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家庭档案文化价值挖掘与服务_第1页
信息时代家庭档案文化价值挖掘与服务_第2页
信息时代家庭档案文化价值挖掘与服务_第3页
信息时代家庭档案文化价值挖掘与服务_第4页
信息时代家庭档案文化价值挖掘与服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家庭档案是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家庭成员和家庭的记忆印记,记载反映了社会变迁和发展,对维护家庭和谐、促进社会发展以及开展社会、管理、历史和民俗等学科研究具有重要价值。信息技术发展给家庭档案管理提供了便利,也带来了挑战,文章立足挖掘和开发利用家庭档案资源的必要性和难点分析,探讨挖掘利用服务的实践路径。关键词:档案;文化;价值;服务中图分类号:G275文献标识码:A家庭档案是记录和体现社会生活变迁的重要载体,是服务民生、家风建设的有效工具。顺应信息化和数字化转型需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国家将“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列为目标之一。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成果走进普通家庭,家庭档案管理逐步发展为兼具个性化和智能化的多载体信息服务体系,越来越多的公众关注其蕴含及衍生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一、家庭档案文化价值挖掘的必要性分析1.充实档案治理多元参与体系内涵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35年,档案资源建设质量、档案利用服务水平、档案治理效能和管理现代化程度进入世界前列”的发展目标。档案治理体系在这个发展周期中将快速迈向多元化及现代化,档案工作由档案部门单一管理扩展到档案部门主导、多专业领域支持、社会力量补充,明确分工,兼顾档案科学管理、业务高速前进和社会统筹发展。家庭档案建设保存了普通平民的历史记忆,构建了更加完整全面的社会记忆。从拥有档案意识高质量治理理念深入人心,有价值的档案因为家庭的参与而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开发,发散的家庭档案资源逐步归拢到多元治理体系中,成为个人及企业等第三方机构助力档案事业发展的一项内容。2.满足档案查考利用的多样化需求家庭档案原始材料中蕴含了社会、管理、历史和民俗等学科内容,发掘其文化价值是让档案“活”起来的催化剂,给不同研究领域学者提供了研究素材。大多家庭档案仅为个人保管,通常以纸张、磁带和胶片等实体形式存储,由于家庭保管条件有限,管理方法五花八门,家谱、家书等传统档案载体档案也受到不同程度损毁,特别是在信息设备升级后,甚至出现了留存于磁盘等媒介的资料无法读取的问题。利用价值仅限于家庭翻阅或检索查找,及时送交档案馆藏的资源大多只能手工查找利用,碎片化服务利用阻碍了文化价值观的传导,对增强全民档案意识作用有限。随着我国档案管理转型升级,电子文件单套制归档等工作由点到面推进,数字化家庭档案比例提升,家庭档案的形式种类和资源信息更加丰富。依托现代科技及互联网,从海量信息中提取、整合和复合利用者需要的家庭档案知识单元,对塑造建立利用者长期使用、科学便捷的档案资源利用体系确有必要。3.挖掘家庭档案文化价值有助于培育传承优良风尚档案文化价值是文件形成者和档案工作者在文件的制作、形成、积累、保管、整理和鉴定等一系列有积极意义的创造性活动中所付出的劳动、辛苦、智慧和奉献的结晶。家庭档案分类依据需要灵活界定,一般分为凭证类、票据类、文件类以及照片声像类、医疗健康类和信函类等,主要作为家庭管理、决策和学习成果等方面的依据,也是社会变迁的记录,对维护和谐健康的家庭和促进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家庭档案不仅是物质上的凭证记录,还承载了家庭在社会发展和变革中的精神力量,其文化价值还体现在对其积累传承的过程中,如家谱、祖传技艺等成果。家庭成员的文化审美、艺术活动和活动信息依附于各类档案记录留存下来。近年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成熟,记录方式从纸张、数字载体快速转化为云存储,人们点点手机就可以回顾共享生活乐趣,但随之而来的就是家庭档案概念泛化及界定不清。个人收集信息资源的能力提高了,系统规范的档案管理差距却没减少,原始数据来源、格式不一等影响到后续的整理和传承,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规范档案文化价值挖掘与传播路径确有必要。