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原理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1/0D/33/wKhkGWcBb_uAaW05AAKD3WK9BBk984.jpg)
![操作系统原理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1/0D/33/wKhkGWcBb_uAaW05AAKD3WK9BBk9842.jpg)
![操作系统原理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1/0D/33/wKhkGWcBb_uAaW05AAKD3WK9BBk9843.jpg)
![操作系统原理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1/0D/33/wKhkGWcBb_uAaW05AAKD3WK9BBk9844.jpg)
![操作系统原理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1/0D/33/wKhkGWcBb_uAaW05AAKD3WK9BBk984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操作系统原理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章节答案2024年不需要信号量就能实现的功能是()。
答案:进程的并发执行下面的()方法有利于程序的动态链接。
答案:分段存储管理作业是用户提交的,进程是由系统自动生成的,除此之外,两者的区别是()。
答案:前者以用户任务为单位,后者以操作系统控制为单位若某单处理器多进程系统中有多个就绪态进程,则下列关于处理机调度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答案:在进程处于临界区时不能进行进程调度对大作业更有利的作业调度法是(
)
答案:先来先服务调度法()定义了共享数据结构和各种进程在该数据结构上的全部操作。
答案:管程有一个计数信号量S:(1)假如若干个进程对S进行了28次P操作和18次V操作之后,信号量S的值为0。(2)假如若干个进程对信号量S进行了15次P操作和2次V操作。请问此时有多少个进程等待在信号量S的队列中()。
答案:3设当前工作目录的主要目的是()。
答案:加快文件的检索速度若每个作业只能建立一个进程,为了能实现人机交互,应采用()。
答案: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在页式存储管理中选择页面的大小,需要考虑下列哪些因素()。I.页面大的好处是页表比较小II.页面小的好处是可以减少由内碎片引起的内存浪费III.通常,影响磁盘访问时间的主要因素不在于页面的大小,所以使用时优先考虑较大的页面。
答案:I和II当前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操作系统的公司是(
)。
答案:华为以下不属于虚拟内存特征的是()。
答案:一次性在文件系统中,以下不属于文件保护的方法是()。
答案:读写之后使用关闭命令若每个作业只能建立一个进程,为了照顾紧急作业用户,应采用()。
答案:剥夺式优先级调度算法对于记录型信号量,在执行一次wait操作时,信号量的值是()时,进程应阻塞。
答案:小于0;下面关于请求页式系统的页面调度算法中,说法错误的是()。
答案:CLOCK算法首先调出一段时间内被访问次数多的页面有些操作系统中将文件描述信息从目录项中分离出来,这样做的好处是()。
答案:减少查找文件时的I/O信息量若一个系统中共有5个并发进程涉及某个相同的变量A,则变量A的相关临界区是由()个临界区构成的。
答案:5某文件占10个磁盘块,现要把该文件磁盘块逐个读入主存缓冲区,并送用户区进行分析,假设一个缓冲区与一个磁盘块大小相同,把一个磁盘块读入缓冲区的时间为100μs,将缓冲区的数据传送到用户区的时间是50μs,CPU对一块数据进行分析的时间为50μs。在单缓冲区和双缓冲区结构下,读入并分析完该文件的时间分别是()。
答案:1550μs、1100μs在计算机系统中配置操作系统的主要目的是()。
答案:提高系统资源的利用率;假设具有5个进程的进程集合P={P0,P1,P2,P3,P4},系统中有三类资源A、B、C,假设在某时刻有如下状态,见下表,最大资源需求矩阵
已分配资源矩阵
可用资源
ABC
ABC
ABCP0
003
004
xyzP1
100
175P2
135
235P3
002
064P4
001
065当x、y、z取下列哪些值时,系统是处于安全状态的?I.1,4,0II.0,6,2III.1,1,1IV.0,4,7
答案:只有I所谓临界区是指访问临界资源的()。
答案:程序段MS-DOS操作系统在3.X版本以前的DOS是()操作系统
答案:单用户单任务;检查用户是否有权使用设备的工作在以下哪一层完成。()
答案:设备驱动程序;分段存储管理中,处理零头问题可采用()方法。
答案:拼接;以下有关资源分配图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答案:资源分配图是一个有向图,用于表示某时刻系统资源与进程之间的状态关于进程状态,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答案:分时系统中,一个正在运行的进程的时间片到且该进程还未运行结束,该进程将转入就绪状态。在以下文件的物理结构中,不利于文件长度动态增长的是()。
答案:连续结构以下可能导致一个进程从运行状态变为就绪状态的事件是()。
答案:现了比现在进程优先级更高的进程将终端输入的字符转换为ASCII码的工作在以下哪一层完成。(
)
答案:用户层软件;在一页式存储管理系统中,若页的大小为4KB,则逻辑地址中页内地址占()位。
答案:12UNIX操作系统中,输入/输出设备看做是()。
答案:特殊文件下面有关选择进程调度算法的准则中不正确的是()。
答案:适当增长进程就绪队列的等待时间在以下算法中,()可能会随时改变磁头的运动方向
答案:先来先服务磁盘上的文件以()为单位读/写。
答案:块操作系统提供给编程人员的接口是()。
答案:系统调用文件系统中若文件的物理结构采用连续结构,则FCB中有关文件的物理位置应包括(
)。I.首块地址
II.文件长度
III.索引表地址
答案:I、II在缺页处理过程中,操作系统执行的操作可能是()。I.修改页表II.磁盘I/OIII.分配页框
答案:I、II和III设文件F1的当前引用计数值为1,先建立文件F1的符号链接(软链接)文件F2,再建立文件F1的硬链接文件F3,然后删除文件F1。此时,文件F2和文件F3的引用计数值分别是()。
答案:1、1动态分区存储管理采用的地址转换公式是()。
答案:绝对地址=基址寄存器值+逻辑地址;在请求分页存储管理的页表中增加了若干项信息,其中修改位和访问位供()参考。
答案:置换算法引入多道程序的目的在于(
)。
答案:充分利用CPU,减少CPU等待时间一个进程在获得资源后,只能在使用完资源后由自己释放,这属于死锁必要条件的()。
答案:不剥夺条件下列算法中,用于磁盘调度的是()。
答案:最短寻找时间优先算法下列方式中,()不能改善磁盘系统的可靠性。
答案:磁盘高速缓存以下()不属于临界资源。
答案:非共享数据在下列有关旋转延迟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答案:扇区数据的处理时间与旋转延迟的影响较大在支持多线程的系统中,进程P创建的若干个线程不能共享的是()。
答案:进程P中某线程的栈指针一个计算机系统,有一台输入机和一台打印机,现有两道程序投入运行,且程序A先开始做,程序B后开始运行。程序A的运行轨迹为:计算50ms、打印100ms、再计算50ms、打印100ms,结束。程序B的运行轨迹为:计算50ms、输入80ms、再计算100ms,结束。试说明(1)两道程序运行时,CPU有无空闲等待?若有,在哪段时间内等待?为什么会等待?(2)程序A、B有无等待CPU的情况?若有,指出发生等待的时刻。
答案:画出两道程序并发执行图如下:(1)如图所示,两道程序运行期间,CPU存在空闲等待,时间为100至150ms之间。因为此时程序B占有输入机、程序A占有打印机均不占用CPU,所以CPU处于空闲等待状态。
(2)如图所示,程序A无等待现象,但程序B有等待。程序B有等待时间段为0ms至50ms,180ms至200ms间。有一台计算机,具有1MB主存储器,操作系统占用200KB,各个用户进程占用200KB。如果用户进程等待I/O操作的时间为80%,若增加1MB主存空间,则CPU的利用率能够提高多少?
