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病虫害绿色防控指南_第1页
农业病虫害绿色防控指南_第2页
农业病虫害绿色防控指南_第3页
农业病虫害绿色防控指南_第4页
农业病虫害绿色防控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病虫害绿色防控指南TOC\o"1-2"\h\u11412第1章病虫害绿色防控概述 327901.1绿色防控的概念与意义 4302351.2绿色防控的技术原则与途径 49583第2章农业生态系统与病虫害发生规律 5313082.1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 5292042.2病虫害发生规律及影响因素 52768第3章农业防治技术 6222293.1农业耕作措施 6114713.1.1土壤深翻与轮作 6180993.1.2土壤改良 619833.1.3播种期调整 6127713.2农业栽培措施 6243973.2.1品种选择 6144663.2.2种子处理 665863.2.3栽培管理 6153523.2.4灌溉与排水 677393.3农业物理防治技术 631833.3.1人工捕杀 7294503.3.2防虫网覆盖 769203.3.3色板诱杀 73323.3.4灯光诱杀 778633.3.5高温闷杀 721763第4章生物防治技术 7186614.1天敌生物的应用 786054.1.1引入天敌昆虫 7205594.1.2利用本地天敌资源 7224924.2病原微生物防治技术 730054.2.1真菌类防治剂 8164314.2.2细菌类防治剂 8254754.2.3病毒类防治剂 8257894.3植物源农药防治技术 8225004.3.1植物精油防治技术 8124434.3.2植物提取物防治技术 830374.3.3植物源生物碱防治技术 85656第5章物理防治技术 8324685.1光诱杀技术 8235535.1.1选择合适的光源:根据当地主要农业害虫的种类,选择相应光谱的诱虫灯。常见光源有紫外线灯、白炽灯、LED灯等。 8136405.1.2安装高度:根据作物高度和害虫飞行高度,合理设置诱虫灯的高度,一般为作物顶部以上0.51.5米。 9292455.1.3控制使用时间:根据害虫的活动规律和季节变化,合理调整诱虫灯的开启时间,以提高诱杀效果。 9203395.1.4清洁维护:定期清理诱虫灯上的害虫尸体,保证诱虫灯的正常使用。 9287385.2色诱杀技术 9180375.2.1选择合适的色诱材料:根据当地主要农业害虫的种类,选择相应颜色的诱虫色板或色胶。 9133535.2.2设置密度:根据作物种植密度和害虫发生程度,合理设置色诱材料的密度,一般为每亩放置2030片。 929645.2.3安装高度:色诱材料的安装高度宜与作物高度相当,以便更好地吸引害虫。 939515.2.4更换周期:根据色诱材料的使用寿命和害虫发生情况,及时更换色诱材料,保证诱杀效果。 9252145.3粘虫板与诱虫袋技术 957915.3.1选择合适的诱虫剂:根据当地主要农业害虫的种类,选择相应诱虫剂,如性信息素、食物诱剂等。 9222075.3.2使用方法:将粘虫板或诱虫袋悬挂在作物田间,高度与作物相当。 949935.3.3更换周期:根据诱虫剂的有效期和害虫发生情况,及时更换粘虫板或诱虫袋。 9281055.3.4注意事项:使用粘虫板与诱虫袋时,应避免与作物直接接触,以免影响诱杀效果。同时注意防止诱虫剂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 921883第6章化学防治技术 95656.1农药的选择与使用原则 9149226.1.1农药种类选择 10230886.1.2农药剂型选择 10228506.1.3农药使用原则 10230876.2农药的安全使用技术 10198836.2.1农药配制 10323506.2.2农药喷洒 10166376.2.3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 10226316.2.4农药废弃物处理 1071766.3农药抗性治理策略 10318686.3.1抗性监测 10159446.3.2轮换用药 10245376.3.3混合用药 10217536.3.4限制用药 11317586.3.5增强作物抗性 1130630第7章综合防治技术 11260597.1生态调控技术 1177467.1.1农业生态平衡原理 11151277.1.2优化作物布局 11258797.1.3增加生物多样性 11112757.1.4改良土壤环境 11299587.2生物与化学相结合防治技术 11149807.2.1生物防治技术 11232777.2.2化学防治技术 11287927.2.3生物与化学相结合 11120877.3病虫害监测与预警技术 1125037.3.1病虫害监测技术 12140437.3.2病虫害预警技术 12137637.3.3防治决策支持系统 1212625第8章主要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12301478.1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12254238.1.1农业防治 1224238.1.2物理防治 12113368.1.3生物防治 1279128.1.4化学防治 1294738.2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12274478.2.1农业防治 