二、信息时代家庭档案的文化价值体现1.承载与延续优良传统文化家庭是社会组成的最小单位,如果以家庭为立档单位,数量难以计量,众多的家庭档案记录了社会演变。从纵向看,家庭过往至现在跨越年限长;从横向看,家庭生活覆盖社会方方面面,较企事业单位档案拥有更广泛的社会基础;从来源和流向看,家庭档案来自不同领域,流转不限于家庭,有通过捐赠、征收等方式送交馆藏的,也有流散到民间的,家庭档案经过历史更迭和筛选,优秀文化得以留存、传播乃至成为中华民族瑰宝。2.交流与传播文化信息信息时代,档案文化产生和传播渠道已不限于面对面的实物,大众媒体、网络新媒体成为文化信息产生和传播的重要渠道。众多政务类网站及档案信息资源类网站投入运营,构成家庭档案主要部分的凭证类资料,如今大多以电子数据形式存储,家庭和服务者都应用其建立了超文本的海量数据库,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建立了一个双向交互、网状辐射的传播渠道。公众利用社交媒体第一时间传递信息和公布动态,从重大事件到大众反映生活状态的生活印记信息发掘时效迅速、广泛传播,其中有一部分是具有保存价值的家庭档案信息,经传播者整理加工成为优秀文化成果广泛传播。3.推进与加强文化教育家庭档案是国家档案体系的一个重要补充,是弘扬家风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在塑造中华文化价值观上具有无法取代的作用。家庭优良传统和事迹通过档案成为教育后人的精神遗产,优秀的家庭档案成果给予公众先进文化的引导。从2021年起,由中央档案馆、国家档案局牵头主办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家风”档案展在多地成功办展,该展览以我国老一辈革命家的家书、照片等家庭档案为主要展品,让观展党员干部和群众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家庭档案文化产品利用新媒体、新技术的发展,在教育传播上实现了跨越时空限制。虽然无法亲临各大档案馆观看诏书、家谱、名人手稿和日记等珍贵档案展出,但能通过电视专题节目、网络展馆等形式多角度了解档案和他们背后的故事,让受众获得优秀传统文化浸润的同时,也给生活增加了乐趣,打造了特别的社会文化印记。三、家庭档案文化价值发掘的难点一是家庭差异大,档案分散。家庭因地域、收入和职业等方面的差异,其档案资源各具特色,内容载体丰富多样且大多分散保存于各个家庭之中,在发掘其文化价值前要剔除无用信息,提炼出主题鲜明的精神内蕴。二是家庭档案具有私有性。内容信息一般不宜公开,且多为家庭内部保存和利用。除了部分名人档案外,普通家庭档案个体涉及文化内容有限,只有经家庭成员同意,综合发掘某群体、某领域相关家庭档案,才能从社会层面分析和挖掘其文化价值。三是档案信息收集渠道和手段日趋多样化。档案概念在信息时代已经发生了延伸和发展,家庭档案在数据资料获取和收集中体现出与传统档案工作不同的特点,大量个人作品和音像视频记忆等数据资料来源于大众媒体、社交媒体等互联网平台,数据来源广泛、动态变化,且存在易篡改的问题,增加了档案收集的复杂性。大部分家庭档案管理手段仍停留在纸张照片等传统载体管理模式,滞后于社会发展和公众需要。四、家庭档案文化价值的挖掘与服务路径研究1.推动多方管理,加大对家庭档案宣传和征集指导目前,我国有20个省、2个直辖市制定了与家庭档案相关的规定,如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广东省、河北省石家庄市等出台家庭建档相关管理办法和工作指引,但主要还是针对名人档案等,对保护平民记忆没有足够的重视。虽然随着民众档案意识的增强,很多家庭开始重视个人档案资料的收集及利用,但档案专业部门及企业需加强对家庭档案收集整理的指导和支持,进一步加强建档规范性,更好地配合档案部门开展宣传,创造文化价值。国家不断探索多元治理的档案治理体系,提升了个人、社会组织在参与多元化治理中的地位。档案部门可以主导开展主题鲜明的家庭档案教育和征集活动,在乡村、社区活动中心设立陈列角或开展口述历史等活动,邀请档案专家开展教育培训,鼓励民众主动提供有价值的档案线索,自愿参与到档案工作中,多举措克服家庭及家庭档案分散的问题,集中群众力量多用、善用和巧用有价值的家庭档案弘扬传统文化,并为民生发展提供更多的思路和建议。家庭档案的管理必须走出封闭,成为政府治理和社会管理的组成部分,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价值。例如,在党建示范点建设工作中,在资料中增加党员群众个人文化档案,以此带动开展家庭档案标准化、规范化示范工作。