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村低保制度实施与管理手册_第1页
三农村低保制度实施与管理手册_第2页
三农村低保制度实施与管理手册_第3页
三农村低保制度实施与管理手册_第4页
三农村低保制度实施与管理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农村低保制度实施与管理手册TOC\o"1-2"\h\u6490第1章低保制度概述 3270781.1低保制度的定义与意义 4100871.1.1定义 4284861.1.2意义 4115391.2低保制度的发展历程 411360第2章低保资格认定 4229252.1低保对象范围 444082.2家庭经济状况调查 5110952.3认定程序与审批流程 523944第3章低保标准与补贴 6147113.1低保标准的制定与调整 6126923.1.1低保标准的制定 6151513.1.2低保标准的调整 6182953.2低保补贴的计算与发放 6272743.2.1低保补贴的计算 681923.2.2低保补贴的发放 6643.3低保补贴的调整与停止 619303.3.1低保补贴的调整 6152903.3.2低保补贴的停止 714956第4章低保申请与审核 7164504.1申请程序与材料要求 7281394.1.1申请人应当向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街道办事处)提出低保申请。申请需采用书面形式,并提供以下材料: 763044.1.2申请人应如实填写申请书,并对所提供材料的真实性负责。乡镇人民(街道办事处)应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初步审核,对不符合申请条件的,应当场告知并说明理由。 7271044.2审核流程与时间节点 7319244.2.1初审:乡镇人民(街道办事处)收到申请材料后,应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初审,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家庭进行入户调查、邻里访问等。 71104.2.2复核:县(市、区)民政部门应在收到初审材料后的15个工作日内完成复核,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家庭进行审核。 743014.2.3公示:县(市、区)民政部门将审核结果在申请人所在地的乡镇人民(街道办事处)进行公示,公示期为5个工作日。 7236724.2.4批准:公示无异议的,县(市、区)民政部门应在公示期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作出批准决定,并将批准结果通知申请人。 7217104.3审核结果的公示与反馈 894014.3.1公示期间,如有异议,可向县(市、区)民政部门提出书面复查申请。县(市、区)民政部门应在收到复查申请后15个工作日内完成复查,并将复查结果通知申请人。 8269754.3.2低保申请审核结果经批准后,应在申请人所在地的乡镇人民(街道办事处)进行公告,公告期为5个工作日。 883654.3.3申请人有权了解审核过程和结果。对未通过审核的申请人,县(市、区)民政部门应书面告知原因,并告知申请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817336第5章低保动态管理 8137365.1动态监测与数据更新 8278585.1.1监测内容 814935.1.2数据更新 838335.2定期核查与抽查 820325.2.1核查内容 8279285.2.2核查方式 9260935.2.3抽查 9310265.3低保对象的退出与纳入 987065.3.1退出机制 9112435.3.2纳入机制 915511第6章低保资金筹集与管理 933406.1资金来源与筹集渠道 9110586.1.1财政拨款:和地方按照一定比例分配低保资金,纳入年度财政预算,保证低保资金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1075226.1.2社会捐赠:鼓励企业、个人和社会组织捐赠资金,支持农村低保事业。各级民政部门应加强对社会捐赠资金的引导和管理,保证资金用于低保对象的救助。 10121276.1.3村集体收入:村集体可从村集体经济收益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支持本村低保工作。 1052316.1.4其他渠道:摸索与金融机构合作,开展低保资金筹集活动,创新资金筹集方式。 10220406.2资金分配与使用 10145306.2.1资金分配:低保资金应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分配,优先保障特困供养人员、重度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 10274586.2.2资金使用:低保资金主要用于发放低保金、临时救助、医疗救助等。具体使用范围如下: 1040856.3资金监管与审计 10189986.3.1资金监管:各级民政部门应加强对低保资金的监管,保证资金安全、合规使用。建立健全资金监管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10193516.3.2审计与检查:定期对低保资金进行审计,发觉问题及时整改。同时接受上级审计、监察等部门的监督检查,保证低保资金的合规使用。 