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家畜行为生态学:绪论家畜行为的概念:家畜行为是家畜对某种环境刺激的反应或家畜与其所在环境相互作用而构成的某种生活方式的反应。不同的家畜有不同的行为,同一个家畜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会出现不同的行为表现,如牛羊有反刍行为、母畜发情时会主动接近公畜等等。公牛发狂挑死主人,村民用怀孕母牛诱捕捕猎者利用大雁团队精神设置陷阱当家畜生活的环境发生变化时,家畜会通过行为的调节来缓解环境变化对家畜个体造成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压力,家畜的行为适应能力有一定的限度,如果环境变化超过家畜行为适应限度,家畜会表现出不适应,严重的会出现异常行为。随着畜牧业养殖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畜禽生产水平越来越高,同时也出现了许多异常行为,如鸡的啄羽,猪的咬尾等,家畜的行为越来越受到重视。家畜行为学的研究内容:1.研究家畜在各种环境下的活动模式,了解它们的习性。2.探索家畜行为习性的神经内分泌机理。3.获得知识,供畜牧兽医及畜舍建筑应用,所以家畜行为学的研究目的是了解畜禽的行为及本质。创造适合于畜禽习性的条件,使之生活舒适,以提高生产性能。行为学的研究目的与意义:随着工厂化集约畜牧业获得迅速发展,畜群规模扩大采用颗粒饲料,笼养,自动供水供料以及漏粪地板等措施,改变了传统的生活环境,从而影响畜禽的正常行为习性,严重时会引起行为反常,生产性能下降,甚至导致疾病。1.通过对家畜行为的研究,掌握畜禽的生活习性,创造适合于畜禽习性最佳的生活条件。2.满足家畜健康需求和福利要求。3,提高家畜生产性能和发挥遗传的最大潜力。4,及早预防和避免由于行为异常带来的经济损失。动物福利包括的内容:(1)动物免受饥饿的自由,为动物提供清洁的饮水和保持健康精力的食物,使动物免受饥渴之苦。(2)免受痛苦、伤害和疾病的自由,为动物提供适当的房舍或栖息场所,动物能够舒适的休息和睡眠,使动物不受困顿之苦。(3)免受恐惧和不安的自由,为动物做好防疫,预防疾病和患病家畜及时治疗,使动物不受疼痛、伤痛之苦。(4)免受身体热度不适的自由,保证动物拥有良好的条件和处置(包括宰杀过程),使动物不受恐惧和身体上的痛苦。(5)表达所有自然行为的自由,为动物提供足够的空间、适当的设施以及与同类动物在一起,使动物能够自由表达正常的习性。家畜福利与畜牧生产:(1)实施家畜福利有助于提高家畜生产性能:善待饲养的家畜,为其提供舒适的环境,可以降低家畜适应环境所消耗的营养,提高家畜生产性能。家畜应急,生产性能下降,运输的时间和条件不适当,会影响家畜屠宰后的品质。(2)实施家畜福利是生产安全性动物食品的需要:畜产品安全的实质是饲料安全和饲养管理条件的安全。按照家畜的营养需要投喂饲料,避免有毒有害物质残留体内,为家畜提供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保证家畜健康,避免家畜因生病使用药物而产生残留。(3)实施家畜福利有助于培养爱心:实施家畜福利能够培养和发扬人的爱心,提倡爱心,关爱他人,关爱动物,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选择和行为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相同点:1、两者均是对于变异的选择,就是保存和积累有益的变异,淘汰有害的变异。2、两者均是有创造性的作用,就是通过变异的保存和积累,创造出新类型的生物。3、两者的要素均是变异、选择和遗传。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区别:1、自然选择是自然的过程,人工选择是人为干预的过程。2、自然选择是十分缓慢的过程,一般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形成新的类型生物;人工选择是有计划的选择,时间较短,见效快。3、自然选择所保存的变异一般对生物本身有利,对物种有利;人工选择所保存的变异一般对人类有利,不一定对物种有利。4、自然选择所保存的有利变异,包括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人工选择所保存的变异一般只限于人能观察到的变异。