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选择题逻辑推理8定律专题练习题汇编定律1不能扩大外延1.(2022广东韶关二模)西周实行乐悬规制,钟、磬等乐器要据规定摆放,歌者象征仁德,歌于堂上,舞者象征成功,舞于堂下。孔子推崇西周礼乐,主张“言而履之”“行而乐之”。乐悬规制的推行()A.传播了儒家的仁德思想 B.提升了西周贵族的文化素养C.有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D.扩大了西周礼乐文化的影响2.(经典真题)下图是据有关资料绘制的汉唐间安徽境内水利兴修统计示意图。它反映了这一时期()A.安徽农业生产居全国领先水平 B.安徽农业生产总体呈发展态势C.长江流域为农业生产重要区域 D.我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3.(经典真题)徐光启《农政全书》载,“今北土之吉贝(棉花)贱而布贵,南方反是:吉贝则泛舟而鬻诸南,布则泛舟而鬻诸北”。这说明当时()A.商业是棉纺织发展的前提 B.商人买贱卖贵伤害了农业C.北方农业生产比南方发达 D.南方经济较北方更有优势4.(经典真题)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史实结论A李时珍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明代科技水平全面提高B康熙帝向西方传教士学习数学、天文知识清初全社会关注西方自然科学C1905年京剧《定军山》被拍摄为电影近代科技使传统戏剧获得新的传播形式D联合国向世界推广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成功解决了世界粮食短缺问题定律2你能,不代表他不行5.(2024河南南阳一中月考)西周时期,天子为了制衡异姓诸侯,将很多亲近的同姓诸侯分封在战略要地,将一些异姓诸侯分封在边疆地区,如楚国、齐国等。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处于边疆的异姓诸侯国渐渐发展成了强国。这反映出西周()A.分封制度得到强化 B.中央集权不断弱化 C.战略结果出现异化 D.家国同构逐渐瓦解6.(经典真题)辛弃疾说:“北方之人,养生之具不求于人,是以无甚富甚贫之家。南方多末作以病农,而兼并之患兴,贫富斯不侔矣。”这种现象表明当时()A.北方农业比南方发达 B.商业是贫富分化的根源C.南方商业比北方发达 D.北方社会比南方更稳定定律3推理相对论7.(2023山东济宁一模)下表为东周时期发生的部分重大事件。这些事件表明()时间事件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卿大夫瓜分晋公室土地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册封韩、赵、魏三家大夫为诸侯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和齐威王在徐州会盟,互相承认对方为王公元前288年秦昭襄王约齐湣王同时称帝,秦为西帝,齐为东帝A.诸侯国间的矛盾日趋尖锐 B.新旧势力间的矛盾不可调和C.卿大夫成为新的统治阶级 D.周天子已丧失天下共主地位8.(经典真题)北宋仁宗年间,贩卖婺州罗帛的沈赞沿路偷税,在富阳境内被县民蒋泽等人捉到。经杭州官府裁决,没收其货物一百八十二匹。蒋泽等人因此获得赏钱。这说明()A.官府重视商税收入 B.杭州丝织业比婺州发达C.江南商业环境恶劣 D.农本商末观念根深蒂固9.明末清初在江南地区流行的善书,其内容多劝诫乡绅“不搀搭低银”、商贾“当银钱,足其等色”及大众“不行使低假银”等。这些善书的流行反映了当时江南地区()A.农业生产不受重视 B.白银大量外流C.传统义利观受到冲击 D.市民阶层兴起10.(2022广东卷)清末《游学译编》上刊登的《劝同乡父老遣子弟航洋游学书》云:“向之极可慕恋之科举的虚荣者,今已为蕉梦矣。而出洋学成,量与出身,已见明谕。宦达之路、利禄之路、学问之路、名誉之路,胥于是乎在。”这反映了当时()A.出洋留学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 B.落第士人成为官派留学生主要来源C.新政改革加快了社会结构变动 D.科举停废改变了国人的中西体用观定律4逻辑推理多个可能性11.(2023山东泰安三模)孔子去世后,他的弟子子夏到后来属于魏国的西河讲学,授徒三百,其中李悝成为法家著名的改革家,吴起是兵家与法家的代表人物,田子方、段干木具有道家思想,禽滑釐是墨家巨子,公羊高、穀梁赤注重研究儒家的《春秋》。这反映出春秋战国之际()A.诸子百家思想同源异流 B.士人热衷于创立学派以标新立异C.思想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D.儒学深刻影响统治者的执政理念12.