答案:设每个进程等待I/O操作的百分比为P,则n个进程同时等待I/O的概率是Pn,当那个进程同时等待I/O期间CPU是空闲的,故CPU的利用率为1-Pn。由题意可知,除去操作系统,主存还能容纳4个用户进程,由于每个用户进程等待I/O的时间为80%,故:
CPU利用率=1-(80%)4=0.59若再增加1MB主存,系统中可同时运行9个用户进程,此时:
CPU利用率=1-(80%)9=0.87故增加1MB主存使CPU的利用率提高了47%,即:87%÷59%=147%147%-1000%=47%试述系统调用的实现原理,并写出系统调用的处理逻辑。
答案:答:实现原理:编写系统调用服务例程;设计系统调用入口地址表,每个入口地址都指向一个系统调用的服务例程,有些还包含系统调用自带参数的个数;需要开辟现场保护区,以保存发生系统调用时应用程序的处理器现场。处理逻辑;应用程序执行系统调用,产生中断转向内核态,进入陷阱处理程序,它将按功能号来查询入口地址表,并转至对应服务例程执行,完成后退出中断,返回应用程序断点继续运行。何谓多道程序设计技术?实现多道程序设计技术必须解决哪几方面的问题?举例说明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技术可以提高系统的效率。
答案:在采用多道程序设计的计算机系统中,允许多个程序同时进入一个计算机系统的主存储器并运行,这种让多个程序同时进入计算机计算的方法称为多道程序设计。实现多道程序设计必须妥善地解决三个问题:存储保护与程序浮动;处理器的管理和调度;系统资源的管理和调度。如:计算机对两道算题进行处理时,在第一道算题程序等待外围设备时,让第二道算题程序并行运行。这样做比让一道道算题程序串行运行的效率要高。你认为下列哪几种指令应该在核心状态下执行。1.屏蔽所有中断;2.读时钟周期;3.设置时钟日期;4.改变存储映像图;5.存取某地址单元的内容;6.停机。
答案:答:1、3、4、6必须在核心状态下执行。简要说明分时系统与批处理系统的区别。
答案:分时操作系统与批必理操作系统的区别︰(1)追求目标不同︰批处理操作系统以提高系统资源利用率和作业吞吐能力为目标,分时操作系统强调公平性对于联机用户的立即执行命合需要快速响应(2)适应作业不同︰批处理操作系统适应已调试好的大型作业,分时操作系统适应正在调试的小型作业。(3)资源利用率不同︰批处理操作系统可合理安排不同负载的作业,使资源利用率达到最佳。在分时操作系统中,多个终端的作业使用同类型的系统运行系统和共同子程序使系统的高度开销小能公平的调配CPU和存储资源(4)作业控制方式不同:批处理操作系统由用户通过(JCL)书写作业控制流,预先提交脱机作业。分时操作系统交互作业由用户从键盘输入控制命令以交互方式联机工作操作系统的目的不是提高吞吐量,而是用来管理应用程序的。
答案:错因为分时系统一定是多道系统,所以多道系统也一定是分时系统。
答案:错操作系统大体上可分为控制程序和处理程序两部分,编译程序是控制程序的一部分。
答案:错UNIX系统是一个分时兼批处理的操作系统.
答案:错操作系统中的控制程序具有管理计算机资源的功能,以便使处理程序顺序高效地运行。
答案:对并发性虽然能有效改善系统资源的利用率,但是却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使操作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变得复杂化。
答案:对操作系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计算机资源的利用率。
答案:对数据库管理程序需要调用操作系统程序,操作系统程序的实现也需要数据库系统的支持。
答案:错批处理系统不允许用户随时干预自己作业的运行。
答案:对异步性和虚拟性是操作系统的两个最基本特性,它们互为依存。
答案:错设计批处理多道系统时,首先要考虑的是(
)。
答案:系统效率和吞吐量系统调用是:
答案:操作系统向用户程序提供的接口;允许在一台主机上同时连接多个终端,各个用户可以通过各自的终端交互使用计算机,这样的操作系统是:
答案:分时操作系统;目前,没有版权的操作系统是:(
)
答案:Linux用户程序的输入和输出操作实际上由(
)完成。
答案:操作系统;处理器执行的指令被分成两类,其中有一类称为特权指令,它只允许(
)使用。
答案:操作系统在操作系统中,并发性是指若干个事件:
答案:某一时间间隔内发生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管理计算机系统中的:
答案:资源下面关于计算机系统和操作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答案:操作系统是独立于计算机系统的,它不属于计算机系统该操作系统的系统响应时间的重要性超过协同资源的利用率,它被广泛地应用于卫星控制、导弹发射、工业控制、飞机订票业务灯领域,这个操作系统是:
答案:实时操作系统;从用户的观点看,操作系统是(
)。
答案:用户与计算机之间的接口引入多道程序设计的主要目的是(
)。
答案:充分利用处理机,减少处理机空闲时间配置了操作系统的计算机是一台比原来的物理计算机功能更强的计算机,这样的计算机只是一台逻辑上的计算机,称为:
答案:虚拟计算机操作系统的两个最基本特征是(
)。
答案:并发和共享批处理系统的主要缺点是:
答案:无交互性多道程序设计是指:(
)。
答案:在一台处理机上并发运行多个程序一个计算机系统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技术后,使多道程序实现了(
)。
答案:宏观上并行若把操作系统看成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者,下面的(
)不属于操作系统所管理的资源。
答案:中断;分布式操作系统与网络操作系统本质上的不同之处在于:
答案:系统中若干台计算机相互协作完成同一任务操作系统本身是一种系统软件,因此,它(
)。
答案:既能管理软件,又能管理硬件。/star3/origin/d244e7dd440d213ece0acff116655b1c.png
答案:解:每个作业的运行将经过两个阶段:作业调度和进程调度。另外,批处理最多容纳2道作业,更多的作业在后备队列中等待。所以可以得出:作业名进入内存运行结束周转时间A10:0011:1070分B10:2010:5030分C11:1012:0090分D10:5012:2090分作业平均周转时间为:(70+30+90+90)/4=70分钟。/star3/origin/e4b1a9c51f2f5dbfcf5f731c5632c4b4.JPG
答案:答:如图所示:
(1)作业调度选择的作业次序为:作业1、作业3、作业4、作业2和作业5。
(2)全部作业运行结束的时间9:30。
(3)周转时间:作业1为30分钟、作业2为55分钟、作业3为40分钟、作业4为40分钟和作业5为55分钟。
(4)平均作业周转时间=44分钟。
(5)最大作业周转时间为55分钟。/star3/origin/4320f4c08d9a8418c66bad227f1b2eb1.png
答案:①若采用抢占式优先数调度算法012313202331P1P2P3P4P3P2P1平均周转时间为:(31+(23-1)+(20-2)+(13-3))/4=20.25平均等待时间为:(22+18+10+0)/4=12.5
②若采用时间片轮换调度算法假定一个处理器正在执行3个进程,第一个进程以计算为主,第二个进程以I/O操作为主,第三个进程计算与I/O操作均匀。应该如何赋予它们占有处理器的优先级,使得系统效率高?
答案:输入输出为主作业优先级最高,输入输出均匀的作业其次,而计算为主作业的优先级最低。原因:处理器调度算法会考虑一下因素:作业响应时间要求;让CPU尽量和外围设备并行工作;限制一个计算基础长时间霸占处理器。什么是线程?它与进程的关系如何?
