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作物的绿色生产操作手册_第1页
三农作物的绿色生产操作手册_第2页
三农作物的绿色生产操作手册_第3页
三农作物的绿色生产操作手册_第4页
三农作物的绿色生产操作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农作物的绿色生产操作手册TOC\o"1-2"\h\u30079第1章引言 4254041.1绿色生产的概念与意义 4272451.2三农作物绿色生产的发展趋势 419663第2章绿色农业生产环境要求 5169502.1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5161392.2灌溉水质标准 5228812.3空气质量要求 58209第3章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6292713.1品种选择原则 646593.1.1适应性原则:选择适宜当地生态条件、气候特点、土壤类型和耕作制度的品种。 644913.1.2高产性原则:选择具有较高产量潜力的品种,以满足生产需求。 6199493.1.3优质性原则:选择品质优良、商品性好的品种,以提高经济效益。 692033.1.4抗逆性原则:选择抗病虫害、抗寒、抗旱、抗倒伏等抗逆性强的品种。 643643.1.5环保性原则:选择对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生态适应性强、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品种。 626093.1.6生育期适宜原则:选择生育期适中,能够充分适应当地光热资源的品种。 6296023.2种子质量标准 6138533.2.1纯度:种子纯度应达到国家规定标准,不得含有杂草种子、异品种种子和其他有害种子。 6148343.2.2净度:种子净度应达到国家规定标准,不得含有杂质、破损种子和病虫害种子。 6137143.2.3发芽率:种子发芽率应达到国家规定标准,保证种子具有较高生活力。 6129323.2.4水分:种子水分应控制在适宜范围内,避免过高或过低影响种子发芽和储存。 773373.3种子处理技术 7271273.3.1晒种:将种子摊在阳光下晾晒,以降低种子水分,增强种皮透性,提高种子生活力。 748103.3.2筛选:通过筛选,去除种子中的杂质、破损种子和病虫害种子,提高种子净度。 726393.3.3浸种:将种子浸泡在适宜温度的清水或药液中,以软化种皮,促进种子吸水,提高发芽率。 785003.3.4消毒:采用化学或物理方法对种子进行消毒,杀灭种子表面的病原菌,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7107093.3.5催芽:在适宜的条件下,使种子提前发芽,以缩短播种至出苗的时间,提高种子发芽率。 758773.3.6包衣:采用种子包衣技术,将种子表面包裹一层具有保护、营养、促生长等作用的物质,以提高种子发芽率和防治病虫害。 711707第4章育苗技术 7136694.1育苗基质选择 7182154.1.1有机基质:如草炭、腐叶土、堆肥等,具有丰富的有机质和良好的保水、保肥能力。 7126954.1.2无机基质:如蛭石、珍珠岩、沙等,具有较好的通气性和稳定性。 713614.1.3复合基质:将有机基质和无机基质按一定比例混合,既能保证作物的生长需求,又能降低成本。 7149614.2播种与催芽 735444.2.1播种时间: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作物种类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 7287324.2.2播种方法: 8216284.2.3催芽: 8250614.3苗期管理 8137874.3.1水分管理:根据作物生长需求,适时浇水,保持基质湿润,避免干旱或积水。 813714.3.2肥料管理:根据作物生长情况,适时施用有机肥或复合肥,以满足作物养分需求。 8135394.3.3病虫害防治:采用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证作物生长安全。 829764.3.4间苗和定植:根据作物生长状况,适时进行间苗和定植,以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8228124.3.5环境调控:通过调整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条件,为作物生长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 813952第5章土壤管理与施肥技术 8235425.1土壤改良措施 8176945.1.1深耕松土 814635.1.2轮作与间作 8301225.1.3增施有机肥 8242635.1.4土壤调理剂应用 9199655.2有机肥施用技术 9164895.2.1有机肥种类 9107385.2.2施用量 9266525.2.3施用时期 9178495.2.4施用方法 928835.3病虫害生物防治 9275025.3.1天敌昆虫应用 953145.3.2生物农药应用 9262995.3.3农业防治措施 10175745.3.4物理防治方法 1013909第6章灌溉与水肥一体化 10271726.1灌溉制度制定 10293306.1.1灌溉原则 10292916.1.2灌溉制度 10228846.2水肥一体化技术 1069406.2.1技术原理 10131846.2.2技术优势 10198106.2.3技术要点 1190886.3水质监测与调控 