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省南昌市2025届高三摸底测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答题时,请将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材料一: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革命的文艺,则是人民生活在革命作家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但也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在这点上说,它们使一切文学艺术相形见绌,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这是唯一的源泉,因为只能有这样的源泉,此外不能有第二个源泉。有人说,书本上的文艺作品,古代的和外国的文艺作品,不也是源泉吗?实际上,过去的文艺作品不是源而是流,是古人和外国人根据他们彼时彼地所得到的人民生活中的文学艺术原料创造出来的东西。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批判地吸收其中一切有益的东西,作为我们从此时此地的人民生活中的文学艺术原料创造作品时候的借鉴。有这个借鉴和没有这个借鉴是不同的,这里有文野之分,粗细之分,高低之分,快慢之分。所以我们决不可拒绝继承和借鉴古人和外国人,哪怕是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东西。但是继承和借鉴决不可以变成替代自己的创造,这是决不能替代的。文学艺术中对于古人和外国人的毫无批判的硬搬和模仿,乃是最没有出息的最害人的文学教条主义和艺术教条主义。中国的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到唯一的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中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一切人,一切阶级,一切群众,一切生动的生活形式和斗争形式,一切文学和艺术的原始材料,然后才有可能进入创作过程。否则你的劳动就没有对象,你就只能做鲁迅在他的遗嘱里所谆谆嘱咐他的儿子万不可做的那种空头文学家,或空头艺术家。人类的社会生活虽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虽是较之后者有不可比拟的生动丰富的内容,但是人民还是不满足于前者而要求后者。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虽然两者都是美,但是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革命的文艺,应当根据实际生活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人物来,帮助群众推动历史的前进。例如一方面是人们受饿、受冻、受压迫,一方面是人剥削人、人压迫人,这个事实到处存在着,人们也看得很平淡;文艺就把这种日常的现象集中起来,把其中的矛盾和斗争典型化,造成文学作品或艺术作品,就能使人民群众惊醒起来,感奋起来,推动人民群众走向团结和斗争,实行改造自己的环境。如果没有这样的文艺,那么这个任务就不能完成,或者不能有力地迅速地完成。(选自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材料二: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1942年5月,毛泽东主持召开延安文艺座谈会,并发表了著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讲话》阐述了党的文艺主张和文艺思想,其核心是一个“为群众”和“如何为群众”的问题,《讲话》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直到今天依然闪烁着耀眼的思想光芒。正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延安文艺创作的大趋势开始走向人民大众,走向民间。1943年春节,延安掀起了新秧歌运动,从秧歌剧《兄妹开荒》《夫妻识字》到《白毛女》这个集合全院力量创作的新歌剧,都是毛泽东提倡的雪中送炭的艺术。农民看了《白毛女》,投身到批斗恶霸的土改热潮中;战士看了《白毛女》,高喊着“为喜儿报仇”,杀敌立功。鲁艺文工团演员、黄世仁的扮演者陈强说《白毛女》的创作和演出,支援了战争、支援了土改。延安文艺座谈会后解放区文艺走向了新的道路,以鲁艺为代表的艺术家们秉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改错纠偏,造就了延安的文艺繁荣。正是因为以人民生活为创作源泉,以工农大众为创作的主体对象,鲁艺的文艺作品才会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和欢迎,这对当下我们的艺术教育和艺术创作有深刻的启迪和指导作用。《讲话》鲜明地指出我们的文艺是为了人民大众的文艺,鲜明地指出文艺的人民性这一基本立场,只有坚持文艺的人民性,创作出的文艺作品才是真正的人民文艺。《讲话》中关于解决文艺工作者的态度问题也体现了人民性这一深刻内涵。文艺工作者对人民的态度怎么样,同时也决定着人民是否接受他们创作的作品。只有人民接受了,文艺作品才能更好地普及;只有倾听了人民的呼声,人民接受了、深入人民了、打动民心了,文艺作品才能不断地提高。“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毛泽东同志在《讲话》中如是说。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在讲话中同样将“人民性”提高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他指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人民的文艺,就是以人民为本位的文艺,要让人民成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摘编自中央戏剧学院院长郝戎《“延安文艺”带给我们的启示》)1.依据材料一,下列关于文学“源”“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民的生活最生动也最丰富,面对这个唯一的源泉,一切文学艺术都处于天然的劣势地位。B.古代的和外国的文艺作品都是“流”而不是“源”,研究者可以为其找出各自的源头。C.古往今来,文学艺术的“流”皆具有不可或缺的借鉴意义,但借鉴不应替代创作者的创造。D.每个文艺家都应拥有属于自己的文学艺术之“源”,否则就有成为空头文艺家的危险。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民生活是文学艺术自然形态的原料矿藏,对其进行发掘、提炼、再创造,文艺家大有可为。B.彼时彼地写出的作品,可作为另一种情境下创作的借鉴,说明文艺创作中存在很强的主观随意性。C.写作有“文野”“粗细”“高低”“快慢”之分,可见作家的素养和视野必然会影响其创作质量。D.凸现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社会现实,使人民惊醒感奋、团结斗争,歌剧《白毛女》是一个范例。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种是批判地吸收,一种是毫无批判地照搬与模仿,我们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应是前者而不是后者。B.文艺作品反映的生活应该比普通实际生活更强烈、更典型、更理想,也就是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C.时代孕育出自己的文学经典,经典又成为时代的标识:经典与时代相互成就,是文学发展的一个规律。D.有些短视频有很高的播放量,却也有人批评其格调不高,这说明一个作品不可能获得所有人的肯定。4.细读材料一第二段的画线语句,简要说明其修辞手法和论证效果。5.毛泽东、习近平总书记都十分重视文艺的人民性。请依据两则材料,简要概括文艺工作“人民性”的具体内涵。(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大红花李娟大红花五十多岁的光景。