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31诗歌鉴赏综合一.关于客观题从考查范围来说,选项前三项一般是分句考查,最后一个选项注重综合考查。考点多,综合性强。考点涉及诗歌的语句含意、表现手法、情感、语言特点、意境以及文学常识等。Zeq\o(\s\up7(知识建构),\s\do5(hishijiangou))(一)常见陷阱常见的陷阱通常集中在诗歌鉴赏的意象、意境、语言、手法、情感、主题以及文化常识等几个要素上。设误类型:曲解诗意、意象不合、意境不合、情感不合、不明手法、主题不合等。卷别例句诗句出处语句表达重点设误类型2018·新课标全国卷Ⅰ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不消沉,气概仍然豪迈。李贺《野歌》诗人不甘沉沦的自勉。曲解诗意2018·新课标全国卷Ⅱ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陆游《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以书中疾笔喻战中拼杀。曲解诗意2018·新课标全国卷Ⅲ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惑,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开启全篇。王建《精卫词》充满对精卫的赞美之情。主题不合(二)考查类型考查方式真题示例应对策略词句理解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2017·新课标全国卷Ⅰ)1.把诗句作为平常的文言语句进行翻译,复活诗句中所说的景物或事件,进而推断选项中词语的解释或对句意的理解是否正确。2.要注意联系上下诗句,或结合整首诗的意境来分析,不能孤立地猜测。句子赏析C.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2017·新课标全国卷Ⅲ)1.要注意词句解说是否曲解原意。2.要注意选项中涉及的表现手法是否正确,思想内容是否准确,情感表达是否恰当。思想情感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2017·新课标全国卷Ⅰ)1.注意诗句中的词语、典故、意象,对其感情色彩进行深入感知,看与选项所述是否一致。2.要多关注诗歌内容的理解和中心主旨的把握,注意主题情感分析是否得当。手法分析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2017·新课标全国卷Ⅰ)1.熟练掌握诗歌的各种表现手法(如写景手法、抒情方式、修辞手法等)。2.选项中,运用表现手法的地方要关注,找到切实的依据,注意张冠李戴的可能性。诗歌形象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不消沉,气概仍然豪迈。(2018·新课标全国卷Ⅰ)1.鉴赏景物形象,要找出诗歌中出现的意象,分析它们的特征,通过整合感知营造的氛围。2.事物形象,要结合诗句描写抓住事物的特性,从中分析诗人要言的是什么志、什么情。3.人物形象,要熟知诗歌中的几种常见形象类型,结合诗句理解诗歌内容,不可以他人的理解代替自己的理解。诗歌语言D.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平白如话,与白居易的《观刈麦》一诗相近。(2018·新课标全国卷Ⅲ)1.炼字类型,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2.语言风格,要记住常见的诗歌语言特点,深入体会其内涵,解题时看到底符合哪种特点。Jeq\o(\s\up7(解题流程),\s\do5(ietiliucheng))(经典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野歌李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Seq\o(\s\up7(深度分析),\s\do5(hendufenxi))思考角度考查点文本对应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情感正确。诗人以肥衣冲风、带酒晚歌的洒脱方式表达对嫉妒、诽谤自己的可恶小人和听信谗言、草率取士的礼部考官的极大愤慨。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不消沉,气概仍然豪迈。形象错误。诗人不是“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在诗中“穷”是困厄的意思,不得志,“屈穷”:指有才志而不能施展。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手法正确。“条条看即烟濛濛”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的“绝胜烟柳满皇都”有相似之处,都在写春柳如烟似雾的状态。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手法正确。整首诗扣题叙事,前四句叙事,后四句抒怀。因事抒怀,叙事抒怀,紧密关联。Zeq\o(\s\up7(组织答案),\s\do5(uzhidaan))本题选择B二.诗歌鉴赏主观题命题新视角2020年以来高考诗歌命题选材更加突出素材的思想性和文化性,传递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审美鉴赏与创造”及“思维发展与提升”进行综合考查,其中主观题稳中求新,出现了一些新的命题视角,注重勾连考生对现实生活的思考与体验。