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3 数据表格类选择题(含答题技巧题型专练100题)(解析版)_第1页
专题03 数据表格类选择题(含答题技巧题型专练100题)(解析版)_第2页
专题03 数据表格类选择题(含答题技巧题型专练100题)(解析版)_第3页
专题03 数据表格类选择题(含答题技巧题型专练100题)(解析版)_第4页
专题03 数据表格类选择题(含答题技巧题型专练100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3数据表格类选择题数据表格类选择题一般以统计表、柱状图、折线图、饼状图、坐标曲线图等为载体,给出材料的出处、注释及提示语,借助具体数字信息考查学生对图表信息的处理能力及灵活迁移所学知识的能力。多用于考察经济领域的相关知识点。数据表格类选择题的解题步骤包括四步:1.定时空:抓住题干中的有效信息、表头或图标所反映的时间与空间,界定答题范围;2.定方向:找出图表所反映的中心问题,确定答题方向。3.抓关键:观察图表趋势,比较差异,注意在数字比较中发现某一阶段的变化、波动起伏、转折点、总体变化趋势等,即纵向看趋势,横向找差异。4.析选项:甄别选项,结合史实进行验证,排除干扰。1.(2023·江苏苏州·统考中考真题)下表为《春秋战国铁器出土情况对比》。由此可知,当时()铁器出土地点铁器数量(件)铁农具数量(件)广西平乐银山岭18191河南辉县固围村9358长沙衡阳61座楚墓70余17辽宁抚顺莲花堡80余68山西长治分水岭3621A.铁器使用区域较为广泛B.铁农具制造技术成熟C.南方冶铁业较北方发达D.铁主要用于制造农具【答案】A【详解】根据《春秋战国铁器出土情况对比》分析可知,广西、河南、长沙、辽宁、山西等地均出土铁制器具,说明铁器使用区域较为广泛,故选A项;从题干中铁农具的使用数量无法判断出铁农具的制造技术是否成熟,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铁制器具数量及农具,无法体现南方冶铁业较北方发达,排除C项;材料反映铁制器具数量无法判断出铁是否主要用于制造农具,排除D项。2.(2023·内蒙古赤峰·统考中考真题)根据《唐朝人口统计表》,分析人口数变化的主要原因,以下正确的是()时间人口数649年(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1900万人726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4141万人741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4531万人A.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B.唐玄宗重视文教事业C.唐朝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发展D.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答案】C【详解】根据所学解读图表可知,从649年到741年,唐朝的人口数量持续增长,这说明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唐朝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发展,故选C项;唐朝的确社会风气开放,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唐玄宗重视文教事业,但人口增长的关键因素是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与A、B、D三项中的内容关联不强,排除A、B、D三项。3.(2023·四川宜宾·统考中考真题)综合下列信息可说明,宋代()两宋时期南北财政收入比较“苏湖熟,天下足”——宋代民间谚语浙江哥窑冰裂纹瓷器A.海外贸易兴盛B.民族政权分立C.制瓷技术高超D.南方经济繁荣【答案】D【详解】依据材料“两宋时期南北财政收入比较”分析可知,南方收入明显高于北方,依据材料信息“苏湖熟,天下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南方粮食产量占据重要地位,依据材料“浙江哥窑冰裂纹瓷器”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两宋时期,南方的手工业非常繁荣,纺织业、制瓷业、造船业的成就尤为突出,南宋时期,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综合以上分析可知,南方经济繁荣,故选D项;材料反映两宋财政、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没有涉及“海外贸易”,排除A项;材料反映两宋经济发展状况,没有涉及“民族政权分立”,排除B项;材料反映两宋财政、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制瓷技术高超”不能反映材料的全部,概括不全面,排除C项。4.(2023·湖南常德·统考中考真题)下图所示内容的变化反映了()唐(750年)人口占比分布北宋初期(1078年)人口占比分布A.土地兼并空前严重B.财政收入得到提高C.经济重心不断南移D.耕地面积逐渐增加【答案】C【详解】根据题干信息,750年人口分布黄河流域多,到1078年人口分布长江流域多,说明当时经济重心不断南移。安史之乱后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因此从唐朝中期开始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起来,人口逐渐超过北方,因此出现材料中长江流域人口超过黄河流域人口,故选C项;材料强调南北人口分布变化,不能体现土地兼并空前严重,排除A项;材料无法反映财政收入,排除B项;耕地面积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5.(2023·湖北武汉·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列图表,促成来华使节次数变化和技术交流的主要原因是()时间1369~1398年(洪武时期)1403~1424年(永乐时期)来华使节平均每年次数约6次约15次总次数183次318次A.张骞通西域B.郑和下西洋C.戚继光抗倭D.哥伦布远航【答案】B【详解】1405—1433年,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其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1403—1424年(永乐时期)”与郑和下西洋的时间相吻合,由此可知,促成来华使节次数变化和技术交流的主要原因是郑和下西洋,故选B项;张骞两次通西域,时间分别是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排除A项;戚继光抗倭是1561年,排除C项;1492年,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发现”了美洲,排除D项。6.(2023·四川乐山·统考中考真题)文化发展与生产力水平密切相关。下图中南北方人才比重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明清社会文化繁荣B.科举考试快速发展C.南方政局更加稳定D.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答案】D【详解】据“中国古代南北方人才比重”可知,在北宋之前北方人才比重超过南方,南方人才在北宋之后开始超过北方。据题干“文化发展与生产力水平密切相关”可知,在宋代南方经济发展逐渐超过北方,南北方人才比重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故选D项;在北宋南北方人才比重发生变化,与明清无关,排除A项;科举考试快速发展体现的是考试方式,与比重变化无关,排除B项;南方政局更加稳定是重要原因,而经济才是第一生产力,成为最主要的因素,排除C项。7.(2023·山东青岛·统考中考真题)清代前期,清政府采取了鼓励垦荒的政策,增加了大量耕地,大面积推广各种高产作物如玉米、甘薯、马铃薯等。这对人口数量的变化带来深刻的影响。以下四幅图能够基本反映康熙三十九年到乾隆五十九年(1700—1794年)人口数量变化情况的是()【答案】A【详解】据材料可知,清初的土地面积不断增加,高产作物的大量种植都促进粮食产量提高,这有利于人口的不断增加,结合所学可知,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强盛,社会安定,人口数量有了很大增长,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达到1.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因此,人口数量变化趋势是不断增加的,故选A项;其他三项皆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C项、D项。8.(2023·湖南郴州·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是《1866—1893年中国和印度对英国茶叶出口总量示意图》,中国对英国茶叶出口总量下降的原因是()A.印度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B.英国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C.中国茶叶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比较大D.中国茶叶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比较小【答案】C【详解】分析题干示意图数据可知,1886年开始,中国和印度对英国茶叶出口总量的有明显变化,即中国对英国茶叶出口总量开始直线式下降,而印度对英国茶叶出口总量大幅度增加,且超过了中国对英国茶叶出口总量。结合所学知识,1886年至1893年正值世界市场形成时期,图片示意图数据说明中国对英国茶叶出口份额受到印度的影响,从侧面反映了中国茶叶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比较大,故选C项;1866—1893年的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排除A项;1866—1893年,正值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英国并未放松对中国的经济掠夺,排除B项;中国茶叶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比较小与题干示意图数据不符,排除D项。9.