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指导手册参考范本_第1页
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指导手册参考范本_第2页
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指导手册参考范本_第3页
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指导手册参考范本_第4页
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指导手册参考范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

第一章生产安全事故概述..........................1

一、生产经营单位和生产经营活动的认定..........1

二、生产安全事故的认定原则.....................1

三、生产安全事故的认定........................2

四、生产安全事故的认定程序....................4

第二章事故信息接报与响应.......................6

一、一般规定..................................6

二、事故信息实行逐级报告制....................6

三、事故信息报告..............................6

四、报告的时限................................7

五、续报和补报................................9

六、应急响应及初期证据收集和固定..............10

七、指导救援..................................11

八、举报信息的处置............................13

第三章事故挂牌督办..............................14

一、省级挂牌督办..............................14

二、一般事故挂牌督办..........................17

第四章事故调查准备............................19

一、调查组组成................................19

二、调查组准备...............................20

三、调查组成立...............................25

四、调查工作基本要求.........................26

第五章调查取证................................37

一、现场勘查.................................37

二、物证收集.................................41

三、书证收集.................................41

四、技术鉴定或实验...........................44

五、证人证言.................................45

六、视听资料.................................53

七、不同类别及类型的事故调查取证重点........53

第六章事故分析与认定..........................64

一、一般规定.................................64

二、事故类别.................................67

第七章责任划分和责任追究......................75

一、违法违规事实认定和责任划分...............75

二、确定责任单位和责任人.....................80

三、责任追究形式.............................84

四、生产安全事故涉及的主要刑事罪名...........88

五、事故查处部分法律法规、标准规范...........89

第八章事故调查报告形成与报批..................93

一、报告内容和格式...........................93

二、报告形成.................................102

三、事故调查报告的批复结案..................108

第九章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核销....................111

一、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核销类型.................111

二、核销事故提供的材料......................111

三、核销事故的程序...........................112

四、其他有关要求.............................113

第十章事故处理意见落实与评估.................116

一、行政处罚的实施...........................116

二、事故处理意见落实情况评估.................120

第一章生产安全事故概述

一、生产经营单位和生产经营活动的认定

《安全生产法》所称的生产经营单位,是指从事生产活

动或者经营活动的基本单元,既包括企业法人,也包括不具

有企业法人资格的经营单位、个人合伙组织、个体工商户和

自然人等其他生产经营主体;既包括合法的基本单元,也包

括非法的基本单元。《安全生产法》和《生产安全事故报告

和调查处理条例》所称的生产经营活动,是指在工作时间和

工作场所,为实现某种生产、建设或者经营目的而进行的活

动,包括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活动(依据原国家

安全监管总局《关于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中有关问题的规

定》);既包括合法的生产经营活动,也包括违法违规的生

产经营活动。

综上,生产经营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

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属于生产安全事故。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发生的事故的报告和调

查处理,参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

执行。

二、生产安全事故的认定原则

一是严格依法认定、适度从严的原则;二是从实际出发,

适应我国当前安全管理的体制机制,事故认定范围不宜作大

的调整;三是有利于保护事故伤亡人员及其亲属的合法权

益,维护社会稳定;四是有利于加强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落

实,消灭监管“盲点”,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

三、生产安全事故的认定

(一)关于非法生产经营造成事故的认定

1.无证照或者证照不全的生产经营单位擅自从事生产

经营活动,发生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属

于生产安全事故。

2.个人私自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包括小作坊、小窝点、

小坑口等),发生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属于生产安全事故。

3.个人非法进入已经关闭、废弃的矿井进行采挖或者盗

窃设备设施过程中发生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

事故,应按生产安全事故进行报告。其中由公安机关作为刑

事或者治安管理案件处理的,侦查结案后须有同级公安机关

出具相关证明,可从生产安全事故中剔除。

(二)关于农村房屋建筑造成事故的认定

1.由建筑施工单位(包括无资质的施工队)承包的农村

新建、改建以及修缮房屋过程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

接经济损失的事故,属于生产安全事故。

2.虽无建筑施工单位(包括无资质的施工队)承包,但

是农民以支付劳动报酬(货币或者实物)或者相互之间以互

助的形式请人进行新建、改建以及修缮房屋过程中发生的造

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属于生产安全事故。

(三)关于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的认定

1.由不能预见或者不能抗拒的自然灾害(包括洪水、泥

石流、雷击、地震、雪崩、台风、海啸和龙卷风等)直接造

成的事故,属于自然灾害。

2.在能够预见或者能够防范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的情

况下,因生产经营单位防范措施不落实、应急救援预案或者

防范救援措施不力,由自然灾害引发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

经济损失的事故,属于生产安全事故。

(四)关于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事故的认定

事故发生后,公安机关依照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

对事故发生单位及其相关人员立案侦查的,其中:在结案后

认定事故性质属于刑事案件或者治安管理案件的,应由公安

机关出具证明,按照公共安全事件处理;在结案后认定不属

于刑事案件或者治安管理案件的,包括因事故,相关单位、

人员涉嫌构成犯罪或者治安管理违法行为,给予立案侦查或

者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均属于生产安全事故。

(五)关于购买、储藏炸药、雷管等爆炸物品造成事故

的认定

1.矿山存放在地面用于生产所购买的炸药、雷管等爆炸

物品,因违反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规定造成的人身伤亡或

者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属于生产安全事故。

2.矿山存放在井下等生产场所的炸药、雷管等爆炸物品

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属于生产安全事

故。

(六)农用船舶、车辆等非法载客造成事故的认定

1.农用船舶非法载客过程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或者

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属于生产安全事故。

2.农用车辆非法载客过程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或者

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属于生产安全事故。

(七)关于救援人员在事故救援中造成人身伤亡事故的

认定

专业救护队救援人员、生产经营单位所属非专业救援人

员或者其他公民参加事故抢险救灾造成人身伤亡的事故,属

于生产安全事故。

四、生产安全事故的认定程序

地方政府和部门对事故定性存在疑义的,参照《生产安

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XX省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

