农业循环经济系统评价与监测 14241099.1农业循环经济系统评价指标体系 14209609.1.1经济评价指标 14263969.1.2社会评价指标 14299149.1.3环境评价指标 14184299.2农业循环经济系统评价方法 15275049.2.1定量评价方法 15134889.2.2定性评价方法 15244699.3农业循环经济系统监测与预警 1598989.3.1监测方法 1599929.3.2预警机制 1524136第10章案例分析与展望 15919410.1绿色农业循环经济系统成功案例分析 15501010.1.1案例一:东北地区玉米秸秆综合利用 151507510.1.2案例二:南方丘陵地区茶产业循环经济 163130110.1.3案例三:设施农业循环经济模式 16500310.2绿色农业循环经济系统发展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16695310.2.1政策支持不足 161559710.2.2技术研发与应用水平不高 162174510.2.3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程度低 162442210.3绿色农业循环经济系统发展前景与展望 161055110.3.1政策扶持力度加大 161181610.3.2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发展 162415310.3.3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提升 17第1章引言1.1研究背景与意义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已无法满足人们对食品安全、生态环境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需求。绿色农业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农业生产方式,旨在降低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发展绿色农业循环经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聚焦绿色农业循环经济系统的开发,旨在为我国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1.2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内外学者在绿色农业循环经济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国外研究主要关注农业循环经济的政策体系、技术集成与优化、产业链构建等方面;国内研究则侧重于绿色农业循环经济的模式创新、技术体系、政策建议等方面。但是现有的研究在绿色农业循环经济系统的整体开发、关键技术创新与集成、产业协同发展等方面仍有较大的拓展空间。1.3研究内容与目标本研究围绕绿色农业循环经济系统开发,主要研究以下内容:(1)分析绿色农业循环经济系统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其成因,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支持。(2)构建绿色农业循环经济系统的理论框架,明确系统内的关键要素及其相互关系。(3)研究绿色农业循环经济系统中的关键技术创新与集成,提出适用于不同地区的绿色农业循环经济模式。(4)探讨绿色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构建与优化策略,促进产业协同发展。研究目标:为我国绿色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1.4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本研究采用以下方法展开:(1)文献综述法:梳理国内外绿色农业循环经济相关研究,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2)实证分析法:通过收集相关数据,分析绿色农业循环经济系统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其成因。(3)模型构建法:构建绿色农业循环经济系统的理论框架,明确系统内各要素的相互关系。(4)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地区进行案例分析,探讨绿色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及其适用性。技术路线:研究技术路线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阶段:(1)理论研究阶段:通过文献综述,梳理绿色农业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2)现状分析阶段:运用实证分析法,分析绿色农业循环经济系统的发展现状及问题。(3)模式构建阶段: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构建绿色农业循环经济系统理论框架及关键技术创新与集成。(4)案例应用阶段:通过案例分析法,验证所提出的绿色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第2章绿色农业循环经济概述2.1绿色农业的基本概念绿色农业是一种以提高农业生产可持续性、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它强调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遵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平衡的原则,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改进生产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2.2循环经济理论及其在农业中的应用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的经济增长模式,旨在实现资源消耗最小化、废弃物排放最小化和经济效益最大化。循环经济理论在农业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资源循环利用: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废弃物、副产品等资源的再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2)农业产业链延伸:将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有机结合,形成闭合的产业链,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3)农业生态系统修复:通过实施生态补偿、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修复受损的农业生态系统,提高农业生态环境质量。(4)农业绿色发展政策引导: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引导农业生产者和消费者转变发展观念,走绿色发展道路。