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患者短期结局预测因子_第1页
肺栓塞患者短期结局预测因子_第2页
肺栓塞患者短期结局预测因子_第3页
肺栓塞患者短期结局预测因子_第4页
肺栓塞患者短期结局预测因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肺栓塞患者短期结局预测因子第一部分肺动脉直径 2第二部分右心室扩张 4第三部分血压下降程度 6第四部分D-二聚体水平 8第五部分血流动力不稳定 11第六部分并发症严重程度 13第七部分心肺功能评分 16第八部分患者合并疾病 19

第一部分肺动脉直径关键词关键要点肺动脉直径与预后相关性

1.肺动脉直径增大与肺栓塞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相关。大肺动脉直径是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功能不全的标志,反映了肺血管阻力增加。

2.肺动脉直径增大与血栓溶解剂治疗反应不良和死亡风险增加有关。大肺动脉直径表明肺血管阻力高,可能阻碍血栓溶解剂到达血栓部位,导致治疗效果差。

3.肺动脉直径增大可能是肺栓塞患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它可以帮助识别高危患者并指导治疗决策。

肺动脉直径及临床表现

1.肺动脉直径增大与肺栓塞常见的临床表现相关,如呼吸困难、胸痛和低氧血症。这是因为肺动脉高压导致肺血管阻力增加,从而影响肺通气和氧气交换。

2.肺动脉直径增大与晕厥和心源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增加有关。大肺动脉直径可能导致严重的心血管不稳定,导致血流动力学异常和器官灌注不良。

3.肺动脉直径的监测有助于评估肺栓塞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它可以帮助识别需要密切监测或积极干预的患者。肺动脉直径与肺栓塞患者短期结局

肺动脉直径是肺栓塞患者短期结局的重要预测因子。

肺动脉直径定义

肺动脉直径是指肺动脉主干的内径。通常使用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磁共振成像(MRI)测量肺动脉直径。

肺动脉直径与预后

研究发现,肺动脉直径与肺栓塞患者的短期预后密切相关:

*肺动脉直径越大,30天死亡率越高:研究表明,肺动脉直径每增加1毫米,30天死亡率增加10%。

*肺动脉直径越大,并发症风险越高:肺动脉直径较大的患者发生右心功能不全、肺动脉高压和再栓塞等并发症的风险更高。

*肺动脉直径越大,溶栓治疗效果越差:肺动脉直径较大的患者对溶栓治疗的反应较差,治疗失败的可能性更大。

肺动脉直径临界值

根据研究,以下肺动脉直径临界值与肺栓塞患者的短期预后相关:

*肺动脉直径>29毫米:死亡率高

*肺动脉直径>35毫米:并发症风险极高

*肺动脉直径>40毫米:溶栓治疗效果差

机制

肺动脉直径较大与以下机制有关:

*血流动力学改变:肺动脉直径较大导致肺血管阻力增加,增加右心负荷,可能导致右心功能不全。

*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肺动脉直径较大提供更多的表面积,促进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

*血管内皮损伤:肺栓塞会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加剧血栓形成和炎症。

临床意义

肺动脉直径是肺栓塞患者风险分层的重要指标。肺动脉直径较大的患者需要密切监测和积极治疗,包括溶栓治疗、抗凝治疗和其他支持性措施。

结论

肺动脉直径是肺栓塞患者短期结局的重要预测因子。肺动脉直径较大的患者预后较差,并发症风险较高,溶栓治疗效果较差。因此,肺动脉直径在肺栓塞患者的风险评估和治疗决策中具有重要意义。第二部分右心室扩张关键词关键要点【右心室扩张】

1.右心室扩张是肺栓塞的主要并发症,预示着不良预后。

2.右心室扩张的程度与肺栓塞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以作为短期死亡率的预测指标。

3.右心室扩张可以通过超声心动图评估,包括右心室末舒张容积指数(RVEDVI)和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

