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方城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一把抓起的沙子,约有一万粒,比我们在晴朗夜晚裸眼所见的星星更多。但能被看见的繁星,只是距离地球最近恒星中很少很少的一部分,而宇宙宽广无垠:宇宙中的恒星总量,比地球上所有沙滩的沙子加起来还要多。

古代天文学家总想从星辰的排列组合中解读出深意,但星座不过是一组组随机散落的恒星。有些星辰闪亮,只因为离地球较近,另一些黯淡的星辰其实异常耀眼,然而太过遥远。我们和群星间隔着惊人的距离,所以不管你走到地球的哪个角落,星座看起来都一个样。从俄罗斯一直走到美国,夜空不会变化。从天文学的尺度来说,俄罗斯和美国是同一个地方。在地球上进行小小的位移,是看不出星座的立体结构的。想换个角度看星座,我们至少得旅行到几光年外——这是恒星间的平均距离,而一光年差不多有十万亿千米。如此一来,星图就会发生巨大变化,有的恒星会离开某个星座,有的则会进入某个星座。星空将呈现迥异的面貌。

到目前为止,人类的技术还不足以支持这样的星际旅行,在可见的将来恐怕也不行。不过计算机能够为邻近星系做出三维模型,让我们来一场短途旅行——比如我们可以看到绕着北斗七星走上一遭,星座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随着视角改变,我们会看到星座完全扭曲成了另一个形状。所以外星居民所见的星座,与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大相径庭。星座不只随空间,也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如果我们在一个地方待得够久,就会看到有时候恒星凑成星团,成群结队地移动;或是一颗孤零零的恒星抛下它的同伴独自远行;从长远来看,旧星座终将消失,新星座不断诞生。一些偶然的情况下,双星系统中的一颗发生爆炸,伴星不再受到它引力的束缚,会保持着原有的速度一头冲入深空,犹如弹射出的弹丸。群星也会诞生、演化、死亡。只要有耐心,我们就能看到新的星星出现,老的星星消失,天空的图案逐渐扭曲变化。

甚至人类短短的百万年历史中,星座就已经发生了变化。电脑不但能使人在空间中旅行,也能带人穿越时间。反推恒星的运动,会发现一百万年前那北斗七星更像一支长矛,和今天完全不一样。如果乘坐时间机器去往某个未知的年代,理论上是可以通过观察群星来推断时间的。同理,计算机模拟也能推演未来。如图为狮子座今天的模样(左),和它一百万年后在地球上看起来的样子(右)。

空间和时间彼此交织。不回溯时间,就看不见空间。光的速度很快,然而宇宙如此辽阔,群星相隔甚远。太阳和银心相距3万光年。银河系和最近的旋涡星系Ml——它也在仙女座——隔了200万光年。我们今天看到的光子离开M31时,地球上连第一个人都没有出现。而从地球到最遥远的类星体,有80或100亿光年的距离。就是说,我们看到的类星体,是它们远在地球甚至银河系形成之前的样子。

光速的局限不只体现在太空中,但只有天体间才离得够远,才足够体现光的速度。如果你的朋友在房间另一头,和你相隔3米,你看到的也不是“现在"的她,而是一亿分之一秒“以前”的她,即0.01微秒。“现在"和0.01微秒“以前”的差距实在太小,难以察觉。但换个情况,当我们观察80亿光年外的类星体时,这个知识就变得非常重要。

两台“旅行者号"航天器正以光速的万分之一前进。如果以这个速度驶向比邻星,也要4万年后才能抵达。我们未来能否用更少的时间穿越浩瀚苍穹抵达比邻星?我们能接近光速吗?光速到底为何神奇?我们能否超越它?

