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补偿机制建立方案_第1页
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补偿机制建立方案_第2页
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补偿机制建立方案_第3页
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补偿机制建立方案_第4页
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补偿机制建立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补偿机制建立方案TOC\o"1-2"\h\u25953第1章引言 3155321.1研究背景与意义 3144351.2国内外研究现状 349671.3研究目标与内容 424337第2章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补偿理论 4205722.1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 4822.2生态补偿理论 489262.3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补偿的关系 510790第3章农业生态系统现状分析 5299443.1农业资源与环境现状 5108023.1.1土地资源 5251833.1.2水资源 5101023.1.3生物资源 6286163.1.4气候资源 6283473.2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 6199953.2.1生产力功能 6121633.2.2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 641253.2.3水土保持功能 655143.2.4碳汇功能 6119083.3农业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 6192083.3.1农业生产方式不合理 6219073.3.2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低 747023.3.3生物多样性破坏 742713.3.4农业生态环境污染 7229943.3.5气候变化影响 719346第4章生态补偿机制设计 76464.1生态补偿机制框架 776774.2补偿主体与补偿对象 771214.2.1补偿主体 7158994.2.2补偿对象 878344.3补偿方式与补偿标准 858824.3.1补偿方式 8205914.3.2补偿标准 811201第5章农业生态补偿政策分析 9298025.1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政策现状 9300855.2存在问题与不足 9246085.3政策改进建议 96389第6章农业生态补偿资金来源与分配 10320526.1资金来源分析 10312826.1.1财政投入 10174676.1.2社会捐赠 10103756.1.3市场交易机制 10256266.1.4国际合作与援助 10104766.2资金分配原则与方式 1084566.2.1分配原则 1075306.2.2分配方式 1143066.3资金管理与监督 11309436.3.1资金管理 11179466.3.2资金监督 1110680第7章农业生态补偿实施关键环节 11191047.1农业生态补偿项目申报与审批 11152537.1.1项目申报条件 1122717.1.2项目申报材料 11120217.1.3项目审批流程 1219217.2补偿资金的发放与使用 12326067.2.1补偿资金的发放 12116377.2.2补偿资金的使用 12214007.3生态补偿效果的监测与评估 12152737.3.1监测与评估方法 13289187.3.2监测与评估内容 13209277.3.3监测与评估结果应用 134551第8章农业生态补偿激励机制 13156648.1农户参与生态补偿的意愿分析 13988.1.1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337698.1.2农户参与生态补偿的意愿影响因素 1390598.1.3农户参与生态补偿的意愿强度分析 1341058.2激励机制设计 14197398.2.1补偿资金来源与分配 14174168.2.2补偿方式与标准 14284848.2.3政策协同与激励机制 14118278.3激励政策实施与效果评价 1475348.3.1政策实施过程 14168548.3.2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14234948.3.3效果评价方法 1482438.3.4政策调整与优化 1425891第9章农业生态补偿案例研究 14176289.1国内农业生态补偿案例分析 14108849.1.1案例一:某河流域农业生态补偿 14311699.1.2案例二:某省生态功能区农业生态补偿 1580299.2国外农业生态补偿经验借鉴 15309129.2.1欧洲农业生态补偿 15167399.2.2美国农业生态补偿 1537789.3案例启示与政策建议 15327059.3.1完善农业生态补偿机制 16298589.3.2加强政策宣传与培训 1612359.3.3强化引导与监管 1629814第10章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建立与完善 161609010.1农业生态补偿机制现状分析 162609810.1.1补偿政策与法规 161006510.1.2补偿资金投入与分配 16894710.1.3补偿方式与效果 16146810.2建立农业生态补偿机制的策略与措施 162394010.2.1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16465610.2.2建立多元化补偿资金来源 171915410.2.3优化补偿方式与标准 171559210.2.4强化补偿监管与评估 172941410.3农业生态补偿机制的完善与发展方向 171935410.3.1政策层面 171309610.3.2资金层面 171700810.3.3技术层面 171278510.3.4社会参与层面 17第1章引言1.1研究背景与意义全球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在满足粮食安全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需求的同时也面临着资源消耗、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农业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生态补偿机制作为平衡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关系的重要手段,其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尤为突出,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对于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1.2国内外研究现状农业生态补偿机制研究在国际上已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国外学者主要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生态补偿政策设计、补偿标准测算等方面展开研究。