1138486.3.1水质监测 11141366.3.2水质调控 118446第7章病虫害绿色防控 1152767.1病虫害监测预警 11243537.1.1监测方法 1199587.1.2预警体系 11213267.2生物防治技术 1155977.2.1天敌昆虫应用 12158807.2.2病原微生物应用 12246887.2.3植物源农药应用 12105437.3物理防治与化学防治 12319967.3.1物理防治 12321627.3.2化学防治 1213563第8章农药使用规范 1268498.1农药选择与使用原则 12243018.1.1农药选择原则 12100228.1.2农药使用原则 12288508.2农药安全使用技术 13194798.2.1农药配制技术 13301428.2.2农药施用技术 13229008.3农药残留检测与控制 1340348.3.1农药残留检测 13323078.3.2农药残留控制 137617第9章农业机械化与智能化 13250019.1农业机械化作业规范 13175779.1.1机械化耕作 1431219.1.2机械化种植与收获 14117579.2智能农业设备应用 14168809.2.1智能监测设备 14132339.2.2智能控制系统 14186269.3农业物联网技术 14121629.3.1物联网平台建设 1468119.3.2物联网技术应用 1419759.3.3物联网设备应用 1520444第10章收获与产后处理 151457210.1收获时期选择 151061010.1.1确定收获时期 151745710.1.2判断收获成熟度 15836810.2收获与储藏技术 152865010.2.1收获方法 152132210.2.2收获后处理 153083210.2.3储藏技术 16508510.3产品质量检测与追溯体系建立 163044710.3.1检测方法 162761010.3.2追溯体系 161437010.3.3质量认证 16第1章引言1.1绿色生产的概念与意义绿色生产是当今世界广泛倡导的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其核心理念是在保障农业生产效率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系统的破坏,实现农业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绿色生产不仅关注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还强调生产过程的环境友好性,以及农产品安全性。绿色生产具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意义:(1)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通过绿色生产,可以实现对水、土、肥等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减少资源浪费。(2)降低环境污染:绿色生产采用环保型农业生产资料,减少化肥、农药等化学品的过量使用,降低农业面源污染。(3)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绿色生产注重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从源头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4)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绿色生产有助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增强农业的抗风险能力,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1.2三农作物绿色生产的发展趋势三农作物(粮食、油料、棉花)作为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绿色生产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优化种植结构:根据不同区域的自然资源条件,优化农作物种植结构,发展适宜的作物种植,提高农业生产效益。(2)推广绿色技术:加大绿色农业生产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如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生物防治、农田残膜回收等技术,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3)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发展绿色农业机械化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轻农民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4)发展生态农业:推进农作物与畜牧业、林业等产业的协调发展,构建农业生态循环体系,提高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5)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和追溯体系建设,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6)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国家和地方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三农作物绿色生产,推动农业转型升级。