12306548.2.2物理防治 12150078.2.3生物防治 13263168.2.4化学防治 13146638.3玉米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13236748.3.1农业防治 1310008.3.2物理防治 13179998.3.3生物防治 13253668.3.4化学防治 138001第9章果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13285239.1苹果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13318359.1.1生物防治技术 13314799.1.2农业防治技术 13301559.1.3物理防治技术 13113989.1.4化学防治技术 14125819.2柑橘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1434599.2.1生物防治技术 14193689.2.2农业防治技术 1486269.2.3物理防治技术 1439919.2.4化学防治技术 14208779.3葡萄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1455439.3.1生物防治技术 14257499.3.2农业防治技术 14149889.3.3物理防治技术 14294609.3.4化学防治技术 1421027第10章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141310210.1蔬菜常见病虫害种类及特点 15328710.2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152539010.3蔬菜病虫害防治关键时期的选择与实践 15第1章病虫害绿色防控概述1.1绿色防控的概念与意义绿色防控是指采用环保、生态友好、可持续的方法和措施,对农业病虫害进行有效预防和控制的技术体系。它强调以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生物多样性为基础,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减少化学农药的依赖,降低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绿色防控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性: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降低农药残留,保障消费者健康。(2)保护生态环境:降低对土壤、水体、大气等环境的污染,维护生物多样性。(3)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业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4)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化学农药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1.2绿色防控的技术原则与途径绿色防控遵循以下技术原则:(1)生态优先:充分发挥自然生态系统的调控作用,保护生物多样性。(2)预防为主:强化病虫害监测预警,提前采取防控措施,降低病虫害发生风险。(3)综合治理:结合农业生态、生物、物理、化学等多种防控方法,实现病虫害的有效控制。(4)科学用药:合理选择和使用农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降低环境污染。绿色防控的主要途径包括:(1)农业生态调控:通过优化作物布局、调整播种期、间作套种、轮作等手段,降低病虫害发生。(2)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微生物、植物源农药等生物资源,对病虫害进行控制。(3)物理防治:采用诱杀、阻隔、捕杀等物理方法,降低病虫害种群密度。(4)化学防治:在必要时,科学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合理使用。(5)综合防治:结合上述方法,制定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实现病虫害的有效控制。第2章农业生态系统与病虫害发生规律2.1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农业生态系统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以农作物为主体,通过人类的农业生产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复杂系统。其主要特点如下:(1)人为干预性强:农业生态系统的发展受到人类生产活动的直接影响,如耕作制度、作物布局、施肥、灌溉等。(2)生物多样性丰富:农业生态系统中,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多种生物共存,形成复杂的食物链和生态关系。(3)季节性明显:农业生态系统受季节性气候影响,农作物生长具有明显的周期性。(4)环境条件多样:我国地域广阔,气候、土壤、地形等地域差异显著,导致农业生态系统类型多样。