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生产现代化技术方案TOC\o"1-2"\h\u4507第1章现代农业发展趋势与政策环境 3230411.1国际农业生产现代化发展概述 3179971.2我国农业生产现代化政策环境分析 351481.3农业生产现代化技术发展趋势 42311第2章农业信息化技术 430572.1农业大数据分析与应用 4102772.1.1农业大数据采集 4181442.1.2农业大数据存储与处理 4107772.1.3农业大数据分析 5137932.1.4农业大数据应用 5223002.2农业物联网技术与应用 5140532.2.1感知层技术 5229282.2.2传输层技术 5179612.2.3应用层技术 5293102.3农业电子商务发展 518762.3.1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建设 5273292.3.2农产品上行体系 5195442.3.3农业信息服务 5283942.3.4农业金融服务 612387第3章精准农业技术 6130203.1精准农业概述 6203343.2精准施肥技术 6255233.3精准灌溉技术 6100243.4精准播种与收割技术 724945第4章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7215804.1生物育种技术 7183104.1.1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7142504.1.2基因工程育种 7169474.1.3细胞工程育种 8103444.2生物农药与生物防治 8246534.2.1生物农药 8177264.2.2生物防治 8194514.3生物肥料研发与应用 8176054.3.1微生物肥料 8272204.3.2生物有机肥料 8258734.3.3生物无机肥料 88464第5章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 8238435.1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与趋势 9150185.1.1发展现状 917935.1.2发展趋势 9257655.2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技术 9285315.2.1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 9247795.2.2小麦生产机械化技术 983695.2.3玉米生产机械化技术 924675.2.4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技术 9265095.3农业自动化与智能化技术 929395.3.1农业自动化技术 938045.3.2农业智能化技术 9324255.3.3农业技术 10110455.3.4农业无人机技术 1013557第6章设施农业技术 1084256.1设施农业概述与发展趋势 10233776.2现代化温室设计与建造技术 1086996.3设施农业环境调控技术 1023109第7章节水灌溉技术 117047.1节水灌溉技术概述 11293667.2微灌技术 1136677.3喷灌技术 11168837.4渠道防渗技术 1130941第8章土壤改良与地力提升技术 12284678.1土壤质量评价与监测 12188538.1.1土壤质量评价方法 1256018.1.2土壤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1288668.1.3土壤监测技术 12234058.2土壤改良技术 12147418.2.1物理改良技术 12216228.2.2化学改良技术 12140668.2.3生物改良技术 12155078.3土壤地力提升技术 1343898.3.1合理施肥技术 13238048.3.2轮作技术 13284118.3.3土壤覆盖技术 138676第9章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 13128429.1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策略 1369839.1.1强化农业生态红线意识 1349479.1.2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13198269.1.3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与预警 13171499.2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 1357849.2.1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14243919.2.2生态农业工程技术 14230789.2.3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 14195709.3生态农业模式与技术 14265619.3.1生态农业模式 14118889.3.2农业低碳技术 147739.3.3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技术 14297109.3.4农业环境友好型技术 1423177第10章农业生产管理与产后处理 141037510.1农业生产管理信息化 142859310.1.1概述 14984410.1.2关键技术 141595310.1.3应用实践 152444110.2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151080310.2.1概述 151795310.2.2关键技术 151074410.2.3应用实践 15505410.3农产品产后处理与储运技术 15869510.3.1概述 151288910.3.2关键技术 151407710.3.3应用实践 15483910.4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探讨 152460010.4.1概述 151494510.4.2发展模式 163069110.4.3应用实践 16第1章现代农业发展趋势与政策环境1.1国际农业生产现代化发展概述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农业生产现代化已成为各国关注的重点。