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总复习历史(人民版)专题滚动检测2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及民主革命_第1页
高考总复习历史(人民版)专题滚动检测2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及民主革命_第2页
高考总复习历史(人民版)专题滚动检测2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及民主革命_第3页
高考总复习历史(人民版)专题滚动检测2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及民主革命_第4页
高考总复习历史(人民版)专题滚动检测2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及民主革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滚动检测(二)eq\a\vs4\al(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及民主革命)注:第1-3题为专题一内容,第4-14题为专题二内容。(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1.(2018·衡水模拟)汉语中,对父亲的兄、弟有伯、叔等不同的称谓。这与英语中将自己父母的兄、弟统称为“uncle”完全不同。可见,这些汉语称谓语体现出()A.明亲疏的家族追求 B.辨等级的阶级理论C.重家庭的人伦观念 D.别长幼的宗法意识解析:选D明亲疏并不是古代中国的家族追求,故A项错误;兄、弟有伯、叔等不同的称谓并不代表等级上的差别,故B项错误;中国的多种称谓与西方的统一称谓,其差别并不在于对家庭重视程度的差异,故C项错误;古代中国之所以会有诸如对父亲的兄、弟有伯、叔等不同的称谓,就是源于西周时期别长幼和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故D项正确。2.王毅《中国皇权制度研究》认为:“皇权为了维系自身权力的专制性,就必须创建出能够突破甚至凌驾于这类束缚力量之上的制度性手段,使皇帝能够通过亲自掌握这一秘书机构,从而对外朝常规官制体系施以强大的反制衡。”能印证此观点的史实()A.三公九卿制 B.内外朝制度C.三省六部制 D.中书省制解析:选B材料中皇帝为了维护君主专制,必须对自身权力能够形成制约的制度进行突破,而实行突破的重要手段是亲自掌握秘书机构进行反制约,秦朝的三公九卿制之下,三公进行朝仪,相互合作和配合,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故A项错误;汉武帝时实行内外朝制度,皇帝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参与军国大事,形成内朝,以削弱外朝(三公九卿)的权力,故B项正确;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三省分工与合作,对于皇权也有一定的制约作用,故C项错误;元朝只保留中书省,丞相的权力较大,故D项错误。3.(2018·滨州调研)明朝时建立三司会审制,即由大理寺、刑部、都察院三机关组成三法司,会审重大案件。刑部为中央司法审判机关,大理寺为复核机关,都察院为中央监察机关,有权监督刑部审判和大理寺复核。这一制度的实行()A.提高了监察机构的政治地位B.有利于增强司法审判的公正性C.促使君主专制得到空前强化D.造成权力交叉降低了行政效能解析:选B据题干材料,材料主要说明的是明朝的司法审判制度,三法司会审重大案件,有利于增强司法审判的公正性,而不是提高监察机构的政治地位,故A项错误;故B项正确;三法司会审重大案件,有利于增强司法审判的公正性,君主专制得到空前强化不合题意,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大理寺、刑部、都察院分工明确,没有权力交叉,故D项错误。4.(2018·青岛模拟)19世纪初,在中国每两白银可兑换铜钱100文。19世纪20年代,每两白银可兑换铜钱1200文。到道光19年(1839年)每两白银可兑换铜钱1600文。上述现象出现是因为()A.实行闭关锁国,经济发展落后于世界B.农耕经济发达,对铜钱的需求量增大C.中国被迫开埠,棉纺织品大量输入D.鸦片大量走私,中国白银大量外流解析:选D经济发展落后于世界和闭关锁国都不会造成近代前夜的清政府在短短三十年的时间内出现如此规模的银贵钱贱,故A项错误;农耕经济的发展程度对白银与铜钱兑换率并没有直接的关系,故B项错误;鸦片战争爆发于1840年,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为了扭转长期以来的对华贸易逆差,英国殖民者转而通过向中国走私鸦片来改变自己贸易的不利地位,其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并出现了银贵铜贱的现象,故D项正确。5.“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一直没有设置专管外事的机构,如有重大交涉事件发生,则由皇帝简派钦差大臣负责办理。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外国公使强行驻京,西方诸国相继在北京建立了使馆。咸丰十年,清政府宣布在北京正式建立专掌外交事务的专门机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鸦片战争前中国已经开启近代外交的旅程B.清政府己彻底放弃了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C.中国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融入近代外交体系D.体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时代特征解析:选D“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一直没有设置专管外事的机构”故A项错误;鸦片战争打破了清政府闭关锁国的政策,但清政府没有彻底放弃,故B项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外国公使强行驻京,西方诸国相继在北京建立了使馆。