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2567-2015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质量评审准则_第1页
DB34∕T 2567-2015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质量评审准则_第2页
DB34∕T 2567-2015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质量评审准则_第3页
DB34∕T 2567-2015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质量评审准则_第4页
DB34∕T 2567-2015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质量评审准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质量评审准则SafetyQualityAssessmentCriteriaOfMetalAndNonmetalUndergroundMineHYPERLINK2015-12-30发布2016-01-30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I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安徽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共同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有限公司、安徽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非煤矿山管理办公室、金属矿山安全与健康国家重点实验室、华唯金属矿产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安徽省采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海阁、王运敏、项宏海、何家齐、张华、李世杰、章林、汪为平、李同鹏、娄广文、李何林、侯大德、唐开元、武飞、汪绍元、路洪斌、范庆、陈佳、常剑、曹其光、胡崴。11范围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6722爆破安全规程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竖井罐笼提升信号系统安全技术要求罐笼安全技术要求矿井提升机和矿用提升绞车安全要求矿山电力设计规范煤矿井巷工程质量验收规范AQ2013.2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风技术规范局部通风金属非金属矿山在用提升绞车安全检测检验规范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监测监控系统建设规范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人员定位系统建设规范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紧急避险系统建设规范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压风自救系统建设规范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供水施救系统建设规范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信联络系统建设规范2坑内发生灾变事故时,为撤出井下作业人员而设置通往地表的出口。提升容器及平衡锤在运行中的导向装置。防坠器cagedog当提升钢丝强或其悬挂装置断裂时,阻止罐笼坠落的保护装置。提升绞车hoistingwinch指卷筒直径2m以下的用于主要提升的缠绕式提升装置。防跑车装置bull斜井提升时,为防止坠车事故,安设在矿车上的叉形止车装置和抓钩,或装在线路上的阻车器和挡车栏。压入式通风forcedventilation通风机安装在进风口,将新鲜空气压入坑内,使空气在正压下通过井巷和各作业地点的通风方式。抽出式通风exhaustventilation通风机安装在出风口,使空气在负压下通过井巷和作业地点,将污浊空气排出的通风方式。rn由数级通风机站接力,将地表新鲜空气,经进风井巷压送到坑内作业地点,再将污浊空气经回风井巷抽送到地表的通风系统。通风构筑物ventilationstructures引导、遮断风流和控制风量的设施。井下接地装置undergroundearthdevice3井下接地极和接地支线、接地母线的总称。其中含有井下主接地极的接地装置称为主接地装置,其余称为局部接地装置。防水闸门watertightdoor当井下在生产过程中突然大量涌水时,用以迅速截断水流、防止涌水蔓延淹井的安全设备。安全避险“六大系统”Safehavensixsystems指监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压风自救系统、通讯联络系统等六大系统。危险性较大的设施Hazardousfacilities指金属非金属矿山企业使用的、一旦失效易引发人身伤亡事故,或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设备设施,如提升机、钢丝绳、防坠器、主通风机、排水泵和空压机的压力表、安全阀、释压阀等。关键任务Keytasks若未正确执行,有可能对人员、财产、过程或环境造成重大损失或伤害的工作。重大事故隐患Majoraccidentrisk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在评审年度内(申请之日起前十年)未发生生产安全死亡事故,且满足下列要求的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方可参加安全质量标准化等级评审吏——矿山企业应持有工商营业执照、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且在有效期内;自主爆破的矿山应具备爆破作业单位许可证,且在有效期内,非自主爆破的矿山应与有资质的爆破单位签订爆破协议和安全管理协议。——矿山企业应建立各项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矿山企业应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经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考核,取得合格证书,且在有效期内。——特种作业人员均应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书,且在有效期内。——矿山企业应按规定足额提取安全生产费用。——矿山企业应依法参加工伤保险。