国际农业生产现代化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如智能农业、精准农业、生物技术等;二是农业生产模式的转型与升级,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绿色农业、循环农业转变;三是农业产业链的完善与优化,提升农业附加值和竞争力;四是农业政策支持与投入,为农业生产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1.2我国农业生产现代化政策环境分析我国高度重视农业生产现代化,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农业生产现代化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大对农业生产现代化的财政支持力度,通过设立农业产业发展基金、农业科技创新基金等,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现代化建设;二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三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四是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土地制度、产权制度等,激发农业发展活力。1.3农业生产现代化技术发展趋势当前,农业生产现代化技术发展呈现出以下趋势:(1)智能化: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农业智能化成为农业生产现代化的重要方向。智能农业技术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劳动强度,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2)精准化:精准农业技术通过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精确监测、诊断和调控,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提高农业产量和品质。(3)绿色化:绿色农业技术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研发和推广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降低农业生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4)生物技术:生物技术是农业生产现代化的关键领域,包括转基因技术、组织培养技术、微生物技术等。生物技术的应用可以培育高产、优质、抗逆、抗病虫害的农作物品种,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5)产业链整合:农业生产现代化技术发展将推动农业产业链的整合与优化,实现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紧密结合,提高农业附加值,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国际国内农业生产现代化发展趋势为我国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在政策环境的支持下,我国应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驱动作用,加快农业生产现代化进程,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乡村振兴作出贡献。第2章农业信息化技术2.1农业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农业大数据作为现代农业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本节将从农业大数据的采集、存储、分析与应用等方面展开论述。2.1.1农业大数据采集农业大数据采集涉及各类农业传感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等。通过对土壤、气候、水分、病虫害等数据的实时监测,为农业生产提供数据支持。2.1.2农业大数据存储与处理针对农业大数据的存储与处理,采用分布式存储技术、云计算技术等,构建农业大数据平台,实现数据的快速读取、查询和分析。2.1.3农业大数据分析运用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方法,对农业大数据进行深度分析,挖掘出潜在的生产规律和决策依据,为农业生产提供智能化的决策支持。2.1.4农业大数据应用农业大数据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包括病虫害预测、作物生长模拟、农产品质量追溯等方面,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产品质量。2.2农业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农业物联网技术是将物联网技术与农业生产相结合,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精准化。本节将从农业物联网的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三个方面进行阐述。2.2.1感知层技术感知层技术主要包括农业传感器、无人机、摄像头等设备,用于实现对农业环境、作物生长状态等信息的实时监测。2.2.2传输层技术传输层技术主要包括有线和无线通信技术,如光纤、4G/5G、LoRa等,为农业物联网提供稳定、高速的数据传输通道。2.2.3应用层技术应用层技术主要包括农业智能控制系统、农业生产管理系统等,实现对农业设备的远程控制、生产数据的分析处理等功能。2.3农业电子商务发展农业电子商务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2.3.1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农业电子商务平台是实现农业产业线上线下融合的关键,通过构建农产品交易、农业服务、农业金融等功能于一体的平台,促进农业产业发展。2.3.2农产品上行体系农产品上行体系主要包括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建设、物流配送等方面,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拓宽销售渠道。2.3.3农业信息服务农业信息服务是农业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提供农业政策、市场动态、技术指导等信息,帮助农民提高生产技能和经济效益。2.3.4农业金融服务农业金融服务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为农业电子商务提供资金支持,助力农业产业发展。第3章精准农业技术3.1精准农业概述精准农业是一种基于现代高新技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为目标的农业模式。它通过集成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多种技术手段,实现对农业生产各环节的精确管理和调控。