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创新发展的实践与探索作业指导书系列_第1页
三农创新发展的实践与探索作业指导书系列_第2页
三农创新发展的实践与探索作业指导书系列_第3页
三农创新发展的实践与探索作业指导书系列_第4页
三农创新发展的实践与探索作业指导书系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农创新发展的实践与摸索作业指导书系列TOC\o"1-2"\h\u16013第1章三农创新发展概述 3245701.1农业农村发展的现状与挑战 3212711.2创新在三农发展中的作用 3169631.3三农创新发展的路径与趋势 328451第2章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 4157532.1农业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 4181002.2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4132592.3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 425011第3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 529853.1农业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5310163.2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与方法 569613.3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摸索 612150第4章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创新 655624.1农村土地制度现状与问题 68034.2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方向与目标 7322504.3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实践案例 764494.3.1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摸索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7259854.3.2浙江省义乌市: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 789974.3.3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7197614.3.4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农村土地整治 71557第5章农村金融创新与服务 8221395.1农村金融服务现状与需求 8213845.1.1农村金融服务现状 8131465.1.2农村金融需求分析 8271085.2农村金融创新模式摸索 8295525.2.1金融科技在农村金融中的应用 84485.2.2农村金融产品创新 8324245.2.3农村金融服务模式创新 8221025.3农村金融风险管理与监管 8210665.3.1农村金融风险管理 8191705.3.2农村金融监管 9316005.3.3农村金融政策支持 915291第6章农村人才培养与引进 9251286.1农村人力资本现状分析 9249316.1.1人口结构分析 9212126.1.2人力资本分布特征 973936.1.3人力资本发展困境 9244956.2农村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9346.2.1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 9168686.2.2职业教育与技术培训 9149046.2.3农村人才终身教育体系 10255046.3农村人才引进与激励机制 1037536.3.1人才引进政策 10154826.3.2人才培养与使用机制 10307726.3.3激励机制 1016304第7章农村电商发展与创新 10232167.1农村电商发展现状与趋势 10207417.1.1发展现状 1012677.1.2发展趋势 1075727.2农村电商模式创新与应用 1127877.2.1创新模式 11245937.2.2应用实践 112887.3农村电商政策支持与规范 1152117.3.1政策支持 11120067.3.2规范管理 1231813第8章农村环境保护与治理 12123118.1农村生态环境现状与问题 12102408.1.1生态环境现状 1242458.1.2生态环境问题 1216858.2农村环境保护政策与法规 12295148.2.1政策法规体系 12264328.2.2政策法规实施 12108968.3农村环境治理技术与模式 13232258.3.1农村环境治理技术 1353478.3.2农村环境治理模式 137081第9章农村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 13266159.1农村社会治理现状与挑战 1381579.1.1农村社会治理现状 1396439.1.2农村社会治理挑战 13163729.2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1444669.2.1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现状 1445069.2.2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创新发展 14292269.3农村社会治理创新实践 14124369.3.1创新实践案例 1529339.3.2创新实践启示 1521797第10章三农创新发展案例解析 152126410.1国内外三农创新发展案例概述 151908710.2农业科技创新案例 151888210.2.1案例一:以色列农业科技创新 151197410.2.2案例二:我国杂交水稻技术创新 152376310.3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案例 162778910.3.1案例一:浙江龙游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16721510.3.2案例二:山东寿光蔬菜产业融合发展 161114810.4农村社会治理创新案例 161295410.4.1案例一:江西上饶农村社会治理创新 16363010.4.2案例二:重庆梁平区农村社会治理创新 16第1章三农创新发展概述1.1农业农村发展的现状与挑战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但是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生产方式相对落后,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问题突出;(2)农村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3)农村劳动力结构失衡,老龄化问题严重;(4)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城乡差距依然较大。1.2创新在三农发展中的作用创新是驱动三农发展的核心动力,对于解决农业农村发展中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创新在三农发展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变革,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2)促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拓展农民增收渠道;(3)激发农村劳动力潜力,提高农民素质和技能;(4)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缩小城乡差距。1.3三农创新发展的路径与趋势三农创新发展的路径与趋势如下:(1)科技创新: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2)制度创新:完善农村土地制度、金融制度、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等,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制度保障;(3)组织创新: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4)模式创新:摸索多种形式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如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5)服务创新:建立健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在未来,三农创新发展将更加注重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协同,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推动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第2章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2.1农业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当前,我国农业科技发展呈现出以下现状与趋势:(1)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逐步增强,尤其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设施农业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2)农业科技领域不断拓展。