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生态经济学、环境经济学、政策分析等。在实践层面,各国根据自身国情和农业发展特点,摸索实施了不同形式的农业生态补偿政策。国内对于农业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展。学者们从生态补偿的概念、原则、机制、政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方法包括实证分析、案例研究、模型构建等。我国也逐步认识到农业生态补偿的重要性,开始在部分地区开展农业生态补偿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3研究目标与内容本研究旨在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符合我国国情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补偿机制,主要研究目标与内容包括:(1)分析农业生态补偿的现状和问题,明确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补偿机制的关键环节。(2)系统梳理国内外农业生态补偿的理论与实践,提炼有益经验,为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机制提供借鉴。(3)构建农业生态补偿机制框架,包括补偿主体、补偿对象、补偿标准、补偿方式等方面。(4)探讨农业生态补偿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价方法,为政策调整和优化提供依据。(5)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在实践中的应用,验证其有效性和可行性。第2章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补偿理论2.1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主张在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民生计的前提下,通过优化农业生产方式、调整农业结构、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等途径,实现农业经济、社会、生态三大系统的协调发展。该理论强调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保障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防止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2)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资源优化配置,降低生产成本;(3)注重农业科技创新,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产品质量;(4)保障农民利益,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5)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2.2生态补偿理论生态补偿理论是指通过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恢复和建设,对生态功能进行补偿,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双赢。生态补偿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态补偿主体与客体:明确生态补偿的责任主体和受益客体,保证生态补偿的公平性和有效性;(2)生态补偿标准:根据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生态保护成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合理确定生态补偿标准;(3)生态补偿方式:采用直接补偿、间接补偿、政策补偿等多种方式,提高生态补偿效果;(4)生态补偿资金来源:多渠道筹集资金,包括财政投入、企业社会责任、社会捐赠等;(5)生态补偿监管与评估:建立健全生态补偿监管制度,对生态补偿效果进行评估,保证生态补偿目标的实现。2.3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补偿的关系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补偿具有密切的联系。农业可持续发展是生态补偿的重要目标,生态补偿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1)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生态补偿机制的支持。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通过生态补偿机制,可以激励农民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减少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2)生态补偿机制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经济保障。通过生态补偿,可以提高农民从事生态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3)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补偿共同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农业可持续发展强调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生态补偿机制则从经济层面推动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二者共同推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本章完)第3章农业生态系统现状分析3.1农业资源与环境现状3.1.1土地资源我国农业土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包括耕地、林地、草地等。