一、探究送别之地的风土人情【高考连线】(2020年江苏卷第9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小题。送沈康知常州王安石作客兰陵迹已陈①,为传谣俗记州民。沟塍半废田畴薄,厨传②相仍市井贫。常恐劳人轻白屋,忽逢佳士得朱轮。殷勤话此还惆怅,最忆荆溪两岸春。【注】①兰陵:古地名,诗中代指常州。嘉祐二年王安石知常州,嘉祐有三年诏沈康知常州。②厨传:古代供应过客食宿、车马的处所。▲如果你是沈康,通过这首送别诗,你会得到关于常州的哪些信息?请简要分析。【解题津梁】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以及对内容的筛选概括能力。解答时首先要结合题目、注释、作者等信息通读全诗,把握诗歌大意;然后仔细阅读题干要求,根据题干提示筛选出与之有关的句子或短语,最后分点作答。题干要求从诗中找出与“常州”有关的信息。首先考生要注意“沟塍半废田畴薄,厨传相仍市井贫”一句,沟渠已经半废,土地贫瘠,供应过客食宿、车马的厨传还在,但是百姓的生活却依旧贫困。由“田畴薄”“市井贫”可以概括出“农事荒废,民生艰难”;由“厨传相仍”可知官场徒悦过客,不恤百姓;另外从“白屋”一词也可看出“百姓生活贫穷”,白屋在古代指平民的住屋,因无色彩装饰,故名;从“最忆荆溪两岸春”可以看出此地自然风景优美。【参考答案】由“田畴薄”“市井贫”等可知农事荒废,民生艰难;由“厨传相仍”可知官场徒悦过客,不恤百姓;由“荆溪两岸春”可知自然风景优美。二、鉴赏前人点评的曼妙之处【高考连线】(2020年浙江卷第20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秋江送别[唐]王勃归舟归骑俨成行,江南江北互相望。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送柴侍御[唐]王昌龄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前人评《送柴侍御》“翻新脱妙”。比较《秋江送别》与《送柴侍御》两诗的后两句,分析后者写法的妙处。【解题津梁】本题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应对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白该句在诗中的意义,即解说或概括词句内容;其次要看诗句有什么特点,如选用了什么意象,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当然任何赏析都离不开诗歌的主旨,即诗人的情感,所以一定要分析诗句包含的情感。本题要求比较《秋江送别》与《送柴侍御》两诗的后两句,分析后者写法的“翻新脱妙”之处。首先,从意象的运用上,王勃的诗选用了“山”“水”,却将“一水”“山川”隐于句中。而王昌龄的诗则将青山、明月两个意象前置,形象鲜明突出。青山象征思念,明月暗示友情,一句肯定,一句反诘,反复致意,恳切感人。云雨相同,明月共睹,这种迁想妙得的诗句,既富有浓郁的抒情韵味,又意境开阔,具有鲜明的个性。其次,空间处理上,王勃的诗化近为远。“已觉山川是两乡”,由于离别,江水不再是一个小区域,而成了两个不同世界的分界线,强调了心理距离之远。而王昌龄的诗则是化远为近。云雨相同,明月共睹,使“两乡”为“一乡”,它蕴涵的正是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语意新颖,出人意料。最后,抒情方式上,“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王勃自问自答,以议论的形式直接表达了别离的感伤。而王昌龄则以景作结,融情入景,反诘收尾,一面是对朋友的宽慰,另一面已将深挚不渝的友情和别后的思念,渗透在字里行间了。诗人用乐观开朗又深情婉转的语言,以减轻对方的离愁,这是更体贴、更感人的友情。这种“道是无情却有情”的抒情手法,比那一览无余的直说更加耐人寻味。【参考答案】①意象运用上,王勃诗的意象隐于句内;王昌龄诗将青山、明月两个意象前置,形象鲜明突出,富有象征意义(青山象征思念,明月暗示友情),意境开阔。②空间处理上,王勃诗化近为远,强调心理距离之远,为送别诗传统写法(如谢朓诗有“何况隔两乡”);王昌龄诗则化远为近,强调心理距离之近,是创新性的表达。③抒情方式上,王勃诗以议论直接表达,意尽句中;王昌龄诗融情入景,反诘收尾,余韵悠长。三、概括田园诗描绘的乡村场景【高考连线】(2020年天津卷第15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作答。纪村事[唐]韦庄绿蔓映双扉,循墙一径微。雨多庭果烂,稻熟渚禽肥。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数声牛上笛,何处饷田注归。【注】饷田:到田间送饭。▲“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描写了什么样的乡村场景?【解题津梁】本题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解答这类题一般需要翻译诗句,即解读浅层内容,然后理解深层的情感、主旨,最后结合手法、语言等明确表达效果。关于结构方面的作用,有的话也要指出来。题干为:“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描写了什么样的乡村场景?可见赏析角度不用面面俱到,侧重内容氛围、情感态度和诗人思想。首先,翻译句子“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为准备祭祀、祈求丰收,农人在忙于酿酒;暮色渐浓,远处飘来捣衣的声音。其次,概括出场景特色:描写了繁忙、充实、安宁、丰足的农村劳动、生活场景,赞扬田园的美好、怡人、温馨。