(2023·四川攀枝花·统考中考真题)图1为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赔款数额与中日政府年财政收入对比示意图。据此可知()图1A.日本割占了辽东半岛B.中日经济差距急剧缩小C.清政府财政负担加重D.日本开始推行对外扩张【答案】C【详解】据示意图信息可知,赔款数额是清政府年财政收入的3倍左右,为支付赔款,清政府的财政负担必然加重,故选C项;据示意图中的“赎辽费”并结合所学可知,《马关条约》签订后,三国干涉还辽,日本没能割占辽东半岛,排除A项;图中未体现中日经济差距急剧缩小且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日本开始推行对外扩张在图中无法体现,结合所学可知,日本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前就已经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了,排除D项。10.(2023·湖南岳阳·统考中考真题)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折。与下图中“初步发展”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第一次世界大战D.新文化运动【答案】B【详解】据图示“初步发展的时间是1895—1912年”可知,其主要和戊戌变法有关,在变法中维新派倡导学习西方先进制度,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推动了晚晴时期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故选B项;洋务运动属于图示中的兴起阶段,排除A项;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爆发于1914—1918年,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开始于1915年,排除D项。11.(2023·广西·统考中考真题)观察下表中学堂和学生总数变化的情况。对该变化有影响的事件是()年份新式学堂总数(所)新式学堂的学生总数(人)19044222921691909523481560270A.科举制度的废除B.中华民国的成立C.五四运动的爆发D.“双百”方针的提出【答案】A【详解】据图表可知,相比于1904年,1909年的新式学堂总数和学生总数都迅速增加,其主要是因为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了科举制,促进了新式教育的发展,故选A项;中华民国成立于1912年,排除B项;五四运动爆发于1919年,排除C项;“双百”方针指的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提出于1956年,排除D项。12.(2023·江苏苏州·统考中考真题)下表反映了1923—1926年江苏地区中共党组织的发展情况。这从一个方面说明()时间组织情况党员人数1923年下半年仅有2个中共小组(后发展为2个独立支部)约20人1925年12月中共南京地方委员会,下辖4个支部共53人1926年初中共南京地委、徐州特支、无锡独支、苏州特支、南通独支、丹阳特支、江阴支部等组织100人左右1926年底全省已有18个市、县建立了中共组织共525名(数据来自《中共江苏地方简史(1921—2021)》)A.国民革命推动了地方党组织的发展B.北伐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C.社会安定促进了人民政治觉悟提高D.中共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答案】A【详解】根据表格信息可知,从1923年下半年到1926年底共产党人数持续增长,再根据材料时间“1923—1926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到1927年处于国民革命时期。说明国民革命推动了地方党组织的发展,故选A项;北伐战争时间是在1926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1923年到1926年还处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混战,社会动荡不安,排除C项;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共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排除D项。13.(2023·广东深圳·统考中考真题)1933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机关报《红色中华》上开辟“红板”专栏,表彰革命精神模范,表说明()1933.1—1934.9“红板”专栏表彰概说序号标题模范类型和表彰对象1紧急战争动员中的“红板名单”节省经济模范、劳动模范;个人2节省运动的中央无线电队节省经济模范;集体3帮助战费被服厂工人同志捐出工资节省经济模范;集体和个人4大家起来革命竞赛帮助战争节省经济模范;集体……A.体现共产党注重价值引领B.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范围C.表达共产党对知识分子的尊重D.有利于赢得北伐战争的最终胜利【答案】A【详解】据“1933.1—1934.9”“节省运动的中央无线电队”“帮助战费、被服厂工人同志捐出工资”“大家起来革命竞赛、帮助战争”可知,此时处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红板”专栏表彰的革命精神模范说明共产党注重价值引领,主要是号召人民积极支持中国共产党,故选A项;据“紧急战争动员”“帮助战费”“帮助战争”可知,题干主要强调动员百姓的重要作用,“扩大农村革命据地范围”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B项;“对知识分子的尊重”与“中央无线电队”“被服厂工人同志”“大家”“集体、个人”不符,排除C项;北伐战争发生在1926—1928年,排除D项。14.(2023·山东聊城·统考中考真题)1938年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成分比1933年更加多样(如下图所示)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图1图2A.红军长征的胜利B.革命根据地的巩固C.民族危机的日益加剧D.减租减息政策的实施【答案】C【详解】据“1938年比1933年党员成分多了地主、中小商人”可知,1938年3月15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大量发展党员的决议》,社会各阶级不同身份的人积极要求加入到党组织中来,此后党员数量迅速增加,中国共产党党员成分更加多样,故选C项;红军长征的胜利是在1936年,排除A项;革命根据地的巩固是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排除B项;减租减息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农村实行的土地政策,提高了贫苦农民的斗志,开始打破了农村基层政权由地主富农霸占的局面,与“主要原因”不符,排除D项。15.(2023·重庆(B卷)·统考中考真题)下面是抗战时期重庆的商号、百货业、工厂数量(家)变化示意图,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重庆?()A.水陆交通便利B.注重发挥经济传统优势C.对外贸易发达D.成为国民政府的移驻地【答案】D【详解】依据题干变化示意图可知,向重庆政府登记的商号、重庆的百货业、重庆的工厂从1937年开始都有大幅度的增长,结合所学可知,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重庆成为国民政府的移驻地。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把重庆作为战时的陪都,故选D项;题干没有体现水陆交通便利,排除A项;注重发挥经济传统优势与题干不符,题干反映的有向重庆政府登记的商号、重庆的百货业等,排除B项;题干没有涉及对外贸易,排除C项。16.(2023·山东菏泽·统考中考真题)下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抗击日军所占侵华日军总数比例表。这主要说明()时间1938年1939年1940年1941年1942年1943年1944年1945年占比58.8%62%58%75%63%58%64%69%A.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B.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C.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D.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答案】B【详解】根据题干“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抗击日军所占侵华日军总数比例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力量挺进敌后,将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到1940年,在华北、华中、华南和东北地区创建了有1亿多人口的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牵制和抗击了大量日军和伪军。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故选B项;题干表格主要是说明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对抗日所作的贡献,未提及国民党的正面战场,排除A项;中国战场的确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但材料中未体现,排除C项;题干表格主要是说明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对抗日所作的贡献,未提及全民族抗战,排除D项。17.(2023·湖北宜昌·统考中考真题)如表格所列信息可用于佐证()时间1937年1938年1939年1941年日本陆军总兵力24个师团34个师团41个师团51个师团用于侵华总兵力21个师团32个师团34个师团34个师团和44个独立旅、混成旅团用于侵华总兵力在日本陆军总兵力中的占比88%以上94%83%80%A.全民族抗战是抗战胜利的重要保证B.抗战胜利大大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C.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D.