花白头发,大嗓门,高鼻梁,身高一米八。粗胳膊粗腿虎背熊腰,往那儿一站,中流砥柱般稳稳当当,雷霆不能撼之。可惜这样一副气派的身材,平日里却衣装破陋滑稽。我们通常看到的情景会是:上面一件小了三码的短背心,亮堂堂地露出肚脐眼,下面一条抹布似的长裙拖在脚背上。此外,她还从不穿袜子,光脚吸一双男式破拖鞋。脚趾头脏得何其狰狞,獠牙般凶狠。不过劳动人民嘛,整天辛苦奔忙,不甚讲究也是无可厚非。但是,大红花就“不讲究”得有些过分了。在我们的蒙古包迁移此处之前,我叔叔独自在大红花所在的村庄住了很长时间。本地礼俗是单身汉不用自己开伙,可随意上门混饭。于是他就挨家挨户轮流混。但是大红花家,只去过一次,从此再也不敢去了。不说别的,她家的黄油就能吓跑一切客人——颜色黄得快要发红,跟放过了十个夏天似的。我叔叔说,那油又稀又软,上面陷满了苍蝇,死了的已经一动不动,活着的还在拼命挣扎。单身汉四处混饭也就罢了,大红花全家上下好几口人,照样也靠混饭过日子。一到吃饭的点儿,她出门远眺一番,谁家的烟面最先冒烟,就率领老公儿子儿媳孙子一群人直奔而去。别人家有啥吃啥,倒也不挑剔。但若是有啥不吃啥,她就会发怒。比如灶台上明明挂了风干肉,锅里还煮着素面条。她定会上前帮忙把肉摘下来,亲自“啪啪啪”剁成块,统统扔进面条锅。她走进我家蒙古包,环顾一周,立刻锁定目标。往床下一指:“西红柿!一个!”我连忙跑过去,拾一个递给她。她拒绝:“大的!”我又跑回去,换个大的。她接过来,往床板上四平八稳一坐,大口大口咬着吃起来……然而,劳动时的大红花那是相当值得称赞的。砍葵花盘时,她一个人砍四排埂子,呼呼啦啦,所向无敌。而我只砍两排埂子才能勉强追上她。况且她还边砍边嗑瓜子吃。到了农忙季节雇短工时,这一带种地的老板都愿意雇用大红花。而农忙季节,似乎也是大红花一家一年之中为数不多的进账时节。尽管如此,这一家人也没见比平时积极到哪儿去。晚上工,早回家,中午还要午休俩小时,和平时一样闲适又悠哉。我家雇大红花做短工,苦的却是我们的邻居,水电站的职工们。我家是汉族,不太方便管穆斯林工人们吃饭。而我家葵花地位置又太偏,方圆数里再无其他人家,没处打尖。于是来打工的短工大都自带午饭。大红花一家却是自带碗筷。因为我们隔壁水电站的职工食堂是清真餐食……我不知大红花一家具体是怎么蹭上饭的,总之他们每天准时和职工们一起进餐。才开始,只听到食堂负责人莎娜每天都站在食堂门口大喊:“别吃了!已经不够了!还有三个值班的没来!”后来,又多了水电站站长和她站在一起大喊:“大红花!明天别来了!以后再也不要来了!预算超支了!超支了!”而大红花一家悄无声息,围着餐桌继续埋头苦干。说实话,我最感慨的并不是大红花的厚脸皮,而是大家的容忍度。接着说大红花。嗯,再困苦再窝囊的人生,也是需要精神享受的。于是,在农忙时节最紧张的那两天,大红花一家辞工不干了。理由是第二天在一百公里以外的某地要举办一场盛大的阿肯弹唱会(本地一种传统的民间文化活动,除了歌手对唱,还会有体育竞技和歌舞表演)。这种临时撤工的行为令人大为恼火——一时半会儿的叫我们到哪儿找人顶上当前繁重的活计?!况且时间紧迫,南下的游牧大军已经驻扎在鸟伦古北岸了。得赶在牲畜过河之前砍完花盘、晒完葵花,否则,辛苦一夏天,到头来全都做了慈善。我们一家简直急火攻心!我妈上蹿下跳地咒骂,也没用。提高工资,还是没用。我妈恨得咬牙:“活该穷死!有钱不账,真是变态。”我劝道:“别和她计较了。人家都已经这么穷了,若是连个弹唱会都看不成,岂不更是活得更没意思?”毫无办法,我们只好全家上阵。连着两天,从天刚亮一直干到伸手不见五指,累得跟猴儿似的。总算抢在牛群过河之前赶完了全部的活儿。再想想大红花干活时从容不迫的架势,虽然依旧埋怨,却更加钦佩了。看弹唱会时的大红花想必远远抛弃了葵花地里的劳动形象,已经全身上下耳目一新。我曾在阿克哈拉的集市街头见过她打扮起来的样子——金丝绒的花裙子上级了一层又一层亮锂锂沉甸甸的装饰物。脖子上的珠串子粒粒都有鹌鹑蛋大。蕾丝边的紫头巾,银晃晃的粗簪子。脸雪白、眉乌黑。还有靴子,擦得那个亮!说实在的,一般人打扮得如此招摇肯定会显得特俗气。可大红花不,哪怕浑身插满了花,她也有压得住的那种气派。她本来就是丰壮体面的大架子身材嘛,稍一打扮就额外神气。兼之左右手各拽着一长串花花绿绿的孩子,大踏步前进,目不斜视。所到之处,额外引人注目。虽然一直都没搞清楚大红花为什么要叫“大红花”,但实在觉得这名宇太符合她了!也说不清哪儿符合。反正吧:“大红花”——呃,好名字,“大红花”!(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一项是()A.文章开篇从肖像、身材、穿着等角度对大红花进行了细致刻画,说明一开始大红花就给我们一种邋遢狰狞的负面印象。B.大红花一家在食堂混饭,食堂负责人和水电站长尽管口头阻止,却依然容忍他们“埋头苦干”,折射出当地人情的温暖。C.文中加点词“也”“还是”的使用,侧面体现大红花看弹唱会的坚定执着,突出其自私、不近人情的一面,强化了表达效果。D.“我”对大红花临时撤工的行为虽然有所埋怨,但内心却对她充满了钦佩,因为“那一带种地的老板都愿意雇用大红花”。7.关于大红花“不讲究”的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关于大红花家中肮脏变质的黄油的描写,表明这个家庭长期没有生火做饭,也说明大红花生活懒散随意,对卫生习惯不讲究。B.按当地礼俗单身汉可随意上门混饭,但唯有大红花率全家到处混饭度日,且有啥吃啥,说明她家境极度困窘,因而对日常饮食不讲究。C.大红花走进别人家中,主动寻找索要食物,并且素中加荤,弃小挑大,行为恣情放任,说明她对人情礼仪不讲究。D.砍葵花盘时,大红花一个顶俩,所向无敌,还边砍边嗑瓜子,说明她性格豪爽,干活时舍得出力,对个人得失不讲究。8.作者结尾处写道:“呃,好名字,‘大红花’”,请结合原文,对此作简要分析。9.文中关于大红花精心打扮去看弹唱会的行为,与前文中她在日常生活和劳动的形象是否冲突?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始吾读孟轲书,然后知孔子之道尊,圣人之道易行,王易王,霸易霸也。以为孔子之徒没,尊圣人者,孟氏而已。晚得扬雄书,益尊信孟氏。因雄书而孟氏益尊,则雄者亦圣人之徒欤!圣人之道,不传于世。周之衰,好事者各以其说干时君,纷纷藉藉相乱,六经与百家之说错杂,然老师大儒犹在。火于秦,黄老于汉,其存而醇者,孟轲氏而止耳,扬雄氏而止耳。及得荀氏书,于是又知有荀氏者也。考其辞,时若不粹;要其归,与孔子异者鲜矣。抑犹在轲、雄之间乎?孔子删《诗》《书》,笔削《春秋》,合于道者著之,离于道者黜去之,故《诗》《书》《春秋》无疵。余欲削荀氏之不合者,附于圣人之藉,亦孔子之志欤!孟氏,醇乎醇者也。荀与扬,大醇而小疵。(选自韩愈《读荀》,有删改)材料二:孟子去齐,充虞涂问曰:“夫子若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曰:“彼一时也,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矣。由周以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乎?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而谁也?吾何为不豫哉!夫孟子言“五百年有王者兴”,何以见乎?帝喾王者,而尧又王天下;尧传于舜,舜又王天下;舜传于禹,禹又王天下。四圣之王天下也,继踵而兴。禹至汤且千岁,汤至周亦然。始于文王,而卒传于武王。武王崩,成王、周公共治天下。由周至孟子之时,又七百岁而无王者。“五百岁必有王者”之验,在何世乎?云“五百岁必有王者”,谁所言乎?论不实事考验,信浮淫之语,不遇去齐有不豫之色非孟子之贤效与俗儒无殊之验也。(选自王充《论衡·刺孟》有删改)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纸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不遇A去齐B有不豫C之色D非孟子E之贤效F与俗儒G无殊之验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称王,名词用作动词,与《过秦论》中“赢粮而景从”的“景”用法不同。B.“以其说干时君”与《师说》中“其皆出于此乎”的“其”用法相同。C.去,离开,与《种树郭橐驼传》中“已去而复顾”的“去”字意思相同。D.尤,责怪,与《石钟山记》中“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的“尤”字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题曰“读荀”,实则对孟子、荀子、扬雄三子兼而论之,从文中可以看出韩愈亦是儒家学说的推崇者。B.