但是由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土地质量退化,土壤肥力下降,对农业生态系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3.1.2水资源我国农业水资源总量较大,但人均占有量较低,且分布不均。农业用水效率较低,灌溉设施老化,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水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对农业生态系统造成较大压力。3.1.3生物资源我国农业生物资源丰富,包括作物、家禽、家畜等。但农业生物多样性受到一定程度破坏,部分农作物品种减少,传统品种逐渐被淘汰,生物资源利用效率有待提高。3.1.4气候资源我国气候类型多样,为农业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但是气候变化对农业生态系统带来较大不确定性,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影响农业生产稳定。3.2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3.2.1生产力功能我国农业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生产力,为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供应提供了保障。但农业生产过程中,过度依赖化肥、农药等化学投入品,导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降低。3.2.2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农业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对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农业开发活动对生物多样性产生负面影响,导致物种减少、生态系统稳定性下降。3.2.3水土保持功能农业生态系统在水土保持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过度开发、不当耕作等行为,导致水土流失、土壤侵蚀等问题,影响水土保持功能的发挥。3.2.4碳汇功能农业生态系统具有显著的碳汇功能,对缓解全球气候变化具有积极作用。但是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问题不容忽视,需进一步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碳汇能力。3.3农业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3.3.1农业生产方式不合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过度依赖化学投入品,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下降。3.3.2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低我国农业资源利用效率较低,耕地、水资源浪费严重,农业生态系统承受较大压力。3.3.3生物多样性破坏农业开发活动导致生物多样性破坏,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3.3.4农业生态环境污染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化肥、农药使用,以及养殖业废弃物排放,导致农业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3.3.5气候变化影响气候变化对农业生态系统产生较大影响,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农业生产稳定性下降。第4章生态补偿机制设计4.1生态补偿机制框架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补偿机制,旨在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手段,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本节构建的生态补偿机制框架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政策法规支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生态补偿的目标、原则、主体和程序,为生态补偿提供法律依据。(2)组织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生态补偿的组织管理体系,明确各部门职责,协同推进生态补偿工作。(3)资金筹措与分配:建立多元化资金筹措渠道,合理确定补偿标准,优化补偿资金分配机制。(4)监督评估与动态调整:加强对生态补偿实施过程的监督评估,根据实施效果和生态环境变化,适时调整补偿政策。4.2补偿主体与补偿对象4.2.1补偿主体生态补偿的主体主要包括企业和农业生产者。作为主导力量,负责制定政策、筹集资金、监督评估等工作;企业通过环境治理、生态修复等方式参与生态补偿;农业生产者则是生态补偿的直接受益者和参与者。4.2.2补偿对象生态补偿的对象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生态功能区: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区域,如水源涵养区、水土保持区等。(2)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脆弱、易受破坏的区域,如荒漠化地区、石漠化地区等。(3)生态红线区:具有重要生态保护价值的区域,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自然遗产地等。(4)农业生态保护项目:实施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循环农业等生态保护项目的农业生产者。4.3补偿方式与补偿标准4.3.1补偿方式生态补偿方式主要包括:(1)直接补偿:对生态功能区、生态脆弱区和生态红线区实施直接资金补偿。(2)间接补偿: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支持、项目支持等方式,促进农业生产者转变生产方式,实现生态环境保护。(3)市场补偿:鼓励企业通过碳汇交易、生态产品认证等市场手段,参与生态补偿。4.3.2补偿标准生态补偿标准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1)生态功能价值:根据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合理确定补偿标准。(2)生态保护成本:考虑生态保护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确定补偿标准。(3)经济发展水平: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收入,合理确定补偿标准。