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生辅导讲义[学生版]课前小测1、阅读名著《红星照耀中国》选段,完成各题。时不可失。必须在敌人援军到达之前把桥占领。于是再一次征求志愿人员。红军战士一个个站出来愿意冒生命危险,于是在报名的人中最后选了三十个人。他们身上背了毛瑟枪和手榴弹,马上就爬到沸腾的河流上去了,紧紧地抓住了铁索一步一抓地前进。红军机枪向敌军碉堡开火,子弹都飞迸在桥头堡上。敌军也以机枪回报,狙击手向着在河流上空摇晃地向他们慢慢爬行前进的红军射击。第一个战士中了弹,掉到了下面的急流中,接着又有第二个、第三个。但是别的人越来越爬近到桥中央,桥上的木板对这些敢死队起了一点保护作用,敌人的大部分子弹都迸了开去,或者落在对岸的悬崖上。四川军队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他们自己的斗志受到了影响;也许他们故意开乱枪不想打死他们;也许有些人暗中祈祷对方冒险成功!终于有一个红军战士爬上了桥板,拉开一个手榴弹,向敌人碉堡投去,一掷中的。军官这时急忙下令拆毁剩下的桥板,但是已经迟了。又有几个红军爬了过来。敌人把煤油倒在桥板上,开始烧了起来。但是这时已有二十个左右红军匍匐向前爬了过来,把手榴弹一个接着一个投到了敌军机枪阵地。突然,他们在南岸的同志们开始兴高采烈地高呼:“红军万岁!革命万岁!大渡河三十英雄万岁!”原来白军已经仓皇后撤!进攻的红军全速前进,冒着舔人的火焰冲过了余下的桥板。纵身跳进敌人碉堡,把敌人丢弃的机枪掉过头对准岸上。(1)写出这部作品的作者和体裁。(2)结合选段内容,谈谈你对红军战士的认识。(3)作品取名为《红星照耀中国》有什么深刻寓意?课程目标1.浏览目录,了解作品的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2.选读书中报道人物的任意章节,了解人物故事,初步感受红军的精神;3.选读作品中关于人物的重点章节,通过品读关键词句,理解纪实作品真实性、文学性兼有的特点;4.通过把握纪实作品的基本特点,总结阅读纪实作品的方法,学会用客观、理性的态度阅读纪实作品;5.通过了解经典纪实作品中人物的成长历程、信仰追求、精神品质,感悟其中蕴含的精神力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知识图谱课堂引入有一本书,刚一出版,就立刻震动了世界。它让世界第一次知道了中国,第一次知道了毛泽东。有一本书,出版后一个月内就再版了3次,而且被译成六种文字出版。它让中国万千青年走上革命道路,让加拿大的白求恩毅然奔赴抗日前线。“此书对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发现和描述,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是震惊世界的成就。”——美国《时代周刊》你知道上面说的是哪本书吗?不错,就是《红星照耀中国》。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本书,了解它,感受它。《红星照耀中国》知识精讲一、要点梳理(一)作品概述《红星照耀中国》(RedStarOverChina)又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二)作者简介《西行漫记》的作者埃德加·斯诺于1905年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是家中三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他父亲开了一家小印刷厂,家里过着小康生活。父亲要他也从印刷业开始自己的生涯。但他却走上了一条与父亲截然不同的道路,成为世界著名的记者。埃德加·斯诺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三)写作经历作者于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西行漫记》的写作。斯诺作为一个西方新闻记者,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评价,并向全世界作了公正报道。斯诺同毛泽东、周恩来等进行了多次长时间的谈话,搜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一手资料。此外,他还实地考察,深入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当中,口问手写,对苏区军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风俗习惯等作了广泛深入的调查。四个月的采访,他密密麻麻写满了14个笔记本。当年10月底,斯诺带着他的采访资料、胶卷和照片,从陕北回到北平,经过几个月的埋头写作,英文名《RedStarOverChina》、中文译名为《西行漫记》或《红星照耀中国》的报告文学终于诞生。(四)内容目录第一篇探寻红色中国一、一些未获解答的问题二、去西安的慢车三、汉代青铜四、通过红色大门第二篇去红都的道路一、遭白匪追逐二、造反者三、贺龙二三事四、红军旅伴第三篇在保安一、苏维埃掌权人物二、共产党的基本政策三、论抗日战争四、悬赏二百万元的首级五、红军剧社第四篇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一、童年二、在长沙的日子三、革命的前奏四、国民革命时期五、苏维埃运动六、红军的成长第五篇长征一、第五次围剿二、举国大迁移三、大渡河英雄四、过大草地第六篇红星在西北一、陕西苏区:开创时期二、死亡和捐税三、苏维埃社会四、货币解剖五、人生五十始!