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外国语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外国语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外国语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外国语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外国语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德阳市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共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的文化就是以诗歌传统为中心的文化。我们今天如何借鉴这一传统呢?

从艺术的角度说,我们能够借鉴的主要是诗的语言。因为小说有人物、情节,戏剧还有舞台、表演等,而诗歌除了语言之外,什么都没有。语言是人类非常宝贵的创造,有了语言,才有充分的思维,才有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使人类从本能向无限发展。可是,艺术需要鲜明的感性,而语言中的感性却是间接的。音乐可以使用音响,绘画可以使用色彩、线条,它们都能直接诉诸听觉和视觉。而语言却不能直接被感受,而是通过许多概念的间接认识。所以,这是一个困难,诗歌的艺术就在于能充分地发挥语言的创造性来获得最新鲜、最丰富的感受。杜甫的名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给我们何等深刻的印象!但诗人不过是使用了“落日”“大旗"马”“风"这样一些意象。这便是语言的艺术性,证明了诗歌创作的成功。

诗歌作为语言的艺术,既不能舍弃语言,又不应被概念和逻辑性所局限,这就要有特殊的处理办法,诗歌因此又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最起码的一点,在形式上,诗歌要分行。古典诗歌过去是可以不必分行的,那是因为古典诗歌在形式上具有鲜明的节奏性,不分行也等于分了行。分行也好,节奏也好,都是为了有利于摆脱散文与生俱来的逻辑性和连续性,使语言中感性的因素得以自由地浮现出来,这也就是诗歌语言的飞跃性。富于跳跃感的节奏有利于诗歌语言的飞跃,从日常的语言中萌发出特殊的语言,捕捉到日常语言中难以捕捉到的新鲜感受。唐诗在诗歌语言上的发展已经达到了这样的程度,那些为语法而存在的虚字都可以省略,因为这些虚字都没有什么实感,省略了就更有利于飞跃。可是我们又不能失掉现实生活中的语言,因此,省略掉这些字要经历一个漫长的掌握过程。我们新诗的这个过程还很短,就还不容易做到这一步。比如唐诗中可以完全不用“之”字,而新诗中“的"字就还不能完全不用。古典诗歌的语言离开散文越来越远,这就是“诗化”的过程。诗化而自然天成,一点也不别扭,这标志着古典诗歌语言的真正成熟。

古典诗歌的高度艺术成就,给我们以丰富的启发。但启发既不是止境,更不是胶柱鼓瑟。一切繁琐的技巧上、形式上的讲求,都往往只会把诗歌引入歧途。艺术上的借鉴近于一种修养,艺术的修养好比人体丰富的营养,要能够创造性地消化它,才能成为自己的新鲜血液。否则,营养太多了,反而容易使人变成不爱多走路的胖子,觉得古诗的语言处处方便,信手拈来,一切都是现成的。不少新诗的作者因此往往写着写着就放下新诗,又作旧诗了。我们需要古典诗歌的丰富借鉴,但愿这借鉴是创造性的,它将有助于新诗的成熟和发展,而不是拜倒在古典诗歌之前。

(摘编自林庚《漫谈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借鉴》)

材料二:

光明智库:谈到中华诗词的传承与发展,网友们最集中的主张有两种:一是跳出“曲高和寡"的小圈子,真正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贴近百姓生活;二是坚持与时代同步。对此,您怎么看?