2.3绿色农业循环经济系统的特点与内涵绿色农业循环经济系统具有以下特点:(1)资源高效利用:通过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等手段,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2)生态环境保护:在生产过程中,注重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实现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同。(3)产业链闭合:构建包括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完整产业链,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减少废弃物排放。(4)农业多功能性:发挥农业的经济、社会、生态等多重功能,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绿色农业循环经济系统的内涵包括:(1)生产方式绿色化:采用环保型农业生产技术和方法,减少化肥、农药等投入品的使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2)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具有循环经济特征的优势产业,提高农业产值。(3)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将农业废弃物转化为有用的资源,实现资源循环利用。(4)农业政策支持: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推动绿色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5)农业科技创新: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为绿色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第3章农业资源与环境现状分析3.1我国农业资源概况我国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主要包括土地、水资源、气候资源和生物资源。我国土地资源总量较大,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种土地类型为农业多样化生产提供了条件。但是人均占有量较少,土地资源分布不均,中西部地区耕地面积较大,但开发利用率相对较低。水资源在时空分布上存在较大差异,南方地区水资源丰富,而北方地区水资源相对匮乏,农业用水效率有待提高。我国气候资源多样,为不同作物生长提供了适宜条件。我国生物资源丰富,农作物种类繁多,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循环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3.2农业环境问题及成因我国农业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化肥、农药过量使用导致土壤、水体污染;二是耕地质量下降,土壤退化、酸化、盐渍化等问题日益严重;三是水资源利用效率低,农业用水浪费现象普遍;四是农业生物多样性减少,部分传统品种逐渐消失。农业环境问题的成因复杂多样,主要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业生产方式不合理,过度依赖化学投入品,导致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二是农业产业结构单一,缺乏循环利用和资源整合;三是农业科技创新不足,农业生产效率低,资源利用水平不高;四是政策制度不完善,农业环境管理力度不够。3.3农业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利用的挑战与机遇面对农业资源与环境现状,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以下挑战:一是资源约束加剧,人均占有量少,资源利用效率低;二是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影响农产品质量和生态环境;三是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带来不确定性,增加了农业生产的压力;四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循环经济发展任务艰巨。与此同时我国农业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利用也面临着一系列机遇:一是国家政策支持,农业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二是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供了技术支撑;三是循环经济理念逐渐融入农业生产,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四是国际市场对绿色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为我国农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市场机遇。通过抓住这些机遇,我国农业有望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第4章循环农业模式构建4.1循环农业模式设计原则循环农业模式的设计应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遵循以下原则:4.1.1整体性原则循环农业模式应充分考虑农业生产、农村生活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实现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产业结构的优化。4.1.2循环利用原则充分利用农业废弃物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农业生产的内部循环和外部循环相结合。4.1.3生态平衡原则遵循生态学原理,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稳定性,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4.1.4经济效益原则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4.1.5技术创新原则引入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循环农业模式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4.2常见循环农业模式分析4.2.1种养结合模式种养结合模式通过合理配置种植业和养殖业,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高农业综合效益。4.2.2生物质能源利用模式利用农业废弃物和能源作物生产生物质能源,降低化石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4.2.3生态农业观光模式结合生态农业和旅游业,发展农业观光、体验和休闲项目,提高农业附加值。