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1页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2页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3页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4页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商洛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下册。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黛玉之所以致死,并不是像高鹗所写的那样。致黛玉死的主凶,是元春、贾政、王夫人、赵姨娘,却不是凤姐、贾母。其间曲折经过,种种关系,还能从前八十回的线路和暗示推知一个梗概。

元春本来就不喜欢黛玉。这在她赏赐东西时对钗、黛有厚薄分别,大家早已看出。其实曹雪芹对此先有暗示:在“省亲"回中,由于元春的关系,两次都把“绿玉”字样废除不得使用,一是“红香绿玉"改成“怡红快绿”,一是“绿玉春犹卷"改成“绿蜡春犹卷”。但仅仅因此,感情喜恶,还不能决定婚姻大事,因为“师出无名”,要想毁黛玉,必须有“名正言顺”的罪名。这个,元春尚无法自定,必另有提供“罪状"之人。为了宝玉的婚事而可以入宫正式向元春提供重大意见的人,只有贾政、王夫人。

贾政自己也并不能定出毁玉的罪名,因为他不真正了解:“真正了解”的,还是一位女眷,而且是能向贾政耳边枕畔灌注谗言的人,这就是赵姨娘。赵姨娘处心积虑要害宝玉,这大家早都明白,不用赘述。她害宝玉的手法,就是不时向贾政耳边进谏讲坏话。坏话的主题并不只是“不读书"爱顽”的条款,而是另有大题目:即说宝、黛二人有“不才之事"——这是最能触怒封建家长、使贾政深恶宝玉的关键问题。宝、黛二人的形迹亲密,并不避人,可说是公开的事实,贾母、凤姐的话,早都明白表示承认默许。

至于凤姐。她虽然罪恶深重,但在这方面的重要关节上,她是和宝玉一面的,而绝非敌对。她在宝、黛之间,是个出力人物,从黛玉一入府,直到后来言谈行动,排难解纷,都是维护宝、黛的,前八十回所写,斑斑可见。而高鹗却把凤姐当作替罪羊。而对于贾母来说,她对宝、黛二人的婚事,不但她自己早已拿定,而且阖府上下尽人皆知,可说是“公开的秘密”一般。在宝玉婚事上主要写的是贾母和王夫人的暗斗。贾母想定下自己的外孙女,但又不愿由自己提出,而希望王夫人首先提出,自己一点头就非常好了。王夫人想定了自己的外甥女,但知道老太太想定黛玉,如果由老太太提出黛玉,自己当然要听从。既然老太太不提,也就不甘心由自己提出去符合老太太。于是双方有机会就制造符合自己目的之舆论。这是非常深刻的封建家庭主妇们的思想状态和暗斗的方式。

可以看出,高鹗的续书,对这一系列的大关键大节目,整个篡改了原作者的意思。鲁迅先生评价红楼梦的续书,以“不背于原书伏线"为论析的标准。我们对待高鹗的续书,用什么标准去衡量没有别的,只能依照鲁迅先生给我们指出的,以原书伏线为定,亦即要看续书者的思想是否与原作者一致。

(摘编自周汝昌《林黛玉之致死》)

材料二: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深刻反讽意味的小说,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巧妙地运用了自己对封建时期权贵们的讽刺手法。这种手法独具匠心,被称为“似褒实贬”,它有效地将小说的叙事内容与叙事基调相对立,展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

《红楼梦》巧妙地将人物描绘、对话交流和优美诗词融为一体。诗词不仅是人物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也是他们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众所周知,不同作家在描绘同一事物时,会因为各自的创作风格和语言特点,为角色赋予独特的语言表达,从而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语言艺术效果。《红楼梦》则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个性。

《红楼梦》是一部描绘我国封建社会衰颓历史的经典之作,它以一个世家贵族的兴衰为背景,深刻地展现了封建社会由盛而衰的历史变迁。在这部小说中,语言的运用充满了哲学意味,寓意深远。整部小说中,哲学思想的体现并非仅仅是抽象的理论阐述,而是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丰富的角色塑造,将哲学之美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丰富的比喻、鲜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寓意。这些元素都是作者曹雪芹根据自身的现实生活体验提炼出来的,没有过多的雕琢和演练,因此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感染力。例如,在小说第二回中,作者写道:“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这句看似平淡无奇的话语,实际上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对人生有着深刻的启示。再如八十二回中的“不是东风压了西风,就是西风压了东风”,这句简单的俗语背后,隐藏着的是作者对命运的深刻感悟。

因此,《红楼梦》中的哲学语言,既具有深厚的思想内涵,又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它不仅丰富了小说的表现形式,提升了小说的艺术价值,更通过对现实人生的深刻反思,赋予了读者强大的精神力量。

《红楼梦》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作为一部“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奇书,它不仅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学样式,还对中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作者曹雪芹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高超的语言运用技巧、鲜明的人物形象和曲折细腻的故事情节,生动地展现了一幅古代社会生活的画卷。在《红楼梦》中,作者运用了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刻画,将人物性格、情感、环境等方方面面都展现得淋漓尽致,这种独特的语言艺术不仅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作者的深厚文学功底,更能够引导读者深入理解人物内心,领略古代社会生活的韵味。

(摘编自闫臻奕《(红楼梦》语言艺术探微》)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元春本不喜欢黛玉,她赏赐东西给薛宝钗和林黛玉有厚薄之别,但她自己无法给林黛玉定“名正言顺”的罪名。

B.贾政虽然是可以为贾宝玉的婚事入宫正式向元春提供重大意见的人,但他作为舅舅,不情愿给林黛玉定出罪名。

C.赵姨娘处心积虑要害贾宝玉,不时向贾政耳边进谗,她不讲贾宝玉不读书,而讲宝、黛二人有“不才之事"

D.凤姐为宝、黛出力,她从黛玉一入府,直到后来都是维护宝、黛的,凤姐因此被封建家长视为罪恶深重。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一项是()

A.对于贾母来说,她对宝、黛二人的婚事表示承认默许,不但自己早已拿定主意,而且阖府上下尽人皆知,可说是“公开的秘密”一般。

B.高鹗的《红楼梦》续书,在一系列大关键大节目上,整个篡改了曹雪芹原来的意思,如他认为贾母是杀害林黛玉的主凶之一。

C.要展现作者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只有通过“似褒实贬"的手法,有效地把小说的叙事内容与叙事基调相对立,才能实现。

D.不同作家在描绘同一事物时,会因为各自的创作风格和语言特点,为角色赋予独特的语言表达,形成自己的风格,《红楼梦》也是如此。

3.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一的观点的一项是()

A.贾母是支持贾宝玉、林黛玉的婚姻的,所以王熙凤敢跟黛玉开“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这样的玩笑。

B.虽然在语言艺术、结构艺术等方面,高鹗所续的《红楼梦》明显逊色于曹雪芹,不过在情节的处理上,也有其独到的一面。

C.王熙凤出于家族利益等方面的考虑,选择了牺牲林黛玉。她清楚林黛玉与贾宝玉之间的感情,但依然促成了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婚姻。