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答案】C【详解】根据表格我们可以得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时期,日本陆军兵力的八成以上用在中国战场上,中国抗日战争拖住了大部分日本陆军,所以说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故选C项;材料没有体现全民族抗战是抗战胜利的重要保证,排除A项;抗战胜利大大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是抗战带来的影响,材料无法体现,排除B项;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材料无法体现,排除D项。18.(2023·内蒙古赤峰·统考中考真题)根据《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表》,分析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其中正确的是()民工担架大小车牲畜筹粮挑子船只543万人30.5万副88万辆76.7万头48万吨20.6万副8500只A.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B.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C.制定正确的战略战术D.人民解放军英勇作战【答案】A【详解】根据所学解读图表内容可知,在淮海战役中,有543万民工主动支援前线,他们筹粮48万吨,动用了88万辆大小车、8500只船只、76.7万头牲畜等,保障了前线的后勤,使我60万人民解放军在与80万敌军的对峙中无后顾之忧,保证了战争的最后胜利,故选A项;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正确战略战术的制定和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也都是淮海战役取胜的原因,但统计表反映的是人民群众展现出的无穷力量,排除B、C、D三项。19.(2023·湖南常德·统考中考真题)下表为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经济成分变化表。该表说明()年份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公私合营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1952年19.1%1.59%0.7%71.8%6.9%1956年32.2%53.4%7.3%7.1%0A.土地改革基本完成B.三大改造基本完成C.“一五”计划超额完成D.改革开放全面推进【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中1952年,个体经济占71.8%。到1956年,国营经占32.2%,济合作社经济占53.4%,公私合营经济7.3%可知,中国经济成分由个体转变为公有制经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故选B项;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在1952年底,排除A项;“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在1957年,排除C项;改革开放全面推进在1978年以后,排除D项。20.(2023·四川内江·统考中考真题)如表是1953—1957年我国部分工业门类的产值增长情况。这些成就得益于()轻工业重工业糖棉布钢机床92%32%300%1770%A.土地改革B.对外开放C.一五计划D.城市改革【答案】C【详解】根据“1953—1957年我国部分工业门类的产值增长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3—1957年我国实施第一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丁业,促进了重工业产值的大幅度增长,故选C项;土地改革是在1950—1952年进行,排除A项;1978年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对外开放是改革开放后,排除B项;城市改革是在1984年开始,排除D项。21.(2023·河北·统考中考真题)根据下图中的信息,判断该图名称应为()A.中国农民与地主阶级占有土地数量统计图B.中国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经济成分统计图C.中国农业生产总值与工业生产总值统计图D.中国外资企业产值与内资企业产值统计图【答案】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为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实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的实行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结合题干图片可知,黑色柱体代表的是工业,白色柱体代表农业,工业和农业持续增长,在1957年一五计划完成后,工业大幅增长超过农业,故选C项;1950年到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后,地主阶级被消灭,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广大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而题中图片显示农民与地主阶级土地占有持续上升,这与题中图片内容不符,排除A项;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排除B项;中国引进外资是在改革开放后,排除D项。22.(2023·四川自贡·统考中考真题)1956年7月13日,在长春一汽崭新的总装线上,装配出了第一辆解放牌汽车。之后,新中国汽车制造业取得巨大成就(见表)这主要得益于()项目年份汽车总数解放牌汽车(整车)吉斯150型汽车(仿苏)195561

611956165412254291957790462271A.第一个五年计划B.改革开放C.“三步走”战略D.西部大开发【答案】A【详解】观察表格可知,到1957年,我国汽车制造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且自行设计制造的能力迅速提高。结合“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可知,其主要和一五计划的实施有关。到1957年底,一五计划的任务大都超额完成。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故选A项;改革开放开始于1978年底,排除B项;1987年,党的十三大制定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排除C项;西部大开发政策通过于1999年9月,排除D项。23.(2023·山西·统考中考真题)数据统计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图是我国《“一五计划”的基建投资比重分配表》,该数据反映了“一五计划”期间()A.农、轻、重工业协调发展B.各行业均取得显著的增长C.培养了大量专业技术人才D.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答案】D【详解】据“‘一五计划’的基建投资比重分配表”可知,重工业的占比达到51%,这说明“一五计划”期间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故选D项;图片反映出优先发展重工业,农、轻、重工业的协调发展显然与图表信息不符,排除A项;各行业均取得显著的增长与图片中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情况不符,排除B项;材料中反映不出培养了大量专业技术人才,无数据支撑此项观点,排除C项。24.(2023·四川泸州·统考中考真题)数据分析是经济史研究的重要方法。如图所示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中共八大的召开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D.“八字方针”的提出【答案】C【详解】根据所学分析图表数据可知,在1952年,在我国的经济成分比重中,私有制经济占比较大,但到了1956年,公有制经济已经占据了绝对的主体,这是因为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故选C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与图表中的时间不符,排除A项;中共八大召开于1956年,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与图表内容不符,排除B项;提出“八字方针”是为了克服国民经济发生的严重困难,于1961年初开始实施,与图表内容不符,排除D项。25.(2023·山东聊城·统考中考真题)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份额由1978年的1.7%上升到2012年的11.3%。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B.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C.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D.“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答案】A【详解】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了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故选A项;西部大开发战略目的是把东部沿海地区的剩余经济发展能力,用以提高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巩固国防,促进西部地区的发展,排除B项;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与题干无关,排除C项;“一带一路”提出于2013年,排除D项。26.(2023·湖南郴州·统考中考真题)如表是《1978—2021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统计表》。