调查处理办法》有关规定,按照下列程序认定:

1.一般事故及死亡3人以上7人以下的道路交通事故,

死亡3人的水上交通事故、工矿商贸事故、建筑施工事故,

由县级人民政府初步认定,报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确认。

2.死亡7人以上10人以下的道路交通事故,死亡4人

以上10人以下的水上交通事故、工矿商贸事故、建筑施工

事故,由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初步认定,报省级人民政府确

认。

3.重大事故,由省级人民政府初步认定,报应急管理部

确认。

4.已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事故,按生产安全事故进行

报告。侦查结案后认定属于刑事案件或者治安管理管理案件

的(属于非生产安全事故类的),凭公安机关出具的结案证

明,按公共安全事件处理。

第二章事故信息接报与响应

依据《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置办法》《国务院安

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的通知》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规定》《XX省生产安全事

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办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等规定,

事故信息报告遵从以下要求。

一\一般规定

各地应急管理部门要建立健全安全调度值班制度,严格

实行24小时岗位值班,确保及时接报和处置全省生产安全

事故信息。

二、事故信息实行逐级报告制

各地应急管理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及时报省应急

管理厅;省应急管理厅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及时上报应急

管理部。

三'事故信息报告

(一)电话报告的内容

事故具体情况暂时不清楚的,可以先用电话快报以下情

况,随后补报事故全面情况。

1.事故发生单位的名称、地址、性质;

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

3.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

明、涉险的人数)。

(二)书面报告的内容

1.事故发生单位的名称、地址、性质、产能等基本情

况;

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3.事故的简要经过(包括应急救援情况);

4.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

不明、涉险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5.已经采取的措施;

6.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三)续报及补报

初次报告由于情况不明暂未报告的,应当在查清后及时

续报、补报。

四、报告的时限

(一)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

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

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和负

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中央驻皖企业、省属企业及其所属生产经营单位发生事

故,除按规定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

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外,还应当向

省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

有关部门报告。

(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

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应当依照下列规定上报事故

情况,并通知公安机关、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

工会和监察机关。应当同时报告本级人民政府。

1.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逐级上报至国务院应急管理

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2.较大事故以及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3人以上10人

以下重伤,或者3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

的一般事故,逐级上报至省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和负有安

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3.造成3人以下重伤,或者3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

的一般事故,上报至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和负有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国务院应急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

有关部门以及省级人民政府接到发生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

故的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国务院。必要时,应急管理部门

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可以越级上报事

故情况。

应急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

门逐级上报事故情况,每级上报的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五、续报和补报

(一)事故报告后新发现、新出现的情况,应当及时补

报或者续报。

(二)事故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按照事故报告程序在

发生变化的当日内及时补报或者续报。

(三)事故救援工作未结束的,较大涉险事故、一般事

故、较大事故每日至少续报1次;重大事故、特别重大事故

每日至少续报2次。

较大涉险事故是指:

1.涉险10人以上的事故;

2.造成3人以上被困或下落不明的事故;

3.紧急疏散人员500人以上和住院观察10人以上的事

故;

4.其他较大涉险事故。

(四)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

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自

发生之日起7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

及时补报。同时应当按照变化后的伤亡人数确定事故等级。

六、应急响应及初期证据收集和固定

(一)事故发生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

启动事故相应应急预案,或者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

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事故发生地有关地

方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

有关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其负责人应当立即赶赴事故现

场,组织事故救援。

(二)事故发生后,有关单位和人员应当妥善保护事故

现场以及相关证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事故现场、毁

灭相关证据。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

因,需要移动事故现场物件的,应当做出标志,绘制现场简

图并做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抢险救

援结束后,现场抢险救援指挥部应当及时向事故调查组提交

抢险救援报告及有关图纸、记录等资料。

(三)事故发生地公安机关根据事故的情况,对涉嫌犯

罪的,应当依法立案侦查,采取强制措施和侦查措施。犯罪

嫌疑人逃匿的,公安机关应当迅速追捕归案。应急管理部门

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值班制

度,并向社会公布值班电话,受理事故报告和举报。

(四)派往事故现场人员应根据事故类别、初步原因等

基本情况,在不影响抢险救援的前提下,针对性的收集相关

证据,并建立资料清单目录,安排专人保管。

七、指导救援

(一)各地应急管理部门接到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后,应

当根据事故等级,启动相应的应急救援预案,或者组织有关

应急救援队伍协助地方人民政府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二)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下列规定派出工作组,赶

赴事故现场指导配合事故抢险救援工作。

1.发生一般事故的,县级人民政府负责人立即赶赴事故

现场。

2.发生较大事故的,其中死亡7人以上10人以下的道

路交通事故,死亡4人以上10人以下的水上交通事故、工

矿商贸事故、建筑施工事故,省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和其

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应当赶

赴事故现场;死亡3人以上7人以下的道路交通事故,死亡

3人的水上交通事故、工矿商贸事故、建筑施工事故,设区

的市人民政府负责人应当赶赴事故现场;

3.发生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的,省人民政府负责人

立即赶赴事故现场。

4.发生社会影响大的典型事故,省人民政府负责人立即

赶赴事故现场。

上级人民政府认为必要时,可以派员赶赴事故现场。

(三)工作组的主要任务

1.了解掌握事故基本情况和初步原因;

2.督促地方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及企业核查核实并如

实上报事故遇险、遇难、受伤人员情况;

3.根据前期处置情况对救援方案提出建议,协调调动外

部应急资源,指导事故应对处置工作,但不替代地方指挥部

的指挥职责;

4.指导当地做好舆论引导和善后处理工作;