(4)生态补偿效果:根据生态补偿实施效果,动态调整补偿标准。(5)社会承受能力:保证补偿标准既能激励农业生产者积极参与生态保护,又能为社会所承受。第5章农业生态补偿政策分析5.1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政策现状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政策主要围绕农业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修复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展开。当前,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政策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资源保护政策:实施耕地保护制度、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农业水资源保护政策等,保障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2)生态环境修复政策:开展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湿地保护、水土保持等工程项目,推进农业生态环境修复。(3)农业补贴政策:实施农业补贴政策,对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绿色农业生产方式等方面给予支持。(4)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法规: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如《农业环境保护法》、《水土保持法》等,为农业生态补偿提供法制保障。(5)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建立农业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对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监测、评估和预警。5.2存在问题与不足尽管我国在农业生态补偿政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以下问题和不足:(1)农业生态补偿政策体系不完善,政策碎片化现象严重,缺乏系统性和协同性。(2)农业生态补偿标准偏低,难以激发农民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3)农业生态补偿资金来源单一,财政负担较重,社会资金参与度较低。(4)农业生态补偿政策实施效果评估体系不健全,政策实施效果难以准确衡量。(5)农业生态补偿政策宣传和培训力度不足,农民对生态补偿政策的认知度和参与度较低。5.3政策改进建议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政策改进建议:(1)完善农业生态补偿政策体系,加强政策协同,提高政策实施效果。(2)提高农业生态补偿标准,合理确定补偿范围和补偿对象,激发农民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3)拓宽农业生态补偿资金来源,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业生态补偿,减轻财政负担。(4)建立健全农业生态补偿政策实施效果评估体系,对政策实施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和调整。(5)加大农业生态补偿政策宣传和培训力度,提高农民对生态补偿政策的认知度和参与度。(6)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建设,完善农业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保障农业生态补偿政策的实施效果。第6章农业生态补偿资金来源与分配6.1资金来源分析农业生态补偿资金的来源主要包括财政投入、社会捐赠、市场交易机制以及国际合作与援助。以下对各类资金来源进行分析:6.1.1财政投入财政投入是农业生态补偿资金的主要来源。通过合理配置财政资源,设立专项资金,对农业生态补偿进行支持。还可以通过调整税收政策,引导企业参与农业生态补偿。6.1.2社会捐赠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捐赠资金,参与农业生态补偿。通过税收优惠、荣誉激励等手段,提高社会捐赠的积极性。6.1.3市场交易机制摸索建立农业生态补偿市场交易机制,如碳排放交易、水权交易等,引导企业通过购买生态补偿产品,实现农业生态价值的转化。6.1.4国际合作与援助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援助项目,争取国际资金支持我国农业生态补偿。同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做法,提高我国农业生态补偿资金的使用效益。6.2资金分配原则与方式6.2.1分配原则(1)公平性原则:保障各地区农业生态补偿资金的基本需求,缩小区域差距。(2)效益性原则:根据农业生态补偿项目的效益,合理分配资金,保证资金使用效果。(3)透明度原则:资金分配过程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4)动态调整原则:根据农业生态补偿政策实施效果,适时调整资金分配方案。6.2.2分配方式(1)基础补偿:根据农业资源现状和生态保护需求,对农民进行基础补偿。(2)绩效奖励:对农业生态保护成效显著的地区,给予绩效奖励。(3)项目支持: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农业生态补偿项目,给予资金支持。6.3资金管理与监督6.3.1资金管理(1)设立专门账户,对农业生态补偿资金进行统一管理。(2)明确资金使用范围和标准,保证资金合理使用。(3)建立资金使用档案,实时跟踪资金流向。6.3.2资金监督(1)完善审计制度,加强对农业生态补偿资金的审计监督。(2)强化信息公开,提高资金使用透明度。(3)建立举报投诉机制,鼓励社会监督。(4)对违规使用资金的行为,依法予以查处,严肃追究责任。第7章农业生态补偿实施关键环节7.1农业生态补偿项目申报与审批7.1.1项目申报条件农业生态补偿项目申报需符合以下条件:(1)具有明显的生态保护功能,对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2)符合国家及地方农业可持续发展政策;(3)具备一定的实施基础和条件,如土地、技术、人才等;(4)申报主体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具备良好的信誉和实施能力。7.1.2项目申报材料申报农业生态补偿项目需提交以下材料:(1)项目申报书;(2)项目实施方案;(3)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4)相关证明材料,如土地权属证明、环评报告等;(5)申报主体资质证明文件。