从传统的种植、养殖领域向农产品加工、农业资源利用、生态环保等领域拓展,为农业产业链的延伸提供了有力支撑。(3)农业科技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国家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创新,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农业科技发展。(4)农业科技国际合作日益紧密。我国农业科技与世界农业科技发展趋势紧密相连,积极参与国际农业科技合作,引进、消化、吸收国际先进农业科技成果。2.2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是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的关键。以下是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1)构建多元化的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充分发挥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创新主体的作用,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创新的良好格局。(2)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搭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促进农业科技资源整合,提高科技创新效率。(3)优化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机制。加大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力度,提高农业科技人才素质,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人才保障。(4)完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农业产业发展。2.3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是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环节。以下是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的主要措施:(1)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构建设,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2)加大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力度。通过示范、培训、宣传等方式,加快农业科技成果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3)推动农业科技成果与产业深度融合。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推动农业科技成果在产业链中的应用,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4)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支持。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通过以上措施,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第3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3.1农业产业结构现状分析农业产业结构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农业生产中各类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地位。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现状表现为以下特点:(1)种植业占主导地位。在农业总产值中,种植业占比最高,是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核心。(2)养殖业发展迅速。我国养殖业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农业产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3)农产品加工滞后。虽然农产品加工产业规模逐年扩大,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对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支撑作用不足。(4)农业产业链条较短。我国农业产业链条较短,农产品附加值低,农业产业结构亟待调整和优化。3.2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与方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应遵循以下原则:(1)市场导向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2)资源优势原则。发挥各地资源优势,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3)科技创新原则。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4)环境保护原则。注重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法包括:(1)政策引导。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农民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2)资金支持。加大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资金投入,支持农业产业发展。(3)技术支撑。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高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科技含量。(4)市场开拓。拓展农产品市场,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3.3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摸索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是指通过农业产业链的拓展、延伸和优化,实现农业产业间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以下为几种典型的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模式:(1)农业内部融合发展模式。以种植业为基础,拓展养殖业、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实现农业内部产业间的融合发展。(2)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模式。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实现农业与服务业的有机结合,提高农业附加值。(3)农业与工业融合发展模式。以农产品加工业为纽带,促进农业与工业的融合发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4)区域协同发展模式。发挥各地区资源优势,推动农业产业跨区域协同发展,实现资源优势互补。(5)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通过以上模式的摸索和实践,有助于推动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民增收。第4章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创新4.1农村土地制度现状与问题我国农村土地制度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果,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农民对土地权益的日益关注,现行农村土地制度存在以下问题:(1)土地产权不清,导致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下;(2)土地流转机制不完善,影响农业规模化经营和现代农业发展;(3)土地征收补偿制度不合理,损害农民土地权益;(4)农村土地市场发育不成熟,制约土地资源优化配置。