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灾害应对与防护指南_第1页
农业灾害应对与防护指南_第2页
农业灾害应对与防护指南_第3页
农业灾害应对与防护指南_第4页
农业灾害应对与防护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灾害应对与防护指南TOC\o"1-2"\h\u2706第1章农业灾害概述 3195391.1灾害类型与特点 3162571.2灾害影响及评估 316533第2章灾害预防策略 4250052.1农业布局与灾害防范 4135342.1.1建立农业灾害风险评估体系 4280452.1.2优化作物种植结构 4275602.1.3实施农业生态工程 4317632.2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5248472.2.1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530852.2.2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5264142.2.3建立农田水利设施维护机制 5173222.3农业保险与金融支持 576892.3.1推广农业保险 5212892.3.2优化农业保险产品设计 5276492.3.3加强农业金融支持 5107462.3.4建立农业灾害风险分担机制 5768第3章气象灾害应对 5311843.1干旱灾害防护 681013.1.1防护措施 680673.1.2应急处理 6233633.2洪涝灾害防护 619633.2.1防护措施 6282733.2.2应急处理 654603.3风雹灾害防护 7290493.3.1防护措施 78473.3.2应急处理 720719第4章地质灾害应对 7155774.1地震灾害防护 782344.1.1防护原则 7206624.1.2防护措施 71334.2泥石流与滑坡灾害防护 8312214.2.1防护原则 8193304.2.2防护措施 821488第5章生物灾害应对 8244045.1病虫害防治 8151845.1.1病害防治 8103225.1.2虫害防治 9112865.2鼠害与野生动物侵害防护 959845.2.1鼠害防护 9115075.2.2野生动物侵害防护 929784第6章环境污染灾害应对 967846.1农田土壤污染防护 9135536.1.1防护策略 9309946.1.2防护措施 109606.2农业用水污染防护 10271916.2.1防护策略 10164426.2.2防护措施 1028566.3空气污染对农业影响及防护 10184106.3.1影响分析 10275656.3.2防护措施 106713第7章农业生产恢复 1123787.1灾后农作物补种与改种 11131667.1.1补种作物选择 11227007.1.2补种时间安排 1184147.1.3改种作物选择 11306447.1.4改种技术指导 1180307.2灾后农业设施修复 11134537.2.1农田水利设施修复 11241757.2.2农业机械设施修复 11150177.2.3农业温室大棚修复 1155797.3灾后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 11319147.3.1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 11184757.3.2严格农产品市场准入 11272587.3.3强化农产品追溯体系 1296107.3.4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1215638第8章农业灾害应急救援 12205268.1灾害预警与信息发布 12117488.1.1预警体系建设 1290158.1.2预警信息发布 12239478.2灾害应急响应与救援 12201168.2.1应急预案制定 1237428.2.2应急队伍建设 12316118.2.3救援资源配置 12150118.3灾后救助与重建 1215058.3.1灾害评估 12317958.3.2救助措施 13313718.3.3重建规划 13243958.3.4社会力量参与 1318081第9章农业灾害风险评估与管理 13289429.1风险评估方法与指标 13115059.1.1风险评估方法 13293019.1.2风险评估指标 13302839.2风险管理与防范措施 13281159.2.1风险管理策略 13157599.2.2防范措施 13115349.3风险监测与预警 14321079.3.1风险监测 14161189.3.2预警发布 14299219.3.3预警响应 1427696第10章农业灾害教育与培训 142483210.1农业灾害知识普及 141651810.1.1灾害类型与成因 141574610.1.2灾害预警与识别 141320810.1.3灾害风险评估 14285110.2应急救援技能培训 14519310.2.1灾害应急预案制定 152097810.2.2灾害应急救援操作 151340210.2.3灾后恢复与重建 15177010.3农业灾害防护意识提升 153227010.3.1农业保险与风险管理 153061410.3.2农业防灾减灾技术 151121910.3.3农业灾害防护意识培养 151319610.3.4社区参与与协作 15第1章农业灾害概述1.1灾害类型与特点农业灾害是指因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导致的农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灾害。我国农业灾害类型繁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气象灾害:包括干旱、洪涝、台风、冰雹、低温冻害等。这类灾害具有突发性、季节性和地域性特点,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2)生物灾害:主要包括病虫害、草害等。这类灾害具有蔓延速度快、防治难度大、损失严重等特点。(3)土壤灾害:包括土壤侵蚀、盐碱化、土地沙化等。这类灾害具有潜伏期长、治理难度大、影响范围广等特点。(4)水资源灾害:主要包括水污染、水资源枯竭等。这类灾害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影响,具有长期性和累积性特点。1.2灾害影响及评估农业灾害对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严重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降低农作物产量:灾害导致农作物减产、绝收,影响粮食安全和农产品市场供应。(2)增加农业生产成本:灾害发生后的抗灾、救灾和恢复生产等措施,导致农业生产成本上升。