:社会行为社会行为的概念:广义:2个或2个以上个体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狭义:同一社会组织内部个体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社会并非单一的集合或分散的状态,重点要看个体之间有无相互关系,分为种群社会和种间社会。家畜是群居动物,群体的大小因家畜品种和饲养管理而决定。动物个体与个体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联系、相互交往的行为,这种行为称为社会行为。家畜的社会行为主要包括交流行为、斗争行为和游戏行为。社会行为:交流是社会行为的基础,信号发出者(communicator)将信息(information)传递给接收者(communicant),诱发特定的个体或集团按信息的暗示做出相应的反应。动物之间交流的形式包括:模仿、注视、接触、个体识别、等级识别、地位信号、求食与给食、修饰活动、警告、威胁及屈服等。听觉交流:1声音交流是动物社会信息联络中最常见的形式。2动物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发出不同的声音。3一般动物的听觉十分灵敏,如猫在睡眠的时候将耳朵靠在地面,能够听到周围行走的老鼠发出的动静。家畜在声音交流方面也很发达。母羊、母猪和母牛能发出引起其仔畜注意的叫声。小鸡孵化后几天内可以与母鸡建立声音交流,通过听取母鸡的叫声来识别母鸡,但母鸡却全凭视觉来识别自己的小鸡。公鸡也能利用叫声传递信息。例如性成熟的公鸡发现食物后,会发出一连串短促音呼唤母鸡前来,俗称“让食”,其实属于求偶行为。因此多数情况下,公鸡并没有发现食物,只是啄起一个沙粒再扔下,甚至是用无物的“假动作”来欺骗母鸡交配。视觉交流:1视觉是动物识别同种或识别物种的主要方式。2视觉交流主要依靠视觉器官接受信号,在个体间传递信息,包括物体移动、形态、颜色等。鹿生性胆小,警惕性高,觅食行走时经常左右观望,观察周围的环境,确信没有敌害和危险后才继续采食,一旦发现危险,迅速逃离。在逃跑时经常会将臀斑显露出来,一是向同伴报警,二是迷惑捕食者。嗅觉通讯:1家畜能够分泌多种分泌物,大多数分泌物是针对其他物种,但有些分泌物是对物种内的,如公畜或母畜分泌的外激素。2母畜通过仔畜身边的气味来识别自己的子女和非子女,在生产实际中,常用于仔猪的寄奍,将一窝产仔较多的采取刺激性的药水,破坏嗅觉。羔羊一出生,即可利用嗅觉来辨认母体,这种化学感应在出生前就形成了。新生羔羊对由乳房附近的腺体分泌的蜡状物的气味非常敏感,这有利于羔羊寻找母羊乳头。接触通讯:它不会给对手造成身体上的伤害,是一种交际手段而非攻击行为,包括触摸、舔舐、挨挤、梳理被毛和羽毛等,如狗对主人表示亲热、母子游戏、家畜的相互舔舐等。3.游戏行为:家畜在幼龄时期,没有明确的顺位关系时存在的一种活动方式。一、行为类型:模拟争斗(mockrighting)、追赶(chasing)、模拟性行为(sexualplay)等。二、作用:1.促进身体的生长发育,刺激大脑发达。2.增强环境的确认能力和运动能力。3.促进血缘关系,以及社会关系的维持。通讯的功能:1.报警功能:大部分动物使用某种通用的警告信号通报危险的临近。但“救命”或“逃命”之类意思笼统的词,却可能给动物带来一场灾难。因为许多动物以家庭为单位共同生活,它们会受到各种天敌的袭击,因此必须知道威胁来自何方才能有效逃避。2.食物信号:某个动物发现食物,通过发出信号,通知其他同类动物共同享用,在自然界普遍存在,特别在野生动物中更加常见。如蚂蚁发现食物又无法移动时,会通过发出声音和接触传递信号,通知其他蚂蚁共同搬运。3.亲子间的信号:往往幼畜发出呼救声召唤母畜。如小鸡骚动不安的叫声会吸引母鸡的到来。小鼠的呼救声频率在45KHz到88KHz之间,超出人类听觉的上限18KHz,母鼠听到呼救声会将小鼠救回。4.个体对抗时的信号:个体对抗信号是指动物为了某种方面的原因而进行的对抗(如:食物、配偶等)。争斗分威吓、进攻、防御、逃避、追赶行为。家畜的斗争行为:家畜的争斗行为(agonistic或fightingbehavior)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顺位关系争斗、领土争斗、应激争斗、性的争斗等等。(一)引起争斗的原因:1.同种内顺位关系的确立2.性关系的保持3.子女的安全受到威胁(护子争斗)4.顺位关系的维持5.