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综合题 (七)含解析_第1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综合题 (七)含解析_第2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综合题 (七)含解析_第3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综合题 (七)含解析_第4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综合题 (七)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综合题专题(7)

一、综合题(本大题共29小题,共580.0分)

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新疆的博斯腾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河水补给占入湖水总量的94.8%,蒸发占出

湖水总量的60.45%,但蒸发总量有上升的趋势。湖区水位季节变化很大,但近年有减小的趋势。

湖区内湖陆风现象较显著(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

气现象)。多年平均数据显示,博斯腾湖夏半年陆风转湖风的时间为上午11〜12时,比冬半年

提前两小时左右。

博斯腾湖区域图

(1)结合材料,分析博斯腾湖水位季节变化减小的原因。

(2)根据材料,找出博斯腾湖湖陆风最弱的季节,并分析原因。

(3)夏半年陆风转湖风的时间比冬半年早的原因。

2.下图为亚欧大陆东岸某时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点的气压值范围是百帕,分析图中G气压中心的形成原因。

(2)比较甲、乙两地风力大小并说明原因。

(3)预报图中乙地的天气变化过程。

3.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此图是热力环流侧视图,那么A、B比较,处气压较低。

(2)若此图是东亚冬季风环流侧视图,A、B两地中,地是亚欧大陆。我们感受到的西

北风应是(填数字)。

(3)若此图是城郊环流侧视图,A、B两地中,是城区,判断理由。如③处是绿

地,则通过此可对城市空气起到的作用是

(4)若此图为北半球三圈环流中纬环流侧视图,则A处为(气压带),③处为(风

带)。

(5)若此图为海陆间水循环侧视图,在①-④各环节中,我国的夏季风应属环节。目前

人类对水循环能施加较大影响的环节是(数字和名称),(数字)环节使大洋表

面海水的盐度升高。

(6)若此图表示海陆风环流,如果是白天,A、B两地中,是陆地。

(7)假如该图为北印度洋季风洋流示意图,那么,

I.此时北半球为(冬、夏)季。

H.此季节,南亚地区盛行风,该风成因是;

m.此季节,开普敦河流处于(丰水期、枯水期)。

(8)假如该图为南半球洋流环流示意图,分析:

I.若该图表示是太平洋,则④为流。

n.从成因看③属于流;从性质来看②属于流。

in.如果有渔场存在,可能在______处。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珀斯是一个多风的城市。夏季以微风为主,一天中风向多变,冬季

风力强劲,素有澳大利亚“风城”之称。读下图回答问题。

说明珀斯夏季风向日变化明显的原因。

分析珀斯冬季风力强劲的原因。

分析地区风能开发利用比重小的原因是

5.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干热风是每年5月左右发生在我国北方冬麦区的一种高温低湿

并伴有一定风力的农业灾害性天气,发生时小麦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作用速率降低,进而

造成小麦减产。焚风是指气流翻过山岭在背风坡下沉时增温变得又干又热的地方性风。下图为

石家庄及周边区域示意图(图a)及焚风示意图(图b)。

指出石家庄市易受焚风影响的季节并说明理由。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北方冬麦区干热风的形成过程。

为减少干热风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危害,应采取哪些具体措施?

6.读“世界年太阳辐射量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年太阳总轴射量单位:千卡/平方厘米•年

世界年太阳辐射总抗

(1)全球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大致分布规律是

(2)C值的范围是

(4)人们观测得出结论,城市的太阳辐射量往往低于郊区,你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

哪些.

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图甲为新疆局部地区部分地理要素示意图。2018年3月中的,

该区域天气晴朗,气温骤升,出现了比常年严重的洪灾,部分玉米田庄稼幼苗受损。艾比湖位

于天山北坡,20世纪50年代流入艾比湖的大小河流有23条;但随着大规模农垦及修建水库,

70年代后期至今,入湖的河流只有博尔塔拉河和精河,湖泊面积急剧萎缩,大片湖区干涸。湖

滨地区荒漠化程度加剧。北疆铁路途经湖泊的西侧,在西北阿拉山口与中亚对接。图乙为艾比

湖地理位置示意图。

说明艾比湖流域所参与的水循环类型,并运用水循环原理分析该湖泊的湖水性质。

分析阿拉山口冬季风力强劲的原因。

沙泉子、黑山头一带铁路常被风沙掩埋,分析近年来该处沙源增多的原因。

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纳米比亚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干燥的沙漠之一,分布于非洲西南部大西洋沿岸地带。

纳米布沙漠沿海地区昼夜气温变化极小,几乎无降雨,但空气总是达到或近饱和,沿岸海雾浓

重。

材料二:在狭长的近海沙漠有一种特有植物“活化石”--“千岁兰”千岁兰茎十分短粗,直径

有1米左右,高出地面仅20-30厘米。在茎的顶部边缘分别向两侧生出两片巨大的叶片,每片

叶长达2-3米,宽30厘米左右。这两片叶一经长出后,就与整个植株终生相伴。

⑴分析纳米布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

⑵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阐释纳米布沙漠沿海地区昼夜气温变化极小的原因

⑶分析纳米比亚沿海浓雾多而不散的原因。

⑷在空气干燥的沙漠中,叶片面积大往往是植物的致命弱点,但千岁兰巨大的叶片却成为其生

命得以辉煌的保证。请分析其中的原因。

9.图为澳大利亚1月份某日气压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澳大利亚西北部1月份盛行风,成因是。

(2)比较说明①②两地降水季节分配的差异,并分析①地降水的成因。

(3)图中低压槽附近的锋面类型是,③地未来两天的天气变化为。

(4)根据④地的景观图判断④地的植被是,分析该地气候的成因________

(5)图中沿12(TE经线自南向北,经过的自然带依次是、和热带荒漠带。这

体现了地域分异规律,其形成的基础是。

10.读我国东部5月6日14时和5月6日20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200X年5月6日14时2008q三5月6日20时

(1)5月6日14时图中A地气压值范围为,5月6日20时A地风向是

(2)按气流运动状况,图中B处为(天气系统),该天气系统水平方向气流作

(“顺"或"逆")时针运动,受该天气系统控制,该地多天气。

⑶C、D两地附近发育为锋面系统的是,则可判断其为(填“冷锋”或“暖

锋”),其降水的主要特征是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气候的大陆性是相对于海洋性气候而言的,是指受大陆热力性质变化大、水分少的性质

所影响的气候。在我国,主要表现为最热月与最冷月紧跟在夏至与冬至之后出现;春温高于秋

温,降水集中在夏半年,气温年、月平均日较差>10℃等。

材料二下图为“成都和拉萨某时段气温变化曲线图”。

材料三中国大陆性气

(1)简述我国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分布的特征。

(2)分析四川盆地远离海洋为什么却是海洋性气候?