D.林黛玉见宝玉脸上有一点“血渍”,便说:“……别人看见了,又当奇事新鲜话儿去学舌讨好儿……”这“别人"就是明确指赵姨娘。

4.下列对材料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元春的关系,“红香绿玉”改成了“怡红快绿”,“绿玉春犹卷”改成了“绿蜡春犹卷”,这表明元春想影响贾宝玉的婚姻大事。

B.贾母和王夫人在贾宝玉的婚姻一事上暗斗,贾母希望王夫人提出让林黛玉嫁给贾宝玉,但王夫人知道贾母的心思,故意不提。

C.《红楼梦》中的一些句子看似平淡、通俗,但其实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所以《红楼梦》是一部描绘我国封建社会衰颓历史的经典之作。

D.《红楼梦》被称为“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这个评价与其语言表达有关,《红楼梦》语言表达丰富多彩,表现力很强。

5.请结合材料二中有关《红楼梦》语言具有鲜明个性的观点,分析下列语句中所展现的林黛玉的个性特点。

(1)(香菱想向林黛玉学作诗)

黛玉笑道:“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

(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八回)

(2)(薛姨妈托周瑞家的顺便把宫花带回贾府送给其他姐妹)

黛玉只就宝玉手中看了一眼,便问道:“这是单送我一个人的还是别的姑娘都有呢”周瑞家的道:“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

(选自《红楼梦》第七回)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南梁王

贺虎林

我爷爷人称“南梁王”,但不是土匪,也非恶霸,而是一名牲口牙行,官话叫掮客。一个买卖牲口的人,怎能称王呢三层缘由:一是我家姓王,二是他的眼忒“毒”,三是做事有行止。全南梁一带,说起王金玉,十人九个竖大拇指。

我爷的眼力有多“毒"这么说吧,一头牛、一匹骡马,几岁牙口,调教了没有,脾性如何,有无病殃,搁一般牙行,没半个一个时辰,审度不清。我爷爷,掀起牛鼻马唇,只一眼,就知几岁了、健壮否、那牙是真的还是洗的;①攫住牛角马尾巴,拧巴几下,顺脊梁一捋,就能判断出勤快不勤快、驯服不驯服。

当然,这本事也不只他一人独有,偌大个南梁,方圆二百里,仨星俩北斗还是有的。问题在于,好的牙行,除了眼力,还得心里有杆公平秤。人家双方托付了你,卖的期盼能得其所应得,买的希望能获其所期待。有的牙行,为多赚点儿中介费,或因别的目的,这边捅咕一番,那边鼓捣一气,一晌也说不拢一宗。我爷爷从不为准星外的事费心思,而是完全站在双方的利益上,物有所值地给大家衡量,两只手朝这只袖筒里一摞,往那个袄襟底一伸,三捏两掐,买卖就成了,双方都很满意。

故而,每到牲口集市,他总是被团团围得,过手的牲口,占不到整个集市的七成,六成以上没问题。至于成交后能得几钱碎银,他从不计较。爷爷虽有看牲口的禀赋,但他并不把这当作主业,他更主要的营生是自己贩牲口,从青海、内蒙古、河北、山东,把骡马牛羊赶回来,再卖出去。

帮别人说合,好说;把自己的卖出去,更需德行人品。做买卖,谁不希望多赚几个但我爷做买卖一样坦诚公平,尤其守信。据说,在南梁,只有他能从外省赊账赶回成群的牲口来。不过他卖牲口,也让别人赊账。你是真正的庄稼人,靠老天、汗水挣命过日子,暂时拿不出那么多钱,先赶回去用,秋天收庄稼了再还上。灾年歉收了,还不起,下年给也成。再不行,把牛马给我赶回来,权当替我喂了一年。

当然也有拖成呆账、死账的,也有有了钱不想还的。世道不宁,人心不古。但我爷从来不赖账,他说赖账就不是人了,连赊出去的牲口都不如,且,再也从口外关外赊不回骡马牛羊来了。可是别人赖了他的账,周转不过来,怎么办他就把自己的田土卖了,准时把钱汇给赊账给他的人。

日本人打进来,世道更加不安宁了,赖账的人愈发多起来,我爷的地就越卖越少。可屋漏偏逄连阴雨,1941年,日军竟劫走了他的五十匹骡马。他跟他们要钱,日本人说:“你的私通八路!”我爷说:“这是明抢啊!"汉奸说:“想叫皇军赏你一刀”我爷爷吼:“强盗!五十匹大牲口呀,我拿什么付人家"有人劝他:“是日本人抢了你,又不是你赖账。”我爷说:“日本人抢的是我,凭甚不给人家"回到家,一咬牙,我爷把剩下的一百亩地一口气全卖了。不够,又把祖上传下来的一座四合楼院也卖了一半。

我爷凑了些钱继续贩牲口,试图把损失补回来。可仗还在打,他非但没把亏空补起来,反而把家产卖得只剩下一孔窑。

那年底,四叔的奶妈来要奶水钱。我爷一掏兜,半个铜板也没有,心一惊:吃了人家的奶,不能不付钱呀,那奶是一把米一把糠通过血肉凝化成的!他一时无招,便硬挣挣地说:“②干脆,把孩儿抵给你们了。若不想要,插个草标,到集市上卖了!”

我四叔就姓了刘。

1949年后,我爷还做过合作社社长、村委主任,当了几十年的村干部。

当村干部后,我爷不再贩牲口,而是一门心思搞生产,领导大家干得红红火火,那个时期我们村也是全县的红旗村。古稀之年,我爷才来省城跟我们同住。一年,我安排他参加了一个赴南方的老年旅游团,回来他给孙辈、重孙辈每人买了件饰品——男的观音玉坠,女的翡翠玉镯,外加一只金戒指。我爷说:“③希望你们像玉一样做人。"不想我老婆经营珠宝店的闺密看了说:“除戒指是真的,其余都是假的。”几个孙子就取笑他,说:“爷爷你一辈子看牲口一看一个准,咋看人总是走眼呢"爷爷说:“我把他们当人看,谁晓得他们——唉!”然后正襟危坐对担任国企厂长和下海经商的我的两个堂弟说:“你们搞生产,做买卖,一不能欠工人薪水和生意伙伴的钱,二不能造假冒伪劣品坑骗人。做不到这两点,就不是我王家子孙!"他们跟他开玩笑:“爷,难不成你把我们也抵了债”他嘿嘿笑了,又瞪起眼说了句颇富禅机的话:“阳债阳还,阴债阴还!"