表中数据的变化是因为我国实行了()年份农业总产值(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978年1397133.61990年7662.1686.32000年24915.82282.12017年109331.713432.42021年147013.418930.9A.土地改革B.三大改造C.人民公社化D.改革开放【答案】D【详解】分析题干表格数据信息可知,1978年至2021年,我国农业生产总产值、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度增加。结合所学知识,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农村改革的措施是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可见,题干表格所示我国农业生产总产值、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故选D项;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至1952年底,开展了土地改革,排除A项;1953年至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三大改造,排除B项;1958年,开始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农业经济的严重下降,排除C项。27.(2023·四川甘孜藏族·统考中考真题)表2所示1978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年份1949年1978年1998年2018年中国粮食总产量(单位:亿吨)1.133.055.126.58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单位:公斤)209317411471表2A.封建制度的废除B.改革开放的推进C.欧美国家的援助D.福利政策的推行【答案】B【详解】根据题干表格可知,1978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总量和人均占有量均有明显增加。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故选B项;新中国成立后,封建制度逐渐被废除,排除A项;改革开放以来,欧美国家没有对我们进行粮食援助,排除C项;福利政策与粮食生产变化无关,排除D项。28.(2023·安徽·统考中考真题)图3所示为1978年与1984年全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和粮食产量的统计数据,其变化主要是由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图3A.改变了农村土地所有制B.延续了政社合一的管理体制C.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D.继承了“大锅饭”的分配方式【答案】C【详解】1984年较1978年全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和粮食产量均有较大增长,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村的实行有关,改革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故选C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仍属于土地公有制,只是改变了农村土地的经营方式,排除A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实行,促进了“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的解体,排除B项;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逐步改变了长期以来分配上“大锅饭”的弊端,有效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经营积极性,打破了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排除D项。29.(2023·四川德阳·统考中考真题)如表中的信息可知,当时中国()如表1978年11月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十八户农民决定实行大包干。到1980年1月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等家庭联产承包生产责任制的生产队还不足全国的1.1%。1980—1981年包产到户在全国农村迅速发展起来。到1982年11月实行包产到户、到组和包干到户、到组的生产队已占到全国的78.8%。A.农村改革具有渐进性特点B.农村经济性质发生变化C.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D.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答案】A【详解】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表格内容可知,1978年11月小岗村十八户农民决定实行大包干;家庭联产承包生产责任制的生产队还不足全国的1.1%;1980—1981年包产到户在全国农村迅速发展起来;1982年11月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已经占到全国的78.8%,由此可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也是一步步的逐渐推广开来,体现了农村改革具有渐进性特点,故选A项;农村经济性质仍然是公有制性质,没有发生变化,排除B项;题干内容反映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逐渐推行,没有体现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排除C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农民拥有的是土地的生产经营权,没有获得了地所有权(获得土地所有权的是1952年土地改革后),排除D项。30.(2023·甘肃兰州·统考中考真题)根据下表,分析我国农村经济出现变化的原因是()年份农业总产值(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978年1397133.61990年7662.1686.32000年24915.82253.4A.土地革命B.土地改革C.三大改造D.包产到户【答案】D【详解】根据题干表格数据,从1978年到2000年,我国农业总产值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这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具体体现。根据所学可知,1978年我国启动农村改革,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项政策就是包产到户。该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出现的农村经济变化应与包产到户政策有关,故选D项;土地革命发生在1978年之前,与题目中涉及的时间段不符,排除A项;土地改革完成于1952年底,时间不符合,排除B项;三大改造完成于1956年,时间不符,排除C项。31.(2023·四川南充·统考中考真题)仔细分析下表,你能得出的结论是()年份农业总产值(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978年1397133.61990年7662.1686.32000年24915.82253.42017年109331.713432.4A.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成就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效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作用D.设立四个经济特区的作用【答案】C【详解】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农业总产值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1978年后都呈现了显著增长的趋势。这与中国在1978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村改革政策密切相关。该政策鼓励农民自主经营土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水平,C选项正确;从表格数据中无法直接得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成就。虽然农业总产值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表格中均有增长,但无法确定这些增长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实现的,排除A选项;表格中的数据主要涉及农村居民的收入和农业总产值,无法直接反映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效,排除B选项;表格中的数据无法直接反映四个经济特区的作用。四个经济特区是中国进行经济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而表格中的数据主要涉及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排除D选项。32.(2023·广东·统考中考真题)如图反映了中国关税平均税率的变化情况。这说明,我国()A.对外开放不断扩大B.城市改革深入展开C.经济特区相继建立D.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答案】A【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国关税平均税率的变化情况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按照我国入世承诺继续分步降低关税税率。由此可见,中国关税平均税率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故选A项;题干主要强调我国对外开放格局不断扩大,未涉及城市改革深入展开,排除B项;20世纪80年带我国经济特区相继建立,排除C项;2021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排除D项。