如你所见,空间和时间彼此交织。行星和恒星也和人类一般,从生到死。人的一生短短数十载,太阳的寿命则是我们的一亿倍。与群星相比,我们就像朝生暮死的蜉蝣。在真正的蜉蝣眼里,人类恐怕也是迟钝缓慢,甚至不怎么动弹的物体。从恒星的角度来看,人类,这种数量多达几十亿,生命转瞬即逝的生物,都挤在一个异常寒冷、坚固,而且遥远的硅酸盐铁球体上。

放眼宇宙,每一颗行星的未来都由它们当下的变化决定。而我们的小小星球,恰好处在历史的重要分岔口。这个岔口的重要性不亚于2500年前爱奥尼亚科学家和神秘主义者之间的那场对决。无论我们在这个时代做出什么抉择,都将深深影响一代又一代子孙,以及他们通往群星的命运。

(摘编自卡尔·萨根《宇宙·时空之旅》)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地球上看星辰,星辰离地球越近,看起来就越闪亮,星辰离地球越远,看起来就越黯淡。

B.离开地球表面看星座与在地球上看星座,人们看到的星图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星空也会呈现迥异的面貌。

C.虽然当下人类的技术还不足以实现星际旅行,但是计算机可以带领人们跨越星际的空间,甚至穿越时间。

D.文章写两台“旅行者号”航天器按照当下速度需要4万年后才能抵达比邻星,是为了突出它的速度很慢。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与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写今天看到的光子离开M31时,地球上尚未出现人类,旨在说明星系形成之久。

B.文章语言既生动又严谨,“一头冲入深空"等生动形象,“约有”“恐怕"等用词严谨。

C.文章通过海滩上的沙子及房间中的朋友等日常生活中的物、人,使科学的呈现浅显易懂。

D.文中多次用到“我们”,传递出包括读者与作者在内的每一个人都是宇宙中一员的意味。

3.材料倒数第二段写蜉蝣眼中的人类及恒星角度下的人类,对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蜉蝣眼中的人类就如人类眼中的宇宙,突出了宇宙的广阔辽远。

B.将群星视角下的人类比作朝生暮死的蜉蝣,使文章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C.以蜉蝣眼中人类的“迟钝缓慢"甚至不动,类比人类视角下恒星寿命的漫长。

D.蜉蝣眼中不死的人类是会死去的,这样写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群星也会死亡。

4.图示为从地球上观察到的北斗七星的连线图,图①~④为北斗七星空间或时间改变后图形的变化,下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A.100万年前的北斗七星、从背后看到的北斗七星、50万年前的北斗七星、从侧面看到的北斗七星

B.50万年前的北斗七星、从侧面看到的北斗七星、100万年前的北斗七星、从背后看到的北斗七星

C.从背后看到的北斗七星、从侧面看到的北斗七星、50万年前的北斗七星、100万年前的北斗七星

D.从侧面看到的北斗七星、从背后看到的北斗七星、100万年前的北斗七星、50万年前的北斗七星

5.卡尔·萨根《宇宙》是一部影响深远的科普名著,是科学性与人文性的双重结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君不见”

贺虎林

这老头很怪,偏偏在每天的上下午两个黄金时段,来跟大家抢地盘。这是小区里最优雅的一块小广场,四面草坪绿树,中间一个大花坛。每天早饭、午睡后,儿孙都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了,正好来跳跳舞轻松轻松,可他也偏要在这俩时段,来写他的字,搞得大家撵他也不是,不撵也不是。

要说这块地盘,最早的确是他先“开发"的,从业主入住的第一天,他就捉着那只农夫山泉壶,握着那管塑料海绵笔在这里写了。我们是后来才渗透蚕食进来的,但是在大家心目中;这块地盘就单属于我们别墅区业主,那些高层的住户基本没人来,唯独他不识趣。

不过他倒也不争。叫人寒碜的,是他那副行头和德行。他身材不高,顶多四尺半;还欠着肩;再倾下头,更显得矮小。外罩一身宽大迷彩服,像站着钻进一只大睡袋,衬托得那张皱巴巴小脸,细眯眯眼睛,越发的萎缩了。却摆出一副高傲样子,一副家财亿贯、诗书满腹的清高样。凡人无话,一个人在那里闷了头写。问他贵姓?高寿?也不奉告,顶多抬起头,淡淡一笑,然后继续龙飞凤舞。不管你怎么评头品足,概不理会,抿一抿没有一点髭须的瘪嘴唇,或者摘下那顶一尘不染的灰礼帽,挠挠雪白的短发。以致几年了,大家都不知道他姓甚名谁,便用他每天涂在大理石上打头那仨字,来指代他。

