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五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黑河五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黑河五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黑河五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黑河五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黑河五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齐齐哈尔市黑河五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中册、下册第一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书院先贤致力于恢复儒学的师道传统,强调师道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后世之人才所以不古如者,以夫师道之不立故也。"立师道,则要求老师自身学行高深,使学生能够就近取譬,以老师为楷模。所以,书院总是选聘经明行修的硕儒名师担任山长、掌教,让学生“慕而从,从而服,服而思”,产生仰慕与向往。在此基础之上,书院先贤努力构建密切的师生关系。书院师生以道相交、密切互动、教学相长,师生之间感情笃厚。在这种师生关系中,老师不仅深度了解学生的志趣个性,因材施教,还经常和学生分享学习经验与人生感悟,以学生的点滴进步为乐。岳麓书院山长欧阳厚均“与诸生文行交勉,道艺兼资”,见到学生彬彬有礼,雅雅得体,雍容进退,欣慰不已。学生则视老师为良师益友,对老师其人与其所传之学都会产生深刻的认同,由此产生了“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的效果,形成了持久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书院强调学生以自学为主,反复思考之后,可以与同学商讨,仍有疑难,则与教师一同讨论。教师则定期讲授,释疑解惑,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日常教学活动之外,参加书院的会讲活动,聆听、参与不同观点的论辩交锋,也是书院生徒学习的重要方式。此外,书院还会在春秋二季、每月朔望祭祀先圣先贤,师生共同参加,在进退周旋之中学习礼仪,涵养性情。教学的地点,也不拘一格,可以是在讲堂之内,也可以是在室外乃至书院之外的各种空间、场所。在许多书院史料中,都可以看到书院师生共同徜徉于山林泉石之间,随处讲论,随机提点启发。1167年,朱熹曾经率弟子从武夷山前往岳麓书院论学,而后又与张栻率众弟子登临南岳。王阳明也经常带领弟子登山临水。其弟子甚至认为,王阳明“点化同志,多得之登游山水间"。清代岳麓书院山长罗典“晨起讲经义,暇则率生徒看山花,听田歌,徜徉亭台池坞之间”,“随所触为指示"。众生徒“或罗坐花间,或侍立月下,或随行涧沼、墩径间,谈经道古,内而心性,外而身世之故,凡所欲闻者无不闻,而皆有以洽其意而餍其心”。这些极具画面感的叙述,生动呈现出书院教学方式的灵活性。

朱熹等书院先贤提倡学生读书应当有质疑的精神:“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他与张栻在岳麓书院讨论“中和”之义,“三日夜不能合"。在长期的学术交往中,二人相互切磋质疑,决不苟同:“有我之所是,而兄以为非;亦有兄之所然,而我之所议。”从《朱子语类》中我们可以看到,朱熹与弟子门人有长期而深入的切磋讨论。宋儒吕祖谦在丽泽书院《规约》中称:“凡有所疑,专置册记录。同志异时相会,各出所习及所疑,互相商榷,仍手书名于册后。"清康熙末年岳麓书院山长李文炤在所订的《学规》中,多处要求学生质疑辨难:每日读经书时,“端坐辩难,有不明处,反复推详”。碰上老师不明白的,就记录下来,“以待四方高明者共相质证,不可蓄疑于胸中也"。每月作文,若对老师批改有疑惑,“即携原卷相商,以求至是”。对于教师的著作,学生若有疑问,“即与之以相商焉"。到乾隆年间岳麓书院山长王文清所订的《学规》中更明确鼓励学生“疑误定要力争”。陈宏谋所订岳麓书院《条规》规定,上堂讲书时,诸生若有疑问,可以随时“登堂质问"。这种对独立思考精神的鼓励、对批判性思维的重视,是培养创造性的重要方式。

书院先贤意识到优美的自然环境、良好的人文环境对于人才成长的作用,不仅在创建书院时往往选择远离尘嚣、清幽宜人之地,而且总是在书院中营建各种园林景致,为师生提供优雅的读书环境。如乾隆年间罗典掌教岳麓书院期间,曾经辟隙地作园池,并取“其行根多而继增不息”“易生"易实”之寓意,选种松竹、桃李、紫薇、荷花等卉木加以点饰,建设“书院八景"。希望书院学生能够“晨夕出入,会心不远,皆得躅尘俗以亲雅意,略戈小而与大观”,在幽雅的环境中陶冶性情,涵养气质。对人文环境的营造,书院先贤尤为措意。从书院建筑的布局、形制、规格,到亭台楼阁、斋舍、景观的命名,到各类匾额、碑刻、楹联、画像的具体内容,都蕴含着丰富的儒家精神价值,其目的就是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让学生藏修游息,都能在无形中受到熏染和影响。如明代弘治年间岳麓书院绘朱子“紫阳遗迹"并勒石置于尊经阁,希望各位生徒能够“兴起其尊贤、尚德之心,而思读其书,以学其道”。在壁上大书《白鹿洞书院教条》,以便于生徒朝夕探讨服膺,不负先儒之教。