5.起草事故情况报告,并及时向派出单位或上级单位报

告有关工作情况。

(四)工作组到达事故单位后,可根据前期处置情况对

救援方案提出建议,根据工作需要协调调动外部应急资源,

指导地方政府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五)工作组、事故调查组不能代替地方政府应急处置

职能。县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负

责。县级人民政府不能消除或者不能有效控制突发事件引起

的严重社会危害的,应当及时向上级人民政府报告。上级人

民政府应当及时采取措施,统一领导应急处置工作。

八、举报信息的处置

(一)事故举报信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采用

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举报生产安全事

故信息。

(二)分级处置原则。各地应急管理部门接报生产安全

事故举报信息,要按照举报事故的等级,及时函转或报告当

地政府,由当地政府组织公安、工会和有关安全监管等相关

部门,并邀请监察机关派员参加进行核查,核查结果要及时

向上级安委会报告;对核查难度大、本级政府难以推进的,

要及时向上一级政府汇报并提请组织核查。

(三)经核查事故属实的,按照《XX省生产安全事故

报告和调查处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由相应的应急管理部门

依法组织调查。事故调查报告中,要有事故报告、举报、核

查情况。

第三章事故挂牌督办

一、省级挂牌督办

(一)挂牌督办范围

1.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组织调查的较大事故;

2.社会举报并经查实的、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组织查处

的瞒报或谎报事故;

3.因非法违法生产造成的事故或事故发生后责任人逃

逸等情节恶劣的事故;

4.同一县(区)在2个月之内重复发生的同一行业(领

域)一般事故;

5.其他需要挂牌督办的事故。

(二)挂牌督办的主体

1.省安委会办公室对较大事故调查处理实行挂牌督办,

省安委会办公室具体承担挂牌督办事项。

2.各设区的市人民政府负责落实挂牌督办事项,设区的

市安委会办公室具体承担本行政区域内较大事故挂牌督办

事项的综合工作。

3.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对于辖区内案情复杂、危害严重、

遇到较大干扰和阻力的事故查处工作,可报请省安委会挂牌

督办。

4.省安委会可以对下级安委会挂牌督办而未按期依法

销案的事故查处直接予以挂牌督办。

5.设区的市安委会办公室在较大事故查处督办期间,应

当加强与省安委会办公室的沟通,及时汇报有关情况。

(三)挂牌督办程序

省安委会对较大事故查处挂牌督办,按照以下程序办

理:

1.事故统计部门及时将发生的较大生产安全事故通报

省安委会办公室;

2.省安委会办公室提出挂牌督办建议,报省安委会办公

室负责人审定同意后,以省安委会办公室名义向事故发生地

的设区的市人民政府下达挂牌督办通知书;

3.在省级主流媒体或省政府网站、省应急管理厅政府网

站上公布挂牌督办信息。

(四)挂牌督办通知书包括内容

1.事故名称;

2.督办事项;

3.办理期限;

4.督办解除方式、程序。

(五)挂牌督办需落实事项

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接到挂牌督办通知后,应当依据有关

规定,组织和督促有关职能部门、县(区)人民政府按照督

办通知要求办理下列事项:

1.做好事故善后工作;

2.查清事故原因,认定事故性质;

3.分清事故责任,提出对责任人的处理意见,形成事故

调查报告;

4.依法实施经济处罚;

5.依法追究事故责任单位和有关责任人员的行政责任;

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6.监督落实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六)挂牌督办的时限

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督办事项。

特殊情况下,经报请省安委会办公室批准同意后,挂牌

督办期限可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期限最长不超过60日。

(七)挂牌督办的解除

挂牌督办的较大事故调查报告形成初稿后,设区的市安

委会应当及时向省安委会办公室作出书面报告,经审核同意

后,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作出批复决定。

挂牌督办事项完成后,设区的市安委会办公室向省安委

会办公室书面报送关于解除事故挂牌督办的请示,省安委会

办公室经审核同意后,批准解除督办。

二、一般事故挂牌督办

一般事故挂牌督办根据由各设区的市安委会参照《XX

省较大事故查处挂牌督办办法》(皖安[2010)10号)的

规定制定的挂牌督办办法执行。

附件:关于挂牌督办xX事故的通知

附件3-1

关于挂牌督办XX事故的通知

xx人民政府:

(描述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事故简况及伤亡情况),

根据XXXX(挂牌督办文件依据)有关规定,决定对你市(县)