一位学者认为唐宋时期江南曾经实施稻麦轮种制,并欲引用白居易任职苏州时写的诗句“去年到郡时,麦穗黄离离;今年去郡日,稻花白霏霏”证明自己的说法。关于这位学者的看法,以下说明较为合理的是()A.诗里提到麦作、稻作,足以作为稻麦轮种的佐证B.诗中指出稻麦产于不同季节,足以说明轮种制C.诗中并未指明稻、麦产自同一块土地,不足为据D.诗歌是虚构的文学作品,不能作为史料来使用定律5怕什么不代表就有什么13.(2023湖南卷)19世纪后期以来,英国内阁的决策权日益增强,议会对政府的议案很难加以否决或修改。据统计,在1906年之前的20年内,议会只通过了9次针对政府议案的修正案。有人戏称,议会成了内阁的御用议事会。这一现象反映了()A.内阁逐渐走向集权 B.内阁议会权限不明 C.政党政治渐趋成熟 D.议会体制受到损害14.(2023湖南卷)对下图的合理解释是()A.机械投入减少反映农业集约化程度降低B.农业技术变迁呈现出节约劳动力的倾向C.化学品广泛使用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D.劳动力的减少意味着农业逐步走向衰落美国农业的投入使用量(以1967年指数为100)定律6有结果不代表没政策15.(2024云南大理祥云祥华中学期中)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中有一位正在送外卖的酒店伙计形象。据追述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府城市风貌的著作《东京梦华录》记载:“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置饮食,不置家蔬。”这说明,北宋()A.废除了重农抑商政策 B.城市经济繁荣C.坊市格局已被打破 D.自然经济瓦解16.(2023四川德阳校考)甲午战后有人认为:“欲图自强,莫亟于广兴学校,而学校中本原之本原,尤莫亟于创兴女学。”1898年维新志士创办经正女学,以期“相夫教子、宜家善种、兴国智民”。这表明兴办女学()A.是民族救亡途径之一 B.开启了教育近代化进程C.服务于维新变法运动 D.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定律7之一,不代表是主要17.周王将子弟、功臣和臣服的先代贵族分封于各地,“制其畿疆而沟封之”,封国成为王朝的屏障。对此制度解读正确的是()A.周王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B.诸侯在封国享有世袭统治权C.血缘关系是分封的唯一依据 D.维持了周朝四百余年的统治18.(2023湖北卷)全国抗战爆发后,八路军来到太行山区,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贫苦农民李顺达得以翻身。1943年,李顺达组织六户贫困农民成立农业劳动互助组。1950年,他参加了全国工农兵劳动英雄代表大会。1951年,李顺达互助组发起生产竞赛,全国各地纷纷响应。据此可知()A.根据地的经验延续至新中国 B.农业互助组是主要生产组织形式C.劳模示范推动技术领域创新 D.互助合作推动三大改造顺利开展定律8没讲到的不代表没有19.(经典真题)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镢、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 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 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20.(2022全国甲卷)1951年,美国黑人团体民权大会向联合国发起请愿活动,指控美国政府对黑人犯有种族灭绝罪行。美国政府指责请愿活动是共产主义的宣传,并寻找支持政府的黑人来驳斥这些指控。这反映出当时()A.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正式形成B.民权大会的指控缺乏事实依据C.美国对待种族问题的态度受冷战意识影响D.美国政府对国内的种族平等问题漠不关心21.(2023广东汕头一模)陕西西安临潼姜寨聚落遗址的14号房位于村落东部1号大房子的右前方,半地穴式,进门正中有带灶圈的灶坑1个,南面摆放着陶盆2件、陶钵3件、陶罐5件、陶甑1件、石斧1件、石铲2件、石磨棒2件、石球1个、骨鱼叉2件、骨镞1件、骨笄1件。这表明当时姜寨聚落()A.采集渔猎与原始农业并存 B.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C.已迈入了阶级社会的门槛 D.形成了较大的部落联盟22.(2023江苏徐州模拟)考古研究表明,西周初期,作为殷遗族氏和商文化重要标记的金文族徽铜器分布较为分散,其名称、类型也大多与商代晚期相同;但到了西周晚期的殷遗后裔墓葬中,有些铜器已不见族徽,器物组合具有明显的周礼“重食”的特征。