不错,他每天写得最多的,就是那几行字,“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要么就是“沁园春·雪”,还有“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也不觉得腻歪。八幢的老戴说:“老先生功夫了得,一水儿的书圣行草,疾风劲草;铁马金戈。"我们却不以为然,睃着脚下湿漉漉的横竖撇捺,说些不咸不淡甚至带刺的话:“君不见,你酒量如何?是不是每天一瓶,王子茅台啊……”他却仿佛没听见,或许是耳聋了?反正只抿嘴笑笑,继续在我们周边,或者我们不去的旮旯里,旁若无人地写。

一天,我们的头儿老A忽然神秘兮兮说:“最近我跟踪他几天了,见他每天写完字,就去周围转悠,看哪家超市、药店赠送鸡蛋,然后排上队领。"大家惊讶:“是吗?没看错吧?”老A说错不了,说着回头很张扬地朝老头高声问:“君不见,那天在超市领鸡蛋的是你吧?"老头抬起头,仍只眯起小眼睛瞧瞧他。说明认可了。大家就说:“看来这清高全是装的。”老A说:“看那身打扮,能是个豪侠之人?"

老A过去开煤矿,现在交给儿女了,自己在家享清福,时不时给大家搞点小福利。

过了几天,他又报告大家一个更具爆炸性的新闻:“君不见每天夜里八九点,都到小区各垃圾桶里,翻拣纸箱塑料瓶!”

“真的吗?"大家又是一片惊呼。老A说:“这还有假?不信你们去问他。”还真有人凑到老头跟前问:“老先生,都这岁数了,还攒这钱干吗?儿女们不管你呀?还是都跑国外了?"

老A说:“在国外还用这么穷酸?”然后做出一副怜悯的样子说:“君不见,你不用三更半夜辛苦了,我叫大家每天把纸箱饮料瓶都拿这里来,或者送到你家去,你住哪幢别墅啊?"

老头这回抬起头,轻蔑地瞅了他一眼。

初夏的一个傍晚,一辆救护车从1号公寓楼拉走位病人,有人瞧见是君不见。老A说:“这回不用再催魂了,大家开心地跳吧。”可是没几天,老头又回来了,大家好不扫兴。一个丽日当空的上午,来了两位扛摄像机的记者。大家以为是采访我们跳广场舞,没想到却径直走到老头面前。女记者俯下身,亲切地问:

“老前辈,我们又来叨扰您啦。"

大家听了一愣。

老头抬起头,面带微笑说:“小朱啊,你们好。”

女记者说:“我们想再补几个镜头。"说着和老头并肩站了,对着摄像机说:“这位就是我们的巾帼英雄,红军老战士殷雪梅老前辈,在抗战胜利六十五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我们再对她做个采访。老前辈,请问您是多大年龄参加的红军?长征的时候,您是怎么走过雪山草地的?”

“我十四岁参加红军。过雪山的时候,冻掉两个脚趾……"

大家听了大惊,个个脸上都像泼了漆。

女记者接着问:“殷老,听说您把自己的房子等财产,全部捐给了红十字会,用以资助革命老区的贫困儿童,自己却租房住,并且越租越小。请问您为何要这么做?您是人民的功臣啊。”

“我参加红军,就是为百姓过上好日子,可是老区到现在还有贫困儿童,我感到惭愧,有责任帮助他们。"

老前辈说着,用手蹭下自己细细的眼睛。

我简直不敢再看她了。

记者又继续问:“您这么做,孩子们同意吗?您为何不留给子孙呢?”