精准农业技术主要包括精准施肥、精准灌溉、精准播种与收割等方面,旨在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3.2精准施肥技术精准施肥技术是根据作物生长需求、土壤肥力状况以及环境因素,通过精确测定和调控施肥量、施肥时期和施肥方式,实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的施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技术:(1)土壤养分检测技术:通过土壤采样和分析,了解土壤中各种养分的含量,为施肥提供科学依据。(2)作物营养诊断技术:通过监测作物生长过程中的营养状况,确定施肥的种类和数量。(3)变量施肥技术:根据土壤养分和作物需肥特性的空间变异,采用变量施肥设备进行精准施肥。(4)智能施肥控制系统:利用自动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实现施肥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3.3精准灌溉技术精准灌溉技术是根据作物生长需求、土壤水分状况以及气候条件,采用先进的灌溉设备和控制系统,实现水分的精确供应。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技术:(1)土壤水分监测技术:通过土壤水分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水分状况,为灌溉决策提供依据。(2)作物水分需求预测技术:根据作物生长模型和气象数据,预测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水分需求。(3)灌溉制度优化技术:结合土壤水分、作物需水和气象因素,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4)智能灌溉控制系统:利用自动控制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实现灌溉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运行。3.4精准播种与收割技术精准播种与收割技术是通过对播种和收割设备进行精确控制,实现作物种植密度、行距、收割高度等参数的精确调整,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技术:(1)播种精度控制技术:通过调整播种机械的排种器、开沟器等部件,实现精确播种。(2)变量播种技术:根据土壤肥力、作物品种和种植环境等因素,采用变量播种设备进行精准播种。(3)收割高度控制技术:通过调整收割机械的切割器高度,实现作物收割高度的精确控制。(4)智能收割控制系统:利用传感器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实现收割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第4章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4.1生物育种技术生物育种技术是利用生物技术方法对农作物和畜禽进行遗传改良,提高其产量、品质和抗逆性等性状。本章首先介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基因工程育种和细胞工程育种等生物育种技术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4.1.1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通过筛选与目标性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实现对目标性状的快速、准确选择。该方法在提高育种效率、缩短育种周期方面具有重要作用。4.1.2基因工程育种基因工程育种技术通过将具有特定功能的基因导入农作物和畜禽,赋予其新的性状,从而提高产量、品质和抗逆性。目前基因工程育种在抗虫、抗病、抗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4.1.3细胞工程育种细胞工程育种技术利用细胞培养、原生质体融合等手段,实现种间的遗传重组,创造新的遗传资源。该方法在培育高产、优质、抗逆新品种方面具有广泛应用前景。4.2生物农药与生物防治生物农药与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资源,如微生物、植物、动物等,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防治的一种绿色、环保技术。本章主要介绍生物农药和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4.2.1生物农药生物农药包括微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和动物源农药等。它们具有高效、低毒、环保等特点,对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降低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4.2.2生物防治生物防治利用天敌、病原微生物等生物资源,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防治。该方法具有安全、无污染、持效期长等特点,有利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4.3生物肥料研发与应用生物肥料是利用微生物、动植物残体等生物资源,通过生物技术手段制备的具有肥料功能的产品。本章主要介绍生物肥料的研发与应用。4.3.1微生物肥料微生物肥料通过添加有益微生物,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植物抗逆性。主要包括根瘤菌肥料、菌肥、复合微生物肥料等。4.3.2生物有机肥料生物有机肥料以动植物残体为原料,通过微生物发酵,实现有机物的高效利用。该方法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农作物生长。4.3.3生物无机肥料生物无机肥料是利用微生物技术,将无机肥料与有机物质相结合,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主要包括微生物接种剂、生物复合肥料等。第5章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5.1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与趋势5.1.1发展现状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目前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已达到较高程度,农业生产效率和产量显著提升。同时农业机械化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5.1.2发展趋势(1)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方向发展。