荀子的学说虽然在主旨方面不同于孔子的地方很少,但文辞似乎还不够纯粹,还是略有瑕疵,应在孟子和扬雄之后。C.孔子本着必须合乎道义的原则,对《诗》《书》《春秋》进行保留或删除,韩愈想效仿“孔子之志”,对荀子作品去芜存菁。D.孟子离开齐国,充虞觉得他有些不高兴,但孟子说自己就是上天派来治理好天下的那个人,不会不愉快。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火于秦,黄老于汉,其存而醇者,孟轲氏而止耳,扬雄氏而止耳。(2)四圣之王天下也,继踵而兴。禹至汤且千岁,汤至周亦然。14.韩愈与王充对孟子的评价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三高亭罗与之灼灼曾晖渐欲西,长桥弭棹倚栏时。湖光渺游浮寒鉴,山色依稀抹黛眉。一舸功成非本志,三秋归思亦何迟。始终唯有天随子①,笑却旌招②理钓丝。[注]①天随子:唐代诗人陆龟蒙初仕后隐,别号天随子。②旌招:以旌招之,征召贤士。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停船归岸在长桥上凭栏凝望三高亭景观,正值夕阳西下彩霞满天之时。B.颔联以“浮寒鉴”“抹黛眉”作比,描写三高亭周围湖水泛光、山色秀美的景象。C.前两联写景笔触细致,赋予静态的景物以丰富的动感,表现了诗人欣喜愉悦之情。D.诗歌尾联抒发自己情志,含蓄蕴藉。一“笑”一“理”,轻松自然却耐人回味。16.“一舸功成非本志”,作者的“本志”是什么?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建议唐太宗治理国家要全面做到“十思”,发扬光大“九德”,并且在用人和从谏方面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暮春之夜,独立赣江岸边,明月高悬,江水清澈,天空明净,令人不禁想起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古诗文中常借梧桐来表达丰富的情感,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这样。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多喝水”能养生的话题引起了人们广泛的讨论。水作为维持我们身体机能正常运作的A的元素,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首先,(甲)。无论是在炎热的夏日帮助我们通过出汗散热保持凉爽,还是在寒冷的冬天保持体温,水都是我们体内重要的调温器。其次,水能促进新陈代谢。所有的水解反应,无论是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还是脂肪的分解,都离不开水的参与。此外,水还能滋养皮肤。它能保持皮肤的弹性和湿润度,减少皱纹的出现,让皮肤看起来更加年轻、健康。水在我们肌体内与每处器官打着招呼,送去给养,默默地守护着健康。喝水看似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不爱喝水的人常常会_B_,殊不知对我们的健康带来了不容忽视的潜在风险,对于肾脏健康的影响尤其显著。肾脏是我们身体的“过滤器”,负责清除血液中的有毒物质和多余水分。①当饮水量不足时,②尿液会变得更加浓缩,③这造成了尿路结石形成的风险。④而保持足够的水分,⑤可以降低尿路结石形成的风险。不仅如此,不爱喝水的习惯还会影响消化系统,影响大脑功能。研究显示,轻微的脱水状态(体重的1%以上的水分损失)就会影响人的注意力、记忆力和其他认知功能。《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在温和气候条件下,成年男性每天喝水量约为1700毫升,成年女性每天喝水量约为1500毫升,且分多次饮用。不过,(乙),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年龄、性别、体重、活动水平以及环境条件等。18.文中第一段画波浪线句子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以“风”为主体写一个句子。要求:贴切使用拟人手法,语意完整,表达流畅。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0.文中第二段标序号的语句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不得改变原意。21.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2.下列句子中的“温和”与文中加点的“温和”,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马威皱着眉,板着脸,眼睛里一点温和的样儿也没有。B.受惠第二季出口强劲增长7.5%,当地第二季经济继续温和增长。C.这个时代最需要温和而坚定、悲悯而宽恕的力量。D.暖国的雨在鲁迅的笔下是一种温和细腻、滋润万物的景象。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缘分,一般指人与人或人与事物之间一种相遇的必然与可能。有人说,地坛之于史铁生是缘分,青蒿素之于屠呦呦是缘分,藤野先生之于鲁迅也是一种缘分……因此,凡事当随缘。但也有人不这么认为。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江西省南昌市2025届高三摸底测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答题时,请将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材料一: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革命的文艺,则是人民生活在革命作家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但也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在这点上说,它们使一切文学艺术相形见绌,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这是唯一的源泉,因为只能有这样的源泉,此外不能有第二个源泉。有人说,书本上的文艺作品,古代的和外国的文艺作品,不也是源泉吗?实际上,过去的文艺作品不是源而是流,是古人和外国人根据他们彼时彼地所得到的人民生活中的文学艺术原料创造出来的东西。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批判地吸收其中一切有益的东西,作为我们从此时此地的人民生活中的文学艺术原料创造作品时候的借鉴。有这个借鉴和没有这个借鉴是不同的,这里有文野之分,粗细之分,高低之分,快慢之分。所以我们决不可拒绝继承和借鉴古人和外国人,哪怕是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东西。但是继承和借鉴决不可以变成替代自己的创造,这是决不能替代的。文学艺术中对于古人和外国人的毫无批判的硬搬和模仿,乃是最没有出息的最害人的文学教条主义和艺术教条主义。中国的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到唯一的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中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一切人,一切阶级,一切群众,一切生动的生活形式和斗争形式,一切文学和艺术的原始材料,然后才有可能进入创作过程。否则你的劳动就没有对象,你就只能做鲁迅在他的遗嘱里所谆谆嘱咐他的儿子万不可做的那种空头文学家,或空头艺术家。人类的社会生活虽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虽是较之后者有不可比拟的生动丰富的内容,但是人民还是不满足于前者而要求后者。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虽然两者都是美,但是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革命的文艺,应当根据实际生活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人物来,帮助群众推动历史的前进。