食物的争斗(二)争斗类型和表现:争斗行为分为积极争斗和消极争斗积极争斗分威吓、进攻、防御、逃避、追赶行为。:母性行为母性行为:指幼畜出生前后母畜所表现出来的与分娩和育幼有关的行为。母性行为包括对生育地点的选择、筑巢、产仔、清理仔畜、对仔畜的辨别、哺乳以及保护等一系列行为。引起母性行为的因素:1.幼畜发出的信号刺激是引起母畜产生母性行为的重要因素,母畜分娩后短时间内通过视觉、听觉以及舔食,认识初生仔畜,建立母子关系。2.仔畜也对母畜产生印记,母子关系一旦建立,母畜会把仔畜视为自身的一部分而加以保护,对其他幼畜当作异己而加以排除,甚至攻击。在生产上进行寄养时首先要破坏母子关系。3.激素与母性行为也有较大关系,实验发现,分娩后母畜血液中与触发母性行为有关的激素有三种:孕酮、雌激素和催乳素。母畜在妊娠的大部分时间中均维护较高的含量。母畜在分娩期间学会了各种新的行为,以适应于接受和抚养新生的幼畜,临产的母畜要担当某种“新的角色”因而通过增加某种激素和特殊激素的含量,而在行为方面作好了准备,各种激素的浓度以及各激素间相对含量共同为母性行为创造了条件。4.神经系统:对支配母性行为的中枢神经系统的研究,主要通过破坏神经核后观察行为变化来进行。将大鼠的大脑皮质除去40%-50%,母性行为并不改变。说明大脑皮质不是母性行为的控制中枢。若破坏海马,母鼠则不表现做窝、哺乳、甚至表现食仔行为。若破坏弓状核,母性行为则完全丧失。母性行为的表现:正常情况下,生活于畜群中的母畜在临近分娩时都有某种程度的离群表现。这种表现有助于母畜不受干扰地进行产仔。分娩过程母畜处于隐居状态十分重要,可使母畜与仔畜之间在它们自己的“临界期”内迅速发育母仔联系,这种临界期在分娩后可延长若干小时。分娩后几乎所有家畜都有舐舔新生幼畜的行为,母畜以舐舔动作移去覆盖新生幼畜身上的羊水,幼畜身上一层层的羊水促进了幼畜体温通过接触途径的散失,由于母畜的舐舔行为减少了散热过程,舐舔动作一般是沿着幼畜的背部向头部进行,这种母性行为可以唤醒幼畜,并促使幼畜对自已的母亲产生兴趣,母仔之间这种行为在自然状态下一般表现得很充分,而在家养的管理条件下表现得不太充分。人工管理的某些方式可以妨碍这种行为。猪的母性行为:1.分娩前:自然状态下,母猪在分娩前一两天开始衔(xian)取干草或树叶等筑巢。如果是在土地上,则会用嘴掘出一小块足够卧下的凹坑,并在里面铺上干草等柔软材料。如果实在舍内,它会用草塞周围的漏洞,有时甚至用草把水槽遮盖。2.分娩:分娩一般是在乳头能挤出乳汁的24小时内发生,分娩多在下午或晚上。临产前母猪的叫声变得更低,更加不安,并表现反复变换站立和趴卧姿势,呼吸加快,皮温上升。分娩期间,母猪快速地摇动其尾巴,腹部用力。整窝仔猪产出的平均时间随仔猪大小和其他因素而异,平均为3小时。经产母猪比初产母猪快,散放的比舍饲的快。3.哺乳阶段:母猪的授乳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母猪自身发出呼唤的主动授乳,另一种是由仔猪主动发出求乳呼唤的被动授乳。分娩初期,母猪主动授乳较多。按照仔猪行为表现,一次哺乳可分为5个阶段:(1)寻找、争夺和确定乳头位置。(2)仔猪头部上下运动供按母猪乳房,称作“前按摩运动”。(3)“安静阶段”,此时仔猪头部运动较慢且嘴部吮(shun)吸乳房,运动幅度大,称作“慢速吸乳阶段”。(4)此时仔猪轻微或有节奏的头部运动,嘴部运动幅度较慢,称为“快速吸乳阶段”。(5)较慢的吮乳动作,按摩母猪乳房,称为“后按摩阶段”。家养动物与野生动物母性的比较:1在家养环境下幼畜的存活得到了保证,作为宠物的狗、猫等,在他们生产时,畜主对幼畜进行清洗和照看,刺激其呼吸,帮助其找乳头,在养牛业和养羊业,当母畜生产时进行照顾也是常事,在养禽业,人工孵化和人工育雏几乎取代了天然母性行为。2由于许多年来人工对母性行为的干预,取消了自然选择对母性行为的压力,有些动物失去了母性行为,如蛋用品种的来航鸡就失去了孵育能力。当不同的家养动物放归自然环境时,有些由于失去了母性行为而无法生存,猫的适应性最强,绵羊的适应能力最弱。3家养动物如奶牛、乳山羊等,母子仅仅接触2—3天。母畜产后几天内所产乳汁称为初乳,营养丰富。仔畜吃乳可以刺激母畜泌乳量提高。4家畜吃乳的次数不同:牛一般每24h吃乳8—12次,每次持续6—10分钟,绵羊、马和猪大约每小时吃乳1次,每次持续1分钟或更短。异常的母性行为:任何导致初生畜死亡或受伤的母性行为都属于异常母性行为,异常母性行为包括遗弃或拒绝接受仔畜,延迟母性照顾开始时间,窃占别窝的仔畜,以及攻击或杀死自己的新生儿。家畜的异常母性行为归纳起来可分三类:1.