答案:解:线程可定义为进程内的一个执行单位,或者定义为进程内的一个可调度的实体。线程和进程的关系:(1)线程是进程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进程可以有多个线程,而且至少有一个可执行线程。(2)进程的多个线程都在进程的地址空间内活动。(3)资源是分给进程的,而不是分给线程的。线程需要资源时,系统从进程的资源配额中扣除并分配给它。(4)处理机调度的基本单位是线程。线程之间竞争处理机,真正在处理机上运行的是线程。(5)线程在执行过程中,需要同步。试述进程与程序的区别与联系。
答案:解:程序是一组有序的指令集合,是一个静态的概念;而进程则是程序及其数据在计算机上的一次执行,是一个动态的概念。离开了程序,进程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但同一程序在计算机上的每次运行将构成不同的进程。程序是永久存在的,而进程则有其从被创建到消亡的生命周期。一个进程可以执行一个或几个程序,一个程序也可构成多个进程。操作系统将资源分配给进程,而不是分配给线程。
答案:对线程调度切换时的系统开销要比进程切换时小。
答案:对原语是一种特殊的系统调用,它的执行过程必须是不可中断的。
答案:对OS允许用户创建自己的子进程,所以创建子进程的原语是在用户态下完成的。
答案:错若进程已处于阻塞状态,当引起阻塞的条件被解除时,这时进程状态应转变为运行状态。
答案:错访管指令不是特权指令,它能在管态下运行,也能在常态下运行。
答案:对在单处理机系统中最多允许两个进程处于运行状态。
答案:错线程是进程的另一种称呼。
答案:错作业调度是高级调度,而进程调度是低级调度。
答案:对处理机调度的基本单位是线程,真正在处理机上运行的是线程。
答案:对在进程调度算法中,对短进程不利的是()。
答案:先来先服务算法;若某个系统中,经常会有一些紧迫的作业任务需要系统及时予以解决,则该系统的作业调度用(
)调度算法。
答案:优先数引发中断发生的事件被称为(
)。
答案:中断源引入进程的主要原因是()
答案:研究程序纯共享执行在中断发生后,进入中断处理的程序属于()。
答案:操作系统程序UNIX系统中,进程调度采用的技术是(
)。
答案:动态优先数特权指令是指()。
答案:其执行可能有损系统的安全性;所谓“可重入”程序是指()。
答案:能够被多个进程共享的程序;当CPU处于核心态时,它可以执行的指令是()。
答案:计算机中全部指令某计算机系统中若同时存在五个进程则处于执行状态的进程最多可有()。
答案:1个下列关于进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答案:优先级是进行进程调度的重要依据,一旦确定不可更改进程控制块是描述进程状态和特性的数据结构,一个进程(
)。
答案:只能有唯一的进程控制块计算机系统中判别是否有中断事件发生应是在()。
答案:执行完一条指令后PCB是进程实体的一部分,下列()不属于PCB。
答案:全局变量下面对进程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答案:进程是指令的集合;当()时,进程从运行状态变为就绪状态。
答案:时间片到;如果分时操作系统的时间片一定,那么(
),则响应时间越长。
答案:用户数越多在引入线程的操作系统中,资源分配的基本单位是()。
答案:进程;操作系统中,被调度和分派资源的基本单位,并可独立执行的实体是()
答案:进程衡量系统的调度性能主要是()
答案:作业的周转时间一种既有利于短小作业又兼顾到长作业的作业调度算法是(
)。
答案:最高响应比优先进程所请求的一次打印输出结束后,将使进程状态从(
)。
答案:等待态变为就绪态关于内核级线程,以下描述不正确的是()。
答案:控制权从一个线程传送到另一个线程时不需要用户态-内核态-用户态的模式切换;下列进程状态变化中,()变化是不可能发生的。
答案:等待—>运行;/star3/origin/0c56f47c23da90ced91f75d551600ae2.png
答案:解:①根据逻辑地址中页号查快表,若该页已登记在快表中,则由快表中对应的主存块号和单元号形成绝对地址;若该页没有在快表中登记,则由页号查页表得到对应的主存块号,由块号和单元号得到绝对地址。②
5499可转换成物理地址,为
页号=int(5499/1024)=5
页内位移=5499mod1024=379故其物理地址=块号×块长+页内位移=0×1024+379=379而2221不能转换成物理地址,以为其页号=int(2221/1024)=2,在页表中没有相应的块号,发生了缺页中断,故不能求出物理地址。33.[其它]给定内存空闲分区,按地址从小到大为:100K、500K、200K、300K和600K。现有用户进程依次分别为212K、417K、112K和426K。(1)分别用first-fit、best-fit和worst-fit算法将它们装入到内存的哪个分区?(2)哪个算法能最有效利用内存?
答案:答:按题意地址从小到大进行分区如图所示。
(1)
1)first-fit
212KB选中分区2,这时分区2还剩288KB。417KB选中分区5,这时分区5还剩183KB。112KB选中分区2,这时分区2还剩176KB。426KB无分区能满足,应该等待。2)best-fit
212KB选中分区4,这时分区4还剩88KB。417KB选中分区2,这时分区2还剩83KB。112KB选中分区3,这时分区3还剩88KB。426KB选中分区5,这时分区5还剩174KB。3)worst-fit
212KB选中分区5,这时分区5还剩388KB。417KB选中分区2,这时分区2还剩83KB。112KB选中分区5,这时分区5还剩176KB。426KB无分区能满足,应该等待。(2)对于该作业序列,best-fit算法能最有效利用内存/star3/origin/b92b6f3a7d6b5f5667151723f92c7975.png
答案:答:装入时间越小,则装入越早;同样,最近访问时间越小,则访问越早。于是:
(1)NRU淘汰page0(2)FIFO淘汰page2(3)LRU淘汰page1(4)二次机会算法淘汰page031.[其它]现有一个作业,在段式存储管理的系统中已为其主存分配,建立的段表内容如下,请计算逻辑地址(2,15),(0,60),(3,18)的绝对地址是多少?(注:括号中第一个元素为段号,第二个元素为段内地址。)段号主存起始地址段长度012040176030248020337020
答案:解:段式存储管理的地址转换过程为:(1)根据逻辑地址中的段号查段表的相应栏目;(2)根据段内地址40,地址越界,系统发出“地址越界”中断。逻辑地址(3,18)查段表得段长度为20,段内地址18<20,地址不越界,段号3查表得段首地址为370,于是绝对地址=370+18=388。一台机器有48位虚地址和32位物理地址,若页长为4KB,问如果采用正向页表,一个进程的页表最多有多少个页表项?
如果设计一个反置页表,则有多少个页表项?
答案:答:页表页表项248-12=236,反置页表页表项232-12=220简述在分页式存储管理系统中,有了快表以后地址转换的形成过程。
答案:在分页式存储管理系统中,地址转换的过程是:首先由逻辑地址通过MMU得到页号和页内位移;再根据页号查找快表,如果命中,则由块号和页内位移得到物理地址,如果查找快表不成功,则由页号和页表控制寄存器查找页表,再由块号和页内位移得到物理地址,并将查找的块号和页号一起登记入快表。虚拟存储器的基本思想是把作业地址空间和主存空间视为两个不同的地址空间,前者称为虚存,后者称为实存。
答案:对存储保护的目的是限制内存的分配。
答案:错存储空间是指内存中的物理存储单元的集合,这些单元的编号称为绝对地址。
答案:对静态定位和动态定位都可以实现程序在主存中的移动,区别是实现方式不同。
答案:错大多数虚拟系统采用OPT(优化)淘汰算法是因为它确实可以得到最小的缺页率.
答案:错在请求页式存储管理中,页面淘汰所花费的时间不属于系统开销.
答案:错在页式虚拟存储系统中,页面长度固定并且是硬件的设计特性.
答案:对在多道程序设计环境下,采用可变分区方式进行存储管理时,需要多对基址/限长寄存器用来存放多个作业的基址/限长值。
答案:错页式存储管理技术比段式存储管理技术效率更高,实现更容易.