10316016.3.3信息公开:各级民政部门应定期向社会公开低保资金筹集、分配和使用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10170546.3.4违规处理:对违反低保资金管理规定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依规追究责任,严肃处理。 1020700第7章低保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的衔接 107727.1低保与养老保险的衔接 11320827.1.1养老保险待遇计算 1196697.1.2低保与养老保险的联动 11187617.2低保与医疗保险的衔接 1180247.2.1医疗保险待遇享受 11219607.2.2低保与医疗保险的信息共享 11228667.3低保与社会救助的衔接 11102597.3.1社会救助项目 1115057.3.2社会救助资源的整合 11193807.3.3社会救助信息的共享 1225650第8章低保制度的宣传与培训 1214818.1低保政策宣传 1294778.1.1宣传内容 12111968.1.2宣传方法 12227888.2培训组织与实施 122148.2.1培训对象 12242068.2.2培训内容 13228598.2.3培训方式 13130778.3宣传与培训效果评估 13303768.3.1评估内容 13277188.3.2评估方法 1328888第9章低保制度的监督与评估 14326559.1监督机制与责任追究 14225469.1.1监督 14293809.1.2社会监督 14244289.1.3群众监督 1499659.2评估指标与方法 1474079.2.1评估指标 14139579.2.2评估方法 1449589.3评估结果的应用与反馈 15273149.3.1评估结果的应用 1569219.3.2评估结果的反馈 1510047第10章低保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151084910.1改革方向与目标 152748310.1.1完善制度设计,提高精准度 151746510.1.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保障水平 151368110.1.3强化监督检查,保证政策落实 151657810.2政策创新与摸索 151909010.2.1推进信息化建设,实现数据共享 16404710.2.2引入第三方评估,提高政策执行效果 16979110.2.3开展政策宣传与培训,提高政策知晓率 161789810.3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161578010.3.1政策体系更加完善 16491510.3.2保障水平逐步提高 162290910.3.3社会参与度不断提升 163127410.3.4监管体系更加健全 16第1章低保制度概述1.1低保制度的定义与意义1.1.1定义农村低保制度,全称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我国为保障农村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而实行的一项社会救助政策。该制度主要通过提供资金支持,对收入低于一定标准的农村家庭给予最低生活保障。1.1.2意义农村低保制度具有以下重要意义:(1)保障基本生活:农村低保制度有助于保障低收入农村家庭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2)促进社会公平:通过实施农村低保制度,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实现社会公平。(3)维护社会稳定:农村低保制度有利于缓解农村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1.2低保制度的发展历程我国农村低保制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摸索阶段(1990年代初):部分地区开始尝试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解决农村贫困问题。(2)试点阶段(19972002年):国务院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农村低保制度试点工作,逐步积累经验。(3)全面实施阶段(2003年至今):2003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标志着农村低保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4)完善阶段(2012年至今):我国不断完善农村低保制度,推进低保制度与扶贫政策的有效衔接,提高农村低保制度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在此过程中,农村低保制度逐步实现了从摸索尝试到全面实施,再到完善的转变,为我国农村困难群众提供了有力保障。第2章低保资格认定2.1低保对象范围农村低保制度的保障对象主要为农村居民中家庭经济困难的人群。具体包括以下几类:(1)无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重度残疾人;(2)生活不能自理或部分不能自理的重病患者;(3)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4)16周岁以下未成年人;(5)其他经乡镇人民(街道办事处)认定,符合当地低保条件的困难家庭。2.2家庭经济状况调查家庭经济状况调查是认定低保资格的关键环节。