“20xx.xx.xx”XXXX事故查处实行挂牌督办。

请你市(县)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抓紧组织事故调

查,并尽快形成事故调查报告(初稿)。事故调查报告(初

稿)经你市(县)安委会审查同意,并以市(县)安委会文

件报省(市)安委会办公室审核同意后,由你市(县)政府负

责批复结案。事故结案后,事故调查报告和事故处理决定落实

情况要及时报省(市)安委会办公室备案,并主动向社会公布

查处结果。

请你市(县)于事故发生之日起XX日内,完成督办事项,

并向省(市)安委会办公室书面报告。

联系人:XXX,联系电话:XXXXXXo

XXX安委会办公室

XX年XX月XX日

第四章事故调查准备

一、调查组组成

(一)分级调查规定

根据《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

例》《XX省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办法》的相关规

定,重大事故以及死亡7人以上10人以下的道路交通事故,

死亡4人以上10人以下的水上交通事故、工矿商贸事故、

建筑施工事故,由省人民政府授权省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

组织调查;死亡3人以上7人以下的道路交通事故,死亡3

人的水上交通事故、工矿商贸事故、建筑施工事故,由设区

的市人民政府负责调查;一般事故由事故发生地县级人民政

府负责调查,其中未造成人员伤亡的,县级人民政府可以委

托事故发生单位组织事故调查。

较大事故、一般事故的发生地与事故发生单位不在同一

行政区域的,由事故发生地人民政府负责事故调查,事故发

生单位所在地人民政府应当派人参加。

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对事故调查另有规定的,从其规

定。

(二)事故调查组组成要求

事故调查组的组成应当遵循精简、效能的原则。

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事故调查组由有关人民政府、应

急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公安

机关以及工会派人组成,并视情邀请监察机关派人参加。

事故调查组组长由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指定。事故

调查组组长主持事故调查组的工作。

按照《关于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中有关问题的规定》

(安监总政法(2013)115号)的相关规定,事故调查组组

长一般由应急管理部门的人员担任;事故调查组应当聘请有

关专家参与事故调查。根据企业经济类型、隶属关系或安全

监管权限等,可适当调整调查组组成单位。

(三)事故调查组成立请示

对事故调查组的组成,应急管理部门应当向同级政府提

出建议成立事故调查组的请示,提出参加事故调查的部门、

邀请同级监察机关派员参加等事项(附:XX单位关于成立XX

事故调查组的请示)。(如政府已一次性授权由同级应急管

理部门牵头组织事故调查工作,则无需向同级政府提出建议

成立事故调查组的请示)

二、调查组准备

(一)召开会议进行研究部署

事故调查组牵头单位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召开会议,研

究部署下列工作:

向参加事故调查单位发出《关于成立XX事故调查组的

函》,函告事故基本情况、调查组牵头单位、调查组组成单

位、邀请单位和其他有关事项。明确参加事故调查人员条件、

数量,报到时间、地点(不能确定的,另行通知)和联系人。

通知事故所在地政府做好事故调查的配合工作。

(二)起草事故调查工作方案

1.一般规定

在召开事故调查预备会前,牵头事故调查单位负责制定

出事故调查工作方案,明确调查组成员及职责、事故调查组

分工及职责、调查工作要求和日程安排。为便于各部门的协

调配合、完善事故调查取证工作,推荐将调查组分为技术组、

管理组、综合组、应急处置评估组(根据实际情况可单设或

不设)和责任追究组。

2.专家组的成立

事故调查工作应当成立专家组。专家组可以在事故调查

开始时成立,也可在事故调查过程中成立。专家应符合下列

规定:

(1)应具有调查事故所需要的专业技术知识、特长;

(2)与事故单位存在利害关系的,以及有可能影响调

查公正的应当回避。

3.调查组分组工作职责

(1)技术组主要职责。负责查明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和技术方面的间接原因,包括勘查事故现场,采取摄影、摄

像等取证手段提取和固定事故现场证据,绘制事故现场示意

图,提交现场勘查报告;确定事故类型,围绕事故发生时间、

地点、类别、原因等开展资料收集、调查取证工作,查明事

故发生的经过;根据事故调查需要,查明生产经营单位相关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建立和运行情况;查明相关的技术管理

制度和措施的制定和落实情况(包括技术设计、作业规程、

措施编制、审批及贯彻情况等),查明生产经营单位安全例

会、安全检查、安全奖惩制度,安全设施“三同时”、安全教

育与培训、应急管理、安全设备器材使用管理和事故隐患排

查、治理、报告等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查明

人员伤亡情况和直接经济损失;结合技术鉴定(实验)报告、

专家技术鉴定报告,分析认定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和技术方

面的间接原因;提出事故技术防范措施;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技术问题专篇。

(2)管理组可分为企业管理组(事故原因组)和政府

管理组(责任查证组)(根据实际情况可分设或合并)。

企业管理组(事故原因组)一般由应急管理部门、负有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公安部门和工会组成。

主要负责事故原因调查、取证、分析工作。查明事故前状态

状况和事故发生过程;提出必要的检测检验、技术鉴定需求;

组织检测检验、技术鉴定单位或专家组完成技术鉴定所必需

的相关取证和原因分析工作。

对事故涉及相关生产经营单位(含技术服务机构)调

(侦)查取证。对事故单位生产经营活动中涉嫌刑事犯罪的,

依照《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办法》有关规

定执行。

对事故单位(或项目)在立项、规划、土地、建设(勘

察、设计、施工、监理)、运营、评价等环节的报批材料是

否存在违反法律、法规、标准、规程规范做出界定结论。具

体包括查明企业各类证照情况及建设的合法性等相关情况;

查明企业有无重大违法行为;查明企业有无不执行监管监察

指令情况;查明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人

员任职条件及培训持证情况;查明企业安全生产职能部门、

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建立及落实情况;查明企业作业人员招

录、队伍建制、劳动组织、劳动合同、工伤保险等情况;查

明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配备和职工安全教

育培训情况;对政府有关部门到事故单位履行日常监督检查

职责的情况进行调查,并收集相关证据。

查清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认定事故性质,

提出防范措施和整改建议,特别是针对事故调查反映出的法

律法规、技术标准规范的漏洞和缺陷,提出相应的补充完善

和修改建议;提交事故原因调查报告。

政府管理组(责任查证组)一般由事故调查牵头部门、

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组成。在事故原因组

查明事故原因的基础上,查清事故涉及的政府及其部门的主

要职责分工,对其在行政审批、监督管理和日常检查等方面

的履职情况进行调查取证;查明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及其监管

部门贯彻落实法律法规和上级关于安全生产指示、部署、要

求及日常监管情况;查明有关人员职责履行情况;隐瞒事故

的,查明隐瞒过程和事故真相;分析认定事故管理原因;对

事故单位及责任人进行管理原因责任分析并提出处理意见;