4——矿山企业应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设立事故应急救援组织,并与邻近的矿山救护队或者其他应急救援组织签订救护协议。——矿山生产系统必须有设计。——矿山企业应无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生产和越界开采行为。——矿山生产系统必须有设计。——每个矿井至少应有两个独立的直达地面的安全出口,安全出口的间距应不小于30m;每个生产水平(中段)、采场均应有两个便于行人的安全出口,并应同通往地面的安全出口相通。——矿井提升运输系统有可靠的安全保护装置。——矿山企业必须建立机械通风系统。——矿山企业必须建立防排水系统。——危险性较大的设施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检测检验机构出具合格的检测检验报告,并在有效期5安全管理5.1人员配备及任职资格5.1.1矿山应按生产系统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每个独立的生产系统不少于3人。5.1.2矿山作业现场,每班应配备专(兼)职安全员。5.1.3矿山企业应配备技术负责人和注册安全工程师、专业技术人员,技术负责人不得在其他单位兼5.1.4矿山企业应在井口公示领导带班下井计划和当班带班领导姓名。5.1.5带班领导应与工人同时下井、同时升井,并形成书面带班记录。5.1.6矿山企业应按规定足额配备矿井通风作业、安全检查作业、提升机操作作业、矿山支柱作业、井下电气作业、矿山排水作业、矿山爆破作业等特种作业人员,并持证上岗。5.2程序文件5.2.1矿山企业应建立、健全下列人员和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d)职能部门;e)各岗位人员。5.2.2矿山企业应建立、健全下列安全生产管理制度:a)安全目标管理制度;b)矿领导下井带班制度;c)安全例会制度;d)安全检查制度;e)安全教育培训制度;f)生产技术管理制度;g)机电设备管理制度;5h)劳动管理制度i)安全费用提取与使用制度;j)重大危险源监控制度;k)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制度;1)安全技术措施审批制度;m)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n)职业危害预防制度;o)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制度;p)应急管理制度;q)安全生产奖惩制度;r)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制度等。5.2.3矿山企业应建立、健全所有工种的岗位操作规程。5.2.4矿山企业应识别作业过程中的关键任务并制定关键任务作业指导书,内容应包含任务名称、任务目标、人员及工具需求、安全职责、任务流程、隐患分析及对策措施、应急处置方案等。5.3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5.3.1矿山企业应明确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责任部门和人员。5.3.2矿山企业应每年制定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计划,并按计划执行安全教育培训。5.3.3矿山企业对新员工应执行“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并形成教育培训记录。5.3.4矿山企业对复岗和转岗员工应执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培训,并形成教育培训记录。5.3.5矿山企业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时,对受影响的员工应进行培训,并形成教育培训记录。5.3.6矿山企业对劳务人员、学习和参观人员应执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并形成相关记录。5.3.7新进矿山的井下作业职工,安全教育培训考试合格后,应在有安全工作经验的职工带领下工作满六个月并再次考核合格后方可独立工作。5.3.8从业人员培训时间应满足下列要求:a)新上岗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时间不少于72学时;b)从业人员每年接受再培训的时间不少于20学时。5.4安全生产投入5.4.1矿山企业应设置安全生产专项费用账户或科目。D2Z.5.4.2矿山企业应制定年度安全专项费用使用计划。5.4.3矿山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费用使用台账,地市矿山安全费用应当按照以本范围使用:a)完善、改造和维护安全防护设施设备(不含“三同时”要求初期投入的安全设施)和重大安全隐患治理,包括矿山综合防尘、防灭火、防治水、危险气体监测、通风系统、支护设备、机电设备、供配电系统、提升运输系统等完善、改造和维护支出以及实施地压监测监控、采空区治b)完善矿山监测监控、人员定位、紧急避险、压风自救、供水施救和通信联络等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应急救援技术装备、设施配置及维护保养,事故逃生和紧急避难设施设备的配置和应c)开展重大危险源和事故隐患评估、监控和整改;d)安全生产检查、评价(不包括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安全评价)、咨询、标准化建设;e)配备和更新现场作业人员安全防护用品;6f)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g)安全生产适用的新技术、新标准、新工艺、新装备的推广应用;h)安全设施及特种设备检测检验;i)其他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支出。5.5危险源辨识与评价5.5.1矿山企业应对矿山危险源进行辨识,并进行风险分级,根据风险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5.5.2矿山企业应根据变化情况或每年更新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结果。5.5.3矿山企业应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在存在安全生产风险的岗位设置告知卡,分别标明本企业、本岗位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后果、事故预防及应急措施、报告电话等内容。5.5.4矿山企业应在重大危险源、存在严重职业病危害的场所设置明显标志,标明风险内容、危险程度、安全距离、防控办法、应急措施等内容。