主要调查以下内容:(1)家庭人口、劳动力、就业状况;(2)家庭收入、财产、债务等情况;(3)家庭住房、生活用品、医疗、教育等方面的支出情况;(4)其他与家庭经济状况相关的信息。调查过程中,应严格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保证调查结果真实、准确。2.3认定程序与审批流程低保资格认定程序与审批流程如下:(1)申请:符合条件的农村居民家庭向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街道办事处)提出书面申请,填写低保申请表,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2)调查:乡镇人民(街道办事处)组织人员对申请家庭进行家庭经济状况调查,核实申请材料的真实性。(3)评议:乡镇人民(街道办事处)组织评议小组,对申请家庭的经济状况进行评议,提出初审意见。(4)公示:将评议结果在申请家庭所在村(社区)进行公示,公示期为7天。(5)审批:公示无异议的,由乡镇人民(街道办事处)审批,并将审批结果通知申请家庭。(6)发放:低保金按月发放给低保对象,保证其基本生活得到保障。(7)动态管理:对已纳入低保的家庭,定期进行家庭经济状况复查,及时调整保障待遇。第3章低保标准与补贴3.1低保标准的制定与调整为保证农村低保制度的公平、合理,低保标准的制定与调整需遵循以下原则:一是保障基本生活需求,二是参考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三是体现社会公平与进步。具体操作如下:3.1.1低保标准的制定(1)参考当地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人均可支配收入等经济指标,结合物价水平,合理确定低保标准。(2)参照国家关于农村低保的相关政策,保证低保标准不低于国家规定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3)根据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结构,合理确定食品、衣着、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的基本生活需求。3.1.2低保标准的调整(1)定期对低保标准进行评估,原则上每两年调整一次。(2)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物价变动情况、居民生活水平等因素,适时调整低保标准。(3)调整低保标准时,应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保证调整的合理性和公正性。3.2低保补贴的计算与发放3.2.1低保补贴的计算(1)根据家庭人均收入与低保标准的差额,计算低保补贴金额。(2)家庭人均收入计算公式:家庭总收入÷家庭人口数。(3)低保补贴金额计算公式:低保标准家庭人均收入。3.2.2低保补贴的发放(1)实行按月发放,保证低保家庭基本生活需求。(2)通过银行转账、社保卡等方式发放,提高发放效率。(3)建立健全低保发放档案,保证发放数据的准确性和透明度。3.3低保补贴的调整与停止3.3.1低保补贴的调整(1)定期对低保家庭经济状况进行核查,根据家庭收入变化情况,调整低保补贴金额。(2)当低保家庭经济状况改善,家庭人均收入超过低保标准时,应降低或停止发放低保补贴。(3)调整低保补贴时,应及时告知低保家庭,保证政策透明。3.3.2低保补贴的停止(1)当低保家庭经济状况好转,不再符合低保条件时,应停止发放低保补贴。(2)低保家庭主动申报收入变化,经核实后,停止发放低保补贴。(3)对违规领取低保补贴的家庭,依法予以追回,并取消其低保资格。第4章低保申请与审核4.1申请程序与材料要求4.1.1申请人应当向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街道办事处)提出低保申请。申请需采用书面形式,并提供以下材料:(一)申请书,注明申请人和家庭基本信息;(二)申请人及其家庭成员的身份证、户口簿复印件;(三)家庭收入和财产状况证明材料;(四)其他相关证明材料。4.1.2申请人应如实填写申请书,并对所提供材料的真实性负责。乡镇人民(街道办事处)应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初步审核,对不符合申请条件的,应当场告知并说明理由。4.2审核流程与时间节点4.2.1初审:乡镇人民(街道办事处)收到申请材料后,应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初审,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家庭进行入户调查、邻里访问等。4.2.2复核:县(市、区)民政部门应在收到初审材料后的15个工作日内完成复核,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家庭进行审核。4.2.3公示:县(市、区)民政部门将审核结果在申请人所在地的乡镇人民(街道办事处)进行公示,公示期为5个工作日。4.2.4批准:公示无异议的,县(市、区)民政部门应在公示期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作出批准决定,并将批准结果通知申请人。4.3审核结果的公示与反馈4.3.1公示期间,如有异议,可向县(市、区)民政部门提出书面复查申请。县(市、区)民政部门应在收到复查申请后15个工作日内完成复查,并将复查结果通知申请人。4.3.2低保申请审核结果经批准后,应在申请人所在地的乡镇人民(街道办事处)进行公告,公告期为5个工作日。4.3.3申请人有权了解审核过程和结果。