葛晓音:中华诗词的传承和发展首先要有广大的群众基础,传诵的面越广,传统诗词的生命力也越长久。现在能写古体诗词的人还有不少,并不限于专业研究者。运用传统形式,写出百姓喜闻乐见的诗词,不是没有可能。闻一多先生、林庚先生探索新诗格律,就是希望将古体诗词的形式原理用到新诗创作中去,创造出和古体诗一样容易传诵的新诗形式。但由于古体诗词的语言基础与现代不同,这种探索可能还要走很长的路。

当然,形式只是诗词发展的影响因素之一,关键还是要能写出真正代表新时代精神的好诗。在这方面,盛唐诗的经验值得借鉴。“歌诗合为事而作”是白居易提出来的,首先是强调诗歌要反映时代和社会的重大问题,这是诗词创新的重要动力。同时,他也希望诗歌明白易懂,为大众所喜闻乐见。他用自己的讽喻诗和新乐府的创作实践证明了二者统一的可行性。

康震:如果把古典诗词比作一个优盘,那么它便将古代社会丰富的情感与内容都聚合保存了起来。普通百姓读一些篇幅较长的文言文有困难,而读一些语言浅显、内涵深刻的诗词就容易些。诗词以一种便捷、扼要、明快的方式将中国人的价值理念进行了充分表达。传承中华古典诗词需要从孩子抓起,让他们从小接触诗词,等他们长大后有了一定的人生阅历,再来理解这些诗词就能有更深切的体会。

余江:诗词创作既要源于现实生活,又要反映时代的变迁与脉络。近年来涌现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传承中华经典诗词的节目,一系列对诗词发展作出突出贡献人物的评选表彰,各级学校品读、诵读优秀诗词作品的活动……都是很好的传承方式,能够以大众化的方式实现中华诗词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摘编自《古典诗词如何赏其美、品其意、传其神》)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与小说、戏剧的组成要素相比,诗歌只有语言,所以诗的语言是我们今天唯一可以借鉴的诗歌传统。

B.古典诗歌在形式上具有鲜明的节奏性,即使在写作时没有分行,也有利于摆脱散文的逻辑性和连续性。

C.古体诗词的语言基础与现代不同,现在的作者是不可能借用传统的形式写当下百姓喜闻乐见的诗词的。

D.白居易的创作实践证明,将诗歌的形式和内容二者统一起来是可行的,这才是诗词创新的重要动力。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代诗歌语言发展到可以完全不用“之"字的程度,可见省略掉语法中的虚字,就能使诗歌语言具有飞跃性。

B.对古典诗歌的创造性借鉴有助于促进新诗的成熟和发展,新诗作者不能不加消化就使用古典诗歌现成的语言。

C.古典诗词凝结了古代社会丰富的情感与内容,以一种便捷、扼要、明快的方式充分表达了中国人的价值理念。

D.《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节目,有助于传承优秀文化,实现中华诗词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3.下列各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论证“诗歌语言的飞跃性”的一项是()

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南山是陶渊明生活中朝夕与共的,但此时的南山倏然映入眼帘,如同初次相会,因而别有天地。

B.“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山本来就在那里,本来就是“青"的。但似乎在曲声结束时,山峰才宛然在目,让人觉得格外地“青”。

C.“烟消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山水本来就是绿的,但在这“欸乃一声”中﹐这绿色就仿佛是第一次在我们的感觉中出现,绿得不同寻常。

D.“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不怕“浮云”纷扰,只要“身在最高层”,便可看透事物本质。事理分析,可挖掘出一番韵味。

4.请结合材料一内容完善表格信息。

5.习近平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那么,中华诗词该如何传承和发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第九章大团圆

赵家遭抢之后,未庄人大抵很快意而且恐慌,阿Q也很快意而且恐慌。但四天之后,阿Q在半夜里忽被抓进县城里去了。那时恰是暗夜,一队兵,一队团丁,一队警察,五个侦探,悄悄地到了未庄,乘昏暗围住土谷祠,正对门架好机关枪;然而阿Q不冲出。许多时没有动静,把总焦急起来了,悬了二十千的赏,才有两个团丁冒了险,逾垣进去,里应外合,一拥而入,将阿Q抓出来;直待擒出祠外面的机关枪左近,他才有些清醒了。