(2)农业机械化与信息化、智能化技术深度融合,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变革。(3)农业机械化在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等领域发挥更大作用。5.2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技术5.2.1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主要包括耕整地、育秧、插秧、植保、收割、烘干等环节。通过引进和研发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提高水稻生产效率和质量。5.2.2小麦生产机械化技术小麦生产机械化技术主要包括耕整地、播种、植保、收割、烘干等环节。重点推广高效、节能、环保型农业机械,提高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5.2.3玉米生产机械化技术玉米生产机械化技术主要包括耕整地、播种、植保、收割、烘干等环节。加强玉米生产机械化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提高玉米生产效率。5.2.4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技术针对棉花、油菜、甘蔗等经济作物,研发和推广专用农业机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5.3农业自动化与智能化技术5.3.1农业自动化技术农业自动化技术主要包括设施农业自动化、农田灌溉自动化、农产品加工自动化等。通过自动化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轻农民劳动强度。5.3.2农业智能化技术农业智能化技术主要包括农业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监测、智能决策、精准管理,提高农业生产水平。5.3.3农业技术农业技术在播种、施肥、植保、收割等环节具有广泛应用前景。通过研发和推广农业,提高农业生产自动化、智能化水平。5.3.4农业无人机技术农业无人机在农业植保、病虫害监测、作物长势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加强农业无人机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助力农业生产现代化。第6章设施农业技术6.1设施农业概述与发展趋势设施农业作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人工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实现农作物的周年生产、优质高效和安全可控。设施农业在我国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其发展趋势呈现出以下特点:设施类型多样化、生产技术智能化、产业布局区域化、市场导向明显化。6.2现代化温室设计与建造技术现代化温室是设施农业的核心载体,其设计与建造技术直接关系到设施农业的生产效益和产品质量。现代化温室设计与建造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结构设计优化:根据不同地区气候条件和作物需求,采用合理的跨度和高度,提高温室空间利用率,降低能耗。(2)覆盖材料选择:选用高透光、抗老化、保温功能好的覆盖材料,提高温室的光热利用效率。(3)建造工艺创新:采用装配式建筑技术,提高温室建造速度和工程质量。(4)智能化控制系统:集成环境监测、自动调控、远程监控等功能,实现温室内部环境的精准调控。6.3设施农业环境调控技术设施农业环境调控技术是保证作物生长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温度调控:通过通风、遮阳、加温等措施,保持温室内部温度适宜,满足作物生长需求。(2)湿度调控:采用喷雾、滴灌等技术,合理调控温室内部湿度,降低病虫害发生。(3)光照调控:利用遮阳网、补光灯等设备,改善温室光照条件,促进作物光合作用。(4)二氧化碳调控:采用增施有机肥、二氧化碳发生器等方法,提高温室内部二氧化碳浓度,提高作物产量。(5)营养调控:根据作物生长需求,合理配置营养液,实现水肥一体化管理,提高作物品质。通过以上设施农业环境调控技术,为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从而实现设施农业的现代化生产。第7章节水灌溉技术7.1节水灌溉技术概述节水灌溉技术是指通过改进灌溉方法、提高灌溉效率和水资源利用率,实现农业节水的技术措施。我国水资源短缺,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比例较高,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对缓解水资源紧张状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本章主要介绍了几种常见的节水灌溉技术,包括微灌、喷灌和渠道防渗技术。7.2微灌技术微灌技术是一种将水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表面或作物体内的灌溉方法,具有节水、节能、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等优点。微灌系统主要包括水源、输水管道、灌水器、控制系统等部分。根据灌水器的不同,微灌技术可分为滴灌、微喷灌、渗灌等类型。微灌技术在蔬菜、果树、花卉等精细农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7.3喷灌技术喷灌技术是将水通过喷头喷洒到作物表面,模拟自然降雨的一种灌溉方法。喷灌系统由水源、输水管道、喷头、控制系统等组成。喷灌技术具有节水、适应性强、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土壤结构等优点。根据喷头的工作压力和喷洒方式,喷灌可分为低压喷灌、中压喷灌和高压喷灌。喷灌技术适用于大田作物、草坪、园林等领域的灌溉。7.4渠道防渗技术渠道防渗技术是通过改造渠道,减少输水过程中水分的损失,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的一种方法。渠道防渗措施主要包括:渠道衬砌、渠道防渗涂料、渠道覆盖等。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渠道输水过程中的水分渗漏和蒸发损失,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渠道防渗技术在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第8章土壤改良与地力提升技术8.1土壤质量评价与监测土壤质量评价与监测是保证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工作。本节主要介绍土壤质量评价的方法、指标体系以及监测技术。