4.2.4智慧农业模式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实现农业生产自动化、智能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4.3循环农业模式构建方法与步骤4.3.1构建方法(1)明确目标:根据区域资源条件和发展需求,确定循环农业模式的发展目标。(2)分析资源:调查分析区域内的农业资源、生态环境和产业发展现状。(3)选择模式:根据资源条件和目标需求,选择合适的循环农业模式。(4)制定规划:制定循环农业模式实施方案,包括技术路线、产业布局和政策措施等。(5)实施与评估:分阶段、分步骤推进循环农业模式的实施,并进行效果评估和调整。4.3.2构建步骤(1)开展循环农业模式研究:分析国内外循环农业发展现状,总结成功经验,为模式构建提供理论依据。(2)组织专家团队:邀请农业、生态、经济等领域专家,共同参与循环农业模式的构建。(3)进行实地调研:深入农业生产一线,了解实际情况,为模式构建提供实证依据。(4)制定实施方案:根据调研结果和专家意见,制定具体的循环农业模式实施方案。(5)开展试点示范: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区域,开展循环农业模式试点示范。(6)总结经验与推广:总结试点示范经验,进行宣传推广,促进循环农业模式的广泛应用。第5章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5.1农业废弃物资源概况农业废弃物是指在农业生产、加工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失去原有使用价值或经济价值较低的物质。我国农业废弃物资源丰富,主要包括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农膜、农产品加工副产品和林业废弃物等。据统计,我国每年产生的农业废弃物总量约为数十亿吨,具有巨大的资源化利用潜力。合理利用这些资源,既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又能提高农业经济效益。5.2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5.2.1生物技术生物技术是利用微生物、昆虫等生物对农业废弃物进行分解、转化和利用的一种技术。例如,通过厌氧发酵技术,将畜禽粪便转化为有机肥料;利用食用菌对作物秸秆进行分解,制备生物质能源。5.2.2物理技术物理技术是通过机械、热、声等物理方法对农业废弃物进行处理和利用。如利用秸秆压块机将秸秆压缩成生物质燃料,提高其燃烧效率和运输方便性。5.2.3化学技术化学技术是通过化学反应将农业废弃物转化为高附加值的产品。例如,利用化学方法将农业废弃物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等转化为糖类,进而生产生物乙醇等可再生能源。5.2.4综合利用技术综合利用技术是将农业废弃物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利用,实现资源价值最大化。如将秸秆还田、制备生物质燃料、生产有机肥等多种利用方式相结合,实现农业废弃物的高效利用。5.3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案例分析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案例:5.3.1秸秆还田秸秆还田是将作物秸秆直接翻入土壤中,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肥力。同时秸秆还田还能减少化肥使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5.3.2畜禽粪便发酵制有机肥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将畜禽粪便转化为有机肥料,既减少了粪便对环境的污染,又提高了资源利用率。5.3.3农膜回收利用通过对农膜进行回收、清洗、造粒等工艺处理,制备再生塑料颗粒,用于生产农用地膜、棚膜等,实现农膜的资源化利用。5.3.4林业废弃物制备生物质颗粒将林业废弃物如锯末、木屑等压缩成生物质颗粒,作为可再生能源进行利用,降低化石能源消耗。通过以上案例分析,可以看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在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将有助于构建绿色农业循环经济系统。第6章生态农业产业链构建6.1生态农业产业链概述生态农业产业链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产业组织形式,融合了循环经济和绿色农业的理念,旨在实现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产业链通过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将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有机结合,形成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产业循环体系。6.2生态农业产业链构建方法6.2.1产业链节点企业筛选在生态农业产业链构建过程中,首先应对产业链各环节的企业进行筛选,选择具有较好生态环境效益、资源利用效率和生产能力的节点企业。还需关注企业间的产业关联度,保证产业链的顺畅运作。6.2.2产业链结构设计根据产业链节点企业的特点,设计合理的产业链结构,包括产业链的长度、宽度和深度。同时注重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协同作用,提高产业链的整体效益。6.2.3产业链技术创新积极推动生态农业产业链的技术创新,包括种植、养殖、加工等环节的技术改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6.2.4产业链政策支持应加大对生态农业产业链的政策支持力度,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信贷支持等,引导和鼓励产业链各环节企业积极参与生态农业建设。6.3生态农业产业链优化策略6.3.1提高产业链协同效率通过优化产业链各环节的企业布局,提高产业链协同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产业链的市场竞争力。6.3.2强化产业链技术创新持续推动产业链技术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提高产业链的技术水平。6.3.3构建产业链信息平台建立产业链信息平台,实现产业链各环节的信息共享,提高产业链的运营效率。6.3.4加强产业链环境保护加强对产业链各环节的环境监管,保证产业链的绿色发展。同时推广环保技术和清洁生产,降低产业链的环境压力。6.3.5建立产业链风险防控机制针对产业链可能面临的自然、市场、政策等风险,建立风险防控机制,保证产业链的稳定运行。6.3.6培育产业链品牌加强产业链品牌建设,提高产业链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促进产业链可持续发展。第7章农业循环经济技术创新7.1农业循环经济关键技术与设备7.1.1生物技术本节主要介绍绿色农业循环经济系统中应用的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等。