5.5.5矿山企业对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应按规定备案。5.6事故应急救援5.6.1矿山企业应结合本单位的危险源状况、危险性分析情况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特点,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应包含综合预案、专项预案和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应急预案应经过评审并备案。5.6.2应急预案应当至少每三年全面修订一次,预案修订情况应有记录并归档。5.6.3矿山企业应设置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者兼职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人员。5.6.4矿山企业应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配备相应的应急物资及装备,并建立相关台账。5.6.5矿山企业每年应制定应急演练计划,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应急预案演练或者专项应急预案演练,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现场处置方案演练,并形成演练记录。5.7安全生产档案管理b)j)矿山地质资料、设计资料、评价资料及其它报告、批文应保存完整。公司级、车间(部门)级、班组级安全生产会议记录应保存完整。矿山主要设备档案(合格证书、说明书、相关图纸、运行使用记录、维修记录)应保存完整。职业卫生档案应保存完整。,矿山企业应保存下列图纸,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定期更新:矿区地形地质和水文地质图;,总平面布置图井上、井下对照图;各中段采掘充本程平面图;通风系统图;提升运输系统图;风、水管网系统图;充填系统图;井下通讯系统图;供配电系统图;井下避灾路线图;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布置图。5.8隐患排查治理75.8.1矿山企业应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台账,记录排查事故隐患的人员、时间、部位或者场所,事故隐患的具体情形、性质和治理情况。5.8.2矿山企业应当至少每半年组织一次事故隐患排查,并按照风险闭环管理的要求形成隐患排查台账。5.8.3重大事故隐患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标明治理责任、期限和应急措施。5.8.4隐患销案应由原隐患排查人员签字确认。5.9相关方管理5.9.1矿山企业应形成包含应急救援单位、医院、消防、公安、供电、设计单位、周边村镇等相关方联系方式及联系人的外部联系单位清单。5.9.2外包单位应当依法取得非煤矿山安全生产许可证和相应等级的施工资质。5.9.3外包单位项目部应根据所在矿山安全管理体系编制项目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和有关工程技术人员。5.9.4外包单位应定期对项目部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与考核,并对项目部进行安全生产检查。5.9.5矿山企业应与外包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5.9.6矿山正常生产期间,不得将主通风、主提升、供排水、供配电、主供风系统及其设备设施的运行管理发包给外包施工单位。5.9.7矿山企业应建立主要供应商档案,对供应商满足矿山安全生产的能力进行评估。6总图运输6.1基本要求6.1.1相邻矿山开采应满足生产安全要求,地表开采错动线重叠的应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6.1.2矿山主要建(构)筑物应布置在错动范围之外,且安全距离满足地表建(构)筑物的保护等级的相关要求,当布置在错动范围之内时,应留设保安矿柱。6.2周边环境6.2.1矿山企业对开采错动范围内的地表水体、公路铁路、高压输电线路、工业和民用建筑、文物古迹和风景区等应有安全可靠的保护措施。6.2.2地表建(构)筑物的保护等级和保护带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表1地表建(构)筑物的保护等级保护等级I重要或特别敏感的、采动后可能导致发生重大生产、伤亡事故的建(构)筑物;8表1(续)Ⅱ220kV及以上超高压输电线路杆塔,矿区总变电所,立交桥,高频通讯干线电缆;型工业建筑物;办公楼,长度大于20m的二层楼房和三层以上住宅楼;输水管干线和铸铁瓦斯管道支线;Ⅲ无吊车设备的砖木结构工业厂房,变形缝区段小于20m的两层楼房,村庄平房表2地表建(构)筑物的保护带宽度IⅡⅢ6.3总平面布置6.3.1工业场地总平面应结合自然地形进行布置,主要建(构)筑物应布置在地形较平缓、工程地质条件较好,不受洪水浸淹、不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地段;工业场地内可能发生塌方、滑坡危险的边坡应有可靠的安全措施。6.3.2工业场地布局合理,生产区与生活区应分开布置。6.3.3总降压变电所不应布置在受粉尘、腐蚀性气体和水雾影响的位置。6.3.4高位水池应布置在地质良好、不易渗漏溢流引起坍塌的地段。6.3.5空压机站应布置在空气洁净的地段,应避免受爆炸性、腐蚀性和有害气体及粉尘的影响。6.3.6矿山地表轨道运输系统、通讯与安全监控系统、输配电系统、电气设备、地表厂房以及提升井架或井塔等均应设置防雷接地。6.3.7总平面布置相关图纸应符合下列规定:a)总平面布置图中应标明矿山周边主要设施、矿山主要建(构)筑物、采矿权范围、地表错动范围和留设的保安矿柱。b)井上、井下对照图中应标明矿山主要建构筑物主采矿权范围、地表错动范围留设的保安矿柱、描地表沉降观测点和各中段实测巷道。6.4地表运输6.4.1矿区门口、有轨运输与无轨运输交叉处、有轨运输行人通行处等危险路段应按规定设置限速和警示标志。6.4.2出入矿区应有专用矿区道路,矿区道路穿过村庄、集镇等人员密集的场所时应有人车分流措施。6.4.3出入矿区的运输道路应平整,道路宽度应保证通行、会车等安全要求。6.4.4矿区内的汽车运输道路必须定期洒水降尘。7矿山井巷97.1基本要求7.1.1井下巷道净断面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7.1.2井下主要井巷严禁采用木支护作为永久性支护措施。7.1.3井巷的所有分道口要有醒目的路标,注明其所在地点及通往地面安全出口的方向。7.1.4矿山企业应绘制各中段采掘充工程平面图,图中应标明留设的保安矿柱、采空区(包括已处理采空区)、废弃井巷、挡水墙和采掘计划等,且至少半年更新一次。7.2梯子间与人行道7.2.1竖井(包括人行通风天井)梯子间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a)梯子倾角不大于80°。