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行业电子元器件智能制造方案_第1页
电子行业电子元器件智能制造方案_第2页
电子行业电子元器件智能制造方案_第3页
电子行业电子元器件智能制造方案_第4页
电子行业电子元器件智能制造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子行业电子元器件智能制造方案TOC\o"1-2"\h\u24695第一章概述 327001.1项目背景 311231.2项目目标 3137111.3项目范围 428967第二章智能制造系统架构 439592.1系统总体架构 4179012.2系统模块设计 482712.3系统集成与协作 516906第三章设备智能化改造 529803.1设备选型与评估 577163.1.1设备选型原则 5260253.1.2设备评估指标 6274533.2设备智能化改造方案 6313683.2.1设备硬件升级 639013.2.2设备软件优化 6249113.2.3设备互联互通 6293693.3设备互联互通技术 6161423.3.1通信协议 6209983.3.2数据接口 610623.3.3通信网络 7296633.3.4数据处理与分析 7319643.3.5云计算与边缘计算 723068第四章生产线自动化 760554.1自动化生产线设计 7259394.2自动化设备集成 758474.3生产线调度与优化 827230第五章数据采集与分析 8206135.1数据采集技术 8289425.1.1采集技术概述 8304415.1.2传感器技术 8198735.1.3数据采集卡技术 9298395.1.4网络通信技术 947835.2数据处理与分析 97705.2.1数据预处理 919585.2.2数据分析方法 961055.2.3数据挖掘与应用 9286905.3数据可视化与应用 9254365.3.1数据可视化概述 946815.3.2数据可视化工具 10135905.3.3数据可视化应用 108228第六章智能仓储与物流 10322606.1仓储管理系统 10314826.1.1货物信息管理 1095456.1.2库存管理 10214946.1.3作业调度 10193506.2自动化物流设备 11298096.2.1自动化立体仓库 11150056.2.2智能搬运 1156486.2.3自动化分拣系统 11269516.3仓储物流优化策略 11124466.3.1货物分类存储 116566.3.2动态调度策略 1151276.3.3信息共享与协同作业 1131136.3.4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115855第七章质量管理与控制 11295277.1质量检测技术 1298107.1.1概述 12147637.1.2外观检测 12108707.1.3功能检测 1221747.1.4功能检测 1226497.1.5可靠性检测 12269757.2质量数据分析 12136267.2.1数据采集 1248167.2.2数据处理与分析 127197.2.3质量预警 12296977.3质量改进与优化 12162467.3.1持续改进 12210587.3.2优化生产工艺 13296207.3.3培训与考核 13303497.3.4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136755第八章信息系统集成 13173928.1企业资源规划系统 13311188.1.1功能特点 13116638.1.2实施策略 1340798.2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 14140458.2.1功能特点 14154478.2.2实施策略 14204258.3制造执行系统 14127378.3.1功能特点 14243548.3.2实施策略 159358第九章智能制造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 15218389.1人才培养策略 15171399.1.1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 15126809.1.2加强校企合作 15229579.1.3开展职业技能竞赛 15302729.2团队建设与管理 15203379.2.1明确团队目标 16116059.2.2优化团队结构 16134879.2.3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 16254089.3人才激励与考核 16211549.3.1设立多元化的激励机制 16308229.3.2制定合理的考核标准 16153109.3.3完善考核流程 1625130第十章项目实施与推进 161261910.1项目实施方案 1638210.2项目进度管理 17296110.3项目风险控制与评估 17第一章概述1.1项目背景全球制造业的快速发展,电子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其智能制造水平已成为衡量国家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我国高度重视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智能制造,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电子元器件作为电子行业的基础组成部分,其智能制造水平的提升对整个电子行业具有重要意义。在此背景下,本项目旨在针对电子元器件行业的特点,提出一套符合我国电子元器件行业智能制造需求的解决方案,以推动我国电子元器件行业的智能化发展。1.2项目目标本项目的主要目标如下:(1)提高电子元器件生产效率:通过实施智能制造方案,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2)提升产品质量:通过引入先进的检测技术和质量控制手段,提高产品质量,满足客户对高品质电子元器件的需求。(3)优化生产管理:通过建立完善的生产管理体系,实现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和调度,提高生产管理水平。