(3)天津、大连等地没能成为海洋性气候区,其主要原因是。

(4)从降水方面分析青藏高原以南的雅鲁藏布江谷地成为海洋性过渡气候,而北侧的藏北高原却

是大陆性气候的原因___________o

(5)请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拉萨气温日较差大于成都。

1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西西里岛是地中海最大的岛屿,面积2.57万平方千米,人口约527

万人。西西里岛是典型的地中海气候,但岛上不同地区气温、降水、风力状况明显不同;沿海地

区,尤其是西南部,夏天更为酷热。岛上发展林业的自然条件较好,但时常受森林火灾的困扰。下

图示意西西里岛位置及地形分布状况。

(1)分析甲地与其他地区相比,夏季更为干热的原因。

(2)西部地区是岛上冬季风力最为强劲的地区,请说明理由。

1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罗讷河是欧洲的一条重要河流,发源于瑞士伯尔尼山的罗讷冰川(海拔1700米以上),在马赛

以西50km处注入地中海,途经日内瓦湖(海拔375m)、里昂(海拔161m)等地。干流从日

内瓦湖至里昂称上罗讷河,里昂至地中海称下罗讷河。罗讷河流域具有较强的径流调节能力,

如上世纪80年代,罗讷河上游出现百年一遇的大洪水,洪峰流经上罗讷河河段后,干流径流量

在短期内从3250m3/秒减少到2450m3/秒。罗讷河水质优良,沿岸平原多种植葡萄,且葡萄质量

好,特别是靠近河岸砾石层上的葡萄质量非常高。法国的葡萄酒世界有名,罗讷河南部谷地是

一处优质的葡萄酒生产基地,该基地是法国最早的葡萄酒产地,生产着高端葡萄酒。

,讷河灌域水系示空置

(1)说明洪峰在上罗讷河得到有效削减的自然原因。

(2)试推断罗讷河出口是否存在三角洲,并说明理由。

(3)试分析罗讷河谷地靠近河岸砾石层上的葡萄质量非常高的原因。

(4)分析罗讷河流域盛产葡萄酒的原因。

1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番茄为喜温性蔬菜,其生长发育的适宜气温范围在15-30℃,喜阳光充足,光照强度与番茄

产量和品质有直接关系。2017年,荷兰出口的番茄占到全球番茄出口量的22.2%,成为了世界

第一番茄出口国。荷兰鹿特丹有全球最先进的番茄产地,番茄主要在Venlo型全玻璃连栋温室

中生产出来,每栋由两个小屋面组成,屋面依据物理光学原理设计成Z字形,骨架少且体积小,

温室都配有玻璃清洁机和高压钠灯。温室配套有智能化的环境控制体系,番茄种植米用现代化

的栽培技术(如推广新品种、生物技术防虫),应用自动化设备,实行专业化的分工等。北京

引进荷兰玻璃温室技术种植番茄等蔬菜,在使用过程中对温室进行了一定的改造取得了良好的

经济效益。

(1)荷兰番茄种植最大的制约因素是光照,分析荷兰冬季光照最少的原因。

(2)据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Venlo型全玻璃连栋温室改善光照条件的合理性。

(3)分析荷兰番茄在国际市场竞争力强的原因。

(4)依据气候差异,说明北京改造温室的措施。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太白山是秦岭山脉的主峰,海拔3767.2米,南坡植被覆盖率明显高于北坡。每逢夏秋之时,登

山览胜者络绎不绝。

气温直减率是指气温的垂直变化与高度的线性关系。气温直减率的大小与大气运动、空气密度、

水汽含量、潜热(如水由气态变为液态过程中释放的热量)等密切相关。中国大陆气温直减率

的日变化同太白山北坡气温直减率的季节变化表现出一致性。如图是秦岭主峰太白山南北两坡

的某年气温直减率比较图。

箕°a47

W0.3,

0212~~3-4~~5~~6~1~~89~10~~HVT

月份

(1)“朝辞盛夏酷暑天,夜宿严冬伴雪眠。春花秋叶铺满路,四时原在一瞬间”是登太白山最

佳的写照。用气温垂直变化规律加以分析。

(2)分析夏季太白山北坡的气温直减率高于南坡的原因。

(3)推测一天中气温直减率最小值出现的时段。简要分析该时段与太白山北坡1月份气温均小

的原因。

16.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A表示、F表示、H表示。其中属于短波辐射的有

(填写字母)。

(2)从辐射数量上看AD(填>或〈),表明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作用,方式有

B、C等。

(3)大气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主要环节是、。(填写字母)

(4)“十雾九晴”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的地区是,原因

17.读材料,回答问题。

下图为“北半球某区域冬季某时刻近地面天气形势图(单位:hPa)。

(1)此时①地风向是o

(2)就气流状况而言,乙天气系统为一。甲地天气是。

(2)③④两地,风力较大的是一,判断依据是«

18.永久冻土是指以下,开含有冰的各种岩石和土壤。它已经被冰封效千年、甚至几十万年,

里面充满看死亡植物等有机物质,青藏高原是多条大河的发源地,由于海拔高、气温低拥有面

积广袤的水久冻土层。最新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上主要河流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的

排放懑量处于世界的中高水平,引起了一系列环境问题。

分析青臧高原上主要河流温室气体排放通量大的原因及其影响。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干热河谷是指高温、低温河谷地带。云南元江积温8704.5C,年日照时数4420h,是