对事故涉及的政府及其部门和相关责任人做出责任认定并

提出处理建议;对责任人员涉嫌职务犯罪的,建议监委立案

调查。

从政府角度提出管理方面的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建议,

特别是针对事故调查反映出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漏洞和

缺陷,提出相应的补充完善和修改建议;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管理问题专篇。

(3)应急处置评估组主要职责(根据实际情况可单设

或不设)。对事故发生单位和事发地人民政府的事故应急处

置工作进行评估,提交事故应急处置评估报告。

(4)责任追究组主要职责。负责事故责任追究工作,

提出事故责任追究意见,报事故调查组审议。

(5)综合组主要职责。综合组负责事故调查工作的综

合协调、后勤保障和资料证据管理等工作,负责起草事故调

查报告。包括对事故调查工作进行组织协调,做好后勤保障,

负责各种会议通知,参加各种会议并做好会议记录;及时调

阅技术组、管理组调查取证相关材料,掌握工作进度;负责

事故有关情况的续报;及时掌握舆情,协助事故调查组组长

发布事故信息;收集、整理和保管所有调查取证材料;根据

需要编写事故调查情况简报,起草有关汇报材料;根据技术

组、管理组以及专家组的调查报告,综合分析事故相关单位、

人员的责任,提出处理建议和事故防范措施;撰写事故调查

报告。

三、调查组成立

通知参加事故调查人员、有关单位和事故单位负责人按

时到达指定地点,事故调查组组长主持召开事故调查组成立

会议,会议内容如下:

(一)宣布事故调查组组成单位及人员名单;

(二)介绍事故及抢险救援、善后处理情况(一般事故

可由事故企业负责人介绍,较大及以上事故应由地方政府负

责人介绍);

(三)事故调查副组长单位领导讲话(视情况而定);

(四)调查组组长讲话,主要内容包括:上级领导对此

次事故的指示批示精神;对开展事故调查工作提出明确要

求,要求事故单位及有关单位配合事故调查工作;对建立调

查组的相关工作制度提出要求(如会议制度、廉洁自律制度、

保密制度、资料保管借阅制度等);宣布举报电话或邮箱等。

四、调查工作基本要求

(一)事故调查应当坚持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

是、注重实效的原贝1]和“四不放过'’的要求。

(二)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实行组长负责制,事故调查组

组长主持事故调查组的工作,事故调查工作由事故调查组统

一领导、组织协调。

(三)各调查小组要按调查组的统一安排和部署,制定

小组调查工作方案,明确人员分工、资料收集内容,确定调

查对象,拟定问话提纲等。

(四)调查期间,收集的资料、问话笔录要及时交综合

组登记、统一管理,执行借阅制度。

(五)各调查小组要适时召开会议,及时掌握、分析调

查情况,通报工作进度,研究下一步的工作。

(六)调查组会议由组长或组长委托的副组长主持召

开,主要是听取各调查小组的调查情况汇报,部署相关工作,

及时研究解决调查中遇到的困难、问题,由综合组负责记录。

根据需要,可以印发简报。

(七)对重大问题的处理必须集体讨论决定。

(八)调查组成员应当相对固定,并代表本部门(单位)

依法履行职责。特殊情况下需要换人的,所在单位应向派出

调查组的政府书面申请,经政府批准后,方可更换。调查组

工作人员需要更换的,经调查组组长同意后方可更换;

(九)调查处理实行回避制度。参与事故调查处理的人

员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主动申请回避;当事人提

出申请要求回避的,由事故调查人员所在单位审查决定是否

回避;

(十)各工作组调查工作结束后,必须及时形成书面的

本工作组调查分报告,提交事故调查组讨论通过后签字确

认。

(十一)调查组纪律要求:事故调查组必须严格依照《安

全生产法》和《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法律

法规的规定,认真严肃、深入细致地开展工作,圆满完成事

故调查的各项任务。

1.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坚持重证据、重事实、重客观

的原则,不凭主观臆断和想当然办事,把握事物内在联系和

事实的因果关系,还原问题本质真相。

2.坚持原则,高度负责。本着对社会负责、对死者家属

负责的原则,严格公正调查、严格执行政策、严格按程序办

事,不徇私情,秉公办事。

3.尊重科学,保证质量。各小组应认真制定工作方案,

细化工作措施,坚持用科学手段进行调查取证、检测检验、

分析论证,确保各种证据科学可靠、原因定性准确,确保形

成高质量的调查报告。

4.工作有序,程序规范。资料管理要有专人负责,统一

保管,建立资料目录,严格借阅登记手续,按照时间要求归

还,妥善保管所借和使用资料。询问有关人员要有针对性地

拟好谈话提纲,使用统一格式的谈话记录用纸,笔录要规范。

5.提高效率,保证进度。应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

合理安排、科学调度、积极推进、加快进度,严格按照《条

例》的规定期限尽早完成各项调查任务。

6.团结协作,统一行动。参加调查工作的各部门每一位

同志都要顾全大局、服从安排、相互配合、统一行动。各工

作小组需要地方提供的资料、证据、证明,需要询问的人员,

均应经综合组一致对外联系。

7.严守纪律,保守秘密。调查组每位成员要严格遵守工

作纪律、组织纪律,并要严守秘密,未经调查组同意不得以

任何形式对外发布消息。

8.严格要求,廉洁自律。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切实

做到廉洁自律,不接受与执行调查任务有关的宴请,不参加

与执行调查任务有关的娱乐活动,不收受礼品和钱物,不做

与调查工作不利的任何事情。

附件:1.XX单位关于成立XX事故调查组的请示

2.关于组织开展XX事故调查工作的函

3.关于开展XX事故调查工作的函

4.关于做好事故调查准备工作的函

5.事故调查流程图

附件4-1

XX单位关于成立XX事故调查组的请示

XX政府:

XX年XX月XX日XX时XX分,XX企业(公司)发生XX事故,

造成XX人死亡,仍有XX被困。

事故发生后,XX领导作出重要指示,要求XX。XX单位XX

同志率员及时赶赴现场组织指导抢险救援工作,并成立抢险

救援指挥部,全力开展抢险救援各项工作。XX企业(公司)

简况及事故简况(也可省略)。

为尽快查明事故原因和性质,划分事故责任,根据《安

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XX省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建议成立