可以在个人及亲友的帮助下,借助家庭档案信息完善先进党员、优秀职工事迹,制作宣传材料,发挥先进表率作用,传承优良家风。2.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强化家庭档案管理与传统载体收集整理方式比较,现在家庭档案的整理和开发利用不仅要求管理者具备档案基础知识,还对信息学、社会学和管理学等理论实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家庭档案中无形信息资源比例逐步加大。一方面,档案文化价值很难具象化体现;另一方面,其内容及价值观传导的速度比传统载体更快。在家庭内部,应选择具备扎实文化和信息素养的档案收集和整理者,全流程、全方位收集家庭成员档案资料,有序分类、编号和编目,建立的科学的索引体系,开展经常性自检,提高利用效率,保障存储利用的安全性。普通家庭条件有限,建立家庭为单位的在线档案专业管理系统不符合实际,当前政府及相关政务部门、医疗卫生、教育、交通等服务信息一般集成于公共信息平台或各行业专业系统上,获取资源建议采用离线存储和纸质转换的方式整理存储,以便家庭查询和分析利用,如学生成绩单现在一般采用教务或考务系统发放,学生及家长可截图或下载打印后交给管理者整理和编目存储;家谱族谱等有历史价值的家庭档案可采取数字化扫描或三维数字化处理。3.加大档案产业渗透,打造多媒体融合的档案文化产品要进一步挖掘利用家庭档案的文化价值,就要在家庭许可的基础上,在家庭外部寻求高质量的技术支持。一方面,在档案部门支持和指导下继续加强传统载体档案开发利用工作,加强与其他学科学者专家互动,多视角开展家庭档案研究和开发,如制作画册等档案文创产品,开展短视频、专题片摄制,组织主题档案展;另一方面,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和可视化技术的发展让数字档案产品建立大容量、广覆盖的文化记忆库存,互联网档案资源平台和移动终端App等使收集、整理、保管和编研利用手段实现了跨平台、跨媒介利用。档案管理者根据家庭档案内容选择不同文化传播渠道以及适宜的发送方式,既不改变家庭档案的私有属性,又让其有力补充国家档案资源,发挥便民、利民、育民以及乐民的作用。例如,在社交媒体发布老照片、旧证件展现时代风貌;收集各种文字记录、口述历史制作专题电视纪录片、短视频。数字馆藏、数字族谱等档案文化产品走进人们的生活,家庭档案建立起与历史、社会的联系,突破了介质和技术的局限,实现了高水平的传播教育。家庭档案文化价值挖掘利用一定要以真实可靠为原则,家庭档案因其私有性质,数据篡改及信息偏移的风险更大,档案部门应加强对重要家庭档案工作及其衍生文化产品的监督管理。4.将家庭档案建设融入数字城市建设,建立安全可靠的信息资源保障系统。虽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档案的保管环境大大改善,但大量纸张和实物载体占据了大量生活空间,档案传统载体要做好防火、防水、防潮、防霉、防虫、防光、防尘和防盗等“八防”工作,数字化处理后的光盘等介质存储还需要考虑防磁、读取设备维护升级等,普通家庭难以为珍贵档案提供良好的保管条件。整理家庭档案的最终目的是建立与家庭成员有关的数据资料有序性和逻辑性组合,并起到助力个人存证、生活便捷、家庭和谐和社会发展的目的。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加持下,一些家庭建立起自用单机编目检索系统,但目录数据库以及附件的数据挖掘利用仍限于个人和家庭范畴。《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以下简称《档案法》)第四十一条提出“国家推进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推动档案数字资源跨区域、跨部门共享利用”。后续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条例》明确“国家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开展文字、语音、图像识别工作,加强档案资源深度挖掘和开发利用”。近年来,“数字+”“互联网+”等建设理念融入政府、社区和企业规划中,也提供了档案信息服务嵌入数字城市、数字家庭建设的驱动力。部分省市开展跨区域、跨部门共享利用的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不仅完善了社区居民服务设施,还推动了家庭档案信息融入生活智能化。例如,海口市人民政府主导的“椰城市民云”移动终端应用,集合交通、健康和财税等公共优质资源,市民可在平台上轻松实现证照信息、健康档案的轻松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