例如一方面是人们受饿、受冻、受压迫,一方面是人剥削人、人压迫人,这个事实到处存在着,人们也看得很平淡;文艺就把这种日常的现象集中起来,把其中的矛盾和斗争典型化,造成文学作品或艺术作品,就能使人民群众惊醒起来,感奋起来,推动人民群众走向团结和斗争,实行改造自己的环境。如果没有这样的文艺,那么这个任务就不能完成,或者不能有力地迅速地完成。(选自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材料二: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1942年5月,毛泽东主持召开延安文艺座谈会,并发表了著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讲话》阐述了党的文艺主张和文艺思想,其核心是一个“为群众”和“如何为群众”的问题,《讲话》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直到今天依然闪烁着耀眼的思想光芒。正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延安文艺创作的大趋势开始走向人民大众,走向民间。1943年春节,延安掀起了新秧歌运动,从秧歌剧《兄妹开荒》《夫妻识字》到《白毛女》这个集合全院力量创作的新歌剧,都是毛泽东提倡的雪中送炭的艺术。农民看了《白毛女》,投身到批斗恶霸的土改热潮中;战士看了《白毛女》,高喊着“为喜儿报仇”,杀敌立功。鲁艺文工团演员、黄世仁的扮演者陈强说《白毛女》的创作和演出,支援了战争、支援了土改。延安文艺座谈会后解放区文艺走向了新的道路,以鲁艺为代表的艺术家们秉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改错纠偏,造就了延安的文艺繁荣。正是因为以人民生活为创作源泉,以工农大众为创作的主体对象,鲁艺的文艺作品才会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和欢迎,这对当下我们的艺术教育和艺术创作有深刻的启迪和指导作用。《讲话》鲜明地指出我们的文艺是为了人民大众的文艺,鲜明地指出文艺的人民性这一基本立场,只有坚持文艺的人民性,创作出的文艺作品才是真正的人民文艺。《讲话》中关于解决文艺工作者的态度问题也体现了人民性这一深刻内涵。文艺工作者对人民的态度怎么样,同时也决定着人民是否接受他们创作的作品。只有人民接受了,文艺作品才能更好地普及;只有倾听了人民的呼声,人民接受了、深入人民了、打动民心了,文艺作品才能不断地提高。“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毛泽东同志在《讲话》中如是说。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在讲话中同样将“人民性”提高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他指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人民的文艺,就是以人民为本位的文艺,要让人民成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摘编自中央戏剧学院院长郝戎《“延安文艺”带给我们的启示》)1.依据材料一,下列关于文学“源”“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民的生活最生动也最丰富,面对这个唯一的源泉,一切文学艺术都处于天然的劣势地位。B.古代的和外国的文艺作品都是“流”而不是“源”,研究者可以为其找出各自的源头。C.古往今来,文学艺术的“流”皆具有不可或缺的借鉴意义,但借鉴不应替代创作者的创造。D.每个文艺家都应拥有属于自己的文学艺术之“源”,否则就有成为空头文艺家的危险。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民生活是文学艺术自然形态的原料矿藏,对其进行发掘、提炼、再创造,文艺家大有可为。B.彼时彼地写出的作品,可作为另一种情境下创作的借鉴,说明文艺创作中存在很强的主观随意性。C.写作有“文野”“粗细”“高低”“快慢”之分,可见作家的素养和视野必然会影响其创作质量。D.凸现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社会现实,使人民惊醒感奋、团结斗争,歌剧《白毛女》是一个范例。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种是批判地吸收,一种是毫无批判地照搬与模仿,我们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应是前者而不是后者。B.文艺作品反映的生活应该比普通实际生活更强烈、更典型、更理想,也就是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C.时代孕育出自己的文学经典,经典又成为时代的标识:经典与时代相互成就,是文学发展的一个规律。D.有些短视频有很高的播放量,却也有人批评其格调不高,这说明一个作品不可能获得所有人的肯定。4.细读材料一第二段的画线语句,简要说明其修辞手法和论证效果。5.毛泽东、习近平总书记都十分重视文艺的人民性。请依据两则材料,简要概括文艺工作“人民性”的具体内涵。【答案】1.A2.B3.D4.①画线句使用了反复和排比的修辞手法:②语句多层次多侧面地揭示了文艺家深入群众生活的重大意义,增强了论断的气势和力量。5.①以为人民服务为天职,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推动人民群众走向团结和斗争为文艺工作的目标;②深入人民(工农兵)群众的实际生活,以获取文艺创作的源泉(获得最原始的创作材料);③倾听群众呼声,虚心向群众学习,让人民充当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解析】【整体分析】这两则材料探讨了文学艺术的源泉和人民性的核心理念。材料一强调文学艺术源于人民生活,创作应深入群众,反映社会现实,推动历史前进。材料二则通过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历史实例,阐述了文艺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强调文艺创作应以人民为本位,体现人民性。两则材料共同指出,文艺的生命力在于其与人民生活的紧密联系,只有扎根于人民,文艺作品才能真正具有影响力和持久性。【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A.“一切文学艺术都处于天然的劣势地位”错,原文是说“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但也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在这点上说,它们使一切文学艺术相形见绌,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可见,生活与文学之间不宜进行这样的优劣比较,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源泉。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B.“说明文艺创作中存在很强的主观随意性”错,不同情境下创作的作品能够相互借鉴,证明文艺创作有共通的规律;但据此得出文艺创作可以“主观随意”的结论则不妥当。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判断和推理的能力。D.“这说明一个作品不可能获得所有人的肯定”错,对照材料二,准确地说,“有些短视频有很高的播放量”,说明的是“只有人民接受了,文艺作品才能更好地普及”,也“才能不断地提高”。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中相关语句的修辞手法和论证效果的能力。“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到唯一的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中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一切人,一切阶级,一切群众,一切生动的生活形式和斗争形式,一切文学和艺术的原始材料”句中,使用了三个“到……去”和五个“一切……”,构成排比修辞手法,增强了论断的气势和力量;“中国的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使用了反复修辞手法,强调中国革命的、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这两种的修辞手法共同使用,多层次多侧面地揭示了文艺家深入群众生活的重大意义。