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单元综合测试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单元综合测试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单元综合测试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单元综合测试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单元综合测试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0单元综合测试一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D)A.O2、CO2、血红蛋白、H+B.过氧化氢酶、抗体、激素、H2OC.纤维蛋白原、Ca2+、载体D.Na+、HPOeq\o\al(2-,4)、葡萄糖、氨基酸解析: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过氧化氢酶存在于细胞内,载体位于细胞膜上,都不在细胞外液中,自然不是内环境的成分。2.葡萄糖进入肝脏细胞合成糖原所经过的途径是(B)A.消化道→血浆→细胞内液B.消化道→组织液→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C.消化道→组织液→淋巴→血浆→细胞内液D.消化道→淋巴→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解析:葡萄糖由消化道小肠绒毛上皮细胞汲取进入组织液,然后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浆,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肝脏,由肝脏处毛细血管进入组织液,再到达细胞。3.毛细淋巴管堵塞,会引起(A)A.组织发生水肿B.组织发生脱水C.组织液中高分子物质数量降低D.组织细胞大量死亡解析:毛细淋巴管堵塞,组织液中一部分蛋白质等物质通过毛细淋巴管回到血液过程受阻。组织液的相对浓度增高,组织液与血浆的平衡被打破,组织液增多造成组织水肿。4.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D)A.血浆成分渗出毛细血管就成为组织液B.组织液渗入毛细血管就成为血浆C.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D.淋巴渗出毛细淋巴管就成为组织液解析:血浆与组织液之间可以相互渗透,组织液可渗入毛细淋巴管,淋巴只能流回血浆。5.如图所示,食物中的葡萄糖汲取后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通过的人体内环境依次是(A)A.组织液→血浆B.组织液→淋巴→血浆C.细胞内液→组织液→细胞内液D.组织液→细胞内液→血浆解析:食物中的葡萄糖汲取首先由小肠绒毛壁上皮细胞进入组织液,再由组织液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浆,最终从血浆中透过红细胞膜进入红细胞内部。要特殊留意的是葡萄糖被汲取只进入血浆而不能进入淋巴。6.以下关于人体体温的描述,错误的是(D)A.人体体温是指人体内部的温度B.不同人的体温会因年龄、性别等的不同而存在微小的差异C.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日内也有改变,但一般不超过1℃D.人体体温会随四周气温的改变而有较大的波动解析:人体体温是指人身体内部的温度;年龄小的人体温稍高于年龄大的人,女性的体温稍高于男性;同一个人的体温凌晨最低,以后体温逐级上升,到17~19时达最高值,继而下降;人属于恒温动物,在肯定范围内,体温不会随四周气温的改变而有较大的波动。7.如表所示为测得的人体组织液和血浆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成分/(mmol·L-1)Na+K+Mg2+Ca2+Cl-有机酸蛋白质①1425.02.51.5103.36.016.0②1474.01.251.0114.07.51.0A.①属于组织液,②属于血浆B.①中的蛋白质含量削减将导致②的总量增多C.CO2在①中的浓度小于在②中的浓度D.②与①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缘由是毛细血管壁上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解析:由表可知:①中蛋白质的含量远高于②中的,据此可确定①为血浆、②为组织液,A错误;①中蛋白质含量削减将导致②的总量增多(会引起组织水肿),B正确;CO2在组织液中的浓度高于血浆中的,这是组织液中CO2扩散进入血浆的动力,C正确;②与①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缘由是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D正确。8.下列关于人在猛烈运动时生理改变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A)A.大量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B.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C.胰高血糖素分泌量上升,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D.血液中O2含量下降,刺激了呼吸中枢促进呼吸运动解析:钠离子是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因素,钾离子是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的主要因素,所以猛烈运动后,大量失去钠离子,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血浆的pH维持在7.35~7.45之间,大量乳酸进入后,由于血浆中缓冲物质的作用,血浆仍保持弱碱性。肌糖原不能再分解为葡萄糖。猛烈运动后产生大量的CO2,刺激了呼吸中枢促进呼吸运动。9.由于稍微创伤使小腿某处皮下青紫并且局部水肿,对这一现象合理的说明是(A)A.毛细血管裂开部分血液外流,使局部组织液渗透压增高B.毛细淋巴管裂开淋巴液外渗,使局部组织液回渗到血管C.毛细血管收缩血液量削减,使局部组织液含量削减D.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使局部组织液含量削减解析:皮下青紫,说明毛细血管裂开,部分血液外流,使局部组织液渗透压增高,组织液的水分增多,造成组织水肿。10.血液的酸碱度不会发生很大改变,而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的缘由是(B)A.血浆中的物质都呈中性B.血浆中含有很多对缓冲物质C.血浆中的碱性物质与酸性物质发生中和反应D.血浆中含有很多种酶解析:血液的酸碱度不会发生很大改变与血浆中含有很多对缓冲物质有关。11.如图表示人体内淋巴和另外三种液体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示意图,下列相关推断错误的是(A)A.丙与乙之间的关系不存在B.假如甲与乙之间的水分交换失去平衡,可能会引起组织水肿C.淋巴不仅可以调整甲与乙之间的水分平衡,而且能将甲中少量的蛋白质运回乙D.图中丙的CO2浓度最高解析:甲、乙和丙分别表示组织液、血浆和细胞内液。血浆和红细胞内液之间存在丙与乙的关系,所以A错误。12.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C)A.内环境稳态的维持须要多个系统的参加B.