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2756-2016 绿色旅游服务与管理指南_第1页
DB34∕T 2756-2016 绿色旅游服务与管理指南_第2页
DB34∕T 2756-2016 绿色旅游服务与管理指南_第3页
DB34∕T 2756-2016 绿色旅游服务与管理指南_第4页
DB34∕T 2756-2016 绿色旅游服务与管理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HYPERLINK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I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安徽省旅游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旅游局、浙江茗苑旅游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于天厚、吴才满、林震华。1绿色旅游服务与管理指南本标准规定了绿色旅游的基本原则、服务要求与管理要求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旅游景区、饭店、旅行社、集散(咨询)中心、旅游餐馆、旅游购物点等场所提供的绿色旅游活动。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6声环境质量标准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0001.1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1部分:通用符号GB/T10001.2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2部分:旅游休闲符号GB/T10001.9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9部分:无障碍设施符号GB/T15731内河旅游船星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5971导游服务规范GB/T17775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8971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3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LB/T002旅游汽车服务质量LB/T007绿色旅游饭店LB/T014旅游景区讲解服务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不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并将环境保护理念及教育功能融入体验过程中的旅游方式。绿色服务greenService2在服务中使用环保型的设施、设备、用具,使用安全、高效、节能的绿色能源,提供有利于旅游者身心健康的旅游活动项目的旅游服务。旅游者在进行旅游消费过程中注重对生态环境、历史文化的保护,节约利用各种资源和能源,合理处置废弃物,不造成生态环境破坏和污染的消费行为和消费方式。4基本原则4.1.1旅游服务过程中,以生态保护为基本原则,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生态的保护。4.1.2尽可能的减少旅游活动对自然生态的破坏,最大程度的保持人文生态的原真性,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利用。4.2.1提供文明服务,提高服务人员的素质,文明用语、服务规范。4.2.2引导文明消费,在服务过程中应包含引导旅游者文明旅游的内容。4.3安全4.3.1旅游服务过程中坚持安全第一原则,应加强安全管理和宣传,降低服务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发生4.3.2应加强旅游活动中各环节的安全保障,推广旅游意外险。4.4节能4.4.1以节能减排,绿色发展为基本要求,降低旅游服务活动碳排放。4.4.2鼓励使用清洁能源,推广运用智能化技术,发展智慧旅游,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5.1行前用,请勿传或其他用途5.1行前用,请勿传或其他用途5.1.1旅行社、旅游代理商等中介机构应加强绿色旅游的行前宣讲和培训,告知游客有关绿色服务的内容和注意事项。5.1.2应将绿色服务条款写入旅游合同,并遵照实施。5.2.1旅游车辆5.2.1.1应鼓励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降低旅游车辆的碳排放量,以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5.2.1.2应制定车辆驾驶员节能操作规程,将驾驶员节能指标列入日常考核内容。5.2.1.3车型和服务项目丰富,能根据客户要求提供定制化的接待与运输服务。5.2.1.4行程中游客下车活动期间,驾驶员应人不离车,并对车辆进行必要的清理。35.2.1.5其他服务应符合LB/T002标准要求。5.2.2绿色旅游廊道5.2.2.1宜建设有绿色旅游廊道。5.2.2.2绿色旅游廊道建设宜与货运干道分开。5.2.3.1景区内水上交通宜选择电瓶船,以减少对水体、大气的环境污染。5.2.3.2船体内空调服务标准化,开启和关闭条件应明确公示。5.2.3.3其他服务应符合GB/T15731标准要求。5.3.1旅游信息服务5.3.1.1景区应向游客宣传生态环境保护,发出绿色旅游的倡议。5.3.1.2全景图及游客宣传手册中应有介绍景区生态特征及环境保护要求的相关提示。5.3.1.3标识系统设计应生态环保,采用生态材料,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并对生态敏感地带进行有效引导和标识。