b)上下相邻两个梯子平台的垂直距离不大于8m。c)上下相邻平台的梯子孔要错开,平台梯子孔的长和宽分别不少于0.7m和0.6m。d)梯子间与提升间应完全隔开。7.2.2运输斜井人行道设置应符合GB16423的规定:a)人行道的宽度不小于1.0m。b)人行道的有效净高不小于1.9m。c)斜井坡度为7°~15°时设人行踏步;15°~35°时设踏步和扶手;大于35°时设梯子。d)运输物料的斜井,行车道和人行道之间应设置坚固的隔离设施;未设置的,提升时不应有人员通行。7.2.3运输平巷人行道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a)人力运输巷道的人行道不小于0.7m,机车运输巷道的人行道不小于0.8m,无轨运输巷道的人行道不小于1.2m。b)有效净高应不小于1.9m。c)井底车场矿车摘挂钩处应设两条人行道,每条净宽不小于1.0m。7.2.4无轨运输的斜坡道,应设人行道或躲避硐室,行人的无轨运输水平巷道应设人行道。人行道或躲避硐室应符合下列规定:a)人行道的有效净高应不小于1.9m,有效宽度不小于1.2m。b)躲避硐室的间距在曲线段不超过15m,在直线段不超过30m;躲避硐室的高度不小于1.9m,深度和宽度均不小于1.0m;躲避硐室应有明显的标志。7.3井巷掘进与支护ahbzZ.org.Cn7.3.1井巷掘进及使护应按设计和望织设计执鲁勿传播或其他用途7.3.2浇筑混凝土表面应平整、光滑,轮廓应规整。7.3.3锚杆安装应符合GB50213的规定:锚杆尾端的托板应紧贴壁面,未接触部位必须楔紧,锚杆露出托板长度≤50mm,喷浆后外露长度为0。7.3.4金属网紧贴壁面,网间压接(绑扎)牢固,连接压茬良好。7.3.5钢棚支护时,相邻棚腿间应设牢固的连接拉杆,棚架与顶帮之间的空隙必须塞紧、背实;棚腿歪斜、弯曲、顶梁变形较大时,应及时修复。7.3.6矿山企业对所有井巷应进行定期巡查,并形成巡查记录,损坏的支护应及时修复。7.3.7排险作业必须有两人同行,作业时一人监护和照明;在撬毛过程中,禁止同时打眼、支护、扒装作业。7.3.8主要提升井筒、运输大巷和大硐室的维修应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并经主管矿长批准。7.4安全防护与安全标志7.4.1竖井、天井、溜井或漏斗口上方,以及在相对于坠落面2m及以上的其他地点作业时,作业人员必须系安全带或采取其他安全保护措施。7.4.2竖井与各中段的连接处应有足够的照明和高度不小于1.5m的栅栏或金属网。7.4.3竖井、天井、溜井和漏斗口应设有安全警示标志、照明、护栏或隔筛、盖板。7.4.4井下巷道应设置有水灾、火灾逃生方向的指示标志。7.4.5井巷报废应符合下列规定:a)报废的竖井应填实或在井口浇注1个大于井筒断面的坚实的钢筋混凝土盖板,并在周围设置栅栏和安全警示标志。b)报废的斜井应填实或在井口以下斜长20m处砌筑1座砖、石或混凝土墙,再用泥土填至井口,并加砌封墙。c)报废的平硐,必须从硐口向里用泥土填实至少20m,再砌封墙。d)报废的巷道和硐室必须封闭,并悬挂安全警示标志。7.4.6封填报废的竖井、斜井和平硐时,必须做好隐蔽工程记录,并填图归档。8采矿工艺8.1基本要求8.1.1采矿方法应与已批准的设计一致,采矿方法变更应经过原审查机关重新审查。8.1.2采用空场法采矿的矿山,应有采空区处理方案,并按方案进行采空区处理。8.1.3井下爆破作业应编制爆破设计说明书,并按照设计说明书进行爆破施工。8.1.4爆破作业应由持证的爆破作业人员执行,应设置爆破警戒线,爆破警戒线外应设置明显安全警示标志并派专人警戒。8.2采矿方法8.2.1矿块开采应有单体设计,采矿参数应与设计一致8.2.2空场法采矿采场内严禁采用人工装运作业。8.2.3采用空场法采矿时,应符合下列规定:a)上、下分段的矿房和矿柱应对齐,规格尽量相同。b)矿柱回采影响采场及周边巷道安全时,应有回来设计方案和安全技术保护措施。c)应严格保持矿柱(含顶柱、底柱和间柱等)的尺寸、形状和直立度。d)采用分段法采矿,除作为回采、运输、充填和通风的巷道莽,本得在菜场间程内开掘其他巷道。8.2.4采用崩落法采矿时,应符合下列规定:a)采用壁式崩落法采矿,放顶时,人员不应在放顶区附近的巷道中停留;放顶后,应及时封闭落顶区,禁止人员入内;相邻两个中段同时回采时,上中段回采工作面应比下中段工作面超前一个工作面斜长的距离,且应不小于20m。b)采用有底柱分段崩落法和阶段崩落法采矿,拉底空间应形成厚度不小于3~4m的松散垫层;采场顶部应有厚度不小于崩落层高度的覆盖岩层,若采场顶板不能自行冒落,应及时强制崩落或用充填料予以充填。c)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采矿,回采工作面的上方应有大于分段高度的覆盖岩层,若上盘不能自行冒落或冒落的岩石量达不到所规定的厚度,应及时进行强制放顶;上下两个分段同时回采时,上分段应超前于下分段,超前距离应使上分段位于下分段回采工作面的错动范围之外,且应不d)采用分层崩落法采矿,每个分层进路宽度应不超过3m,分层高度应不超过3.5m;上下分层同时回采时,应保持上分层(在水平方向上)超前相邻下分层15m以上;顶板不能及时自然崩落的缓倾斜矿体,应进行强制放顶。e)采用自然崩落法采矿,应编制放矿计划,严格进行控制放矿。8.2.5采用充填法采矿时,应符合下列规定:a)采场应有良好的照明;顺路行人井、泄水井(水砂充填用)和通风井,均应保持畅通。b)每一分层回采完毕后应及时充填,上向充填法最后一个分层回采完毕后应严密接顶;下向充填法每一分层均应接顶密实。c)采场下部巷道及水沟堆积的充填料,应及时清理。8.2.6采场及采区溜井应符合下列规定:a)严禁废钢钎、废旧钢材、钢丝绳、淤泥、充填料等杂物卸入溜井。b)禁止人员进入溜井内处理堵塞。c)溜井不应放空。d)溜井口不应有水流入。e)溜井口应安设格筛。f)溜井口应加强照明并悬挂警示红灯。g)无轨设备出矿的溜井口应设置挡车设施。8.3凿岩爆破8.3.1凿岩工作面应有良好的照明。8.3.2凿岩工不得单人作业,严禁骑在气腿上或压在机器上打眼。8.3.3钻凿的炮孔需经验收,并形成记录;中深孔和深孔需经测量人员验收,并绘制炮孔实测图,对不合格的炮孔应进行处理或补孔。8.3.4导爆管雷管应使用专用起爆器起爆,不得使用药包起爆导爆索和导爆管。8.3.5爆破警戒线内禁止烟火,并不应携带火柴、打火机等火源和手持式或其他移动式通讯设备进入警戒区域。8.3.6敷设起爆网路应由有经验的爆破员或爆破技术人员实施,并实行双人作业制。8.4爆破器材管理8.4.1井下爆破安全距离应符合GB、6722的规定;井下炸药库30m以内的区域不应进行爆破作业。在离炸药库30m~100益区域内进行爆破时,人员不应停留在炸药库内。他8.4.2井下爆破器材库应符合下列规定:a)库内储存的爆破器材数量不得超过库房设计容量。b)井下爆破器材库应有两个出口。c)井下爆破器材库应有独立的回风道。d)井下爆破器材库应设防爆门,防爆门在发生意外爆炸事故时应可自动关闭。e)井下爆破器材库应有专人保管,双人双岗。8.4.3爆破器材运输与发放应符合下列规定:a)不应在上下班或人员集中的时间内运输爆破器材。b)爆破器材不应在井口房或井底车场停留。c)矿用机车运输爆破器材时,列车前后应设“危险”警示标志。d)汽车运输爆破器材时,车头、车尾应分别安装特制的蓄电池红灯作为危险标志。