最后,总结效果:视觉、听觉结合,抓住时间变化,以点带面,从中可想见百姓的乐业安居,极富感染力和画面性,让人身临其境,向往大自然。【参考答案】为准备祭祀、祈求丰收,农人在忙于酿酒;暮色渐浓,远处飘来捣衣的声音。描写了忙碌而祥和的农村生活场景。四、分析所咏之物与人物的勾连【高考连线】(2020全国卷Ⅲ第15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小题。苦笋陆游藜藿盘中忽眼明①,骈头脱襁白玉婴。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我见魏征殊媚妩②,约束儿童勿多取。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注】①藜藿: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饭菜。②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解题津梁】本题考查结合诗歌手法,概括诗歌形象特点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目要求;然后翻译并理解诗歌内容,根据要求找出相关诗句;再联系手法、结合关键词语,概括形象特点;最后根据要求,分点整理答案。首先,审读题干可知,本诗采用联想手法,由物及人,要求分析概括苦笋与魏征二者的相似之处。然后,阅读诗歌,结合内容进行分析。诗人先写见到一对洁白鲜嫩的苦笋的感受,不禁眼前一亮;三、四两句直接描写苦笋,并将其人格化,指出“耿介”是此物种的本性,“苦节”是与生俱来的。“耿介”指正直不阿、廉洁自持;“苦节”指俭约过甚,后以坚守节操、矢志不渝为“苦节”。肯定赞美苦笋的品性后,诗人自然由此联想到唐朝宰相,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魏征,“我见魏征殊媚妩”一句是写唐太宗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所以,从本身特征来看,苦笋的“苦”便是魏征的“殊”,“苦”味并不爽口,而魏征的“殊”在于直言进谏,其言行有时着实令人难以接受;但从内在气质来看,诗人赞美苦笋气节便是唐太宗赞魏征“妩媚”,苦笋性情“耿介”,天生“苦节”,与魏征正直不阿、廉洁自持的品格均是受人赏识之处。最后,结合以上分析,分点概括二者相似之处即可。【参考答案】①历史上的魏征以“犯颜直谏”著称,其言行常常令人难以接受,好比苦笋的滋味并不适口;②苦笋与生俱来的“苦节”,象征“耿介”的性格,与魏征方正的人格相似,应该得到认可。五、解读作者读史的弦外之音【高考连线】(2020全国卷Ⅱ第15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小题。读史王安石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当时黮闇①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糟粕②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注】①黮闇:蒙昧,糊涂。②糟粕:这里用来指代典籍,也作“糟魄”,《庄子·天道》:“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这首诗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我们有何启示?【解题津梁】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多角度思考,可从时间角度梳理,要看作者在不同时段的情感;可从描述对象角度梳理,不仅要看描述主体(诗人或抒情主人公)的情感,也要看描述客体(人、事、物、景)蕴含的情感。给我们的启示其实离不开诗中所阐发的道理。颔联“当时黮闇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承接首联,从史实失真的角度叙写了高贤的悲酸。在当时,高贤们已承污纳秽,受到误解;而后来末流所至,更是以假乱真,以讹传讹,从而使高贤们的行藏失去了原来的真相。由此可见,本诗阐发的道理是:史书是由人编写的,难以做到绝对客观,所以历史记载与历史真实之间存在差异。作者写下这首诗是有感而发的,但是它所昭示的对书本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无疑具有普泛性的哲理意义。书本是前人经验、智慧和血汗的结晶,因此,为了继承前人宝贵的精神遗产、为了充实自己的知识,必须广博地读书。但是,书本又并不都是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它有高下之分、有真伪之别。因此,在读书时必须善于区别,批判地继承。前人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诚如是也!所以,我们在读书时应该始终保持清醒的批判精神,而不能毫无保留地兼收并蓄,以假为真,以讹传讹,以致为书所误;我们只有以怀疑的理性目光去择取、去吸收,才能化他人的成果为自己的血肉,充实自己,发展自己,这就是本诗给予我们的哲理性的启示。【参考答案】①史书是由人编写的,难以做到绝对客观,所以历史记载与历史真实之间存在差异。②在读书时必须保持批判精神,善于分辨,切忌盲从。六、解读特殊意象的寓意【高考连线】(2020新课程I卷第16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赠别郑炼赴襄阳杜甫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把①君诗过日,念此别惊神。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②春。