缺乏母性:例如:兔子在产前不做窝,不拔毛,不在窝内分娩,产后不授乳,这些情况有的是妊娠期间或分娩后受到各种应激因素刺激引起的,有的是初产,没有经验。2.母性过强:有的母绵羊在产前过早出现母性行为,窃夺别的母羊所产羊羔,造成羊羔过多,成活率下降。3.食仔:母畜在产后几天内有时会攻击并且杀死自己的新生幼畜,应激或营养不良。引起异常母性行为的原因:环境.遗传.营养因素。:学习行为1本能行为:动物体生来就有的,不通过学习便能做出有利于个体或种族的适应性动作。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固定不变的行为模式。特点:1不是学习得来的2物种所特有的3具有适应性适应指动物和环境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种有利于动物生存的关系,这种关系表现出协调、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动物能够生长、发育和遗传给后代。先天性行为的类型:1动物的攻击行为2动物的防御行为3动物的采食行为4动物的繁殖行为5动物的求偶行为学习与学习行为:学习是指能够使动物的行为对特定的环境条件发生适应性变化的所有过程。这种变化应当是与感觉适应(疲劳、药物作用)和神经系统兴奋等所造成的短时或长时行的行为变化无关。学习行为指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学习的敏感期:学习敏感期是学习发生的特定年龄时期。这个时期通常是在动物发育的早期,即出生后的几天或几周之内,就动物的寿命来说,这个时期是很短暂的。学习的类型:习惯化(habituation)经典条件反射(classicalconditioning)操作条件反射(operantconditioning)试-错学习(trial-and-errorlearning)潜在学习(latentlearning)模仿(imitation)玩耍(play)印记(imprinting)学习集(learningsets)顿悟学习(insightlearning)习惯化学习:定义:当刺激连续或重复发生时(不给以任何化),动物反应所发生的持久性衰减。这种刺激应该是无害的和无意义的。习惯化是最简单的一种学习类型,它在动物界也最为常见,因此具有最大的适应意义。习惯化适应的意义:可以节约时间和能量,以免对某些无害的刺激重复作出反应。对种内和种间的习惯化以避免无休止的争吵。习惯化对于动物栖息地的选择起到重要作用。经典条件反射学说:如果开始时动物对某个刺激具有一定的先天反应,那么这个刺激就是无条件刺激(US),因为动物不经过学习就会对它做出反应。第二个刺激原本是不会引起动物做出反应的,但它在US之前多次重复出现后便能引起动物做出反应了,这个刺激就叫条件刺激(CS)。这个过程就是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基本原则是:个体在某种环境中作出某种反应,不管有没有引起这种反应的刺激,如果之后伴随着一种强化物,那这个反应在类似环境中发生的概率就会增加。操作条件反射建立的基本过程是让动物依据第一信号(无条件刺激)必须做一件事才能得到报偿。经典性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关系:区别:经典条件反射:行为是由刺激引发的、不自主的反应。这些刺激来自环境,有机体不能够预测、不能控制。如看到白大褂,就想到打针,所以感到害怕。操作性条件反射:行为是有机体为了得到某种结果主动做出的。如婴儿因第一次发出“妈妈”的叫声,得到了爱抚,以后为了得到这种结果,会不断地叫“妈妈”。联系:都要有强化,否则条件反射就会消退。潜在学习:定义:在没有任何明显强化(报偿)情况下的学习,在生活的某个时间才会表现出来。特点:潜在学习与试-错学习之间的重要差异在于前者是在没有报偿情况下的学习。印记学习:是指初生的幼小动物对首先看到的移动体所形成的依附性和跟随反应。动物生命早期的印记学习对于其后的社会行为具有长期影响。家畜生态学:行为生态学的概念:是研究生物行为与其环境的相互关系,研究生物在一定的栖息地的行为方式、行为机制、行为的生态学意义的科学。行为科学与生态学交叉,并涉及生理学、心理学、遗传学、进化论、社会学和经济学的学科。行为生态学主要的研究内容与意义:(1)动物最优觅食行为;(2)觅食行为的可变性;(3)动物的觅食技巧;(4)反捕食对策;(5)社群生活对种内的关系;(6)昆虫社会的经济学;(7)动物的行为热调节;(8)动物的领域行为等。