5.3.1.4公共信息图形符号应符合GB/T10001第1、2、9部分的规定,宜采用生态材料,突出当地特色,有艺术感和文化气息。5.3.1.5向游客提供绿色旅游宣传资料,开展绿色旅游教育,并积极引导绿色消费。5.3.2导游服务5.3.2.1导游服务质量应达到GB/T15971的要求。5.3.2.2导游讲解标准符合LB/T014的要求,并积极引导游客进行绿色旅游活动和绿色旅游消费。5.3.2.3导游应按照LB/T039要求提供服务,引导游客进行文明旅游。5.4.1绿色饭店5.4.1.1饭店应积极采用节能降耗设施设备和新技术,达到绿色饭店能耗标准。5.4.1.2饭店应设有无烟客房楼层或无烟小楼,客房楼层有新风系统。5.4.1.3应积极采取措施降低客房物资用品的耗量,客房的提示牌或服务指南中应有绿色饭店相关说明,引导游客对酒店布草的重复使用流使用专播或5.4.1.4饭店服务程序或岗位职责中对绿色旅游服务的相关内容有具体规范要求。5.4.1.5客房应配备空气清洁设备,供应洁净饮用水,放置对人体有益的绿色植物。5.4.1.6其他服务应符合LB/T007标准要求。5.4.2乡村民宿5.4.2.1应保持乡村民宿服务的自然生态,杜绝民宿星级酒店化。5.4.2.2传承乡村民俗文化,保护乡村文化生态,为游客提供乡村文化体验服务。5.5餐饮5.5.1积极采用绿色能源。45.5.2提供绿色安全食品。5.5.3推行绿色服务规范。5.5.4餐厅设无烟区。5.5.5杜绝加工、食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5.5.6拒绝使用一次性餐具、洗涤用品等损害环境的产品。5.5.7宜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主题餐饮,如:徽姑娘、农家小院等。5.6.1旅游演艺5.6.1.1演艺单位应遵循低碳环保的理念,策划和制作演出节目。5.6.1.2户外实景演出布置场景或营造效果时应注重生态环境和文物古迹保护。5.6.1.3旅游演艺开发应做好环境评估,空气、声环境、地表水环境质量的影响指标应符合GB3095、5.6.1.4演艺主题应体现安徽文化特色,避免粗制滥造、重复抄袭。5.6.1.5布景应与周边景观环境相协调。5.6.2乡村休闲5.6.2.1应开发生态绿色为主题的乡村休闲服务,可包括农事体验、果蔬采摘、民俗节事、乡村骑行、5.6.2.2乡村休闲服务应本土化、特色化,打造一村一品,避免千篇一律、千城一面。5.6.2.3休闲服务应避免对乡村自然文化生态的破坏。5.7购物5.7.1旅游购物场所布局合理,建筑与周围环境相协调。5.7.2不销售以濒危物种或受保护物种为原料的旅游商品,不销售不利于重要文化与遗产保护的旅游5.7.3旅游商品原料可采用可再生原料,且多来自本地区及本旅游区,特色鲜明。5.7.4实行旅游商品简易包装原则,减少一次性的纸制品或塑料制品的使用。5.7.5不销售国家明令禁止的旅游商品。6管理要求6.1绿色规划6.1.1实施绿色旅游理念的多规合一,节约和科学用地,严格控制各类旅游建设项目的用地规模,提高旅游用地的集约程度。6.1.2旅游设施宜尽量布局在荒山、荒坡、荒地、荒滩等未利用或难利用土地上。6.1.3不设置占用大量土地资源的旅游建设项目。6.1.4旅游规划的编制应符合GB/T18971标准要求。6.1.5旅游建设项目选址应不对原有地形、地物、植被和水体造成破坏性改变;应减少山石开挖量;应不对原有自然景观造成破坏。56.2.1.1采暖设施应采用节能技术与设施,并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6.2.1.2制冷设施应采用节能技术与设施,包括环保型空调、冰箱、冷水机组,控制服务场所室内温度不低于26℃。6.2.1.3实施节能照明改造,室内采用节能灯具,室外有条件的地区使用太阳能灯照明。6.2.1.4游览车辆采用清洁能源,减少有污染的机动车进入旅游区数量。6.2.2.1人工瀑布、渠道、游泳池等景观用水和旅游活动用水应设有水循环利用系统,循环使用水资6.2.2.2旅游接待设施应设有雨水收集利用系统,进行回收利用。6.2.2.3采用多种渗透措施增加雨水渗透量,如增加非硬化地面,增加植6.2.2.4景区应有中水再生处理设施和中水回用管网,处理和回收利用污水。6.2.2.5应建设、使用生态厕所及节水型坐便器,沿海缺水地区可直接利用海水冲厕。6.2.2.6推广使用节水设施及技术,使用节水卫生设备、洗手间,淋浴代替浴缸。6.2.2.7景观绿化、道路冲洗用水使用处理回用的中水,或采用微灌、渗灌、低压管灌等高效节水灌6.3游客管理6.3.1旅游景区管理应符合GB/T17775标准要求。6.3.2根据景区的环境承载和游客心理承受能力,确定景区的最大承载量和合理容量,设定6.3.3引导游客按照规定的线路游览,及时预防游客进入禁止入内的生态保护区、景观保护区等行为6.3.4应采取有效的监管措施,能及时发现和制止游客破坏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的行为发生,如在景6.4.1.1对景区内各类景观资源,包括具有景观和科学研究价值的地貌景观资源、珍稀动植物资源、6.4.1.2制定保护濒危物种、生物多样性、自然水系、植被、景观和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制度和实施6.4.1.3有条件的景区应建立有效的实施监测系统,对景区内各类的珍稀动植物资源进行实时监控管6.4.2环境保护6.4.2.1应制定旅游服务活动的环境保66.4.2.2各项旅游建设项目均应通过环境影响评价。6.4.2.3在旅游项目建设、施工和设施维护过程中,对周边环境,包括地貌、动植物、水体采取保护6.4.2.4根据景区自然环境进行合理的绿化配置,形成适合当地自然条件、品种丰富、观赏性较强的景观绿化效果。6.4.2.5应对景区内的裸露山体、荒地进行人工绿化。6.4.2.6因旅游项目建设造成的植被破坏,应采取人工绿化修复或封闭保护措施。6.5安全卫生6.5.1应建立防火监控系统和防火安全制度,消防设备齐全、完好、有效;严格预防各类火灾的发生,尤其要重视森林旅游区在火灾易发时期的防火管理。6.5.2建立旅游区各类污染源排放的实时监控系统和监管制度,及时发现和制止非法排放污染物。6.5.3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