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校联考六年级上学期语文11月月考试卷_第1页
三校联考六年级上学期语文11月月考试卷_第2页
三校联考六年级上学期语文11月月考试卷_第3页
三校联考六年级上学期语文11月月考试卷_第4页
三校联考六年级上学期语文11月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校联考六年级上学期语文11月月考试卷湖南省郴州市永兴县三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11月月考试卷

一、基础知识。

1.(2023六上·永兴月考)看拼音写词语,要求写得正确、美观。

táixin

fèiténɡ

ɡēda

dànɡyànɡ

táozuì

kānɡkǎi

【答案】苔藓;沸腾;疙瘩;荡漾;陶醉;慷慨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苔藓"的“藓”不要写成形近字“鲜”,“沸腾”的“沸"不要写成形近字“佛”,“荡漾"的“荡”不要写成左右结构,“慷慨"的“慨”不要写成形近字“概"。书写时还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故答案为:苔藓;沸腾;疙瘩;荡漾;陶醉;慷慨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2.(2023六上·永兴月考)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或选择括号内使用正确的字打“√"。

(1)我饮着朝(zhāocháo)露酿成的琼(浆桨),听着小鸟的鸣啭、歌唱。

(2)用铅皮剪一把偃(ynyàn)月刀,用铁丝系一绺(liǔlǚ)红丝线做一柄蛇矛,给那竹节人装上。

(3)奶奶把我书包的裂缝(fèngféng)仔细地缝(fèngféng)好了。

【答案】(1)zhāo;浆

(2)yn;liǔ

(3)fèng;féng

【知识点】字音

【解析】【分析】(1)“朝露”的“朝"意思是早上,读“zhāo”。“琼浆"的“浆”意思是浆液。所以选“浆"。

(2)“偃月刀”的“偃"意思是仰卧;仰,读“yn”。“一绺"的“绺”意思是量词,指一束丝,线、须、发等。所以选“liǔ"。

(3)“裂缝”的“缝"意思是缝隙,读“fèng”。“缝好了"的“缝”意思用针线连缀,所以选“féng"。

故答案为:(1)zhāo;浆;(2)yn;liǔ;(3)fèng;féng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字形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要注意区分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还要注意多音字在不同词组中的不同读音。平时要多读、多练。

3.(2023六上·永兴月考)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清新的海风清新的词语B.脸色苍白话语苍白

C.山洪在咆哮狂风在咆哮D.勉强度日勉强答应

【答案】C

【知识点】词语含义的理解

【解析】【分析】考查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辨析,需要平时生活中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并且多积累,多总结。

A.不同,“清新”前句中意思是:清爽新鲜。后句中意思是:清美新颖,

B.不同,“苍白"前句中意思是:白而微青的颜色。后句中意思是:缺乏活力和生机。

C.相同,“咆哮”前句中意思和后句中意思都是:(如猛兽、海浪、人等)发出洪亮有力的回荡的声音。

D.不同,“勉强"前句中意思是:将就或凑合。后句中意思是:心中不愿而强为之。

故答案为:C。

【点评】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联系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透过词语的表面义,深刻体味其内涵。

4.(2023六上·永兴月考)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窸窸窣窣的讨论在这片纳凉的人群中响起,有想看热闹的起身向着广场走去。

B.宇宙是无限的,美丽的地球只是宇宙中的沧海一粟。

C.温暖的阳光透过一尘不染的玻璃照进我们的教室。

D.做事要心神专一,若小心翼翼,是很容易出错的。

【答案】D

【知识点】成语运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词语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不难,结合平时的阅读与积累完成,不会的可查阅相关的资料。

A.窸窸窣窣:拟声词,形容摩擦等轻微细小的声音。与语境相符。

B.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非常渺小。与语境相符。

C.一尘不染:泛指丝毫不受坏习气的沾染。也用来形容非常清洁、干净。与语境相符。

D.小心翼翼:本是严肃虔诚之意,现在形容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与语境不相符。

故答案为:D。

【点评】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联系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透过词语的表面义,深刻体味其内涵。

5.(2023六上·永兴月考)“你怎么就不向窗外看一眼呢”和这句话意思不一样的是()

A.你不能向窗外看一眼。B.难道你不能向窗外看一眼吗

C.你应该向窗外看一眼。D.你为什么不向窗外看一眼呢

【答案】A

【知识点】句式转换

【解析】【分析】考查了句义。主要是抓句子里面的一些关键词,通过这些关键词结合的中心意思来理解句子。

从题干“你怎么就不向窗外看一眼呢?"来看有问无答属于反问句。句意:为:你应该向窗外看。A.不一样,句意为:你不能向窗外看一眼。B、C、D一样,句意都为:你应该向窗外看。