“这是我的权利,他们自己有手。"

女记者说:“老前辈您说得真好。”然后突然朝围观的人群扫了一眼,说:“我们来做个随机采访吧。你们每天和殷老在一起,能谈谈自己的感受吗?"大家一听,面面相觑,慌忙地往开躲。

女记者说:“没关系的,你们怎么想就怎么说。”大家越发尴尬地往后退,老A早不见了踪影。女记者把麦克风伸向我,我的血管霎时要爆裂了,嘴唇哆嗦得一个字也吐不出。泪光里,只看见老英雄和她身后那个花坛,仿佛地壳隆起一样越来越高,越来越大,像莲台上的那尊佛,笑眯眯瞅着大家……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儿孙们上班上学后,老人们在小区广场上跳舞或写字以放松身心,这些内容富有时代生活气息。

B.“君不见"常写的几行字,既可以显现出她的胸怀气度,也能显现出她对革命精神的坚守和弘扬。

C.“君不见”最先“开发"了小区广场地盘,后来却总在人们不去的旮旯里写字,体现了她的淡泊无争。

D.“老前辈”不忘初心,捐出全部房产财物资助老区贫困儿童,不给自己的子孙留下一丁点财富。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的“我”,同鲁迅《祝福》中的“我”一样,不仅是故事的叙述者,而且还是具有性格特征的比较重要的人物。

B.传统白话小说常以描摹衣饰来刻画人物,本文写“君不见"身穿“大睡袋”一样的衣服,就使用了这种笔法来表现其“很怪"。

C.当记者要采访大家的时候,平时喜欢凑热闹的他们却都“往开躲”“往后退”,这些动作描写,表现了他们的谦让心理。

D.本文用词生动形象,例如用“爆炸性新闻”来形容老头每天在垃圾桶“翻拣纸箱塑料瓶"的行为,大词小用,具有反讽效果。

8.突转是文学叙事中的常用手法,运用突转能够改变故事发展的方向,产生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篇小说是如何体现突转的。

9.本文花了不少笔墨描述老A,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创作意图?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后梁太祖开平元年,荆南留后高季昌为节度使。季昌到官,城邑残毁,户口雕耗。季昌安集流散,民皆复业。二年冬十月,依政进士梁震过江陵,高季昌爱其才识,留之,欲奏为判官。乃曰:“震素不慕荣官,明公不以震为愚,必欲使之参谋议,但以白衣侍樽俎可也,何必在幕府。”季昌甚重之,以为谋主,呼曰先辈。乾化二年,高季昌潜有据荆南之志,乃奏筑江陵外郭,增广之。乾化三年,高季昌造战舰五百艘,为攻守之具,朝廷浸不能制。

后唐庄宗同光元年,高季昌闻帝灭梁,避唐庙讳,更名季兴,欲自入朝。明宗天成元年四月,梁震荐前陵州判官贵平孙光宪于季兴,使掌书记,季兴大治战舰,欲攻楚。光宪谏曰:“荆南乱离之后,赖公休息士民,始有生意。若又与楚国交恶,他国乘吾之弊,良可忧也。"季兴乃止。二年春,高季兴既得三州请朝廷不除刺史自以子弟为之不许。及夔州刺史潘炕罢官,季兴辄遣兵突入州城,杀戍兵而据之。帝怒,以刘训为南面招讨使,将步骑四万讨之。高季兴求救于吴,吴人遣水军援之。三年春,楚王殷如岳州,遣六军使袁诠击荆南,高季兴以水军逆战。季兴大败,请和。冬十二月,高季兴寝疾,命其子从诲权知军府事。丙辰,季兴卒。

从诲既袭位,谓僚佐曰:“唐近而吴远,舍近臣远,非计也。”乃因楚王殷以谢罪于唐,帝许之。四年秋七月甲申,以从诲为荆南节度使兼侍中。高从诲性明达,亲礼贤士,委任梁震,以兄事之。

梁震曰:“先王待我如布衣交,以嗣王属我。今嗣王能自立,不坠其业,吾老矣,不复事人矣。"遂固请退居。从诲不能留,乃为之筑室于土洲,从诲时过其家,四时赐与甚厚,自是悉以政事属孙光宪。

臣光曰:孙光宪见微而能谏,高从诲闻善而能徙,梁震成功而能退,自古有国家者能如是,夫何亡国败家丧身之有?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高氏据荆南》)