(4)促进产业升级:通过推动智能制造在电子元器件行业的应用,促进产业技术创新,推动我国电子元器件行业向高端制造转型。1.3项目范围本项目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电子元器件行业智能制造的关键技术,包括自动化设备、信息化系统、智能检测与控制等。(2)分析我国电子元器件行业现状,确定智能制造方案适用的企业和产品类型。(3)设计电子元器件智能制造方案,包括生产流程优化、设备选型、控制系统设计等。(4)开展智能制造方案试点示范,验证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5)总结项目实施经验,为我国电子元器件行业智能制造提供借鉴和推广。第二章智能制造系统架构2.1系统总体架构电子行业电子元器件智能制造系统总体架构旨在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该架构分为四个层次:设备层、控制层、管理层和决策层,形成一个由下至上的金字塔结构。(1)设备层:主要包括各类生产设备、检测设备和辅助设备,如自动化装配线、SMT贴片机、自动化检测设备等,负责实现电子元器件的制造、检测和包装等过程。(2)控制层:主要包括PLC、PAC、DCS等控制系统,负责对设备层进行实时监控和控制,保证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3)管理层:主要包括生产管理系统、质量管理系统、库存管理系统等,负责对生产过程进行管理、优化和调度,提高生产效率。(4)决策层:主要包括企业资源计划(ERP)、数据挖掘与分析等,负责对生产数据进行汇总、分析,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2.2系统模块设计电子行业电子元器件智能制造系统模块设计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生产执行模块:负责实时监控生产过程,调度生产任务,实现生产计划的自动执行。(2)质量控制模块:通过实时采集生产过程中的数据,对产品质量进行监测、分析和预警,保证产品合格率。(3)库存管理模块:对原材料、在制品和成品进行实时跟踪和管理,降低库存成本,提高库存周转率。(4)设备管理模块:对生产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和故障排查,保证设备正常运行。(5)数据分析模块:对生产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和挖掘,为决策层提供数据支持。2.3系统集成与协作电子行业电子元器件智能制造系统集成与协作是保证系统高效运行的关键环节。以下为系统集成与协作的几个方面:(1)硬件集成:将各类设备、传感器等硬件进行连接,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2)软件集成:将生产执行系统、质量控制系统、库存管理系统等软件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智能制造系统。(3)数据集成:对生产过程中的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和分析,实现数据共享。(4)网络集成:建立企业内部局域网,实现各系统之间的信息交互。(5)人机协作:通过智能化设备和系统,提高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的协作效率。(6)产业链协作:与供应商、客户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行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提高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第三章设备智能化改造3.1设备选型与评估电子行业智能制造的不断发展,设备选型与评估成为设备智能化改造的基础环节。为保证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以下是对设备选型与评估的具体阐述:3.1.1设备选型原则(1)高可靠性:选择具有高可靠性、低故障率的设备,以保障生产线的稳定运行。(2)高精度:针对电子元器件的制造特点,选用高精度的设备,保证产品加工精度。(3)高效率:选用高效率设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4)兼容性:设备应具备良好的兼容性,便于与其他设备、系统进行集成。3.1.2设备评估指标(1)设备功能:评估设备的加工能力、精度、速度等功能指标。(2)设备稳定性:评估设备的故障率、维修周期等稳定性指标。(3)设备成本:评估设备的购置成本、运行成本、维护成本等。(4)设备兼容性:评估设备与其他设备、系统的兼容程度。3.2设备智能化改造方案针对电子元器件智能制造的需求,以下为设备智能化改造方案的具体内容:3.2.1设备硬件升级(1)更换高精度、高效率的元器件。(2)增加智能传感器,实现实时监测。(3)采用模块化设计,提高设备兼容性。3.2.2设备软件优化(1)开发智能化控制软件,实现设备自动化运行。(2)集成数据处理与分析功能,提高生产效率。(3)实现设备远程监控与故障诊断,降低维修成本。3.2.3设备互联互通(1)采用统一的数据接口标准,实现设备间数据交互。(2)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设备与云端的数据传输。(3)采用无线通信技术,实现设备间实时通信。3.3设备互联互通技术设备互联互通技术是实现电子元器件智能制造的关键环节。以下对设备互联互通技术的具体阐述:3.3.1通信协议采用统一的通信协议,保证设备间数据交互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常用的通信协议有:TCP/IP、Modbus、Profinet等。3.3.2数据接口设计统一的数据接口标准,实现设备间数据交互的便捷性。数据接口包括:硬件接口、软件接口等。3.3.3通信网络构建通信网络,实现设备间的高速、稳定通信。