答案:错覆盖和对换都需要从外存读入信息,所以覆盖是对换的别名。
答案:错虚拟存储器的最大容量是由(
)决定的。
答案:计算机系统的地址结构和外存空间在内存管理模式中,动态扩充实现得最好的是()模式。
答案:分段管理不支持程序浮动的地址转换机制是()。
答案:静态重定位采用(
)不会产生内部碎片。
答案:分段式存储管理;LRU置换算法所基于的思想是____。
答案:在最近的过去很久未使用的在最近的将来也不会使用;某页式管理系统中,地址寄存器的低9位表示页内地址,则页面大小为()
答案:512字节某系统采用基址、限长寄存器保护法实现存储保护,在这种方法中判断是否越界的判别式为()。
答案:0≤被访问的物理地址段式存储管理中,采用分段的动态连接是为了()
答案:节省主从空间在存储管理的各方案中,可扩充主存容量的方案是(
)存储管理。
答案:页式虚拟如果系统的资源分配图(
),则系统处于死锁状态。
答案:每种资源只有一个,并出现了环路分区存储管理的存储保护措施主要是()。
答案:界地址保护在可变分区分配方案中,某一作业完成后系统收回其主存空间,并与相邻空闲区合并,为此需修改空闲区表,造成空闲数减1的情况是()。
答案:有上邻空闲区,也有下邻空闲区在存储管理中,采用覆盖与交换技术的目的是()。
答案:减少程序占用的主存空间;在请求分页存储管理系统中,使用访问位的目的是:(
),
答案:实现NRU页面置换算法在分页虚似存储管理中“二次机会”调度策略和“时钟”调度策略在决定淘汰哪一页时,都用到了()。
答案:引用位下面是关于重定位的有关描述,其中错误的是(
答案:静态重定位中装入主存的作业仍保持原来的逻辑地址可能出现抖动的存储管理方法有:()
答案:请求分页存储管理段页式存储管理中,地址映像表是()
答案:每个作业或进程一张段表,每个段一张页表旋转型设备上信息的优化分布能减少为若干个I/O服务的总时间。设磁鼓上分为10个区,每区存放一个记录,磁鼓旋转一周需10毫秒,读出每个记录平均需用1毫秒,读出后经2毫秒处理,再继续处理下一个记录。在不知当前磁鼓位置的情况下:(1)顺序存放记录1、……,记录10时,试计算读出并处理10个记录的总时间;(2)给出优化分布10个记录的一种方案,使得所花的总处理时间减少,且计算出这个方案所花的总时间。
答案:答:定位第1个记录需5ms。读出第1个记录,处理花2ms,这时已到了第4个记录,再转过8个记录(花8ms)才能找到记录2,所以,读出并处理10个记录的总时间:5+3+(1+2+8)×9=8+99=107ms
如果给出优先分布10个记录的方案为:1,8,5,2,9,6,3,10,7,4。当读出第1个记录,花2ms处理后,恰好就可以了寻找下一个记录的时间,读出并处理10个记录的总时间:
5+3+3×9=8+27=35ms若磁头的请求以10、22、20、2、40、6、38柱面的次序到达磁盘驱动器,如果磁头当前位于柱面20。若查找移过每个柱面要花6ms,用以下算法计算出查找时间:1)FCFS,2)最短查找优先,3)电梯调度(正向柱面大的方向)。
答案:1)FCFS查找时间次序为:20、10、22、20、2、40、6、38,查找时间为:=876ms。2)
最短查找优先查找次序为:20、22、10、6、2、38、40,查找时间为:=360ms。3)
电梯调度查找次序为:20、20、22、38、40、10、6、2,查找时间为:=348ms。为什么要引入设备独立性?如何实现设备独立性?
答案:引入设备独立性,可使应用程序独立于某一特定的物理设备。此时,进程只需用逻辑设备名称去请求使用某类设备。当系统中有多台该类设备时,系统可将其中的任一台分配给请求进程,而不必局限于某一台指定设备。这样,可显著地改善资源利用率及可适应性。独立性还可使用户程序独立于设备类型。例如,在进行输出时,既可利用显示终端进行输出,也可利用打印机进行输出。有了这种适应性,就可很方便地实现输出重定向。类似地,也可利用设备的无关性实现输入重定向。为了实现设备独立性,在应用程序中应使用逻辑设备名。系统应为每个用户或进程配置一张用于联系逻辑设备和物理设备的映射表,其中的每一表目应包含三项内容:逻辑设备名、物理设备名和驱动程序的入口地址。什么是缓冲?为什么要引入缓冲?
答案:缓冲是用来在两种不同速度的设备之间传输信息时平滑传输过程的常用手段。除了在关键的地方采用少量硬件缓冲器之外,大都采用软件缓冲。软件缓冲区是指在I/O操作期间用来临时存放输入/输出数据的一块存储区域。在操作系统中,引入缓冲的主要原因可归结为以下两占:●缓和CPU与I/O设备间速度不匹配的矛盾
一般情况下,程序的运行过程是时而进行计算,时而进行输入或输出。以输出为例,如果没有缓冲,则程序在输出时,必然由于打印机的速度跟不上而使CPU停下来等待;然而在计算阶段,打印机又无事可做。如果设置一个缓冲区,程序可以将待输出的数据先输出到缓冲区中,然后继续执行;而打印机则可以从缓冲区取出数据慢慢打印。●减少中断CPU的次数
例如,假定从系统外传来的数据只用一位二进制位来接收,则每收到一位二进制数就要中断CPU一次,如果数据通信速率为9.6kb/s,则中断CPU的频率也为9.6kHz,即每100μs就要中断CPU一次,若设置一个具有8位的缓冲寄存器,则可使CPU被中断的次数降低为前者的1/8。何谓虚拟设备?实现设备虚拟时所依赖的关键技术是什么?
答案:虚拟设备是指通过某种虚拟技术,将一台物理设备变换成若干台逻辑设备。后者实际上并不存在,只是给用户的一种感觉。实现虚拟设备的关键技术,仍然是分时技术,即多个用户(进程)通过分时的方式,使用同一台物理设备。宏观上,是若干个进程在同时执行I/O操作;而微观上,则是一台物理设备依次、分时地为每一个进程执行I/O操作,但是每一个用户(进程)造成一种感觉是:系统中有一台这类设备在专门为他服务。用户程序通常可以直接访问系统缓冲区中的数据。
答案:错资源的利用率高和系统的工作效率高是一回事。
答案:错设备独立性是指用户程序独立于具体使用的物理设备的一种特性。
答案:对设备独立性可以实现用户程序与物理的外围设备无关;增加了外围设备分配的灵活性,便于实现多道程序设计技术。
答案:对可以把SPOOLING系统和作业调度程序融合起来构成一个整体,以实现作业的预输入、调度、井管理和缓输出功能。
答案:对虚拟设备技术是在一类物理设备上模拟另一类物理设备的技术,它可以将独占设备改造成为共享设备。
答案:对同一用户所使用的I/O设备也可以并行工作。
答案:对固定头磁盘存储器的存取时间包括搜查定位时间和旋转延迟时间.
答案:错设备在I/O操作时,可以不需要CPU干预。
答案:对在中断处理中,输入/输出中断可能是指():①设备出错,②数据传输结束。
答案:①和②;SPOOLING技术的实质是()
答案:将独占设备改造为共享设备我们称磁盘是共享设备,是因为()
答案:磁盘空间可以让多个用户共享将硬盘信息存到内存之前的磁盘访问需要三个延迟时间,请按从最慢到最快的次序,正确选择访问数据的延迟时间()
答案:寻道时间,旋转延迟时间,数据读出或写入磁盘时间在操作系统中,用户程序申请使用I/O设备时,通常采用()。
答案:逻辑设备名;下列算法中用于磁盘磁头臂调度的是()。
答案:最短寻道时间优先算法使用户所编制的程序与实际使用的物理设备无关,这是由设备管理的()功能实现的。
答案:设备独立性虚拟设备是指()
答案:把一个物理设备变换成多个对应的逻辑设备磁盘上的磁道是()
答案:记录密度不同的同心圆通道又称I/O处理机,它用于实现(
)之间的信息传输。
答案:主存与外设
SPOOLing技术可以实现设备的()分配。
答案:虚拟按()分类可将设备分为块设备和字符设备。
答案:信息交换单位;I/O软件的分层结构中,()负责将把用户提交的逻辑I/O请求转化为物理I/O操作的启动和执行。
答案:设备驱动程序;31.[其它]假定磁带记录密度为每英寸800字符,每一逻辑记录为200字符,块间隙为0.6英寸。今有3200个逻辑记录需要存储,如果不考虑存储记录,则不成组处理和以8个逻辑记录为一组的成组处理时,磁带的利用率各为多少?两种情况下,3200个逻辑记录需要占用多少磁带空间?
答案:答:块间隙可以存放的字符数是:800*0.6=480字符。(1)记录不成组时,一个逻辑记录占用一个物理块,则这时磁带的利用率为:
200/(480+200)=29%
3200个逻辑记录占用的磁带空间为:3200*(480+200)/800=2720英寸(2)记录的块因子为8时,这时磁带的利用率为:
(200*8)/(480+200*8)=76.9%
3200个逻辑记录占用的磁带空间为:(200*8/800+0.6)*(3200/8)=1040英寸30.[其它]某磁盘共有100个柱面,每个柱面有8个磁头,每个盘面分4个扇区。若逻辑记录与扇区等长,柱面、磁道、扇区均从0起编号。现用16位的200个字(0-199)来组成位示图来管理盘空间。现问:(1)位示图第15个字的第7位为0而准备分配给某一记录,该块的柱面号、磁道号、扇区号是多少?(2)现回收第56柱面第6磁道第3扇区,这时位示图的第几个字的第几位应清0?