云南三大火炉之一,也是我国最为典型的干热河谷。

材料二:火龙果属南亚热带水果,具有喜旱怕湿、喜高温的特性,有较高的营养保健价值、经

济价值和生态环境价值,被人们称为“吉祥果”。元江干热河谷地带,是天然的种植火龙果的

优质地区,在2015年种植火龙果已达2万亩,并建设了火龙果系列产品深加工基地、生态旅游

庄园。

材料三:元江干热河谷位置图

(1)结合材料分析元江河谷干热的形成原因。

(2)从气候角度分析元江地区火龙果品质优良的条件。

(3)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简述火龙果产业对当地的积极影响。

20.“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此认知的基础上,暑期某中学组织了对内蒙古赤峰

的研学旅行活动。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同学们在赤峰,中午穿夏装,晚上穿棉服,请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来解释这种现象。

图C为乌兰布统地区“阴阳山景观”,即阳坡分布着百花草甸,而阴坡分布着白桦林。

(2)请解释乌兰布统阴、阳坡景观差异显著的原因。

图d为玉龙地区的主要地貌-沙丘。据考证,沙丘并非本地自产。

(3)推断这种地貌的形成原因。

2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日本是一个多山的岛国(图),于本州岛西侧的白川乡合掌村四面环山,冬季多雪,稻田纵横,

水库水渠众多,有独特的传统民居“合掌造”。“合掌造”一般坐北朝南,它是一种屋顶以稻

草和茅草覆盖的木造建筑,屋顶厚且陡峭,呈人字型,如同双手舍十。

(1)分析白川乡合掌村冬季多雪的原因。

(2)根据表格,简要说明“合学造”建筑特点对适应当地地理环境的作用。

特点作用

①木造建筑A._______

②坐北朝南B._______、________

③屋顶以厚厚稻草和茅草覆盖C._______、________

④屋顶陡峭,呈人字型D._______、________

(3)简析合学村水库水渠众多的自然原因。

2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茶树具有喜温喜湿、怕冷怕涝、耐酸性等特点,多分布在云雾天气多的低山丘陵地区。福建省

是我国的茶叶大省,省内低山丘陵地区茶园梯田处处可见;城市、乡村随处可见茶楼、茶馆、

茶店等茶文化景观,当地茶叶种类多,质量高,茗茶荟萃,有享誉中外的大红袍、铁观音等名

茶品种。下图为福建省地形和降水分布图。

I16°118"120°

©O城市

T600、年等降水

量级/mm

八八山脉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在茶叶生产上福建茶农针对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应该做好哪

些防范工作,并简要说明原因。

(2)福州茶叶加工厂不多,但茶叶批发市场数量多且规模大。试分析其原因。

2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南北地理分界线,其主峰太白山(海拔3767米)对冬、夏季风的阻隔作用较

强。气温垂直递减率是指对流层大气每升高100米气温的变化值,其数值与降水量呈负相关。

如图示意太白山南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的逐月变化。

(1)据图比较太白山南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差异。

(2)分析秦岭的走向对太白山北坡冬季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影响。

(3)分析夏季风对秦岭南坡和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影响。

24.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来验证某原理,观察实验回答问题。

材料:长方形的玻璃钢(长100厘米左右,宽30厘米左右,高40厘米左右)、胶合板、一盆

热水、一盆冰块、一束香,火柴等。

实验步骤:①将一盆热水和一盆冰块分别放在玻璃缸的两端;②用平整的胶合板将玻璃钢上部

开口处盖严;③在胶合板的一侧(装冰块的盆上方)开一个小洞;④将一束香点燃放进小洞内,

观察烟雾在玻璃缸内的飘动。

(1)该实验验证了大气运动的原理。

(2)由实验可以得出,这种环流形成过程中各环节发生的先后顺序依次是(填序号):近地面

受热和冷却———。

①大气发生水平运动(风)②引起气流的上升或下沉③导致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差异

(3)下图是城市热岛效应示意图,用箭头在A、B弧线上标出气流运动方向。该市拟建化工厂,

从城市环境角度考虑,甲、乙两地较合适的是________o

25.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和“大气受热过程简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表示对流层的字母是,该层气温变化特点是.原因是.

(2)B层空气运动以为主。

(3)利于高空飞行的是(填层名),天气变化复杂的是(填层名).电离层所在的

位置是(填字母)

(4)如果A层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会使乙图中环节①,对地面_______作用增强,

由此产生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是o

(1)英国位于亚欧大陆西部,受—风(风向)和_(洋流)的影响,形成典型的温带海洋

性气候,主要陆地自然带类型是。

(2)从丙一乙一甲地,引起自然景观呈纬度地带性分异的因素是。

(3)与伦敦相比,北京的气候特点是_(不定项选择)。

A.全年气温变化小B.夏季气温高

C.降水量季节变化大D.冬季气候湿润

2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青海湖(左图)区盛行西北风,并具有其自身的湖泊效应,湖风与

陆风交替出现.青海湖湖滨地带分布有广泛风沙堆积(右图).青海湖区沙丘主要集中分布于湖东平

原,沙丘的主要沙源是西岸和北岸几条大河造成的河口三角洲沉积物.

材料二青海湖水温分层现象随季节而变化,表层水温平均为16℃,底层水温平均为9.5℃,秋季

风力开始逐渐增大,水温分层现象逐渐消失.

材料三每年隆冬时节,青海湖千里冰封.春季湖冰融化,被当地群众称为“开湖”,且有“文开”

和“武开”之说.“文开”是指随着气温逐渐升高,湖冰逐渐变薄、破碎、融化,使人们在不知不

觉中,看到开湖后的连天碧波.“武开”是随着气温升高,彻夜的狂风大作,使封冻的湖面温度迅速

升高,在动荡的湖水和猛烈的大风共同作用下,厚薄不均的冰层在一瞬间四分五裂.

(1)指出湖边植被增加对湖陆风的影响,并说明理由

(2)青海省湖滨风沙入湖现象严重,分析海晏湾西测沙堤的成因.

(3)说出青海湖夏、秋季节水温分层现象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4)比较分析青海湖“文开”和“武开”现象发生条件的异同.