第七篇去前线的路上一、同红色农民谈话二、苏区工业三、“他们唱得太多了”第八篇同红军在一起一、“真正的”红军二、彭德怀印象三、为什么当红军四、游击战术五、红军战士的生活六、政治课第九篇同红军在一起(续)一、红色窑工徐海东二、中国的阶级战争三、四大马四、穆斯林和马克思主义者第十篇战争与和平一、再谈马二、“红小鬼”三、实践中的统一战线四、关于朱德第十一篇回到保安一、路上的邂逅二、保安的生活三、俄国的影响四、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共产国际五、那个外国智囊六、别了,红色中国第十二篇又是白色世界一、兵变前奏二、总司令被逮三、蒋、张和共产党四、“针锋相对”五、《友谊地久天长》?六、红色的天际附一:《西行漫记》新译本译后缀语附二:斯诺在西北苏区的摄影采访活动附三:斯诺的客厅和一二·九学生运动(五)重点梳理——长征的专题1.起因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2.经过路线红一方面军,也就是中央红军,长征时间是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经过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陕西等11省;翻越20多座大山,主要有大庾岭、骑田岭、萌渚岭、都庞岭、越城岭、岷山、六盘山及夹金山、梦笔山、长板山(又称亚克夏山、马塘梁子)、仓德山(又称昌德山、昌徳梁子)、打古山(又称拖罗岗、施罗山、塔鲁岗)等5座雪山;渡过22条河流,主要有雩都河、湘江、乌江、赤水、金沙江、大渡河、白龙江、腊子河、渭河等。1935年9月,国民党军集中130多个团的兵力,采取持久作战和堡垒主义的方针,对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亦称湘鄂川黔苏区)和红军发动了新的“围剿”。在国民党重兵的进攻下,中共湘鄂川黔省委和军委分会决定红军转到外线寻求新的机动,开辟新苏区。11月19日,红2、红6军团共1.7万余人,由湖南桑植地区出发,退出湘鄂川黔苏区,开始长征。红军经4个月转战,于1936年3月30日进到贵州西南的盘县、亦资孔地区。这时,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治委员张国焘电令红2、红6军团北渡金沙江,同红四方面军会师。红2、红6军团遂于31日离开盘县地区,分两路向西急进。4月25~28日,分别从云南西北部的石鼓、巨甸地段渡过金沙江,向北前进,连续翻越了几座大雪山,于7月2日到达甘孜地区,同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5日,红2、红6军团和红32军奉中革军委电令,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任政治委员,萧克任副总指挥,关向应任副政治委员。7月初,红二、红四方面军从甘孜、炉霍、绥靖出发,共同北进,广大指战员以惊人的革命毅力,克服重重困难,通过了茫茫数百里的草地,击溃了国民党军的拦截,于9月初胜利进入甘南,控制了漳县、洮州、渭源、通渭、成县、徽县、两当、康县8座县城及广大地区。这时,红一方面军主力由宁夏的豫旺堡附近地区南下,接应红二、红四方面军北上。10月9日和22日,红四、红二方面军先后在甘肃省会宁县城和静宁县的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会师(见彩图)。至此,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全部胜利结束。3.意义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整整两年中,红军转战14个省,冲破了几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经受了艰难险阻的考验,终于胜利地完成了战略转移。红军长征的胜利,为开展中国革命和革命战争的新局面创造了重要条件。红军面临困难:一是军事上要应付敌人的围追堵截;二是自然条件和生存条件十分恶劣。除此之外,党和军队内还存在着分裂和反分裂的斗争,严重影响红军的战斗力。4.长征大事件(1)遵义会议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王明“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挽救中国红军和中国革命的危机而召开的。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肯定了毛泽东的军事战略主张,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2)四渡赤水河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在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王稼祥将军、朱德将军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等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3)湘江战役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我军与优势之敌苦战,终于撕开了敌人重兵设防的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红军虽然突破了第四道封锁线,但付出了巨大的代价。