【右心室功能障碍】

右心室扩张

定义

右心室扩张是指右心室腔扩大,超出正常生理范围。它是肺栓塞的一个常见并发症,可导致右心衰竭和死亡。

病理生理学

肺栓塞导致肺动脉阻力增加,使右心室必须对抗更高的压力来泵血。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会使右心室肥厚和扩张。右心室扩大可导致右心衰竭,表现为静脉压升高、水肿和肺淤血。

测量

右心室扩张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测量:

*胸部X线:可显示右心房和右心室轮廓变大。

*超声心动图:可提供右心室大小、形状和功能的详细评估。

*心脏磁共振成像(CMR):可提供右心室大小、功能和容量的精确测量。

与预后的关系

右心室扩张是肺栓塞患者短期结局的一个重要预测因子。研究表明,右心室扩张程度越大,患者死亡率越高。这是因为右心室扩张表明右心室衰竭风险较高,而右心室衰竭是肺栓塞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预测模型

多种预测模型已被开发用于评估肺栓塞患者的右心室扩张程度和预后。这些模型通常基于胸部X线或超声心动图结果。

常用的预测模型包括:

*Wells评分:使用临床特征来预测肺栓塞的可能性。

*日内瓦预后评分:使用胸部X线或超声心动图结果来预测肺栓塞患者的死亡率。

*HESTIA评分:使用超声心动图结果来预测肺栓塞患者的短期预后。

治疗

右心室扩张的治疗重点在于改善右心室功能和预防右心衰竭。治疗可能包括:

*抗凝治疗:防止进一步肺栓塞形成。

*溶栓治疗:溶解存在的肺栓塞。

*机械通气:在右心衰竭情况下提供呼吸支持。

*右心室辅助装置:在重度右心衰竭情况下提供机械支持。

结论

右心室扩张是肺栓塞的一个常见并发症,与患者短期结局密切相关。评估右心室扩张程度对于识别高危患者和指导治疗决策至关重要。多种预测模型可用于评估右心室扩张程度和预后。早期识别和干预右心室扩张对于改善肺栓塞患者的结局至关重要。第三部分血压下降程度关键词关键要点【血压下降程度】:

1.血压下降程度与肺栓塞患者预后密切相关。严重的血压下降(收缩压低于90mmHg或平均动脉压低于65mmHg)与更高的死亡率和不良预后相关。

2.血压下降的程度反映了肺栓塞的严重程度和对全身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右心室功能受损和肺血管阻力增加会导致血压下降。

3.对严重血压下降的患者应进行积极的血管加压剂治疗,以维持适当的血流动力学和改善预后。

【低血压的病理生理机制】:

血压下降程度

血压下降程度是肺栓塞预后的重要指标,与短期死亡率和并发症密切相关。

血压下降程度的定义:

*收缩压下降:收缩压较基线水平下降≥20mmHg

*舒张压下降:舒张压较基线水平下降≥10mmHg

*平均动脉压下降:平均动脉压较基线水平下降≥15mmHg

与预后的关系:

大量的研究表明,血压下降程度与肺栓塞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入院时血压下降:入院时收缩压或平均动脉压下降与死亡率和并发症风险增加相关。

*持续性血压下降:持续性血压下降(>48小时)与死亡率和并发症风险显著增加相关。

*严重血压下降:收缩压下降≥30mmHg或平均动脉压下降≥20mmHg与死亡率和并发症风险显著增加相关。

血压下降程度的机制:

血压下降程度与肺栓塞的以下机制有关:

*肺动脉压力升高:肺栓塞导致肺动脉压力升高,从而增加右心室后负荷,并可能导致右心功能不全。

*右心功能不全:右心功能不全可导致心输出量下降,继而引起血压下降。

*低血容量:肺栓塞可导致肺血管阻力增加,导致肺动脉血流受阻,从而减少肺泡毛细血管中液体交换,导致低血容量和低血压。

*神经反射:肺栓塞可触发神经反射,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和血管收缩,但由于肺血管阻力增加,交感神经兴奋无法有效增加心输出量或外周血管阻力,导致血压下降。

*药物影响:一些用于治疗肺栓塞的药物,如溶栓剂和抗凝剂,可引起血压下降。

评估血压下降程度的重要性:

评估血压下降程度在肺栓塞的预后评估中至关重要。

*早期识别:早期识别血压下降可以提示潜在的右心功能不全或其他并发症,从而及时进行干预。

*预后分层:血压下降程度可以用于分层肺栓塞患者的预后风险,指导治疗决策。

*治疗监测:监测血压下降程度有助于评估治疗反应和复发风险。

结论:

血压下降程度是肺栓塞患者短期结局的重要预测因子,与死亡率和并发症风险增加相关。早期识别和评估血压下降程度对于改善肺栓塞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第四部分D-二聚体水平关键词关键要点D-二聚体水平

1.D-二聚体水平升高是肺栓塞(PE)患者的不良预后指标,与PE的严重程度和死亡率密切相关。

2.研究表明,D-二聚体水平的升高程度可反映血栓负荷和纤维蛋白溶解激活程度,从而提示PE的病理生理状态和预后。

D-二聚体水平的阈值

1.D-二聚体水平的阈值对于排除PE具有重要意义,低于阈值可基本排除PE的可能性。

2.目前临床上常用的D-二聚体水平阈值因检测方法不同而有所差异,但一般认为D-二聚体水平低于500μg/L时可基本排除PE。

D-二聚体水平的动力学变化

1.PE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通常在起病后24-48小时达到峰值,随后逐渐下降。

2.D-二聚体水平的动力学变化可反映PE的血栓消融速度,持续升高或下降缓慢提示血栓溶解不佳,预后较差。

D-二聚体水平与其他预后指标的关联

1.D-二聚体水平与PE患者的入院症状、影像学表现、心电图改变、凝血功能异常等预后指标相关。

2.结合D-二聚体水平与其他预后指标可建立多变量预后评分系统,进一步提高PE患者预后评估的准确性。

D-二聚体水平的临床应用

1.D-二聚体水平在PE患者的诊断、预后评估和治疗决策中具有重要意义。

2.D-二聚体水平有助于识别低危PE患者,避免不必要的影像学检查和抗凝治疗。

D-二聚体水平的未来研究方向

1.探索D-二聚体水平的动态变化与PE预后的关联,建立个性化预后评估模型。

2.研究D-二聚体水平与PE栓子来源、合并症等因素的关联,进一步完善PE的病理生理学理解和预后评价体系。D-二聚体水平:肺栓塞患者短期结局预测因子

D-二聚体是一种由凝血酶降解纤维蛋白原后形成的纤维蛋白溶解产物。在肺栓塞患者中,D-二聚体水平升高,这反映了血栓形成和溶栓过程的失衡。

D-二聚体水平与肺栓塞短期结局的关系

研究表明,D-二聚体水平与肺栓塞患者的短期结局密切相关。

*预后分层:高D-二聚体水平的患者与预后不良相关,包括死亡率、复发率和肺动脉高压发展风险增加。

*死亡率:D-二聚体水平升高与肺栓塞患者死亡率增加有关。一项荟萃分析显示,D-二聚体水平每增加一倍,死亡率增加1.5倍。

*复发率:高D-二聚体水平与肺栓塞复发率增加相关。一项研究发现,D-二聚体水平大于500μg/L的患者,复发率为11.4%,而D-二聚体水平小于500μg/L的患者,复发率仅为2.4%。

*肺动脉高压:D-二聚体水平升高与肺栓塞后肺动脉高压发展的风险增加相关。一项研究发现,D-二聚体水平大于1000μg/L的患者,发展肺动脉高压的风险为25%,而D-二聚体水平小于1000μg/L的患者,风险仅为10%。

D-二聚体水平的临界值

D-二聚体水平在肺栓塞患者预后分层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临界值因使用的检测试剂而异。一般而言,以下临界值与不良预后相关:

*D-二聚体水平大于500μg/L

*D-二聚体水平大于1000μg/L

D-二聚体水平与其他预测因子的结合

D-二聚体水平可与其他预测因子相结合,进一步提高肺栓塞患者短期结局的预测准确性。常用的预测模型包括:

*Well's评分: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对肺栓塞的可能性进行评分,并结合D-二聚体水平进行风险分层。

*日内瓦修订评分:将Well's评分与D-二聚体水平相结合,对低风险和高风险患者进行分层。

*肺栓塞预测(PESI)评分:将D-二聚体水平与肺栓塞的临床表现(例如呼吸困难、心率)相结合,以预测3个月内的死亡率。

临床应用

D-二聚体水平在肺栓塞患者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诊断:在临床疑似肺栓塞的患者中,结合D-二聚体水平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D-二聚体水平正常可有效排除肺栓塞的可能性。

*风险分层:D-二聚体水平可在肺栓塞患者中进行风险分层,指导治疗决策。高D-二聚体水平的患者需要更积极的治疗和监测。

*疗效监测:D-二聚体水平可用于监测肺栓塞的治疗效果。D-二聚体水平下降表明治疗有效,而持续升高或下降缓慢则提示治疗效果不佳。

结论

D-二聚体水平是肺栓塞患者短期结局的重要预测因子。高D-二聚体水平与预后不良相关,包括死亡率、复发率和肺动脉高压发展风险增加。D-二聚体水平可与其他预测因子相结合,进一步提高预后预测的准确性。因此,在肺栓塞患者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中,D-二聚体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五部分血流动力不稳定关键词关键要点【血流动力不稳定】:

1.血流动力不稳定是指肺栓塞导致的心血管系统功能障碍,表现为低血压、低心排血量和组织灌注不足。

2.血流动力不稳定是肺栓塞患者死亡率的主要原因,约占5-15%。

3.导致血流动力不稳定的机制包括右心负荷增加、肺血管阻力升高和冠状动脉灌注不足。

【右心负荷增加】:

血流动力不稳定

血流动力不稳定是指在血液循环过程中,机体的血压和心输出量不能维持正常的组织灌注,从而导致器官功能障碍甚至死亡。在肺栓塞患者中,血流动力不稳定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与更高的死亡率相关。

血流动力不稳定的病理生理学

肺栓塞导致肺血管阻力增加,进而导致右心室后负荷增加。右心室难以克服增加的阻力,导致右心室扩张和功能障碍。这会导致心输出量下降和组织灌注不足。

此外,肺栓塞还激活了炎症反应,释放炎性介质,如肿瘤坏死因子(TNF)和白细胞介素(IL)。这些介质可导致血管扩张和低血压。

血流动力不稳定的临床表现

血流动力不稳定的临床表现包括:

*低血压(收缩压<90mmHg或平均动脉压<65mmHg)

*心率增快(>100次/分)

*呼吸急促

*oliguria(尿量<0.5mL/kg/h)

*意识模糊或意识丧失

血流动力不稳定的评估

血流动力不稳定的评估包括:

*体格检查:评估血压、心率和呼吸频率。

*血液检查:测量血清乳酸水平。乳酸是组织缺氧的标志。

*超声心动图:评估右心室功能和肺动脉压力。

*肺血管造影:可明确诊断肺栓塞并评估肺动脉血栓的范围和严重程度。

血流动力不稳定的管理

血流动力不稳定的管理包括:

*液体复苏:纠正低血容量。

*升压药:维持血压和器官灌注。

*正性肌力药:增强心收缩力。

*机械通气:改善氧合和减少呼吸功。

*肺栓塞溶栓治疗:溶解肺动脉血栓,改善肺循环。

预后

血流动力不稳定的肺栓塞患者预后较差。研究表明,血流动力不稳定与更高的死亡率相关。据报道,血流动力不稳定肺栓塞患者的死亡率高达30%。

结论

血流动力不稳定是肺栓塞患者的严重并发症。它是由肺血管阻力增加和炎症介质释放共同导致的。血流动力不稳定的临床表现包括低血压、心率增快、呼吸急促、oliguria和意识模糊。血流动力不稳定的评估包括体格检查、血液检查、超声心动图和肺血管造影。血流动力不稳定的管理包括液体复苏、升压药、正性肌力药、机械通气和肺栓塞溶栓治疗。血流动力不稳定肺栓塞患者预后较差,死亡率高达30%。第六部分并发症严重程度关键词关键要点【并发症严重程度】:

1.并发症类型是影响肺栓塞患者短期结局的重要因素。常见的并发症包括低血压、心律失常和呼吸衰竭。

2.并发症的严重程度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严重并发症,如低血压、心律失常,可能导致器官功能障碍和死亡。

3.及时识别和治疗并发症对于改善肺栓塞患者的短期结局至关重要。这需要多学科团队的密切监测和治疗。

【并发症持续时间】:

并发症严重程度

并发症严重程度是肺栓塞(PE)患者短期结局的重要预测因子。严重并发症与死亡率和长期不良预后显着增加有关。

国际肺栓塞栓塞症严重程度评分(PESI)

PESI是一种评估PE患者并发症严重程度的临床评分系统。它基于以下八个因素:

*年龄

*心率

*收缩压

*氧饱和度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

*主动癌症

*静脉曲张病史

*D二聚体水平

PESI得分将患者分为以下类别:

|PESI得分|严重程度|

|||

|0-60|低风险|

|61-85|中等风险|

|≥86|高风险|

高PESI分数与死亡率显着增加有关。例如,一项研究发现,低风险PE患者的30天死亡率为1.1%,而高风险PE患者的30天死亡率为25.1%。

其他并发症严重程度测量指标

除了PESI之外,还有其他用于评估PE并发症严重程度的测量指标,包括:

*Righto心室/左心室面积比(R/L比率):R/L比率通过胸部X线或计算机断层扫描(CT)扫描测量右心室和左心室的面积。较高的R/L比率表明右心室扩张,这与疾病严重程度增加有关。

*三尖瓣反流速度:三尖瓣反流速度通过超声心动图测量。较高的三尖瓣反流速度表明右心室压力升高,这与疾病严重程度增加有关。

*血浆脑钠肽(BNP):脑钠肽是一种由心室释放的激素。较高的BNP水平与右心室功能障碍相关,这与疾病严重程度增加有关。

*有氧运动容量:有氧运动容量是通过有氧运动测试测量的个体最大摄氧量的测量值。较低的有氧运动容量表明肺动脉高压,这与疾病严重程度增加有关。

并发症严重程度与短期结局

并发症严重程度与PE患者的短期结局密切相关。高并发症严重程度的患者死亡率、需要机械通气和长期住院的风险更高。

一项研究发现,高PESI分数的PE患者在入院后的30天内的死亡率为20.1%,而低PESI分数的PE患者的死亡率为1.3%。另一项研究发现,高R/L比率的PE患者需要机械通气的风险是低R/L比率患者的4倍。

结论

并发症严重程度是PE患者短期结局的重要预测因子。PESI和其他并发症严重程度测量指标可用于识别高风险患者,这些患者需要密切监测和积极治疗。及时识别和治疗并发症可以显着改善PE患者的预后。第七部分心肺功能评分关键词关键要点临床表现

1.症状多样,包括胸痛、呼吸困难、咯血等。

2.胸痛常为猝发性,呈尖锐或刺痛,可向肩背部放射。

3.呼吸困难多为进行性加重,并伴有胸闷、心悸等症状。

体格检查

1.浅快呼吸、紫绀、三联徵(颈静脉怒张、肝脏肿大、腹水)等,提示右心功能不全。

2.肺底部罗音、胸腔积液征阳性,提示肺部梗死。

3.关节痛、皮肤损害等,可提示肺栓塞伴随的并发症。

实验室检查

1.D-二聚体升高,提示体内有血栓形成。

2.心肌酶谱升高,提示肺栓塞导致的心肌损伤。

3.B型利钠肽升高,提示右心功能受损。

影像学检查

1.胸部CT肺动脉造影或通气-灌注扫描,为诊断肺栓塞的金标准。

2.心脏超声,可评估肺栓塞对右心功能的影响。

3.下肢静脉超声,可寻找潜在的深静脉血栓形成。

危险分层

1.PulmonaryEmbolismSeverityIndex(PESI),基于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将肺栓塞患者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