书院教育高度重视人格修养、品德养成,强调“立品为重"立德为先”,把品德修养作为人才培养的第一要务,追求“求道"求学”统一。这一价值导向对于纠正当前人才培养过程中重知识传授而轻道德情操培养、人格养成,人才评价过程中重学业成绩、科研成果而轻思想品德表现的偏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摘编自肖永明《古代书院教育的理念与方法》)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书院总是选聘学行高深的硕儒名师担任山长、掌教,并让学生对其产生仰慕与向往,这体现了书院注重儒学的师道传统。

B.书院教学方式灵活,教学场所也不受限制,可以在室内,也可以在室外,而书院学子大都认为于山林泉石间学习更易有所获。

C.朱熹等书院先贤提倡学生在读书时要有敢于质疑老师的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这与“亲其师信其道"的观点相左。

D.李文炤认为学生不可留疑于心中,有无法解决的疑问可与高明人士共同论证,对老师批改的作文有疑问可带卷前去提醒老师改正。

2.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一项是()

A.书院师生注重以道相交、密切互动、教学相长,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B.聆听、参与不同观点的论辩交锋是书院生徒主要的学习方式,他们有时也会在祭祀先圣先贤的活动中学习礼仪。

C.陈宏谋规定学生可以当堂提出疑问,这与李文炤、王文清的规定一脉相承,是对独立思考精神的鼓励。

D.为了让学生能在无形中受到儒家文化的熏染和影响,书院从建筑到命名等都蕴含着丰富的儒家精神价值。

3.下列选项中,能支撑文章第三段核心观点的一项是()

A.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孔子

B.盖欲成就人材,以传道而济斯民也。——张栻

C.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王守仁

D.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

4.下列有关文章论证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选聘教师和师生的关系、教学的方式、教育的环境等几个方面阐述了书院的教育特点,层层深入。

B.文章举朱熹带弟子到岳麓书院论学、王阳明率弟子登山临水等例子,论证了书院师生可以随处讲论的观点。

C.文章第三段引用宋儒吕祖谦的话,论证了书院教育鼓励学生学习要有质疑的精神,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D.文章结尾强调了书院教育高度重视人才的品德修养,并指出这一育人理念有利于落实以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5.阅读下面的材料,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关中书院培养人才的特点。

关中书院是明、清时期陕西的最高学府。书院建筑规模宏大,中间有六间讲堂曰“允执堂”,左右南屋四间,东西号房各六间,讲堂后有假山,“三峰耸翠"宛若一小华岳”,讲堂前半亩方塘,竖亭于中,砌石为桥。清代路德曾为仁在堂题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也曾有人题名:“芝兰香满室,愿读书共勉,延陪莫作假书生。”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五十多个

巴金

“走罢,这儿不是我们立足的地方。"大家这样嚷着。各人把身边的一个小包衹挂在一只膀子上,另一只手里提了一点东西,陆续走出了那个茅棚,并没有一点留恋。

在一条狭小的土路上,他们大步走着,人数是五十多个。天是个阴天,从昨夜就刮起北风,也有人想到会落雪。但是他们不能够再在这个村庄里住下去了。

这行程并不是最近几天里才开始的:半年前洪水淹没了他们的故乡,冲去了这一年的收获,之后大兵又经过那村庄,带走了剩下的一些东西,烧掉了一些房屋。每个人只剩了几件衣服,两只空手,一条性命。于是他们含着眼泪离开了故乡,这村庄从前曾经被他们当作父母般地热爱过。

他们就这样走上了漂泊的路途。他们经过了一个城市又一个城市,一个村庄又一个村庄,一座山又一座山,在破陋的茅棚里,在草枯了的原野上,在叶子整夜颤抖的树林中,拾了大堆的枯叶铺在地上,卸下了小包被,拿出可以当作被褥的东西裹住了身子,就这样度过了寒冷的夜,一夜,两夜……夜晚永远是寒冷的,周围的一切也都是;温暖的只有他们的心,但是渐渐地心也有点冷了。