答案:答:(1)位示图第15个字的第7位对应的块号=15×16(字长)+7=247,而块号247对应的:柱面号=247/(8×4)=7(从0编号,向下取整)磁头号=(247%32)/4=5扇区号=247%32%4=3(2)块号=柱面号×柱面扇区数+磁道号×盘扇区+盘扇区=56×(8×4)+6×4+3=1819字号=1819/16=113位号=1819%16=11所以,回收第56柱面第6磁道第3扇区时,位示图的第113字的第11位应清0。29.[其它]设一个文件由50个物理块组成,对于连续文件、链接文件和索引文件,分别计算执行下列操作时启动磁盘I/O次数:(假如头指针和索引表均在内存中,连接文件为单向链接且仅设头指针。)(1)把一块加在文件开头;(2)把一块加在文件的中间(第26块);(3)把一块加在文件的末尾;(4)从文件的开头删除一块;(5)从文件的中间(第26块)删除一块;(6)从文件的末尾删除一块。
答案:解:1.把一块加在文件开头:对连续文件,每块后移,且一次读一次写,最后,在头部加一块,共101次;对链接文件,头指针内容并入加入的块,写一次,而头指针指向新块,共1次;对索引文件,分配地址,写入新加入的块,索引表头部登记一项,共1次;2.加一块到文件的中间(加入到原文件第25块之后):对连续文件,第26块之后后移,且一次读一次写,最后,在原第26块处加一新块,共51次;对链接文件,先拉链25次找到原第26块地址。将加入块地址写入第25块中,原第26块地址写入新加入块中,共27次;对索引文件,分配地址,写入新加入的块,索引表中间登记一项,共1次;3.加一块到文件末尾:对连续文件,可计算出块数,在末尾写入新加入块,共1次;对链接文件,先拉链50次,把第50块链指针改为加入块地址,将加入块的链指针写为-1,共52次;对索引文件,分配地址,写入新加入的块,索引表尾部登记一项,共1次;4.删除文件开头的块:对连续文件,仅仅修改头指针,不必读写块,共0次;对链接文件,先读出第1块,获得第2块的地址,再让头指针指向文件的第2块,共1次;对索引文件,删除索引表第1登记项,不必执行I/O,共0次;5.删除文件中间块(删除第26块):对连续文件,后面24块前移而把第26块覆盖掉,且一次读一次写,共48次;对链接文件,先拉链26次,找到原第27块地址,再把该地址写入原第25块的链指针处,共27次;对索引文件,删除索引表第26登记项,不必执行I/O,共0次;6.从文件尾部删除一块:对连续文件,不必读写任何块,共0次;对链接文件,先拉链49次,再把第49块链指针改写为-1,写一次,共50次;对索引文件,删除索引表末尾登记项,不必执行I/O,共0次;28.[其它]在一个操作系统中,inode节点中分别含有12个直接地址索引和一、二、三级间接地址索引。若设每个盘块有1024B大小,每个盘块中可存放256个盘块地址,则(1)一个1MB的文件占用多少间接盘块?(2)一个25MB的文件占用多少间接盘块?
答案:解:
直接块容量=12×1024B/1024=12KB
一次间接容量=256×1024B/1024=256KB
二次间接容量=256×256×1024B/1024=65536KB
三次间接容量=256×256×256×1024B/1024=16777216KB(1)1MB=1024KB
1024KB-12KB-256KB=756KB,756×1024B/1024B=756块所以1MB的文件分别占用756个二次间接盘块,256个一次间接盘块。(2)25MB=25×1024KB=25600KB25×1024KB-12KB-256KB=25332KB,25332×1024B/1024B=25332块,所以25MB的文件分别占用25332个二次间接盘块,256个一次间接盘块。什么是逻辑文件?什么是物理文件?
答案:逻辑文件:结构是用户所观察到的文件组织形式,逻辑文件是用户可直接处理的数据内容,它独立于物理特性,又称为组织文件。逻辑文件是用户观点,研究用户“思维”中的抽象文件,为用户提供一种逻辑结构清晰,使用简便的逻辑文件形式,用户按照这种形式去存储、检索、加工有关文件信息。物理文件:有实际存储结构的文件,是在外存上实际存储的文件,与存储介质的存储性能有关。物理文件是实现观点,系统按物理结构形式去和外部设备打交道。什么叫文件目录?什么叫目录文件?各有什么作用?
答案:在文件系统中,文件目录是系统为文件设置的用于描述和控制文件的数据结构,又称为文件控制块。系统借助文件目录的信息实现对文件的各种操作。文件系统又把同一卷上的若干文件的文件目录组成一个独立的文件,这个文件全部由文件目录组成,成为目录文件。文件目录记录文件的管理信息,用于对单个文件的控制。目录文件是由文件的目录组成的文件,用于文件系统的管理。C语言源程序是有结构的记录式文件。
答案:错顺序文件适合于建立在顺序存储设备上,而不适合建立在磁盘上。
答案:错文件系统的主要目的是存储系统文档.
答案:错记录的成组和分解是在输入/输出缓冲区中进行的,可以提高系统的效率,节省存储空间,但是需要软件进行额外操作。
答案:对打开文件的目的是把该文件的有关目录表复制到主存中约定的区域,以建立用户和该文件的联系。
答案:对从操作系统管理的角度,逻辑记录是文件内独立的最小信息单位,所以在使用时,不能将它再进一步分割。
答案:错对文件进行检索时,检索的起点必须是根目录而不是其他目录。
答案:错文件的物理结构是指文件在磁盘上的存储方式.
答案:对文件的逻辑组织将文件分为记录式文件和(
)。
答案:流式文件操作系统实现按名存取的关键在于解决(
)。
答案:文件的符号名与文件具体的存储地址的转换和映射Unix文件系统中,打开文件的系统调用open输入参数包含()。
答案:文件名文件系统用()组织文件。
答案:目录当前目录是/usr/meng,其下属文件prog/file.c的绝对路径名是()。
答案:/usr/meng/prog/file.c操作系统实现按名存取进行检索关键在于解决()。
答案:文件名称与文件具体的存储地址的转换在文件管理中,采用位示图主要是用于实现()。
答案:磁盘空间的分配和回收打开文件的具体含义是()。
答案:将指定的文件目录内容复制到主存的活动文件表中UNIX文件管理中的索引结点是指()
答案:i结点文件系统采用多级目录结构后,对于不同用户的文件,其文件名()
答案: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下面有关文件目录说法错误的是()
答案:文件目录需要长期保存在主存中文件系统为每个文件另建立一张指示逻辑记录和物理块之间的对应关系表,由此表和文件本身构成的文件是()
答案:索引文件对于下列文件的物理结构,()只能采用顺序存取方式
答案:链接文件无结构文件的含义是()
答案:流式文件从用户观点看逻辑文件是用户所观察到的文件组织形式,是用户可以直接处理的数据及结构,它独立于物理设备,逻辑文件又称为文件组织。
答案:对程序的链接方式主要包括静态链接、装入时动态链接、运行时动态链接。
答案:对段页式存储管理方式是对用户的逻辑地址空间先分段,再对每段划分成大小相等的页,而内存地址空间会按照页面大小划分成大小相等的物理块,段页式存储管理方式每个用户的进程会具有一张段表和一组页表。
答案:对文件系统就是操作系统中实现文件统一管理的一组软件、被管理的的文件以及为实施文件管理所需的一些数据结构的总称。
答案:对文件是具有符号名的、在逻辑上具有完整意义的一组相关信息项的有序序列。
答案:对原语是由若干条指令构成,能够实现一定的功能,其特点是其中的指令要么全被执行,要么全不被执行,其执行过程不能被打断。
答案:对进程和程序的联系是在多道环境下,程序运行后将转换为若干个进程,一个程序可有多个进程工作,一个进程在工作时对应一个程序。进程是程序的一次动态执行过程。
答案:对进程和程序的区别为程序是静态的指令序列,进程是动态的执行过程;程序是永久性的软件资源,进程时动态生存的暂存性资源;程序是经用户态由系统调用执行,进程由OS核心在内部进行分配调度。
答案:对进程同步机制应遵循的规则为空闲让进;忙则等待;有限等待;让权等待。
答案:对分区管理方式中,当内存碎片容量大于某一作业所申请的内存容量时,()。
答案:紧凑后,可以为这一作业分配内存虚拟存储管理系统的基础是程序的(
)理论。
答案:局部性在以下存储管理方案中,不适合于多道程序设计系统的是(
)。
答案:单一连续分配下列选项中对分段存储管理叙述正确的是(
)
答案:每一段必须是连续的存储区在单处理器的多进程系统中,进程什么时候占用处理器和能占用多长时间,取决于(
)
答案:进程调度策略和进程自身通常不采用(
)方法来解除死锁.