通过以上发展趋势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三农作物绿色生产正逐步向环保、高效、安全、可持续的方向发展。第2章绿色农业生产环境要求2.1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绿色农业生产对土壤环境质量有严格的要求。土壤应当具备良好的物理性质,如适当的孔隙度、水分保持能力和通气性。具体标准如下:(1)土壤pH值:原则上应保持在5.5~8.5范围内,适宜作物生长。(2)有机质含量:应不低于2%,以保证土壤肥力。(3)土壤质地:以砂壤土、壤土和粘壤土为主,适宜作物根系生长。(4)重金属含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如铅(Pb)、镉(Cd)、汞(Hg)、砷(As)等重金属含量不得超过规定限值。(5)农药残留:土壤中农药残留量应低于国家规定的绿色食品标准。2.2灌溉水质标准绿色农业生产中,灌溉水质对作物品质和安全。以下是灌溉水质的标准要求:(1)pH值:应在5.5~8.5范围内,适宜作物生长。(2)溶解氧:不低于4mg/L,以保证根系呼吸。(3)总氮:不超过20mg/L,防止氮素过剩导致作物生长不良。(4)总磷:不超过0.5mg/L,防止磷素过剩引起水体富营养化。(5)重金属含量:同土壤重金属含量标准,不得超过规定限值。(6)有机污染物:应符合国家绿色食品标准,保证灌溉水质安全。2.3空气质量要求绿色农业生产对空气质量也有较高要求,以下为具体标准:(1)二氧化硫(SO2):日平均浓度不超过0.15mg/m³,小时平均浓度不超过0.50mg/m³。(2)氮氧化物(NOx):日平均浓度不超过0.10mg/m³,小时平均浓度不超过0.20mg/m³。(3)颗粒物(PM10):日平均浓度不超过0.10mg/m³。(4)氟化物:日平均浓度不超过0.02mg/m³。(5)其他有害气体和颗粒物:应符合国家相关空气质量标准,保证不对作物生长产生不良影响。遵守以上绿色农业生产环境要求,有助于提高农产品品质,保障食品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第3章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3.1品种选择原则在进行农作物生产时,品种的选择。合理的品种选择不仅可以提高产量和品质,还能增强作物抗逆性,减少病虫害发生。以下是品种选择的原则:3.1.1适应性原则:选择适宜当地生态条件、气候特点、土壤类型和耕作制度的品种。3.1.2高产性原则:选择具有较高产量潜力的品种,以满足生产需求。3.1.3优质性原则:选择品质优良、商品性好的品种,以提高经济效益。3.1.4抗逆性原则:选择抗病虫害、抗寒、抗旱、抗倒伏等抗逆性强的品种。3.1.5环保性原则:选择对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生态适应性强、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品种。3.1.6生育期适宜原则:选择生育期适中,能够充分适应当地光热资源的品种。3.2种子质量标准种子质量直接关系到农作物的生长状况和产量,因此,在购买和使用种子时,需关注以下质量标准:3.2.1纯度:种子纯度应达到国家规定标准,不得含有杂草种子、异品种种子和其他有害种子。3.2.2净度:种子净度应达到国家规定标准,不得含有杂质、破损种子和病虫害种子。3.2.3发芽率:种子发芽率应达到国家规定标准,保证种子具有较高生活力。3.2.4水分:种子水分应控制在适宜范围内,避免过高或过低影响种子发芽和储存。3.3种子处理技术种子处理是保证种子质量、提高种子发芽率和防治病虫害的重要措施。以下是种子处理技术:3.3.1晒种:将种子摊在阳光下晾晒,以降低种子水分,增强种皮透性,提高种子生活力。3.3.2筛选:通过筛选,去除种子中的杂质、破损种子和病虫害种子,提高种子净度。3.3.3浸种:将种子浸泡在适宜温度的清水或药液中,以软化种皮,促进种子吸水,提高发芽率。3.3.4消毒:采用化学或物理方法对种子进行消毒,杀灭种子表面的病原菌,防止病虫害的发生。3.3.5催芽:在适宜的条件下,使种子提前发芽,以缩短播种至出苗的时间,提高种子发芽率。3.3.6包衣:采用种子包衣技术,将种子表面包裹一层具有保护、营养、促生长等作用的物质,以提高种子发芽率和防治病虫害。第4章育苗技术4.1育苗基质选择在三农作物的绿色生产过程中,育苗基质的选择对作物生长。良好的育苗基质应具备以下特点:通气性好、保水性适中、富含养分、无病虫害及杂草种子。以下是几种常用的育苗基质:4.1.1有机基质:如草炭、腐叶土、堆肥等,具有丰富的有机质和良好的保水、保肥能力。4.1.2无机基质:如蛭石、珍珠岩、沙等,具有较好的通气性和稳定性。4.1.3复合基质:将有机基质和无机基质按一定比例混合,既能保证作物的生长需求,又能降低成本。4.2播种与催芽4.2.1播种时间: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作物种类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4.2.2播种方法:(1)撒播:将种子均匀撒在育苗基质上,然后用细土覆盖。(2)点播:在育苗盘中挖出小坑,放入种子,用细土覆盖。4.2.3催芽:(1)温度:根据作物种类和种子特性,保持适宜的催芽温度。(2)湿度:保持基质湿润,避免积水。(3)光照:根据作物需求,适当给予光照。4.3苗期管理4.3.1水分管理:根据作物生长需求,适时浇水,保持基质湿润,避免干旱或积水。