e)人工搬运爆破器材时,不应一人同时携带雷管和炸药;雷管和炸药应分别放在专用背包(木箱)内,不应放在衣袋里。f)非自主爆破的矿山,爆破器材应由有资质的爆破协议单位技术人员申领,并应有所在矿山主管领导的审批。8.5采场运搬8.5.1采用电耙出矿应符合GB16423的规定:a)电耙道内应有良好照明。b)电耙绞车前部应有防断绳回甩的防护设施。c)电耙运行时,耙道内或尾部不应有人。d)电耙停止运行时,应使钢丝绳处于松弛状态。8.5.2采用无轨装运设备出矿应符合GB16423的规定:a)装矿进路路面应平整、无大块、无积水。b)无轨装运设备运行范围内,严禁有人。c)有人驾驶的无轨装运设备不应进入采空区内铲装矿石,采场内三角矿堆的回收应采用遥控铲运d)柴油铲运机必须安装废气净化装置和配备灭火器。e)铲运机驾驶座上方应设牢固的防护棚,铲运机的制动闸、喇叭、照明应完好。8.5.3振动放矿机出矿,矿石中粉矿含量较多而干燥时,应采取有效的降尘措施。8.6地压管理与采空区处理8.6.1矿山企业应形成采空区台账,准确记录采空区编号、位置、体积、顶板暴露面积、治理情况等,并对应反映在中段实测图纸中。8.6.2围岩松软不稳定的回采工作面、采准和切割巷道应有支护措施。8.6.3人员进入采场内作业,应备有敲帮问顶工具或设备。8.6.4井下废弃井巷、采空区及塌陷区等,均应设置警示标志,禁止人员进入。8.6.5矿山企业每年应组织有关部门对矿山地压活动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并制定控制地压活动措施。8.6.6对在需要保护的建(构)筑物、铁路、水体下开采和采空区危害较大的地下矿山,应设置地表沉降观测系统或地下岩移观测系统。8.6.7地表塌陷区外应设置明显警示标志或栅栏。ahbz2.org.cN8.7.1矿山企业每年应制定充填计划。8.7.2充填能力、充填料浆浓度和充填体强度应能满足设计要求。8.7.3充填地点与各中段管路巡回检查点和充填站之间,应设置通讯联络电话。8.7.4矿山企业应有专人对充填管路进行巡回检查,保留充填管路巡回检查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8.7.5垂直和倾斜的充填料输送管道的底部,应安装事故排料阀和事故池。8.7.6矿山企业应对不同采空区的充填体钻取岩芯进行强度检验,保留充填体岩芯检验记录。8.7.7充填密闭墙应有足够的强度,并安置滤水设施。9提升运输9.1基本要求9.1.1严禁使用国家和省明令淘汰、禁止的提升和运输设备。9.1.2提升井架(塔)内应设置过卷挡梁和楔形罐道,楔形罐道顶部需设封头挡梁。9.1.3竖井提升的井口和井下各中段(水平)安全门、摇台与提升信号应闭锁,只有在安全门关闭、摇台抬起后,才能发出开车信号。9.1.4供人员上、下的斜井,垂直深度超过50m的,应设专用人车。9.1.5斜井提升应做到“行人不行车,行车不行人”。9.1.6提升钢丝绳必须采用取得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的重要用途钢丝绳。9.1.7架线电机车必须有符合规范的受电弓和驾驶棚。9.1.8井下无轨运输设备应取得矿用产品安全标志。9.2竖井提升9.2.1地表及各中段距井口5m外应设置侯罐区。9.2.2竖井用罐笼升降人员或物料的,每层罐笼允许乘罐人数和最大载重量应在井口公布,严禁超载运行。9.2.3禁止同一层罐笼同时升降人员和物料。9.2.4地表及各中段井口必须装设安全门,地表车场和井底车场进场侧,必须装设坚固可靠的阻车器。9.2.5罐笼与井口的衔接,使用钢丝绳罐道时,各中间阶段应设稳罐装置。9.2.6罐笼停靠在井口和各中段时,在不影响提升的情况下,罐笼底板与锁口平台的间隙不得大于竖井中用于升降人员或升降人员和物料的单绳提升罐笼应装设防坠器。9.2.8防坠器的使用应符合下列规定:a)使用中的防坠器,每半年进行一次清洗和不脱钩试验,每年进行一次脱钩试验。b)新安装或大修后的防坠器,应先进行脱钩试验。c)防坠器的各个连接和传动部件,必须经常处于灵活状态。9.2.9竖井内提升容器之间、提升容器与井壁或罐道梁之间的最小间隙,应符合GB16423的规定,见表3。表3竖井内提升容器之间以及提升容器最突出部分和井壁、罐道梁、井梁之间的最小间隙土之间充间梁之间罐道布置在容器一侧在容器正门—9.2.10罐道钢丝绳的直径应不小于28mm;防撞钢丝绳的直径应不小于40mm。9.2.11缠绕式提升机和提升绞车应设定车装置。9.2.12除安全门、摇台与提升信号的闭锁外,提升系统其他闭锁应符合GB16541的规定:a)信号装置与提升机的控制回路应闭锁,只有在井口总信号台发出开车信号后提升机才能启动。b)各中段(水平)信号之间应闭锁,同一时间内只允许有一个中段(水平)向井口总信号台发出工作信号,只有当罐笼所在中段(水平)发出开车信号后,井口总信号台才能向提升机司机发出开车信号。9.2.13提升信号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a)信号发送或接收地点应张贴信号工操作规程、岗位责任制和交接班制度,明示信号的种类、用途和使用方法。b)升降人员和主要井口提升绞车信号装置的直接供电线路上,不应分接其他负荷。9.2.14提升装置应备有下列技术资料:a)提升机说明书;b)提升机总装配图和备件图;c)制动装置的结构图和制动系统图;d)电气控制原理系统图;e)提升系统图;f)设备运转记录;g)检验和更换钢丝绳的记录;h)大、中、小修记录;i)岗位责任制和操作规程;j)提升机司机班中检查和交接班记录;k)主要装置(包括钢丝绳、防坠器、天轮、提升容器、罐道等)的检查记录。9.2.15矿山企业应对金属井架、井筒罐道梁、壁座和其他装备的固定和锈蚀情况每年至少检查1次。发现松动,应采取加固或其他措施;发现防腐层剥落,应补刷防腐剂。检查和处理结果应留有记录。9.2.16提升装置的各部分,包括提升容器、连接装置、防坠器、导向装置、罐道、阻车器、摇台、装卸设备、天轮和钢丝绳,以及提升绞车各部分,包括滚筒、制动装置、深度指示器、防过卷装置、限速器、调绳装置、传动装置、电动机和控制设备以及各种保护和闭锁装置等,每天必须由专职人员检查1次,每月还必须组织有关人员检查1次。发现问题,必须立即处理,检查和处理结果都应留有记录。9.2.17提升机检验检测报告中应包含过卷保护装置、过速保护装置、过负荷和欠电压保护装置、限速保护装置、减速功能保护装置、深度指示器失效保护装置、闸间隙保护装置、缠绕式提升机松绳保护装置等的主要提升保护装置的检测内容。9.2.18每卷钢丝绳必须保存有包括出厂厂家合格证、验收证书等完整的原始资料。9.2.19竖井提升机操作室内应悬推制动系统图X电气控制原理图、提升机技术参数、提升系统图、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和应急处置程序卡等。交使用,请勿传播或其他用途9.3斜井提升9.3.1提升矿车的斜井,必须安装常闭式防跑车装置。9.3.2斜井上部和中间车场,必须设坚固可靠的阻车器或挡车栏。9.3.3各车场应设信号硐室及避车硐室,并有明显的标志。9.3.4各中段甩车场应设红绿灯信号装置。9.3.5斜井人车要有顶棚,并装有可靠的断绳保险器,列车每节车厢的断绳保险器应相互连结。9.3.6运送人员的列车,应有随车安全员,随车安全员应坐在装有断绳保险器操纵杆的第一节车内;运送人员的专用列车的各节车厢之间,应附挂保险链。