咸丰十年,清政府宣布在北京正式建立专掌外交事务的专门机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表明清政府外交衙门的建立是被动的,故C项错误;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这个名称上看,衙门体现了封建性,总理各国事务体现了殖民地的特征,故D项正确。6.(2018·武汉模拟)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专设删书衙,根据拜上帝会的教义和原则删改儒家的典籍,特别是对专讲“吉礼”和“鬼神丧祭”之类的言辞统统删掉。这些措施表明太平天国()A.试图构建一种新文化 B.对传统文化删改选用C.全力破除传统文化 D.严格上下尊卑等级制解析:选B材料仅体现了太平天国对儒家思想进行删改,不能体现出其试图构建新文化,故A项错误;太平天国的删书衙按照拜上帝教的原则删改儒家经典,反映出其试图把儒学改造为适合其利益和要求的文化,故B项正确;太平天国是对儒学的删改不是全力否定传统文化,故C项错误;太平天国的拜上帝教主张人人平等,故删改儒学不是为严格尊卑等级,故D项错误。7.(2018·赣州模拟)战败无可置疑地证明了满人无力应付时代的挑战,那种表面的现代化,无法使江河日下的统治获得新生。而且,新的帝国主义危机产生了瓜分中国的危险。此处的战败指的是哪一场战争()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解析:选C材料表明侵略国家已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故时间应当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鸦片战争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提及该事件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故C项正确;八国联军侵华发生在列强瓜分中国之后,故D项错误。8.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接踵而来的外力冲击。”直接加速武昌起义爆发的“外力冲击”是()A.甲午战争签订《马关条约》B.开始出现“西学东渐”局面C.八国联军侵华签订《辛丑条约》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解析:选C“甲午战争签订《马关条约》”直接冲击的中国政治运动是戊戌变法而非辛亥革命,故A项错误;“西学东渐”局面的出现是鸦片战争的影响,与武昌起义并没有直接关系,故B项错误;《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近代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辛亥革命正是在这种冲击应运而生的产物,故C项正确;“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这是辛亥革命爆发的内在的经济基础而非“外力冲击”,故D项错误。9.(2018·苏锡常镇模拟)黄炎培回忆:“社会风俗人心,从某些部分看来,辛亥革命以后和以前大大改变了,所以卑贱、颓废、放荡行为,有些少了,有些完全消灭了……总之,除推翻封建帝制以外,广大民众的体格、品格相当提高了”。材料主要反映了辛亥革命()A.使共和体制取代封建帝制 B.使国民体质大幅度提高C.使民众的思想极大地解放 D.使社会风俗彻底地改变解析:选C使共和体制取代封建帝制结论正确,但不合题意,故A项错误;使国民体质大幅度提高过于片面,故B项错误;据题干材料可以得出辛亥革命使民众的思想极大地解放,故C项正确;使社会风俗彻底地改变过于绝对化,故D项错误。10.下面框内所叙内容是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中某一历史事件的评论,这一事件()评论一:中国人民抗日史的第一步——尽管是以和平的形式进行的抵抗。评论二:是由中国的工人阶级、学生群众和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等在内的不同“社会势力”组成的一个统一战线领导和参加的革命运动。A.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B.促进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C.基本上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D.开启了十四年抗战的历程解析:选B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与材料中“由中国的工人阶级”不符,直到五四运动中国工人阶级才登上政治舞台,故A项错误;中国代表提出废除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条”,收回德国在山东的特权,但巴黎和会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与材料中“抗日史的第一步——尽管是以和平的形式进行”“由中国的工人阶级、学生群众和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等在内的不同‘社会势力’组成”相符,五四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故B项正确;基本上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是北伐战争而非五四运动,故C项错误;开启了十四年抗战的历程是九一八事变,与材料中“以和平的形式进行的抵抗”不符,故D项错误。11.在全面侵华战争期间,日本为瓦解中国军民的抗战士气,投放了大量歪曲真相的宣传画。某种意义上,此类宣传画里也隐含着一些历史信息,是研究这段历史的重要材料。下面两幅宣传画从侧面说明了()A.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成员B.日本侵华大大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C.蒋介石牺牲民众利益来换取英美援助D.中国甘愿充当英国抗击日本的炮灰解析:选A从图1和图2的文字中可以看出中国和英美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结成了同盟,故A项正确;中国的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有所提高,而不是日本侵华大大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故B项错误;蒋介石牺牲民众利益来换取英美援助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重要成员国,故D项错误。