33.(2023·江苏扬州·统考中考真题)对比图中2001年和2010年的数据,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发生变化主要是由于()A.开始开放沿海城市B.建立海南经济特区C.开发开放上海浦东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答案】D【详解】据“2001年和2010年的数据”分析可知,2001年之后,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大幅度提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并按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履行自己的权利与义务,标志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已进入了一个更高的阶段,将进一步融人世界经济之中,进一步与国际接轨,从而促进了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大幅度提升,故选D项;1984年我国开放沿海城市,1988年建立海南经济特区,1990年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均与题干特指“2001年之后”不符,排除A项、B项、C项。34.(2023·山东菏泽·统考中考真题)新中国的对外贸易史是一部从“小兔到大象”的历史。下图中对外贸易进入高速增长阶段主要是由于()A.改革开放成功拉开序幕B.中共十三大的成功召开C.上海浦东开发区的建立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答案】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图表可知,新中国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开始于2001年之后,而2001年正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由此可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故选D项;改革开放拉开序幕的标志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排除A项;中共十三大召开于1987年,会上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排除B项;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的时间是1990年,与图表内容不符,排除C项。35.(2023·江西·统考中考真题)分析表格,对此解读合理的是()年份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扶持资金(亿元)1.126.426.7310.26A.国家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B.国家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C.民族地区推行社会主义改造D.少数民族聚居区设立自治机关【答案】B【详解】据“国家扶持人口较少民族资金统计表”可知,从2005年至2008年国家扶持人口较少民族资金逐年增加,由此可见国家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政策力度之大、投入资金之多、覆盖范围之广,在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这体现了我国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方针,故选B项;题干主要强调国家对人口较少民族资金扶持,未涉及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排除A项;题干主要强调国家对人口较少民族资金扶持,未体现民族地区推行社会主义改造,排除C项;题干主要强调国家对人口较少民族资金扶持,未涉及少数民族聚居区设立自治机关,排除D项。36.(2023·海南·统考中考真题)观察表1所示中国军费数据的变化,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年份军费(人民币)GDP中军费占比1978167亿元4.6%1985191亿元2.1%1990290亿元1.5%20094805亿元1.4%201911898亿元1.3%表1(注:GDP即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国家经济总量的一项指标)A.国家注重国防建设B.国家经济飞速增长C.军费投入比例失调D.富国与强军的统一【答案】D【详解】根据所学分析图表可知,随着国家的发展,虽然我国军费开支逐渐增加,但军费在GDP中的占比实际上是不断减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的,这说明我国实现了富国与强军的统一,故选D项;国家的确注重国防建设,这个从军费数量逐年增长上便可以看出,但A项无法完美总结军费在GDP中占比不断减小的情况,说法片面,排除A项;从军费占比减小而数额增大中,可以看出我国经济实现了飞速增长,但毕竟没有直接展现经济的增长情况,说法片面,排除B项;从1985年到2019年,虽然军费在GDP中占比不断减小,但数额却在不断增加,这说明我国的军费投入更加合理了,军费投入比例失调说法错误,排除C项。37.(2023·湖北鄂州·统考中考真题)读《与新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增长图》(下图),推动1979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大幅增长的直接因素是()与新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增长图A.中苏关系恶化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C.万隆会议召开D.中美建交【答案】D【详解】20世纪70年代与我国建交的国家数量明显增多,其直接因素是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两国关系正常化,故选D项;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苏关系恶化,排除A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首次提出于1953年,排除B项;万隆会议召开是在1955年,排除C项。38.(2023·江苏镇江·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是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变化图。导致图中某一时段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激增的关键因素是()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B.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D.中国形成全方位外交布局【答案】C【详解】根据题干坐标图片信息可知,“1972—1980年时段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激增”,结合所学可知,主要原因是这一时段内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推动了我国建交热潮的出现,故选C项;1953年,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中国外交的成熟,不合题意,排除A项;1971年,第26届联大,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排除B项;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表现为不结盟,与不同类型的国家都友好相处,形成了全方位外交布局,排除D项。39.(2023·辽宁鞍山·统考中考真题)下图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示意图,此图直接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A.时间相对较短B.过程相对曲折C.始终内战不休D.复辟时间较短【答案】B【详解】根据示意图中的变化,可以看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有多次政权更迭,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的曲折性,故选B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从1640年持续到1688年,时间并不短,排除A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有多次战争,但并非一直处于内战状态,如“共和国时期”“复辟时期”,排除C项;图中并未明确标注复辟的时间,因此无法得出复辟时间较短,排除D项。40.(2023·四川攀枝花·统考中考真题)图2所示数据说明英国工业革命()图2A.促成了钢铁工业的产生B.提供了快捷便利的交通C.密切了生产与市场联系D.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答案】D【详解】据图片信息可知,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生铁产量急剧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的生产技术不断改进,生产领域出现重大飞跃,机器生产大量代替手工劳动,对生铁的需求量增大,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故选D项;据材料可知,钢铁工业在工业革命之前已经存在,排除A项;蒸汽机车的发明标志铁路时代的开始,铁路时代的到来为社会提供了更为快捷、廉价、便利的交通,使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排除B项、C项。41.