2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霞是由于日出和日落前后,阳光通过厚厚的大气层,被大量的空气分子散射的结果,有朝霞和

晚霞之分。空中尘埃、水汽等杂质愈多,霞的色彩愈显著。如果有云层,云块也会染上艳丽的

橙红色,成为火烧云,每当出现,都会成为人们朋友圈疯传的照片。同时,辛勤劳作的农民还

总结出了“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如图为霞的形成过程示意图。

(1)描述霞的形成过程。

(2)推测“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原因。

(3)说明朝霞、晚霞、火烧云照片总会被人晒到朋友圈的理由。

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中a为“山体效应概念模型”。山体效应是指由隆起山体造成的垂直带界限如林线(山地森

林分布的最高界线)、雪线等在内陆的巨型山体或者山系中央比外围地区分布要高的现象。形

成原因是山体的热力效应所产生山体内部比外部(或外围低地)温度高的温度分布格局。研究

表明,影响山体效应强度的因素主要是山体基面高度和降水。图b、c示意该山脉不同纬度带山

体内外最热月10℃等温线分布高度。

(1)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来解释,山体效应的产生是因为: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山体内部海拔高,空气稀薄,(山体内部)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山体外部地面_____,因此

传递给大气的热量较。

(2)请分别从该山体内外部、不同纬度和东西两侧三方面来比较10℃等温线存在的差异。

(3)温度和降水是影响林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推测4(TN纬线附近该山体林线分布特点并阐述

其成因。。

【答案与解析】

1.答案:(1)夏季为湖泊丰水期,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退化,导致入湖河水减少;气温升高,

导致湖水蒸发加剧;人类经济活动过度引用入湖河水,使入湖河水减少,丰水期水位下降。冬季枯

水期水位变化不大,致使博斯腾湖水位季节变化减小。

(2)冬季冬季博斯腾湖湖水量最小,湖陆热力性质差异最小;冬季湖面结冰,湖陆温差小;冬季

太阳高度角小,昼长短,湖区获得的热量少,湖陆温差小;靠近冬季风源地,冬季风强劲,湖陆风

不显著。

(3)夏季,日出较冬季早,陆地升温时间早;太阳高度角较冬季大,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大,陆地升

温快;湖泊水量较冬季大,湖面升温慢;所以陆风转湖风时间早。

解析:(1)本题考查博斯腾湖水位季节变化减小的原因。结合材料,博斯腾湖水位季节变化减小的

原因是夏季湖泊水位降低而冬季变化不大。可以从夏季入湖水源减少、湖区蒸发量增大、人类经济

活动用水量增加等方面分析丰水期时水位降低;而冬季枯水期水位变化小,故博斯腾湖水位季节变

化减小。即夏季为湖泊丰水期,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退化,导致入湖河水减少;气温升高,导

致湖水蒸发加剧;人类经济活动过度引用入湖河水,使入湖河水减少,丰水期水位下降。冬季枯水

期水位变化不大,致使博斯腾湖水位季节变化减小。

(2)本题考查博斯腾湖湖陆风最弱的季节及其原因。读湖风、陆风风速月变化统计图知,博斯腾湖

湖陆风最弱的月份为10至次年1月(冬季)。其原因与冬季博斯腾湖水量,湖陆热力性质差异;冬

季湖面结冰状况,湖陆温差大小;冬季太阳高度角,昼长时间长短,湖区获得的热量多少,湖陆温

差大小;冬季风强弱,湖陆风显著程度等有关。即冬季博斯腾湖湖水量最小,湖陆热力性质差异最

小;冬季湖面结冰,湖陆温差小;冬季太阳高度角小,昼长短,湖区获得的热量少,湖陆温差小;

靠近冬季风源地,冬季风强劲,湖陆风不显著。

(3)本题考查夏半年陆风转湖风的时间比冬半年早的原因。本题可从冬、夏季日出早晚差异,从而

影响陆地升温时间的早晚;冬、夏季太阳高度角差异,获得的太阳辐射量的差异,陆地升温的快慢;

冬、夏季湖泊水量的不同,湖面升温的快慢等方面分析.夏季,日出较冬季早,陆地升温时间早;

太阳高度角较冬季大,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多,陆地升温快;湖泊水量较冬季大,湖面升温慢,所以

陆风转湖风时间早。

2.答案:(1)1025〜1030百帕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陆地升温降温均比海洋快,冬季陆地气

温低,形成高压中心。

(2)甲小于乙乙处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

(3)目前是天气晴朗,气温较高,未来几天受冷锋活动的影响,将经历一次大风、降温和雨雪等天

气的影响。

解析:(1)本题考查气压值的判读及气压中心的成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图示信息及运用所

学知识解答问题能力。准确判读A点气压值及G气压中心成因是解题的关键。读图分析,A点处于

1030百帕闭合等压线内部,根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原则,结合图示等压线分布特点,知其介

于1025一一1030百帕之间。结合图示G高压存在的经纬度位置和形成时间,并结合该气压场等压线

分布特点,知其为亚洲高压,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是其主要成因。

(2)本题考查等压线图中风力大小的判读,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图示信息及运用所学知识解答

问题能力。掌握风力大小判读方法是解题的关键。由图示信息可知,乙处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

度力大,风力大。故甲地风力小于乙地。

(3)本题考查图中乙地的天气变化过程,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图示信息及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

题能力。准确判读乙地将受到的天气系统是解题的关键。据图分析,乙地所在的天气系统为锋面气

旋,且位于锋面气旋的后方,故乙地将受到冷锋影响。由此可得,乙地目前是天气晴朗,气温较高,

未来几天受冷锋活动的影响,将经历一次大风、降温和雨雪等天气的影响。

3.答案:(1)B

(2)A③

(3)B城区气温较高,为上升气流降温、增湿、净化

(4)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西风带

(5)①③地表径流②

(6)B

(7)I.冬季U.东北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n.枯水期

(8)I.南赤道暖流n.风海流寒流m.②

解析:

本题以模式图为载体,主要考查热力环流、水循环、季风和洋流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获取、

解读图示信息及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能力。掌握并理解热力环流、水循环、东亚季风及洋流的形

成及其带来的影响是解题的关键。

(1)由所学知识知,空气水平运动方向总是由气压高的地方流向气压低的地方;垂直方向上空气下

沉,近地面形成高压,空气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读图分析,A、B两地为近地面的两地,空气水