答案:从非死锁进程处抢夺资源对一个文件的访问,常由以下()共同控制。
答案:用户的访问权限和文件属性在请求调页系统中有着多种页面置换算法,选择在以后不再使用的页面予以淘汰的算法称为(
)。
答案:OPT算法一个作业从提交给系统到该作业完成的时间间隔称为(
)。
答案:周转时间通常,采用紧凑法消除内存碎片的存储管理技术是(
).
答案:可重定位分区法树型目录结构的第一级称为目录树的()。
答案:根节点最常用的流式文件,可以看成是(
)的集合。
答案:字符序列进程控制块是描述进程状态和特性的数据结构,一个进程(
)。
答案:只能有唯一的进程控制块在现代操作系统中采用缓冲技术的主要目的是(
)。
答案:提高CPU和设备之间的并行程度位示图可用于(
)。
答案:磁盘空间的管理作业调入内存后,作业所处的状态为(
)
答案:运行状态产生死锁的主要原因是进程运行推进的顺序不合适(
)
答案:资源分配不当和系统资源不足缓冲技术用于(
)。
答案:提高主机和设备交换信息的速度在操作系统中引入"进程"概念的主要目的是(
)
答案:描述程序动态执行过程的性质/star3/origin/bad8149157c6afcac88bb6524c7103a7.png
答案:0E1F(H)在设备管理中为了提高I/O速度和设备利用率,是通过()功能实现的。
答案:缓冲管理对磁盘进行移臂调度的目的是为了缩短(
)时间.
答案:寻找操作系统为(
)分配内存空间。
答案:进程存储管理的目的是(
)。
答案:方便用户和提高内存利用率下面的页面置换算法中会产生所谓抖动异常现象的是(
)。
答案:先进先出页面置换算法(FIFO)在动态分区分配方案中,某一作业完成后系统收回其主存空间,并与相邻空闲区合并,为此修改空闲区表,造成空闲区数减一的情况是(
)。
答案:有上邻空闲区,也有下邻空闲区线程存在的唯一标识是(
)
答案:TCB临界区是指并发进程中访问共享变量的()段.
答案:程序一作业进入内存后,则所属该作业的进程初始时处于(
)状态.
答案:就绪进程所请求的一次打印输出结束后,将使进程状态从(
)
答案:阻塞态变为就绪态处理器执行的指令被分成两类,其中有一类称为特权指令,它只允许(
)使用.
答案:操作系统进程在系统中是否存在的惟一标志是(
)
答案:进程控制块未配置操作系统的计算机系统中最主要的矛盾是(
)
答案:输入输出无法匹配CPU运行速度的矛盾操作系统的基本职能是(
)
答案:控制和管理系统内各种资源,有效地组织多道程序的运行操作系统负责为方便用户管理计算机系统的(
)
答案:资源批处理系统的主要缺点是(
)
答案:失去了交互性在分时系统中,时间片一定,(
),响应时间越长。
答案:用户数越多从总体上说,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技术可以()单位时间的算题量,但对每一个算题,从算题开始到全部完成所需的时间比单道执行所需的时间可能要(
).
答案:增加,延长单处理器系统中的多任务只能串行使用CPU执行
答案:对分时系统可以实现多个任务同时获得CPU执行
答案:错多道程序技术就是并行技术
答案:错批处理操作系统的特点有
答案:提高系统资源的利用率;减少人工干预现代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
答案:并发性;共享性;虚拟性;异步性设计操作系统的目标
答案:方便性;
有效性;可扩展性;开放性单处理器系统中,可并行的是(
)。
1)进程与进程
2)处理器与设备
3)处理器与通道
4)设备与设备
答案:234允许多个用户将若干作业提交给计算机系统并放入内存处理的技术称为
答案:多道程序技术允许多个用户将若干作业提交给计算机脱机处理的操作系统是
答案:批处理系统分时系统的特点不包括
答案:具有处理前台、后台作业能力的特性14.当前比较流行的微内核的操作系统结构,是建立在层次化结构的基础上的,而且还采用了(
①
)模式和(
②
)技术
答案:客户机/服务器;c/s;C/S;面向对象;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13.为了使实时系统高度可靠的安全,通常不强求(
①
)
答案:资源利用率12-2.实时系统可分为(
①
)、(
②
)、多媒体系统和嵌入式系统等类型。
答案:实时信息处理系统;实时控制系统12-1.实时系统可分为实时信息处理系统、实时控制系统、多媒体系统和嵌入式系统等类型;
民航售票系统属于(
③
),而导弹飞行控制系统则属于(
④
)。
答案:实时信息处理系统;实时控制系统10.分时系统的基本特征是:
(
①
)、(
②
)、(
③
)和(
④
)。
答案:多路性;独立性;交互性;及时性9.实现分时系统的关键问题是(
①
),为此必须引入(
②
)的概念,并采用(
③
)调度算法。
答案:人机交互;时间片;时间片轮换8-2.批处理系统的主要优点是(资源利用率高)和(系统吞吐量大);
主要缺点是(
③
)和(
④
)。
答案:无交互作用能力;作用平均周转时间长8-1.批处理系统的主要优点是(
①
)和(
②
);
主要缺点是(无交互作用能力)和(作用平均周转时间长)。
答案:资源利用率高;系统吞吐量大7.操作系统的基本类型主要有:(
①
)、(
②
)和(
③
)。
答案:批处理系统;分时系统;实时系统6.除了传统操作系统中的进程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等基本功能外,现代操作系统中还增加了(
①
)、(
②
)和(
③
)等功能。
答案:系统安全;网络;多媒体5.从资源管理的角度看,操作系统具有四大功能:(
①
)、(
②
)、(
③
)和(
④
);而为了方便用户,操作系统还必须提供友好的接口。
答案:处理机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3.在单处理机环境下的多道程序设计具有多道、(
①
)和(
②
)的特点。
答案:宏观上同时运行;微观上交替运行1.设计现代OS的主要目标是(
①
)和(
②
)。
答案:提高资源利用率;方便用户18-2.从下述关于模块化程序的叙述中,选出正确的叙述。
答案:(6)只要模块接口不变,各模块内部实现细节的修改,不会影响别的模块。;(7)使程序易于理解,也利于排错。;(8)模块同的单向调用关系,形成了模块的层次式结构。18-1.从下述关于模块化程序的叙述中,选出正确的叙述。
答案:(2)
使于由多人分工编制大型程序。;(3)
便于软件功能扩充。24-3.
Linux是一个(多用户多任务)类型的操作系统,其内核的创始人是(Linus
Torvalds);所谓linux是一个“Free
Software”,这意味着(
C
)。
答案:(2)Linux可以自由修改和发布;24-2.
Linux是一个(多用户多任务)类型的操作系统,其内核的创始人是(
B
)
答案:(3)Linus
Torvalds;24-1.
Linux是一个(
A
)类型的操作系统。
答案:(4)多用户多任务。23-2.
UNIX操作系统最初是由(
Bell实验室)推出的,它属于(
B
)类操作系统。
答案:(4)多用户多任务。23-1.