故答案为:A。

【点评】理解句子,要领会句子中的内容要点,概括出句子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注意辨析句子的含义,做此题,要多揣摩。仔细思考,加以分析。

6.(2023六上·永兴月考)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市最近发生的几起重大交通事故,原因是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引发的。

B.嫦娥四号成功着陆月球背面对航天事业能否取得突破性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C.微信作为一种新媒介,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流平台。

D.小学生正是蓬勃向上的时期。

【答案】C

【知识点】修改病句

【解析】【分析】考查了修改病句。修改病句,首先从语法入手,找出句子的主干,看成分是否残缺;然后看词语搭配是否得当,语序是否合理,意思有无重复;再检查语言表达合不合事理,最后再从语言习惯、感彩等方面仔细推敲分析。

A.有误,我市最近发生的几起重大交通事故,原因都是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引发的。“来看”原因"和”引发"表述为一个含义,属于语意重复。所以删去“原因“或”引发的“;

B.有误,嫦娥四号成功着陆月球背面对航天事业能否取得突破性进展具有重要意义。“来看"能否”属于表述不当应删除;

C.正确;

D.有误,“小学生正是蓬勃向上的时期。“这句来看主语与表语不对称匹配。该句主干为“小学生是时期”,所以不对。可修改如下:小学时期正是蓬勃向上的时期。

故答案为:C。

【点评】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子成分残缺、词语搭配不当、语意重复啰嗦、词序不对、前后矛盾、语意含混或错误、不合逻辑、乱用关联词语。

7.(2023六上·永兴月考)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小说大多是虚构的,却又有生活的影子。

B.《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日记体小说,原名《心》。

C.读文章时,与阅读目的关联性不强的内容,不需要逐字逐句地读。

D.《童年》以成人的视角来讲故事,使这个充满伤痛的故事蒙上了一层天真烂漫的色彩。

【答案】D

【知识点】《童年》;其他外国名著

【解析】【分析】考查了经典名著、文学常识及阅读策略和方法。名著就是指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知名度,且包含永恒主题和经典的人物形象,能够经过时间考验经久不衰,被广泛认识以及流传的文字作品。A、B、C正确。D.有误,《童年》以儿童的视角来讲故事,使这个充满伤痛的故事蒙上了一层天真烂漫的色彩。

故答案为:D。

【点评】阅读名著可以使人陶冶情操,在经典的名著里去探索、去挖掘那些潜在的文学风格,了解主要人物、关键情节、艺术特点是阅读名著的关键。

8.(2023六上·永兴月考)句子训练

(1)他凑到我的耳边轻轻地问:“记者,你见过电灯吗?”(改为转述句)

围绕首句展开,写几话。

(2)秋天真是一个收获的季节。

(3)整个团指挥所的人都焦急地钻出了地堡。(缩句)

(4)(我)望着望着又担心起来: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最好还是留到明天吧。

画线句子是对“我"的具体描写。

生活中你也有过这样的期盼,请你仿照例句具体描写你当时的期盼。

____________

【答案】(1)他凑到我耳边,轻轻地问我见过电灯没有。

(2)金黄的稻穗沉甸甸的,青青的棉桃绽开,露出了雪白的棉絮,板栗在秋风中露出了笑脸,带刺的果子裂开了口,几株柿子,沉甸甸地挂着果实。

(3)人钻出了地堡。

(4)心理;看着日历,我期盼着:要是早点过春节就好了,我可以得到很多压岁钱。

【知识点】句式转换;扩句;缩句;人物心理描写

【解析】【分析】考查了句子的改写、句子仿写、缩句、扩展写话。改写句子,侧重于改变原句的形式。这要求我们要熟悉各种句型的特点,在日常学习中勤加练习。

(1)考查了改写转述句。冒号变为逗号,去掉双引号,“记者,你见过电灯吗”改为“我见过电灯没有"。

(2)考查扩展写话。围绕中心句,写出具体的丰收的景象。

(3)考查缩句。把修饰语“整个团指挥所的、都焦急地”去掉,留下主干。

(4)考查扩展写话。从“担心"可知是心理描写。据此写出自己“盼”的心理。

故答案为:(1)他凑到我耳边,轻轻地问我见过电灯没有。(2)金黄的稻穗沉甸甸的,青青的棉桃绽开,露出了雪白的棉絮,板栗在秋风中露出了笑脸,带刺的果子裂开了口,几株柿子,沉甸甸地挂着果实。(3)人钻出了地堡。(4)心理;看着日历,我期盼着:要是早点过春节就好了,我可以得到很多压岁钱。