(3)破坏农业基础设施:灾害对农田水利设施、农房和农业机械等基础设施造成破坏,影响农业生产能力。(4)影响农村生态环境:灾害导致土地质量下降、水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等生态环境问题。(5)妨碍农民增收:灾害导致农民收入减少,加剧农村贫困问题。灾害评估是对农业灾害影响程度和范围的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灾害损失评估:对农作物产量、农业基础设施、农民收入等方面的损失进行评估。(2)灾害风险评价:分析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潜在损失,为灾害预防和应对提供依据。(3)灾害应对能力评估:评价地方农业部门及农民在灾害应对方面的能力和水平。(4)灾后恢复评估:对灾后农业生产恢复和农村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评估,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第2章灾害预防策略2.1农业布局与灾害防范合理的农业布局是降低农业灾害风险的关键。本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如何通过农业布局来预防灾害。2.1.1建立农业灾害风险评估体系通过对历史农业灾害数据的分析,结合气候变化趋势,建立农业灾害风险评估体系,为农业布局提供科学依据。2.1.2优化作物种植结构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土壤特性及水资源状况,合理调整作物种植结构,降低单一作物种植风险,提高农业抗灾能力。2.1.3实施农业生态工程加强农业生态工程建设,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稳定性,减少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2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在农业灾害预防中具有重要作用。以下是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几个关键方面。2.2.1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提高灌溉排水能力,降低旱涝灾害风险。2.2.2推广节水灌溉技术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因水资源不足导致的农业灾害。2.2.3建立农田水利设施维护机制建立健全农田水利设施维护制度,保证农田水利设施正常运行,降低农业灾害风险。2.3农业保险与金融支持农业保险和金融支持是缓解农业灾害损失的有效手段。以下为农业保险与金融支持的相关内容。2.3.1推广农业保险加大农业保险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参保意识,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降低农业灾害风险。2.3.2优化农业保险产品设计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的灾害风险特点,开发适应性强的农业保险产品,提高农业保险的保障能力。2.3.3加强农业金融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农业灾害风险防范和灾后重建的信贷支持力度,降低农业灾害对农民收入的影响。2.3.4建立农业灾害风险分担机制通过保险公司和农民共同参与的方式,建立农业灾害风险分担机制,提高农业抗灾能力。第3章气象灾害应对3.1干旱灾害防护3.1.1防护措施(1)加强水资源管理:科学合理调配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证农业灌溉需求。(2)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根据水资源条件,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发展节水型农业。(3)完善农业水利设施: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田灌溉保证率。(4)推广节水技术: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业用水效率。(5)加强干旱监测预警:建立干旱监测预警系统,及时发布干旱预警信息。3.1.2应急处理(1)启动干旱应急响应:根据干旱程度,及时启动应急响应,采取相应措施。(2)人工影响天气:实施人工增雨作业,缓解干旱状况。(3)调整农业生产:根据干旱情况,及时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和农业生产计划。(4)抗旱保苗:采取灌溉、施肥等措施,减轻干旱对农作物的危害。3.2洪涝灾害防护3.2.1防护措施(1)加强防洪设施建设:提高河道、水库、堤防等防洪设施的防御能力。(2)完善排涝系统:加强农田排涝设施建设,提高农田排涝能力。(3)加强洪涝监测预警:建立洪涝监测预警体系,及时发布预警信息。(4)合理规划农业生产:避免在易涝地区种植作物,降低洪涝灾害风险。(5)植树造林: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提高土壤抗冲刷能力。3.2.2应急处理(1)启动洪涝应急响应:根据洪涝灾害程度,及时启动应急响应,组织抗洪抢险。(2)人员转移:及时组织受威胁地区群众转移,保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3)防洪排涝:加强防洪设施调度,采取排涝措施,减轻洪涝灾害影响。(4)农业生产自救:积极开展农业生产自救,减轻洪涝灾害对农业的影响。3.3风雹灾害防护3.3.1防护措施(1)加强监测预警:建立风雹监测预警体系,提前发布预警信息。(2)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根据风雹灾害特点,调整作物种植结构,降低风险。(3)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田抗风雹能力,减少灾害损失。(4)推广抗风雹农业技术:采用抗风雹品种和栽培技术,提高农作物抗灾能力。(5)植树造林:加强生态建设,提高森林防护效能。3.3.2应急处理(1)启动风雹应急响应:根据风雹灾害程度,及时启动应急响应,组织抗灾救援。(2)人员转移:及时转移受威胁地区群众,保证生命安全。(3)农业生产自救:积极开展农业生产自救,减轻风雹灾害对农业的影响。