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海洋论文_第1页
认识海洋论文_第2页
认识海洋论文_第3页
认识海洋论文_第4页
认识海洋论文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海洋的新认识07化工xxxxxxxxxxxx认识海洋授课教师:xxx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密切,海洋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跟应该多了解海洋,于是这学期选了认识海洋这门课,丰富自己的知识,拓宽一下视野。海洋的定义约占地球表面积为70.9%的盐水水域,称其为海洋,分布于地表的巨大盆地中。面积约362,000,000平方公里(140,000,000平方里)。海洋中含有十三亿五千多万立方千米的水,约占地球上总水量的97.5%。海和洋的区分洋,是海洋的中心部分,是海洋的主体。世界大洋的总面积,约占海洋面积的89%。大洋的水深,一般在3000米以上,最深处可达1万多米。大洋离陆地遥远,不受陆地的影响。它的水文和盐度的变化不大。每个大洋都有自己独特的洋流和潮汐系统。大洋的水色蔚蓝,透明度很大,水中的杂质很少。世界共有4个,即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海,在洋的边缘,是大洋的附属部分。海的面积约占海洋的11%,海的水深比较浅,平均深度从几米到二三千米。海可以分为边缘海、内陆海和地中海。边缘海既是海洋的边缘,又是临近大陆前沿;这类海与大洋联系广泛,一般由一群海岛把它与大洋分开。我国的东海、南海就是太平洋的边缘海。内陆海,即位于大陆内部的海,如欧洲的波罗的海等。地中海是几个大陆之间的海,水深一般比内陆海深些。世界主要的海接近50个。太平洋最多,大西洋次之,印度洋和北冰洋差不多。洋流的产生海里的水总是依照有规律的明确形式流动,循环不息,称为洋流。其中比较有名的是墨西哥湾流,最狭窄处也宽达50里,流动时速可达4里,沿北美洲海岸北上,横过北大西洋,调节北欧的气候。北太平洋海流是一道类似的暖流,从热带向北流,提高北美洲西岸的气温。盛行风是使海流运动不息的主要力量。海水密度不同,也是海流成因之一。冷水的密度比暖水高,因此冷水下沉,暖水上升。基于同样原理,两极附近的冷水也下沉,在海面以下向赤道流去。抵达赤道时,这股水流便上升,代替随着表面海流流向两极的暖水。岛屿与大陆的海岸,对海流也有影响,不是使海流转向,就是把海流分成支流。不过一般来说,主要的海流都是沿着各个海洋盆地四周环流的。由于地球自转影响,北半球的海流以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的则相反。海水的盐分海水所含的盐分各处不同,平均约为百分之三点五。这些溶解在海水中的无机盐,最常见的是氯化钠,即日用的食盐。有些盐来自海底的火山,但大部分来自地壳的岩石。岩石受风化而崩解,释出盐类,再由河水带到海里去。在海水汽化后再凝结成水的循环过程中,海水蒸发后,盐留下来,逐渐积聚到现有的浓度。海洋所含的盐极多,可以在全球陆地上铺成约厚600呎的盐层。海浪浪有波峰,即浪的最顶端。也有波谷,即海浪的最低处。波引起最大正位移的点,在波的曲线上表示为一个高点.在任一确定时刻,在一个波长范围内,波所到达的各点都处于不同的振动状态,振动达到正向位移最大值的位置。振动达到负向位移最大值的位置称为“波谷”。如水面波,凸起的最高处是波峰,凹下的最低处是波谷。海洋的海浪,潮汐还可以发电。大陆架少数像火山岛之类的陆块,边缘会陡峭地落入海中。但在大陆周围,大多数是覆盖著浅浅海水的架形陆块,是大陆的延伸部分,称为大陆架。大陆架通常徐徐向下斜伸至海面下约650尺,然后陡峭地落下到海底。大陆架的陡边称为大陆斜坡。大多数大陆架延伸至离岸约50里处;有些狭窄得多;不过,西伯利亚北岸的大陆架却宽达800里,远伸入北极海内。世界大部分渔获,都是来自大陆架上丰饶的水域;各国更声称拥有其海岸以外大陆架的主权,把其中的石油、矿藏和其他货源据为己有。海岛在海洋里,有些地方在水面上露出一块几平方米的礁石;有些地方的珊瑚礁像一串串珍珠,撒布在海面,潮水退下时,便露出一排排的礁石,海水涨上来时,有贝淹没在水下。如果把这些只要露出海面的礁滩,都算作是岛屿的话,那么,说世界上有20多万个岛屿,可能有一定道理。如果根据世界各国出版的地图书中发表的海岛数目统计,世界上有10万个左右的海岛的说法,是有一定根据的。但是,世界各国统计计算的标准、方法也不完全一样:有的把10平方米以上,或100平方米以上的礁石就算做海岛;有的把500平方米,甚至1平方公里以上海洋中的小块陆地才算岛屿。显然,标准方法不同,所统计的数目也就不同。如印度尼西亚,它是世界上海岛最多的国家,印尼政府有关部门统计为13000多个,而印尼海军统计为17000个。一个国家不同部门统计的海岛数目就相差约4000个。全世界岛屿的面积共约977万平方公里,占陆地总面积的1/15。海洋与气候的关系海洋是地球上决定气候发展的主要的因素之一。海洋本身是地球表面最大的储热体。海流是地球表面最大的热能传送带。海洋与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其中最主要的有水汽、二氧化碳和甲烷)对气候的变化和发展有极大的影响。像台风,飓风,就是在海洋上空,由海洋的蒸汽形成。海洋生态海洋是许多动植物的生活环境。海洋中的绿藻是大气层氧气的主要生产者之一。热带珊瑚礁是地球上物种最丰富的生态系统(甚至比热带雨林还丰富)。人类对于深海生物的了解至今仍知之甚少。海洋拥有许多陆地上没有的动植物种类,且种类数量比陆地繁多,而且海洋内仍有相当多未被发现的生物品种。海洋杀手——赤潮