【点评】缩句囗诀:“的"地”去前“得"去后,数词量词也要去。“着”“了"过”要保留,专有名词不能缩。

二、积累运用。

9.(2023六上·永兴月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夏天里的成长》一课是围绕“_________"哪一句话来写。课文从,,人的成长等三个方面来说明这个中心意思。

(2)《回乡偶书》一诗中,“___,___”用孩童的笑写出了作者的无奈。

(3)这个学期的整本书阅读主题是“笑与泪,经历与成长"。除了《爱的教育》,你还读了(填写书名),读了这本书,知道了____________

(4)古诗中常常包含着历史典故,用来表达诗人的情感。《浪淘沙》(其一)中包含着“牛郎织女”故事的诗句“___,___"。

【答案】(1)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动植物;事物

(2)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3)《童年》;无论生活有多少苦难,只要我们拥有坚强的意志,就不会被打败

(4)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知识点】古诗词填空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课文理解、经典名著、古诗文默写、找中心句。这就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

(1)《夏天里的成长》一课是围绕“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一句话来写。课文从动植物,事物,人的成长等三个方面来说明这个中心意思。

(2)“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出自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3)除了《爱的教育》,“我”还读了《童年》,读了这本书,知道了无论生活有多少苦难,只要我们拥有坚强的意志,就不会被打败。

(4)“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出自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一》。

故答案为:(1)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动植物;事物;(2)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3)《童年》;无论生活有多少苦难,只要我们拥有坚强的意志,就不会被打败。(4)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课文的内容。

10.(2023六上·永兴月考)口语交际

国家5A级景区东江湖招收假期小导游啦!当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到张明明的耳中时,他却有点儿为难了:自己知道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能锻炼表达的能力,还能增长见识。可是妈妈那一关不好过,她肯定会说:“去什么去都六年级了,不好好学习,把时间浪费在这里,不行!”如果你是张明明,你觉得怎样说才能取得妈妈的支持,去报名参选呢想一想,请将说话内容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答案】妈妈,我想去报名参选小导游。因为做小导游不仅可以增强表达能力,还能开阔眼界。听老师说,小导游活动的时间是在周末,不会占用平时的学习时间。妈妈,让我去报名试一试吧!

【知识点】自我介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劝告慰勉。完成本题要注息分析所给材料,明确囗语交际的内容,组织语言。结合题目中的要求,语句要通顺,要有条理。把自己的理由写出来即可。注意说话的语气。

故答案为:妈妈,我想去报名参选小导游。因为做小导游不仅可以增强表达能力,还能开阔眼界。听老师说,小导游活动的时间是在周末,不会占用平时的学习时间。妈妈,让我去报名试一试吧!

【点评】劝告慰勉是小学语文中常见的题型,对于增强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交际能力,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很有帮助。

11.(2023六上·永兴月考)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X”。

(1)《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和《书湖阴先生壁》中的“书"字的意思相同都是书信的意思。

(2)“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光,”这处环境描写侧面烘托出桑娜一家的生活富足而舒适。

(3)《盼》一文围绕“盼"字来写,文中小女孩每次盼的心情都是相同的。

(4)《夏天里的成长》一文引用农谚的作用是告诉我们秋收冬藏的道理。

(5)“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范围内,没有合适的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这句话中的“至少"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

【答案】(1)错误

(2)错误

(3)错误

(4)错误

(5)正确

【知识点】课内现代文阅读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课文理解、字词理解与赏析、环境描写。这就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

(1)《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和《书湖阴先生壁》中的“书”字的意思相同都是书写的意思。故错误。

(2)“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光,"这个句子是对桑娜家中环境的描写,它描绘了一个干净、整洁、温馨的家庭环境。故错误。

(3)《盼》一文围绕“盼”字来写,文中小女孩每次盼的心情都是不同的。故错误。

(4)《夏天里的成长》一文引用农谚的作用是告诉我们秋青少年时期的重要性,启迪我们要珍惜美好时光。故错误。

(5)“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范围内,没有合适的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这句话中的“至少”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正确。

故答案为:(1)错误;(2)错误;(3)错误;(4)错误;(5)正确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课文的内容。

三、阅读理解

(2023六上·永兴月考)课内阅读。

只有一个地球(节选)

但是,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是一个半径约为6400千米的星球。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产资源来说,它不是谁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12.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和的说明方法。