(2023·湖北随州·统考中考真题)根据如表分析英、法、德、美四国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年份国家18011851188119011911美5302319501676009197德24003341452356376493法27353578374038453919英8891793259732533607A.工业革命的发展B.大众教育的推广C.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D.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答案】A【详解】据美、德、法、英四国的人口增长表中的数据增长可知,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到二十世纪初,西方主要国家相继发生了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生产力向前发展了,促进了人口的急剧增长,故选A项;大众教育的推广是重要原因,排除B项;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是十九世纪中后期的事,未能解释“1801—1851年”人口增长的原因,排除C项;共产主义运动是指在世界各国开展的共产主义运动,其目的是为了推翻剥削阶级的社会建立起人人平等的社会主义,进而实现共产主义,以1847年6月2日世界上第一个共产主义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为开端,未能解释“1801—1851年”人口增长的原因,排除D项。42.(2023·山东济宁·统考中考真题)如图为1840—1920年英国农业人口变化示意图,导致图中所示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殖民战争B.资产阶级革命C.工业化D.第一次世界大战【答案】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并解读图片可知,从1840年开始,英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快速下降,这是因为英国在19世纪中期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完成了工业化,实现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人口逐渐转化为从事工业的工人,故选C项;英国从17世纪下半叶开始与荷兰、法国等发生了一系列殖民战争,排除A项;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开始于1640年,结束于1688年,排除B项;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于1914年,结束于1918年,在时间上与图表所示时间不符,排除D项。43.(2023·湖南衡阳·统考中考真题)下图A.B两处所指的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中的两件大事,其中B处对应的历史事件是()A.第一国际成立B.《共产党宣言》发表C.巴黎公社建立D.十月革命胜利【答案】C【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公社建立于1871年,是第一个工人政权,故C项正确;第一国际成立于1864年,排除A项;《共产党宣言》发表于1848年,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排除B项;十月革命发生在1917年,排除D项。44.(2023·辽宁大连·统考中考真题)观察如图图表,分析导致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石油产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珍妮机的发明B.蒸汽机的改进C.内燃机的发明D.电力广泛应用【答案】C【详解】根据题干“石油产量”示意图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石油产量大幅度增加,结合所学可知,主要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以石油为燃料的内燃机发明,故选C项;珍妮机的发明,标志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端,排除A项;瓦特改进蒸汽机,为机器生产提供了便捷的动力,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进程,排除B项;电力的广泛应用,成为机器生产新的动力资源,促使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排除D项。45.(2023·江苏镇江·统考中考真题)观察世界石油产量柱状图,导致这一时期石油产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现代化学工业产生B.棉纺织业的兴盛C.电力能源的运用D.钢铁工业的发展【答案】A【详解】根据题干“石油产量柱状图”可知,1870年至1900年,世界石油产量大幅度增加,主要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促使现代化学工业兴起,对石油的需求量增加,大大促进了石油资源的开采,故选A项;根据所学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棉纺织业兴盛,机器生产的动力主要是蒸汽机,促进了煤炭的大量开采,排除B项;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成为一种新能源兴起与运用,成为驱动机器运转的新动力,排除C项;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钢铁工业经过技术改造,得以迅速发展,但与石油产量发生变化无直接关联,排除D项。46.(2023·山东烟台·统考中考真题)下图所示“比例”变化的主要推动力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苏联工业化的开展D.赫鲁晓夫改革【答案】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6年,苏联开始进行工业化建设。1928——1937年,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故选C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1921年废止,排除A项;新经济政策实施的时间是1921——1928年,排除B项;赫鲁晓夫改革开始于1953年,排除D项。47.(2023·湖南株洲·统考中考真题)下图是美国1929—1937年国民生产总值变化示意图,其中1929—1933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A.美国南北战争B.第二次工业革命C.经济大危机D.罗斯福新政【答案】C【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29—1933年,一场规模空前的经济大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美国的工业产量下降超过40%,贸易额减少70%。大量企业破产,银行倒闭。失业人数激增,美国有1500万—1700万人失业,造成了国民生产总值的大幅度下降,故选C项;美国南北战争发生在1861年,其与1929年至1933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下降无直接影响,排除A项;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与1929年至1933年的时间不符,且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上升,排除B项;罗斯福新政是在经济大危机发生后,1933年3月,为了挽救美国的经济状况才提出的政策,并不是导致国民生产总值下降的原因,排除D项。48.(2023·四川雅安·统考中考真题)二战后,联邦德国实行经济强国战略和社会市场经济。到1970年,联邦德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在资本主义世界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由1955年的3.9%上升到7.5%,迅速成为经济大国,在西方被誉为“经济奇迹”。这表明联邦德国()A.解决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B.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C.成为了资本主义头号强国D.制定了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答案】D【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的“实行经济强国战略和社会市场经济……迅速成为经济大国”可知,二战后的联邦德国制定了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实行经济强国战略和社会市场经济,由此取得了显著丞相,迅速成为经济大国,故选D项;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一直存在,资本主义制度无法将之消除,排除A项;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确普遍建立起了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但联邦德国的发展与此无关,排除B项;二战后的资本主义头号强国是美国,不是联邦德国,排除C项。49.(2023·宁夏·统考中考真题)如表是“1946—1990年,亚非拉人民摆脱殖民统治赢得独立的国家数量统计表”,据此推断()时间