8.1.1土壤质量评价方法土壤质量评价方法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定性评价主要依靠土壤类型、土壤结构、土壤颜色等特征进行判断;定量评价则通过测定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指标,结合数学模型进行分析。8.1.2土壤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土壤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以下方面:(1)土壤物理性质指标:土壤质地、土壤容重、孔隙度等;(2)土壤化学性质指标:有机质含量、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等;(3)土壤生物性质指标:微生物生物量、酶活性等。8.1.3土壤监测技术土壤监测技术包括地面调查、遥感监测和土壤样品分析。其中,地面调查主要包括土壤剖面观察和土壤样品采集;遥感监测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分析土壤光谱特征,获取土壤质量信息;土壤样品分析则是通过对土壤样品的实验室分析,获取土壤质量指标数据。8.2土壤改良技术土壤改良技术旨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和土壤生物活性,为作物生长创造良好条件。8.2.1物理改良技术物理改良技术主要包括深翻、松土、添加有机物料等,以提高土壤孔隙度、降低土壤容重,改善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8.2.2化学改良技术化学改良技术主要包括酸碱度调整、盐分改良、施用土壤调理剂等,以改善土壤化学性质,提高土壤肥力。8.2.3生物改良技术生物改良技术通过引入有益微生物、蚯蚓等生物,提高土壤生物活性,促进有机质分解,增加土壤肥力。8.3土壤地力提升技术土壤地力提升技术主要通过合理施肥、轮作、土壤覆盖等手段,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8.3.1合理施肥技术合理施肥技术包括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作物需肥规律,制定施肥方案,合理施用化肥、有机肥、微生物肥等。8.3.2轮作技术轮作技术通过改变作物种植结构,减少土传病虫害,提高土壤肥力,实现用地与养地相结合。8.3.3土壤覆盖技术土壤覆盖技术采用秸秆、地膜等材料覆盖地表,减少水分蒸发,抑制杂草生长,提高土壤水分和养分利用率。通过以上土壤改良与地力提升技术,有助于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水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第9章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9.1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策略9.1.1强化农业生态红线意识在农业生产中,应确立农业生态红线,保证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区和生态脆弱区的生态安全。通过实施最严格的农业资源保护制度,保障农业生态环境质量。9.1.2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推广种植适应性强、生态效益高的农作物,降低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压力。9.1.3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与预警建立健全农业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实时掌握农业生态环境变化,提高农业生态环境预警能力,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9.2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9.2.1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推广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提高农业废弃物利用率。9.2.2生态农业工程技术应用生态农业工程技术,如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降低化肥、农药使用量,减轻农业面源污染。9.2.3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加强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采用轮作、间作等种植方式,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污染能力。9.3生态农业模式与技术9.3.1生态农业模式根据不同区域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特点,推广适宜的生态农业模式,如稻渔共生、林下经济等,提高农业生态环境质量。9.3.2农业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农业低碳技术,如生物有机肥、太阳能农业机械等,降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减缓气候变化对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车辆合伙购买合同书
- 进口材料采购协议书模板
- 涉外商务合同指南
- 烟酒批发购销协议
- 草坪代理合同
- 房屋买卖合同版合同示范文本
- 碎石桩分包工程合同范例
- 医疗器械安装合同补充协议
- 网站制作合同版示例
- 酒品购销合同
- 2021译林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一~四课文翻译
-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提纲
- (完整版)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
- 汽车零部件编号规则
- 低年级语文答辩67题汇总
-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PPT课件(区优质课)
- SAP HANA 定制化平台(TDI)方案
- 三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认识长方形正方形》教学设计及活动单(市级公开课)
- 非饱和土力学培训06本构理论
- 2022版《语文课程标准》
- 破窗效应(课堂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