④2010年重阳节,金风和煦,我们簇拥着老人家,照了张五世同堂全家福,姓了刘的四叔一家也参加了。当晚,爷爷在卧室永远地睡去了,他活了整整一百岁。装殓时,在他枕头底下发现一张麻纸,上书几行毛笔字,曰《罪己书》,云:

“立德吾儿,汝父无能,卖儿抵债,失德失亲,为人不齿。父亲此去,阴朝受罚,来世变牲,还报吾儿。”

四叔跪在灵前哀哀痛哭,怎么劝也不起来。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梁王"这个称号源自爷爷姓氏、他的眼力和他的品行;虽然王金玉只是一个买卖牲口的掮客,但他的眼力和公正使他在南梁一带获得了广泛的尊敬。

B.王金玉作为牙行,买卖牲口时注重公平公正,深受大家信任;无论是帮别人说合还是自己贩卖牲口,他都坚持站在双方的利益上,使双方都能满意。

C.王金玉不仅在生意上表现出色,还在做人上严格要求自己;他不仅不拖欠别人的钱,还在日军抢走他的牲口后,卖掉家产来还清欠款,表现了极高的诚信。

D.小说写王金玉在古稀之年到南方旅游,为孙辈、重孙辈买的礼物被发现很多是假货,他被孙辈取笑,他作为一个看牲口的行家不免尴尬,表达了千虑必有一失的哲理。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写王金玉对牛、马的几个动作,“几下”“一捋"写出他动作的娴熟,以及对牛、马的秉性的熟悉。

B.句子②突出了王金玉在困境中的无奈和担当,他宁愿用孩子去抵偿奶水钱,也不愿意拖欠别人的款项。

C.句子③表明王金玉对后代品德的期望,他希望自己的子孙在做人上如玉般纯洁无瑕,光明磊落。

D.句子④写重阳节王金玉一家人拍全家福,与后文写王金玉在重阳吉祥的日子去世形成对比,突出其去世的悲剧。

8.小说结尾部分插入王金玉的《罪己书》,有什么作用

9.关于小说的标题,有人说应该改为“爷爷”,也有人说应该保留“南梁王"。你更赞同哪一种说法?请选择其一并说明原因。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

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诗》云:‘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鹤鹤。王在灵沼,于物鱼跃。’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汤誓》曰:‘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章句上》)

材料二:

太史公曰:余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曰:嗟乎,利诚乱之始也!夫子罕言利者,常防其原也。故曰“放于利而行,多怨"。自天子至于庶人,好利之弊何以异哉!

孟轲,驺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其后有驺子之属。

(节选自《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退而A与万章之徒B序《诗》《书》C述D仲尼之意E作《孟子》F七篇G其后H有驺子之属。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乘之国”与“千乘之国"(《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两句中“乘”的意思相同。

B.“万取千焉"与“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焉"的意思不同。

C.“时日害丧”与“日与子弟角"(《促织》)两句中“日”的意思不同。

D.“道既通"与“家中诸母皆通文”(《与妻书》)两句中“通"的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觐见梁惠王,梁惠王问孟子,孟子不远千里而来,是不是将给他们国家带来利益。

B.孟子说,如果从君王到百姓都只追逐私利,不顾仁义,那么个人会丧命,国家会灭亡。

C.孟子认为,周文王有德行,能享受欣赏鸟兽的快乐,夏桀没有德行,无法享受这种快乐。

D.太史公读《孟子》,每当读到梁惠王说的那句话“何以利吾国”时,总会有所感叹。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

(2)嗟乎,利诚乱之始也!夫子罕言利者,常防其原也。

14.孟子游历诸国,为什么未获重用?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说明。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出塞词

[唐]马戴

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度临洮。

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

蝶恋花·出塞

[清]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注]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注]青冢黄昏:出自杜甫王昭君的诗《咏怀占迹五首》中“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15.下列对这两首诗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诗善于在雄壮的场面中插入对细节的描写,如“卷旗”表明将军旗卷在旗杆上,悄然指向敌军兵帐。

B.马诗“乱斫胡兵缺宝刀"中的“缺”字写出刀剑竟然在杀敌的过程中残缺,表明边塞将士死伤惨重。

C.纳兰词“青冢黄昏路"一句化用昭君和亲的典故,说明自古以来为了争夺江山,边塞之地时战时和。

D.纳兰词虚实结合,“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虚写,而“深山夕照深秋雨"为词人所见之实景。

16.两首诗词都以边塞为题材,表达的情感却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岳阳楼》中,“___,____”两句写诗人对国家安危、时局动荡的忧思,可见诗人心胸之博大。

(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一句和“___”一句运用叠词,分别形容宫殿里面音乐和舞蹈的效果。

(3)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两句感叹六朝相继灭亡,只剩下寒烟衰草。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语句中念得比较重,听起来特别清晰的音叫作重音,或者叫作语句重音。重音的特点表现在增强声音的强度、扩大音域和延伸时间上,所以听起来特别完整,尽管在耳语时也可以听清重音在哪儿。根据产生的原因,①:一种是按照语法结构的特点而重读的,叫语法重音;一种是为了突出句中的主要思想或强调句中的特殊情感而重读的,叫逻辑重音。

句中的某些语法成分常要重读。谓语中的主要动词、表示性状或程度的状语、表示状态或程度的补语,以及表示疑问和指示的代词等,通常读重音。

句中的某些需要突出或强调的词语常要重读。哪些词语需要突出或强调,则要依据作品或说话人的要求和思想情感的不同来确定。②_____________,由于重音的位置不同,会表现出不同的意思。

1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延伸时间”中的“延伸”,应该改成“延长”。

B.“尽管在耳语时"中的“尽管”,应该改为“即使"。

C.句中的“哪儿”与“我哪儿也不去"中的“哪儿”用法相同。

D.本句是二重复句,第一层是因果关系,第二层是让步关系。

19.下列各句中用括号表示要重读的词语,标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别人都不知道你会唱歌,(我)知道你会唱歌。

B.你不要瞒着我了,我(知道)你会唱歌。

C.你怎么能说不会呢?我知道(你)会唱歌。

D.你会不会唱戏我不知道,我知道你会(唱歌)。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古树,指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树木,是悠久历史的见证者和讲述者,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文化、生态、科研和经济价值。你知道古树的年龄是怎么测算出来的吗

目前,古树树龄测算可采用的方法包括文献追踪法、年轮鉴定法、年轮与直径回归估测法等。根据树木健康情况、当地技术条件、设备条件和历史档案资料情况,在不影响树木生长的前提下,选择上述合适的方法进行测算。

①虽然古树年龄测算的方法各有优势,但由于受取样及当前技术条件的限制,②在准确性方面,均有一定的局限性,有些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很难推广。③因此,应根据古树的特点,选择多种测定方法,形成一个综合的测定。④如文献追踪法结合生长锥法,可以实现对某一古建筑边侧的古树的准确测龄;⑤而采用树盘测定法,可以实现同一地理、气候条件下同种活古树的树龄。

古树树龄测算,是古树保护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对古树等级的划分、古树价值评价、古树相关执法、古树普查建档、古树保护管理措施的制定等具有重要意义。

21.简要分析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22.文中第三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庄子的《逍遥游》中说,北方的鹏鸟要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它挥动着巨大的翅膀,奋力地拍打着水面,借助旋风飞上高空,乘着六月的大风飞向目的地。