通信网络包括:有线网络、无线网络等。3.3.4数据处理与分析采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设备数据进行实时处理与分析,提高生产效率。3.3.5云计算与边缘计算利用云计算和边缘计算技术,实现设备数据的存储、计算和优化,提高设备智能化水平。,第四章生产线自动化4.1自动化生产线设计自动化生产线设计是电子行业电子元器件智能制造方案的核心环节。在设计过程中,需充分考虑生产线的整体布局、设备选型、工艺流程以及信息流管理等方面。生产线的整体布局应遵循紧凑、高效、灵活的原则。通过对生产设备的合理布置,减少物料搬运距离,提高生产效率。还需考虑未来生产线可能的扩展需求,为生产线的可持续发展预留空间。设备选型是自动化生产线设计的关键环节。在选型过程中,应根据生产需求、设备功能、成本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所选设备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可维护性,以满足长时间连续生产的需要。工艺流程设计应注重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安全性。在工艺流程中,应合理设置各生产环节,保证生产过程顺畅、高效。同时应关注生产安全,保证生产过程中不会对人员、设备造成伤害。4.2自动化设备集成自动化设备集成是将各种自动化设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生产线的自动化运行。在电子行业电子元器件智能制造方案中,自动化设备集成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设备接口标准化:为各类设备提供统一的接口标准,便于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2)设备通信协议:制定统一的设备通信协议,保证设备之间能够稳定、可靠地传输数据。(3)设备控制策略:根据生产需求,制定合理的设备控制策略,实现生产线的自动化运行。(4)设备监控与维护:通过实时监控设备运行状态,发觉并解决设备故障,保证生产线的稳定运行。4.3生产线调度与优化生产线调度与优化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手段。在电子行业电子元器件智能制造方案中,生产线调度与优化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生产计划管理:根据市场需求和库存情况,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保证生产任务按时完成。(2)生产调度策略:根据生产线的实际运行情况,动态调整生产任务分配,实现生产资源的合理利用。(3)生产数据采集与分析:通过实时采集生产线上的各种数据,分析生产过程中的瓶颈环节,为生产优化提供依据。(4)生产过程改进:针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通过以上措施,实现生产线的自动化运行,为电子行业电子元器件智能制造提供有力支持。第五章数据采集与分析5.1数据采集技术5.1.1采集技术概述在电子元器件智能制造过程中,数据采集技术是关键环节之一。数据采集技术主要包括传感器技术、数据采集卡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通过对生产现场的各种参数进行实时监测,为后续的数据处理与分析提供基础数据。5.1.2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技术是数据采集技术的核心,其作用是将生产现场的物理量转换为电信号。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等。传感器技术的选用需考虑精度、稳定性、响应速度等因素。5.1.3数据采集卡技术数据采集卡是连接传感器与计算机的桥梁,负责将传感器采集到的电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数据采集卡的选择需考虑采样率、分辨率、输入范围等参数,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5.1.4网络通信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是实现数据传输的关键技术。在生产现场,常用的网络通信技术有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有线通信包括以太网、串行通信等;无线通信包括WiFi、蓝牙、LoRa等。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网络通信技术,保证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稳定性。5.2数据处理与分析5.2.1数据预处理数据预处理是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清洗、筛选和转换的过程。其主要目的是消除数据中的噪声、异常值和缺失值,提高数据的可用性。数据预处理方法包括均值滤波、中值滤波、滑动平均滤波等。5.2.2数据分析方法数据分析方法主要包括统计分析、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统计分析方法主要用于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机器学习方法包括决策树、支持向量机、神经网络等;深度学习方法包括卷积神经网络、循环神经网络等。5.2.3数据挖掘与应用数据挖掘是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信息的过程。通过数据挖掘,可以发觉生产过程中的潜在规律和趋势。数据挖掘技术包括关联规则挖掘、聚类分析、分类预测等。将数据挖掘结果应用于生产过程,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优化产品功能。