【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由“以人民为本位的文艺,要让人民成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使人民群众惊醒起来,感奋起来,推动人民群众走向团结和斗争”概括:文艺工作“人民性”的具体内涵是以为人民服务为天职,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推动人民群众走向团结和斗争为文艺工作的目标;由“以人民生活为创作源泉,以工农大众为创作的主体对象,鲁艺的文艺作品才会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和欢迎”“我们的文艺是为了人民大众的文艺,鲜明地指出文艺的人民性这一基本立场,只有坚持文艺的人民性,创作出的文艺作品才是真正的人民文艺”概括:深入人民(工农兵)群众的实际生活,以获取文艺创作的源泉(获得最原始的创作材料);由“只有倾听了人民的呼声,人民接受了、深入人民了、打动民心了,文艺作品才能不断地提高”“中国的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到唯一的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中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一切人,一切阶级,一切群众,一切生动的生活形式和斗争形式,一切文学和艺术的原始材料,然后才有可能进入创作过程”概括:倾听群众呼声,虚心向群众学习,让人民充当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大红花李娟大红花五十多岁的光景。花白头发,大嗓门,高鼻梁,身高一米八。粗胳膊粗腿虎背熊腰,往那儿一站,中流砥柱般稳稳当当,雷霆不能撼之。可惜这样一副气派的身材,平日里却衣装破陋滑稽。我们通常看到的情景会是:上面一件小了三码的短背心,亮堂堂地露出肚脐眼,下面一条抹布似的长裙拖在脚背上。此外,她还从不穿袜子,光脚吸一双男式破拖鞋。脚趾头脏得何其狰狞,獠牙般凶狠。不过劳动人民嘛,整天辛苦奔忙,不甚讲究也是无可厚非。但是,大红花就“不讲究”得有些过分了。在我们的蒙古包迁移此处之前,我叔叔独自在大红花所在的村庄住了很长时间。本地礼俗是单身汉不用自己开伙,可随意上门混饭。于是他就挨家挨户轮流混。但是大红花家,只去过一次,从此再也不敢去了。不说别的,她家的黄油就能吓跑一切客人——颜色黄得快要发红,跟放过了十个夏天似的。我叔叔说,那油又稀又软,上面陷满了苍蝇,死了的已经一动不动,活着的还在拼命挣扎。单身汉四处混饭也就罢了,大红花全家上下好几口人,照样也靠混饭过日子。一到吃饭的点儿,她出门远眺一番,谁家的烟面最先冒烟,就率领老公儿子儿媳孙子一群人直奔而去。别人家有啥吃啥,倒也不挑剔。但若是有啥不吃啥,她就会发怒。比如灶台上明明挂了风干肉,锅里还煮着素面条。她定会上前帮忙把肉摘下来,亲自“啪啪啪”剁成块,统统扔进面条锅。她走进我家蒙古包,环顾一周,立刻锁定目标。往床下一指:“西红柿!一个!”我连忙跑过去,拾一个递给她。她拒绝:“大的!”我又跑回去,换个大的。她接过来,往床板上四平八稳一坐,大口大口咬着吃起来……然而,劳动时的大红花那是相当值得称赞的。砍葵花盘时,她一个人砍四排埂子,呼呼啦啦,所向无敌。而我只砍两排埂子才能勉强追上她。况且她还边砍边嗑瓜子吃。到了农忙季节雇短工时,这一带种地的老板都愿意雇用大红花。而农忙季节,似乎也是大红花一家一年之中为数不多的进账时节。尽管如此,这一家人也没见比平时积极到哪儿去。晚上工,早回家,中午还要午休俩小时,和平时一样闲适又悠哉。我家雇大红花做短工,苦的却是我们的邻居,水电站的职工们。我家是汉族,不太方便管穆斯林工人们吃饭。而我家葵花地位置又太偏,方圆数里再无其他人家,没处打尖。于是来打工的短工大都自带午饭。大红花一家却是自带碗筷。因为我们隔壁水电站的职工食堂是清真餐食……我不知大红花一家具体是怎么蹭上饭的,总之他们每天准时和职工们一起进餐。才开始,只听到食堂负责人莎娜每天都站在食堂门口大喊:“别吃了!已经不够了!还有三个值班的没来!”后来,又多了水电站站长和她站在一起大喊:“大红花!明天别来了!以后再也不要来了!预算超支了!超支了!”而大红花一家悄无声息,围着餐桌继续埋头苦干。说实话,我最感慨的并不是大红花的厚脸皮,而是大家的容忍度。接着说大红花。嗯,再困苦再窝囊的人生,也是需要精神享受的。于是,在农忙时节最紧张的那两天,大红花一家辞工不干了。理由是第二天在一百公里以外的某地要举办一场盛大的阿肯弹唱会(本地一种传统的民间文化活动,除了歌手对唱,还会有体育竞技和歌舞表演)。这种临时撤工的行为令人大为恼火——一时半会儿的叫我们到哪儿找人顶上当前繁重的活计?!况且时间紧迫,南下的游牧大军已经驻扎在鸟伦古北岸了。得赶在牲畜过河之前砍完花盘、晒完葵花,否则,辛苦一夏天,到头来全都做了慈善。我们一家简直急火攻心!我妈上蹿下跳地咒骂,也没用。提高工资,还是没用。我妈恨得咬牙:“活该穷死!有钱不账,真是变态。”我劝道:“别和她计较了。人家都已经这么穷了,若是连个弹唱会都看不成,岂不更是活得更没意思?”毫无办法,我们只好全家上阵。连着两天,从天刚亮一直干到伸手不见五指,累得跟猴儿似的。总算抢在牛群过河之前赶完了全部的活儿。再想想大红花干活时从容不迫的架势,虽然依旧埋怨,却更加钦佩了。看弹唱会时的大红花想必远远抛弃了葵花地里的劳动形象,已经全身上下耳目一新。我曾在阿克哈拉的集市街头见过她打扮起来的样子——金丝绒的花裙子上级了一层又一层亮锂锂沉甸甸的装饰物。脖子上的珠串子粒粒都有鹌鹑蛋大。蕾丝边的紫头巾,银晃晃的粗簪子。脸雪白、眉乌黑。还有靴子,擦得那个亮!说实在的,一般人打扮得如此招摇肯定会显得特俗气。可大红花不,哪怕浑身插满了花,她也有压得住的那种气派。她本来就是丰壮体面的大架子身材嘛,稍一打扮就额外神气。兼之左右手各拽着一长串花花绿绿的孩子,大踏步前进,目不斜视。所到之处,额外引人注目。虽然一直都没搞清楚大红花为什么要叫“大红花”,但实在觉得这名宇太符合她了!也说不清哪儿符合。反正吧:“大红花”——呃,好名字,“大红花”!(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一项是()A.文章开篇从肖像、身材、穿着等角度对大红花进行了细致刻画,说明一开始大红花就给我们一种邋遢狰狞的负面印象。B.大红花一家在食堂混饭,食堂负责人和水电站长尽管口头阻止,却依然容忍他们“埋头苦干”,折射出当地人情的温暖。C.文中加点词“也”“还是”的使用,侧面体现大红花看弹唱会的坚定执着,突出其自私、不近人情的一面,强化了表达效果。D.“我”对大红花临时撤工的行为虽然有所埋怨,但内心却对她充满了钦佩,因为“那一带种地的老板都愿意雇用大红花”。7.关于大红花“不讲究”的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关于大红花家中肮脏变质的黄油的描写,表明这个家庭长期没有生火做饭,也说明大红花生活懒散随意,对卫生习惯不讲究。B.按当地礼俗单身汉可随意上门混饭,但唯有大红花率全家到处混饭度日,且有啥吃啥,说明她家境极度困窘,因而对日常饮食不讲究。C.大红花走进别人家中,主动寻找索要食物,并且素中加荤,弃小挑大,行为恣情放任,说明她对人情礼仪不讲究。D.砍葵花盘时,大红花一个顶俩,所向无敌,还边砍边嗑瓜子,说明她性格豪爽,干活时舍得出力,对个人得失不讲究。8.作者结尾处写道:“呃,好名字,‘大红花’”,请结合原文,对此作简要分析。9.文中关于大红花精心打扮去看弹唱会的行为,与前文中她在日常生活和劳动的形象是否冲突?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答案】6.B7.B8.①从外在形象看,“大红花”丰壮体面,身材高大;打扮起来浑身插满了花且有压得住的气派,光鲜亮丽,宛如群花之中的一朵“大红花”;②从内在气质看,“大红花”率性洒脱,自信昂扬,充满生命活力,在生活中与众不同,引人注目,符合“大红花”生机勃勃,耀眼夺目的特征。9.不冲突。①大红花“精致光鲜”看表演的行为与前文的日常生活和劳动是两种不同的生命状态,这一情节从另一角度丰富了大红花的形象,全方位展现一个真实而丰满的人物形象。②尽管日常生活中的大红花困窘、不修边幅,但她宁愿辞工也要精心打扮参加弹唱会,表现了一个普通人对精神生活的热烈追求和乐意享受。③前文写大红花在劳动和生活中愿意按自己的习惯和节奏行事,说明她对生活有自己的理解和意愿,这就为后文她舍下高额报酬精心打扮去看弹唱会的行为做了铺垫,自然合理,并不突兀。