“歇歇罢,住下来罢!”每个人的心里都叫出来这样的呼声。没有一个人是例外。

然而有几个人却说了:“走罢,再往前面走罢!"这也是众人的呼声。

他们由一条蜿蜒的土路渐渐地转到山坡上去。路是曲折的。天依旧阴沉着,风刮得更急,

空中飞扬着砂石。五十多岁的张公公两次在山坡上滑倒了。他躺在路上,弯着身子,喘着气,花白胡须上沾了粘液,尘土盖满了他的瘦脸,眼睛半开着,眼光失神地望着天空。一些人停了脚步围着来看他,小王帮忙把他扶起来,又扶着他慢慢地往前面走,他们两个人便留在后面。

他们依旧吃力地在蜿蜒的山路上走着,成了一根曲折的长线。人数是五十多个。

雪花开始在空中飞舞,飘到了一些人的脸上、手上。“落雪了!”大家吃惊地叫着。无数白色细点弥漫在空中,渐渐地就成了白茫茫的一片,像有什么人撕碎了几床破棉絮从上面撒下来一般。

下山的路本来是比较容易走的,然而路已经湿了,后来就成了泥泞,雪垫起来把满山都染成了白色,树木也盖上了雪花。周围是静悄悄的。没有别的行人。望过去前面白皑皑的一片,山脚下有些人家也被雪掩盖了。只有一条小河还在发亮。

他们口里嘘着气,用手拂拭脸上的雪花,时时把红肿的手放在嘴唇边吐热气来使它们暖和。

他们只管往前面走,没有吵闹的声音,两三个人紧紧靠在一起,或者一个紧跟着一个,这样成了一个长列,在白的雪地上慢慢地走着。天空更加暗淡。夜在张它的网罗。前面是森林。

天完全黑了,小孩的哭声打破了众人的沉默。

“火,火!亮!……"先是一个孩子的声音,接着许多人在叫。

但是火柴被雨和雪弄湿了。

“走罢,我们走快点,没有亮也要走!”一个雄壮的声音在人群中响起来,那是铁匠冯六的声音,这个高大的壮年汉子,他的声音压倒了一切。

“好。"两三个人答应着,以后就不作声了;然而在每个人的心里都起了同样的回应:“走罢。”

“看,前面不是灯光吗?快走!"铁匠冯六的声音又响起来,依旧是十分雄壮,压倒了风和雪。

“是啊,灯光!”每个人在心里应道。然而前面并没有灯光。

在后面张公公已经不咳嗽了。小王和红鼻子陈三两个人挟着他走,却不曾留心他的身子渐渐地僵硬了。

“我走不动了!歇歇罢。灯光,为什么灯光就没有了?"木匠阿四哀求似的叫道。

铁匠冯六把头抬起来望着头顶上露出的一段天空,天空是深沉的,黑暗的。一些白的雪花在他的头上飞舞,冷冰冰地落在他的脸上。

“走啦,大家在一块儿,五十多个,还怕什么?我们有的是力气!”那些人差不多说出了同样的话

“那么我们就走罢!"铁匠冯六用坚决的声音说。过了好一会儿他又加一句:“我相信夜就要完了。”

在他们的周围依旧是黑暗的夜。

“走啦!"铁匠冯六用了全身的力量在跟疲倦斗争,他粗暴地叫起来。“赶快走,前面就是村庄了!”其实村庄是在他的心里。那里照耀着阳光,许多人唱着歌在田地上、在店铺里劳动。他走进一家铁匠铺,拿起一个大铁锤,向着一块炙热的红铁打下去,好家伙!火花四面溅……

赶快走,赶快走,

不到死,不罢休。

我们有的是胆量,

我们有的是力气……

他用了粗暴的声音和山歌的调子唱出这几句话,他觉得身子比先前轻松了些。

小王和红鼻子陈三两个接着唱起来,几个孩子也唱了,后来大部分的人都唱了。大家都感觉到这时候从什么地方来了一股热气。他们忘了黑暗,忘了困苦,忘了疲倦。他们永远唱着刚刚产生的简单的歌……

于是天亮了。没有风。树林留在后面。在他们的眼前是一片白皑皑的田地,雪在地上发光。一个美丽的村庄躺在他们的脚下。一些人家的屋顶上冒出了灰黑的烟,从雪堆里冒出来直往上爬。另一些人家里送出了雄鸡的啼声。