平运动方向由A流向B地。故A、B比较,B处气压较低。

(2)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同纬度大陆增温快,海洋增温慢,大陆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近地

面形成低压,海洋空气下沉,形成高压,冬季,由于海洋降温慢,大陆降温快,大陆空气冷却下沉,

海洋空气受热上升,大陆近地面形成高压,海洋近地面形成低压。读图分析,图中A地空气下沉,

B地空气上升,故此图表示东亚冬季风环流侧视图,则A、B两地中,A地是亚欧大陆。此季节风由

大陆吹向海洋,我们感受到的西北风应是③。

(3)由于城区人为释放的热量多于郊区,故城区气温较高,为上升气流。由图示信息可得,图中B

符合;由于近地面风由郊区经绿地吹向城区,通过此可对城市空气起到的作用是降温、增湿、净化

的作用。

(4)由所学知识知,副热带高压带、中纬西风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构成了中纬度环流圈。读图可得,

A处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与副热带高压符合,③处风与中纬度西风相符,故若此图为北半

球三圈环流中纬环流侧视图,则A处为副热带高气压带,③处为中纬西风带。

(5)由所学知识知,海陆间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海水蒸发、水汽输送、大气降水和径流。其中,实

现海陆间水循环的环节是水汽输送和径流。读图可得,在①-④各环节中,我国的夏季风应属④环节。

目前人类对水循环能施加较大影响的环节是地表径流,为图中③地表径流环节;海水蒸发使海水盐

度升高,故使大洋表面海水的盐度升高是②环节。

(6)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白天大陆增温快,海洋增温慢,故大陆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读图,图

中AB两地中,B地空气上升,温度高,为陆地。

(7)由所学知识知,北印度洋由于受季风环流的影响,北印度洋洋流流向有季节性的变化,夏季呈

顺时针方向运动,冬季呈逆时针方向运动。读图,此时洋流呈逆时针方向运动,故可知,为北半球

冬季;此时南亚地区盛行东北风,其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开普敦地处南半球的地中海式气候

区,此时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故此季节,开普敦河流处于枯水期。

(8)根据全球洋流分布规律分析,假如该图为南半球洋流环流示意图,若该图表示是太平洋,则④

为南赤道暖流,③为西风漂流,其是在盛行西风的吹拂下形成的,属于风海流;洋流根据性质分为

暖流和寒流。图中②洋流是秘鲁寒流,是上升补偿流,故属于寒流。②处洋流由于盛行上升流,从

海底带来丰富的饵料,吸引鱼群聚集,形成渔场。

4.答案:【小题1】

珀斯西临海洋,东连面积广大的沙漠(大陆);夏季多晴天,昼夜温差大;白天,沙漠地区(陆地)

升温快,近地面形成低压,风从海洋吹往陆地;夜晚,沙漠地区降温快,近地面形成高压,风从陆

地吹往海洋,所以风向多变。

【小题2】南半球冬季西风带北移,南北温差大,中纬度地区气压梯度力大,西风强劲;珀斯位于

30°S~40°S,西临辽阔海洋,且地势平坦开阔,因此风力强劲。

【小题3】图示地区地广人稀,能源需求量少;煤炭资源丰富,开发成本低;风能密度低,不稳定,

风电成本高。

解析:1.本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和珀斯夏季风向日变化明显的原因。据图可知,珀斯位于30。5-40。5

大陆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多晴天,昼夜温差大。珀斯位于澳大利亚大陆西岸,

西临印度洋,东连大陆上面积广大的沙漠。白天,陆地沙漠地区升温快,近地面形成低压,风从海

洋吹往陆地。夜晚,沙漠地区降温快,近地面形成高压,风从陆地吹往海洋,所以风向多变。

2.本题考查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影响风力大小的因素应从地表性质、气压梯度力等角度分析。

南半球冬季西风带北移,南北温差大,中纬度地区气压梯度力大,西风强劲;珀斯位于30。〜40空,

西临辽阔海洋,且地势平坦开阔,因此风力强劲。

3.本题考查能源利用问题。读图可知,图示区域煤炭、天然气资源丰富;由题干“夏季以微风为主,

一天中风向多变,冬季风力强劲”可知,该区域风能季节差异大,不稳定;澳大利亚的人口集中分

布在东南沿海,图示区域地广人稀,能源需求量少。综上所述,风能开发利用比重小。

5.答案:【小题1】冬春季节;冬春季节,我国盛行来自西北内陆的偏北季风,石家庄位于太行山东

侧,此时正位于偏北风的背风坡。

【小题2】春末时节,北方地区增温强烈,加之雨带未至,降水较少,气温偏高,气压迅速降低形

成一个势力很强的大陆低压。在这个低压周围,气压梯度随着气团温度的增加而增大,于是干热的

气流绕热低压旋转起来,形成一股既干又热的风,即干热风。

【小题3】①加强灾情监测和预报;②树立防灾减灾意识,建立防减灾应急机制;③完善农业灌溉

设施,改进农业灌溉技术(喷灌);④培育和推广抗下热风的良种;⑤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重视

农业科研投入,进行土壤改良、加深耕作层、实行测土配方施肥、实行茎杆还田,增强土壤抗灾缓

冲能力。

解析:1.本题考查石家庄市易受焚风影响的季节及原因。冬春季节,中国大陆盛行西北季风。石家

庄位于太行山的东麓,从太行山西面黄土高原吹来的风越过太行山后水汽减少,在东坡下沉;东侧

海拔低,(干绝热)下沉增温幅度大,形成干热的焚风。

2.本题考查我国北方冬麦区干热风的形成过程。从北方地区春季气温的变化对环境的影响考虑。春

末时节,北方地区增温强烈,加之雨带未至,降水较少,气温偏高,气压迅速降低形成一个势力很

强的大陆低压。在这个低压周围,气压梯度随着气团温度的增加而增大,于是干热的气流绕热低压

旋转起来,形成一股既干又热的风,即干热风。

3.本题考查减少干热风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危害的措施。从干热风的危害及防灾减灾的措施分析,从