【解析】【整体分析】这篇文章通过对大红花这一人物的细致描写,展现了她在日常生活中的邋遢和不讲究,以及在劳动中的勤奋和豪爽。作者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大红花在不同场合下的不同形象,既有令人反感的一面,也有令人钦佩的一面,最终通过她在弹唱会上的精心打扮,揭示了她对精神享受的追求,表现了人物的复杂性和多面性。【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A.“说明一开始大红花就给我们一种邋遢狰狞的负面印象”错误。文章开篇对大红花的描述虽然突出了她的外貌特征和不修边幅的形象,但并没有直接表明这是一种负面印象。相反,文章在后文中通过大红花的劳动表现和她的精神追求,展现了一个更为立体的人物形象。C.“突出其自私、不近人情的一面”错误。文中加点词“也”“还是”的使用,确实体现了大红花看弹唱会的坚定态度,但这并不意味着突出其自私或不近人情的一面。结合原文“再困苦再窝囊的人生,也是需要精神享受的”,可知这些词的使用更多地体现了大红花对于精神追求的坚持,反映了她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D.“因为‘那一带种地的老板都愿意雇用大红花’”错误。选项中提到的“那一带种地的老板都愿意雇用大红花”这一事实,更多地说明了大红花的劳动价值和能力,而不是“我”对她的钦佩原因。选项强加因果。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且有啥吃啥,说明她家境极度困窘”错误。文中确实提到大红花率全家到处混饭度日,但这并不直接等同于说明她家境极度困窘,而是更多地反映了一种生活方式和习惯。此外,文中提到的“有啥吃啥”是在别人家的场合下,而并非她自己家的日常饮食情况。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从外在形象看:“大红花”这个称呼与大红花的外在形象高度契合。她拥有丰壮体面的身材,高大的体态给人一种稳固和力量感,这与大红花在文中所展现的中流砥柱般的形象相呼应。当她打扮起来时,浑身插满装饰物,如同一朵盛开的、色彩鲜艳的“大红花”,不仅光鲜亮丽,而且气派十足。这种外在的华丽与大红花的个性形成强烈对比,她平日里不修边幅,衣着破旧,但在特殊场合下,她却能展现出令人惊艳的另一面,这使得“大红花”这个名字在视觉上与她本人形成了鲜明的关联。从内在气质看:大红花的内在气质同样与“大红花”这个名字相契合。她率性洒脱,不拘小节,甚至在某些方面显得“不讲究”,这种性格使她在周围人中显得独特而鲜明。她自信昂扬,充满生命力和活力,无论是在劳动时的所向无敌,还是在面对生活困难时的乐观态度,都体现了她如“大红花”般生机勃勃、耀眼夺目的特质。大红花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让她在人群中显得与众不同,引人注目,正如一朵在群花中最为耀眼的大红花,即使在艰难的环境中,也能够绽放出独特的光彩。【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情节的能力。判定:不冲突。大红花在日常生活和劳动中的形象与她在弹唱会上的“精致光鲜”形象看似矛盾,实则展现了人物性格的多面性和生活的复杂性。这种对比不仅没有削弱人物形象的统一性,反而从不同角度丰富了大红花的形象,使她成为一个立体、真实的人物。在劳动中,她不拘小节、勤劳坚韧,而在精神追求上,她又展现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享受,这恰恰说明了大红花是一个有着丰富内心世界的个体,她的生活并非单一的维度,而是多维的、立体的。大红花宁愿辞工也要精心打扮参加弹唱会的行为,体现了她对精神生活的重视和追求。在物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她仍然选择追求精神上的满足,这反映了大红花作为一个普通人,对生活品质和精神享受的追求,并不因为生活的困苦而放弃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这种精神追求,是大红花性格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她与他人区别开来的重要特征。大红花在日常生活和劳动中表现出独立自主、按自己意愿行事的性格特点,为她在弹唱会上精心打扮的行为提供了合理的铺垫。她不拘泥于常规,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节奏,这表明她是一个有自己主张的人。因此,她选择辞工参加弹唱会,既是对精神享受的追求,也是她独立性格的体现,这一行为与前文描述的性格特征相吻合,没有突兀感,反而显得自然合理。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始吾读孟轲书,然后知孔子之道尊,圣人之道易行,王易王,霸易霸也。以为孔子之徒没,尊圣人者,孟氏而已。晚得扬雄书,益尊信孟氏。因雄书而孟氏益尊,则雄者亦圣人之徒欤!圣人之道,不传于世。周之衰,好事者各以其说干时君,纷纷藉藉相乱,六经与百家之说错杂,然老师大儒犹在。火于秦,黄老于汉,其存而醇者,孟轲氏而止耳,扬雄氏而止耳。及得荀氏书,于是又知有荀氏者也。考其辞,时若不粹;要其归,与孔子异者鲜矣。抑犹在轲、雄之间乎?孔子删《诗》《书》,笔削《春秋》,合于道者著之,离于道者黜去之,故《诗》《书》《春秋》无疵。余欲削荀氏之不合者,附于圣人之藉,亦孔子之志欤!孟氏,醇乎醇者也。荀与扬,大醇而小疵。(选自韩愈《读荀》,有删改)材料二:孟子去齐,充虞涂问曰:“夫子若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曰:“彼一时也,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矣。由周以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乎?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而谁也?吾何为不豫哉!夫孟子言“五百年有王者兴”,何以见乎?帝喾王者,而尧又王天下;尧传于舜,舜又王天下;舜传于禹,禹又王天下。四圣之王天下也,继踵而兴。禹至汤且千岁,汤至周亦然。始于文王,而卒传于武王。武王崩,成王、周公共治天下。由周至孟子之时,又七百岁而无王者。“五百岁必有王者”之验,在何世乎?云“五百岁必有王者”,谁所言乎?论不实事考验,信浮淫之语,不遇去齐有不豫之色非孟子之贤效与俗儒无殊之验也。(选自王充《论衡·刺孟》有删改)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纸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不遇A去齐B有不豫C之色D非孟子E之贤效F与俗儒G无殊之验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称王,名词用作动词,与《过秦论》中“赢粮而景从”的“景”用法不同。B.“以其说干时君”与《师说》中“其皆出于此乎”的“其”用法相同。C.去,离开,与《种树郭橐驼传》中“已去而复顾”的“去”字意思相同。D.尤,责怪,与《石钟山记》中“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的“尤”字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题曰“读荀”,实则对孟子、荀子、扬雄三子兼而论之,从文中可以看出韩愈亦是儒家学说的推崇者。B.荀子的学说虽然在主旨方面不同于孔子的地方很少,但文辞似乎还不够纯粹,还是略有瑕疵,应在孟子和扬雄之后。C.孔子本着必须合乎道义的原则,对《诗》《书》《春秋》进行保留或删除,韩愈想效仿“孔子之志”,对荀子作品去芜存菁。D.孟子离开齐国,充虞觉得他有些不高兴,但孟子说自己就是上天派来治理好天下的那个人,不会不愉快。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火于秦,黄老于汉,其存而醇者,孟轲氏而止耳,扬雄氏而止耳。(2)四圣之王天下也,继踵而兴。禹至汤且千岁,汤至周亦然。14.韩愈与王充对孟子的评价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案】10.BDF11.B12.B13.(1)儒家经典在秦朝遭到大火焚毁,汉朝初年则又尊奉黄老之学,留存于世纯粹儒家文献,只有孟轲的著作和扬雄的著作了。