意义?生物环境、非生物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所包括的内容、概念最小因子定律:这一规律对家畜饲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当饲料中缺少某些氨基酸、微生素和矿物质时,家畜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性能就会受到影响,饲料利用率大大下降;土壤中缺少某些微量元素,草地生产力显著下降。因此,利用这一规律,注意在饲料和土壤中补充这类“最小因子”,就会大大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耐受性定律:耐受性定律对畜牧业生产的指导意义:在畜牧业上,为了充分发挥畜禽的遗传潜力,搞清各种畜禽对各类环境因子的耐受限度和最适范围,对于畜禽引种、养殖生产中的饲养管理以及环境控制措施的制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鲑鱼对温度的耐受范围是0~12℃,最适温是4℃;豹蛙对温度的耐受范围是0~30℃,最适温是22℃;南极鳕所能耐受的温度范围最窄,只有-2~2℃.生态型、生态价的概念表型适应、遗传适应概念?举例说明良好适应与不良适应的表现特征1)引种前,应研究引入地区与引入品种原产地的自然生态条件之间的相似性;2)引种时,充分考虑畜禽通过逐渐过渡和杂交育种适应新环境的能力;3)一般说来,家畜从低劣环境引入到优良环境时,比较容易适应,反之则反;4)由温暖地区引种到寒冷地区,宜在春季运输,以便适应气候寒冷的变化;5)家畜在性成熟年龄迁徙最合适,而母畜在妊娠后期迁徙是最不适当的;6)在一个品种范围内,较小的或中等的体形比大体形动物有较大的耐受力,能顺利地完成风土驯化过程。种群、群落的定义和特征,两者之间的区别生物群落及其特征:生物群落是指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多种生物种群的有规律的组合,具有复杂的种间关系。我们把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叫做生物群落,简称群落。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包括群落中物种的多样性、群落的生长形式(如森林、灌丛、草地、沼泽等)和结构(空间结构、时间组配和种类结构)、优势种(群落中以其体大、数多或活动性强而对群落的特性起决定作用的物种)、相对丰盛度(群落中不同物种的相对比例)、营养结构、丰富度1)一个生物群落中所有的生物,在生态上是相互联系的。2)生物群落与其环境具有不可分割性。3)生物群落中的各个成员在群落中的重要性是不相等的。4)生物群落具有空间和时间结构。5)生物群落的边界是模糊的。群落1.出生率和死亡率出生率:种群中单位时间内每1000个个体的出生数,死亡率:种群中单位时间内每1000个个体的死亡数,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影响种群增长的重要因素。2.年龄结构:任何种群都是由老、中、青、少不同年龄个体组成的,这就形成了特定的年龄结构。种群年龄结构的三种类型:(A)增长型:表示种群中有大量幼体和极少数的老年个体,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是一个迅速增长的种群。(B)稳定型:出生率与死亡率基本持平,是一个数量稳定的种群(C)衰退型:出生率小于死亡率,是一个数量下降的种群研究种群的年龄结构,对于了解种群的密度、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和采取相应管理措施等具有很重要的意义。3性比率:指雌雄两性个体数量在种群中所占的比率。是与种群动态有关的重要结构特征之一。4种群分布型:一般把种群个体的水平分布归纳为三种基本类型:随机分布、群聚分布和均匀分布(如下图所示)。在自然界,个体均匀分布的现象是极少见的,只有在农田或人工林中出现这种分布格局。成群分布的形式较为普遍,如森林中各个树种或林下植物多呈小簇丛或团片状分布。影响个体水平分布形式的因素是很多的,主要决定于物种的生态-生物学特性和环境条件的状况。5.密度:指单位面积上个体的数量,是最重要的种群参数之一。