9.3.7斜井提升机操作室内应悬挂制动系统图、电气控制原理图、提升机技术参数、提升系统图、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和应急处置程序卡等。9.4钢丝绳与连接装置9.4.1提升装置的天轮、卷筒、主导轮和导向轮的最小直径与钢丝绳直径之比,应符合GB20181的a)摩擦轮式提升装置的主导轮,有导向轮时不小于100,无导向轮时不小于80。b)落地安装的摩擦轮式提升装置的主导轮和天轮不小于100。c)地表单绳提升装置的卷筒和天轮,不小于80。d)井下单绳提升装置卷筒和天轮,不小于60。9.4.2使用中的钢丝绳,安全系数应符合GB16423的规定:a)专作升降人员用的,不应小于7;c)专作升降物料和悬挂吊盘用的,不应小于5。9.4.3钢丝绳缠绕层数应符合AQ2022的规定:a)竖井中升降人员或升降人员和物料的,应缠绕单层;专用于升降物料的,缠绕层数不应大于2于3层。9.4.4缠绕两层或多层钢丝绳的卷筒,应符合GB16423的规定:a)卷筒边缘应高出最外一层钢丝绳,其高差不小于钢丝绳直径的2.5倍。b)卷筒上应装设带螺旋槽的衬垫,卷筒两端应设有过渡块。9.4.5钢丝绳固定绳卡应符合GB16423的规定:a)多绳提升的钢丝绳用专用桃形绳夹时,回绳头应用2个以上绳卡与首绳卡紧。b)单绳提升,钢丝绳与提升容器之间用桃形环连接时,钢丝绳由桃形环上平直的一侧穿人,用不少于5个绳卡(其间距为200~300mm)与首绳卡紧,然后再卡一视察圈(使用带模块楔紧装置的桃形环除外)。9.5.1罐笼进出口必须装设罐帘或罐门。9.5.2罐帘或罐门关闭后,安全间隙应符合GB16542的规定:c)横竖杆各自的间距不得大于流2lm用播或其他用途9.5.3装载矿车的罐体底板应敷设轨道,且应敷设与轨道等长的护轨。9.5.4装载矿车的罐笼应符合GB16542的规定:罐体内必须安装坚固可靠的阻车器,阻车器的阻爪在阻车时不得自行打开;采用橡胶压块式阻车器时,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9.5.5罐体顶部应设顶盖门,多层罐笼的中间隔板上应设人孔。9.6有轨运输9.6.1矿车应采用不能自行脱钩的连接装置。9.6.2架线式电机车滑触线悬挂高度应符合GB16423的规定:a)主要运输巷道:线路电压低于500V时,不低于1.8m;线路电压高于500V时,不低于2.0m。b)井下调车场、架线式电机车道与人行道交叉点:线路电压低于500V时,不低于2.0m;线路电压高于500V时,不低于2.2m:井底车场不低于2.2m。c)井底车场(至运送人员车站),不低于2.2m。9.6.3滑触线架设应符合GB16423的规定:a)滑触线悬挂点的间距,在直线段内应不超过5m;在曲线段内应不超过3m。b)滑触线线夹两侧的横拉线,应用瓷瓶绝缘;线夹与瓷瓶的距离不超过0.2m;线夹与巷道顶板或支架横梁间的距离,不小于0.2m。c)滑触线与管线外缘的距离不小于0.2m。d)滑触线与金属管线交叉处,应用绝缘物隔开。9.6.4轨道铺设应符合下列规定:a)轨道型号应与设计一致。b)应按设计设置轨距拉杆。c)轨枕、道岔的规格及材质应符合设计要求,正常枕间距为600~700mm,过渡枕间距为500~600mm,接头枕间距为400~500mm。9.6.5电机车运输应遵守下列规定:a)高硫和有自燃发火危险的矿井,应使用防爆型蓄电池电机车。b)电机车的闸、灯、警铃、连接器和过电流保护装置应能正常使用。c)电机车司机不应擅离工作岗位;司机离开机车时,应切断电动机电源,拉下控制器把手,取下车钥匙,扳紧车闸将机车刹住。d)单机牵引列车正常行车时,机车应在列车的前端牵引(调车或处理事故时不在此限)。e)除调车场外,其他位置不应无连接装置顶车和顶车倒退行驶;特殊情况需短距离倒行时,应减速慢行,且有专人在倒行前方观察监护。9.6.6电机车运输的滑触线应设分段开关,分段距离应不超过500m;每一条支线也应设分段开关。9.6.7蓄电池组的充电和更换,应在充电室内进行;充电室内的充电设施和更换电池组应采用机械化操作。9.7无轨运输9.7.1井下无轨运输设备应配有废气净化装置和灭火装置。9.7.2在斜坡上停车时,应采取可靠的挡车措施;斜坡道行车时禁止熄火下滑。9.7.3采用汽车运输时,汽车顶部至巷道顶板的距离应不小于0.6m。9.7.4硐口、急弯、陡坡下巷道叉口和视距不足的路段应设置限速标志。CN9.7.5斜坡道内应安装车辆控制信号。9.8带式输送机运输9.8.1带式输送机应设有防胶带撕裂、断带、跑偏等保护装置,并有可靠的制动、胶带清扫以及防止过速、过载、打滑、大块冲击等保护装置;线路上应有信号、电气联锁和停车装置;上行的带式输送机,应设防逆转装置。9.8.2人员不得搭乘非载人带式输送机。9.8.3禁止使用带式输送机运送非矿岩物料。9.8.4在倾斜巷道中采用带式输送机运输时,输送机的一侧应平行敷设一条检修道。9.9人力推车运输9.9.1推车人员应携带矿灯,每人只允许推一辆车。9.9.2线路坡度5%以下时,前后两车的间距应不小于10m;坡度大于5%时,间距应不小于30m;坡度大于10%时,不应人力推车。9.9.3矿车在能够自滑的线路上运行时,应有可靠的制动装置。9.9.4推车人员不应骑跨车辆滑行或放飞车。9.9.5矿车通过道岔、巷道口、风门、弯道和坡度较大的区段,以及出现两车相遇、前面有人或障碍物、脱轨、停车等情况时,推车人应及时发出警号。10通风防尘10.1基本要求10.1.1矿山企业应设置通风防尘管理机构,并配备通风防尘管理人员。10.1.2矿井通风的有效风量率不得低于60%。10.1.3井下爆破器材库、储存动力油的硐室、井下风机硐室、所有机电硐室均应供给新鲜空气。10.1.4正常生产情况下,主通风机应连续运转。10.2矿井通风10.2.1箕斗井不应兼作进风井;混合井作进风井时,应采取有效的净化措施。10.2.2进入矿井的空气不得受有毒有害物质或粉尘的污染,从矿井排出的污风与主风机噪声不得对周边居民造成危害。10.2.3井巷断面平均最高风速应不超过表4规定:表4井巷断面平均最高风速规定提升人员和物料的井筒,中段主要进、回风道,修理中86410.2.4井下应按设计设置通风构筑物(麵风门、风桥勿风窗摺挡威墙等也其建筑应牢固、密闭性好。10.2.5储存动力油的硐室要有独立的回风道。10.2.6采场开采结束后,应封闭所有与采空区相通的影响正常通风的巷道。10.2.7井下破碎硐室、主溜井等处的污风应引入回风道。10.2.8矿井主要进风风流,不得通过采空区和塌陷区,需要通过时,应砌筑严密的通风假巷引流。10.2.9主要进风巷和回风巷,应经常维护,保持清洁和风流畅通,不应堆放材料和设备。10.2.10同一中段水平布置多个采场或不同中段水平的采场同时开采时,不应存在串联通风。10.2.11矿山企业应对通风系统定期进行检查、维护,并记录存档。10.2.12矿山通风系统图中应标明风流的方向和风量、所有风机和通风构筑物的位置等。10.3主通风机10.3.1排送高硫或有腐蚀性气体的风机,应采取防腐蚀措施或选用耐腐蚀风机。10.3.2每台主通风机应具有相同型号和规格的备用电动机,并有能迅速调换电动机的设施。对有多台型号相同主通风机工作的矿山,备用电动机数量可增加1台。10.3.3主通风机房内应设有测量风压、风量、电流、电压和轴承温度等的仪表,还必须有直矿通调度室的电话,并有反风操作系统图、岗位责任制和操作规程。10.3.4主通风机应有使矿井风流在10min内反向的措施,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反风试验,并测定主要风路反风后的风量。