数量(个)区域1946—1960年1961—1975年1976—1990年亚洲1591非洲23234拉丁美洲055A.二战后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和发展B.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逐渐崩溃C.二战后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D.霸权主义威胁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答案】B【详解】根据题干表格内容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席卷全球。殖民帝国纷纷瓦解,越来越多的亚非拉国家取得独立。这说明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逐渐崩溃,故选B项;二战后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出现在工业革命后的欧洲,与题干表格内容无关,排除A项;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并非都为社会主义性质,排除C项;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的威胁主要出现于两极格局解体后,与题干表格内容无关,排除D项。50.(2023·江苏镇江·统考中考真题)某班在举办“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主题探究活动时,收集到如图统计图表,它所反映的问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压力是()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人大约经历的时间A.粮食问题日益尖锐B.阻碍了经济全球化C.儿童地位日益降低D.自然灾害日益频繁【答案】A【详解】根据题干图片信息可知,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人大约经历的时间由历近300万年—200年—130年—30年—15年——12年—11年—10年,表明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人大约经历的时间越来越短,反映了当前世界人口增长速度过快,容易造成人类生活资源短缺,造成粮食问题、环境恶化等严重后果,故选A项;人口急剧增长,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压力,但不能说明阻碍了经济全球化,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人口增长速度加快带来巨大的社会压力,得出不出儿童地位日益降低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体现了人口增长过快造成人类社会压力巨大,体现不了自然灾害日益频繁,排除D项。51.(2023·江苏盐城·二模)如表列出了东汉后期10个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东汉后期与之密切相关的现象是()皇帝和帝殇帝安帝顺帝冲帝质帝桓帝灵帝少帝献帝继位年龄1011311281512149寿命(岁)27231303936341454A.黄巾起义B.外戚宦官交替专权C.州牧割据D.太平道的创立【答案】B【详解】据“东汉后期10个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的表格可知,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无法主政,大权就由皇帝的母亲太后主持,太后重用自己的亲戚,导致外戚的势力膨胀,皇帝长大后,不甘心被外戚摆布,就依赖身边的宦官,设法除掉外戚,宦官由此得到宠信,把持朝政,如此循环往复,形成了东汉后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故选B项;黄巾起义,是东汉晚期的农民战争,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组织的民变之一,开始于汉灵帝时期,题干并未涉及,排除A项;黄巾起义爆发后,地方州郡乱作一团,逐渐形成州牧割据的局面,题干并未涉及,排除C项;太平道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宗教,创始人是黄巾起义的领袖张角,题干并未涉及,排除D项。52.(2023·天津·六模)下表户数和人口数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纪年公元年份户数人口玄宗天宝十四年755891490952919309肃宗乾元三年760193317416990386A.外戚宦官专权B.军阀割据纷争C.安史之乱D.外族入侵【答案】C【详解】根据题干给出的“户数和人口数大幅度下降”数据结合所学可知,反映的是安史之乱。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战乱导致家庭离散、人口锐减,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故选C项;唐朝后期,统治腐败,出现宦官专权,不符合题目给出的时间,排除A项;天宝十四年,还没有出现军阀割据纷争,排除B项;天宝十四年,还没有出现外族入侵,排除D项。53.(2023·安徽·三模)唐代宗大历时,每年自江南北调的粮食达一百一十万石,太湖地区所提供的就达二十至三十万石。据此可知,这一时期()A.江南地区经济发展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C.北方战乱频繁发生D.政府赋税徭役较轻【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

每年自江南北调的粮食达一百一十万石……”,由此可知,江南粮食大量北调,说明唐代宗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得到发展,故选A项;根据所学可知,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江南经济发展,体现不出北方战乱频生,排除C项;材料信息表明江南粮食北运,没有涉及政府赋税徭役较轻的信息,排除D项。54.(2023·河南平顶山石龙·模拟)如表,中国古代历朝南北方人口总数及所占比例对照表,该表反映了()朝代南方北方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唐代392041543.2%514852956.8%北宋1122476062.9%662429637.1%A.南方的经济水平超过北方B.人口迁移促使北方经济的发展C.北方的人口增长率比南方高D.经济重心的南移促进了人口的流动与发展【答案】D【详解】分析表格内容可以看出,从唐朝到北宋,北方人口占比呈下降趋势,北宋时南方户口数比例超过北方,结合所学可知,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北方战乱多,南方战乱较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人手;再加上自然条件的变化,江南地区的农业发展较快,逐渐超过北方。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因此经济重心的南移促进了人口的流动与发展,故选D项;从全国户口数比例看不出南方的经济水平超过北方,排除A项;人口迁移促使南方经济的发展,不是北方,排除B项;北方的人口增长率比南方低,排除C项。55.(2023·吉林长春二道区·一模)如表中国古代历朝南北方人口总数及所占比例对照表,该表反映了()朝代南方北方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唐代392041543.2%514852956.8%北宋1122476062.9%662429637.1%A.南方的经济水平超过北方B.人口迁移促使北方经济的发展C.北方的人口增长率比南方高D.经济重心的南移促进了人口的流动与发展【答案】D【详解】分析题干表格信息可知,自西汉至北宋,北方人口总数及所占全国比例大幅度下降,而我国南方人口总数及所占全国比例大幅增加,且最终超过北方。结合所学知识,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唐朝安史之乱使北方陷入战乱,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至南宋时期完成南移。人口作为古代农业社会最主要的劳动力,反映了我国经济重心的变化,同时,经济重心的南移也促进了人口的流动和发展,故选D项;题干表格信息主要反映了我国南方人口占比超过北方,不能反映南方经济水平超过北方,排除A项;人口迁移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排除B项;题干表格中没有提及我国南北方人口具体的增长率,排除C项。56.(2023·江苏南通启东·二模)阅读下表,该表可以用来说明()《汉至宋南北方户数变化表》单位:万户

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唐朝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北宋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南宋淳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北方

965

493

459

679南方

111

257

830

1238A.经济重心逐渐南移B.北方户数不断减少C.政治中心移到南方D.朝廷鼓励海外贸易【答案】A【详解】根据提供的表格信息,可以看出北方和南方的户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生了变化。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到南宋淳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期间,南方的户数逐渐增加,而北方的户数有所减少。基于这些数据,可以推断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随着时间的推移,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较快,人口增长较快,导致南方的户数逐渐增加,反映了经济重心向南方转移的趋势,A选项正确;根据提供的表格信息,可以观察到在西汉元始二年到北宋元丰三年(公元2年到1080年)的时间段内,北方的户数呈现下降的趋势。然而,在南宋淳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时,北方的户数有所增加。因此,可以推断北方的户数在某些时期减少,但并非持续不断地减少,排除B选项;根据提供的表格信息,无法直接推断出政治中心是否移到南方。表格中的数据主要关注户数的变化,没有提供与政治中心迁移相关的信息,排除C选项;根据提供的表格信息,无法直接推断出朝廷是否鼓励海外贸易。表格中的数据主要关注户数的变化,没有提供与海外贸易相关的信息,排除D选项。57.(2023·河南南阳镇平县·二模)唐宋两代来自北方的状元共68名,占全国总额的61%。元明清三代全国共有状元194名,其中来自北方的仅26名,占全国总额的13.4%。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辽宋夏金的并立B.经济重心的南移C.中央集权的加强D.