当今时代,各国发展浪潮奔腾澎湃,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中华民族复兴大业正处在关键时期。

作为中国青年,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商洛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解析版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下册。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黛玉之所以致死,并不是像高鹗所写的那样。致黛玉死的主凶,是元春、贾政、王夫人、赵姨娘,却不是凤姐、贾母。其间曲折经过,种种关系,还能从前八十回的线路和暗示推知一个梗概。

元春本来就不喜欢黛玉。这在她赏赐东西时对钗、黛有厚薄分别,大家早已看出。其实曹雪芹对此先有暗示:在“省亲"回中,由于元春的关系,两次都把“绿玉”字样废除不得使用,一是“红香绿玉"改成“怡红快绿”,一是“绿玉春犹卷"改成“绿蜡春犹卷”。但仅仅因此,感情喜恶,还不能决定婚姻大事,因为“师出无名”,要想毁黛玉,必须有“名正言顺”的罪名。这个,元春尚无法自定,必另有提供“罪状"之人。为了宝玉的婚事而可以入宫正式向元春提供重大意见的人,只有贾政、王夫人。

贾政自己也并不能定出毁玉的罪名,因为他不真正了解:“真正了解”的,还是一位女眷,而且是能向贾政耳边枕畔灌注谗言的人,这就是赵姨娘。赵姨娘处心积虑要害宝玉,这大家早都明白,不用赘述。她害宝玉的手法,就是不时向贾政耳边进谏讲坏话。坏话的主题并不只是“不读书"爱顽”的条款,而是另有大题目:即说宝、黛二人有“不才之事"——这是最能触怒封建家长、使贾政深恶宝玉的关键问题。宝、黛二人的形迹亲密,并不避人,可说是公开的事实,贾母、凤姐的话,早都明白表示承认默许。

至于凤姐。她虽然罪恶深重,但在这方面的重要关节上,她是和宝玉一面的,而绝非敌对。她在宝、黛之间,是个出力人物,从黛玉一入府,直到后来言谈行动,排难解纷,都是维护宝、黛的,前八十回所写,斑斑可见。而高鹗却把凤姐当作替罪羊。而对于贾母来说,她对宝、黛二人的婚事,不但她自己早已拿定,而且阖府上下尽人皆知,可说是“公开的秘密”一般。在宝玉婚事上主要写的是贾母和王夫人的暗斗。贾母想定下自己的外孙女,但又不愿由自己提出,而希望王夫人首先提出,自己一点头就非常好了。王夫人想定了自己的外甥女,但知道老太太想定黛玉,如果由老太太提出黛玉,自己当然要听从。既然老太太不提,也就不甘心由自己提出去符合老太太。于是双方有机会就制造符合自己目的之舆论。这是非常深刻的封建家庭主妇们的思想状态和暗斗的方式。

可以看出,高鹗的续书,对这一系列的大关键大节目,整个篡改了原作者的意思。鲁迅先生评价红楼梦的续书,以“不背于原书伏线"为论析的标准。我们对待高鹗的续书,用什么标准去衡量没有别的,只能依照鲁迅先生给我们指出的,以原书伏线为定,亦即要看续书者的思想是否与原作者一致。

(摘编自周汝昌《林黛玉之致死》)

材料二: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深刻反讽意味的小说,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巧妙地运用了自己对封建时期权贵们的讽刺手法。这种手法独具匠心,被称为“似褒实贬”,它有效地将小说的叙事内容与叙事基调相对立,展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

《红楼梦》巧妙地将人物描绘、对话交流和优美诗词融为一体。诗词不仅是人物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也是他们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众所周知,不同作家在描绘同一事物时,会因为各自的创作风格和语言特点,为角色赋予独特的语言表达,从而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语言艺术效果。《红楼梦》则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个性。

《红楼梦》是一部描绘我国封建社会衰颓历史的经典之作,它以一个世家贵族的兴衰为背景,深刻地展现了封建社会由盛而衰的历史变迁。在这部小说中,语言的运用充满了哲学意味,寓意深远。整部小说中,哲学思想的体现并非仅仅是抽象的理论阐述,而是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丰富的角色塑造,将哲学之美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丰富的比喻、鲜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寓意。这些元素都是作者曹雪芹根据自身的现实生活体验提炼出来的,没有过多的雕琢和演练,因此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感染力。例如,在小说第二回中,作者写道:“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这句看似平淡无奇的话语,实际上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对人生有着深刻的启示。再如八十二回中的“不是东风压了西风,就是西风压了东风”,这句简单的俗语背后,隐藏着的是作者对命运的深刻感悟。

因此,《红楼梦》中的哲学语言,既具有深厚的思想内涵,又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它不仅丰富了小说的表现形式,提升了小说的艺术价值,更通过对现实人生的深刻反思,赋予了读者强大的精神力量。

《红楼梦》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作为一部“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奇书,它不仅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学样式,还对中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作者曹雪芹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高超的语言运用技巧、鲜明的人物形象和曲折细腻的故事情节,生动地展现了一幅古代社会生活的画卷。在《红楼梦》中,作者运用了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刻画,将人物性格、情感、环境等方方面面都展现得淋漓尽致,这种独特的语言艺术不仅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作者的深厚文学功底,更能够引导读者深入理解人物内心,领略古代社会生活的韵味。

(摘编自闫臻奕《(红楼梦》语言艺术探微》)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元春本不喜欢黛玉,她赏赐东西给薛宝钗和林黛玉有厚薄之别,但她自己无法给林黛玉定“名正言顺”的罪名。

B.贾政虽然是可以为贾宝玉的婚事入宫正式向元春提供重大意见的人,但他作为舅舅,不情愿给林黛玉定出罪名。

C.赵姨娘处心积虑要害贾宝玉,不时向贾政耳边进谗,她不讲贾宝玉不读书,而讲宝、黛二人有“不才之事"。

D.凤姐为宝、黛出力,她从黛玉一入府,直到后来都是维护宝、黛的,凤姐因此被封建家长视为罪恶深重。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贾母来说,她对宝、黛二人的婚事表示承认默许,不但自己早已拿定主意,而且阖府上下尽人皆知,可说是“公开的秘密”一般。

B.高鹗的《红楼梦》续书,在一系列大关键大节目上,整个篡改了曹雪芹原来的意思,如他认为贾母是杀害林黛玉的主凶之一。

C.要展现作者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只有通过“似褒实贬"的手法,有效地把小说的叙事内容与叙事基调相对立,才能实现。

D.不同作家在描绘同一事物时,会因为各自的创作风格和语言特点,为角色赋予独特的语言表达,形成自己的风格,《红楼梦》也是如此。

3.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一的观点的一项是()

A.贾母是支持贾宝玉、林黛玉的婚姻的,所以王熙凤敢跟黛玉开“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这样的玩笑。

B.虽然在语言艺术、结构艺术等方面,高鹗所续的《红楼梦》明显逊色于曹雪芹,不过在情节的处理上,也有其独到的一面。

C.王熙凤出于家族利益等方面的考虑,选择了牺牲林黛玉。她清楚林黛玉与贾宝玉之间的感情,但依然促成了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婚姻。