10.3.5采用多级机站通风系统的矿山,主通风系统的每一台通风机都应满足反风要求,以保证整个系10.3.6主通风机运转产生的噪音对周边居民或作业人员有影响时应采取降噪措施。10.4局部通风10.4.1井下局部通风应采用矿用局部通风机。10.4.2掘进工作面和通风不良的采场应安装局部通风设备,局部通风机应有完善的保护装置。10.4.3采场未形成通风系统之前,不应进行回采作业。10.4.4采场和电耙巷道应利用贯穿风流通风或机械通风,电耙的耙运方向应与风流方向相反,电耙司机应位于风流的上风侧。10.4.5井下作业地点的风速应符合GB16423的规定:a)硐室型采场最低风速应不小于0.15m/s。b)巷道型采场和掘进巷道应不小于0.25m/s。c)电耙道和二次破碎巷道应不小于0.5m/s。10.4.6停止作业并己撤除通风设备而又无贯穿风流通风的采场、独头上山或较长的独头巷道,应设栅栏和警示标志,防止人员进入。10.4.7人员进入独头工作面之前,应开动局部通风设备通风;独头工作面有人作业时,局扇应连续运10.4.8采用压入式通风的局扇应安装在有贯通风流的巷道中,并应距巷道口靠上风侧10m以上;采用抽出式通风的局扇,其出风口应安装在有贯通风流的巷道中,并应距巷道口靠下风侧的10m以上。10.4.9局部通风的风筒口与工作面的距离,应符合AQ2013.2的规定:a)压入式通风应不超过10m。b)抽出式通风应不超过5m。10.4.10风筒吊挂应平直六审固,接头严密。用,传播或其他用途10.4.11地下破碎系统应设有独立的通风、除尘系统。10.5防尘与检测10.5.1凿岩应采取湿式作业;矿石性质不适合湿式作业的,应安装干式捕尘装置。10.5.2接尘作业人员应佩戴合格的防尘口罩。10.5.3溜井卸矿口应设置降尘措施。10.5.4爆破后和装卸矿(岩)时,应进行洒水降尘。10.5.5矿山应按下列规定的时间对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检测:a)主要产尘作业点,每月至少检测两次。b)噪声、温度、湿度,每三个月至少检测一次。c)矿井空气中有害气体的浓度,每月至少检测一次。10.5.6矿山企业应配备足够数量的测尘仪器、气体测定分析仪器、水质测定分析仪器和其它有关职业健康方面的仪器等,并应按国家规定进行校准。10.5.7矿山企业应经常检查防尘设施,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防尘设施正常运转。11电气设备11.1基本要求11.1.1井下电气设备应为矿用设备。11.1.2矿山存在一级负荷且两路电源均需经主变压器变压时,地面主变电所主变压器应不少于2台,且一级负荷的两路电源均需经主变压器变压。地下矿山一级负荷应符合GB50070的规定:a)井下有淹没危险环境矿井的主排水泵及下山开采采区的采区排水泵。b)井下有爆炸或对人体健康有严重损害危险环境矿井的主通风机。c)矿井经常升降人员的立井提升机。d)根据国家或行业现行有关标准规定应视为一级负荷的其他设备。11.1.3由地面到井下中央变电所或主排水泵房的电源电缆,至少应敷设两条独立线路,并应引自地面主变电所的不同母线段(无淹没危险的小型矿山除外)。11.1.4井下主变(配)电所和具有低压一级负荷的变(配)电所的配电变压器不得少于2台;当其中1台停止运行时,其余变压器应能承担全部负荷。11.1.5井下电气设备不应接零。11.1.6井下应采用矿用变压器。11.1.7向井下供电的变压器或发电机中性点不应直接接地。11.1.8高压变配电设备和线路的检修及停送电,必须严格执行停电申请和工作票制度。11.1.9停电检修时,应切断所有开关,将把手加锁,验电、放电和将线路接地,并且悬挂“有人作业,禁止送电”的警示牌,只有执行这项工作的人员,才有权取下警示牌并送电。11.1.10井下电气作业必须由两名电工进行,不准单人作业。11.1.11井上和井下供配电室内应配备符合安全要求的绝缘手套和绝缘靴。11.2电气线路11.2.2电缆敷设座符俭华50070的规定用,请a)由地面送往井下变(配)电所不同回路的电源电缆,在井筒内平行敷设时,其电缆间距应大于小于0.3m。c)高、低压电力电缆敷设在巷道同一侧时,电缆敷设应平直,不应有穿插,高压电缆应敷设在上方;高、低压电缆相互之间的净距应大于0.10m。d)电力电缆与信息电(光)缆同侧敷设时,电力电缆应在下方,与电话、信号电缆的净距不得小于0.10me)水平或倾斜巷道内的电缆悬挂点的间距,不得大于3m;立井电缆悬挂点的间距,不得大于611.2.4电缆通过防火墙、防水墙或硐室部分应符合GB16423的规定:每条应分别用金属管或混凝土11.2.5巷道内的电缆每隔100m以及分路点上,应悬挂注明编号、用途、电压、型号、规格、起止11.2.6供给移动式机械(装岩机、电动铲运机)的电力线路应采用井下矿用橡套电缆,电缆中间不应a)双电源进线变(配)电所,应设置电源进线断路器;当两回电源同时送电时,母线应分段,并b)单电源进线的变(配)电所,当变压器超过2台或有高压出线时,应装设进线断路器。11.3.3从井下中央变电所或采区配电所引11.3.4井下变配电所高压馈出线,应装设单相接地保护装置;低压馈出线,应装设漏电保护装置。a)井下永久性中央变配电所硐室,应砌碹支护。b)变电硐室应采用非可燃性材料支护。c)硐室顶板和墙壁不得有渗水。a)长度超过6m的变配电硐室,应在两端各设a个出口;当硐室长度大于30m时,应在中间增设一个出口。c)有淹没、火灾、爆炸危险的矿井,机电硐室都应设置防火门或防水门。11.4.3井下变配电硐室地面标高应符合GB16423的规定:a)中央变(配)电所的地面标高,应比其入口处巷道底板标高高出0.5m,与水泵房毗邻时,应高于泵房地面0.3m。b)采区变(配)电所和其他电气设备硐室的地面应高出其出口处巷道底板0.2m。11.4.4硐室内各电气设备之间应留有宽度不小于0.8m的通道,设备与墙壁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0.511.4.5井下主变(配)电所和主排水泵站均应设有单独通至巷道的通路,通路上应装设向外开的栅栏11.4.6硐室内电气设备的控制装置,应注明编号和用途,并有停送电标志;硐室入口应悬挂“非工作人员禁止入内”的标志牌,高压电器设备应悬挂“高压危险”的标志牌。11.4.7无人值班的电气设备硐室,应关门加锁。11.5.1井下所有作业地点、安全通道和通往作业地点的人行道,都应有照明。11.5.2从采区变电所到照明用变压器的380V/220V供电线路,应为专用线,不应与动力线共用。11.5.3照明电压应符合GB50070的规定:a)主要巷道的固定式照明电压可采用220V或127V。b)天井以及天井至回采工作面之间应采用36V。c)爆破装药用电灯照明时,在离爆破器材20m以外可采用220V,在作业现场应采用36V,当选择矿用防爆型灯具时可采用127V。d)行灯电压不应大于36V。e)井下爆破器材库内的电压应为36V。11.5.4井下溜井口、废井巷口等危险地点应设置警戒照明。11.6接地保护11.6.1井下所有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电缆的配件、金属外皮、轨道中接近电缆线路的金属构筑物等都应接地。11.6.2井下局部接地装置的设置地点应符合GB50070的规定:a)装有固定电气设备的硐室和单独的高压配电装置。