到进城,已经是正午,阿Q见自己被搀进一所破衙门,转了五六个弯,便推在一间小屋里。阿Q虽然有些忐忑,却并不很苦闷,因为他那土谷祠里的卧室,也并没有比这间屋子更高明。屋角上还有两个人,那两个也仿佛是乡下人,渐渐和他兜搭起来了,一个说是举人老爷要追他祖父欠下来的陈租,一个不知道为了什么事。他们问阿Q,阿Q爽利的答道,“因为我想造反"。

他下半天便又被抓出栅栏门去了,到得大堂,上面坐着一个满头剃得精光的老头子。阿Q疑心他是和尚,但看见下面站着一排兵,两旁又站着十几个长衫人物,也有满头剃得精光像这老头子的,也有将一尺来长的头发披在背后像那假洋鬼子的,都是一脸横肉,怒目而视的看他;他便知道这人一定有些来历,膝关节立刻自然而然的宽松,便跪了下去了。

“站着说!不要跪!”长衫人物都吆喝说。

阿Q虽然似乎懂得,但总觉得站不住,身不由己的蹲了下去,而且终于趁势改为跪下了。

“奴隶性!……"长衫人物又鄙夷似的说,但也没有叫他起来。

“你从实招来罢,免得吃苦。我早都知道了。招了可以放你。”那光头的老头子看定了阿Q的脸,沉静的清楚的说。

“我不知道,……他们没有来叫我……"

然而老头子使了一个眼色,阿Q便又被抓进栅栏门里了。他第二次抓出栅栏门,是第二天的上午。大堂的情形都照旧。上面仍然坐着光头的老头子,阿Q也仍然下了跪。

老头子和气的问道,“你还有什么话说么?”

阿Q一想,没有话,便回答说,“没有"。

于是一个长衫人物拿了一张纸,并一支笔送到阿Q的面前,要将笔塞在他手里。阿Q这时很吃惊,几乎“魂飞魄散”了:因为他的手和笔相关,这回是初次。他正不知怎样拿;那人却又指着一处地方教他画花押。

“我……我……不认得字。"阿Q一把抓住了笔,惶恐而且惭愧的说。

“那么,便宜你,画一个圆圈!”

阿Q要画圆圈了,那手捏着笔却只是抖。于是那人替他将纸铺在地上,阿Q伏下去,使尽了平生的力气画圆圈。他生怕被人笑话,立志要画得圆,但这可恶的笔不但很沉重,并且不听话,刚刚一抖一抖的几乎要合缝,却又向外一耸,画成瓜子模样了。

阿Q正羞愧自己画得不圆,那人却不计较,早已掣了纸笔去,许多人又将他第二次抓进栅栏门。

他第二次进了栅栏,倒也并不十分懊恼。他以为人生天地之间,大约本来有时要抓进抓出,有时要在纸上画圆圈的,惟有圈而不圆,却是他“行状"上的一个污点。但不多时也就释然了,他想:孙子才画得很圆的圆圈呢。于是他睡着了。

然而这一夜,举人老爷反而不能睡:他和把总呕了气了。举人老爷主张第一要追赃,把总主张第一要示众。把总近来很不将举人老爷放在眼里了,拍案打凳的说道,“惩一儆百!你看,我做革命党还不上二十天,抢案就是十几件,全不破案,我的面子在那里?破了案,你又来迂。不成!这是我管的!”举人老爷窘急了,然而还坚持,说是倘若不追赃,他便立刻辞了帮办民政的职务。而把总却道,“请便罢!"于是举人老爷在这一夜竟没有睡,但幸第二天倒也没有辞。