非工程性措施分析,应加强灾情监测和预报,提前做好准备;树立防灾减灾意识,建立防减灾应急

机制;从工程性措施分析,完善农业灌溉设施、改进农业灌溉技术(喷灌、滴灌),减少蒸发的危

害;培育和推广抗干热风的良种,抵御灾害;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减弱干热风程度;重视农

业科研投入,进行土壤改良、加深耕作层、实行测土配方施肥、实行茎杆还田,增强土壤抗灾缓冲

能力。

6.答案:(1)大致由低纬向高纬地区递减

(2)160—180

(3)城市的雨岛效应,多雾;大气尘埃多,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

解析:(1)本题考查太阳辐射的分布,旨在考查读图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的关

键是掌握影响太阳能强弱因素有纬度、地形地势、天气与气候、昼夜长短等。由图中等值线数值可

知全球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大致分布规律是由低纬向高纬地区递减。

(2)本题考查等值线的分布规律,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形信息能力及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

熟练掌握等值线的分布规律是解题的关犍。根据等值线的变化规律和等值距,判断C地160-180。

(3)本题考查城市与郊区太阳能辐射量的差异,旨在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的关

键是掌握城市的热岛效应和雨岛效应。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对流运动旺盛,城市工业发达,城市市

上空大气尘埃比郊区多,凝结核多,形成城市的雨岛效应,多雾,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

7.答案:【小题1】参与陆地水循环。深居内陆,降水少;径流汇入带入盐分;人类农垦及拦截,入

湖水量更少;全球变暖蒸发旺盛,盐分累积,变成咸水湖。

【小题2】阿拉山口东北部是玛依力山,西部是阿拉套山,是一个西北东内向的狭长谷地,地形的

狭管作用加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冷空气顺势而下加剧了风速;该地以大陆性气候为主,植被

覆盖率低,风阻小;离冬季风源地近,气压梯度大,风力更强。

【小题3】入湖水量减少,干涸河床及湖底扩大,增加了沙源;人口增加,耕地面积扩大,耕地强

度加大,风力侵蚀加强;湖滨沼泽植被、草甸植被及荒漠植被受到严重破坏。(湖滨地区荒漠化程度

加剧)增加了沙源。

解析:1.本题考查艾比湖湖水性质及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解题的关键是要分析材料信息。艾比湖深居内陆,属于内陆湖,水循环类型是陆地内循环。艾比湖

深居内陆,降水少;径流汇入带入盐分;人类农垦及拦截,入湖水量更少;全球变暖,蒸发旺盛,

盐分累积,变成咸水湖。

2.本题考查我国西北地区阿拉山口冬季风强劲的原因,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解

题的关键是分析图中信息,从地形、气候特点和植被覆盖率等方面分析。由图可知,阿拉山口东北

部是玛依力山,西部是阿拉套山,是一个西北东内向的狭长谷地,地形的狭管作用加强;地势西北

高,东南低,冷空气顺势而下加剧了风速;该地以大陆性气候为主,植被覆盖率低,风阻小;离冬

季风源地近,气压梯度大,风力更强。

3.本题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知道沙源

增加主要是人为因素的影响。由材料可知,随着大规模农垦及修建水库,入湖水量减少,导致干涸

湖底扩大,进而增加了沙源;人口增加,过度开垦,耕地面积扩大,耕地强度加大,风力侵蚀加强;

湖滨沼泽植被、草甸植被及荒漠植被受到严重破坏。(湖滨地区荒漠化程度加剧)增加了沙源。

8.答案:(1)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位于副热带地区和东南信风的背风坡,常年盛行下沉气

流或离岸风,降水少。

(2)由于沿海地区空气总是达到或近饱和,因而多浓雾。白天,浓雾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加

之寒流的降温作用,气温偏低;夜晚浓雾能够增强大气的保温作用,气温偏高。

(3)该地区位于热带地区蒸发旺盛,海洋水汽较多;水汽经过沿岸寒流流经洋面受冷凝结成雾;寒

流经过,容易形成逆温现象,雾不易扩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盛行下沉气流,水平风力小,使

得雾不易扩散。

(4)千岁兰只分布在近海地带,近岸地区多浓雾,巨型叶片有利于吸收雾中的水汽,满足植株的生

长。

解析:(1)本题考查纳米布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图示信息及运用所学知

识解答问题能力。熟悉气候成因的分析方法是解题的关键。可以从地形、风向等方面回答。据图示

信息可知,纳米布地区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位于副热带地区和东南信风的背风坡,常年盛

行下沉气流或离岸风,降水少。

(2)本题考查纳米布沙漠沿海地区昼夜气温变化极小的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

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影响昼夜温差的因素主要从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对地面

的保温作用两方面分析:纳米布沙漠沿海地区,空气总是达到或近饱和,因而多浓雾。白天,浓雾

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加之寒流的降温作用,气温偏低;夜晚浓雾能够增强大气的保温作用,

气温偏高。

(3)本题考查纳米比亚沿海多浓雾的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图示信息及运用所学知识解答

问题能力。可结合纳米比亚的地理环境特征进行分析。沿海多浓雾的原因可以从地理位置、地形、

洋流等方面回答。纳米比亚沿海位于热带地区蒸发旺盛,海洋水汽较多;水汽经过沿岸寒流流经洋

面受冷凝结成雾:近岸有(本格拉)寒流经过,形成稳定的逆温层(或近地面气温低),不利于大

气的上升运动,水汽难以向上输送,近地面水汽充足;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盛行下沉气流,水平

风力小,水汽不易扩散,所以该地易形成浓雾。

(4)本题考查千岁兰叶片大的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图文信息及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能

力,可结合该题的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由于该地区近岸地区多浓雾,巨型叶片有利于吸

收雾中的水汽,满足植株的生长。

9.答案:(1)西北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或1月份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

过赤道后向左偏转成为西北风)

(2)①地的降水集中在冬季,②地降水集中在夏季。①地降水的成因:①地冬季在盛行西风带的控

制下,从海洋上带来暖湿的水汽,故降水集中在冬季。

(3)冷锋天气转晴,气温下降,气压升高

(4)热带雨林东南信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带来暖湿水汽,受地形抬升,形成丰富的降水,纬度较低,