5.3数据可视化与应用5.3.1数据可视化概述数据可视化是将数据以图形、图像的形式展示出来,使数据更加直观、易于理解。数据可视化技术包括柱状图、折线图、散点图、饼图等。通过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可以更好地发觉数据中的规律和趋势。5.3.2数据可视化工具常用的数据可视化工具包括Excel、Tableau、PowerBI等。这些工具提供了丰富的图表类型和数据处理功能,可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数据可视化需求。5.3.3数据可视化应用数据可视化在电子元器件智能制造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生产监控:通过实时数据可视化,监控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参数,及时发觉异常情况并采取措施。(2)生产优化:分析历史数据,找出生产过程中的瓶颈环节,为生产优化提供依据。(3)质量控制:通过数据可视化,分析产品质量波动原因,提高产品质量。(4)市场分析:利用数据可视化,分析市场需求、竞争对手和行业动态,为决策提供支持。第六章智能仓储与物流6.1仓储管理系统在电子行业电子元器件智能制造方案中,仓储管理系统是关键组成部分。仓储管理系统(WMS)通过集成信息技术、物联网和自动化技术,实现仓储资源的实时监控、高效调度与优化配置。以下是仓储管理系统的几个核心功能:6.1.1货物信息管理仓储管理系统可实时采集货物信息,包括库存数量、批次、型号、规格等,便于企业对库存进行精细化管理。同时通过系统对货物信息的实时更新,可为企业决策提供数据支持。6.1.2库存管理仓储管理系统对库存进行实时监控,实现库存预警、超期库存处理等功能。通过对库存数据的分析,为企业制定合理的采购计划、生产计划和销售计划提供依据。6.1.3作业调度仓储管理系统可根据货物类型、库存状况、作业效率等因素,对仓储作业进行智能调度,实现作业流程的自动化、智能化。6.2自动化物流设备自动化物流设备是实现仓储物流智能化的重要手段,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自动化物流设备:6.2.1自动化立体仓库自动化立体仓库采用货架式存储,通过堆垛机、输送带等设备实现货物的自动化存取。具有存储密度高、占地面积小、作业效率高等优点。6.2.2智能搬运智能搬运可在仓库内自主导航,实现货物的自动化搬运。具有灵活性强、作业效率高、适应性强等特点。6.2.3自动化分拣系统自动化分拣系统通过识别货物信息,对货物进行自动分拣、输送。具有分拣速度快、准确率高、节省人力等优点。6.3仓储物流优化策略为了提高电子行业电子元器件智能制造中的仓储物流效率,以下是一些优化策略:6.3.1货物分类存储根据货物特性,将不同类型的货物进行分类存储,提高存储效率,降低作业难度。6.3.2动态调度策略根据实时库存、作业状况等信息,动态调整作业计划,实现仓储资源的合理利用。6.3.3信息共享与协同作业加强仓储管理系统与其他业务系统的信息共享,实现协同作业,提高整体作业效率。6.3.4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如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对仓储物流数据进行分析,为企业提供决策支持。第七章质量管理与控制7.1质量检测技术7.1.1概述在电子元器件智能制造过程中,质量检测技术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质量检测技术主要包括外观检测、功能检测、功能检测和可靠性检测等方面,旨在对元器件的各个功能指标进行严格把控。7.1.2外观检测外观检测主要包括尺寸测量、形状识别和缺陷检测等。通过高精度视觉检测系统,对元器件的外观进行实时监控,保证元器件符合设计要求。7.1.3功能检测功能检测是对元器件的基本功能进行验证,包括电路连通性、电压、电流等参数的检测。通过自动化测试设备,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7.1.4功能检测功能检测主要包括元器件的频率、功耗、功率等参数的测试。采用先进的测试仪器,保证元器件在实际应用中具备良好的功能。7.1.5可靠性检测可靠性检测是对元器件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耐久性和可靠性进行评估。通过环境试验、寿命试验等方法,为产品提供可靠的质量保障。7.2质量数据分析7.2.1数据采集在智能制造过程中,质量数据采集是关键环节。通过传感器、自动化检测设备等手段,实时收集元器件生产过程中的各类数据。7.2.2数据处理与分析对采集到的质量数据进行分析,挖掘数据背后的规律和问题。采用统计学、机器学习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为质量改进提供依据。7.2.3质量预警根据质量数据分析结果,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警,及时调整生产过程,降低质量风险。7.3质量改进与优化7.3.1持续改进通过质量检测技术和数据分析,不断发觉生产过程中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提高产品质量。7.3.2优化生产工艺针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生产工艺进行优化,降低不良品率,提高生产效率。7.3.3培训与考核加强员工质量意识培训,提高员工操作技能,保证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措施的有效执行。同时建立考核机制,对质量改进效果进行评估。7.3.4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保证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客户要求。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企业竞争力。