(2)四位圣王统一天下,是连接出现的。从夏禹到商汤将近一千年,商汤到周代也是这样。14.①韩愈认为孟子应受到尊崇,孔子的弟子去世后,尊崇孔子的人只有孟子;孟子的著作是留存于世的纯粹儒家文献。②王充认为孟子发表议论不重事实,轻信没有根据的话,也并不贤明,而是跟庸俗儒生没有区别。【解析】【整体分析】材料一介绍了韩愈对孟子、扬雄和荀子著作的比较,认为孟子最为纯粹,扬雄次之,荀子虽文辞不够纯粹,但主旨与孔子相差不大。韩愈推崇儒学,有意模仿“孔子删诗”,而删改荀子著作,以使其更符合圣人之道。材料二是王充对孟子“五百年必有王者兴”之说的批评,认为孟子没有考证历史,其言论不可信,指出从“四圣”到周的历史来看,孟子的说法不准确。【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自己不被任用离开齐国,却有不高兴的神色,这不是孟子贤明的表现,而是跟庸俗儒生没有区别的证明。“不遇去齐”省略了主语“孟子”,“不遇”和“去齐”之间是因果(或承接)关系,中间不能断开,而“有”是后一句的谓语,所以B处断开;“有不豫之色”主谓宾结构完整,承接前面的主语“孟子”,谓语是“有”,宾语是“不豫之色”,所以D处断开;“非孟子之贤效”“与俗儒无殊之验也”中间停顿,“非孟子之贤效”表示否定判断,句意完整,而“与……无殊”是固定结构,表示比较,“与”应作为后一句的开头,所以F处断开。故选BDF。【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不同。“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景”,通“影”,名词用作状语,表示像影子一样。句意:王道思想容易称王天下。/都带着粮食,像影子一样跟着他。B.错误,不同。代词,他们(的)/副词,表示推测语气,相当于“大概”。句意:好事的人各自以他们的学说向当时的君主求售。/大概都是从这个缘故产生的吧。C.正确,相同。句意:孟子离开齐国。/已经离开了却又回头看。D.正确,不同。责怪/更加。句意:不责怪人。/但是这个说法,我更加怀疑它。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应在孟子和扬雄之后”错,根据“抑犹在轲、雄之间乎”,可知作者认为大概应在孟子和扬雄之间,而不是“孟子和扬雄之后”。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火于秦”,状语后置句,被动句,在秦朝遭被火焚毁;“黄老”,尊奉黄老之学;“醇”,纯粹;“止”,只有。(2)“王”,称王,统一;“继踵”,连接;“兴”,出现;“且”,将近。【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探究文中思想观点的能力。①由材料一“以为孔子之徒没,尊圣人者,孟氏而已”,可知:韩愈认为孟子应受到尊崇,孔子的弟子去世后,尊崇孔子的人只有孟子;由“孟氏,醇乎醇者也”,可知:韩愈认为孟子的著作是留存于世的纯粹儒家文献。②由材料二“夫孟子言‘五百年有王者兴’,何以见乎”“论不实事考验,信浮淫之语,不遇去齐,有不豫之色,非孟子之贤效,与俗儒无殊之验也”,可知:王充对孟子“五百年有王者兴”的说法有异议,认为孟子发表议论不重事实,轻信没有根据的话,也并不贤明,而是跟庸俗儒生没有区别。参考译文材料一:我开始读孟轲的著作《孟子》,这之后才知道孔子倡导的儒家学说值得尊崇,圣人的学说容易施行,王道思想容易称王天下,霸道思想可以称霸诸侯。我认为,孔子的弟子去世后,尊崇孔子的人只有孟轲而已。晚年读到扬雄的著作,更加尊崇相信孟子。借助扬雄的著作,孟子更加受到尊崇,那么像扬雄这样的人也可以说是圣人之徒吧?圣人的学说,没有传于后世。周代衰弱,好事的人各自以他们的学说向当时的君主求售,纷纷扰扰,十分混乱,六经和诸子百家的学说相互混杂,然而此时还有一些名师大儒在世(可以传授圣人的学说)。儒家经典在秦朝遭到大火焚毁,黄老之学在汉朝初年被尊奉,留存于世的纯粹儒家文献,只有孟轲的著作和扬雄的著作了。等看到荀子的书,于是才知道还有一个叫荀卿的人。考察其文辞似乎还不够纯粹。概括其主旨则不同于孔子的地方很少。大概应在孟子和扬雄之间吧?孔子删削《诗》和《书》,抄录改定《春秋》,合乎道义的保留下来,背离道义的就删掉它,所以,《诗》《书》和《春秋》没有失当之处。我想删除荀子著作中那些不合乎道义的内容,附着在圣人典籍之后,这大概也是孔子删《诗》《书》、削《春秋》的意思吧!孟子的著作醇之又醇。荀子和扬雄的著作,则是大旨纯粹而小处有瑕疵。材料二:孟子离开齐国,充虞在路上问他:“看来老师好像有些不高兴的样子。从前,我听老师说过:‘君子不抱怨天,不责怪人。”孟子说:“那时是那时,现在是现在。历史上每过五百年一定有圣王出现,这期间肯定不会有著名于世的人物。从周初以来,已有七百多年了。按年数,已经超过了;照时势来考察,是该出现圣王和‘名世者’的时候了。难道上天不想使天下治理好吗?如果想使天下治理好,在当今这个时代,除了我还有谁呢,我为什么不高兴呢!”孟子说“每过五百年一定有圣王出现”,何以见得呢?帝喾是圣王,而尧又做了天下的圣王;尧把王位传给舜,舜又做了天下的圣王;舜把王位传给禹,禹又做了天下的圣王。这四位圣王统一天下,是连接出现的。从夏禹到商汤将近一千年,商汤到周代也大致是这样。从周文王开始,后来传给周武王。周武王死了,周成王和周公旦共同治理天下。从周初到孟子的时候,又经过了七百年而没有圣王出现。“每过五百年一定有圣王出现”的证据,在哪个朝代有过呢?说“每过五百年一定有圣王出现”的话,又是谁说的呢?发表议论不用事实考查验证,而轻信没有根据,过分夸大的话,自己不被任用离开齐国,却有不高兴的神色,这不是孟子贤明的表现,而是跟庸俗儒生没有区别的证明。(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三高亭罗与之灼灼曾晖渐欲西,长桥弭棹倚栏时。湖光渺游浮寒鉴,山色依稀抹黛眉。一舸功成非本志,三秋归思亦何迟。始终唯有天随子①,笑却旌招②理钓丝。[注]①天随子:唐代诗人陆龟蒙初仕后隐,别号天随子。②旌招:以旌招之,征召贤士。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停船归岸在长桥上凭栏凝望三高亭景观,正值夕阳西下彩霞满天之时。B.颔联以“浮寒鉴”“抹黛眉”作比,描写三高亭周围湖水泛光、山色秀美的景象。C.前两联写景笔触细致,赋予静态的景物以丰富的动感,表现了诗人欣喜愉悦之情。D.诗歌尾联抒发自己情志,含蓄蕴藉。一“笑”一“理”,轻松自然却耐人回味。16.“一舸功成非本志”,作者的“本志”是什么?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答案】15.C16.作者的“本志”:①归思之情,由“三秋归思亦何迟”可知,作者渴望早日回到故乡。②归隐之情,由“始终唯有天随子”可知,作者至始至终仰慕辞官归隐的陆龟蒙,“笑却旌招理钓丝”,表达对为官的不屑,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解析】【整体分析】这首宋诗《三高亭》通过描绘夕阳西下、湖光山色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泊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首联写诗人停船凭栏,颔联描绘湖光山色,景色优美动人。颈联和尾联则转入抒情,表达了诗人对功成名就的淡然态度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又有对人生志向的深思,耐人寻味。【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及表达技巧的理解和赏析能力。C.“表现了诗人欣喜愉悦之情”错误,首联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的画面,营造出了一种宁静而略带惆怅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一种深沉的情感基调。颔联主要描写了湖水和山色,一个“寒”字不仅写出了湖水的清冷,也可能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某种孤寂或落寞。前两联诗人通过写景表达出时光易逝的怅惘和思归的愁绪,而非欣喜愉悦之情。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分析诗歌诗眼的能力。①诗句“三秋归思亦何迟”一句中“归思”直接表明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三秋”泛指时间很久,这里强调了归思的长久,这表明作者内心深处对故乡的思念是持续且强烈的,体现出作者渴望回归故乡的情感。