12.(2018·北京朝阳模拟)1948年12月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二军(原东北野战军第五纵队)陆续接到指令:“隔而不围”“围而不打”“打谈结合、以打促和”,如需必打,则以步枪、刺刀和手榴弹,展开近战和肉搏、不得炮击……此战是在夺取()A.锦州 B.北平C.徐州 D.南京解析:选B夺取“锦州”是辽沈战役(1948.9—1948.11)的一部分,与时间1948年12月不符,故A项错误;夺取北平是平津战役(1948.11—1949.1)的一部分,是东北野战军和华北野战军共同作战,对北平是和平解放,与材料相符,故B项正确;夺取徐州是淮海战役(1948.11—1949.1)的一部分,是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共同作战,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解放南京是渡江战役(1949.4.21)的一部分,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英国人以为在华通商所遇着的困难都是广州地方官吏做出来的。倘若有法能使乾隆知道,他必愿意改革。一七九二年正是乾隆帝满八十岁的一年,英国乃派马戛尔尼为全权特使来华。英政府给马戛尔尼的训令要他竭力迁就中国的礼俗,惟必须表示中英的平等。在乾隆帝方面,他也十分高兴迎接英国的特使,但是乾隆把他当作一个藩属的贡使看待,要他行跪拜礼。马戛尔尼最初不答应,后来有条件的答应。中国不接受他的条件,也就拒绝行跪拜礼。乾隆帝很不快乐,接见以后,就要他离京回国。——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材料二天津谈判中,中方谈判者桂良争辩说,外交使节驻京于天朝体制不合,对此额尔金的助手李泰国直截了当地宣称:“你们将肯定会看到,这项条款既对我们有好处,也将对你们有好处。良药固然苦口,但后效极佳。我的态度越是严厉,我对你们的贡献就越大。”1858年6月11日,李泰国警告说,除非即日接受条款,否则将进军北京。桂良别无他法,只得同意让英国外交代表驻京。——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材料三中国驻外使馆设立后,又相继在一些国家的商埠设立领事馆,以保护中国侨民的利益。光绪三年清廷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首先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清廷于光绪十九年采纳薛福成的建议,为照顾旅外侨商归国居住方便,废除了海禁旧例,颁布新章程,允许“良善商民无论在洋久暂,婚娶生息,一概准由出使大臣或领事馆给予护照,任其回国谋生,置业与内地人民一律看待,并听其随时经商出洋”。——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1)据材料一指出马戛尔尼特使来华的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目的未能实现的原因。(12分)(2)材料二、三表明清朝外交发生了很大变化。概括其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简要评述。(13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目的,根据材料一“英国人以为在华通商所遇着的困难都……惟必须表示中英的平等”可以看出其目的主要为解决与中国通商困难的需要;与中国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主要从当时的阶段特征方面考虑,尤其是经济方面的差异,即社会经济差异:英国工业革命开展,需要扩大海外市场;中国自然经济主导,对外需求不大。第(2)问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可以看出在外交方面清政府逐步由被动妥协外交到主动走向近代外交,由逐步维护等级制到融入世界国家体系;第二小问评述,主要从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三个角度来回答。答案:(1)目的:解决与中国通商困难的需要;与中国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4分)原因:文化传统差异:英国主张主权国家平等,清政府固守天朝上国思维;(4分)社会经济差异:英国工业革命开展,需要扩大海外市场;中国自然经济主导,对外需求不大。(4分。从外交政策等其他角度回答,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特点:由被动妥协外交到主动走向近代外交;由维护等级制秩序到融入世界国家体系。(6分)评述:认可外国公使驻京、设立驻外使馆、废除海禁旧例、实施保护华侨政策。(3分,任意3个要点即可)一方面促使传统华夷秩序的解体,密切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推动了中外关系的近代化进程,另一方面又是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产物,不可能摆脱不平等条约的束缚。(4分)14.(2018·邵阳模拟)(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封日本“劝降书”(节选)大日本海军司令官中将伊东祐亨致书与大清国北洋水师提督丁军门汝昌麾下:时局之变,仆与阁下从事于疆场,抑何其不幸之甚耶?然今日之事,国事也,非私仇也,则仆与阁下友谊之温,今犹如昨。仆之此书,岂徒为劝降清国提督而作者哉?大凡天下事,当局者迷,旁观者审……清国海陆二军,连战连北之因,苟使虚心平气以查之,不难立睹其致败之由,以阁下之英明,固已知之审矣。至清国而有今日之败者,固非君相一己之罪,盖其墨守常经,不通变之所由致也。夫取士必以考试,考试必由文艺,于是乎执政之大臣,当道之达宪,必由文艺以相升擢。文艺乃为显荣之梯阶耳,岂足济夫实效?当今之时,犹如古昔,虽亦非不美,然使清国果能独立孤往,无复能行于今日乎?前三十载,我日本之国事,遭若何等之辛酸,厥能免于垂危者,度阁下之所深悉也。当此之时,我国实以急去旧治,因时制宜,更张新政,以为国可存立之一大要图。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