这表明()A.殷商遗民丧失本族特征 B.周文化的认同不断增强C.西周农业生产水平提升 D.礼崩乐坏局面开始出现23.(2023江苏南通三模)西周时期的社会伦理关系一般适用于同族和亲戚;春秋时期,社会伦理关系不仅适用于宗族和亲戚,在血缘人伦外还增添了异邦、异族的“道路之人”。这一变化反映出春秋时期()A.社会人员可自由流动 B.宗法观念日益淡化C.儒家思想影响力扩大 D.地缘社会逐渐形成24.(2023山东济南三模)鲁国的孟釐子(春秋后期鲁国大夫)对礼仪不熟悉,感到遗憾,他临终时吩咐儿子孟懿子和南宫敬叔去师事孔子。据此可知,当时()A.私学兴起并发扬光大 B.礼乐文化不断繁荣C.宗法分封制度渐趋崩坏 D.儒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想25.(2022河北卷)有学者研究简牍发现,秦代上级机构向下级机构下达的行政文书中通常有“书到相报,不报,追”等字样,郡向属县下发文书时也特别要求“别书相报……”,汉代同类文书则不再额外强调。这说明()A.秦代集权体制有其限度 B.汉代官吏管理水平提高C.汉代交通利于文书传递 D.秦汉治国思想发生转变26.(2024辽宁沈阳期中)《唐诗画谱》由明代书商黄凤池编印,为诗、书、画三美合一的版画图谱。诗选唐诗五言、六言、七言各五十首左右,书求名公为之挥毫,画请名笔为之染翰,刻版出自徽派名工之手,被时人誉为“诗诗锦绣,字字珠玑,画画神奇”。这()A.体现当时艺术名家辈出 B.折射出新经济因素的发展C.反映了时人的审美取向 D.说明印刷技术的创新突破27.(2022湖南卷)嘉庆六年(1801),户部侍郎兼管钱局二品大员周兴岱任江西主考时,却以南书房行走(即在南书房当值的官员)的身份擅发告示,收受贿赂。这反映当时()A.君主的高度集权 B.官员俸禄入不敷出 C.南书房地位提高 D.中央吏治十分混乱28.(经典真题)1898年6月11日清廷颁布《明定国是诏》,其中说:“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这说明戊戌变法()A.侧重提倡务实之风 B.兼具改良与革命的色彩C.试图通过妥协减少变革阻力 D.与洋务运动的宗旨并无不同29.(2020天津卷)1978年,安徽小岗村18户农民率先包干到户。此后,四川、贵州、甘肃等地的包产到户也在摸索中发展。1980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通知指出,一些地区的群众要求包产到户,“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这反映了党和国家()A.决定实行农村多元化经济所有制 B.尝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顺应并肯定了群众的要求与探索 D.引导全国各地农民走向共同富裕30.(2021山东卷)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热情讴歌充满人性要求和感性魅力的生活态度,并追求现世幸福和享乐,西欧宗教改革思想家们却将这视为奢靡和不道德。然而,二者却又共同推动了西欧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的过渡。这是因为他们都()A.重新审视人,冲破了传统的束缚 B.提升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C.反对神学,重构了人与神的关系 D.严重动摇了罗马封建神学的统治31.(2022山东卷)18世纪的一些英国思想家认为,以自然状态和社会契约理论来描写和设计未来社会的图景,用理性来设计未来的国家体制,是非历史的和荒谬的……未来的社会,应该是每个人都参与到市场交换活动之中的,通过市场、法律和道德三大基本要素来实现“文明和改善”的社会。这表明他们()A.否定理性的社会变革 B.反对政府的过多干预C.倡导发挥人的主体作用 D.强调社会分工的主导性32.(经典真题)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材料结论A罗马法规定,债务人无力还债时,债主有权将他卖为奴隶古罗马的高利贷者政治地位很高B1801—1844年,英国的伯明翰市人口从7.3万人增加到20余万人19世纪初,英国的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C1860年,俄国的工厂中雇佣工人占61.4%当时资本主义的雇佣生产方式已经在俄国经济中占主导地位D1910年,德国钢业联盟和铁业联盟的钢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8%当时德国已经出现了居于垄断地位的大企业组织参考答案与解析1.C【解析】定律应用:8定律—1.