13.文中加点的“本来"一词,你是如何理解的

14.文中所列举的可再生资源包括哪些

15.读画横线的句子时,你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现象

16.针对上题你想到的现象,设计一条保护环境或节约资源的宣传标语。

【答案】12.列数字;作比较

13.“本来”一词强调了原先地球上资源的可再生性,但人类无节制的开采和破坏改变了这一情况,突出了现在的不可再生性。

14.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

15.乱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水资源面临枯竭;沙漠化日益严重。由于人类的破坏,本来可以不断再生的资源面临着枯竭,因此我们要保护环境。

16.省一点能源,多一点资源。

【知识点】课内现代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解答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12.考查了说明方法。“6400千米"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这句话用“地球”与“宇宙"作比较,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故答案为:列数字;作比较;

13.考查理解句子含义。从“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可知,“本来"一词强调了原先地球上资源的可再生性,但人类无节制的开采和破坏改变了这一情况,突出了现在的不可再生性。

故答案为:“本来”一词强调了原先地球上资源的可再生性,但人类无节制的开采和破坏改变了这一情况,突出了现在的不可再生性。

14.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可知,选文中所列举的可再生资源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

故答案为: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

15.考查了思维拓展。结合实际作答即可。如:乱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水资源面临枯竭;沙漠化日益严重。由于人类的破坏,本来可以不断再生的资源面临着枯竭,因此我们要保护环境。

故答案为:乱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水资源面临枯竭;沙漠化日益严重。由于人类的破坏,本来可以不断再生的资源面临着枯竭,因此我们要保护环境。

16.考查根据本语段内容,设计一条节约资源的广告语。由于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是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因此我们人类不要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破坏了自然资源,浪费了能源,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下边设计一条节约资源的广告语:省一点能源,多一点资源。

故答案为:省一点能源,多一点资源。

(2023六上·永兴月考)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我长大了

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

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

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能证明你长大。”

渐渐,“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被淡忘。

后来,搬了家。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就用他的自行车捎我一段。

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天夭。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还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迈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太。

许多人围了过来。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

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她只是说她很寂寞。于是,我说,我会常常来看她。

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

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

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象中的恶劣,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吃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注意父亲的神情。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太太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太太。

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

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

17.用“__”画出短文的中心句,并说说短文是怎样围绕这话来写的。

18.文中画线句子是描写,作用是____________

19.“许多人围了过来。我有些惭愧……"我”感到“惭愧"的原因是()

A.被许多人看着。B.“我”没有拦住邻家孩子。

C.闯祸之后想一走了之。D.“我"觉得自己长大了。

20.“我”闯祸之后回到家,本以为会,结果___,父亲这样做是因为____________。

21."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你觉得这句话对吗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17.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本文主要写了邻家孩子骑自行车捎“我”时撞到了一位老太太,“我"送老太太回家并决定以后常去看她,受到了父亲的肯定,这也让“我”明白了“长大"的真正含义。

18.环境;;写出了天气不好,道路湿滑,为下文写“我”撞倒了老太太作铺垫。

19.C

20.被父亲训斥;受到了父亲的夸赞;“我"长大了,懂得了承担责任。

21.对,长大并不在于年龄的增长,而在于能够承担责任。

【知识点】叙事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认真阅读原文,在理解文章内容及表达主题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语句分析作答即可。阅读分析题目是小学语文中常见题型,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完成时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内容及所表达的主题后,再结合后面的问题分析解答。

17.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可知答案。本文主要写了邻家孩子骑自行车捎“我"时撞到了一位老太太,“我”送老太太回家并决定以后常去看她,受到了父亲的肯定,这也让“我"明白了“长大”的真正含义。

故答案为: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本文主要写了邻家孩子骑自行车捎“我"时撞到了一位老太太,“我”送老太太回家并决定以后常去看她,受到了父亲的肯定,这也让“我"明白了“长大”的真正含义。

18.本题考查描写手法的赏析。结合第⑥自然段中“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中的“阴雨蒙蒙”“雾气很重"可知,是属于环境描写,突出了当时下雨后的雾气重、地面滑的特点,为下文撞到老太太作铺垫。

故答案为:环境;写出了天气不好,道路湿滑,为下文写“我”撞倒了老太太作铺垫。

19.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结合第⑥自然段中“一不小心,我骑自行车撞倒了人,我心里有些慌张,本想一走了之"可知,我惭愧的原因是:我撞倒了人还想一走了之。故选C。

故答案为:C.