(4)恢复重建:灾后迅速开展恢复重建工作,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第4章地质灾害应对4.1地震灾害防护4.1.1防护原则地震灾害防护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范、分类指导、协同应对的原则。加强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应急救援和科普宣传等工作,提高抵御地震灾害能力。4.1.2防护措施(1)加强地震监测预报,及时发布地震预警信息,提高预警时效性和准确性。(2)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合理确定抗震设防标准。(3)加强地震灾害风险排查,对可能发生地震灾害的区域进行风险评估。(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震设防能力。(5)加强农村民居抗震设防,推广抗震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6)建立健全地震应急救援体系,提高地震应急救援能力。(7)开展地震应急预案制定和演练,提高应对地震灾害的快速反应能力。(8)加强地震科普宣传,提高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4.2泥石流与滑坡灾害防护4.2.1防护原则泥石流与滑坡灾害防护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的原则。强化监测预警、风险防控、应急救援和科普宣传等工作,降低灾害风险。4.2.2防护措施(1)加强泥石流与滑坡隐患排查,开展风险评估,明确重点防范区域。(2)建立泥石流与滑坡监测预警体系,提高预警能力。(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灾能力。(4)实施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开展综合治理。(5)加强农村民居建设规划,避免在泥石流与滑坡危险区域内建房。(6)建立健全泥石流与滑坡应急救援体系,提高应急救援能力。(7)制定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对泥石流与滑坡灾害的能力。(8)加强科普宣传,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第5章生物灾害应对5.1病虫害防治5.1.1病害防治病害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一种生物灾害,对作物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针对病害的防治,应采取以下措施:(1)选用抗病品种: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病害发生情况,选择抗病性较强的品种进行种植。(2)农业防治:合理轮作、深翻晒垡、清除病残体、减少田间湿度等,降低病害发生的可能性。(3)化学防治:根据病害种类和发生时期,选择合适的农药进行防治。注意农药的合理混用和交替使用,以减缓病原菌抗药性的发展。(4)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微生物、拮抗微生物等生物制剂进行病害防治,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5.1.2虫害防治虫害是农业生产中的另一大生物灾害,对作物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虫害防治应采取以下措施:(1)农业防治:合理轮作、清除田间残枝败叶、深翻晒垡等,减少虫源。(2)物理防治:利用害虫的生活习性,采用灯光诱杀、色板诱杀、性信息素诱杀等方法进行防治。(3)化学防治:选择合适的农药,根据虫害种类和发生时期进行防治。注意农药的合理混用和交替使用,以减缓害虫抗药性的发展。(4)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植物源农药等生物制剂进行虫害防治,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5.2鼠害与野生动物侵害防护5.2.1鼠害防护鼠害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防治措施如下:(1)物理防治:设置捕鼠器械,如鼠夹、鼠笼等,进行捕杀。(2)化学防治:使用对鼠类适口性好、毒性强的毒饵进行诱杀。(3)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动物,如猫、蛇等,进行鼠害防治。5.2.2野生动物侵害防护野生动物侵害对农业生产也有一定影响,应采取以下防护措施:(1)物理防护:设置围网、篱笆等设施,防止野生动物进入农田。(2)生物防护:利用驱鸟剂、驱兽剂等生物制剂,驱离侵害农田的野生动物。(3)人工干预:加强田间巡逻,发觉野生动物侵害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驱离。通过以上措施,可降低生物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保障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方法,提高农业生物灾害的应对能力。第6章环境污染灾害应对6.1农田土壤污染防护6.1.1防护策略针对农田土壤污染问题,应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策略。加强土壤环境监测,及时掌握土壤污染状况,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的输入。6.1.2防护措施(1)合理使用农药、化肥,提倡有机农业,减少化学物质对土壤的污染。(2)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田排水能力,减少农田内涝现象,降低农田土壤污染风险。(3)实施秸秆还田、有机肥施用等措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强土壤自我净化能力。(4)开展土壤污染修复技术研究与推广,对已污染的农田进行治理和修复。6.2农业用水污染防护6.2.1防护策略农业用水污染防护应以预防为主,加强农业用水监测和管理,保证农业用水安全。6.2.2防护措施(1)加强农业用水水源保护,防止水源污染。(2)优化灌溉制度,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减少农业用水量。(3)推广节水灌溉技术,降低农业用水污染风险。(4)加强农田排水管理,防止农田退水污染下游水体。