对未通过审核的申请人,县(市、区)民政部门应书面告知原因,并告知申请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第5章低保动态管理5.1动态监测与数据更新为保证农村低保制度的有效实施,各级民政部门需对低保家庭的经济状况进行动态监测,实时更新相关数据。本节主要阐述动态监测与数据更新的具体措施。5.1.1监测内容(1)低保家庭人口变化情况;(2)低保家庭经济收入及财产状况;(3)低保家庭劳动力状况;(4)低保家庭享受政策情况;(5)其他影响低保资格的条件。5.1.2数据更新(1)定期收集和整理低保家庭的相关信息;(2)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数据共享和实时更新;(3)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5.2定期核查与抽查为保证低保政策的公正、公平和透明,各级民政部门需对低保家庭进行定期核查与抽查。本节主要介绍核查与抽查的具体方式及要求。5.2.1核查内容(1)低保家庭经济收入及财产状况;(2)低保家庭人口变化情况;(3)低保家庭劳动力状况;(4)低保家庭享受政策情况;(5)其他需要核查的内容。5.2.2核查方式(1)定期组织人员进行实地核查;(2)通过信息化手段,开展数据比对和分析;(3)组织相关部门联合核查;(4)接受群众举报,开展针对性核查。5.2.3抽查(1)按照一定比例,从低保家庭中随机抽取部分家庭进行核查;(2)保证抽查的公正性和客观性;(3)对抽查结果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5.3低保对象的退出与纳入根据低保家庭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低保对象,保证政策精准发力。本节主要阐述低保对象的退出与纳入机制。5.3.1退出机制(1)当低保家庭经济收入及财产状况好转,不再符合低保条件时,应及时退出;(2)对违规享受低保的家庭,按照规定取消其低保资格;(3)对主动申报经济状况好转的家庭,给予一定期限的过渡期。5.3.2纳入机制(1)对符合条件的家庭,按照程序及时纳入低保范围;(2)对新增符合条件的家庭,开展定期核查,保证政策实施精准;(3)加强对特殊困难家庭的关注,及时将其纳入低保保障。第6章低保资金筹集与管理6.1资金来源与筹集渠道农村低保资金的来源主要包括和地方财政拨款、社会捐赠以及村集体收入等。为了保证低保资金的充足,以下列举了低保资金筹集的几种渠道:6.1.1财政拨款:和地方按照一定比例分配低保资金,纳入年度财政预算,保证低保资金的稳定性和连续性。6.1.2社会捐赠:鼓励企业、个人和社会组织捐赠资金,支持农村低保事业。各级民政部门应加强对社会捐赠资金的引导和管理,保证资金用于低保对象的救助。6.1.3村集体收入:村集体可从村集体经济收益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支持本村低保工作。6.1.4其他渠道:摸索与金融机构合作,开展低保资金筹集活动,创新资金筹集方式。6.2资金分配与使用6.2.1资金分配:低保资金应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分配,优先保障特困供养人员、重度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6.2.2资金使用:低保资金主要用于发放低保金、临时救助、医疗救助等。具体使用范围如下:(1)低保金:按照当地低保标准,为低保家庭发放基本生活保障金。(2)临时救助:对因突发性事件导致生活困难的低保家庭给予临时性救助。(3)医疗救助:对符合条件的低保家庭成员给予医疗救助,减轻其医疗负担。(4)其他救助:根据实际情况,为低保家庭提供教育、住房等方面的救助。6.3资金监管与审计6.3.1资金监管:各级民政部门应加强对低保资金的监管,保证资金安全、合规使用。建立健全资金监管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6.3.2审计与检查:定期对低保资金进行审计,发觉问题及时整改。同时接受上级审计、监察等部门的监督检查,保证低保资金的合规使用。6.3.3信息公开:各级民政部门应定期向社会公开低保资金筹集、分配和使用情况,接受社会监督。6.3.4违规处理:对违反低保资金管理规定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依规追究责任,严肃处理。第7章低保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的衔接7.1低保与养老保险的衔接农村低保制度与养老保险制度的有效衔接,对于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在实施过程中,应当保证低保家庭成员在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时,不会因收入增加而导致低保待遇降低。7.1.1养老保险待遇计算在计算低保家庭成员的养老保险待遇时,应充分考虑其家庭经济状况,合理确定待遇水平。对于低保家庭中的老年人,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提高养老保险待遇。7.1.2低保与养老保险的联动各地应建立健全低保与养老保险的联动机制,保证低保家庭成员在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时,能够合理调整低保标准,保证其基本生活不受影响。7.2低保与医疗保险的衔接农村低保制度与医疗保险制度的衔接,有助于缓解困难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7.2.1医疗保险待遇享受低保家庭成员应优先享受医疗保险待遇,包括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等。