4.3.2肥料管理:根据作物生长情况,适时施用有机肥或复合肥,以满足作物养分需求。4.3.3病虫害防治:采用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证作物生长安全。4.3.4间苗和定植:根据作物生长状况,适时进行间苗和定植,以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4.3.5环境调控:通过调整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条件,为作物生长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第5章土壤管理与施肥技术5.1土壤改良措施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良好的土壤条件对农作物的生长具有重要意义。本节主要介绍几种常用的土壤改良措施。5.1.1深耕松土通过深耕松土,可以增加土壤的通气性和渗透性,有利于根系生长和水分保持。深耕时间宜在秋季作物收获后进行,深度以3040厘米为宜。5.1.2轮作与间作合理轮作和间作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减少病虫害发生。可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和作物生长特性制定轮作和间作计划。5.1.3增施有机肥有机肥的施用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有机肥的种类繁多,包括农家肥、绿肥、堆肥等。具体施用方法将在5.2节详细介绍。5.1.4土壤调理剂应用合理使用土壤调理剂可以改善土壤酸碱度、盐分状况和微生物环境。选择适合当地土壤特点的土壤调理剂,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施用。5.2有机肥施用技术有机肥是提高土壤肥力、保障农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本节主要介绍有机肥的施用技术。5.2.1有机肥种类有机肥包括农家肥、绿肥、堆肥、饼肥、动物粪便等。不同类型的有机肥具有不同的养分含量和特点,应根据作物需求和土壤条件选择合适的有机肥。5.2.2施用量有机肥的施用量应根据土壤肥力、作物需求和有机肥质量确定。一般而言,有机肥的施用量为每亩30005000千克。5.2.3施用时期有机肥的施用时期分为基肥和追肥。基肥宜在作物播种或移栽前施入,追肥则在作物生长过程中根据需要施用。5.2.4施用方法有机肥的施用方法有撒施、条施、穴施等。施用时注意与化肥配合使用,以提高养分利用效率。5.3病虫害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资源对病虫害进行防治的一种方法,具有环保、无污染的特点。5.3.1天敌昆虫应用利用天敌昆虫捕食或寄生害虫,降低害虫密度。如赤眼蜂防治棉铃虫、捕食螨防治红蜘蛛等。5.3.2生物农药应用生物农药具有选择性强、对非靶标生物安全等特点。常用的生物农药有苏云金杆菌、核多角体病毒等。5.3.3农业防治措施采取合理的农业防治措施,如选用抗病品种、清除病残体、轮作等,降低病虫害的发生。5.3.4物理防治方法利用物理方法防治病虫害,如灯光诱杀、色板诱杀等。这些方法对环境友好,且不易产生抗性。第6章灌溉与水肥一体化6.1灌溉制度制定6.1.1灌溉原则灌溉是农业生产中的一环,直接关系到作物生长及产量。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应遵循以下原则:(1)根据作物需水量及生育期特点,合理安排灌溉时期及次数;(2)充分考虑水源条件、地形地貌、土壤类型等因素,合理选择灌溉方式;(3)注重灌溉均匀性,避免水分浪费及土壤盐渍化;(4)结合气象预报,适时调整灌溉计划。6.1.2灌溉制度(1)播种期:保证种子萌发所需水分,促进出苗;(2)苗期:保持土壤湿度,促进根系生长;(3)生长期:根据作物需水量,合理安排灌溉,保证作物正常生长;(4)成熟期:适当减少灌溉,防止作物贪青晚熟;(5)收获期:停止灌溉,有利于作物成熟及收获。6.2水肥一体化技术6.2.1技术原理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将灌溉与施肥相结合,通过灌溉系统将肥料溶解在水中,输送到作物根部,实现水分和养分的同步供应。6.2.2技术优势(1)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减少水肥浪费;(2)降低施肥劳动强度,提高施肥均匀性;(3)有利于作物根系生长,提高产量及品质;(4)减少化肥使用,减轻环境污染。6.2.3技术要点(1)选择适宜的水肥一体化设备;(2)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合理搭配肥料种类及比例;(3)控制灌溉与施肥同步进行,保证养分供应;(4)定期检查设备,防止堵塞及泄漏。6.3水质监测与调控6.3.1水质监测(1)定期对灌溉水源进行监测,了解水质状况;(2)监测指标包括:pH值、电导率、总氮、总磷、重金属等;(3)根据监测结果,判断水质是否满足灌溉要求。6.3.2水质调控(1)针对监测结果,采取相应措施改善水质;(2)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3)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降低有害物质含量;(4)加强灌溉设施维护,防止土壤盐渍化。通过以上措施,保证灌溉水质,为作物绿色生产提供保障。第7章病虫害绿色防控7.1病虫害监测预警7.1.1监测方法田间调查:定期进行田间调查,了解病虫害的发生种类、为害程度和发生范围。