不能扩大外延选项速排:仅凭歌舞表演的规定不能直接提升贵族的文化素养,排除B项;仅通过推行乐悬规制,并不能扩大西周礼乐文化的影响,排除D项。正确项分析:由材料“钟、磬等乐器要据规定摆放,歌者象征仁德,歌于堂上,舞者象征成功,舞于堂下”可知西周乐悬规制严格规范各种乐器的摆放,象征仁德、成功的歌舞表演也有明确的划分,歌于堂上,舞于堂下,这说明乐悬规制有利于维护等级秩序,推动社会秩序的稳定,故选C项。余项排除:儒家思想形成于春秋晚期,排除A项。2.B【解析】定律应用:8定律—1.不能扩大外延选项速排:示意图只提供了从汉到唐安徽境内的水利兴修情况,并没有与全国其他地区进行对比,排除A、C两项。正确项分析:水利兴修的次数反映了农业生产受重视与发展的程度,从汉唐整体状况看,水利兴修的次数总体呈增多趋势,故选B项。余项排除:我国经济重心完全南移是在南宋时期,排除D项。3.D【解析】定律应用:8定律—1.不能扩大外延选项速排:仅从棉花的生产来看是无法得出北方农业生产比南方发达的,排除C项。正确项分析:材料体现的是南方对北方原料棉花需求量较大,生产的布匹卖到北方,这说明南北方的经济存在较大差异,南方的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北方,D项正确。余项排除:A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未涉及买贱卖贵,排除B项。4.C【解析】定律应用:8定律—1.不能扩大外延选项速排:从李时珍所写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不能得出明代科技水平全面提高的结论,排除A项。正确项分析:《定军山》被拍摄为电影使中国的传统戏剧获得新的传播形式,C项正确。余项排除:B项结论夸大了对史实的理解,西方的自然科学并没有在清初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排除;联合国向世界推广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有利于缓解世界粮食短缺问题,“成功解决”夸大了事实,排除D项。5.C【解析】定律应用:8定律—2.你能,不代表他不行选项速排:虽然部分异姓诸侯国逐渐强大,但同姓诸侯国仍然广泛存在,家国同构并未瓦解,排除D项。正确项分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时把很多亲近的同姓诸侯分封在战略要地,而把一些异姓诸侯分封在边疆地区,以达到控制异姓诸侯、巩固统治的目的。但是后来,一些边疆的诸侯国却逐渐发展成了强国,这反映出西周的战略结果出现异化,C项正确。余项排除:材料未体现分封制得到强化,排除A项;西周尚未建立中央集权制,排除B项。6.C【解析】定律应用:8定律—2.你能,不代表他不行选项速排:辛弃疾认为北方“养生之具不求于人”,这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贫富差距不大,从中无法得出北方农业比南方发达(北方多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并不代表北方农业比南方发达),排除A项;南方“多末作以病农”“兼并之患兴”,这是贫富分化的原因但并非根源,排除B项。正确项分析:从材料中无法看出北方社会比南方更稳定,“末”在古代指工商业,“南方多末作”说明当时南方商品经济发达,故选C项,排除D项。7.D【解析】定律应用:8定律—3.推理相对论正确项分析:材料反映的是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周王室衰微的历史信息,随着秦为西帝、齐为东帝的出现,此时的周天子已经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逆推理),D项正确。余项排除:材料仅涉及诸侯政治势力增强对周王室产生冲击,没有明确诸侯之间的具体对抗,排除A项;新旧势力间的矛盾不可调和,排除B项;卿大夫在西周也是统治阶级,在东周只是势力更强而已,排除C项。8.A【解析】定律应用:8定律—3.推理相对论正确项分析:由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北宋仁宗年间贩卖婺州罗帛的沈赞沿路偷税被县民蒋泽等人抓住后,官府没收其货物,并给蒋泽等人以奖赏,这说明北宋政府非常重视商税收入(逆推理),故选A项。余项排除:题干之中并未涉及杭州丝织业的情况,因此不能够说明杭州丝织业发达,排除B项;材料只反映了个别商人因偷税而被官府惩罚,不能表明普遍的经商环境恶劣,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政府重视农业的情况,排除D项。9.C【解析】定律应用:8定律—3.