为于耆旧③内,试觅姓庞人④。【注】①把:握,执。②岘首山,在襄阳。③耆旧:年高望重的人。④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解题津梁】本題考查学生把握意象及分析抒情方式的能力。首先要分析意象的特点以及在诗歌中有无象征寓意;其次要结合诗歌表达技巧来分析其对于抒情的作用,并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诗句运用了什么抒情技巧,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抒发了什么情感。“峨眉”是诗人的居住地,“岘首”是襄阳庞德公隐居的地方,也是郑炼将要前往之地。上句“峨眉晚”,写出离别之际因天色薄暮,诗人不得不与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下句想象友人到达襄阳,正是春光明媚之时,表达对友人一帆风顺抵达目的地的美好祝愿;体现了诗人对友人深厚的友情。用“地阔”“天高”刻画出峨眉与岘首两座山相距遥远,借景抒情,抒发离别之后两人分居两地、相隔遥远的孤独寂寞之情。【参考答案】①峨眉山位于蜀地,岘首山位于襄阳,二者相距遥远;②以两山相距之远代指自己与朋友远离,不舍之情见于言外。七、解读唱和诗传达的情感【高考连线】(200全国卷I第15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奉和袭美①抱疾杜门见寄次韵陆龟蒙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②裁遍未裁诗。因吟郢岸百亩蕙③,欲采商崖④三秀芝。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但医沈约⑤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满枝。【注】①袭美,即陆龟蒙的好友皮日休。②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教书。裁诗:作诗。③《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比喻培养人才。④商崖:这里泛指山崖。⑤沈约,南朝诗人,史载其眼中有两个瞳孔。这里以沈约代指皮日休。▲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解题津梁】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把握诗歌的情感,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从诗歌本身入手,抓住诗歌标题、意象意境、情感关键词、表达技巧等进行分析;另一方面也可以结合诗人经历、创作心境及创作背景等因素来理解。①“虽失春城醉上期”一句,说明作者和好友皮日休曾经相“期”春日聚会,饮酒一醉,但是一个“失”字,让这些愿望落空;“下帷裁遍未裁诗”一句是说未能作诗之憾,所以这两句表达了作者不能与友人相聚,不能一起赋诗饮酒、饱览春色的遗憾。②本诗是一首“奉和”友人的诗歌,好友皮日休因“抱疾”而闭门谢客,然而他却给作者寄去一封信告知病情,作者得知好友抱病,当然要送上安慰,“但医沈约重瞳健”一句是宽慰友人,希望友人眼睛恢复健康,表达对友人能够战胜病魔的信心;“不怕江花不满枝”一句则用美好的景物对以后的美好生活做了展望。【参考答案】①表达了不能与友人相聚,一起赋诗饮酒、饱览春色的遗憾。②宽慰友人,表达对友人能够战胜病魔的信心和对美好生活的展望。古代诗歌鉴赏巩固练(一)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戏呈孔毅父①黄庭坚管城子②无食肉相,孔方兄有绝交书。文章功用不经世,何异丝窠缀露珠。校书著作频诏除,犹能上车问何如③。忽忆僧床同野饭,梦随秋雁到东湖。【注】①孔毅父:黄庭坚好友。②管城子:指毛笔。③上车问何如:梁朝时,贵家子弟大多担任秘书郎、著作郎之类官职,却没有真才实学,仅能登上车子问候别人身体如何罢了。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第一二句写自己靠着笔杆子立身处世,既升不了官,也发不了财。B.第三句写自己的文章没有经邦治世的功用,话语中充满自责之意。C.第四句写缀附于蛛网上的露珠,比喻无实际用途的文章,构思新颖。D.第五句写自己的仕宦生活,说自己被授予校书郎、著作郎的职位。2.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6分)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题目。莎衣①[宋]杨朴②软绿柔蓝著胜衣,倚船吟钓正相宜。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狂脱酒家春醉后,乱堆渔舍晚睛时。直饶③紫绶金章④贵,未肯轻轻博换伊。【注】①莎衣:即蓑衣。②杨朴:字契元,为人恬淡闲静,一生布衣。③直饶:犹纵使,即使。④紫绶金章:绶,系印环的丝带。金章,金质的官印。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软绿柔蓝”是写出作者眼里蓑衣的特点。“绿”“蓝”写色彩鲜明,“软”“柔”点明质地轻柔。B.“倚船吟钓正相宜”,作者认为在船上,一边吟诗一边钓鱼,这是最合适的搭配,塑造了一个非同一般的渔翁形象。C.颔联中“蒹葭”指芦苇,“菡萏”指荷花,“卧”和“披”写的是渔人披着蓑衣卧在船上。D.颔联出句从视觉的角度写景,对句从嗅觉的角度写景,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雨中美景图。4.