阿Q第三次抓出栅栏门的时候,便是举人老爷睡不着的那一夜的明天的上午了。他到了大堂,上面还坐着照例的光头老头子;阿Q也照例的下了跪。……

他还认得路,于是有些诧异了:怎么不向着法场走呢?他不知道这是在游街,在示众。但即使知道也一样,他不过便以为人生天地间,大约本来有时也未免要游街要示众罢了。

他省悟了,这是绕到法场去的路,这一定是“嚓”的去杀头。他惘惘的向左右看,全跟着马蚁似的人,而在无意中,却在路旁的人丛中发见了一个吴妈。阿Q忽然很羞愧自己没志气:竟没有唱几句戏。他的思想仿佛旋风似的在脑里一回旋:《小孤孀上坟》欠堂皇,《龙虎斗》里的“悔不该……"也太乏,还是“手执钢鞭将你打”罢。他同时想手一扬,才记得这两手原来都捆着,于是“手执钢鞭"也不唱了。

“过了二十年又是一个……”阿Q在百忙中,“无师自通"的说出半句从来不说的话。

“好!!!”从人丛里,便发出豺狼的嗥叫一般的声音来。……

“救命,……"然而阿Q没有说。他早就两眼发黑,耳朵里嗡的一声,觉得全身仿佛微尘似的迸散了。

至于当时的影响,最大的倒反在举人老爷,因为终于没有追赃,他全家都号啕了。其次是赵府,非特秀才因为上城去报官,被不好的革命党剪了辫子,而且又破费了二十千的赏钱,所以全家也号啕了。从这一天以来,他们便渐渐的都发生了遗老的气味。

至于舆论,在未庄是无异议,自然都说阿Q坏,被枪毙便是他的坏的证据:不坏又何至于被枪毙呢?而城里的舆论却不佳,他们多半不满足,以为枪毙并无杀头这般好看;而且那是怎样的一个可笑的死囚呵,游了那么久的街,竟没有唱一句戏:他们白跟一趟了。

6.下列对选文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阿Q并没有参与抢劫赵家的行动,也不是真正的革命党,但是把总在不了解实情的情况下,最终定了阿Q的罪,阿Q成了替罪羊。

B.把总的表现很革命,坚决打击假装革命的人以及打劫行为,反对赵举人追赃的小肚鸡肠。

C.赵举人主张追赃和把总发生矛盾,最终宽宏大量,不再计较,保持了与革命党人的团结。

D.阿Q第一次被口头审判,第二次画了押,第三次定了罪,这说明革命以后的统治是很严明的,而且很有效率。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快意”是因为未庄人平时虽说敬畏赵太爷,但作为被压迫者,心底里还是恨赵太爷这种压迫者的,所以听说赵家遭抢,自然就“快意";“恐慌”是因为对形势不了解,怕危及自己的财产和生命。

B.“高明"一般指见解、技能等的高超,这里作者是一种创造性的用法,意思是高大明亮;同时也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说明大牢实际上也并没有比土谷祠好多少。

C.“长衫人物”指衙役,说明阿Q见识很少,同时也暗示革命的结果被窃取了,光复后的政府仍然是前朝的人马在演出。

D.“睡着了"不仅是写他生理上的睡着了,也暗写他的麻木不仁。作者一边忧虑国民在铁屋子里沉睡不醒,一边希望他们惊醒。

8.在“大团圆”中,阿Q即使到了监狱、死到临头,仍然本性不改,自欺欺人,这就是阿Q的精神胜利的不二法门,试从这段文字中找出两个例子来并作具体说明。

9.选文标题为“大团圆”,有人认为作者使用“题喜文悲”的反讽技巧,反思了国民性的弱点以及辛亥革命的问题。请列举结局并不“大团圆"的种种表现并解读这种反讽技巧的深意。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29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浮扁舟以适楚兮,过屈原之遗宫。览江上之重山兮,曰惟①子之故乡。伊②昔放逐兮渡江涛而南迁去家千里兮生无所归而死无以为坟悲夫人固有一死兮处死③之为难。徘徊江上欲去而未决兮,俯千仞之惊湍。赋《怀沙》以自伤兮,嗟子独何以为心。忽终章之惨烈兮,逝将去此而沉吟。