推理相对论正确项分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传统义利观的核心思想是重义轻利,反对唯利是图,明末清初在江南地区流行的善书多倡导商业活动中的诚信,说明当时出现了忽视诚信、重利轻义的现象,传统的义利观受到冲击,(逆推理)所以部分知识分子通过善书对人们提出了劝诫,C项正确。余项排除:材料中的善书主要传达了在银钱的使用方面提倡诚信、不弄虚作假的观念,并未体现农业生产不受重视,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白银外流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明末清初世界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善书的受众为“乡绅”“商贾”和“大众”,不只涉及市民阶层,且结合所学可知,明末清初市民阶层壮大,排除D项。10.C【解析】定律应用:8定律—3.推理相对论选项速排:《游学译编》的观点并不能说明出洋留学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逆推理,报刊上刊登劝游学书恰恰说明出洋留学没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排除A项。正确项分析:新政期间,清政府鼓励留学,不断削弱科举地位,从而使人才流动方向发生变化,知识分子阶层的力量不断壮大,这反映出当时新政改革加快了社会结构变动,故C项正确。余项排除:当时官派留学生的主要来源并不是落第士人,排除B项;D项“改变了”说法绝对,排除。11.C【解析】定律应用:8定律—4.逻辑推理多个可能性选项速排:子夏的弟子后来转投其他学派,不代表诸子百家思想发端相同(多个可能性),因此“同源异流”说法错误,排除A项。正确项分析:孔子的弟子子夏到后来属于魏国的西河讲学,其部分弟子后来成为法家、道家、墨家等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可见当时思想的多元化发展,故选C项。余项排除:春秋战国时期各家思想有差别,不等于各家标新立异,排除B项;儒学倡导仁政、德治,不符合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兼并的需要,因此儒学深刻影响统治者执政理念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12.C【解析】定律应用:8定律—4.逻辑推理多个可能性正确项分析:诗中虽然提到了麦作和稻作,但并没有说明麦作和稻作是在同一块土地上,而麦稻轮作是在同一块土地上的,所以白居易的诗不能证明稻麦轮作,不足为据,故选C项,排除A项。余项排除:诗中并未显示是不同季节,只能说明是不同年份,故白居易的诗不能证明轮种制,排除B项;诗歌并不全是虚构的文学作品,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排除D项。13.C【解析】定律应用:8定律—5.怕什么不代表就有什么选项速排:虽然内阁的决策权日益增强,但政府议案仍需要议会通过或修正,故题干所述现象不能说明内阁逐渐走向集权(怕内阁逐渐走向集权不代表内阁就已经走向集权),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资本主义政治体制运行规则有所变化,不能说明议会体制受到损害(怕议会体制受到损害不代表议会体制就已经受到损害),排除D项。正确项分析:19世纪后期以来,英国内阁的决策权日益增强,议会对政府的议案很难加以否决或修改,这主要是因为内阁首相、大臣与大多数议员属于同一党派,故C项正确。余项排除:内阁和议会的权限分明,排除B项。14.B【解析】定律应用:8定律—5.怕什么不代表就有什么选项速排: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美国农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但这不等于农业走向衰落,排除D项。正确项分析: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美国农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说明农业技术发展有利于节约劳动力,B项正确。余项排除:根据材料可知,机械投入使用量总体呈增长趋势,1980年之后的机械投入量下降,但是农业的集约化程度并未降低,排除A项;材料涉及化学品的投入使用,但是并未涉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排除C项。15.B【解析】定律应用:8定律—6.有结果不代表没政策选项速排:材料只是显示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但并不能说明当时已废除了重农抑商政策,排除A项。