D.林黛玉见宝玉脸上有一点“血渍”,便说:“……别人看见了,又当奇事新鲜话儿去学舌讨好儿……”这“别人"就是明确指赵姨娘。

4.下列对材料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元春的关系,“红香绿玉”改成了“怡红快绿”,“绿玉春犹卷”改成了“绿蜡春犹卷”,这表明元春想影响贾宝玉的婚姻大事。

B.贾母和王夫人在贾宝玉的婚姻一事上暗斗,贾母希望王夫人提出让林黛玉嫁给贾宝玉,但王夫人知道贾母的心思,故意不提。

C.《红楼梦》中的一些句子看似平淡、通俗,但其实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所以《红楼梦》是一部描绘我国封建社会衰颓历史的经典之作。

D.《红楼梦》被称为“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这个评价与其语言表达有关,《红楼梦》语言表达丰富多彩,表现力很强。

5.请结合材料二中有关《红楼梦》语言具有鲜明个性的观点,分析下列语句中所展现的林黛玉的个性特点。

(1)(香菱想向林黛玉学作诗)

黛玉笑道:“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

(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八回)

(2)(薛姨妈托周瑞家的顺便把宫花带回贾府送给其他姐妹)

黛玉只就宝玉手中看了一眼,便问道:“这是单送我一个人的还是别的姑娘都有呢”周瑞家的道:“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

(选自《红楼梦》第七回)

【答案】1.A2.C

3.B4.C

5.(1)展现了林黛玉的自信和直率。她敢于自信地称自己能教导香菱作诗,毫不掩饰自己的才能和自信。

(2)表现出林黛玉的敏感、多疑和自尊、孤傲。她对送宫花的顺序十分在意,通过她的言语能看出她对自身地位和待遇的关注,以及对可能存在的不公待遇的敏锐察觉,既反映出她的敏感和多疑,也反映处她骨子里的自尊和孤傲。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A.正确。结合材料一,“元春本来就不喜欢黛玉。这在她赏赐东西时对钗、黛有厚薄分别"但仅仅因此,感情喜恶,还不能决定婚姻大事,因为‘师出无名’,要想毁黛玉,必须有‘名正言顺’的罪名。”可知材料一中明确提到元春不能自定毁黛玉的罪名。

B.“但他作为舅舅,不情愿给林黛玉定出罪名"错误。材料中未提及贾政作为舅舅不情愿给林黛玉定罪名,此选项于文无据。

C.“她不讲贾宝玉不读书”错误。结合材料一“坏话的主题并不只是‘不读书’‘爱顽’的条款”,强调的是“不只是”,而不是“不讲"贾宝玉不读书。选项曲解文意。

D.“凤姐因此被封建家长视为罪恶深重”错误。材料一仅提到“她虽然罪恶深重”,并没有说她有罪的原因是因为极力促成宝、黛二人。选项曲解文意。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要展现作者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只有通过‘似褒实贬’的手法,有效地把小说的叙事内容与叙事基调相对立,才能实现”,这种说法过于绝对,原文只是说“这种手法独具匠心,被称为‘似褒实贬’,它有效地将小说的叙事内容与叙事基调相对立,展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但不能由此推出,“似褒实贬”是唯一的一种手法。比如还有真实描绘社会图景:通过对荣、宁二府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人物和社会关系的描写,展现贫富悬殊的阶级阶层,构成“盛世"社会的真实图景。如提到有“水旱不收,鼠盗蜂起”、“民不安生"、“家业萧条”、卖儿卖女、世代为奴为仆的现象,与贵族世家的奢华形成鲜明对比。又如揭露官场黑暗:如描写都察院、节度使、地方官等与贵族豪强、地主恶绅朋比为奸,欺压良善。像贾雨村因攀上荣国府而复职、官运亨通,为满足贾赦的贪求诬陷石呆子等情节,展现了官场的腐败。还有太监外出敲诈勒索、勾结大臣卖官鬻爵等现象。这些都能展现作者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材料一主要讨论宝黛婚姻相关人物关系和情节的观点,而此选项主要是在评价高鹗续书的艺术特点。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

C.《红楼梦》是一部描绘我国封建社会衰颓历史的经典之作,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能仅仅因为一些句子蕴含哲理就得出这一结论,选项分析过于片面。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这句话展现了林黛玉的自信和直率;“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说明她敢于自信地称自己能教导香菱作诗,毫不掩饰自己的才能和自信。

“这是单送我一个人的?还是别的姑娘都有呢"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此句体现她对送宫花的顺序十分在意,表现出林黛玉的敏感、多疑;“只就宝玉手中看了一眼"冷笑”“我就知道”,通过她的这些言语、神态能看出她对自身地位和待遇的关注,体现她对可能存在的不公待遇的敏锐察觉,反映出她骨子里的自尊和孤傲。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南梁王

贺虎林

我爷爷人称“南梁王”,但不是土匪,也非恶霸,而是一名牲口牙行,官话叫掮客。一个买卖牲口的人,怎能称王呢三层缘由:一是我家姓王,二是他的眼忒“毒”,三是做事有行止。全南梁一带,说起王金玉,十人九个竖大拇指。

我爷的眼力有多“毒”这么说吧,一头牛、一匹骡马,几岁牙口,调教了没有,脾性如何,有无病殃,搁一般牙行,没半个一个时辰,审度不清。我爷爷,掀起牛鼻马唇,只一眼,就知几岁了、健壮否、那牙是真的还是洗的;①攫住牛角马尾巴,拧巴几下,顺脊梁一捋,就能判断出勤快不勤快、驯服不驯服。

当然,这本事也不只他一人独有,偌大个南梁,方圆二百里,仨星俩北斗还是有的。问题在于,好的牙行,除了眼力,还得心里有杆公平秤。人家双方托付了你,卖的期盼能得其所应得,买的希望能获其所期待。有的牙行,为多赚点儿中介费,或因别的目的,这边捅咕一番,那边鼓捣一气,一晌也说不拢一宗。我爷爷从不为准星外的事费心思,而是完全站在双方的利益上,物有所值地给大家衡量,两只手朝这只袖筒里一摞,往那个袄襟底一伸,三捏两掐,买卖就成了,双方都很满意。

故而,每到牲口集市,他总是被团团围得,过手的牲口,占不到整个集市的七成,六成以上没问题。至于成交后能得几钱碎银,他从不计较。爷爷虽有看牲口的禀赋,但他并不把这当作主业,他更主要的营生是自己贩牲口,从青海、内蒙古、河北、山东,把骡马牛羊赶回来,再卖出去。

帮别人说合,好说;把自己的卖出去,更需德行人品。做买卖,谁不希望多赚几个但我爷做买卖一样坦诚公平,尤其守信。据说,在南梁,只有他能从外省赊账赶回成群的牲口来。不过他卖牲口,也让别人赊账。你是真正的庄稼人,靠老天、汗水挣命过日子,暂时拿不出那么多钱,先赶回去用,秋天收庄稼了再还上。灾年歉收了,还不起,下年给也成。再不行,把牛马给我赶回来,权当替我喂了一年。