它的变动范围很大,因物种与环境条件不同而异。通过测定密度可获知种群的动态、种群与其环境资源和生态条件的关系以及用于估算生物量和生产力。6.多型性:指种群内因个体在形态、生殖力、色斑和生理生态习性上出现差异而形成的不同生物型。区别:在自然界中,任何一个种群都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与其他种群通过种间关系紧密联系的。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叫生物群落,简称群落。例如,在一片农田中,既有作物、杂草等植物,也有昆虫、鸟、鼠等动物,还有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所有的这些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这样就组成了一个群落。所以说,种群是由生物个体组成,然后形成物种,各种物种之间又形成了群落。种群与群落是包含的关系。
区别和联系:⑴、从概念的内涵上看,种群和群落都是许多生物个体的总和,但种群强调的是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而群落是各种生物个体的总和。虽然都是生物群体,但这两个群体是不同生物群体。例如一个水库里的所有鲫鱼是一个种群,而水库里的所有生物是一个群落。⑵、从概念的外延上看,种群是种内关系的研究范围,种群内的个体之间既有种内互助,也有种内斗争,两者的对立统一,共同维持种群的相对稳定。群落是种间关系的研究范围,是由不同种群构成的,是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⑶、从研究特征上来看,种群最重要的特征是种群密度,一个种群的发展趋势如何,就是要看种群密度的大小,种群的其他特征如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等,都和种群密度有关系。而生物群落的特征主要分析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和水平结构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环保型PHC管桩生产与施工一体化合同2篇
- 二零二五版汽车售后服务合同协议2篇
- 二零二五版医疗器械样品采购及临床试验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特种玻璃进出口贸易合同样本2篇
- 基于云计算的医疗信息平台建设合同(2025年度)3篇
- 二零二五版CNG车辆进出口贸易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豪华邮轮船员聘用及综合服务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家庭护理服务与保险产品对接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电子商务产业园杭州电子商务法律风险防范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防水材料研发与市场拓展合同3篇
- GB/T 18476-2001流体输送用聚烯烃管材耐裂纹扩展的测定切口管材裂纹慢速增长的试验方法(切口试验)
- GA 1551.5-2019石油石化系统治安反恐防范要求第5部分:运输企业
- 拘留所教育课件02
- 冲压生产的品质保障
- 《肾脏的结构和功能》课件
- 2023年湖南联通校园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上海市徐汇区、金山区、松江区2023届高一上数学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
- 护士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登记表
- 天津市新版就业、劳动合同登记名册
- 产科操作技术规范范本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全册单元测试卷(含期中期末试卷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