他们望着这个村庄叹了一口气,淌出眼泪来了。

铁匠冯六望着那个村庄,眼睛里发出光来。他回过头来捏紧拳头,用眼睛计数了同伴的数目,安慰地自语道:“还是五十多个,有手,有脚,有胆量,有力气。"于是他微笑地对他们说:“我们快往前面走罢,村庄就在面前了。”

1932年冬在上海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村子因天灾人祸无法继续居住,五十多个村民便含泪离开了村子,在漂泊的途中,众人围绕是否走下去发生了争执。

B.看到美丽的村庄之前,五十多个人走过了许多城市、村庄、大山,始终没有找到立足地,但他们没有放弃,依然艰难前行着。

C.冯六是五十多个人跋涉时的精神领袖,他总在人们濒临绝望时用鼓舞的话给人希望,并最终带着人们找到了落脚村庄。

D.文中五十多个人走过的狭小的土路、蜿蜒的山路、泥泞的下坡路和黑暗的森林路,象征着中华民族艰难的行进历程。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多处运用细节描写,如“弯"喘”“花白胡须上沾了粘液"眼睛半开着”等细节刻画了一个逃荒老人的形象。

B.小说将现实生活中没有灯光与众人想象看到了灯光进行对比,突显了跋涉环境的恶劣,烘托了人们的乐观向上。

C.文中“五十多个"意蕴丰富,既指不停跋涉的五十多个逃荒人,也指艰难困苦中不断前行、不懈追求的中华民族。

D.小说具有深刻的暗示性,如众人经历了艰难跋涉后终于看到美丽的村庄,暗示了中华民族一定会迎来胜利。

8.有人评价巴金的这篇小说富有诗意,请从情节、语言两个方面加以分析。

9.小说在铁匠冯六告诉大家前面就是村庄时描写了他心目中的村庄,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疑似之迹,不可不察,察之必于其人也。舜为御,尧为左,禹为右,入于泽而问牧童,入于水而问渔师,奚故也?其知之审也。夫孪子之相似者,其母常识之,知之审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疑似》)

材料二:

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故狗似玃,玃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与狗则远矣。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

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无闻矣。齐桓公闻管子于鲍叔,楚庄闻孙叔敖于沈尹筮,审之也,故国霸诸侯也。吴王闻越王勾践于太宰嚭,智伯闻赵襄子于张武,不审也,故国亡身死也。

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夔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救于天下,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

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然则何以慎?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察传》)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辞多类A非B而是C多类D是E而非F是G非之H经I不可不分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国亡身死也”与“空自苦亡人之地"(《苏武传》)两句中的“亡”意思相同。

B.“重黎又欲益求人"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屈原列传》)两句中的“求"意思不同。

C.“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与“抑本其成败之迹"(《五代史伶官传序》)两句中的“本”意思不同。

D.“子夏之晋,过卫"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两句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闻在传播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大的偏差,这是因为愚蠢的人对传闻不加以审察并故意传播不实信息。

B.材料二举齐桓公、楚庄王注重审察人才,最终使得国家称霸的例子,论证了审察听闻会有好处的观点。

C.鲁哀公问孔子乐正夔是否只有一只脚,孔子便将舜与乐正夔之间的故事告诉鲁哀公并解答了他的疑问。

D.丁氏因家中无井需派专人打水,而当有井后便感叹挖井节省了人力,结果被传为丁氏在井中挖到了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舜为御,尧为左,禹为右,入于泽而问牧童,入于水而问渔师,奚故也?

(2)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

14.面对疑问和传闻时,我们应如何审察?请根据材料内容简要概括。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哭吕衡州①,时予方谪居

刘禹锡

一夜霜风凋玉芝,苍生望绝士林悲。

空怀济世安人略,不见男婚女嫁时。

遗草一函归太史,旅坟三尺近要离②。

朔方③徙岁行当满,欲为君刊第二碑。

【注】①吕衡州,即吕温,元和五年改授衡州刺史,四十岁病逝于衡州刺史任上,故称吕衡州。②西汉梁鸿,字伯鸾。他死后,友人将其埋在吴要离墓冢旁,众人认为“要离烈士,而伯鸾清高,可令相近”。③朔方:汉代郡名,治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这里暗用东汉蔡邕之典。据《大学明儒列传》载:“(邕)数上疏言政阙失,宦者疾之,下洛阳狱,徒朔方五原……会大赦,宥还本郡。"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上句承接诗题,以玉芝经霜风凋零来暗写友人离世,含蓄蕴藉。