(5)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相对封闭:农业生态系统内部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相对独立,受外界环境变化影响较小。2.2病虫害发生规律及影响因素病虫害是影响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其发生规律及影响因素如下:(1)病虫害发生规律:病虫害发生具有周期性、地域性、季节性等特点。在时间上,病虫害发生高峰期与农作物生长关键期重叠;在空间上,病虫害发生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2)影响因素:①气候因素:温度、湿度、降雨等气候条件直接影响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和传播。②土壤因素:土壤类型、质地、肥力等对病虫害的发生和作物抗病性具有重要作用。③作物品种:不同作物品种对病虫害的抗性差异显著,抗病品种的推广可降低病虫害发生的风险。④栽培管理: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如轮作、间作、施肥、灌溉等,可减轻病虫害的发生。⑤生物因素:天敌、病原微生物等生物因素对病虫害的发生具有调控作用。⑥人类活动:农业生产中不合理的使用农药、化肥等,可导致病虫害抗性增强和生态环境恶化,加剧病虫害的发生。⑦生态环境变化:全球气候变化、生态环境恶化等对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具有潜在影响。第3章农业防治技术3.1农业耕作措施3.1.1土壤深翻与轮作土壤深翻有助于破坏病虫害的越冬场所,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同时合理轮作可降低土壤中病虫害的种类和数量,减少病虫害的连续危害。3.1.2土壤改良通过增施有机肥料、合理施用化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增强作物抗病虫害能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3.1.3播种期调整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病虫害发生特点,合理调整播种期,避开病虫害高发期,降低病虫害的危害。3.2农业栽培措施3.2.1品种选择选择抗病虫害较强的品种,提高作物自身免疫力,降低病虫害发生的风险。3.2.2种子处理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如使用热水、药剂等,以减少病虫害的传播。3.2.3栽培管理合理密植,保持田间通风透光,降低湿度,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除草、培土、施肥,提高作物生长势,增强抗病虫害能力。3.2.4灌溉与排水合理灌溉,保持土壤湿润,避免干旱或水渍,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及时排水,降低地下水位,防止病虫害因积水而滋生。3.3农业物理防治技术3.3.1人工捕杀针对部分具有明显特征的病虫害,如黏虫、斜纹夜蛾等,采用人工捕杀的方法进行防治。3.3.2防虫网覆盖在作物生长期间,使用防虫网覆盖,阻止病虫害的侵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3.3.3色板诱杀利用病虫害对特定颜色的喜好,设置色板进行诱杀,减少病虫害数量。3.3.4灯光诱杀针对夜间活动的害虫,采用灯光诱杀技术,降低害虫种群密度,减少病虫害的发生。3.3.5高温闷杀在适宜条件下,利用高温对病虫害进行闷杀,如高温闷棚防治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等。第4章生物防治技术4.1天敌生物的应用天敌生物防治是利用害虫的天敌对其进行有效控制的一种方法,具有不污染环境、不杀伤非靶标生物、可持续防治等优点。在实际应用中,可采取以下措施:4.1.1引入天敌昆虫引入天敌昆虫是防治害虫的有效手段。可根据当地主要害虫种类,有针对性地引入相应的天敌昆虫,如捕食性天敌和寄生性天敌。在引入过程中,要注意天敌与害虫的生态平衡,防止过度捕食或寄生。4.1.2利用本地天敌资源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天敌资源,提高天敌对害虫的自然控制能力。可通过以下途径:(1)保护天敌栖息地,为天敌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2)合理布局作物种类,增加作物多样性,提高天敌的种类和数量;(3)调整作物播种期,避免与害虫发生高峰期重叠,减少对天敌的危害。4.2病原微生物防治技术病原微生物防治技术是利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防治病虫害的一种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4.2.1真菌类防治剂利用真菌对害虫进行防治,如绿僵菌、白僵菌等。这些真菌可感染害虫,导致害虫死亡,同时对环境友好。4.2.2细菌类防治剂细菌类防治剂主要有苏云金杆菌、球形芽孢杆菌等。