XX事故调查组。事故调查组组长由XX同志担任,副组长及

成员由XX等部门和XX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组成

(建议名单附后),邀请XX监委派员参加事故调查,并聘请

专家参与事故技术鉴定工作,协助查明事故原因。

妥否,请不。

附件:XX调查组建议名单

XX应急管理厅(局)(公章)

XX年XX月XX日

(联系人:XX,电话:XX)

附件4-2

关于组织开展XX事故调查工作的函

XX单位(参与事故调查单位)、XX人民政府:

XX年XX月XX日XX时XX分,XX企业(地点)

发生XX事故,造成XX人死亡,XX人受伤。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

第493号)《XX省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办法》(省

政府令第232号),经xX政府授权,由XX应急管理厅(局)

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和XX人民政府组成“XX事故调查

组”,请各单位选派1名人员参加事故调查组,同时邀请X

X监察委派员组成事故责任追究组。请各单位于XX日XX

时前将人员名单(包括姓名、性别、职务、联系方式等)报

XX部门。

事故调查组出发时间另行通知。

联系人:XXX,联系电话XXXX,传真:XXXxo

附件:报名回执

XX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

XX年XX月XX日

附件4-3

关于开展XX事故调查工作的函

xx人民政府: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

第493号)《XX省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办法》(省

政府令第232号)规定,xx事故调查组业已成立,定于XX

月xx日赴你市(县)开展事故调查工作,并于xx时XX分召

开事故调查组会议,请你市(县)提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联系人:XXX,联系电话XXXX,传真:XXXX。

附件:XX事故调查组成员名单

XX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

XX年XX月XX日

附件4-4

关于做好事故调查准备工作的函

(以事故调查组名义发函)

XX人民政府:

XX事故调查组将于XX月XX日赴XX开展事故调

查工作,请协调有关方面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具体如下:

一、事故调查组会议安排

(一)时间:XX年X义月XX日X义时XX分

(二)地点:XX

(三)主持人:XX(事故调查组长)

(四)参加人员:事故调查组全体人员;XXXX(事

故发生地有关政府、部门需参加人员)

(五)会议议程:

1.全体默哀(视情况列入会议议程)

2.事故调查组长宣布调查组成员名单;

3.XX政府(事故单位或企业上级主管单位)汇报事故

有关情况、前期调查及善后处理情况;

4.事故调查组组长讲话。

二、涉及调阅的资料

(一)XX政府(部门)调阅资料

(1)机构编制方案;

(2)班子成员分工、内设机构及职责;

(3)……(事故有关工作部署落实材料)。

三、需要配合调查的有关部门'人员

四、有关要求

请你市(县)有关地区和部门高度重视事故调查工作,

认真准备相关材料,提前通知有关单位和人员。请XX政府

(部门)安排专人负责,并做好相关材料的收集、汇总和整

理工作。

联系人:XX,联系电话:XX,邮箱:xx0

附件:关于资料提供有关要求的说明

XX事故调查组

XX年XX月XX日

附件

关于资料提供有关要求的说明

XX事故调查组根据事故调查工作需要,按照《生产安

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第二十

六条规定,请相关单位配合提供相关资料。现对资料提供作

以下要求:

1.纸质材料需制作目录整理成卷(标注整理人员姓名、联

系方式),在首页盖资料提供单位公章并加盖骑缝章。

2.提交材料复印件在复印件上盖章。

3.调取资料如果存在重复调取无法再提供的,请提供单

位注明重复资料的报送情况。

4.所需资料请XX政府(部门)安排专人负责,并做好

相关资料的收集、汇总和整理工作。

5.所需资料如果缺失,请书面说明情况;如不能及时提

供请向调取函上联系人说明原因。

6.资料提供单位对资料的真实性、有效性负责。

7.所提交资料概不退还。

8.电子版材料需刻录光盘并注明主要内容。

附件4-5事故调查流程图

第五章调查取证

调查取证是指事故发生后,在进行事故调查的过程中,

调取和查证与事故有关的事实材料的过程。

基本证据资料包括事故现场勘查、物证收集、书证收集、

技术鉴定或实验、有关人员证言、视听资料等。

生产经营单位发生事故后,因现场抢险救援等因素造成

与事故发生相关的某些证据可能灭失或以后难以取得的情

况,在事故调查组成立前,应急管理部门依法对相关证据予

以固定、提取和保存。

一、现场勘查

(一)现场勘查目的

事故现场勘查主要目的是查明事故前物的不安全状态

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包括事故现场环境及系统状况、设备设

施状况、当事人在事故之前和事发之时的情节、过程以及造

成的后果。

(二)现场勘查任务

收集事故现场存留的证据,客观记录并核实事故造成的

结果,初步判定事故发生的技术管理方面的直接、间接原因。

(三)现场勘查人员

由调查组组织的相关人员、专家等进行现场勘查,必要

时救护队现场监护参与。

(四)现场勘查原则

1.及时

各地应急管理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按照事故等级第一

时间赶到事故现场,具备条件的情况下进行初步勘查,以防

现场遭到不应有的破坏。

2.全面

对现场所有物证(致害物、残留物、破损部件、危险物

品、有害气体等)都要进行全面勘查和收集,防止遗漏。

3.细致

对现场各种物体发生的变化,都要进行认真仔细地勘

查,反复地研究,彻底弄清现场变动发生的原因。

4.客观

在实施现场勘查时,应邀请专家和熟悉事故地点的企业

相关人员共同勘查。详细记录现场勘查过程中的每一环节情

况,切忌主观臆造,凭空猜想。

5.安全

在实施现场勘查前,要认真分析事故现场相关情况,制

定现场勘查方案,确保勘查人员安全。

(五)现场勘查环节

1.了解事故发生经过

首先向企业相关人员或目击者了解事故发生的经过和

相关情况。询问现场是否有变动,如有变动,首先要详细记

载变动情况,其次要查清变动的原因和过程,必要时可根据

当事人和有关人员提供的事故发生时的情景,恢复现场原状

以利实地勘查。

2.巡视事故现场

巡视一遍整个事故现场,对现场全貌有所了解后,确定

现场勘查的范围和勘查顺序。现场勘查根据具体情况要求,

按照环境勘查、初步勘查、细项勘查和专项勘查步骤进行。

3.提取相关物证

提取事故现场存留的有关痕迹和物证。提取时应当采用

录像、照相、文字等多种形式记录。物证应贴标签,注明地

点、时间、管理者。物件应保持原样,不准随意冲洗擦拭和

拆卸,以利于技术检测或鉴定。根据事故调查需要,提取相

关物证一般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事故现场破坏情况。调查、测量并记录生产系统、

设备设施的总体损坏情况,周围建筑物及其他破坏情况与范

围,以及可能被清除或者被损毁的痕迹,绘制事故现场示意

图、伤亡者位置图,对事故现场进行拍照摄像等取证工作,

必要时还应当绘制模拟工艺流程图等。

(2)运载工具、设备设施本体失效及损坏情况(包括

设备整体、失效部位、残骸)。检查爆炸、燃烧、泄漏、断

裂、损伤、碰撞、剪切、挤压、故障等部位形状、尺寸、内

外表面情况、故障代码等,测量并记录其位置、方向等数据,

同时做好关键部位、故障代码等保护和取证工作。

(3)安全设施、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附属设备

失效或者损坏情况。测量并记录其位置、方向和失效或者损

坏情况,同时做好重要部位的保护和拍照摄像等取证工作。

(4)事故发生现场情况。事故发生前设备、设施的性

能和合规状况;事故现场气候、照明、湿度、温度、通风、

声响、色彩度、道路、工作面状况、有毒有害物质取样分析

记录及其他可能与事故致因有关的细节或因素;有关设计和

工艺方面的技术文件;规章制度、体系文件、操作规程、施

工方案、工作指令、作业许可、工艺卡片、应急预案等资料

及执行情况;施工记录、运行记录、交接班记录、巡检记录、

监督监理记录、相关会议记录等证实性材料;有关合同及其

他与事故相关的文件;调取的现场或附件监控录像原始数

据;事故发生现场第一时间在场人员(包括附近居民、路人

等)的信息资料(包括照片、摄像、描述记录等)。

4.绘制有关事故图

事故图应能涵盖事故情况所必须的全部信息,一般包括

事故现场示意图、剖面图、工序(工艺)流程图、受害者位

置图等。

5.提交勘查报告

现场勘查完毕,提交《事故现场勘查报告》(格式见附

件)。勘查报告应当载明事故现场勘查人员、勘查时间、勘

查路线,真实描述事故地点基本情况和与事故相关的情况,

认定事故类别,附有相应的事故图纸、照片等。参与现场勘

查的人员在勘查报告上签字认可。

二、物证收集

(一)取证范围

包括与事故有关的物件和可提取的事故现场物体痕迹。

如事故现场存留的各种设备设施、工具用品、残留物、破损

部件、致害物、危险物品、有害气体等。

(二)取证要求

在事故现场存留的所有痕迹和物证,原则上都应该收集

提取(大型的、移动困难的应拍照留存),特别是一些重要

物证,更不要遗漏。收集提取时应当采用录像、照相、文字

等多种形式记录。调查进行当中也要随时注意收集与事故有

关的物证。

(三)证物保存

收集提取的物件应保持原样,不准随意冲洗擦拭和拆

卸,贴上标签,注明提取收集地点、时间;提取完成的物证

要指定专人保管,防止丢失。

三、书证收集

(一)提取范围

1.相关证照。安全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营业执

照、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考核合格证等。

2.相关制度与会议记录。安全例会、技术措施审批、安

全检查、安全奖惩制度,事故隐患排查、整改、汇报制度(包

括隐蔽致灾因素的排查),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及使用管理制

度,工程质量验收制度,安全教育与培训制度,应急管理制

度,安全设备器材使用管理制度等。

3.事故企业的安全设施“三同时”材料,工程建设的合法

性。事故区域工作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措施、会议记录等与

事故直接关联的书证材料。

4.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情况,人员配备、人员任

职条件及培训考核情况的证明材料,职工安全教育及培训情

况、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劳动合同签订情况等。

5.事故单位及相关人员情况。事故发生的单位、地点、

时间;事故单位的合规性资料;事故现场人员的姓名、性别、

年龄、文化程度、健康状况、岗位、技术等级、工龄、本工

种工龄、用工方式;事故相关人员岗位资质、接受教育培训

情况、特种作业证(包括动火作业证、受限空间作业证、抽

堵盲板作业证等);事故当天,事故相关人员开始工作时间、

工作内容、工作量、作业程序、操作时的动作(或位置)、

个人防护状况。

6.现场伤亡人员情况调查。死亡、受伤人员人数,死亡

人员的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工种、技术等级、技

术状况、接受安全教育情况,伤亡状况、医院诊断报告,法

医尸检报告及其基本情况,受伤入院治疗人员病情变化情

况,个人防护措施状况,事故发生前受害人、肇事者的身体

状况及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等。

7.事故抢险救援报告、专家技术鉴定意见、中介机构技

术鉴定报告。

8.地方政府及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和企业主管单

位安全检查等情况。

9.其他需要收集的与事故有关的书证材料。按事故类别

需要收集的资料,在本章(七、不同类别事故调查取证重点)