2.SimplifiedPulmonaryEmbolismSeverityIndex(sPESI),简化后的危险分层工具,用于快速评估患者预后。

3.危险分层有助于指导治疗决策和预后评估。

预后预测

1.PESI分值越高,预后越差,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更高。

2.sPESI分值也可预测患者预后,但灵敏度和特异度不如PESI。

3.除了危险分层工具外,患者年龄、基础疾病、肺栓塞面积等因素也会影响预后。心肺功能评分

心肺功能评分是一种临床评分系统,用于评估肺栓塞患者的预后和指导治疗决策。它最初由Bohnke等人于1991年提出,后来经过多次修订和改进。

评分系统

心肺功能评分包括以下因素:

*年龄:60岁或以上记为1分

*血浆D-二聚体水平:大于或等于500微克/升记为1分

*既往静脉血栓栓塞史:有既往史记为1分

*咯血:有咯血记为1分

*心率:大于或等于110次/分记为1分

*收缩压:小于或等于90mmHg记为1分

*氧饱和度:小于或等于90%记为1分

*呼吸频率:大于或等于24次/分记为1分

评分解释

心肺功能评分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风险等级:

*低危:0-2分

*中危:3-5分

*高危:6-8分

预后价值

多项研究表明,心肺功能评分与肺栓塞患者的预后呈正相关。高危患者的死亡率和复发率显著高于低危和中危患者。

一项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显示:

*低危患者的30天死亡率为0.6%

*中危患者的30天死亡率为4.4%

*高危患者的30天死亡率为17.3%

另一项研究表明,心肺功能评分与肺栓塞患者的6个月死亡率和复发率也呈正相关。

指导治疗

心肺功能评分可用于指导肺栓塞患者的治疗决策。高危患者需要更积极的治疗,包括:

*无创机械通气或有创机械通气

*抗凝治疗

*溶栓治疗

中危患者需要密切监测和加强抗凝治疗。

低危患者通常可以接受常规抗凝治疗和门诊随访。

局限性

心肺功能评分是一种简单的临床工具,但它也有一些局限性:

*它可能低估某些亚组患者的风险,如年轻患者和没有明显症状的患者。

*它没有考虑其他预后因素,如心肌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和癌症。

*它没有经过大规模前瞻性研究的验证。

尽管存在这些局限性,心肺功能评分仍然是一种有用的工具,可以帮助医生评估肺栓塞患者的预后和指导治疗决策。第八部分患者合并疾病关键词关键要点合并心脏疾患

1.房颤是肺栓塞患者最常见的心脏合并症,预示着较差的预后,包括更高的死亡率和复发率。

2.心力衰竭是肺栓塞患者预后不佳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与住院死亡率和事件复发的风险增加有关。

3.肺动脉高压是肺栓塞的严重并发症,可导致右心衰竭和死亡。

合并肺部疾病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肺栓塞患者常见的合并症,可加重呼吸困难和缺氧,导致预后恶化。

2.既往肺栓塞病史是再次肺栓塞的强预测因子,提示了复发风险增加。

3.支气管哮喘与肺栓塞之间存在关联,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可能涉及肺血管收缩或凝血异常。

合并肿瘤疾病

1.恶性肿瘤是肺栓塞患者死亡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尤其是肺癌、胰腺癌和脑癌。

2.肿瘤相关的凝血功能异常和血管损伤可能是肺栓塞的潜在机制。

3.癌症治疗(如化疗)可进一步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导致肺栓塞的发生。

合并糖尿病

1.糖尿病是肺栓塞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与住院死亡率和事件复发的风险增加有关。

2.糖尿病患者内皮功能障碍、凝血系统异常和炎症反应增加,可能促进了肺栓塞的发生。

3.优化血糖控制和抗血栓治疗对于改善肺栓塞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合并肾功能不全

1.肾功能不全,尤其是慢性肾病(CKD),与肺栓塞患者的预后恶化有关,包括死亡率和复发率增加。

2.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