UNIX操作系统最初是由(
A
)推出的,它属于(多用户多任务)类操作系统。
答案:(4)Bell实验室。22-4.
在3.X版本以前的MS-DOS是(单用户单任务)操作系统,Windows95是(单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WindowsXP、Windows7以及Windows8是(多用户多任务),它们都是由(
D
)开发的。
答案:(2)Microsoft公司;22-2.
Windows95是(
B
)操作系统。
答案:(2)单用户多任务;22-1.在3.X版本以前的MS-DOS是(
A
)操作系统。
答案:(1)单用户单任务;21-2.在8位微机上占统治地位的操作系统是(
CP/M),16位微机事实上的操作系统标准是(
B
)。
答案:(2)MS-DOS;21-1.在8位微机上占统治地位的操作系统是(
A
)。
答案:(1)CP/M;20.与早期的OS相比,采用微内核结构的OS具有很多优点,但这些优点不包含(
A
)。
答案:(2)提高了OS的运行效率;19-2.
采用(微内核)结构时,将OS分成用于实现OS最基本功能的内核和提供各种服务的服务器两个部分;通常,下列模块中必须包含在操作系统内核中的是(
B
)模块。
答案:(2)中断处理;19-1.采用(
A
)结构时,将OS分成用于实现OS最基本功能的内核和提供各种服务的服务器两个部分。
答案:(4)微内核。17.在单处理器系统中,可以并发但不可以并行工作的是(
A
)。
答案:(3)
进程与进程;下面关于并发性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
答案:(3)并发性是指若干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15-5.
现有以下计算机的应用场合,请为其选择适当的操作系统:(5)两个不同地区之间发电子邮件(E)。
答案:(4)配置网络操作系统。15-4.
现有以下计算机的应用场合,请为其选择适当的操作系统:(4)民航机票订票系统(
D
);
答案:(1)配置实时操作系统;15-3.
现有以下计算机的应用场合,请为其选择适当的操作系统:(3)机房学生上机学习编程(
C
)
答案:(3)配置分时操作系统;15-2.
现有以下计算机的应用场合,请为其选择适当的操作系统:(2)国家统计局数据处理中心(
B
)
答案:(2)配置批处理操作系统;15-1.
现有以下计算机的应用场合,请为其选择适当的操作系统:(1)航空航天,核变研究(
A
);
答案:(1)配置实时操作系统;14-2.
在下列系统中,民航售票系统是实时信息系统,(
B
)是实时控制系统。
答案:(5)火箭飞行控制系统。14-1.
在下列系统中,(
A
)是实时信息系统,火箭飞行控制系统是实时控制系统。
答案:(2)民航售票系统;13-2.
实时操作系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处理完成来自外部的事件,(
B
)不是设计实时系统主要追求的目标。
答案:(2)资源利用率;13-1.
实时操作系统必须在(
A
)内处理完成来自外部的事件,资源利用率不是设计实时系统主要追求的目标。
答案:(3)规定时间;12-2.分时系统和实时系统都具有交互性,实时系统的交互性允许用户访问专用服务程序;分时系统的交互性允许用户请求系统提供(
B
)。
答案:(4)多方面的服务;12-1.分时系统和实时系统都具有交互性,实时系统的交互性允许用户访问(
A
);分时系统的交互性允许用户请求系统提供多方面的服务。
答案:(2)专用服务程序:11-2.在分时系统中,为使多个用户能够同时与系统交互,最关键的问题是(能在一较短的时间内,使所有用户程序都得到运行);当用户数目为100时,为保证响应时间不超过2秒,此时的时间片最大应为(
B
)。
答案:(2)20ms11-1.在分时系统中,为使多个用户能够同时与系统交互,最关键的问题是(
A
)。
答案:(4)能在一较短的时间内,使所有用户程序都得到运行10-2.分时系统的响应时间(及时性)主要是根据(用户所能接受的等待时间
)确定的,而实时系统的响应时间则是由(
B
)确定的。
答案:(5)控制对象所能接受的时延10-1.分时系统的响应时间(及时性)主要是根据(
A
)确定的,而实时系统的响应时间则是由(控制对象所能接受的时延)确定的。
答案:(4)用户所能接受的等待时间9.从下面关于操作系统的论述中,选一条正确的论述。
答案:(1)对批处理作业,必须提供相应的作业的控制信息。8-2.在多道批处理系统中,为了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系统总是优先选择(
A
)计算型和I/O型均衡的多个作业投入运行;为了提高吞吐量,系统总是想方设法缩短用户作业的(
B
)周转时间。
答案:(1)周转时间8-1.在多道批处理系统中,为了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系统总是优先选择(
A
)多个作业投入运行;为了提高吞吐量,系统总是想方设法缩短用户作业的周转时间。
答案:(4)计算型和I/O型均衡的7-3.在设计分时操作系统时,首先要考虑的是交互性和响应时间;在设计处理操作系系统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周转时间和系统吞吐量;在设计实时操作系统时,首先要考虑的是(
C
).
答案:(4)实时性和可靠性。7-2.在设计分时操作系统时,首先要考虑的是交互性和响应时间;在设计处理操作系系统时,首先要考虑的是(
B
);在设计实时操作系统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实时性和可靠性.
答案:(3)周转时间和系统吞吐量;7-1.在设计分时操作系统时,首先要考虑的是(
A
);在设计处理操作系系统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周转时间和系统吞吐量:在设计实时操作系统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实时性和可靠性.
答案:(2)交互性和响应时间;6-3.推动批处理系统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力是提高系统资源利用率,推动分时系统形成和发展的动力是方便用户,推动微机OS发展的主要动力是(
C
)。
答案:(1)
计算机硬件的不断更新换代;6-2.推动批处理系统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力是提高系统资源利用率,推动分时系统形成和发展的动力是(
B
),推动微机OS发展的主要动力是计算机硬件的不断更新换代。
答案:(3)
方便用户;6-1.推动批处理系统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力是(
A
),推动分时系统形成和发展的动力是方便用户,推动微机OS发展的主要动力是计算机硬件的不断更新换代。
答案:(2)
提高系统资源利用率;5-2.在OS中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技术,能有效地提高CPU,内存和I/O设备的利用率,为了实现多道程序设计需要有(
B
)。
答案:(1)
更大的内存;5-1.在OS中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技术,能有效地提高CPU,内存和I/O设备的(
A
),为了实现多道程序设计需要有更大的内存。
答案:(4)
利用率。用户在程序设计过程中,可通过(
)获得操作系统的服务。
答案:(3)
系统调用;3-3.操作系统是一种系统软件,它负责为用户和用户程序完成所有与硬件相关并与应用无关的工作,(
C
)不是操作系统关心的主要问题。
答案:(4)
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编译。3-2.操作系统是一种系统软件,它负责为用户和用户程序完成所有(
B
)的工作,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编译不是操作系统关心的主要问题。
答案:(2)
与硬件相关并与应用无关;3-1.操作系统是一种(
),它负责为用户和用户程序完成所有与硬件相关并与应用无关的工作,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编译不是操作系统关心的主要问题。
答案:(2)
系统软件;任何两个并发进程之间(
)
答案:可能存在同步或互斥关系1-3.
在计算机系统中配置操作系统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系统资源的利用率,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管理计算机系统中的资源,其中包括处理机、存储器,以及文件和设备。这里的(
C
)管理主要是对进程进行管理。
答案:(4)
处理机。1-2.