尾句“未肯轻轻博换伊”的“伊”指的是什么?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分)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登快阁黄庭坚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了却”二字,渲染出了诗人办完公事后如释重负的欢快心情,与“快阁”之“快”暗相呼应。B.诗人登上快阁,在晚晴余辉里倚栏远眺,“倚晚晴”三字不仅传神地写出了诗人的情态,也为下句的描写做了铺垫。C.第五句中“朱弦”指琴,“佳人”即美人,引申为知音;这句话是说友人远离,自己早已没有弹琴的兴致。D.诗人即使见到美酒,眼中也不会流露出喜悦之色,一个“横”字传神地勾勒出诗人无可奈何、孤独无聊的神情。6.本诗的颔联广受后世称道,请对这一联进行赏析。(6分)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陇头吟①王维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②。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身经大小百余战,麾下偏裨万户侯。苏武才为典属国③,节旄落尽海西头。【注】①陇头吟:汉代乐府曲辞名。陇头,指陇山一带,大致在今陕西陇县到甘肃清水县一带。②太白:太白星。在古人眼中,太白星主征战。③典属国:掌管归附的少数民族事务的官。7.下面各项对诗歌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二两句,先写一位充满游侠豪气的长安少年夜登戍楼观察“太白”(金星)的星象,表现了他渴望建立边功、跃跃欲试的壮志豪情。B.三、四句所写的凄清的月夜,荒凉的边塞,呜咽的笛声,是以寂寞悲凉之景衬托将士建功立业的豪情。C.作者把长安少年戍楼看星、陇上行人月夜吹笛、关西老将驻马流泪这些不同的生活场景,巧妙地集中在一起,形成了鲜明的对照。D.“身经大小百余战“的老将无法封侯的遭遇,诗中虽然未有明言,但最后引用苏武的典故是含有深意的。8.诗中尾联运用苏武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分)五、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题目。雉带箭①韩愈原头火烧静兀兀,野雉畏鹰出复没。将军欲以巧伏人,盘马弯弓惜不发。地形渐窄观者多,雉惊弓满劲箭加。冲人决起百余尺,红翎白镞随倾斜。将军仰笑军吏贺,五色②离披马前堕。【注】①唐德宗贞元十五年,韩愈在徐州武宁军节度使张建封幕府中为节度推官。此诗写他随从张建封射猎情景。②五色:这里用五色鸟羽代指野雉。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古体诗《雉带箭》写将军射猎的场面,全诗未描写射猎过程,却交错地刻画了射者、观者和猎物,生动传神。B.开篇状物写景,“静兀兀”烘托了猎前的肃穆气氛,可以想见围猎者屏息静气,全神贯注于猎物出没的情状。C.诗人略去了将军的纵横驰骋,呼鹰嗾犬,转而捕捉他骑马盘旋,拉满强弓,却引而不发的身姿,很讲究蓄势。D.接写猎场地形渐窄,观者愈多,劲弓正满,野雉被惊,而箭不得不发,将军审情度势如此,一举使众人折服。10.本诗是如何塑造将军这一形象的?请简要分析。(6分)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榆河①晓发[明]谢榛朝晖开众山,遥见居庸关。云出三边外,风生万马间。征尘何日静,古戍几人闲?忽忆弃纟需者②,空惭旅鬓斑。【注】①榆河:在今北京之北,地形险要,为明朝京城的北方锁钥。②弃纟需者:《汉书·终军传》载,“军从济南当诣博士,步入关,关吏予军纟需。军问:‘以此何为?’吏曰:‘为复传,还当以合符。’军曰:‘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弃纟需而去。”纟需,古时用帛制成的出入关卡的凭证。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朝阳驱散晨雾,不仅众山可见,还可以远眺居庸关雄姿。B.第五句以“征尘”借喻战争,表达对边境和平安宁的向往之情。C.末句感慨自己长年漂泊,双鬓已斑而一事无成,思之令人惭愧。D.前两联写晓发所见,后两联写晓发所感,章法谨严,层次分明。12.诗歌的颔联历来受人称道。请赏析其精妙之处。(6分)参考答案1.B【解析】B项,不是自责,是自嘲,并在自嘲中寓有自负的意味。2.【答案】(1)以自嘲的形式抒写政治上不得志的苦闷。(2)表达对于碌碌无为的官场生涯的不满;(3)表达对自由悠闲的归隐生活的向往。_【解析】首联表达自己富贵无望的牢骚,颔联将自己未能博取功名富贵的原因归咎于文章无益于世,表面看来是自责,实际上以反语暗指文章不为世人赏识。颈联表面上说他尸位素餐,其实是对于碌碌无为的官场生涯的不满。尾联不直说退隐,却写对往事的追忆。四层意思,看似不相衔接,但实际上层层相扣,为表达作者仕途失意的主旨贯穿始终。【诗意】像我这等靠执笔写文章过活的人,生来就没有封侯拜相的命了,那位孔方兄早向我发出了绝交的文书。我以笔墨谋生,博取功名利禄、钻研不息的文章,却没有经邦治世的功用。我纵有“经天纬地”的才华,文章也被人视为无益于世,跟蜘蛛网上缀着的露珠又有何两样。朝廷下诏将我召入京城,却随意封我一个校书郎、著作郎这样位卑言轻的职务,我也只能登上马车问候别人身体怎么样了。突然想到与你同在江西之时,同宿僧寺,同桌而餐,虽清贫但惬意无穷。做这贫苦清寒的官,还不如你我在梦中随那南飞的秋雁,回到东湖,过那自由悠闲的归隐生活啊。3.B【解析】B项,应是穿着蓑衣来吟诗或者钓鱼,是最合适的,洒脱自在。4.【答案】“伊”表面上指的是蓑衣,实际上指的是隐居生活。尽管官员的服饰(金印)极其尊贵,也不肯轻易拿蓑衣去换取。