诱捕监测:利用害虫性信息素诱捕剂、色板、灯光等诱捕方法,对害虫进行监测。天气预报:关注天气预报,分析气候条件对病虫害发生发展的影响。7.1.2预警体系构建病虫害预警体系,实现信息化管理。及时发布病虫害预警信息,指导农民采取防治措施。7.2生物防治技术7.2.1天敌昆虫应用人工释放天敌昆虫,如捕食性瓢虫、寄生性蜂等,控制害虫种群密度。利用天敌昆虫的繁殖特性,建立天敌昆虫繁殖基地。7.2.2病原微生物应用利用病原微生物(如真菌、细菌、病毒等)防治病虫害。开发微生物源农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7.2.3植物源农药应用筛选具有生物活性的植物,提取植物源农药。推广植物源农药在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7.3物理防治与化学防治7.3.1物理防治利用物理方法,如遮阳网、防虫网、色板等,阻止害虫入侵。采用高温、冷冻等物理手段处理种子、土壤,减少病虫害的发生。7.3.2化学防治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减少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推广精准施药技术,提高农药利用率,降低农药使用量。遵循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注意:在实施病虫害绿色防控过程中,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方法,以实现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第8章农药使用规范8.1农药选择与使用原则8.1.1农药选择原则(1)针对性原则:根据作物病虫害种类,选择具有相应防治作用的农药。(2)高效低毒原则:优先选择生物农药、低毒农药和高效农药,减少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3)安全性原则:选择在我国农药登记范围内、符合国家标准的农药。(4)经济性原则:在保证防治效果的前提下,选择价格合理、性价比高的农药。8.1.2农药使用原则(1)适时使用: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选择适宜的时期进行防治。(2)适量使用:按照农药标签推荐的剂量和使用方法进行施药,避免过量或不足。(3)交替使用:合理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减缓病虫害抗药性的发展。(4)安全使用:严格遵守农药使用操作规程,保证操作人员安全。8.2农药安全使用技术8.2.1农药配制技术(1)准确称量或量取农药,避免误差。(2)使用专用工具,避免直接接触农药。(3)配制农药时,应在通风良好、远离水源和食物的地方进行。(4)配制好的农药溶液应尽快使用,避免长时间存放。8.2.2农药施用技术(1)选择合适的施药器械,保证施药均匀。(2)根据农药特性、作物生长期和病虫害发生情况,选择合适的施药方法。(3)施药时,应穿戴防护用品,避免吸入和接触农药。(4)施药后,及时清洗施药器械,避免农药残留。8.3农药残留检测与控制8.3.1农药残留检测(1)定期对作物进行农药残留检测,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2)采用国家标准方法或认证的快速检测方法进行检测。(3)对检测不合格的农产品,禁止上市销售。8.3.2农药残留控制(1)严格执行农药安全使用规范,减少农药残留。(2)采用物理、生物和农业措施综合防治病虫害,降低农药使用量。(3)合理轮作,减少单一作物长期连作,降低病虫害发生。(4)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高农产品质量。第9章农业机械化与智能化9.1农业机械化作业规范9.1.1机械化耕作机械化耕作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轻劳动强度的重要手段。应根据不同土壤类型和作物需求,合理选择耕作机械及配套机具,保证耕作质量。(1)深耕:适用于深层土壤改良,增加土壤肥力和蓄水能力。(2)浅耕:适用于表层土壤整理,有利于播种和作物生长。(3)保护性耕作:通过减少耕作次数和强度,降低土壤侵蚀,提高土壤肥力。9.1.2机械化种植与收获(1)种植机械:根据作物种类和种植方式,选择合适的播种机械,保证播种深度、株距和行距的准确性。(2)收获机械:根据作物成熟度和品种,选择合适的收获机械,提高收获效率,减少损失。9.2智能农业设备应用9.2.1智能监测设备(1)土壤检测: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温度、养分等参数,为灌溉、施肥提供依据。(2)气象监测:监测气温、湿度、光照、风速等气象数据,为作物生长提供参考。9.2.2智能控制系统(1)灌溉系统:根据土壤湿度、气象数据和作物需水量,自动调整灌溉时间和强度。(2)施肥系统:根据土壤养分和作物需求,自动调节施肥量和种类。9.3农业物联网技术9.3.1物联网平台建设构建农业物联网平台,实现农业生产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处理和分析,为农业生产经营提供数据支持。9.3.2物联网技术应用(1)自动化控制: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农业机械和设备的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