重文轻武的风气【答案】B【详解】南宋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导致了人才教育的相应变化,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状元的变化,故选B项;辽宋夏金的并立与科举制选拔的状元无关,排除A项;中央集权的加强与题干内容无直接关系,排除C项;重文轻武的风气不能决定南北状元人数的差异,南北状元人数的多少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58.(2023·江苏盐城亭湖区·二模)如表中国古代历朝南北方人口总数及所占比例对照表,该表反映的历史现象是()朝代南方北方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西汉247268519.8%998578580.2%唐代392041543.2%514852956.8%北宋1122476062.9%662429637.1%A.经济重心逐渐南移B.北方生产技术一直领先C.南方政局战乱频繁D.北方人口增长超过南方【答案】A【详解】据“南北方人口总数及所占比例对照表”可知,西汉时期,北方人口占比远超过南方,但是到了唐代,南方人口与北方人口占比相差已经不那么明显,北宋时期,南方人口更是超过了北方人口,这说明经济重心逐渐南移了,究其原因是因为北方战乱不断,南方相对安定,大量人口为了躲避战祸,纷纷南下,故选A项;北方生产技术一直领先的说法过于绝对,且题干未涉及到生产技术发展状况,排除B项;当时是北方战乱不断,南方相对安定,大量人口才纷纷南下,排除C项;北方人口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从西汉到唐代再到北宋是一直下降的,北方人口增长超过南方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59.(2023·江苏苏州相城·一模)下图为《中国古代人口状况示意图》,此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古代人口状态示意图①南方相对安定②北方人口南迁③自然条件优越④政治重心南移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A【详解】根据所学解读图表可知,无论是公元2年的西汉还是公元750年的唐朝,北方黄河流域的人口都是超过南方的,但是到了1078年的北宋年间,南方长江流域的人口超过了北方黄河流域,这是因为八王之乱、安史之乱等动乱导致了北方人口大量迁徙到相对安定的南方,同时也因为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得到了开发,人口迅速增长,①②③符合题意,故选A项;无论是汉朝、唐朝还是北宋,中国的政治重心都在北方,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C、D三项。60.(2023·广东深圳·一模)如图《中国古代局部人口密度变化图》能反映出()A.中外文化交流B.经济重心南移C.疆域面积扩大D.君主专制强化【答案】B【详解】根据所学解读变化图可知,西汉公元2年时,北方人口稠密,南方地广人稀,唐朝公元742年时,虽然北方人口密度依然大于南方,但人口已经出现了南移趋势,到北宋的公元1102年时,南方人口密度已经与北方人口密度等同甚至超过北方了,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南移,故选B项;中外文化交流体现在丝绸之路、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等方面,与人口密度变化无关,排除A项;西汉、唐朝和北宋中,唐朝疆域面积最大,西汉次之,北宋疆域面积最小,所以疆域面积扩大不能反映人口密度的变化,排除C项;君主专制强化体现在中央集权的加强上,是政治方面的内容,与人口密度的变化关联不强,排除D项。61.(2023·山东东营·二模)明神宗时,南京一带有的豪富之家占土地7万顷;明熹宗时,一次赐给瑞王、惠王、桂王田地每人以万计,大宦官魏忠贤占地万顷以上;明崇祯帝时,云南沐氏占地万顷以上,占云南耕地的1/3。李自成针对以上现象提出的解决方法是()A.严明军纪,不许妄杀B.均田免赋,发放钱粮C.建立政权,国号大顺D.攻占北京,北拒满洲【答案】B【详解】据“李自成”“解决方法”可知,明朝后期,朝政混乱,法纪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疯狂兼并土地,肆意侵占民田,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针对这些现象,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以后,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还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故选B项;“严明军纪,不许妄杀”“建立政权,国号大顺”“攻占北京,北拒满洲”虽然都与李自成相关,但是这都不是直接解决土地问题的有效方法,与题干主旨也无关,排除A项、C项、D项。62.(2023·山东青岛莱西·二模)下表是《唐以后河北、浙江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表格所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唐北宋明清河北13123浙江332020A.科举的影响力遍及中国南北B.江南经济发展促进文教兴盛C.北方地区经济地位急剧衰退D.政治重心往南转移趋势明显【答案】B【详解】据“河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可知,该表涉及的数值是状元人数的变化,分析图表可知,从唐到清,河南的状元人数逐渐减少,江苏则逐渐增多,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从唐朝中期开始,至南宋最后完成,此后经济重心始终在南方,这说明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故选B项;题干主要说明江南经济发展促进文教兴盛,不能说明科举的影响力遍及中国南北,排除A项;北方地区经济地位急剧衰退说法不准确,排除C项;政治重心往南转移趋势明显说法错误,因为唐朝、北宋、明朝、清朝的政治中心都在北方,排除D项。63.(2023·河南许昌·一模)明清时期,官府允许漕船可同时附带适量的南方土特产,且数量逐渐由60石增加到180石。另外,漕运人员往往还在运河沿途揽载商人货物,收取运费。漕船在运送漕粮的同时,从南方运到北方的货物数量相当可观。材料反映出明清漕运()A.缩小了南北地区的差异B.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C.有利于经济重心的南移D.取代中国传统农业经济【答案】B【详解】从材料“南方土特产”、“沿途揽载商人货物,收取运费”、“从南方运到北方的货物数量相当可观”可知南北贸易往来密切,有利于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与发展,故选B项;“······从南方运到北方的货物数量相当可观”是南北贸易往来的表现,体现不出南北差距缩小,排除A项;经济重心的南移在南宋时已完成,排除C项;中国传统农业经济是小农经济,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漕运取代不了,排除D项。64.(2023·广东佛山禅城区·一模)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国力增强。读表《清朝前期人均占有耕地情况简表》,符合当时所示现象出现的原因是()时间人均亩数康熙二十年(1681年)27.92乾隆十八年(1753年)6.89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3.56A.商业发达农业荒芜B.耕地面积大量减少C.政府严禁垦荒政策D.人口数量快速增长【答案】D【详解】根据表格信息,可以得出康熙至乾隆年间,人均亩数逐渐减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康熙到乾隆时期,中国人口数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故选D项;中国是一个以农为本的国家,商业发达、农业荒芜不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排除A项;耕地面积大量减少,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清政府鼓励人们进行垦荒,排除C项。65.(2023·江苏宿迁·一模)“民以食为天”。如表是明清时期人均粮食(未经加工的毛粮)占有量的有关统计。从表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时代人口数(亿)耕地总数(万市顷)平均粮食(市斤)粮食总产量(亿市斤)人均耕地数(市亩)人均粮食占有量(市斤)明万历时1.276024314466.31205清雍乾之际1.690030022955.61434鸦片战争前夕4.128114731030222.8732A.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B.经济作物种植进一步发展C.封建统治危机日益显露D.土地经营分散的趋势加强【答案】C【详解】据“明清时期人均粮食(未经加工的毛粮)占有量的有关统计”可知,表格中数字反映了从明朝到清朝到鸦片战争前线,粮食亩产和总产量增加,但人均耕地和粮食占有量减少,影响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激化清朝社会矛盾。这说明封建统治危机日益显露,故选C项;表格数字变化只呈现了耕地和粮食产量的问题,无法看出社会贫富差距的问题,排除A项;平均粮食亩产和粮食总产量虽增加,其不能直接反映经济作物的发展,也有可能是生产技术和工具的进步,排除B项;表格主要涉及整体的数据变化,未提及其分布的范围,因此无法看出土地经营的分散,排除D项。66.(2023·广东普宁·模拟)下图为《1842—1854年英国输华货物总值变化示意图》,该图所示现象()A.表明中国处于贸易顺差的地位B.表明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未发生变化C.表明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较缓慢D.成为列强再次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答案】D【详解】根据所学解读示意图可知,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的最初几年里,英国输华货物总值逐年增长,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