文本二:

鄙谚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因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

(节选自西汉·贾谊《过秦论》)

10.文本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高季兴既得A三州B请C朝廷D不除E刺史F自以子弟G为之H不许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意,指生机、活力,与现在所说的“生意盎然"的“生意”意思相同。

B.臣,指让……臣服,与《苏武传》中“空以身膏草野"的“膏”用法相同。

C.属,指嘱托,与《屈原列传》中“屈平属草稿未定"属”意思不同。

D.谏,直言规劝,与《归去来兮辞》中“悟已往之不谏"的“谏”意思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梁时期,高季昌凭借出色的政治才能让原本凋敝落后的荆南恢复生机,后野心滋生,实力不断增强,逐渐超出朝廷的控制范围。

B.后梁覆灭后,高季昌改名季兴,打算亲自入朝觐见后唐君主,没有得到允许,于是大量制造战舰,想攻打楚国,最后被孙光宪劝阻。

C.潘炕罢官时,高季兴领军突击,杀死防守士兵并占领了夔州城。第二年楚王马殷派袁诠率军攻打荆南,高季兴派水军迎战,被击败。

D.梁震因为自己年事已高、高从诲没有荒废先王遗业,请求退居。高从诲留不住他,于是为他在土洲修建府舍,每年给予他丰厚赏赐。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高季兴寝疾,命其子从诲权知军府事。

(2)自古有国家者能如是,夫何亡国败家丧身之有?

14.高季昌的为政之道与贾谊提倡的治国之道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道山诸丈置酒饮饯秀野园以诗谢别

程公许

去国飘然一障①乘,都门祖帐集华簪。

黄梅未雨热如沸,白葛当风凉满襟。

江国颇堪千里寄,蓬山遥想五云②深。

论思禁闼③须公等,肯念交盟数寄音。

【注】①一障:宋代指府、州、军长官。②五云:指皇帝所地。③禁闼:宫廷门户,亦指宫廷、朝廷。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描写了离别饯行的场景,诗人以诗谢别,表现了与友人的深厚情谊。

B.首句中“飘然"一词,写出诗人即将离开京城到外地任职的轻松愉快的心情。

C.“黄梅未雨”,天气闷热,但诗人穿着轻便的“白葛”,面对着风,感受到凉意。

D.“江国”与“蓬山"都代指边远之地,与“去国”相照应,暗示诗人将远离朝廷。

16.《屈原列传》中写“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你认为这句话中的“存君兴国”“三致志焉"在本诗中是如何体现的?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人常以酒寄情。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并序)》中用“”来表达回归田园的闲适自得,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___"来化悲伤为旷达。

(2)苏轼在《石钟山记》中说,自己在水上听到像钟鼓一样的噌吆声,探寻后发现是:“______,_______。”

(3)在学校组织的诗词比赛飞花令环节,主持入要求以人名(包括字、号等)为令,小瑞作为你班代表,不假思索地说出了“________,________"二句。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更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黄河之“黄”,实i为泥沙。古籍有载:“黄河斗水,泥居其七。"黄河泥沙九成来自黄土高原。①黄土高原土质疏松,②每逢遭到暴雨冲刷,③就会有大量水土流入黄河。④黄河每年都会携带大约十六亿吨左右泥沙,⑤其中有十二亿吨流入大海,⑥剩下四亿吨长年留在黄河下游,⑦形成冲积平原。⑧长期以来,由于黄河流域环境保护不到位,⑨出现乱砍滥伐、占堤建房和污水排放等问题,⑩黄河两岸的生态环境被毁坏。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河南是治黄的主战场、沿黄经济的集聚区、黄河文化的孕育地和黄河流域生态屏障的支撑带,在黄河生态环境保护中A。ii为推进黄河保护治理工作,让黄河变成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河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决定》B。它iii为河南治理黄河生态、发展区域经济提供了“尚方宝剑”。用环境治理留住绿水青山,用绿色发展赢得金山银山,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将永葆生机,黄河流域的经济发展将大有可为。相信不久,中原大地会形成绿色发展的新模式,黄河两岸必将C。