b)低压配电点或装有3台以上电气设备的地点。c)连接高压电力电缆的接线盒。11.6.3矿井电气设备保护接地系统应形成接地网。11.6.4所有电力设备的保护接地装置和局部接地装置,应同主接地极连接以形成一个总接地网。12.1基本要求12.1.1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山应设立专门防治水机构,配置专职防治水专业技术人员,建立专业探放水队伍,配备相应的防排水设施、配齐专用探水装备和防治水抢险救灾设备。12.1.2存在突水危害的矿山,应采用超前探水或其他防水措施或其12.1.3各类防、隔水矿(岩)柱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随意变动,水患消除前,严禁在各类防隔水矿(岩)柱中进行采掘活动。12.1.4主要泵房应按设计装设防水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山,应在井底车场周围、中央泵站的巷道两端或有突水危险的地段设置防水闸门。12.1.5矿区各井口的标高应高于当地历史最高洪水位1m以上。工业场地的地面标高,应高于当地历史最高洪水位。达不到要求的,应以历史最高洪水位为防护标准修筑防洪堤,井口应筑人工岛,使井口高于最高洪水位1m以上。12.2地面防排水12.2.1矿区及其附近的容易积水的地点,应修筑沟渠,排泄积水;不能修筑沟渠时,应填平压实;范围太大无法填平时,应用水泵或建排洪站排水。12.2.2矿区受河流、洪水威胁时,应修筑堤坝和泄洪渠;河流穿过矿区的,应采用留保安矿柱或充填采矿法保护河床不塌陷,或将河流改道至开采影响范围以外。12.2.3矿区范围汇水面积较大的,应在采矿错动范围外修筑截洪沟,将降雨径流截出矿区。12.2.4地面塌陷、裂缝区的周围,应设截水沟或挡水围堤。12.2.5排到地面的井下水及地表集中排水,应引出矿区。12.2.6报废封闭的竖井、斜井、探矿井、钻孔和平硐等,应在周围挖掘排水沟,防止地表水进入地下12.2.7废石、矿石和其他堆积物,应避开山洪方向,以免淤塞沟渠和河道。12.2.8露天和地下同时开采或由露天转入地下开采的矿山,应制定防排水计划和措施。12.3井下探防水12.3.1矿山企业应查明矿区范围内的含水层、岩溶带、地质构造、在用及废弃矿井、老采空区、积水的旧井巷、各类地表水体、沼泽、防治水工程等详细情况,并填绘矿区水文地质图。12.3.2探放水工程必须先编制设计,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a)探放水的采掘工作面及周围的水文地质条件、水害类型、水量及水压预计。b)探放水巷道的开拓方向、施工次序、规格和支护方式。c)探放水钻孔组数、个数、方向、角度、深度、孔径、施工技术要求和采用的超前距、帮距及探水线确定。d)探放钻孔孔口安全装置及耐压要求等。e)探放水施工与掘进工作的安全规定。f)受水威胁地区信号联系和避灾路线。g)通风措施。h)防排水设施,如水闸门、水闸墙、水仓、水泵、管路、水沟等排水系统及能力的安排。i)水情及避灾联系汇报制度和灾害处理措施。j)探放水硐室设计、探放水孔布置的平面图、剖面图等。12.3.3井下探放水应符合以下规定:a)探水的巷道中间不得有低洼积水段。b)探水巷必须在探水钻孔有效控制范围内掘进。c)每次探水后、掘进前O应在起点处设置标志,并建立挂牌制度。OCnd)巷道支护应牢固,顶、帮背实,无高吊棚脚,斜巷有撑枉。e)探放水地点必须安设电话和报警装置。用,请勿传播或其他用途f)探放水工程必须按照批准的设计施工,未经审批单位允许,不得擅自改变设计。12.3.4相邻的井巷或采区,如果其中之一有涌水危险,则应在井巷或采区间留出隔离安全矿柱,矿柱尺寸由设计确定。12.3.5每年雨季前,应由主管矿长组织一次地表及井下防水检查,并保留检查记录。12.3.6影响矿区安全的落水洞、岩溶漏斗、溶洞等,均应严密封闭。12.3.7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山,应建立地下水观测网。12.3.8通过防水闸门的轨道、电机车架空线等必须灵活易拆;通过防水闸门墙体的各种管路和闸门外侧的闸阀的耐压能力必须与防水闸门设计压力一致;通过防水闸门墙体的电缆、管道,必须用堵头和阀门封堵严密,不得漏水。12.3.9防水闸门必须安设观测水压的装置并有放水管和放水闸阀。12.4井下排水12.4.1井下主要泵房的出口应不少于两个,其中一个用斜巷与井筒连通,斜巷上口应高出泵房地面标高7m以上;其他通往井底车场。12.4.2泵房地面标高,应高出其人口处巷道底板标高0.5m(潜没式泵房除外)。12.4.3井下主要排水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b)工作水泵应能在20h内排出一昼夜的正常涌水量(包括充填水及其它用水);除检修泵外,其他水泵应能在20h内排出一昼夜的最大涌水量。12.4.4井筒内应至少装设两条相同的排水管,其中一条工作,一台备用。12.4.5井下水仓应符合下列规定:a)水仓应由两个独立的系统组成。b)涌水量较大的矿井,每个水仓的容积,应能容纳2~4h的井下正常涌水量;一般矿井主要水仓总容积,应能容纳6~8h的正常涌水量。12.4.6水仓进水口应设置蓖子;采用充填法的矿山,水仓前应设沉淀清理设施;12.4.7主排水泵房内应悬挂水泵技术参数、排水系统图、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和应急处置程序卡等。12.4.8矿山企业应保存矿井排水记录,掌握矿山实际最大涌水量、正常涌水量等资料。12.4.9主水泵应轮流启用,每年雨季前对排水系统进行一次联合排水试验,并保留联合试验记录。12.4.10矿山设置的水沟应符合设计要求。12.4.11大水及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山主排水泵房内的水泵应能在地表启动。13防灭火13.1基本要求13.1.1矿山的建(构)筑物和重要设备,应建立消防隔离设施,设置有效的消防设备和器材。13.1.2井下严禁使用非阻燃电缆(含强、弱电)、非阻燃风筒和非阻燃输送带。13.2地面防灭火13.2.1矿山企业应对油库、氢和乙炔瓶库、总降压站、提升机房及供配电室、信号室、空压机房、调度中心、材料场、仓库、办公室等建立防火制度,采取防火措施,备足消防器材。13.2.2各厂房和建筑物之间应留有消防通道,消防通道要保持畅通,(严禁堆放物料。13.3.1井下各中段应设置火灾避灾路线图。13.3.2供井下消防用水水池容积应不小于200m³。13.3.3生产供水管兼作消防水管时,每隔50~100m设支管和供水接头。13.3.4主要进风巷道、进风井筒及其井架和井口建筑物,主要扇风机房和压入式辅助扇风机房,风硐及暖风道,井下电机室、机修室、变压器室、变电所、电机车库、炸药库和油库等,应用非可燃性材料建筑;室内应有醒目的防火标志和防火注意事项,配备相应的灭火器材。13.3.5灭火器应放置在便于拿取的位置,取灭火器不应需要任何工具。13.3.6井下供配电硐室、油库、风机硐室和炸药库等要害岗位,应建立出入登记制度。13.3.7油类和易燃易爆物品存放应符合下列规定:a)井下各种油类应单独存放于安全地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