这些技术能有效提高农作物抗病性、抗逆性,减少化肥、农药使用,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7.1.2资源循环利用技术本节介绍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如秸秆、畜禽粪便等有机废弃物的厌氧发酵、好氧发酵等技术,以及农业废弃物制备生物质能源、生物有机肥等技术。7.1.3节水灌溉技术本节主要阐述绿色农业循环经济系统中采用的节水灌溉技术,包括滴灌、喷灌、微灌等。这些技术有助于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降低农业用水量。7.1.4精准农业技术本节介绍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精准农业技术,如卫星遥感、无人机监测、物联网等。这些技术能够实现对农业生产过程的精确监测、调控和管理,提高农业生产效益。7.1.5农业循环经济关键设备本节重点介绍农业循环经济系统中所需的关键设备,如生物质能源设备、有机肥生产设备、节水灌溉设备等。这些设备是实现农业循环经济的技术保障。7.2农业循环经济技术创新方向7.2.1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创新方向包括研发高效利用农业废弃物、水资源、土地资源等技术,提高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资源利用效率。7.2.2降低环境污染创新方向包括研发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降低农业面源污染的技术,以及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技术。7.2.3提升农业生态系统稳定性创新方向包括构建农业生态循环系统,提高农田生物多样性,增强农业生态系统抵抗力和恢复能力。7.2.4发展绿色农业产业链创新方向包括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7.3农业循环经济技术集成与应用7.3.1技术集成本节主要阐述农业循环经济关键技术的集成应用,如生物技术与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的结合,节水灌溉技术与精准农业技术的融合等。7.3.2应用案例本节通过具体案例,介绍农业循环经济技术创新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效果,包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降低环境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第8章绿色农业循环经济政策与制度8.1政策与制度对绿色农业循环经济的影响本节主要从政策与制度层面分析其对绿色农业循环经济的影响。阐述政策与制度在绿色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包括引导、规范和激励等方面。分析现行政策与制度对绿色农业循环经济的支持力度及存在的问题,为后续政策与制度创新提供依据。8.2我国绿色农业循环经济政策现状分析本节对我国绿色农业循环经济政策进行梳理和分析。总结我国近年来发布的与绿色农业循环经济相关的政策文件,包括法律法规、政策规划、政策措施等。从政策目标、政策手段和政策效果等方面评估现行政策的实施情况,揭示政策在推动绿色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不足。8.2.1政策文件梳理本部分详细列举我国近年来发布的绿色农业循环经济相关政策文件,并进行分类整理。8.2.2政策实施评估本部分从政策目标、政策手段和政策效果等方面,对现行绿色农业循环经济政策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8.3政策与制度创新建议针对绿色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和不足,本节提出以下政策与制度创新建议:8.3.1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建议加强绿色农业循环经济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提高法律法规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8.3.2强化政策引导与激励建议加大绿色农业循环经济政策支持力度,完善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手段,引导农业生产者和企业走绿色发展道路。8.3.3推进制度创新建议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构建等方面推进制度创新,为绿色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提供制度保障。8.3.4加强政策宣传与培训建议加大对绿色农业循环经济政策的宣传和培训力度,提高农业生产者和企业的政策意识和实施能力。8.3.5建立健全监督与评估机制建议建立健全绿色农业循环经济政策实施情况的监督与评估机制,保证政策落地生根,发挥实效。第9章农业循环经济系统评价与监测9.1农业循环经济系统评价指标体系为了全面、科学地评价农业循环经济系统的运行效果,构建一套合理、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本节从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方面提出农业循环经济系统评价指标。9.1.1经济评价指标(1)农业生产总值及增长率:反映农业循环经济系统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2)农业投入产出比:反映农业循环经济系统资源利用效率。(3)农民收入及增长率:反映农业循环经济系统对农民收入的贡献。9.1.2社会评价指标(1)农业就业人数:反映农业循环经济系统对就业的带动作用。(2)农村居民生活水平:通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恩格尔系数等指标反映。(3)农村基础设施完善程度:包括农村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改善。9.1.3环境评价指标(1)资源利用效率:反映农业循环经济系统对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程度。(2)环境污染治理效果:通过农业面源污染、土壤污染等指标反映。(3)生态保护与修复:反映农业循环经济系统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效果。9.2农业循环经济系统评价方法本节主要介绍农业循环经济系统评价的定量与定性方法。9.2.1定量评价方法(1)主成分分析法:通过降维,提取主要指标,对农业循环经济系统进行评价。(2)数据包络分析法(DEA):评估农业循环经济系统的相对效率。(3)层次分析法(AHP):结合专家意见,对农业循环经济系统进行评价。9.2.2定性评价方法(1)专家咨询法:通过专家评分,对农业循环经济系统进行综合评价。(2)模糊综合评价法:将模糊数学应用于农业循环经济系统评价。9.3农业循环经济系统监测与预警9.3.1监测方法(1)地面监测:通过设立监测站点,对农业循环经济系统进行实时监测。(2)遥感监测:利用遥感技术,获取农业循环经济系统相关数据。(3)大数据分析:运用大数据技术,挖掘农业循环经济系统运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