4.2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方向与目标针对农村土地制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应遵循以下方向和目标:(1)明确土地产权,保障农民土地权益;(2)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3)完善土地征收补偿制度,保证农民利益不受侵害;(4)培育农村土地市场,促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4.3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实践案例以下为我国部分地区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方面的实践案例:4.3.1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摸索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吴江区针对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进行了摸索,通过建立土地交易平台,规范土地流转程序,实现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有序流转,提高了土地资源配置效率。4.3.2浙江省义乌市: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义乌市在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中,创新了征收补偿方式,采取“货币补偿社会保障”的方式,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4.3.3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温江区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通过政策引导、市场运作等方式,引导农民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给经营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了农业规模化经营。4.3.4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农村土地整治九台区通过实施农村土地整治项目,整合零散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为农业现代化发展奠定基础。第5章农村金融创新与服务5.1农村金融服务现状与需求5.1.1农村金融服务现状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在近年来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城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金融服务产品单一,金融服务覆盖面不足,金融支持农业现代化的能力有待提高。农村金融服务在贷款审批、利率定价、抵押担保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5.1.2农村金融需求分析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金融需求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的特点。农村金融需求主要包括农业生产性贷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农村中小企业贷款、农民消费贷款等。为满足这些需求,农村金融服务需要进行创新和改进。5.2农村金融创新模式摸索5.2.1金融科技在农村金融中的应用金融科技的发展为农村金融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持。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效率,降低金融服务成本,拓展金融服务覆盖面。例如,利用移动支付、网络贷款等手段,为农村地区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5.2.2农村金融产品创新针对农村金融需求特点,开发符合农村市场的金融产品。如:推出农业生产周期与贷款期限相匹配的贷款产品,摸索农村土地经营权、林权等抵押贷款,发展农村小额信贷、联保贷款等。5.2.3农村金融服务模式创新推动农村金融服务模式创新,发展农村普惠金融。通过设立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下沉金融服务,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同时加强农村金融服务与政策、社会组织的合作,构建多元化、互补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5.3农村金融风险管理与监管5.3.1农村金融风险管理针对农村金融业务特点,加强农村金融风险管理。建立健全农村金融机构内部风险控制机制,提高风险识别、评估和防范能力。同时加强农村金融风险分散和转移,如开展农业保险、信贷担保等业务。5.3.2农村金融监管完善农村金融监管体系,加强对农村金融机构的监管。提高农村金融监管的有效性,保证农村金融市场秩序稳定。加强跨部门协作,打击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违法行为,保护农民合法权益。5.3.3农村金融政策支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服务农村市场。完善农村金融政策体系,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信贷政策等手段,鼓励金融机构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助力农村经济发展。第6章农村人才培养与引进6.1农村人力资本现状分析6.1.1人口结构分析我国农村地区人口基数大,但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同时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失现象较为普遍,导致农村人力资本水平整体偏低。6.1.2人力资本分布特征农村人力资本分布存在明显的不均衡性,优质教育资源、医疗资源等主要集中在城市,农村地区相对匮乏。农村人力资本在行业、区域、性别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失衡。6.1.3人力资本发展困境农村人力资本发展面临诸多困境,如教育投入不足、培训体系不完善、人才流失等。这些因素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影响了农村人才的培养与成长。6.2农村人才培养体系构建6.2.1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加大农村基础教育投入,改善农村学校基础设施,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推进农村素质教育,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农村人才。6.2.2职业教育与技术培训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围绕农业产业链开设相关专业,提高农村劳动力技能水平,促进农村人才转型。6.2.3农村人才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农村人才终身教育体系,鼓励农村居民参加各类培训,提高自身素质,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求。6.3农村人才引进与激励机制6.3.1人才引进政策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工作,包括高校毕业生、科研人员、企业家等,助力农村经济发展。6.3.2人才培养与使用机制建立农村人才培养与使用机制,充分发挥人才优势,搭建人才成长平台,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6.3.3激励机制完善农村人才激励机制,提高农村人才待遇,建立健全绩效考核体系,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通过以上措施,全面提高农村人力资本水平,为农村创新发展提供人才支持。第7章农村电商发展与创新7.1农村电商发展现状与趋势7.1.1发展现状农村电商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已在我国农村地区形成一定规模。农产品上行和工业品下行双向流通格局逐渐形成,农村电商产业链不断完善,为农民增收和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当前,农村电商呈现出以下特点:(1)农村电商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交易额逐年增长;(2)农村电商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物流配送体系不断优化;(3)农村电商从业者素质逐渐提高,创业氛围日益浓厚;(4)农村电商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推动产业快速发展。7.1.2发展趋势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农村电商政策的支持,未来农村电商将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1)农村电商市场潜力进一步释放,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2)农村电商模式不断创新,多元化发展格局逐步形成;(3)农村电商与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深度融合,助力农村经济转型升级;(4)农村电商政策支持体系更加完善,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7.2农村电商模式创新与应用7.2.1创新模式农村电商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摸索创新模式,以满足市场需求和农民利益。