5军团和在长征前夕成立的少共国际师损失过半,8军团损失更为惨重,34师被敌人重重包围,全体指战员浴血奋战,直到弹尽粮绝,绝大部分同志壮烈牺牲。渡过湘江后,中央红军和军委两纵队,已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4)巧渡金沙江金沙江位于长江的上游。它穿行在川滇边界的深山狭谷间,江面宽阔,水急浪大。如果红军过不去,就会被敌人压进深山狭谷,遭致全军覆灭的危险。当红军大队人马向金沙江挺进时,蒋介石如梦初醒,认定红军的目的地既不在贵阳,也不在昆明,而是“必渡金沙江无疑”。1935年4月28日,他下达命令,控制渡口,毁船封江。就在红军进抵金沙江前夕,江边的敌人已将所有船只掠到北岸了。中国共产党人只有一个信仰,那就是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既是全人类追求的最美好的精神道德之理想境界,又是全人类共享的最美好的政治经济制度。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学说诞生一个半世纪以来,世界各国一直都有大批共产主义者和仁人志士,为人类的这一崇高理想而奋斗;中国共产党只是这股历史洪流的一部分,她已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为这一目标战斗了八十年,并且继续以其坚韧不拔的意志,为中国人民乃至全人类的解放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真正的共产主义者对历史的发展趋向,是有科学的认识的,因而其信念也是清醒而坚定的。长征精神的主要内涵是: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富强的强大精神力量。长征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典范。纵观整个长征的过程: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每一个战略方向的改变,每一项战略任务的确定,每一次战斗胜利的取得,都无不体现出中国红军将士“大无畏”,不怕艰难困苦,永久坚持的精神。红军的大无畏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我们要始终以革命先辈为榜样,更好地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坚定报国之志,扬起理想的风帆;学习上或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要勇敢面对、百折不挠,要学会在失败与挫折中磨练自己坚强的意志。生活中也要继续发扬革命先辈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将长征精神作为我们人生成长历程中永远的宝贵财富。我们要把长征精神发扬光大,脚踏实地,遵纪守法,团结协作,甘于奉献,奋发图强,开拓进取。让我们一起,共同努力,把我们的校园建设得更加和谐、更加进取、更有生机。同时我们在遇到困难时,应当发扬长征精神:一种乐观的,积极向上的,不畏惧困难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六)作品影响《红星照耀中国》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报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人物刻画、环境描写以及叙事的角度几近出神入化的程度。《红星照耀中国》中译本出版后,在中国同样产生巨大的反响,成千上万个中国青年因为读了《红星照耀中国》,纷纷走上革命道路。1937年10月,《红星照耀中国》首先在英国出版,一问世便轰动世界,在伦敦出版的头几个星期就连续再版七次,销售10万册以上。世界舆论普遍认为这是一个杰作,标志着西方对中国的了解进入一个新时代。美国历史学家哈罗德·伊萨克斯的调查说明,作为美国人对中国人印象的主要来源,《红星照耀中国》仅次于赛珍珠的《大地》。《大地》使美国人第一次真正了解中国老百姓,而《红星照耀中国》则使西方人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代美国人对中国共产党人的知识都是从斯诺那里得来的。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斯诺探求了中国革命发生的背景、发展的原因。他判断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和具体行动,使穷人和受压迫者对国家、社会和个人有了新的理念,有了必须行动起来的新的信念。由于有了一种思想武装,有一批坚决的青年,所以能够对国民党的统治进行群众性的斗争长达十年之久。他对长征表达了钦佩之情,断言长征实际上是一场战略撤退,称赞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是现代史上的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斯诺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红星照耀中国》的另一魅力,在于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他面对面采访了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贺龙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和红军将领,结下了或浅或深的交情。