当然也有拖成呆账、死账的,也有有了钱不想还的。世道不宁,人心不古。但我爷从来不赖账,他说赖账就不是人了,连赊出去的牲口都不如,且,再也从口外关外赊不回骡马牛羊来了。可是别人赖了他的账,周转不过来,怎么办他就把自己的田土卖了,准时把钱汇给赊账给他的人。

日本人打进来,世道更加不安宁了,赖账的人愈发多起来,我爷的地就越卖越少。可屋漏偏逄连阴雨,1941年,日军竟劫走了他的五十匹骡马。他跟他们要钱,日本人说:“你的私通八路!"我爷说:“这是明抢啊!”汉奸说:“想叫皇军赏你一刀"我爷爷吼:“强盗!五十匹大牲口呀,我拿什么付人家”有人劝他:“是日本人抢了你,又不是你赖账。"我爷说:“日本人抢的是我,凭甚不给人家”回到家,一咬牙,我爷把剩下的一百亩地一口气全卖了。不够,又把祖上传下来的一座四合楼院也卖了一半。

我爷凑了些钱继续贩牲口,试图把损失补回来。可仗还在打,他非但没把亏空补起来,反而把家产卖得只剩下一孔窑。

那年底,四叔的奶妈来要奶水钱。我爷一掏兜,半个铜板也没有,心一惊:吃了人家的奶,不能不付钱呀,那奶是一把米一把糠通过血肉凝化成的!他一时无招,便硬挣挣地说:“②干脆,把孩儿抵给你们了。若不想要,插个草标,到集市上卖了!"

我四叔就姓了刘。

1949年后,我爷还做过合作社社长、村委主任,当了几十年的村干部。

当村干部后,我爷不再贩牲口,而是一门心思搞生产,领导大家干得红红火火,那个时期我们村也是全县的红旗村。古稀之年,我爷才来省城跟我们同住。一年,我安排他参加了一个赴南方的老年旅游团,回来他给孙辈、重孙辈每人买了件饰品——男的观音玉坠,女的翡翠玉镯,外加一只金戒指。我爷说:“③希望你们像玉一样做人。”不想我老婆经营珠宝店的闺密看了说:“除戒指是真的,其余都是假的。"几个孙子就取笑他,说:“爷爷你一辈子看牲口一看一个准,咋看人总是走眼呢”爷爷说:“我把他们当人看,谁晓得他们——唉!"然后正襟危坐对担任国企厂长和下海经商的我的两个堂弟说:“你们搞生产,做买卖,一不能欠工人薪水和生意伙伴的钱,二不能造假冒伪劣品坑骗人。做不到这两点,就不是我王家子孙!”他们跟他开玩笑:“爷,难不成你把我们也抵了债"他嘿嘿笑了,又瞪起眼说了句颇富禅机的话:“阳债阳还,阴债阴还!”

④2010年重阳节,金风和煦,我们簇拥着老人家,照了张五世同堂全家福,姓了刘的四叔一家也参加了。当晚,爷爷在卧室永远地睡去了,他活了整整一百岁。装殓时,在他枕头底下发现一张麻纸,上书几行毛笔字,曰《罪己书》,云:

“立德吾儿,汝父无能,卖儿抵债,失德失亲,为人不齿。父亲此去,阴朝受罚,来世变牲,还报吾儿。"

四叔跪在灵前哀哀痛哭,怎么劝也不起来。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梁王”这个称号源自爷爷的姓氏、他的眼力和他的品行;虽然王金玉只是一个买卖牲口的掮客,但他的眼力和公正使他在南梁一带获得了广泛的尊敬。

B.王金玉作为牙行,买卖牲口时注重公平公正,深受大家信任;无论是帮别人说合还是自己贩卖牲口,他都坚持站在双方的利益上,使双方都能满意。

C.王金玉不仅在生意上表现出色,还在做人上严格要求自己;他不仅不拖欠别人的钱,还在日军抢走他的牲口后,卖掉家产来还清欠款,表现了极高的诚信。

D.小说写王金玉在古稀之年到南方旅游,为孙辈、重孙辈买礼物被发现很多是假货,他被孙辈取笑,他作为一个看牲口的行家不免尴尬,表达了千虑必有一失的哲理。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写王金玉对牛、马的几个动作,“几下"一捋”写出他动作的娴熟,以及对牛、马的秉性的熟悉。

B.句子②突出了王金玉在困境中的无奈和担当,他宁愿用孩子去抵偿奶水钱,也不愿意拖欠别人的款项。

C.句子③表明王金玉对后代品德的期望,他希望自己的子孙在做人上如玉般纯洁无瑕,光明磊落。

D.句子④写重阳节王金玉一家人拍全家福,与后文写王金玉在重阳吉祥的日子去世形成对比,突出其去世的悲剧。

8.小说结尾部分插入王金玉的《罪己书》,有什么作用

9.关于小说的标题,有人说应该改为“爷爷”,也有人说应该保留“南梁王”。你更赞同哪一种说法?请选择其一并说明原因。

【答案】6.D7.D

8.①丰富了人物形象,展现了王金玉对儿子的愧疚和对家庭的责任感。②深化了小说的主题,强调了做人要有担当和诚信的重要性。

9.示例:我更赞同保留“南梁王"。原因:①“南梁王”这个称号概括了王金玉在南梁一带的威望和地位,突出了他作为牲口牙行的卓越能力和公正品行。②“南梁王"这个称号具有象征意义,它代表了王金玉在人品和道德上的高度,是对他一生坚守诚信和公道的肯定。③“南梁王”这个标题能够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使读者想要了解王金玉是如何赢得这个称号的。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D.“他被孙辈取笑,他作为一个看牲口的行家不免尴尬,表达了千虑必有一失的哲理"错误。文中并未明确写出王金玉因被取笑而感到尴尬或表达“千虑必有一失”的哲理,而是借此事件凸显了他对子孙的期望和做人原则的重视。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含义,赏析语句表达效果的能力。

D.“与后文写王金玉在重阳吉祥的日子去世形成对比,突出其去世的悲剧"说法有误。“他活了整整一百岁”说明爷爷是寿终正寝,其去世并非悲剧,作者并没有将两者形成对比。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小说结尾叙述我们在爷爷王金玉去世后,在其枕头底下发现《罪己书》。这说明,用孩子去抵偿奶水钱始终是他心中过不去的坎,为此他甚至愿意“阴朝受罚,来世变牲,还报吾儿"。这份《罪己书》,充分展现了他对儿子的愧疚,无形中我们也能感受到,爷爷心中始终充满对家庭的责任感,并没有一位强调诚信而成为一个标签化的形象,而是个有血有肉的人物。