在计算机系统中配置操作系统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系统资源的利用率,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管理计算机系统中的(
),其中包括处理机、存储器,以及文件和设备。这里的处理机管理主要是对进程进行管理。
答案:(3)
资源;在计算机系统中配置操作系统的主要目的是(),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管理计算机系统中的资源,其中包括处理机、存储器,以及文件和设备。
答案:(2)
提高系统资源的利用率;24.线程之所以能减少并发执行的开销是因为线程基本(
①
)资源。
答案:不拥有23.在采用用户级线程的系统中,OS进行CPU调度的对象是(
①
);在采用内核支持的线程的系统中,CPU调度的对象是(
②
)。
答案:进程;线程22.引入线程概念后,操作系统以(
①
)作为资源分配的基本单位,以(
②
)作为CPU调度和分派的基本单位。
答案:进程;线程21.为实现消息缓冲队列通信,应在PCB中增加消息队列(
①
)、消息队列(
②
)、
消息队列(
③
)三个数据项。
答案:首指针;互斥信号量;资源信号量20.客户机-服务器系统通信机制主要的实现方法是(
①
)、(
②
)、(
③
)三种。
答案:套接字;远程过程调用;远程方法调用19.利用共享的文件进行进程通信的方式被称作(
①
)系统,除此之外,进程通信的类型之有(
②
)系统、(
③
)、客户机-服务器系统三种类型。
答案:管道通信;共享存储器;消息系统;消息传递系统18.在每个进程中访问(
①
)的那段代码称为临界区。为实现对它的共享,应保证进程(
②
)地进入自己的临界区,为此在每个进程的临界区前应设置(
③
),临界区后应设置(
④
)。
答案:临界资源;互斥;进入区;退出区17.在利用信号最实现进程互斥时,应将临界区置于(
②
)和(
③
)之间。
答案:wait操作;wait;signal操作;signal16.在记录型信号量机制中,每次signal操作意味着(
①
)一个临界资源,因此应将S.value
(
②
),当S.value≤0时,表示仍有请求该资源的进程被(
③
),此时应(
④
)相应阻塞队列中的首进程。
答案:释放;加1;阻塞;唤醒15.在记录型信号量机制中,S.value>0时的值表示可用的(
①
)数量;每次wait操作意味着申请一个(
②
),因此应将S.value(
③
),当S.value<0时,进程应(
④
)。
答案:临界资源;临界资源;减1;阻塞14.同步机制应遵循的准则有是(
①
)、(
②
)、(
③
)和(
④
).
答案:空闲让进;忙则等待;有限等待;让权等待13.进程同步主要是对多个相关进程在(
①
)上进行协调。
答案:执行次序12.为了防止OS本身及关键数据(如PCB等),遭受到应用程序有意或无意的破坏,通常也将处理机的执行状态分成(
①
)和(
②
)两种状态。
答案:用户态;系统态11.系统中共有5个用户进程,且当前CPU在用户态下执行,则最多可有(
①
)个用户进程处于就绪状态,最多可有(
②
)个用户进程处于阻塞状态;若当前在核心态下执行,则最多可有(
③
)个用户进程处于就绪状态,最多可有(
④
)个用户进程处于阻塞状态。
答案:4;4;5;510.用户为阻止进程继续运行,应利用(
①
)原语,若进程正在执行,应转变为(
②
)状态:以后,若用户要恢复其运行,应利用(
③
)原语,此时进程应转变为(
④
)状态
答案:挂起;静止就绪;激活;活动就绪9.当前正在执行的进程由于时间片用完而暂停执行时,该进程应转变为(
①
)状态;若因发生某种事件而不能继续执行时,应转为(
②
)状态;若应终端用户的请求而暂停执行时,它应转为(
③
)状态。
答案:就绪;阻塞;静止就绪8.引入进程带来的好处(
①
)和(
②
)。
答案: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加系统吞吐量7.由于进程的实质是程序的一次执行,故进程有(
①
)的基本特征,该特征还表现在进程由(
②
)而产生,由(
③
)而执行,由(
④
)而消亡,即进程具有一定的生命期。
答案:动态性;创建;调度;撤销;终止6-2.进程最基本的特征是(
动态性
)和(
并发性
),除此之外,它还有(
③
)、和(
④
)特征。
答案:独立特征;异步性6-1.进程最基本的特征是(
①
)和(
②
)。
答案:动态性;并发性5.进程由(
①
)、(
②
)和(
③
)组成,其中(
PCB
)是进程存在的唯标志。
答案:进程控制块;PCB;程序段;数据段4.引入进程的目的是使程序能正确地并发执行,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
①
),而引入线程的目的是减少并发执行的开销,提高程序执行的(
②
)。
答案:系统吞吐量;并发程度3.程序并发执行与顺序执行时相比产生了一些新特征,分别是(
①
)、(
②
)和(
③
)。
答案:间断性;失去封闭性;不可再现性2.并发进程之间的相互制约,是由于它们(
①
)和(
②
)而产生的,因而导致程序在并发执行时具有(
③
)特征。
答案:共享资源;相互合作;间断性;异步性1.在单用户单任务环境下,用户独占全机,此时机内资源的状态,只能由运行程序的操作加以改变,此时的程序执行具有(
①
)性和(
②
)性特征。
答案:封闭性;可再现性16-2.
(整型信号量)是一种只能由wait和signal操作所改变的整型变量,它可用于实现进程的(
)和(
)。
答案:(1)同步;(4)互斥10.下列信息中,不属于CPU现场信息的依次是()和()。
答案:(2)进程的就绪阻塞执行等基本状态;(5)保存在堆栈的函数参数、函数返回地址3-1.
进程的三个基本状态是(
)、(
)、(
)。
答案:(2)阻塞;(3)就绪;(4)执行28-1.
在引入线程的操作系统中,资源分配和拥有的基本单位是(
)。
答案:(2)进程25-2.
有两个程序:
A程序按顺序使用CPU
10秒、设备甲5秒、CPU5秒、设备乙10秒、CPU
10秒、B程序按顺序使用设备甲10秒、CPU10秒、设备乙5秒、CPU5秒、设备乙10秒。在顺序环境下,执行上述程序,CPU的利用率约为50%
,若允许它们采用非抢占方式并发执行,并不考虑切换等开销,则CPU的利用率约为(
)。
答案:(4)90%25-1.
有两个程序:
A程序按顺序使用CPU
10秒、设备甲5秒、CPU5秒、设备乙10秒、CPU
10秒、B程序按顺序使用设备甲10秒、CPU10秒、设备乙5秒、CPU5秒、设备乙10秒。在顺序环境下,执行上述程序,CPU的利用率约为(
)。
答案:(2)50%23-3.
使用mail命令的信箱通信属于非实时通信,信息是被发送到接收方的信箱中;使用write命令,实现的是实时通信,信息是被送到收方的屏幕;使用共享文件进行通信的方式属于(
)。
答案:(5)管道通信23-2.
使用mail命令的信箱通信属于非实时通信,信息是被发送到接收方的信箱中;使用write命令,实现的是(
),信息是被送到收方的屏幕;使用共享文件进行通信的方式属于管道通信。
答案:(2)实时通信23-1.
使用mail命令的信箱通信属于(
),信息是被发送到接收方的信箱中;使用write命令,实现的是实时通信,信息是被送到收方的屏幕;使用共享文件进行通信的方式属于管道通信。
答案:(4)非实时通信22-3.
在直接通信方式中,系统通常提供的两条通信原语如下,请选择适当的参数填入。send(receiver,
message);
receive((
),
message);
答案:(1)sender22-2.
在直接通信方式中,系统通常提供的两条通信原语如下,请选择适当的参数填入。send(receiver,(
B
));
receive(sender,(
));
答案:(4)message22-1.
在直接通信方式中,系统通常提供的两条通信原语如下,请选择适当的参数填入。sen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群路密码机系列合作协议书
-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
- 2025年速冻丸类制品合作协议书
- 2025年个体诊所合作协议(三篇)
- 2025年买卖别墅合同模板(三篇)
- 2025年产品区域代理合同协议常用版(2篇)
- 2025年产品设计合同(三篇)
- 2025年二年级教研组工作总结(2篇)
- 2025年个人幼儿园的课题总结范文(二篇)
- 2025年个人房屋防水施工合同模板(2篇)
- 城市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 2025年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高职单招英语2016-2024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五 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2.笔算减法 第1课时 笔算减法课件2024-2025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
- 2025江苏太仓水务集团招聘18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2025学年人教新版高二(上)英语寒假作业(五)
- 2025年八省联考陕西高考生物试卷真题答案详解(精校打印)
- 2025脱贫攻坚工作计划
- Q∕GDW 12118.3-2021 人工智能平台架构及技术要求 第3部分:样本库格式
- 客户的分级管理培训(共60页).ppt
- 广东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转学转出申请表(样本)
- 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生产经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