20.考查了内容理解与概括。认真阅读文章,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我”闯祸之后回到家,本以为会被父亲训斥,结果却受到了父亲的夸赞,父亲这样做是因为“我"长大了,懂得了承担责任。

故答案为:被父亲训斥;受到了父亲的夸赞;“我”长大了,懂得了承担责任。

21.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结合第③自然段中“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可知,这一句话放在短文的最后一段,是起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的作用,意思是说一个人的成长,不在于年龄的增长和身体的成熟,而是能够勇敢地承担起责任,这是一个人长大的标志,故认为说得对。

故答案为:对,长大并不在于年龄的增长,而在于能够承担责任。

四、习作与表达。

22.(2023六上·永兴月考)按要求写作

流泪,不一定是因为悲伤,也可能是因为快乐、感激……流泪,不一定就是一种感情的表达,也可能是获得人生经历的一次成长…

请以“流泪”为题写一篇习作。要求表达真情实感,500字

【答案】流泪有人说,感动的眼泪是甜的,但是,我却一点也不相信。

直到有一天,我感冒发烧了,被父母送进了医院。医生说我烧得很厉害,需要住院。我的父母连声说“好,好"。我住进了医院,一连就是好几天。在这几天里,爸爸每天晚上一下班,就马上来到医院照顾我,叫妈妈回家休息。在医院里,爸爸几乎每天晚上都没有睡觉,帮我看着点滴,点滴完了就跑出门口去叫医生来。到了早上,妈妈也几乎每天都是五六点起床,帮我煮稀饭,煮完稀饭后放进可以保温的盒子里,带到医院里来,轻轻地叫爸爸起床,去上班,生怕说话的声音太大,把我吵醒。我起床了,妈妈连忙拿起了保温盒,叫我吃饭。我想,她一定是怕我太饿了,才会忘记了我还没有洗漱。

我终于出院了,精神十足地回到了家,当我走进家门,我才发现,虽然我变精神了,但是,我的爸爸妈妈他们却变老了,不由自主地流下了眼泪。

原来,人们常说的感动的眼泪是甜的,因为它并不只是甜在嘴巴里,还甜在流泪者的心里。这个甜甜的味道,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是命题作文,要求以“流泪”为题,写一篇叙事作文。流泪,不一定是因为悲伤,也可能是因为快乐、感激….….流泪,不一定就是一种感情的表达,也可能是获得人生经历的一次成长….…选择你自己亲身经历过的,印象深刻的事情去写。以第一人称展开叙述,叙述时突出题眼“感动"委屈”…….接着可以采用开篇点题的写作手法,也可以采用文末点明中心的写法,不管是什么写作方法,都要能从所记叙的事件中得到启示或者有所收获,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最后适当运用各种人物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为文章添姿增色。

【点评】小作者选择了自己亲身经历的小事,表现了爸爸妈妈的爱,揭示了主题——感动。采用了首尾呼应的写法,让文章内容连贯。但小作者的词汇量贫乏,语言不太生动。

1/1湖南省郴州市永兴县三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11月月考试卷

一、基础知识。

1.(2023六上·永兴月考)看拼音写词语,要求写得正确、美观。

táixin

fèiténɡ

ɡēda

dànɡyànɡ

táozuì

kānɡkǎi

2.(2023六上·永兴月考)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或选择括号内使用正确的字打“√"。

(1)我饮着朝(zhāocháo)露酿成的琼(浆桨),听着小鸟的鸣啭、歌唱。

(2)用铅皮剪一把偃(ynyàn)月刀,用铁丝系一绺(liǔlǚ)红丝线做一柄蛇矛,给那竹节人装上。

(3)奶奶把我书包的裂缝(fèngféng)仔细地缝(fèngféng)好了。

3.(2023六上·永兴月考)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清新的海风清新的词语B.脸色苍白话语苍白

C.山洪在咆哮狂风在咆哮D.勉强度日勉强答应

4.(2023六上·永兴月考)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窸窸窣窣的讨论在这片纳凉的人群中响起,有想看热闹的起身向着广场走去。

B.宇宙是无限的,美丽的地球只是宇宙中的沧海一粟。

C.温暖的阳光透过一尘不染的玻璃照进我们的教室。

D.做事要心神专一,若小心翼翼,是很容易出错的。

5.(2023六上·永兴月考)“你怎么就不向窗外看一眼呢"和这句话意思不一样的是()

A.你不能向窗外看一眼。B.难道你不能向窗外看一眼吗

C.你应该向窗外看一眼。D.你为什么不向窗外看一眼呢

6.(2023六上·永兴月考)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市最近发生的几起重大交通事故,原因是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引发的。

B.嫦娥四号成功着陆月球背面对航天事业能否取得突破性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C.微信作为一种新媒介,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流平台。

D.小学生正是蓬勃向上的时期。

7.(2023六上·永兴月考)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小说大多是虚构的,却又有生活的影子。