(2分)作者借对蓑衣的喜爱,表达了对亲近自然、洒脱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向往;(2分)也表达了厌恶官场,不愿做官的思想感情。(2分)【解析】本诗是咏物诗,采用象征的手法将所咏之物“莎衣”寄寓更深的含义。“伊”本指蓑衣,但又不仅仅是蓑衣,而是身着蓑衣所代表的一种隐士生活。诗歌中充满对蓑衣的喜爱,实则托物言志,借此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喜爱和向往,而尾联更表现出对官场的厌恶。【诗意】无论穿着什么样的衣裳,都比不上柔软绿草织成的蓑衣,它跟斜倚篷船吟诗垂钓的生活,实在是最最相宜。夏日在清凉的芦苇影中,和衣睡在迷离的暮烟里,又在幽雅的荷花香气中,绵绵细雨下披着我的蓑衣。春天在酒家痛饮,狂醉后才将蓑衣脱下去,当黄昏雨过天晴,就把它随便堆放在渔舍里。尽管紫色绶带黄金印章极其尊贵,我也不肯轻易拿蓑衣去换取。5.D【解析】D项,“青眼”运用阮籍的典故,表示喜爱或尊重;诗人只有见到美酒,眼中才流露出喜色。D项中“眼中也不会流露出喜悦之色”,表达意思恰恰相反。6.【答案】(1)本联抓住典型景物写了登高所见秋景:千山重叠,无边落木,江水澄澈,夜月清明。(2)写出了秋景高远壮阔的特点,营造了一种空明阔大的意境。(3)情景交融,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投身自然的喜悦心情,也是作者胸襟怀抱的写照。【解析】“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远望无数秋山,山上的落叶飘零了,浩渺的天空此时显得更加辽远阔大,澄净如玉的澄江在快阁亭下淙淙流过,一弯新月,映照在江水中,显得更加空明澄澈。这是诗人初登快阁亭时所览胜景的描绘,也是诗人胸襟怀抱的写照。【诗意】我并非大器,只会敷衍官事,忙碌了一天了,趁着傍晚雨后初晴,登上快阁来放松一下心情。举目远望,时至初冬,万木萧条,天地更显得阔大。而在朗朗明月下澄江如练分明地向远处流去。友人远离,早已没有弄弦吹箫的兴致了,只有见到美酒,眼中才流露出喜色。想想人生羁绊、为官蹭蹬,还真不如找只船坐上去吹着笛子,漂流到家乡去,在那里与白鸥做伴逍遥自在难道不是更好的归宿。7.B【解析】B项,“是以寂寞悲凉之景衬托将士建功立业的豪情”错,应是“反映了唐代边塞生活的艰苦”。8.【答案】苏武出使匈奴被留多年,符节旄纟惠落尽,尽忠报国,也不过做了个典属国那样的小官。(3分)尾联看似安慰关西老将,实际上将苏武与关西老将类比,说明朝廷不公,功臣得不到封赏古来如此,抒发了悲怆愤懑之情。(3分)【解析】尾联引用了苏武的典故,是颇含深意的。苏武出使匈奴被留,在北海边上持节牧羊十九年,以致符节上的旄纟惠都落尽了,如此尽忠于朝廷,报效于国家,回来以后,也不过只做了个典属国那样的小官。表面看来,这似乎是安慰关西老将的话,但实际上,引苏武与关西老将类比,恰恰说明了关西老将的遭遇不是偶然的、个别的。功大赏小,功小赏大,朝廷不公,古来如此。【诗意】长安少年是仗义轻生的侠客,夜里登上戍楼看太白的兵气。陇山上的明月高高照临边关,陇关上的行人夜晚吹起羌笛。关西地区来的老将不胜悲愁,驻马倾听笛声不禁老泪横流。身经大大小小百余次的战斗,部下偏将都被封为万户之侯。苏武归汉后只被拜为典属国,节上旄头徒然落尽北海西头。9.A【解析】A项,本诗描写了射猎过程,只是有详略取舍。10.【答案】本诗运用层层铺垫的手法,塑造了一位精于骑射而不无自矜的神武将军形象。(2分)先写原野火起时的寂静,鹰飞雉藏,渲染围猎气氛;(1分)再写将军盘马弯弓,引而不发;(1分)三写地形变窄,野雉受惊,而观者愈多。终一箭中雉,而雉带箭决起,跌落马前。将军神技巧伏一众军吏。(2分)【解析】首句想见从猎人员屏气静息,全神贯注地伫伺猎物的情态。三、四句转入猎射,写将军的心理活动和猎射时的风度、神采。将军出猎自然不是单纯为了觅取野味,而是要显示自己的神功巧技。“雉惊弓满劲箭加”,一“惊”一“满”一“劲”一“加”,紧凑简练,干脆有力,“巧”字之意于此全出。【诗意】原野上火光冲天,火势盛大,野雉被猎火驱出草木丛,一见猎鹰,又吓得急忙躲藏起来。将军想当众表演自己的神功巧技,故而,骑马盘旋不进,拉满劲弓,却并不轻易发箭。地形越来越窄,而观看的人越来越多,正当野雉受惊乍飞的一刹那,将军引满弓,强有力的箭,迅速而准确地命准雉鸡。野雉受惊而飞,蓄满待发的弓箭也同时射出,野雉应声而中。那只受伤的野雉带着箭冲着人高高地飞起,一番挣扎之后,终于精疲力尽,染血的羽毛和雪亮的箭镞随着倾斜而下。将军仰天大笑,把射中的有着五色羽毛的野雉挂在马前,随行军吏都来向他祝贺。11.B【解析】B项,“借喻战争”错误,此处为借代。12.【答案】(1)写景远近结合,层次分明:上句描写云从天边升起,为远景;下句写大草原上万马奔腾如同刮风,为近景。②善于炼字:“出”“生”二字运用生动传神,使整个画面充满动感。③描绘出居庸关一带辽远空阔的地形,气势雄浑,格调高远。④“云出”“风生”象征着边境变幻不定的战争风云,暗含了诗人对边患的隐忧。【解析】题目要求赏析颔联的精妙之处。解答此题要对颔联从语言、内容、艺术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内容上:颔联描绘出居庸关一带辽远空阔的地形,气势雄浑,格调高远;语言则分析动词“出”“生”两个字的运用生动传神,使整个画面充满动感;艺术手法主要运用了象征手法,象征着边境变幻不定的战争风云,暗含了诗人对边患的隐忧;手法答远近结合也可。分析要结合诗句进行。【诗意】早晨太阳从众山峰中升起,遥远可见居庸关。云从边境外飘来,风从万马间生发。边境何时才能宁静?古来征战之人有多少可以安闲?忽然想起丢弃了出入关卡的凭证,内心惭愧的是自己双鬓已经斑白。古代诗歌鉴赏巩固练(二)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书边事①张乔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②。