吾岂不能高举而远游兮,又岂不能退默④而深居?独嗷嗷其怨慕兮,恐君臣之愈疏。生既不能力争而强谏兮,死犹冀其感发而改行。苟宗国之颠覆兮,吾亦独何爱于久生。托江神以告冤兮,冯夷⑤教之以上诉。历九关⑥而见帝兮,帝亦悲伤而不能救。怀瑾佩兰而无所归兮,独茕茕乎中浦⑦。

峡山高兮崔嵬,故居废兮行人哀。子孙散兮安在?况复见兮高台。自子之逝今千载兮,世愈狭而难存。贤者畏讥而改度兮,随俗变化,斫方以为圆。黾勉于乱世而不能去兮,又或为之臣佐。变丹青于玉莹兮,彼乃谓子为非智。

惟高节之不可以企及兮,宜夫人之不吾与。违国去俗死而不顾兮,岂不足以免于后世?呜呼!君子之道,岂必全兮。全身远害,亦或然兮。嗟子区区,独为其难兮。虽不适中,要以为贤兮。夫我何悲?子所安兮。

注:①曰惟:句首语气词。②伊:助词,无义。③处死:处理死的方式。④退默:引退隐居。⑤冯夷:河伯。⑥九关:九重天门。⑦中浦:水滨。

(选自苏轼《屈原庙赋》)

(乙)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选自屈原《离骚》)

10.根据文本内容,结合所学知识,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甲文“浮扁舟以适楚兮”中“以"和乙文中“肇锡余以嘉名”的“以"意义用法相同

B.甲文“独嗷嗷其怨慕兮”中“其"和乙文“日月忽其不淹兮”的“其"意义用法相同

C.甲文“过屈原之遗宫”中“之"和乙文“恐年岁之不吾与”的“之"意义用法相同

D.甲文“黾勉于乱世而不能去兮”中“于"和乙文“摄提贞于孟陬兮”的“于"意义用法相同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伊昔放逐兮/渡江涛而南迁去家/千里兮/生无所归/而死无以为坟悲夫人固有一死兮处死之为难

B.伊昔放逐兮/渡江涛而南迁/去家千里兮/生无所归/而死无以为坟悲/夫人固有一死兮/处死之为难

C.伊昔/放逐兮渡江涛/而南迁去家千里兮/生无所归而死无以为坟/悲夫人/固有一死兮处死之为难

D.伊昔放逐兮/渡江涛而南迁/去家千里兮/生无所归而死无以为坟/悲夫/人固有一死兮/处死之为难

12.下列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屈原庙赋》采用“骚体赋”的形式,文章风格与屈原的作品风格有暗合之处;大量运用语气词“兮”,使文章哀婉缠绵而又悲壮遒劲,读起来荡气回肠。

B.通观《屈原庙赋》,苏轼认为世道越来越偏狭,有人“随俗变化,斫方以为圆”,有人“又或为之臣佐”,因此,他劝诫世人不要像屈原那样“违国去俗、死而不顾”。

C.“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诗人称自己与楚王同姓同宗,不仅表明了他有高贵的血统和身世,还表明了他对楚国的兴衰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D.“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两句是说“我"具有美好的品德,用香草来表达自己高洁的情操。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惟高节之不可以企及兮,宜夫人之不吾与。

(2)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14.朱熹在《楚辞集注》中对《屈原庙赋》的评价是“是为有发于原之心,而其词气亦若有冥会者”,指出了屈原、苏轼二人在心灵上的契合,请根据(甲)文,简要概括苏轼契合了屈原哪些心灵的追求。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拟行路难十八首(其六)

鲍照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丈夫生世会几世?安能蹀躞①垂羽翼!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注:①蹀躞:小步行走貌。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采用赋体形式,抒发内心情怀,并指出造成自己怀才不遇的根源是“孤且直"。