而结合前文王金玉用孩子去抵偿奶水钱的情节来看,尽管他内心极为不舍,尽管这件事让他一辈子难以释怀。但当面临抉择时,他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坚守诚信。在这鲜明的对比中,我们也能更强烈地感受到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做人要有担当和诚信。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标题的含义和作用,对文章进行个性化阅读的能力。

写作时,首先应明确地表明自己的态度,是选“爷爷”还是“南梁王"。

若是选“南梁王”,首先可以从文题呼应角度,说明文章有大概三分之二的内容,都是在重点讲述爷爷王金玉作为牲口牙行的卓越能力和公正品行,包括查验牲口眼力毒辣、做买卖公平公正等等。正是因为这些,王金玉在南梁一带具有极高的威望和地位。而以“南梁王"这个称号为题,能与文章这部分内容更好地呼应。

此外,还可以结合文章的主题分析说明,作者写这篇文章,并不仅仅是为了追念自己的爷爷,表达亲情主题,更在于想要借王金玉这个人物,表达对他一生坚守诚信和公道的肯定,以及在新时代我们更应讲究诚信等优良品质的主题。对此,用“爷爷”显然是难以囊括的,而用“南梁王"这个称号,则更具有象征意义,能够更好地彰显主题。

也可以从标题的艺术表现力角度分析。比如,看到这一标题时,我们或许会以为这是历史上哪位位高权重的人物。但看文章开头所说“我爷爷人称‘南梁王’,但不是土匪,也非恶霸,而是一名牲口牙行,官话叫掮客。一个买卖牲口的人,怎能称王呢”读者很自然地会引发疑问,继续探索下去。所以“南梁王"这个标题能够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使读者想要了解王金玉是如何赢得这个称号的。

当然,若是选择“爷爷”为标题也可,只要能自圆其说即可。比如,可以认为本文是概括爷爷一生的事迹,或者本文非只针对爷爷“称王"一件事来写(厉害),而是从始至终描叙不同方面的人物形象。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

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诗》云:‘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鹤鹤。王在灵沼,于物鱼跃。’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汤誓》曰:‘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章句上》)

材料二:

太史公曰:余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曰:嗟乎,利诚乱之始也!夫子罕言利者,常防其原也。故曰“放于利而行,多怨"。自天子至于庶人,好利之弊何以异哉!

孟轲,驺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其后有驺子之属。

(节选自《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退而A与万章之徒B序《诗》《书》C述D仲尼之意E作《孟子》F七篇G其后H有驺子之属。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乘之国”与“千乘之国"(《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两句中“乘”的意思相同。

B.“万取千焉"与“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焉"的意思不同。

C.“时日害丧”与“日与子弟角"(《促织》)两句中“日”的意思不同。

D.“道既通"与“家中诸母皆通文”(《与妻书》)两句中“通"的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觐见梁惠王,梁惠王问孟子,孟子不远千里而来,是不是将给他们国家带来利益。

B.孟子说,如果从君王到百姓都只追逐私利,不顾仁义,那么个人会丧命,国家会灭亡。

C.孟子认为,周文王有德行,能享受欣赏鸟兽的快乐,夏桀没有德行,无法享受这种快乐。

D.太史公读《孟子》,每当读到梁惠王说的那句话“何以利吾国”时,总会有所感叹。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

(2)嗟乎,利诚乱之始也!夫子罕言利者,常防其原也。

14.孟子游历诸国,为什么未获重用?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说明。

【答案】10.CEG

11.D12.B

13.⑴假若他把义抛诸脑后而事事利字当先,那他不把国君的一切都剥夺,是不会满足的。

⑵唉,谋利的确是一切祸乱的开始呀!孔夫子极少讲利益的问题,其原因就是经常防备这个祸乱的根源。

14.孟子学习的是孔道,主张仁义,称述唐尧、虞舜以及夏、商、周三代的德政,而战国时期各国兼并攻伐,需要的是能攻善伐的人才,孟子的主张被认为不切实情,远离实际,因此孟子未获重用。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于是就回到家乡与万章等人整理《诗经》《书经》,阐发孔丘的思想学说,写成《孟子》一书共七篇。在他之后出现了学者邹子等人。

“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中,主语承前省略,是孟子,“序”是谓语,“《诗》《书》"是宾语,本句是完整的主谓宾结构,应在C处断;

“述”是动词,作谓语,其宾语是“仲尼之意”,句意完整,应在E处断;

“作”是动词,作谓语,其宾语是“《孟子》篇”,句意完整,应在G处断。

故选CEG。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和一词多义的能力。

A.正确。“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句意:在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里。/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

B.正确。语气助词;/兼词,相当于“于之”,从哪里。句意:在一万辆里头,他就拥有一千辆。/将从哪里得到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C.正确。太阳/名词作状语,天天。句意:这太阳什么时候消亡呢?/天天和其他年轻人斗蟋蟀。

D.“意思不同”错。“通”,通晓。句意:当通晓孔道之后。/家中的各位长辈都通晓文字。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那么个人会丧命,国家会灭亡”错。结合材料一第二段“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可知,原文只是说上上下下都互相追逐私利,国家会陷入危险的境地,没有说国家会灭亡和个人会丧命。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⑴“苟”,假若;“后”,意动用法,以……为后;“先”,意动用法,以……为先;“餍”,满足。

⑵“利诚乱之始也”,判断句;“罕”,很少;“原”,根本原因、根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结合材料二“孟轲,驺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和“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可知,当时各诸侯国正在致力于“合纵连横"的攻伐谋略,需要的也是能攻善伐的人才,而孟子学习的是孔子之道,主张仁义,称述的是唐尧、虞舜以及夏、商、周三代的德政,不符合他所周游的那些国家的需要。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孟子觐见梁惠王。梁惠王说:“老先生不远千里长途辛劳而来,是不是将给我国带来利益呢?”

孟子答道:“王何必非要说利呢?也要有仁义才行呢。如果王只是说:‘怎样才有利于我的国家呢?’大夫也说:‘怎样才有利于我的封地呢?’那一般士子和老百姓也都会说:‘怎样才有利于我自己呢?’这样,上上下下都互相追逐私利,国家便危险了!在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里,杀掉它的国君的,一定是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杀掉它的国君的,一定是拥有一百辆兵车的大夫。在一万辆里头,他就拥有一千辆,在一千辆里头,他就拥有一百辆,这些大夫的产业不能不说是够多的了。假若他把义抛诸脑后而事事利字当先,那他不把国君的一切都剥夺,是不会满足的。没有以仁存心的人是会遗弃他的父母的,没有以义存心的人是会怠慢他的君王的。王只要讲仁义就可以了,为什么一定要讲利呢?"

孟子觐见梁惠王。王站在池塘边,一边欣赏着鸿雁、麋鹿,一边说:“有德行的人也享受这种快乐吗?”