B.《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日记体小说,原名《心》。

C.读文章时,与阅读目的关联性不强的内容,不需要逐字逐句地读。

D.《童年》以成人的视角来讲故事,使这个充满伤痛的故事蒙上了一层天真烂漫的色彩。

8.(2023六上·永兴月考)句子训练

(1)他凑到我的耳边轻轻地问:“记者,你见过电灯吗?”(改为转述句)

围绕首句展开,写几话。

(2)秋天真是一个收获的季节。

(3)整个团指挥所的人都焦急地钻出了地堡。(缩句)

(4)(我)望着望着又担心起来: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最好还是留到明天吧。

画线句子是对“我"的具体描写。

生活中你也有过这样的期盼,请你仿照例句具体描写你当时的期盼。

____________

二、积累运用。

9.(2023六上·永兴月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夏天里的成长》一课是围绕“_________”哪一句话来写。课文从,,人的成长等三个方面来说明这个中心意思。

(2)《回乡偶书》一诗中,“___,___"用孩童的笑写出了作者的无奈。

(3)这个学期的整本书阅读主题是“笑与泪,经历与成长”。除了《爱的教育》,你还读了(填写书名),读了这本书,知道了____________

(4)古诗中常常包含着历史典故,用来表达诗人的情感。《浪淘沙》(其一)中包含着“牛郎织女"故事的诗句“___,___”。

10.(2023六上·永兴月考)口语交际

国家5A级景区东江湖招收假期小导游啦!当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到张明明的耳中时,他却有点儿为难了:自己知道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能锻炼表达的能力,还能增长见识。可是妈妈那一关不好过,她肯定会说:“去什么去都六年级了,不好好学习,把时间浪费在这里,不行!"如果你是张明明,你觉得怎样说才能取得妈妈的支持,去报名参选呢想一想,请将说话内容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1.(2023六上·永兴月考)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X"。

(1)《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和《书湖阴先生壁》中的“书”字的意思相同都是书信的意思。

(2)“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光,"这处环境描写侧面烘托出桑娜一家的生活富足而舒适。

(3)《盼》一文围绕“盼”字来写,文中小女孩每次盼的心情都是相同的。

(4)《夏天里的成长》一文引用农谚的作用是告诉我们秋收冬藏的道理。

(5)“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范围内,没有合适的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这句话中的“至少”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

三、阅读理解

(2023六上·永兴月考)课内阅读。

只有一个地球(节选)

但是,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是一个半径约为6400千米的星球。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产资源来说,它不是谁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12.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和的说明方法。

13.文中加点的“本来"一词,你是如何理解的

14.文中所列举的可再生资源包括哪些

15.读画横线的句子时,你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现象

16.针对上题你想到的现象,设计一条保护环境或节约资源的宣传标语。

(2023六上·永兴月考)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我长大了

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

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

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能证明你长大。”

渐渐,“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被淡忘。

后来,搬了家。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就用他的自行车捎我一段。

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天夭。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还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迈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太。

许多人围了过来。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

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她只是说她很寂寞。于是,我说,我会常常来看她。

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

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

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象中的恶劣,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吃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注意父亲的神情。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太太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太太。

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

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

17.用“__”画出短文的中心句,并说说短文是怎样围绕这话来写的。

18.文中画线句子是描写,作用是____________

19.“许多人围了过来。我有些惭愧……"我”感到“惭愧"的原因是()

A.被许多人看着。B.“我”没有拦住邻家孩子。

C.闯祸之后想一走了之。D.“我"觉得自己长大了。

20.“我”闯祸之后回到家,本以为会,结果___,父亲这样做是因为____________。

21."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你觉得这句话对吗说说你的理解。

四、习作与表达。

22.(2023六上·永兴月考)按要求写作

流泪,不一定是因为悲伤,也可能是因为快乐、感激……流泪,不一定就是一种感情的表达,也可能是获得人生经历的一次成长…

请以“流泪”为题写一篇习作。要求表达真情实感,500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苔藓;沸腾;疙瘩;荡漾;陶醉;慷慨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苔藓"的“藓”不要写成形近字“鲜”,“沸腾”的“沸"不要写成形近字“佛”,“荡漾"的“荡”不要写成左右结构,“慷慨"的“慨”不要写成形近字“概"。书写时还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故答案为:苔藓;沸腾;疙瘩;荡漾;陶醉;慷慨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2.【答案】(1)zhāo;浆