中明确。

(二)提取要求

原则上提取的材料需要原件,如不能提供原件,提供复

制件的必须加盖公章,并注明提交人姓名和日期。对提供的

书证,调查工作中要注意甄别其真实性。

(三)资料管理

资料要由专人统一集中保管、集中存放,并建立书证目

录清单。同时,要加强书证的调查组内部共享,防止重复收

集和提取,以防丢失。

(四)几个重要书证的提取要求

1.直接经济损失统计资料

由本级人民政府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

标准》(GB6721—86)计算(事故罚款不计)加盖公章后

提供,应当注明统计的截止日期。

2.死亡人员尸体检验报告

由县级以上公安部门或者司法鉴定机构按国家有关规

定检验并提供死亡鉴定书,其主要载明死亡人员的死亡原因

等相关内容。

3.事故抢险救援报告

由参加抢险救援的救护队负责提供,对多支救护队参加

救援的,由最先到达救援现场的救护队牵头组织,参与救护

的救护队伍共同编制完成并加盖公章提供。含进入第一现场

的真实状况描述、监测情况、原因初步判断等相关内容。

4.人员核实报告

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公安部门组织核实,填写伤亡和

失踪人员名单,加盖公章后提供。

5.伤员伤情诊断书

由地方政府督促负责诊治的医院加盖公章后提供,由多

家共同诊治的,分别提供。

四、技术鉴定或实验

(一)根据事故调查取证的需要,事故调查组可以对有

关设备、设施进行技术鉴定或实验,了解事故发生前,现场

设备、设施等的性能和质量情况,对有关材料、介质进行物

理性能或化学性能实验与分析等。

(二)技术鉴定或实验要执行相关行业鉴定规范,应委

托具备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受委托的机构对鉴定或实验结

果负责。

(三)技术鉴定或实验要形成技术鉴定报告或实验报

告,并附资质证书复印件,有技术鉴定或实验人员、审核审

批人员及项目负责人签名,并加盖单位印章。

(四)技术鉴定或实验形成的报告作为附件,与事故调

查材料一并存档。

五、证人证言

事故调查组除了仔细勘查事故现场和认真阅读有关资

料外,还应尽快对有关人员询问取证。询问有关人员前,要

列出被询问的人员名单和询问提纲,且根据调查进展情况适

时调整。

(一)询问对象参考范围

1.投资人、实际控制人、法定代表人、董事长;

2.厂长、党委书记、总工程师、生产厂长、安全厂长、

当班带班领导等;

3.事故当班相关的人员等;

4.安全科长、技术科长、安全监控系统负责人及事故相

关的科室负责人等;

5.地方党委、政府相关领导,涉及的负有监管职责的部

门的相关人员。

6.有关技术服务机构人员。

7.其他相关人员(建筑施工事故要询问监理单位)。

按事故类别需要重点询问的人员,在本章(七、不同类

别及类型的事故调查取证重点)中明确。

(二)询问取证参考内容

1.对现场人员的询问内容

(1)事故地点、时间;

(2)现场作业人员的基本情况、技能状况和接受安全

教育的情况;

(3)事故前受害人的健康状况;

(4)事故当班班前会情况,作业计划,现场作业人员

的工作情况(过程),个人防护措施状况;

(5)事故发生前设备、设施的性能和质量情况,工作

环境状况;

(6)当班作业使用的材料;

(7)事故上一班的交班情况;

(8)事故前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整改情况;

(9)事故前规程措施的贯彻情况;

(10)其他可能与事故致因有关的细节和因素。

2.对当班负责人的询问内容

(1)工作安排情况;

(2)规程措施以及相关管理制度的贯彻及执行情况;

(3)现场管理情况;

(4)其他可能与事故致因有关的细节和因素。

3.对事故企业班组生产、安全负责人的询问内容

(1)业务管理情况;

(2)各项制度制定及落实情况;

(3)人员配备及分工;

(4)规程措施的贯彻执行情况;

(5)隐患排查及整改情况;

(6)事故现场的管理情况;

(7)有关设施设备、仪器仪表、材料的管理及使用情

况;

(8)当班负责人在岗情况;

(9)其他可能与事故致因有关的细节和因素。

4.对企业党委书记的询问内容

(1)对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宣传执行情况;

(2)对职工的安全生产教育情况;

(3)“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安

全生产责任体系的贯彻执行情况;

(4)其他可能与事故致因有关的细节和因素。

5.对事故企业值班人员的询问内容

(1)当班工作安排情况;

(2)生产任务及安全要求;

(3)事故报告及应急处置情况;

(4)其他可能与事故致因有关的细节和因素。

6.对有关工程技术人员的询问内容

(1)技术管理体系及现状;

(2)企业相关灾害治理技术方案的确定、制定;

(3)规程措施的编制、审批、贯彻情况;

(4)现场作业技术管理的相关要求;

(5)对规程措施执行情况的监督情况;

(6)其他可能与事故致因有关的细节和因素。

7.对企业生产负责人的询问内容

(1)生产计划任务及完成情况;

(2)生产组织安排及要求;

(3)现场管理情况;

(4)隐患排查治理情况;

(5)其他可能与事故致因有关的细节和因素。

8.对企业安全负责人的询问内容

(1)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建立和落实情况、企业领导有

关安全生产制度执行情况;

(2)隐患排查整改和汇报处理情况;

(3)安全检查工作开展情况;

(4)对现场施工作业行为的监督检查情况;

(5)安全培训制度的落实情况;

(6)其他可能与事故致因有关的细节和因素。

9.对企业负责人的询问内容

(1)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情况;

(2)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情

况;

(3)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情况;

(4)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

产安全事故隐患情况;

(5)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

预案情况,参加应急演练情况,事故后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和

组织抢险救援情况;

(6)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情况;

(7)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

情况;

(8)其他可能与事故致因有关的细节和因素。

10.询问政府有关部门领导及有关人员

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执行情况;行业安全管理情况(电

力供应、劳动用工等)管理情况;关于安全管理工作的会议

记录、规定、批示、通知等;企业报批的文件、资料的审批

情况;定期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的情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