又有暖流流经,增温增湿

(5)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热带草原带由赤道到两极热量

解析:(1)本题考查西北季风成因。从图中看澳大利亚西北部出现低压中心,吹西北风,形成原因

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2)本题考查影响降水的因素。图中①是地中海气候,降水集中在冬季;②是热带草原气候,降水

集中在夏季;①是地中海气候,冬季受盛行西风影响,降水丰富。

(3)本题考查锋面气旋。图中锋面位于低压槽的左侧,是冷锋;③地位于冷锋锋面处,未来两天冷

锋过境后,会出现气温下降、天气转晴、气压升高的天气。

(4)本题考查植被分布及气候成因。图中④地森林茂密,是热带雨林植被,形成原因可从地形、洋

流两方面来回答。

(5)本题考查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图中沿120任经线自南向北,经过的自然带依次亚热

带常绿硬叶林带、热带草原带;自然带南北更替,体现了从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分异的基础是

热量。

10.答案:(1)(996,998)偏南风。

(2)反气旋顺时针晴朗

(3)C暖锋连续性降水,降水强度小。

解析:本题以“我国东部5月6日14时和5月6日20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为载体,主要考查等

压线数值及常见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的判读,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图示现象及运用所学知识

解答问题能力。掌握锋面气旋中冷暖锋的分布是解题的关键。

(1)在5月6日14时等压线图中,图中A地位于等压线996hpaH和998hpa等压线之间,故图中A

地气压值范围为996—998hpa。A地受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向西,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

偏转成偏南风。

(2)低压按气流运动状况分为气旋,高压按气流运动状况分为反气旋,图中B处为北半球高压,为

反气旋,该天气系统水平方向气流作顺时针运动,受该天气系统控制,该地多晴朗天气。

(3)锋面常常与低压槽联系在一起,且锋面气旋的前方为暖锋,后方为冷锋。读图,根据气压值的

分布控制,图中C、D两地中,C地地处低压槽中,且C地锋面气旋的前方,故为暖锋,而D地位

于高压脊上,空气分散,故不能形成锋面。由所学知识知,暖锋控制下的天气是连续性降水,降水

强度小。

11.答案:(1)我国大陆性气候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强,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北部、内蒙古、陕西、

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和藏北等北部广阔地区;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分东、西两块,

东部主要是华南沿海地区,西部主要在四川盆地。

(2)因为四川盆地北有秦岭和大巴山阻挡,使得四川盆地冬季不易受到北方南下的冷空气影响而气

温较高,最冷月均温在0C以上。无论是年平均气温日较差,还是月平均气温日较差,变化都很小,

且小于10℃,昼凉夜暖,因此四川盆地属海洋性气候。

(3)受冬季风影响,气温年较差较大。

(4)藏北高原海拔较高,四周高山环抱,地形闭塞,远离海洋,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较少;雅

鲁藏布江谷地因开口向南,谷地成为西南季风的水汽通道,受地形逐步抬升的影响,形成大量降水。

(5)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多晴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

作用都较弱;成都位于四川盆地,海拔低,多阴雨天气,空气密度大,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都较强。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及成因等相关知识。分析我国不同地区气候类型及特点时,

应主要结合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以及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两个方面,同时应注意地形、海陆位置对

气候的影响。

(I)读图可知,我国大陆性气候气候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北部、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青海、

新疆和臧北等西北内陆地区,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沿海地区和四川盆地。

(2)四川盆地虽远离海洋,但由于四川盆地北有秦岭和大巴山阻挡,使得四川盆地冬季不易受到北

方南下的冷空气影响而气温较高,无论是年平均气温日较差,还是月平均气温日较差,变化都很小,

因此四川盆地属海洋性气候。

(3)天津、大连等地离冬季冷空气源地近,受冬季风影响,气温年较差较大,没能成为海洋性气候

区。

(4)藏北高原海拔较高,四周高山环抱,地形闭塞,远离海洋,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较少,因

而形成了大陆性过渡气候;雅鲁藏布江谷地因开口向南,谷地成为西南季风的水汽通道,受地形逐

步抬升的影响,形成大量的降水,形成了海洋性过渡气候。

(5)本题考查拉萨气温日较差大于成都的原因。可以从海拔和地形对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的影响分

析。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多晴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

作用都较弱;成都位于四川盆地,海拔低,多阴雨天气,空气密度大,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都较强。

12.答案:(1)夏季副热带高压北移,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时间较长;北部地形的阻挡造成热量在甲

地集聚;地处山脉阳坡,光照时间长。

(2)冬季地处中纬西风的迎风坡;直布罗陀海峡加剧了西风的强度;滨海地区,受海陆热力性质差

异影响,风力较大。

解析:(1)本题考查甲地夏季更为干热的原因。可以从甲地纬度位置、地形特点对气候的影响作答。

读图可知,甲地位于37°N地区,夏季副热带高压北移,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时间较长,且北部地形的

阻挡造成热量在甲地集聚,地处山脉阳坡,光照时间长,导致甲地夏季更为干热。

(2)本题考查西部地区是岛上冬季风力最为强劲的地区的原因。可以从地形、地理位置等方面分析。

读图可知,西部地区冬季地处中纬西风的迎风坡,直布罗陀海峡,呈喇叭口状,加剧了西风的强度,

滨海地区,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风力较大。

13.答案:(1)①上罗讷河河段存在的大量沼泽积蓄径流、削减洪峰;②瑞士的日内瓦湖积蓄径流、

削减洪峰。

(2)存在三角洲。理由:①流域径流量大,落差大,河流含沙量大,带到出海口的泥沙较多;②出

海口附近地势平坦,河流流速慢,泥沙易沉积;③出海口,由于地中海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流流速

减慢,泥沙沉积。

(3)原因:①靠近河岸,土壤水分充足,冲积平原,土壤较肥沃,利于葡萄树的生长;②砾石比热

容小,白天增温快,夜晚降温快,昼夜温差大,利于葡萄的糖分积累;③砾石之间孔隙大,利于地

表水下渗,但因覆盖于地面,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从而起到保温作用;④砾石可以增强地面对太

阳辐射的反射,增加葡萄的光合作用,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生成。

(4)原因:①酿造历史悠久、经验丰富,酿造技术水平高;②南部为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光照充足,