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毛泽东。斯诺准确地把握到毛泽东同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民众的精神纽带。没有人比毛泽东更了解他们,更擅长综合、表达和了解他们的意愿。这将深刻地制约着以后数十年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包括其成功和曲折。这样,斯诺对中国的认识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他发现了一个“活的中国”,对普通中国百姓尤其是农民即将在历史创造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作出了正确的预言,他发现了隐藏在亿万劳动人民身上的力量,并断言中国的未来就掌握在他们手中。(七)重要知识点总结1.苏维埃政府对农民最有重要意义四项举措?答:重新分配土地,取消高利贷,取消苛捐杂税,消灭特权阶级。2.代议制苏维埃政府结构是怎样的?答:从最小的单位村苏维埃开始建立的,上面是乡苏维埃、县苏维埃、省苏维埃,最后是中央苏维埃。每村各选代表若干人参加上级苏维埃,依此类推,一直到苏维埃代表大会的代表。凡年满十六岁的,普遍有选举权。3.苏维埃革命委员会的权利有哪些?答:它有决定选举或改选权,同共产党合作紧密。乡苏维埃下面设教育、合作社、军训、政训、土地、卫生、游击队训练、革命防御、扩大红军、农业互助、红军耕田等等委员会,由乡苏维埃指派。苏维埃的每一分支机构中都有这种委员会,一直到负责统一各项政策和作出全国性决策的中央政府。4.苏维埃政府对春耕工作做怎样的批示?答:进行广泛的宣传,争取农民自愿参加,不要有任何强迫命令。5.苏维埃政府下的地主是怎样定义的?答:根据共产党的(大大简化了的)定义,凡是大部分收入来自出租给别人种的土地而自己不劳动的人都是地主。6.在来到中国进行国际援助的众多国际友人中最杰出的三位美国记者是谁?他们记录中国历史的著作是什么?答: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尼姆·威尔斯《续西行漫记》,哈里森·福尔曼《北行漫记》。7.毛泽东认为中国人民能够消耗和打败日本军队的三个条件是什么?答:一,中国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第二,全世界结成反日统一战线;第三,目前在日本帝国主义势力下受苦的被压迫各国人民采取革命行动。8.简要叙述红军长征的经过。答:红军一共爬过18座山脉,渡过24条河流,经过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大小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军队的包围,开进和顺利穿过6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9.共产党定义的什么人算地主?高利贷和土豪算吗?答:共产党定义的地主是大部分收入来自出租给别人种的土地而自己不劳动的人;按此定义,高利贷和土豪属于这一类。10.共产党规定合作社的五项主要任务是什么?答:制止商人对群众的剥削;克服敌人的封锁;发展苏区国民经济;提高群众经济政治水平;为社会主义建设准备条件。11.简述《西行漫记》一书的主要内容。答: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12.《红星照耀中国》为什么改名为《西行漫记》?答:一九三七年十月,《红星闪耀中国》一书在伦敦出版。当时作者正在被日控制的上海,想要在国内公开出版是不可能的。但在中/共地下组织的帮助下,经过修改,将书名改为《西行漫记》作为掩护出版。不到几个月就轰动了国内外华侨并重印发行多次。直到现在,虽然不用再用这个隐晦的名字,但为了保证初版的本来面目,现在的重印本仍采用这个名字。13.简述斯诺从李长林口中得到的贺龙印象。答案要点:①贺龙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已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他不知疲倦。②贺龙对有钱人的仇视,据说,如果贺龙还在二百里外的地方,地主士绅都要闻风逃跑,哪怕有南京军队重兵驻守的地方也是如此,因为他以行军神出鬼没著称。14.简述《西行漫记》一书中斯诺的彭德怀印象?答:①乐观、豁达、勇敢的精神品质。②彭德怀大公无私,他唯一的个人衣服,就是这件用缴获的降落伞做成的背心。他为这件战利品而孩子气地得意,表现了他率真的个性,作者是很欣赏的。③“兔子一般窜了出去”,抢先到达山顶,不仅表现彭德怀身体健康、动作敏捷,还体现了他作为一名统率大军的指挥员不失活泼、天真的个性。15.朱德妻子康克清眼中的丈夫的性格是什么?答:一、天性极端温和;二、对一切大小事情都十分负责;三、喜欢跟一般战斗员生活打成一片,经常和他们谈话。16.简要回答张学良在南方同红军打仗以后,对红军以及战斗的认识。答:①他们所打的“土匪”实际上是由抗日爱国的能干指挥员领导的;②“剿共”这件事情可能要继续好几年;③一边同红军打仗,一边要抗日是不可能的;④而在这期间东北军却在同自己毫不相干的战事中很快消耗兵力,土崩瓦解。17.红军的11项纪律有哪些?