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注】①唐朝自肃宗以后,河西、陇右一带长期为吐蕃所占。此后,因民众起义及吐蕃将领降唐,其地又全归唐朝所有。本诗大约写于此时。②“梁州”,当指“凉州”。地处今甘肃省内,曾一度被吐蕃所占。王昭君的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与凉州一东一西遥遥相对。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断”字表现力很丰富,它将“调角”与“清秋”融而为一,表现了边塞军情的紧急。B.“倚”字,写出征人倚楼的安闲姿态,像是在倾听那悦耳的角声和欣赏那边塞的秋色。C.颔联中作者的视线从青冢移到凉州,此时夕阳西下余晖一片,一派日丽平和的景象。D.本诗运用虚实结合、对比等多种艺术手法,抒写了诗人在边关的所闻、所见、所感。2.结合全诗,请简要分析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客游李贺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旅歌屡弹铗④,归问时裂帛⑤。【注】①南山:指李贺家乡的山。②承明庐: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③平原客:“平原”指平原君赵胜。李贺作客潞州,是旧赵地,故称“平原客”。④弹铗:《战国策》载冯谖才华出众,在孟尝君门下不甘做下客,因而弹铗而歌,要鱼、要车等。⑤裂帛:指写家信。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标题“客游”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即客居他乡的游子,通过标题可以看出诗歌要表达的情感可能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B.首联下句的“暖”字与上句的“满”字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在客居他乡的游子心目中,故乡永远是温暖的,永远是值得依恋的。C.“日暖南山石。”使用虚写手法表现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内心的情怀,“日暖”属于想象的内容,诗人想象家乡温暖的太阳照耀在南山的石头上。D.颔联上句中“承明庐”指代当朝统治者,表达自己不能被朝廷重用的失意落寞;下句诗人以“平原客”自称,抒发壮志难酬的慨叹。4.杜甫《春望》中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诗中的“书”指信,李诗尾联中的“裂帛”也指家信,请简要分析两者表达的情感的异同。(6分)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明妃曲王安石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5.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单于以百辆毡车的隆重礼仪迎娶昭君,又予其“黄金杆拨”为标志的豪奢生活,可谓胡恩深矣。B.只可惜单于不解风情,王昭君只有琵琶弦上说相思,弦弦掩抑声声思,说尽心中无限事。C.留北的侍女听了垂泪,南归的行人听了回首,这从侧面说明了王昭君弦上所流露的哀情感人至深。D.全诗胡汉对比,非止一处,汉恩胡恩的浅深是明比,弹劝胡酒中的隔膜与垂泪回首中的知音是暗比。6.请结合对全诗的理解,分析“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两句蕴含的情感。(6分)四、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题目。发潭州杜甫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贾傅才未有,褚公书绝伦。名高前后事,回首一伤神。7.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紧扣题目,点明题意,但又蕴含着奔波无定、生计日窘的悲辛。B.颔联中诗人以我观物,而使“物色带情”,淡淡的流连欢悦之情溢于言表。C.颈联是用典抒情,用西汉时的贾谊被贬长沙和初唐时的褚遂良被贬潭州来抒发情怀。D.这首诗或托物寓意,或用典言情,百转千回,创造了深切感人的艺术意境。8.颔联蕴含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联系诗句内容简要赏析。(6分)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忆少年曹组年时酒伴,年时去处,年时春色。清明又近也,却天涯为客。念过眼光阴难再得。想前欢,尽成陈迹。登临恨无语,把阑干暗拍。9.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伤春词,实际抒发的是念旧怀人之情——旧地重游,景色如昔,可是往日的酒伴不能一同游宴了。抚今追昔,于是引起了对同游者的怀思。字里行间传达出无限深情。B.起首三句追忆往日的一次游宴。“年时”即当年。具体时间从后文可知为临近清明。三句同用“年时”二字开头,采用了顶针手法,加重了感情色彩,哀婉极致,却也新颖别致。C.任何人都曾有过欢乐赏心的事,但事过境迁,良辰不再,往日的欢快事,回头来看就已是陈旧的痕迹。“想前欢,尽成陈迹”明显紧承上句而来,且从中可以窥见《兰亭集序》的影子。D.全词语言平易精炼,通俗浅出,无矫揉造作,一气呵成。意境清幽,于淡雅中抒浓郁真挚之情。深沉哀婉,情韵悠长。