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整机制所维持的C.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D.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逼解析:内环境的稳态是一种动态平衡,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在肯定范围内波动的,而不是恒定不变的。13.下列有关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A.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整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整B.在稳态维持过程中,一般只有正反馈起作用C.呼吸速率快慢与O2有关而与CO2无关D.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碳酸释放到血浆中,血浆的pH无明显改变解析:明确稳态调整的机制,对详细的稳态调整过程逐一分析。神经—体液—免疫调整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整机制;在稳态维持过程中,既有正反馈作用,也有负反馈作用;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会刺激呼吸中枢,促进呼吸运动增加,增加通气量,从而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应当是乳酸。14.内环境稳态是指(D)A.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整作用使内环境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B.内环境的温度、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C.细胞外液各项理化性质稳定不变D.正常机体通过调整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稳态”中的“稳”,“稳”不是“静止不动”,而是动态平衡,相对稳定。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整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15.高等动物和人的内环境能够保持相对稳定。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与内环境的稳态没有干脆关系的选项是(B)A.通过汗和尿排泄废物B.将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C.血液运输氧和废物D.血液中二氧化碳增加会使呼吸加快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区分内环境与体内环境的差别。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将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物刚好排出体外,以维持内环境中废物含量的稳态,如通过汗和尿排泄废物,通过血液运输氧和废物等;血液中二氧化碳增加会使呼吸加快,以排出血液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二氧化碳含量的稳态;食物残渣是没有经过消化汲取的物质,形成粪便后排出体外,它并没有进入到内环境中,不会对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产生干脆的影响。16.稳态被破坏后,细胞新陈代谢发生紊乱的根本缘由是(D)A.温度条件不能满意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要求B.渗透压条件不能满意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须要C.酸碱度条件不能满意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范围D.细胞内困难的酶促反应受到严峻影响解析:稳态是新陈代谢的各种酶促反应顺当进行的必要条件,温度、渗透压和酸碱度等都影响酶促反应。17.人体的肌肉细胞干脆从下列哪种液体中汲取葡萄糖(D)A.血浆 B.淋巴C.消化液 D.组织液解析:人体的肌肉细胞属于组织细胞,其干脆生存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因此人体的肌肉细胞干脆从组织液中汲取葡萄糖。18.下图是人体内环境结构示意图,a、b、c表示的是结构,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体,有关叙述错误的是(D)A.①②④构成了内环境B.O2浓度最低的液体是③C.①与②可以相互渗透D.c处细胞的内环境是③和④解析: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为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存的内环境;由于组织细胞不断消耗氧气,故O2浓度最低的液体是③细胞内液;血浆和组织液间可相互渗透;c毛细淋巴管处细胞的内环境是④淋巴和②组织液。19.某同学给健康试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A)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mL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解析:维持血浆和组织液渗透压的无机盐离子主要是Na+和Cl-,Na+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中。给健康试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mL后,生理盐水为兔内环境的等渗溶液,内环境渗透压相对不变,细胞内液的量不会增加,输入的溶液(主要是Na+)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因此A选项正确。20.下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D)A.若某人长期养分不良,将会导致①渗透压降低,②增多B.从外界环境摄入的K+进入细胞的途径为:外界环境→消化系统→A→①→②→组织细胞C.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体液的eq\f(1,3)D.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只有③解析:若某人长期养分不良,将会导致①血浆渗透压降低,②组织液增多,引起组织水肿;K+通过消化系统汲取后进入循环系统,由血浆进入组织液,最终进入组织细胞;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体液的eq\f(1,3);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和血浆。二、非选择题(共60分)21.(10分)一名运动员正在进行长跑熬炼,从他的大腿的肌细胞中检测到了3种化学物质,其浓度改变如下图:(1)在O2、CO2、乳酸三种化学物质中,甲、乙、丙分别表示乳酸、CO2、O2。(2)一般状况下,乳酸进入血液后,对血液的pH影响不大,为什么?因为血液中存在H2CO3/NaHCO3,当乳酸进入血液后,乳酸与NaHCO3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分解成CO2经呼吸排出体外,而乳酸钠由尿排出。