答:①行动听指挥;②不拿贫民一点东西;③打土豪要归公;④上门板;⑤捆铺草;⑥对老百姓要和气,要随时帮助他们;⑦借东西要还;⑧损坏东西要赔;⑨和农民买卖要公平;⑩买东西要付钱;eq\o\ac(○,11)要讲卫生,盖厕所离住家要远。18.红军如何改变佃农、贫农、中农以及所有“贫农”成分的处境。答:①在新区中第一年就取消了一切租税,使农民们有透口气的机会,在老区里,只保留一种单一的累进土地税和一种单一的小额营业税;②他们把土地分给缺地农民,大片大片地开“荒”—多数是在外或在逃地主的土地;③他们没收有钱阶级的土地和牲口,分配给穷人。19.共产党认为合作社是“抵制私人资本主义和发展新的经济制度的工具”他们规定它的五项主要任务有哪些?答:①制止商人对群众的剥削;②克服敌人的封锁;③发展苏区国民经济;④提高群众经济政治水平;⑤为社会主义建设准备条件。20.游击战为什么在有些地方发展很快,成为了政治力量,而在别的地方却很容易遭到迅速的镇压?答:中国的游击战只有在共产党的革命领导下才能取胜,因为只有共产党有决心、有能力满足农民的要求,了解在农民中间进行深入、广泛、经常的政治和组织工作的必要性,能够实现它宣传的诺言。二、拓展延伸1.《续西行漫记》1937年7月,埃德加·斯诺当时的妻子尼姆·威尔斯冲破重重阻碍,从北平到西安,再辗转到达延安,历时四五个月,写下这部让世界对中国共产党刮目相看的纪实性作品。在访问陕甘宁边区期间,这位以独特身份走近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张闻天等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的女记者,以同样温馨的手与蔡畅、刘群先、康克清以及丁玲等杰出女性紧紧相握,并以较大篇幅介绍了中国妇女与革命。这个译本的很多篇章是首次公开出版,故事真实生动,人物情感细腻,自然坦荡,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和报告文学价值。此书中文名原译《红色中国内幕》,在《西行漫记》之后出版,考虑到抗日统一大业,改译为《续西行漫记》。三点剖析考点:《红星照耀中国》的主要情节内容、主要人物等。重难点:《红星照耀中国》中的重要情节的细节、主要人物的形象等。易错点:对书中的细节内容记忆不清,概括文本内容和分析人物形象等不准确不全面。红星照耀中国例题1、读完《红星照耀中国》后,几位同学各写了一句荐读语,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A.全书采用第一手资料进行报道,完美呈现了中国工农红军的真实面貌,堪称纪实作品之典范。B.全书讲述长征故事,传播长征精神,对长征壮举进行全方位记录,读完全书等于重走长征路!C.本书毋庸置疑是在宣告: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D.本书影响力巨大,很多热血青年都曾受到书中人物的精神感召与激励,从而走上革命道路。例题2、【人物判断】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他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已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他不知疲倦。他对有钱人的仇视,据说,如果贺龙还在二百里外的地方,地主士绅都要闻风逃跑,哪怕有南京军队重兵驻守的地方也是如此,因为他以行军神出鬼没著称。”“他”是________,这是作家斯诺从________口中得到的人物介绍。例题3、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中“别了,红色中国”的片段,回答后面问题。然后我转身趟过溪流,向他们挥手告别,很快骑上马跟着我的小旅队走了。我当时心里想,也许我是看到他们活着的最后一个外国人了,我心里感到很难过。我觉得我不是在回家,而是在离家。片段中的“我”就是《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的作者是________国的________(填写人名)。请结合整本书阅读,简要分析作为外国记者的作者“我觉得我不是在回家,而是在离家”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题4、《西行漫记》全书共12篇,请罗列出其主要内容包括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题5、斯诺第一次由周恩来引见毛泽东之后,对毛泽东的第一印象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随练1、【书名解读】《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红星”二字有何深意?随练2、请根据提示写出《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对应的人名。A、他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虽已年过半百,但是仍分健康,不知疲倦;性格急躁,但是很谦虚;曾是一个土匪头子,在哥老会中的名声遍及全国。他就是________B、他具有乐观、豁达、勇敢的精神品质,是一个大公无私的人,他唯一的个人衣服,就是一件用缴获的降落伞做成的背心。他为这件战利品而孩子气地得意。