10.辛弃疾词《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中有“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一句,试与本词结尾“把阑干暗拍”比较,谈谈两词表现手法与情感的异同。(6分)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宋]陆游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注】此词写于陆游四十八岁身临南郑抗金前线时期。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陆游在南郑即目抒感,此词题中用一个“望”字把诗人爱国情怀和等待胜利在望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B.上片首句写秋天来到边城,鼓角声充满悲哀,一个“哀”字充分表达了词人对国土沦丧的痛惜。C.下片从上片的“凭高”和“此兴悠哉”过渡,整首词由“哀”到“兴”,反映了作者的乐观主义精神和爱国壮志。D.用“应”字,特别强调肯定语气。词中没有直接说到收复失地的战争,而是以大胆的想象,运用象征的手法,描绘上至“明月”“暮云”,下至“烟柳”“池馆”,都在期待宋军收复失地、胜利归来的情景,来暗示作者所主张的抗金战争的前景。12.赏析“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在全词中的作用。(6分)参考答案1.A【解析】A项,“军情紧急”不当,应为表现了边塞的深广清幽。2.【答案】(1)畅游边塞的喜悦之情。前三联烘托渲染了边境生活和平安定的景象,抒发了作者畅游边塞的喜悦之情。(3分)(2)渴望民族团结的美好愿望。尾联巧用比喻,表现了当时民族之间的良好关系,表达了渴望民族团结的美好愿望。(3分)【解析】此诗是写作者游历边塞的所见所闻,抒发了诗人美好的愿望。首联写边塞军旅生活和平安宁,征人安闲无事;颔联虚写昭君墓秋来依然春风吹拂,梁州边城一派日丽平和,再次申述民族团结,边防安定;颈联极言广漠边塞无蕃兵阻扰,游客到这里观光,反复渲染和平景象。尾联抒写作者“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民族团结的心愿。【诗意】清秋的边地号角划断宁静,征人悠闲地倚着哨楼远望。阵阵和风吹拂着昭君坟墓,边城梁州普照着和煦阳光。浩瀚沙漠看不见军兵阻扰,边疆塞外也常有客人游赏。蕃人的情意好像这条流水,愿永久归附中原流向南方。3.B【解析】B项,“下句的‘暖’字与上句的‘满’字形成鲜明的对比”错,应是“暖”和“悲”形成对比。4.【答案】同:二者都借“家信”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2分)异:杜诗描写沦陷后长安的萧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2分)李诗主要是写诗人想入朝为官而愿望始终得不到实现,于是想写家信告诉自己就要回家了,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悲伤。(2分)【解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说的是战争已经持续了很久,家中亲人的消息值得上万两黄金,表达了诗人眷恋家人的美好感情,“家书抵万金”引起了很多遭遇离乱的人的深深共鸣。“旅歌屡弹铗,归问时裂帛”这两句是说诗人想效仿古人,以求入朝为官却始终不能实现,于是想写家信告诉自己就要回家了,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悲伤。由此可得二者异同。【诗意】太阳照耀在南山的石头上,悲愁充满了客游千里的羁旅之心。没有机会进京求取功名,却只能长久地淹留在赵国的旧地。自己已经离乡多年了,一年四季都没有机会去祭拜自己的祖宗。我经常像冯谖那样弹唱失意的剑歌。每次思归都未能如愿,因此,只能写封书信来表示自己希望早日还家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专业咨询服务协议范本版B版
- 2024年依照民族政策制定的离婚合同书样例
- 2024公司间贷款合同范本
- 2024年创新咨询合作协议范本下载
- 江南大学《创意立体剪裁》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佳木斯大学《数值分析》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软装陈列2024年度设计合作协议2篇
- 暨南大学《口腔种植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原著》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济宁学院《室内设计》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期货入门培训》课件
- 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考核试卷
- 影楼服务转让合同模板
- 2024年度新能源汽车电池更换服务合同
- 电气值班员(电力调度)-高级工试题库与参考答案
- 编程学徒合同协议书(2篇)
- 2024年摄影拍摄场地租赁合同
- 学校购买乐器合同范例
- 高等数学1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2024年地铁司机工作协议
- 2024至2030年中国剑南春酒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