昼夜温差大,葡萄品质优良;③罗讷河水质优良,利于酿造高品质葡萄酒;④欧洲区域经济发达,

且当地居民有喝葡萄酒的习惯,消费市场广阔。

解析:(1)本题考查洪峰在上罗讷河得到有效削减的自然原因。仔细读图,结合图中图例及其分布

可知,在罗讷河里昂以上河段沿岸附近分布有较大面积的沼泽与湖泊,可以起到积蓄径流、削减洪

峰的作用。

(2)本题考查罗讷河出口是否存在三角洲。可以从河流含沙量、径流量和出海口地形特点及海水的

顶托作用等方面作答。根据材料可知,罗讷河流域径流量大,落差大,河流含沙量大,带到出海口

的泥沙较多,出海口附近地势平坦,河流流速慢,泥沙易沉积,出海口,由于地中海海水的顶托作

用,河流流速减慢,泥沙沉积。

(3)本题考查罗讷河谷地靠近河岸砾石层上的葡萄质量非常高的原因。掌握大气受热过程相关知识。

可以从河岸旁土壤肥沃、砾石能加大昼夜温差、提升葡萄品质、增加地表下渗等方面考虑。

(4)本题考查罗讷河流域盛产葡萄酒的原因。可以从当地气候、水源、原料、市场、技术等方面考

虑。

14.答案:(1)地处大陆西岸,受来自大西洋上空的中纬西风带控制,多阴雨天气;纬度较高,冬

季正午太阳高度角小,冬季昼短夜长.

(2)全玻璃结构,增加透光面积;骨架少,减少骨架的阴影面积;Z字形屋面,利用太阳光的二次

反射增加透光率;定时清洗玻璃,增加透光率;使用高压钠灯人工补光。

(3)集约化种植,单位面积产量高,番茄出口量大;新品种、农药使用量少,番茄质量优;温室技

术先进,番茄生产的稳定和供应的连续性好;交通便利,能将农产品快速运达市场;自动化生产,

减少人工成本,具有一定的成本优势。

(4)冬季气温低,需要采取增温保暖措施;夏季气温高,需要采取通风降温措施。

解析:(1)本题考查荷兰冬季光照最少的原因,旨在考查学生阐述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主

要从天气、正午太阳高度角等方面分析。荷兰地处大陆西岸,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受来自大西洋上

空的中纬西风带控制,多阴雨天气;纬度较高,冬季正午太阳高度角小,冬季昼短夜长。

(2)本题考查Venlo型全玻璃连栋温室改善光照条件的合理性,旨在考查学生阐述地理基本原理与

规律的能力。据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是解题的关键。Venlo型全玻璃连栋温室改善光照

条件的合理性主要从增加透光面积、减少骨架的阴影面积、增加透光率、人工补光等方面回答。全

玻璃结构,增加透光面积;骨架少,减少骨架的阴影面积;Z字形屋面,利用太阳光的二次反射增

加透光率;定时清洗玻璃,增加透光率;使用高压钠灯人工补光。

(3)本题考查荷兰番茄在国际市场竞争力强的原因,旨在考查学生阐述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

调用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关键。主要从产量高、质量优、生产的稳定和供应的连续性好、快速运达市

场、成本优势等方面分析。集约化种植,单位面积产量高,番茄出口量大;新品种、农药使用量少,

番茄质量优;温室技术先进,番茄生产的稳定和供应的连续性好;交通便利,能将农产品快速运达

市场;自动化生产,减少人工成本,具有一定的成本优势。

(4)本题考查北京改造温室的措施,旨在考查学生阐述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调用基础知识

是解题的关键。北京是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气温低,需要采取增温

保暧措施;夏季气温高,需要采取通风降温措施。

15.答案:解:(1)太白山相对高差大,气温垂直递减规律明显,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源

于地面辐射,随海拔升高,保温作用减弱,气温降低。

(2)夏季太白山北坡的气温直减率高于南坡的原因,可以从风向、地形、植被覆盖、空气湿度等方

面回答。

(3)首先推测一天中气温直减率最小值出现的时段,北坡1月份气温直减率小的原因,可以从空气

运动、地形阻挡等方面回答。

故答案为:

(1)太白山相对高差大,气温垂直递减规律明显;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源于地面辐射,随

海拔升高,保温作用减弱(大气逆辐射减弱)气温降低;山麓为夏季时,山顶气温低,为冬季,沿

途为春、秋两季

(2)夏季,南坡地处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湿度大,潜热输送量大,气温直减率较小;森

林覆盖率高,空气湿度增大,气温直减率减小。

北坡为夏季风的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焚风效应),降水少,随地表高度降低,气温上升速度快;

森林覆盖率低,空气湿度较低,气温直减率加大。

(3)日出前后。

日出前后气温直减率小的原因:夜晚,地面因辐射而失去热量,近地面大气层冷却强烈;到日出前

后,近地面气温出现一天中的最低值,而高气层冷却较慢,高低空温差较小。

北坡1月份气温低的原因:冬季北方冷空气向较低纬度运动,遇到太白山阻挡,冷空气在北坡坡麓

聚集,原较暖空气被迫抬升,使气温直减率变小。

解析:(1)太白山夏季时山麓到山顶四季分明。

(2)夏季太白山北坡是背风坡,南坡是迎风坡。

(3)一天中气温直减率最小值出现的时段出现在日出前后。

本题难度适中,属于能力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影响气候因素的相关知识。

16.答案:(1)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A

(2)>削弱(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

⑶FH

(4)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近地面气温下降快,易使水汽凝结成露或霜。

(5)青藏高原原因:①海拔高,大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③晴天多,日照时数多③纬

度较低④大气透明度高(洁净)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大气受热过程,旨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读图从图中获取信息是解题的关键。读图可知A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F为被大气吸收的地面辐

射,H为大气逆辐射,因太阳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属于短波辐射,而其它的

辐射均为红外线长波辐射,故短波辐射的是A。

(2)本题主要考查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旨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调用基础知识的能力。

读图从图中获取信息是解题的关键。读图从箭头的粗细可以看出A>D,因A表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

而D是被大气削弱了的太阳辐射,表明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