各地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降低低保家庭成员的医疗保险缴费负担。7.2.2低保与医疗保险的信息共享加强低保与医疗保险的信息共享,保证困难群众在享受医疗保险待遇时,能够及时得到救助。同时通过信息共享,防止医疗保险基金的流失。7.3低保与社会救助的衔接农村低保制度与社会救助制度的衔接,有利于形成政策合力,更好地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7.3.1社会救助项目低保家庭成员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可同时享受其他社会救助项目,如教育救助、住房救助、临时救助等。7.3.2社会救助资源的整合各地应整合社会救助资源,提高救助效率。在实施救助时,应优先考虑低保家庭成员,保证其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7.3.3社会救助信息的共享加强社会救助信息共享,保证低保家庭成员在享受其他社会救助时,能够实现政策的有效衔接,避免重复救助和漏救现象的发生。通过以上措施,实现农村低保制度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的有效衔接,为困难群众提供更加全面、有力的保障。第8章低保制度的宣传与培训8.1低保政策宣传为使农村低保制度深入人心,提高农民的政策知晓率,各级部门需积极开展低保政策的宣传工作。以下是低保政策宣传的主要内容和方法:8.1.1宣传内容(1)低保政策的基本原则和目标;(2)低保对象的资格条件;(3)低保申请、审批和发放的程序;(4)低保资金来源及保障标准;(5)低保制度的监督与管理;(6)违反低保政策的相关法律责任。8.1.2宣传方法(1)举办政策培训班,对乡镇、村居干部进行培训;(2)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多种媒体开展宣传;(3)发放宣传资料,如政策问答、宣传册等;(4)在公共场所设置宣传栏,张贴宣传海报;(5)组织政策宣讲团,深入农村进行宣讲;(6)利用文化演出、知识竞赛等形式,提高农民的政策知晓率。8.2培训组织与实施为保证低保制度的有效实施,各级部门需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8.2.1培训对象(1)乡镇、村居干部;(2)从事低保工作的具体经办人员;(3)其他相关人员,如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8.2.2培训内容(1)低保政策法规;(2)低保申请、审批和发放的程序;(3)低保家庭经济状况调查方法;(4)低保资金的管理与使用;(5)低保对象的动态管理;(6)相关业务操作技能。8.2.3培训方式(1)集中培训,采用专题讲座、案例分析、经验交流等形式;(2)现场教学,组织培训对象实地考察、学习;(3)网络培训,利用在线学习平台进行;(4)岗位练兵,通过实际操作、模拟演练等方式提高业务能力。8.3宣传与培训效果评估为保证宣传与培训工作的实效性,各级部门需对宣传与培训效果进行评估,不断优化工作方法和手段。8.3.1评估内容(1)农民对低保政策的知晓率;(2)培训对象的业务水平;(3)宣传与培训工作的覆盖面;(4)宣传与培训工作的满意度;(5)低保制度实施的效果。8.3.2评估方法(1)问卷调查;(2)访谈;(3)现场考察;(4)数据分析;(5)反馈意见收集。通过以上评估,及时发觉宣传与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改,不断提高农村低保制度实施的效果。第9章低保制度的监督与评估9.1监督机制与责任追究本节主要阐述农村低保制度的监督机制及在监督过程中对相关责任人的追究措施。建立多层次的监督体系,包括监督、社会监督和群众监督。明确各级监督主体的职责与权限,形成协同高效的监督机制。具体措施如下:9.1.1监督(1)建立健全低保政策执行的监督检查制度,定期对低保工作进行评估和检查;(2)加强对低保资金的管理和监督,保证资金的安全、合规使用;(3)对低保工作中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追究相关责任人。9.1.2社会监督(1)鼓励新闻媒体、社会组织和公民对低保工作进行监督,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2)建立健全低保信息公开制度,提高政策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9.1.3群众监督(1)设立举报渠道,鼓励群众参与低保工作的监督,及时发觉和纠正问题;(2)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调查核实,严肃处理,并及时反馈处理结果。9.2评估指标与方法本节主要介绍低保制度评估的指标体系和方法。评估指标应全面、科学、合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9.2.1评估指标(1)政策执行情况:包括低保对象的准确率、覆盖率、资金发放到位率等;(2)管理运行情况:包括低保工作人员的配备、培训、业务水平等;(3)政策效果:包括低保家庭的生活状况、满意度、返贫率等。9.2.2评估方法(1)定量评估:通过统计数据、调查问卷等方式,对各项指标进行量化分析;(2)定性评估:通过访谈、座谈会、实地考察等形式,了解低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