B.诗歌的中间转折,退一步想,政治上不得意不如弃官回家休息,与亲人团聚,共享天伦指乐。

C.诗歌的最后两句以自古圣贤的贫贱来自嘲自解,实质上是将个人的失意扩大、深化到整个历史层面。

D.本诗情感抒发委婉含蓄,写法上有张有弛,波澜顿挫,句子有七言和五言,节奏富有变化。

16.本诗诗人如何表现内心的愤懑不平?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共6分)

17.完成默写。

(1)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他对世俗中人投机取巧、违背规则的行为的不满和严厉指斥。

(2)用夸张的手法写蜀道高与天齐,险似绝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黄庭坚《登快阁》中运用伯乐、阮籍的典故抒发世无知音,孤独无聊之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共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边城》最打动人心的从来不是翠翠与傩送的爱情,傩送与天保的兄弟情,甚至也不是祖父和翠翠的亲情。人们爱上的是①古往今来最缺少的那份纯粹——纯粹之后的人性美,那种像璞玉一样美好的品质。《边城》中的茶峒平淡、纯粹,似乎能让人一眼看清,它带着古朴的气韵,有一种不自觉地让人沉浸其中的闲适。

细水长流向来不得人喜欢,轰轰烈烈才吸引人心。世事变迁如此之快,今日的我们既想获得利益,又希望②枯木逢春,回归到质朴的环境中去。隔着岁月的距离,我们称赞《边城》,称赞那些③高不可攀的纯粹。

很多人心中都有一个平淡纯粹的边城,一个不谙世事的翠翠,一个饱经风霜的祖父,一个值得信赖的兄弟,一份简单热烈的人间情意,但年岁见长,见过了很多镜子破碎再也拼不回来的噩梦之后,他们下意识的将自己藏了起来,连带着那些未曾付诸行动的念想。

18.文中画横线的成语有两个使用有误,请指出并换成恰当的成语。

19.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改为“很多人心中都有一个平淡纯粹的边城:不谙世事的翠翠、饱经风霜的祖父、值得信赖的兄弟,简单热烈的爱情"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共1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满脸的胶原蛋白,真让人羡慕。”老年人经常这样羡慕地说。因为人体产生的胶原____①____,所以人为补充则被视为一种可行的方式。公开数据显示,中国重组胶原蛋白市场广阔。然而,正如很多急遽膨胀的行业一样,重组胶原蛋白市场____②____也面临着“成长的烦恼"。如行业发展前期,由于缺乏统一规范,仅在重组胶原蛋白的命名上,市面上就有五花八门的名字,直至国家药监局出台其命名指导原则并进行了解读;消费者一知半解,各种概念化的品牌和产品层出不穷,导致社会上一直有购买重组胶原蛋白商品是缴智商税的讨论。

事实上,市场上主流的胶原蛋白提取方法有两种,除了上述提及的重组胶原蛋白,另一种则是更为人们熟悉的动物源胶原蛋白。重组胶原蛋白正是克服了传统动物胶原蛋白____③____,如排异风险、吸收性不确定等,从而在人工支架血管、创伤美容等生物医学领域有着更广泛的应用前景。未来,在国家政策的进一步规范下,在重组胶原蛋白提取技术的进一步创新下,我国重组胶原蛋白技术将更规范有序、更快速上升,有望领跑国际新赛道。

2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文段中加点的“新赛道”一词的用法和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我与地坛》语言精美,哲思隽永,被读者认为是当代散文天花板。

B.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不努力就会被淘汰,内卷是不可避免的。

C.真正需要改变的是孔乙己们的思维,而不是要他们看轻知识,看轻学历。

D.正因为有共同的目标和积极的态度,两支队伍完成了一次双向奔赴的完美合作。

2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五、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如果你不知道要去哪里,不管往哪个方向走,你都会迷路。

(2)有时候,人是在努力前行中发现了方向,而不是有了方向之后才开始前行。

上面两句话引发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德阳市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简要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共19分)