②诗中提到“始终唯有天随子”,天随子即陆龟蒙,他初仕后隐,这种人生选择成为作者所仰慕的典范。陆龟蒙能够放弃官场的名利,回归到自然之中,过上隐居的生活,这种行为在作者看来是符合自己内心追求的。“笑却旌招理钓丝”一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归隐的情感。“旌招”意为征召贤士,而作者用“笑却”二字,表达了对这种被朝廷征召为官的不屑态度。“理钓丝”是一种归隐生活的象征,这表明作者并不看重官场的功名利禄,而是向往那种宁静、自在的隐居生活,就像陆龟蒙一样,摆脱官场的束缚,在大自然中寻找内心的宁静与自由。(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建议唐太宗治理国家要全面做到“十思”,发扬光大“九德”,并且在用人和从谏方面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暮春之夜,独立赣江岸边,明月高悬,江水清澈,天空明净,令人不禁想起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古诗文中常借梧桐来表达丰富的情感,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这样。【答案】①.简能而任之②.择善而从之③.江天一色无纤尘④.皎皎空中孤月轮⑤.春风桃李花开夜⑥.秋雨梧桐叶落时(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有:简、纤、皎、梧。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多喝水”能养生的话题引起了人们广泛的讨论。水作为维持我们身体机能正常运作的A的元素,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首先,(甲)。无论是在炎热的夏日帮助我们通过出汗散热保持凉爽,还是在寒冷的冬天保持体温,水都是我们体内重要的调温器。其次,水能促进新陈代谢。所有的水解反应,无论是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还是脂肪的分解,都离不开水的参与。此外,水还能滋养皮肤。它能保持皮肤的弹性和湿润度,减少皱纹的出现,让皮肤看起来更加年轻、健康。水在我们肌体内与每处器官打着招呼,送去给养,默默地守护着健康。喝水看似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不爱喝水的人常常会_B_,殊不知对我们的健康带来了不容忽视的潜在风险,对于肾脏健康的影响尤其显著。肾脏是我们身体的“过滤器”,负责清除血液中的有毒物质和多余水分。①当饮水量不足时,②尿液会变得更加浓缩,③这造成了尿路结石形成的风险。④而保持足够的水分,⑤可以降低尿路结石形成的风险。不仅如此,不爱喝水的习惯还会影响消化系统,影响大脑功能。研究显示,轻微的脱水状态(体重的1%以上的水分损失)就会影响人的注意力、记忆力和其他认知功能。《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在温和气候条件下,成年男性每天喝水量约为1700毫升,成年女性每天喝水量约为1500毫升,且分多次饮用。不过,(乙),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年龄、性别、体重、活动水平以及环境条件等。18.文中第一段画波浪线句子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以“风”为主体写一个句子。要求:贴切使用拟人手法,语意完整,表达流畅。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0.文中第二段标序号的语句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不得改变原意。21.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2.下列句子中的“温和”与文中加点的“温和”,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马威皱着眉,板着脸,眼睛里一点温和的样儿也没有。B.受惠第二季出口强劲增长7.5%,当地第二季经济继续温和增长。C.这个时代最需要温和而坚定、悲悯而宽恕的力量。D.暖国的雨在鲁迅的笔下是一种温和细腻、滋润万物的景象。【答案】18.风像个顽皮的孩子,在田野上奔跑,时而轻推稻穗,时而卷起落叶,让整个大地都充满了它的欢声笑语。19.A.不可或缺B.不以为意20.③,修改为“这增加了尿路结石形成的风险”。④,修改为“而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21.甲:水具有调节体温的功能(水有能调节体温的作用)乙:饮水量的具体需求因人而异(饮水量因人的差异而有所不同)22.D【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仿写以及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拟人是把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行为、情感或思想,使之具有人的特征。要使风看起来像一个有生命、有情感的存在。例句中水被描写为与每个器官“打着招呼”“送去给养”,这些都是人的行为,体现了水的温柔守护和照顾。写风的句子时,也要突出风的性格特点,比如温柔、轻盈、调皮等。可以想象风在自然界中的行为,如风吹拂田野,吹过稻穗,卷起落叶等。将这些动作拟人化,比如在田野上奔跑,时而轻推稻穗,时而卷起落叶等。【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处,结合前后文“水作为维持我们身体机能正常运作”“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可知,水对人体非常重要,此空需要填入一个表示水重要性的成语,可填写“不可或缺”。不可或缺:表示非常重要,不能有一点点的缺失。B处,结合前后文“喝水看似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不爱喝水的人常常会”“殊不知对我们的健康带来了不容忽视的潜在风险”可知,不爱喝水的人不重视喝水这件小事,可能会带来潜在的风险,此空需要填入一个表示不重视的成语。可填写“不以为意”。不以为意:不在意,不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③,“这造成了”不合逻辑,“造成了”表示已经发生的事实,“风险”是还未发生的,具有不确定性。可修改为“这增加了尿路结石形成的风险”。④,“保持……水分”成分残缺,应修改为:“而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甲处,结合前后文“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其次,水能促进新陈代谢”“此外,水还能滋养皮肤”可知,此处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山西省2024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中考聚焦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 物业公司锅炉房各项管理制度
- 第二章 精神分析理论(心理咨询学)课件
- 2024年公路稽查组工作总结(2篇)
- 广州车展在即持续看好华为主线与机器人
- 公共停机坪设施设备保洁巡查管理考核试卷
- 节能变压器租赁合同样本
- 物联网园区砂石路施工
- 企业团队协作指南
- 畜牧养殖杂工雇佣协议
- 血液循环系统课件
- 起重机械自查报告
- 2021年至2023年广东省公务员遴选笔试真题、面试真题及答案解析(各地市、省直共12套)
- ZJ40J钻机技术参数
- 提高冠脉介入手术术前准备的合格率
- 《学习态度与习惯》主题班会课件
- 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自评报告
- 英语1-基础模块-unit3-Shopping-教案
- 水池防腐涂层施工方案范本
- 路面水稳层施工方案(完整版)
- 沉井下沉监测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