正确项分析:据材料“有一位正在送外卖的酒店伙计形象”“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置饮食,不置家蔬”可得出,宋代已经出现了外卖现象,同时市民热衷于下饭馆来解决吃饭问题,市民阶层兴起,北宋城市经济繁荣,B项正确。余项排除:材料并没有提及坊市格局已被打破,排除C项;自然经济瓦解是鸦片战争后出现的经济现象,排除D项。16.A【解析】定律应用:8定律—6.有结果不代表没政策选项速排:提倡女子教育不等同于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有行为,不代表有结果),排除D项。正确项分析:根据材料可知,甲午战后有识之士兴办女学,提倡女子教育,并将这视为社会改良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通过学习西方女学教育,达到救亡图存的目的,A项正确。余项排除:洋务运动期间创办了新式学堂,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开端,排除B项;维新志士创办经正女学以期“相夫教子、宜家善种、兴国智民”,没有体现兴办女学为维新变法运动服务,排除C项。17.B【解析】定律应用:8定律—7.之一,不代表是主要选项速排:分封子弟属于血缘分封,而分封功臣和臣服的先代贵族不属于血缘分封,所以不能说血缘关系是分封的唯一依据,排除C项。正确项分析:根据材料“制其畿疆而沟封之”可知,材料所述是分封制,结合所学可知,分封制之下,各个诸侯国都是相对独立的,诸侯在封国享有世袭统治权,故B项正确。余项排除:周王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A项错误。周朝的统治长达八百余年,而不是四百余年,排除D项。18.A【解析】定律应用:8定律—7.之一,不代表是主要选项速排:材料只涉及农业互助组这一种生产组织形式,无法得出农业互助组是主要生产组织形式,排除B项。正确项分析:李顺达将抗日战争时期组织农民成立农业劳动互助组的做法运用到新中国成立后的生产中,成立互助组并发起生产竞赛,表明根据地的经验延续至新中国,A项正确。余项排除:材料并未体现劳模示范与技术领域创新的关系,排除C项;三大改造的时间是1953年到1956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19.B【解析】定律应用:8定律—8.没讲到的不代表没有选项速排:在河南辉县出土大量战国时期的铁制农具,并不能说明在这一时期之前其他地区就没有铁制农具,也不能说明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D项说法错误,排除。正确项分析:材料中所述发掘的铁农具反映了农业生产从耕地、平地到锄地的生产过程,此过程是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所必需的,故选B项。余项排除:材料中“秦、魏等国”说明很多国家在生产铁农具,排除A项;单纯从一处墓葬的出土情况不能说明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排除C项。20.C【解析】定律应用:8定律—8.没讲到的不代表没有选项速排:美国政府对国内种族平等问题并非漠不关心,而是服务于统治需要,排除D项。正确项分析:种族问题在美国由来已久。1951年(冷战时期)美国政府将指控其种族灭绝的请愿活动称为共产主义的宣传,这体现了美国用冷战思维解读政治事件,C项正确。余项排除: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于1955年,而材料中的事件发生在1951年,排除A项;美国黑人团体民权大会的指控是符合史实的,排除B项。21.A【解析】定律应用:8定律—1.不能扩大外延选项速排:材料仅有对姜寨遗址内的14号房的描述,无法体现姜寨聚落形成了较大的部落联盟,排除D项。正确项分析:根据材料“石斧”“石铲”等信息可知当时姜寨聚落存在原始农业,根据“骨鱼叉”“骨镞”等信息可知姜寨聚落存在渔猎,故A项正确。余项排除:材料并未涉及宫殿建筑、天文建筑、礼器、阶级分化等信息,无法推出姜寨聚落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且结合所学可知,姜寨聚落是新石器时代早期仰韶文化聚落形态的典型代表,国家的初始形态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排除B项;迈入阶级社会的主要标志是私有制的产生及阶级分化,排除C项。22.B【解析】定律应用:8定律—2.你能,不代表他不行选项速排:材料反映了殷商后裔对周文化的认同,但并不代表殷商遗民丧失了本族特征,排除A项。正确项分析:根据材料可知,西周初期,殷商后裔使用的铜器在名称、类型上与商代晚期差别不大,但到了西周晚期,在殷商后裔墓葬中发现的有些铜器已经不见商部族的族徽,器物组合也呈现周文化的特征,这表明周文化的认同不断增强,B项正确。