【1~5题答案】

【答案】1.B2.A3.D

4.①诗歌作为语言的艺术,既不能舍弃语言,又不应被概念和逻辑性所局限②对比论证③类比论证/比喻论证④虚字省略

5.①借鉴诗歌语言的艺术性与飞跃性。②既要有容易传诵的形式,又要与时代同步,反映时代精神。③要有广大的群众基础。④让孩子从小接触诗词。⑤以大众化的传承方式实现中华诗词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共16分)

【6~9题答案】

【答案】6.A7.B

8.①阿Q使尽力气画圆圈,立志要画得圆,生怕被人笑话;画不出圆圈,便自言自语道:“孙子才画得很圆的圆圈呢!"属于死要面子、盲目自尊。②阿Q被游街,一时兴起说出:“二十年后又是一……”,满足于看客们的喝彩,属于麻木健忘,自欺欺人。

9.①阿Q被诬告为强盗同伙,落了个“大团圆"的下场。本应是革命主力军的农民,反而成了革命的牺牲品,深刻地揭示了辛亥革命目的不明确性(盲目性)。②举人老爷因损失钱财而无法追赃,对把总生怨,无论是钱财还是团队合作都没有“大团圆”。这场革命的主力军还是因财权勾结在一起的封建势力,讽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③赵家因为秀才进城报官被剪了辫子又出了赏钱,全家大哭,不“团圆"结局,一样写出了辛亥革命的结果被封建势力窃取了;④看客们认为枪毙没有杀头好看而倍感遗憾,看客们的心理也不“大团圆”,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他们的命运也没有改变他们的思想。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29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共20分)

【10~14题答案】

【答案】10.D11.D

12.B13.(1)只有高尚的节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那些小人当然不是我的同类。

(2)乘上千里马纵横驰骋吧,我愿为前驱。

14.①不同流合污;②忧心国家前途命运;③不屈服现实勇于抗争勇气和决心;④对名誉气节的坚持和追求。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共9分)

【15~16题答案】

【答案】15.D16.①诗歌以动作描写来展示内心的愤懑不平。“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三个相连的动作表现内心愤懑。②用比喻和反问来表达内心愤懑不平。“垂羽翼”形象的比喻,表明了诗人在重重束缚中有志难伸,有怀难展的处境。反问句的使用也表达一种焦虑和急迫难耐。③诗歌用家庭生活自得其乐的场景来反衬内心的愤懑不平。家庭生活中享受天伦之乐,写的情趣盎然,同官场生活的不自由形成了强烈反差,以此衬托在官场的不得志。④直抒胸臆表达不满和愤懑。诗歌最后两句写出了内心的牢骚和愁怨,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不满。

三、名篇名句默写(共6分)

【17题答案】

【答案】①.固时俗之工巧兮②.偭规矩而改错③.连峰去天不盈尺④.枯松倒挂倚绝壁⑤.朱弦已为佳人绝⑥.青眼聊因美酒横

四、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共7分)

【18~19题答案】

【答案】18.②③使用有误。②枯木逢春改为返璞归真(洗尽铅华)③高不可攀改为可望不可即(可望而不可及/望尘莫及/遥不可及)

19.(1)原文中每个偏正短语前有数量词,更特指了每个人心中城市、人物、情感,而不是只拘泥于小说中的人物事物。而且反复用数量词进行修饰限制,一是使内容得到强化,二是使音韵更和谐,节奏感更强。(2)原文是“人间情意”,包含了第一段中的爱情、兄弟情和亲情,与文章内容逻辑衔接更紧密、更周全。而改文中只有爱情。不能很好地概括前文意思。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共13分)

【20~22题答案】

【答案】20.A21.改法一:各种概念化的品牌和产品层出不穷,消费者一知半解,导致社会上一直有购买重组胶原蛋白商品是否缴智商税的讨论。

改法二:各种概念化的品牌和产品层出不穷,消费者一知半解,导致社会上一直有购买重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