孟子答道:“只有有德行的人才能体会到这种快乐,没有德行的人即使有这一切,也没法享受。(怎么这样说呢?我拿周文王和夏桀的史实为例来说说吧。)《诗经·大雅·灵台》中说:"开始筑灵台,勘测又标明,百姓都来做,慢慢就完成。王说才开始,不要太着急,百姓如儿子,都来出把力。王到鹿苑中,母鹿正栖息,母鹿肥又亮,白乌毛如雪。王到灵沼上,满池鱼跳跃。,虽然周文王用了百姓的力量筑高台,挖深池,但百姓乐意这样做,他们管这台叫‘灵台’,管这池叫‘灵沼’,还乐意那里有许多麋鹿和鱼鳖。古时候的圣君贤王因为能与老百姓同乐,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夏桀却恰恰相反,百姓诅咒他死,他却自比太阳:“太阳什么时候消亡,我才什么时候死亡。')《汤誓》中便记载着百姓的哀歌:“这太阳什么时候消亡呢?我宁肯和你一道去死!,老百姓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即使有高台深池、珍禽异兽,他又如何能独自享受呢?”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章句上》)

材料二:

太史公说:我读《孟子》,每当读到梁惠王问“怎样才对我的国家有利"时,总不免放下书本而有所感叹。说:唉,谋利的确是一切祸乱的开始呀!孔夫子极少讲利益的问题,其原因就是经常防备这个祸乱的根源。所以他说“依据个人的利益而行动,会招致很多怨恨”。上自天子下至平民,好利的弊病都存在,有什么不同呢?

孟轲,是邹人。他曾跟着子思的弟子学习。当通晓孔道之后,便去游说齐宣王,齐宣王没有任用他。于是到了魏国,梁惠王不但不听信他的主张,反而认为他的主张不切实情,远离实际。当时,(各诸侯国都在实行变革,)秦国任用商鞅,使国家富足,兵力强大;楚国、魏国也都任用过吴起,战胜了一些国家,削弱了强敌;齐威王和宣王举用孙膑和田忌等人,使各诸侯国都东来朝拜齐国。当各诸侯国正致力于“合纵连横"的攻伐谋略,把能攻善伐看作贤能,孟子却称述唐尧、虞舜以及夏、商、周三代的德政,因此不符合他所周游的那些国家的需要。于是就回到家乡与万章等人整理《诗经》《书经》,阐发孔丘的思想学说,写成《孟子》一书共七篇。在他之后出现了学者邹子等人。

(节选自《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出塞词

[唐]马戴

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度临洮。

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

蝶恋花·出塞

[清]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注]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注]青冢黄昏:出自杜甫王昭君的诗《咏怀占迹五首》中“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15.下列对这两首诗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诗善于在雄壮的场面中插入对细节的描写,如“卷旗"表明将军旗卷在旗杆上,悄然指向敌军兵帐。

B.马诗“乱斫胡兵缺宝刀”中的“缺"字写出刀剑竟然在杀敌的过程中残缺,表明边塞将士死伤惨重。

C.纳兰词“青冢黄昏路”一句化用昭君和亲的典故,说明自古以来为了争夺江山,边塞之地时战时和。

D.纳兰词虚实结合,“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为虚写,而“深山夕照深秋雨”为词人所见之实景。

16.两首诗词都以边塞为题材,表达的情感却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15.B16.马诗写边塞士兵奋勇战斗的场面,写出将士饱满的战斗精神和奔腾的气势,歌颂了边塞将士的勇武善战。纳兰词由眼前之景回顾古战场上的情景,面对这塞外古战场,词人不仅表现出对历代兴亡和历史变迁的感慨,也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一往情深。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B.“‘缺’字写出刀剑竟然在杀敌的过程中残缺"错误。一个“缺”字非常传神,写出唐朝军队因砍杀敌人过多,刀剑竟然为之缺豁卷刃,表明与敌人战斗的激烈和惨重。

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情感的能力。

①马诗中,“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度临洮”,描绘了将士们装备整齐、不畏严寒,勇猛冲锋的英姿。“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则描述了夜间突袭敌人营帐的激烈战斗,以及士兵们奋不顾身的拼杀。整首诗洋溢着豪迈与壮烈,歌颂了边防将士的英勇和牺牲精神,同时也透露出对战争胜利的渴望和对敌人坚决打击的决心。

②纳兰性德词中,“今古河山无定据"表达了对历史变迁、江山易主的无奈和悲凉。“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则通过描绘边塞的荒凉景象,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寥。“从前幽怨应无数"透露出对过往恩怨的回忆,而“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则借用杜甫的典故,暗示了战争带来的悲剧和牺牲。最后,“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用自然景象比喻情感的深邃和复杂,表达了诗人对于逝去时光和情感的深切怀念。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岳阳楼》中,“___,____”两句写诗人对国家安危、时局动荡的忧思,可见诗人心胸之博大。

(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一句和“___”一句运用叠词,分别形容宫殿里面音乐和舞蹈的效果。

(3)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两句感叹六朝相继灭亡,只剩下寒烟衰草。

【答案】①.戎马关山北②.凭轩涕泗流③.春光融融④.风雨凄凄⑤.六朝旧事随流水⑥.但寒烟衰草凝绿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词有:“戎”“涕泗"融”“凄"衰”。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语句中念得比较重,听起来特别清晰的音叫作重音,或者叫作语句重音。重音的特点表现在增强声音的强度、扩大音域和延伸时间上,所以听起来特别完整,尽管在耳语时也可以听清重音在哪儿。根据产生的原因,①:一种是按照语法结构的特点而重读的,叫语法重音;一种是为了突出句中的主要思想或强调句中的特殊情感而重读的,叫逻辑重音。

句中的某些语法成分常要重读。谓语中的主要动词、表示性状或程度的状语、表示状态或程度的补语,以及表示疑问和指示的代词等,通常读重音。

句中的某些需要突出或强调的词语常要重读。哪些词语需要突出或强调,则要依据作品或说话人的要求和思想情感的不同来确定。②_____________,由于重音的位置不同,会表现出不同的意思。

1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延伸时间"中的“延伸”,应该改成“延长"。

B.“尽管在耳语时”中的“尽管”,应该改为“即使”。

C.句中的“哪儿"与“我哪儿也不去”中的“哪儿"用法相同。

D.本句是二重复句,第一层是因果关系,第二层是让步关系。

19.下列各句中用括号表示要重读的词语,标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别人都不知道你会唱歌,(我)知道你会唱歌。

B.你不要瞒着我了,我(知道)你会唱歌。

C.你怎么能说不会呢?我知道(你)会唱歌。

D.你会不会唱戏我不知道,我知道你会(唱歌)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答案】18.C19.C

20.①重音分为两种②同一句话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C.“可以听清重音在哪儿”中“哪儿"表虚指不确定的位置,相当于“某处”;“我哪儿也不去"中“哪儿”任指某一地方,相当于“任何地方"所有地方”。

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C.反问句“怎么能说不会"强调“会”,所以“会"字重读。

故选C。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根据空后的冒号及“一种是按照语法结构的特点而重读的,叫语法重音;一种是为了突出句中的主要思想或强调句中的特殊情感而重读的,叫逻辑重音”可知,此空处应填一个总括句,表达重音有两个种类,故此处可以填“重音分为两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