这些细菌可产生毒素,对害虫具有胃毒、触杀等作用。4.2.3病毒类防治剂病毒类防治剂主要利用昆虫病毒对害虫进行防治。如核型多角体病毒、颗粒体病毒等,对害虫具有高度特异性。4.3植物源农药防治技术植物源农药具有来源广泛、环境友好、对非靶标生物安全等优点,已成为农业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手段。4.3.1植物精油防治技术植物精油具有强烈的挥发性,对害虫具有驱避、拒食、抑制生长发育等作用。可用于防治蚜虫、红蜘蛛等害虫。4.3.2植物提取物防治技术植物提取物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对害虫具有毒杀、拒食、抑制生长发育等作用。如茶枯、苦参碱等。4.3.3植物源生物碱防治技术植物源生物碱对害虫具有明显的毒杀作用,如烟碱、苦参碱等,可用于防治多种害虫。在使用植物源农药时,应注意选择适宜的剂型、浓度和施用方法,以提高防治效果。第5章物理防治技术5.1光诱杀技术光诱杀技术是利用害虫的趋光性,通过特定光谱的光源吸引害虫,进而达到诱杀目的的一种物理防治方法。此技术具有环保、高效、操作简便等优点。具体应用方法如下:5.1.1选择合适的光源:根据当地主要农业害虫的种类,选择相应光谱的诱虫灯。常见光源有紫外线灯、白炽灯、LED灯等。5.1.2安装高度:根据作物高度和害虫飞行高度,合理设置诱虫灯的高度,一般为作物顶部以上0.51.5米。5.1.3控制使用时间:根据害虫的活动规律和季节变化,合理调整诱虫灯的开启时间,以提高诱杀效果。5.1.4清洁维护:定期清理诱虫灯上的害虫尸体,保证诱虫灯的正常使用。5.2色诱杀技术色诱杀技术是利用害虫对特定颜色的偏好,采用色板或色胶等诱杀害虫的一种方法。此技术具有针对性强、无污染、成本低等优点。5.2.1选择合适的色诱材料:根据当地主要农业害虫的种类,选择相应颜色的诱虫色板或色胶。5.2.2设置密度:根据作物种植密度和害虫发生程度,合理设置色诱材料的密度,一般为每亩放置2030片。5.2.3安装高度:色诱材料的安装高度宜与作物高度相当,以便更好地吸引害虫。5.2.4更换周期:根据色诱材料的使用寿命和害虫发生情况,及时更换色诱材料,保证诱杀效果。5.3粘虫板与诱虫袋技术粘虫板与诱虫袋技术是利用害虫的趋化性,通过诱虫剂吸引害虫,使其粘附在粘虫板或诱虫袋上,从而达到防治目的。5.3.1选择合适的诱虫剂:根据当地主要农业害虫的种类,选择相应诱虫剂,如性信息素、食物诱剂等。5.3.2使用方法:将粘虫板或诱虫袋悬挂在作物田间,高度与作物相当。5.3.3更换周期:根据诱虫剂的有效期和害虫发生情况,及时更换粘虫板或诱虫袋。5.3.4注意事项:使用粘虫板与诱虫袋时,应避免与作物直接接触,以免影响诱杀效果。同时注意防止诱虫剂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第6章化学防治技术6.1农药的选择与使用原则6.1.1农药种类选择在选择农药时,应根据病虫害的种类、发生时期、作物生长周期及抗药性情况,合理选用适合的农药种类。优先考虑使用低毒、低残留、环保型农药,减少对环境和非靶标生物的影响。6.1.2农药剂型选择根据作物生长阶段、病虫害发生特点及环境条件,选择适宜的农药剂型,以提高防治效果和降低农药使用风险。6.1.3农药使用原则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合理搭配农药,避免单一农药长期大量使用,降低病虫害抗药性风险。6.2农药的安全使用技术6.2.1农药配制按照农药标签推荐剂量进行配制,保证农药浓度适宜。避免随意增减剂量,以防造成药害或降低防治效果。6.2.2农药喷洒采用合适的喷洒设备,保证农药均匀喷洒在作物上。注意喷洒时期、速度和距离,避免农药飘移和浪费。6.2.3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严格遵守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在安全间隔期内,避免采收农产品。6.2.4农药废弃物处理农药废弃物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6.3农药抗性治理策略6.3.1抗性监测加强对病虫害抗药性的监测,掌握抗性发展动态,为合理使用农药提供依据。6.3.2轮换用药采用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轮换使用,降低病虫害抗药性风险。6.3.3混合用药合理搭配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提高防治效果,减缓抗药性发展。6.3.4限制用药对于已出现抗药性的病虫害,限制使用相应农药,减少抗药性传播。6.3.5增强作物抗性通过改良作物品种、加强栽培管理、提高作物抗逆性等手段,降低病虫害发生,减少农药使用。第7章综合防治技术7.1生态调控技术7.1.1农业生态平衡原理生态调控技术是基于农业生态平衡原理,通过调整和优化农业生态环境,降低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7.1.2优化作物布局合理调整作物布局,避免连作,降低病虫害的传播和发生。7.1.3增加生物多样性利用生物多样性原理,通过间作、套作、轮作等方式,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病虫害的发生。