(2)yn;liǔ

(3)fèng;féng

【知识点】字音

【解析】【分析】(1)“朝露”的“朝"意思是早上,读“zhāo”。“琼浆"的“浆”意思是浆液。所以选“浆"。

(2)“偃月刀”的“偃"意思是仰卧;仰,读“yn”。“一绺"的“绺”意思是量词,指一束丝,线、须、发等。所以选“liǔ"。

(3)“裂缝”的“缝"意思是缝隙,读“fèng”。“缝好了"的“缝”意思用针线连缀,所以选“féng"。

故答案为:(1)zhāo;浆;(2)yn;liǔ;(3)fèng;féng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字形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要注意区分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还要注意多音字在不同词组中的不同读音。平时要多读、多练。

3.【答案】C

【知识点】词语含义的理解

【解析】【分析】考查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辨析,需要平时生活中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并且多积累,多总结。

A.不同,“清新”前句中意思是:清爽新鲜。后句中意思是:清美新颖,

B.不同,“苍白"前句中意思是:白而微青的颜色。后句中意思是:缺乏活力和生机。

C.相同,“咆哮”前句中意思和后句中意思都是:(如猛兽、海浪、人等)发出洪亮有力的回荡的声音。

D.不同,“勉强"前句中意思是:将就或凑合。后句中意思是:心中不愿而强为之。

故答案为:C。

【点评】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联系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透过词语的表面义,深刻体味其内涵。

4.【答案】D

【知识点】成语运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词语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不难,结合平时的阅读与积累完成,不会的可查阅相关的资料。

A.窸窸窣窣:拟声词,形容摩擦等轻微细小的声音。与语境相符。

B.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非常渺小。与语境相符。

C.一尘不染:泛指丝毫不受坏习气的沾染。也用来形容非常清洁、干净。与语境相符。

D.小心翼翼:本是严肃虔诚之意,现在形容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与语境不相符。

故答案为:D。

【点评】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联系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透过词语的表面义,深刻体味其内涵。

5.【答案】A

【知识点】句式转换

【解析】【分析】考查了句义。主要是抓句子里面的一些关键词,通过这些关键词结合的中心意思来理解句子。

从题干“你怎么就不向窗外看一眼呢?”来看有问无答属于反问句。句意:为:你应该向窗外看。A.不一样,句意为:你不能向窗外看一眼。B、C、D一样,句意都为:你应该向窗外看。

故答案为:A。

【点评】理解句子,要领会句子中的内容要点,概括出句子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注意辨析句子的含义,做此题,要多揣摩。仔细思考,加以分析。

6.【答案】C

【知识点】修改病句

【解析】【分析】考查了修改病句。修改病句,首先从语法入手,找出句子的主干,看成分是否残缺;然后看词语搭配是否得当,语序是否合理,意思有无重复;再检查语言表达合不合事理,最后再从语言习惯、感彩等方面仔细推敲分析。

A.有误,我市最近发生的几起重大交通事故,原因都是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引发的。“来看"原因”和"引发”表述为一个含义,属于语意重复。所以删去“原因“或"引发的“;

B.有误,嫦娥四号成功着陆月球背面对航天事业能否取得突破性进展具有重要意义。“来看”能否"属于表述不当应删除;

C.正确;

D.有误,“小学生正是蓬勃向上的时期。“这句来看主语与表语不对称匹配。该句主干为“小学生是时期”,所以不对。可修改如下:小学时期正是蓬勃向上的时期。

故答案为:C。

【点评】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子成分残缺、词语搭配不当、语意重复啰嗦、词序不对、前后矛盾、语意含混或错误、不合逻辑、乱用关联词语。

7.【答案】D

【知识点】《童年》;其他外国名著

【解析】【分析】考查了经典名著、文学常识及阅读策略和方法。名著就是指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知名度,且包含永恒主题和经典的人物形象,能够经过时间考验经久不衰,被广泛认识以及流传的文字作品。A、B、C正确。D.有误,《童年》以儿童的视角来讲故事,使这个充满伤痛的故事蒙上了一层天真烂漫的色彩。