以下为几种典型模式:(1)电商平台农产品供应链:通过电商平台整合农产品供应链,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2)网红直播农产品销售:利用网红效应,带动农产品线上销售;(3)社区团购农村电商:社区居民团购农产品,实现农超对接;(4)农村淘宝跨境电商:借助跨境电商平台,拓宽农产品出口渠道。7.2.2应用实践各地在农村电商模式创新方面进行了积极摸索,取得了显著成效。以下为部分应用实践:(1)某地区通过电商平台,整合当地特色农产品,实现农产品上行;(2)某农村电商企业利用网红直播,带动农产品销售,提高农民收入;(3)某社区团购平台与农村合作社合作,实现农超对接,降低居民购买成本;(4)某地区农村淘宝与跨境电商平台合作,助力农产品走出国门。7.3农村电商政策支持与规范7.3.1政策支持我国高度重视农村电商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主要包括:(1)财政补贴:对农村电商企业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降低运营成本;(2)税收优惠:对农村电商企业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减轻企业负担;(3)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物流配送能力;(4)人才培养:开展农村电商培训,提高从业者素质。7.3.2规范管理为保证农村电商健康有序发展,及相关部门加强了对农村电商的规范管理。主要包括:(1)建立健全农村电商法律法规体系,规范市场秩序;(2)加强农村电商市场监管,打击假冒伪劣商品;(3)强化农村电商信用体系建设,提高从业者诚信意识;(4)加强农村电商安全监管,保障消费者权益。第8章农村环境保护与治理8.1农村生态环境现状与问题8.1.1生态环境现状农村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其生态环境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农村生态环境呈现出以下特点:(1)农业资源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不足,开发难度较大。(2)农村生态环境多样化,但部分地区生态脆弱,环境问题突出。(3)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农业生产方式对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压力。8.1.2生态环境问题(1)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化肥、农药过量使用,导致土壤污染、水体污染和大气污染。(2)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无序排放,影响农村环境质量。(3)农村生态退化,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草原退化等问题严重。(4)农村生态环境监管体系不健全,环保意识薄弱。8.2农村环境保护政策与法规8.2.1政策法规体系我国农村环境保护政策法规体系主要包括宪法、环境保护法、农业法、土地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地方制定的具体政策措施。8.2.2政策法规实施(1)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环保意识。(2)加大环保投入,完善农村环保基础设施。(3)严格环保执法,打击环境违法行为。(4)落实生态补偿政策,促进农村生态环境改善。8.3农村环境治理技术与模式8.3.1农村环境治理技术(1)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生物农药、有机肥料、病虫害防治技术等。(2)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人工湿地、生物滤池等。(3)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技术:分类收集、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等。8.3.2农村环境治理模式(1)主导型:投资建设环保基础设施,开展环境治理。(2)市场运作型:企业参与农村环境治理,实现环保与经济效益双赢。(3)社会参与型: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村环境治理,形成多方共治格局。(4)综合整治型:结合区域特点,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通过以上措施,我国农村环境保护与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然面临诸多挑战。今后,需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为农村绿色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第9章农村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9.1农村社会治理现状与挑战我国农村改革的深入推进,农村社会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本节将从农村社会治理的现状出发,分析当前所面临的主要挑战,为后续的创新发展提供现实依据。9.1.1农村社会治理现状(1)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完善。村委会、村民小组等基层组织在维护农村稳定、促进农村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农村社会治安形势总体稳定。农村治安案件数量逐年下降,群众安全感不断提高。(3)农村民生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农村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4)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成效明显。农村环境整治、生态保护等工作深入开展,农村生态环境质量逐步改善。9.1.2农村社会治理挑战(1)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压力增大。(2)农村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城乡教育差距仍然较大。(3)农村基层治理能力不足,部分基层组织存在软弱涣散现象。(4)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任务艰巨,农业面源污染、生活污水等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5)农村社会矛盾多元化、复杂化,基层治理手段和方式亟待创新。9.2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农村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创新发展。9.2.1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现状(1)农村教育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果。(2)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逐步提升。(3)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制度覆盖面不断扩大。(4)农村文化服务体系初具规模,农村文化活动场所、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逐步完善。9.2.2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创新发展(1)推进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教育质量。(2)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3)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待遇,加大救助力度。(4)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提高农村文化服务水平。9.3农村社会治理创新实践农村社会治理创新是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关键。以下为农村社会治理创新实践的相关案例和启示。9.3.1创新实践案例(1)河南省新密市城关镇:“互联网社会治理”,实现农村社会治理信息化、智能化。(2)浙江省象山县:“村民说事”制度,拓宽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渠道。(3)四川省邻水县:“道德银行”建设,引导农民树立良好道德风尚。(4)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网格化管理、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