B.颔联上句介绍了友人的抱负,一个“空”字流露出对友人的遗憾与同情。

C.颈联上句写友人的遗稿应该交给太史收藏,赞誉了友人才学的出众。

D.尾联上句写友人在贬谪途中离世,下句表达想为友人篆刻墓碑的愿望。

16.古人曾评价本诗“不可泛作哭友诗观也”,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相》中“____,____”两句,表现了杜甫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之情。

(2)柳咏《望海潮》中写街巷河桥的美丽和居民住宅的雅致的句子是“____,____"。

(3)西晋张载《剑阁铭》中有“形胜之地,匪亲勿居”两句,李白在《蜀道难》中将这两句化用为“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北大荒的茄子对我来说,①。说来有些奇怪,去北大荒之前,我在北京吃过无数次用茄子做的菜,但从来不觉得茄子有什么特殊的味道。用茄子做的菜不仅十分费油,还有股子土腥味儿。但我却觉得北大荒的茄子好吃,它与我在北京吃的茄子的味道完全不同。

夏天,我在地头干活,临近晌午,肚子便饿得咕咕叫,此时就想看到送饭的人挑着两只桶,如云彩一样从天边一点点走近。而很多时候,桶里装的都是熬茄子。那茄子连汤带水,一点儿油星儿都见不着,但是,它们却是那么好吃!没有土腥味,只有一股子清香。有时候,做饭的人连茄蒂都带进锅里,茄蒂嚼不动,但茄蒂的味道却如茄子一样的清新。汤是清的,一点儿都不浑浊,不像北京烧的茄子,连汤都一起变黑了。汤里全是茄子清爽的味道,②。非常奇怪,这种清爽青涩的感觉,时常让我想起初春时节麦苗返青后的田野,氤氲弥漫,朦朦胧胧。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答:①___________②

19.文中两处画横线部分都有“如……一样”,请说说二者表意上的不同。

20.下列句子中“让"和文中加点的“让”,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泰山不让土壤,河海不择细流。B.让我看,这事八成是黄了。

C.不好意思,这件事让你为难了。D.李想热情地把客人让进屋里来。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第25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于11月15日在深圳开幕。经过25年的发展,高交会已成为世界各国企业分享中国机遇的重要平台。不断拓宽的国际“朋友圈”,也将使高交会在促进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推动世界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①作为高交会的举办地,深圳已经成长为中国创新创业和高端智造。②伊朗展馆代表团团长马吉德·纳贾菲亚尼已是第六次参加高交会。③他曾经通过参展找到中国的合作伙伴并成功签约。④号称日本制造业第一的爱知县,今年首次组团第一次参加高交会。⑤爱知县经济产业局负责人林直孝表示,⑥深圳的创业环境优越,闻名全球,⑦这离不开政府的支持。⑧最重要的一点是,深圳的创业环境是“允许失败的”,⑨这给了创业者死灰复燃的勇气。

21.下列句子中的引号,与文中加点处引号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四年前的“一·二八"战争之后,东洋厂对于这类需求突然增加了。

B.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

C.魏杰同志把我叫去了,要我当“交通”,下山和地方党组织取得联系。

D.蓬头、赤脚,一边扣着纽扣,几个睡眼惺忪的“懒虫”从楼上冲下来了。

22.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费孝通

材料二:

鉴,初文为,字形像人跪或立在器皿旁边自鉴其容。对镜自视,其实也就有审视之意。

材料三: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大三学生马飞扬在沙特阿拉伯调研学习时,用英文向在场师生介绍了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加强文明交流互鉴的倡议。发言最后,他化用经典的阿拉伯谚语“求知,哪怕远在阿拉伯"作结尾,赢得了热烈的掌声。马飞扬说:“用阿拉伯语说出我们此行的核心主张是一种对对方文明的尊重。”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受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明确文体,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齐齐哈尔市黑河五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简要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1~5题答案】

【答案】1.A2.B

3.C4.A

5.①关中书院规模宏大,环境优美,为师生提供了优雅的读书环境,有利于陶冶性情,涵养气质。②路德的题名体现了关中书院注重教师的才能与德行,能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使学生能就近取譬,以老师为楷模。③“芝兰"的题名体现了关中书院既注重自然环境,也注重人文环境的营造,使学生在无形中受到君子德操的熏陶,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6~9题答案】

【答案】6.A7.B

8.①小说情节淡化。文章没有明显的矛盾冲突,只是对五十多个逃荒者在寻找新家园的途中冒风顶雪、携手前行进行描绘。

②诗化的语言。文中多处运用长短句,错落有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