6.3空气污染对农业影响及防护6.3.1影响分析空气污染对农业影响较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降低光合作用效率,影响作物生长发育。(2)增加作物病虫害发生风险,影响作物产量和质量。(3)污染土壤,降低土壤肥力。6.3.2防护措施(1)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及时掌握空气污染状况。(2)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减少对空气污染敏感的作物种植。(3)推广抗污染农作物品种,提高作物抗污染能力。(4)加强农业气象服务,指导农民合理施肥、喷药,降低空气污染对农业的影响。第7章农业生产恢复7.1灾后农作物补种与改种7.1.1补种作物选择灾后补种应充分考虑当地气候条件、土壤环境及市场需求。选择生育期短、耐逆境能力强、市场需求较大的作物进行补种。7.1.2补种时间安排根据灾害类型和受灾程度,合理确定补种时间。避免因补种过晚导致作物生长不良,影响产量和品质。7.1.3改种作物选择对于受灾严重、无法继续种植原作物的地块,应进行改种。改种作物应选择适应性强、生育期适中、市场前景较好的品种。7.1.4改种技术指导针对不同改种作物,提供相应的技术指导,包括播种密度、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以保证改种作物生长良好。7.2灾后农业设施修复7.2.1农田水利设施修复对受损的农田水利设施进行排查、评估和修复,保证农田灌溉、排水系统正常运行。7.2.2农业机械设施修复对受损的农业机械设施进行维修、更换,保证农业生产所需机械设备的正常使用。7.2.3农业温室大棚修复对受损的温室大棚进行加固、修补,保证设施内作物生长环境稳定。7.3灾后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7.3.1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对受灾农产品进行质量检测,保证农产品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7.3.2严格农产品市场准入对进入市场的受灾农产品,加强监管,严禁不合格农产品流入市场。7.3.3强化农产品追溯体系完善农产品追溯体系,保证消费者能够了解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信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7.3.4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第8章农业灾害应急救援8.1灾害预警与信息发布8.1.1预警体系建设加强农业灾害预警系统建设,提高灾害预警能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遥感、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构建农业灾害预警模型,实时监测灾害风险。8.1.2预警信息发布建立健全农业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机制,保证预警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给相关部门、农业生产企业和广大农民群众。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短信、网络等多种渠道发布预警信息。8.2灾害应急响应与救援8.2.1应急预案制定根据不同类型的农业灾害,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程序、救援措施和责任分工。8.2.2应急队伍建设加强农业灾害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应急队伍的专业技能和应对能力。定期组织应急演练,保证应急队伍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开展救援工作。8.2.3救援资源配置合理配置农业灾害救援资源,保证救援物资、设备和人员能够及时到位。建立救援物资储备库,加强与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协作,实现资源共享。8.3灾后救助与重建8.3.1灾害评估灾害发生后,及时开展灾害评估,了解受灾范围、程度和损失情况,为灾后救助和重建提供科学依据。8.3.2救助措施根据灾害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救助措施。积极开展灾后农业生产恢复,提供种子、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保证农民正常生产生活。8.3.3重建规划制定灾后重建规划,明确重建目标、任务和期限。在重建过程中,注重提高农业基础设施的抗灾能力,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8.3.4社会力量参与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农业灾害救助与重建工作,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在救援、资金、物资等方面的作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农业灾害应对的良好格局。第9章农业灾害风险评估与管理9.1风险评估方法与指标9.1.1风险评估方法农业灾害风险评估主要包括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两种方法。定性评估主要依赖于专家经验、历史案例及灾害发生规律进行分析;定量评估则通过数学模型、统计分析及模拟实验等手段进行评估。9.1.2风险评估指标农业灾害风险评估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气象因素:如气温、降水、风速等;(2)地理因素:如地形、地貌、土壤类型等;(3)作物因素:如作物种类、生育期、抗灾能力等;(4)社会经济因素:如农业产值、农民人均纯收入、农业保险等。9.2风险管理与防范措施9.2.1风险管理策略农业灾害风险管理主要包括风险规避、风险减轻、风险转移和风险承受等策略。根据不同农业灾害类型、地区特点及农业生产条件,合理选择和组合风险管理策略。9.2.2防范措施(1)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作物布局,发展适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