18.文中第一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19.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0.文中出现了三次“为”,用法有何不同请简要说明。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最近几年,异常高温天气和马拉松等运动热潮带火了补充电解质的饮料,但面对各种各样的产品和广告,大家应该理性选择。

如果将人体比作一个机器,当输出功率达到满负荷的40%~60%或者心率达到每分钟140~160时,算作中等强度运动,超过这个标准就是高强度运动。适度的中高强度运动可以有效提升心肺功能,且有助于骨骼和肌肉健康。中高强度运动出汗速度快,持续时间长,运动环境高温高湿,容易出现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的问题。在长跑、足球、篮球等中高强度运动中,抽筋甚至猝死都与此有关。从事这些运动时除了补充水分,①_________________。

补多少电解质合适?这个问题②_________________。一方面,流失电解质的量与排汗量有关,而影响排汗量的因素特别多,包括性别、体重、温湿度、运动类型等,比如不同温度下的排汗量可以相差3倍。另一方面,流失电解质的量还和电解质浓度有关。比如有些人天生汗更咸,汗液中钠含量的个体差异甚至可以达到10倍。正因如此,一些顶尖运动员需要③_____________,以获得最佳效果。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2.请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转折和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准确流畅,不超过65个字。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道德底线是指做人不可逾越的最低道德警戒线,是规范人的言行的最低道德要求。

有人认为,道德底线低的人有时比道德底线高的人占优势,你做不出来的,他做得出来,所以他们总能如鱼得水。但在我们的成长旅程中,师长常常告诫我们:做人行事要坚持“高线”,守住“底线";只有守住“底线”,才是守住了为人的根本。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方城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简要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8分)

【1~5题答案】

【答案】1C2.A

3.A4.D

5.①文章分析了星座会随空间、时间而发生变化及光速快、宇宙极其辽阔的科学现实,并且以相关图形、具体数字作为佐证,语言表述准确,科学性强。②“我们"对宇宙的探索贯穿其中,宇宙的辽阔与人类的渺小时时显现,当下的选择及对宇宙未来深切的关注,体现出极强的人文性。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6~9题答案】

【答案】6.D7.C

8.①通过人物性别的“转变”实现人物形象的突转。一直被认为是一个贫穷的“怪老头"突然变成一位“巾帼英雄”,出人意料的逆转凸显了主人公的高大形象。

②通过周围人态度的“转变"实现了情节的突转。大家对主人公的态度由原来的轻蔑转向后来的惊讶、羞愧直至崇敬,使得小说情节一波三折,出人意料。

9.①通过老A的言行,引出小区富人们的各种言行,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②通过老A狭隘自私、短视偏见、自傲轻慢的负面形象,衬托出“老前辈”良善厚道、无私奉献、担当责任的光辉形象。

③通过描写老A的一系列言行,批评了那些仗着有钱就自觉高人一等、鄙薄老弱穷困者的人。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14题答案】

【答案】10.BFH11.B12.B

13.(1)高季兴卧病在床,任命他的儿子高从诲暂时处理军府事务。

(2)自古以来握有国家大权的人如果能按照这样做,怎么还会有灭亡国家、败坏家门、毁灭自身的祸事出现呢?

14.①高季昌的为政之道:安抚百姓,恢复生产,爱惜人才,善于纳谏。②贾谊则提倡君主要借鉴历史,更要根据当代情况,做到取舍有序,适时变化。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16题答案】

【答案】15.B16.①诗人想象在遥远的“江国"蓬山”,仍千里寄情,思念朝廷和君王;

②诗人希望在自己离开京城后友人能为国献计献策,尽忠尽责;

③诗人恳请友人将来能多多告知朝廷讯息,以解自己对国家的忧思。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题答案】

【答案】①.引壶觞以自酌②.一尊还酹江月③.微波入焉④.涵澹澎湃而为此也⑤.岑夫子⑥.丹丘生(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18~20题答案】

【答案】18.②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