故答案为:D。

【点评】阅读名著可以使人陶冶情操,在经典的名著里去探索、去挖掘那些潜在的文学风格,了解主要人物、关键情节、艺术特点是阅读名著的关键。

8.【答案】(1)他凑到我耳边,轻轻地问我见过电灯没有。

(2)金黄的稻穗沉甸甸的,青青的棉桃绽开,露出了雪白的棉絮,板栗在秋风中露出了笑脸,带刺的果子裂开了口,几株柿子,沉甸甸地挂着果实。

(3)人钻出了地堡。

(4)心理;看着日历,我期盼着:要是早点过春节就好了,我可以得到很多压岁钱。

【知识点】句式转换;扩句;缩句;人物心理描写

【解析】【分析】考查了句子的改写、句子仿写、缩句、扩展写话。改写句子,侧重于改变原句的形式。这要求我们要熟悉各种句型的特点,在日常学习中勤加练习。

(1)考查了改写转述句。冒号变为逗号,去掉双引号,“记者,你见过电灯吗"改为“我见过电灯没有”。

(2)考查扩展写话。围绕中心句,写出具体的丰收的景象。

(3)考查缩句。把修饰语“整个团指挥所的、都焦急地"去掉,留下主干。

(4)考查扩展写话。从“担心”可知是心理描写。据此写出自己“盼"的心理。

故答案为:(1)他凑到我耳边,轻轻地问我见过电灯没有。(2)金黄的稻穗沉甸甸的,青青的棉桃绽开,露出了雪白的棉絮,板栗在秋风中露出了笑脸,带刺的果子裂开了口,几株柿子,沉甸甸地挂着果实。(3)人钻出了地堡。(4)心理;看着日历,我期盼着:要是早点过春节就好了,我可以得到很多压岁钱。

【点评】缩句囗诀:“的”“地"去前“得”去后,数词量词也要去。“着"了”“过"要保留,专有名词不能缩。

9.【答案】(1)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动植物;事物

(2)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3)《童年》;无论生活有多少苦难,只要我们拥有坚强的意志,就不会被打败

(4)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知识点】古诗词填空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课文理解、经典名著、古诗文默写、找中心句。这就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

(1)《夏天里的成长》一课是围绕“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一句话来写。课文从动植物,事物,人的成长等三个方面来说明这个中心意思。

(2)“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出自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3)除了《爱的教育》,“我”还读了《童年》,读了这本书,知道了无论生活有多少苦难,只要我们拥有坚强的意志,就不会被打败。

(4)“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出自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一》。

故答案为:(1)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动植物;事物;(2)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3)《童年》;无论生活有多少苦难,只要我们拥有坚强的意志,就不会被打败。(4)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课文的内容。

10.【答案】妈妈,我想去报名参选小导游。因为做小导游不仅可以增强表达能力,还能开阔眼界。听老师说,小导游活动的时间是在周末,不会占用平时的学习时间。妈妈,让我去报名试一试吧!

【知识点】自我介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劝告慰勉。完成本题要注息分析所给材料,明确囗语交际的内容,组织语言。结合题目中的要求,语句要通顺,要有条理。把自己的理由写出来即可。注意说话的语气。

故答案为:妈妈,我想去报名参选小导游。因为做小导游不仅可以增强表达能力,还能开阔眼界。听老师说,小导游活动的时间是在周末,不会占用平时的学习时间。妈妈,让我去报名试一试吧!

【点评】劝告慰勉是小学语文中常见的题型,对于增强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交际能力,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很有帮助。

11.【答案】(1)错误

(2)错误

(3)错误

(4)错误

(5)正确

【知识点】课内现代文阅读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课文理解、字词理解与赏析、环境描写。这就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

(1)《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和《书湖阴先生壁》中的“书”字的意思相同都是书写的意思。故错误。

(2)“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光,"这个句子是对桑娜家中环境的描写,它描绘了一个干净、整洁、温馨的家庭环境。故错误。

(3)《盼》一文围绕“盼”字来写,文中小女孩每次盼的心情都是不同的。故错误。

(4)《夏天里的成长》一文引用农谚的作用是告诉我们秋青少年时期的重要性,启迪我们要珍惜美好时光。故错误。

(5)“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范围内,没有合适的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这句话中的“至少”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正确。

故答案为:(1)错误;(2)错误;(3)错误;(4)错误;(5)正确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课文的内容。

【答案】12.列数字;作比较

13.“本来"一词强调了原先地球上资源的可再生性,但人类无节制的开采和破坏改变了这一情况,突出了现在的不可再生性。

14.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

15.乱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水资源面临枯竭;沙漠化日益严重。由于人类的破坏,本来可以不断再生的资源面临着枯竭,因此我们要保护环境。

16.省一点能源,多一点资源。

【知识点】课内现代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解答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12.考查了说明方法。“6400千米”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这句话用“地球"与“宇宙”作比较,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故答案为:列数字;作比较;

13.考查理解句子含义。从“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可知,“本来”一词强调了原先地球上资源的可再生性,但人类无节制的开采和破坏改变了这一情况,突出了现在的不可再生性。

故答案为:“本来"一词强调了原先地球上资源的可再生性,但人类无节制的开采和破坏改变了这一情况,突出了现在的不可再生性。

14.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可知,选文中所列举的可再生资源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

故答案为: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

15.考查了思维拓展。结合实际作答即可。如:乱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水资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