7.1.4改良土壤环境改善土壤结构,增加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增强作物抗逆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7.2生物与化学相结合防治技术7.2.1生物防治技术利用天敌、病原微生物、昆虫信息素等生物制剂进行病虫害防治,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7.2.2化学防治技术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合理使用,减少对环境和作物的负面影响。7.2.3生物与化学相结合结合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的优势,制定合理的防治策略,提高防治效果,降低环境污染。7.3病虫害监测与预警技术7.3.1病虫害监测技术采用田间调查、诱捕器、遥感技术等方法,对病虫害发生动态进行监测,为防治提供依据。7.3.2病虫害预警技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数据分析方法,结合历史数据和实时监测数据,对病虫害发生趋势进行预测和预警。7.3.3防治决策支持系统建立病虫害防治决策支持系统,为农民和农业技术人员提供科学、合理的防治建议,指导防治工作。第8章主要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8.1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8.1.1农业防治采用抗病品种、轮作、深翻晒田、清除田间杂草和残茬等措施,减少病原菌和害虫的越冬场所,降低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8.1.2物理防治利用害虫对颜色的趋性,设置黄色黏虫板诱杀稻飞虱;利用性信息素诱捕器诱杀害虫,降低害虫种群密度。8.1.3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和农用抗生素等生物制剂,如利用赤眼蜂防治稻纵卷叶螟,使用苏云金杆菌防治稻瘟病。8.1.4化学防治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如井冈霉素、异菌脲等,严格按照农药使用标准进行防治。8.2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8.2.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轮作倒茬、深翻松土、合理施肥等措施,增强小麦抗逆性,降低病虫害发生。8.2.2物理防治采用黄色黏虫板、性信息素诱捕器等方法诱杀小麦害虫,降低害虫数量。8.2.3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等生物制剂,如利用小花蝽防治麦蚜,使用农用抗生素防治小麦赤霉病。8.2.4化学防治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如戊唑醇、多菌灵等,按照农药使用标准进行防治。8.3玉米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8.3.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轮作、及时清除田间残株、深翻土壤等措施,降低病虫害的发生。8.3.2物理防治利用性信息素诱捕器、黄色黏虫板等方法诱杀害虫,减少害虫种群密度。8.3.3生物防治采用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等生物制剂,如利用瓢虫防治玉米蚜,使用农用抗生素防治玉米大斑病。8.3.4化学防治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如嘧菌酯、多菌灵等,按照农药使用标准进行防治。注意:在进行绿色防控技术实施时,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方法,保证防治效果,减少环境污染。第9章果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9.1苹果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9.1.1生物防治技术采用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等生物制剂对苹果树病虫害进行防治,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减轻环境污染。9.1.2农业防治技术选用抗病性强的品种,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树体抗病能力;合理施肥,避免过量施用氮肥,降低病虫害发生风险。9.1.3物理防治技术利用粘虫板、诱虫灯等物理方法诱杀苹果树害虫,减少化学农药使用。9.1.4化学防治技术在关键时期,合理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防治。9.2柑橘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9.2.1生物防治技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