他就是________随练3、斯诺认为“毛主席及其指挥下的红军之所以能克服重重困难,杀出一条血路胜利到达陕北”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随练4、毛泽东认为,1935年红军胜利完成长征,胜利到过甘、陕,而其有生力量依然完整无损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随练5、为什么《西行漫记》是许多国家的畅销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兴趣延伸关于“红色经典”“红色经典”,一般意义上是指产生于或者反映中国革命年代的一批优秀文艺作品。广义上包括文学、影视、音乐及舞台剧,狭义上指文学作品,特别地,指代“三红一创,山青保林”(《红岩》《红日》《红旗谱》《创业史》《山乡巨变》《青春之歌》《保卫延安》《林海雪原》)。课堂小结红军都是英雄汉,革命理想高于天。这种理想与信仰,不仅伴随着红军走过千山万水,而且如星火燎原,最终锻造出了一个青春作伴的人民共和国。让我们心怀崇敬,走近斯诺,走进《红星照耀中国》,跟随斯诺的脚步去探寻那些困惑着你、困惑着斯诺的谜题;走进那段非凡的革命史,走进那些至今仍闪烁着勇敢、自信、乐观与奉献光辉的人和事,感受他们身上叩击你灵魂的精神与信仰,在学习与生活中践行红军精神,做新时代最闪亮的星!拓展1、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原名________,是美国著名记者________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________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是作者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2、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有一次我同他一起去看一军团抗日剧团的演出,我们同其他战士一起在临时搭成的舞台前面的草地上坐下来。他似乎很欣赏那些演出,带头要求唱一个喜欢听的歌。天黑后天气开始凉起来,虽然还只八月底。我把棉袄裹紧。在演出中途,我突然奇怪地发现他却已脱了棉衣。这时我才看到他已把棉衣披在坐在他身旁的一个小号手身上。(《红星照耀中国》)文段中的“他”是谁?结合文段和原著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人。3、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各题。我开始担心他会不会真的把我当作带领那些民团的头子。我刚从白党--他们如果在无人地带捉住了我,一定会叫我是赤党--那里逃身出来,仅仅是为了要给赤党抓住叫我是白党吗?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他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他走上前来,用温和文雅的口气向我招呼:“哈啰,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英语讲的!我马上就知道了他就是A,那个“鼎鼎大名的”红军指挥员,他曾经是个教会学校的高材生。这时如何接待我的问题终于决定了。……我一边和A谈话,一边深感兴趣地观察着他,因为在中国,像其他许多红军领袖一样,他是一个传奇的人物。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胳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他讲英语有点缓慢,但相当准确。他对我说已有五年不讲英语了,这使我感到惊讶。……背弃古代中国的基本哲学,中庸和面子哲学;无可比拟的吃苦耐劳的能力;无私地忠于一种思想和从不承认失败的不屈不挠精神--这一切似乎都包含在这个红军的故事和参加创建红军的一个人的故事中。我暗自想,A一定是个狂热分子,因此我想寻找这必有的神色。但是如果说有这种神色的话,我却没有发觉出来。他谈吐缓慢安详,深思熟虑。(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1)《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2)选文中的A是谁?在斯诺的眼中他是“狂热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出口产品合同范本
- 2024年财产险项目招商引资报告
- 仓储居间合同范本
- 全屋集成合同范本
- 上海中介合同范本
- 农村简易房屋购买合同范本
- 代建房屋合同范本
- 钢管订购合同范本
- 中储库装卸合同范本
- 代签劳务派遣合同范本
- 高大模板支架坍塌事故案例及控制要点
- 婚内财产债务协议书(通用)
-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第4课 买东西的学问(第2课时) 教学课件
- 慢性活动性EB病毒课件
- 葡萄胎全面版课件
- 《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完整版ppt课件全套教程
- 业务招待费明细单
-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三聚氰胺)原始记录1
- 典雅中国风诗词大会古风PPT模板
- Part 7 Formal and Informal Styles课件
- 文化差异及跨文化交际试题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