第八章信息系统集成8.1企业资源规划系统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是电子行业中实现电子元器件智能制造的关键信息系统之一。其主要功能是对企业内部各种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实现生产、采购、销售、财务等各个部门的业务协同,提高企业整体运营效率。8.1.1功能特点(1)集成性:ERP系统将企业内部各部门的业务流程进行整合,实现数据共享,提高信息传递速度。(2)实时性:ERP系统可以实时监控企业各项业务运行状况,为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3)模块化:ERP系统可以根据企业需求,灵活配置各个模块,满足不同业务需求。(4)扩展性:ERP系统具备良好的扩展性,可企业规模扩大进行升级和扩展。8.1.2实施策略(1)明确目标:在实施ERP系统前,企业需明确系统实施的目标,保证各个部门协同推进。(2)人员培训:对涉及ERP系统的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其对系统的认识和操作能力。(3)数据迁移:将现有业务数据迁移至ERP系统,保证数据准确性。(4)系统优化:根据实际运行情况,不断优化ERP系统,提高运行效率。8.2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PLM)是针对电子元器件产品全生命周期进行管理的信息系统,包括产品设计、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8.2.1功能特点(1)数据管理:PLM系统对产品数据进行统一管理,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2)协同工作:PLM系统支持跨部门协同工作,提高产品设计研发效率。(3)过程管理:PLM系统对产品研发、生产等过程进行监控,保证项目进度和质量。(4)知识管理:PLM系统对企业的知识资产进行管理,促进知识传承和创新。8.2.2实施策略(1)制定规划:明确PLM系统实施的目标和范围,制定详细实施计划。(2)人员培训:对涉及PLM系统的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其对系统的认识和操作能力。(3)系统集成:将PLM系统与其他业务系统进行集成,实现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4)持续优化:根据实际运行情况,不断优化PLM系统,提高管理效率。8.3制造执行系统制造执行系统(MES)是电子行业电子元器件智能制造中不可或缺的信息系统,其主要功能是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8.3.1功能特点(1)实时监控:MES系统对生产线的实时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为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2)生产调度:MES系统根据生产计划对生产线进行调度,提高生产效率。(3)质量管理:MES系统对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问题进行跟踪和反馈,提高产品质量。(4)设备管理:MES系统对生产设备进行监控和维护,保证设备正常运行。8.3.2实施策略(1)明确目标:在实施MES系统前,企业需明确系统实施的目标,保证各个部门协同推进。(2)人员培训:对涉及MES系统的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其对系统的认识和操作能力。(3)系统集成:将MES系统与其他业务系统进行集成,实现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4)持续优化:根据实际运行情况,不断优化MES系统,提高生产管理效率。第九章智能制造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9.1人才培养策略电子行业的快速发展,智能制造已成为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为了适应这一变革,企业需制定一套系统的人才培养策略,以保证人才队伍的持续壮大和素质提升。9.1.1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企业应建立涵盖理论培训、实践操作、技能提升等多方面的培训体系。针对不同岗位、不同级别的员工,制定个性化的培训计划,保证员工在智能制造领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9.1.2加强校企合作企业应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培养智能制造专业人才。通过产学研结合,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企业可定期邀请高校专家进行技术交流,提升企业员工的理论素养。9.1.3开展职业技能竞赛组织职业技能竞赛,激发员工学习热情,提高员工技能水平。通过竞赛,选拔优秀人才,为企业的智能制造项目储备力量。9.2团队建设与管理在智能制造领域,团队协作。企业需加强团队建设与管理,以提高项目执行效率和创新能力。9.2.1明确团队目标企业应根据项目需求,明确团队目标,使团队成员对项目有清晰的认识。明确目标有助于提高团队凝聚力和执行力。9.2.2优化团队结构企业应合理配置团队成员,形成技能互补、专业搭配的团队结构。企业还需关注团队成员的年龄、性别、地域等多样性,以提高团队的创新能力。9.2.3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企业需建立高效的沟通机制,保证团队成员之间的信息传递畅通。通过定期召开项目会议、团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