7.1.3项目审批流程农业生态补偿项目审批流程如下:(1)申报主体向所在地农业部门提交申报材料;(2)农业部门对申报项目进行初审,并提出初审意见;(3)初审合格的项目提交至省级农业部门进行审核;(4)省级农业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并提出评审意见;(5)根据评审意见,省级农业部门确定补偿项目和补偿标准,报省级批准;(6)批准后的项目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7)公示无异议的项目,正式进入实施阶段。7.2补偿资金的发放与使用7.2.1补偿资金的发放补偿资金的发放遵循以下原则:(1)公平、公正、公开;(2)依据项目实施进度和效果;(3)保证资金专款专用,不得挪用。7.2.2补偿资金的使用补偿资金主要用于以下方面:(1)生态补偿项目的实施,如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2)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3)农业生态环境恢复与保护;(4)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5)其他与农业生态补偿相关的工作。7.3生态补偿效果的监测与评估7.3.1监测与评估方法采用以下方法对生态补偿效果进行监测与评估:(1)地面观测与调查;(2)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3)生态模型分析;(4)社会经济效益评估。7.3.2监测与评估内容监测与评估内容主要包括:(1)农业生态环境状况变化;(2)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3)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变化;(4)补偿资金使用效果;(5)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综合评估。7.3.3监测与评估结果应用监测与评估结果应用于以下方面:(1)调整补偿政策,优化补偿措施;(2)指导农业生态补偿项目的实施与改进;(3)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4)为政策制定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第8章农业生态补偿激励机制8.1农户参与生态补偿的意愿分析8.1.1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了我国不同地区农户的基本情况、农业生产状况、生态补偿认知及参与意愿等方面的数据。数据来源于全国多个省份的实地调研。8.1.2农户参与生态补偿的意愿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参与生态补偿的意愿受以下因素影响:农户个人特征、家庭经济状况、农业生产条件、生态补偿政策了解程度、补偿标准、补偿方式等。8.1.3农户参与生态补偿的意愿强度分析根据调查数据,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农户的生态补偿参与意愿进行量化分析,得出农户参与生态补偿的意愿强度,为激励机制设计提供依据。8.2激励机制设计8.2.1补偿资金来源与分配明确补偿资金来源,包括财政投入、企业社会责任投入、国际合作与援助等。根据农户生态补偿意愿强度、农业生产贡献等因素,合理分配补偿资金。8.2.2补偿方式与标准结合农户需求,设计多样化补偿方式,如直接货币补偿、技术培训、生态农业项目支持等。合理确定补偿标准,保证农户获得实质性收益。8.2.3政策协同与激励机制推动农业生态补偿政策与其他相关政策(如环境保护、农业生产支持政策等)的协同,形成政策合力。建立健全激励机制,调动农户参与生态补偿的积极性。8.3激励政策实施与效果评价8.3.1政策实施过程明确政策实施主体、程序、时间节点等,保证政策有序推进。加强政策宣传与培训,提高农户对生态补偿政策的认知。8.3.2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农业生态补偿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多方面指标。8.3.3效果评价方法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农业生态补偿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评估。通过对比分析、典型案例分析等方法,总结经验与不足,为政策优化提供依据。8.3.4政策调整与优化根据效果评价结果,及时调整农业生态补偿政策,优化激励机制,提高政策实施效果。第9章农业生态补偿案例研究9.1国内农业生态补偿案例分析9.1.1案例一:某河流域农业生态补偿本研究选取某河流域作为案例,该流域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通过对该流域农业生态补偿机制的分析,总结其成功经验与不足之处。(1)补偿机制:主导,设立专项资金,对流域内从事生态农业生产的农户给予补贴。(2)补偿效果:提高了流域内农户的生态保护意识,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改善了流域生态环境。(3)存在问题:补偿标准较低,补偿范围有限,缺乏长效机制。9.1.2案例二:某省生态功能区农业生态补偿以某省生态功能区为研究对象,探讨农业生态补偿在生态功能区的作用和效果。(1)补偿机制:引导,市场运作,多元化补偿方式,包括财政补贴、生态补偿金、生态产业扶持等。(2)补偿效果:提高了生态功能区内农户的生态保护积极性,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3)存在问题:补偿资金分配不均,补偿政策落实不到位。9.2国外农业生态补偿经验借鉴9.2.1欧洲农业生态补偿欧洲国家在农业生态补偿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如德国、法国等国家。(1)补偿机制:主导,市场参与,设立专项基金,实施多样化补偿措施。(2)补偿效果:有效促进了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提高了农民的生态保护意识。(3)借鉴意义:加强引导,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提高补偿资金使用效率。9.2.2美国农业生态补偿美国农业生态补偿政策以保护性耕作、湿地恢复等为主要内容。(1)补偿机制:与农场主签订合同,提供财政补贴,鼓励农场主采取生态友好型生产方式。(2)补偿效果:促进了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3)借鉴意义:建立与农民之间的合作关系,实现生态补偿与农业发展的双赢。9.3案例启示与政策建议9.3.1完善农业生态补偿机制(1)建立多元化补偿方式,提高补偿标准。(2)合理确定补偿范围,保证补偿政策的公平性。(3)建立长效机制,保证补偿政策的持续性和稳定性。9.3.2加强政策宣传与培训(1)提高农民生态保护意识,引导农民积极参与生态补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