余项排除:材料反映的是殷商后裔铜器的使用情况,不能反映农业生产水平的提升,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殷商后裔在铜器的使用上符合周礼的要求,没有体现礼崩乐坏,排除D项。23.D【解析】定律应用:8定律—2.你能,不代表他不行选项速排:社会伦理关系将异族纳入其中,并不意味着宗法观念的淡化,排除B项。正确项分析:西周时期,宗族色彩比较浓厚,形成了同姓、同宗、同族生活的格局,因此,社会伦理关系一般适用于亲戚和同族。春秋时期,人伦不再全是亲族和亲戚,在血缘人伦外还增添了异邦、异族,这表明以前同族生活的格局慢慢被邻里乡党的地理分布所取代,这反映出春秋时期地缘社会逐渐形成,D项正确。余项排除:材料可以反映当时社会人员的流动性增强,但这不能说明当时人员可以自由流动,排除A项;儒家思想在春秋晚期产生,不能影响整个春秋时期,排除C项。24.C【解析】定律应用:8定律—3.推理相对论正确项分析:结合所学可知,西周确立了分封制、宗法制以后,又确立了礼乐制度来约束生活细节,所以礼乐制度是维护分封制、宗法制的工具,而春秋后期的大夫对礼已经很陌生,说明这一时期分封制、宗法制已经逐渐崩溃(逆推理),故选C项。余项排除:材料中只体现鲁国大夫让儿子去找孔子学习礼仪,并没有体现孔子已经以私人身份开办了学校,所以不能体现私学兴起并发扬光大,排除A项;据材料“鲁国的孟釐子(春秋后期鲁国大夫)对礼仪不熟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后期礼崩乐坏,礼乐文化逐渐崩溃,而非繁荣,排除B项;材料时间处于春秋后期,儒学并未成为社会主流,西汉“尊崇儒术”以后,儒学才成为主流思想,排除D项。25.A【解析】定律应用:8定律—3.推理相对论正确项分析:秦代上级机构向下级机构下达的行政文书中通常有“书到相报,不报,追”等字样,郡向属县下发文书时也特别要求“别书相报”,由此可知,上级对下级的控制力有限,存在下级不认真回应上级文书的现象,即秦代集权体制有其限度,故A项正确。余项排除:材料并未涉及汉代官吏的管理水平,排除B项;材料中的现象与汉代交通无关,与集权的程度有关,排除C项;材料中的现象与秦汉治国思想无关,排除D项。26.C【解析】定律应用:8定律—1.不能扩大外延选项速排:《唐诗画谱》只能反映当时书商在字、画、刻版上追求精美,艺术名家辈出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正确项分析:由材料“诗、书、画三美合一”“诗诗锦绣,字字珠玑,画画神奇”等信息可知,明代艺术氛围浓厚,追求诗、字、画的精美、雅趣,反映了时人以修身养性为目的的审美取向,故选C项。余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新的经济因素,无法折射出新经济因素即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雕版印刷术的使用情况,未涉及印刷技术创新,排除D项。27.A【解析】定律应用:8定律—1.不能扩大外延,3.推理相对论选项速排:仅仅根据题干材料无法说明“中央吏治十分混乱”,排除D项。正确项分析:由“嘉庆六年”可知,当时君主专制已经发展到了顶峰;由“周兴岱任江西主考时,却以南书房行走(即在南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三方抵账合同模板
- 个人商用车辆贷款担保合同范本
- 个人设备抵押合同样本
- 中外技术秘密许可合同(四)
- 二手家具买卖合同及附件
- 三方合作经营合同范本格式
- 临时用工合同协议
- 个人汽车抵押借款合同范本
- 二手房预订合同定金协议书模板
- 二手车买卖合同范本
- 2025年个人合法二手车买卖合同(4篇)
- 2025年山西国际能源集团限公司所属企业招聘43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2024年-2025年小学六年级语文)统编版随堂测试(上学期)试卷及答案
- 外研版(三起)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 1 Animal friends Get ready start up 课件
- 江苏省无锡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终教学质量调研测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 铜矿隐蔽致灾普查治理工作计划
- 农业行政执法现状及相关法律法规课件
- 测量管理体系内审检查表
- 班组月度考核评分表
-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计划及全册教案
- 三重一大事项决策流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