部分乳酸进入肝脏后重新被利用。(3)运动结束后,通过适当的休息,可消退肌肉中积存的乳酸从而消退肌肉的酸痛,请说明消退乳酸的两条途径:氧化分解;合成葡萄糖和糖原被肝脏重新利用或随尿液、汗液排出体外。解析:在长跑熬炼中,由于供氧不足,肌细胞要进行无氧呼吸补充供能的不足,乳酸是无氧呼吸的产物,会短暂积累在肌细胞中,因此其浓度渐渐上升。CO2是有氧呼吸的代谢产物,当肌细胞转为以无氧呼吸方式供能时,CO2含量不再上升,且随血液循环运走细胞内的CO2,改善细胞供氧状况。22.(10分)依据下面人体体液分布及物质交换示意图(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水由消化道进入A,即过程b是以渗透(或自由扩散)方式进行的。b过程不包括对大部分脂肪成分的汲取。(2)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包括图中的A、B、D(填字母),其中A中的水以消化液形式进入消化道。(3)A中代谢废物的排出途径除图中表示的外还应有皮肤,A和B的交换是通过毛细血管壁结构进行的。(4)过程e和f的渗透方向的不同处在于前者可逆,后者单向。(5)过程e和d依次表示扩散作用和重汲取作用。(6)E和A相比,E中不含的成分是大分子蛋白质。解析:水由消化道进入A(血浆)靠渗透(自由扩散)方式汲取。b过程指消化系统对养分物质的汲取,但不包括对大部分脂肪成分的汲取,因为脂质一般被小肠绒毛的毛细淋巴管汲取或通过肠壁细胞的胞饮作用进入细胞。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再依据图示箭头等信息综合分析可以推断出:A是血浆,B是组织液,C是组织细胞,D是淋巴。A中的水分以消化液的形式进入消化道,A和B的交换是通过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壁进行的。E为原尿,E中不含大分子蛋白质,d为重汲取过程。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途径包括泌尿系统、呼吸道和皮肤,图中未列出的是皮肤。23.(12分)有一类疾病属于呼吸性酸中毒,是由于呼吸道堵塞、肺膨胀不全或肺炎等导致体内二氧化碳排出受阻而造成的。请运用有关学问回答下列问题。(1)血液的pH通常在7.35~7.45之间,当血液中CO2大量积累时,它就与水反应形成碳酸,该物质在血液中的积累会使血液pH低于7.35,但总的影响不会太大,因为该物质又会很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2)病人因呼吸受阻,肌细胞中会产生大量的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液pH降低,但乳酸可与血液中的碳酸氢钠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这样,血液pH就会相对稳定。(3)病人从水果中摄取的碳酸钠进入血液中,与碳酸反应,生成碳酸氢钠,该物质通过肾脏排出体外,因此血液pH不会上升。(4)由上述可以看出,血液中的碳酸和碳酸氢钠是一对重要的缓冲物质,它对于维持血液酸碱度(或pH)的相对稳定具有重要作用。解析:血液中有多对对酸碱性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如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缓冲物质使血液的酸碱度不会发生很大的改变,pH改变范围保持在7.35~7.45之间。当血中CO2大量积累时,它就与水反应形成碳酸,该物质在血液中的积累会使血液pH低于7.35,但碳酸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通过呼吸运动排出体外。肌细胞产生的大量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液pH降低,但其可与血液中的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水果中的碳酸钠进入血液后与碳酸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然后通过肾脏排出体外。可以看出,血液中的碳酸和碳酸氢钠是一对重要的缓冲物质,它对于维持血液的酸碱度(或pH)的相对稳定具有重要作用。24.(14分)下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此图表示细胞与四周环境之间的关系,图中的②③④(填图中标号)构成内环境,其中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详细内环境是②③(填标号)。(2)图中能干脆相互交换物质的是①③、②③、②⑤(填标号)。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③④(填标号)。(3)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多种。以氧气为例,氧气从血液中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氧气主要参加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4)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既有亲密关系,又有肯定区分。一般状况下,②与③成分上的主要区分是②中含大分子蛋白质,③中一般不含大分子蛋白质。(5)②的化学组成中有HCOeq\o\al(-,3)、HPOeq\o\al(2-,4)等物质,它们对于维持pH的相对稳定有重要意义。(6)假如该图为肝脏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则B端与A端液体相比较,明显削减的物质有氧气、养分物质等,明显增加的物质有二氧化碳、尿素等。(7)正常人②的pH通常维持在7.35~7.45,干脆起调整作用的物质是血浆中的H2CO3和NaHCO3。(8)内环境中酶促反应正常进行须要的外界条件是相宜的温度和pH。解析:据图可知,①②③④⑤分别为组织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淋巴、红细胞内液。(1)血浆、组织液、淋巴(即②③④)等构成内环境。毛细血管壁细胞内侧接触血浆、外侧接触组织液,因此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详细内环境是②③。(2)细胞内液与组织液、血浆与组织液、血浆与红细胞内液能干脆相互交换物质;毛细淋巴管壁细胞外侧接触组织液,内侧接触淋巴,故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③④。(3)气体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氧气主要参加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的反应。(4)②为血浆,③为组织液,②与③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分是血浆中含有大分子蛋白质,而组织液中一般不含大分子蛋白质。(5)HCOeq\o\al(-,3)、HPOeq\o\al(2-,4)等物质对于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有重要意义。(6)据图可知,A端为进肝脏端,B端为出肝脏端,经过肝脏的代谢,B端与A端液体相比较,明显削减的物质有氧气、养分物质等,明显增加的物质有二氧化碳、尿素等。(7)人体血浆的pH通常维持在7.35~7.45,酸碱缓冲物质对于血浆pH的相对稳定起调整作用。(8)酶促反应须要酶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