水域中一些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引起的水色异常现象成为赤潮,它主要发生在近海海域。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海洋,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大量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量,造成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富营养化现象,这是引起赤潮的根本原因。由于海洋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赤潮发生的次数也随之逐年增加。由于赤潮的频繁出现,使海区的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赤潮生物在生长繁殖的代谢过程和死亡的赤潮生物被微生物分解等过程中,消耗了海水中的氧气,鱼、贝因窒息而死。另外,赤潮生物的死亡,促使细菌大量繁殖,有些细菌能产生有毒物质,一些赤潮生物体内及其代谢产物也会含有生物毒素,引起鱼、贝中毒病变或死亡。潮汐——海洋的呼吸

科学地讲,潮汐是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发生的周期性运动。我们把海面周期性的涨落叫潮汐,海水周期性的水平流动称为潮流,潮流与海流不同之处就在于潮流具有严格的周期性。

很早以前,人们就注意到海水的潮来潮往很有规律性;初一,十五涨大潮。通常,地球上绝大部分地方的海水每天出现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这种潮汐称为“半日潮”,有些地方,两次高潮与两次低潮的潮差很大,涨落时间不等,称为“混合潮”。有的地方一天只有一次高潮和一次低潮,高潮和低潮之大约相隔12小时25分,称为“全日潮”,掌握了潮汐的规律,对海边人民的生活有很大帮助。

潮汐的这种规律性与它的日月起因是分不开的。。

在地球——月球系统中,地球受到两个力的作用A:一是月球对它的引力,二是地球自转、绕日公转和绕地月系中心转动时产生的惯性离心力,这两个力结合产生合力。这种合力就称为“月球引潮力”,在引潮力的作用下导致海水运动形成潮汐。合力的两个分力就象四边形的两条边,中间有一个夹角,四边形的对角线就是”引潮力“。可以想像,当地月位置变化时,夹角也变化,对角线合力就变化。在向着月球的地方,月球的引力大于离必力,引力起主导作用,此时出现高潮;在背月的地方,离心力大于地球的引力,离心力起主导作用,也形成高潮。因此在高潮带之间的广阔海域,由于海水流向高潮区,水面下降,相对出现低潮。因为地球对着地球自转一周为24小时50分,这段时间内,某一海区就要经过向着月球和背着月球各一次出现两次高潮。

当然,除了月球引潮力以外,太阳对地球也有引潮力。虽然较前者小得多,但其力学过程都是一样的。因为天体运动都有周期性和规律性,所以在月球和太阳的共同作用下,这海洋潮汐就很有规律性,每逢农历初一十五时,太阳,月球和地球三个天体差不多在同一条直线上,月球与太阳的引潮力几乎作用于同一个方向,两者的合力最大,此时海水受到的引潮力最大,因此这会海水涨得最高,落得最低,即大潮。到了初八(上弦),二十三(下弦),太阳、月球、地球三者位置形成直角,此时太阳引潮力和月球引潮力两者合力最小,这时潮涨得不高,落得也不低,出现两次最低的高潮和最高的低潮。

海岸

人们往往认为,海洋与陆地交界的地方,叫做“海岸线”,实际上,这条线是具有一定宽度的“带”,全球长达44万公里,能绕地球赤道11圈。这条海岸带不但自然资源丰富,而且也是人类活动最频繁的地带,是目前世界经济文化最发达区域,全球有三分之二的人口居住在这里,有海陆空立体运输系统和转运系统功能。尤其是海上交通,目前共有2300个港口位于海岸带上。

海岸是波浪和潮汐有显著作用的沿岸地带,是海洋和陆地相互作用、相互接触的地带。它的宽度可从几十米到几十公里,一般可分为上部地带,中部地带(潮间带)和下部地带三个部分,上部地带,又称为陆上岸带,一般风浪和潮汐都不可能作用到,是过去因海水作用而形成的阶地地形,受陆上河流的侵蚀和堆积作用,沿岸风的作用形成沙丘,它的特征是海蚀崖,海蚀穴,海蚀阶地和平台。潮间带,由海滩和潮坪两部分组成,在这一带是海浪活动最积极、作用最强烈的地带。下部地带又称水下岸坡带,就是过去的海岸,而今已下沉到海水底下的地方,一般从低潮时海水到达的地方算起,到波浪、潮汐没有显著作用的地带。

海水的物理特性

海水首先是水,因为就大多数海水而言,其盐度在32~35‰之间,平均值接近35‰。这个事实表明海水中纯水占绝大部分,因此海水的物理性质与纯水很相似。而且这也说明为什么海洋本身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大“淡水库”。

与其他液体相比,水有许多明显的异常性。蒸发成汽,冷缩结冰。在0°C(熔点)-100°C(沸点)之间是流动的液态水,而且在4°C的水以及水结成的冰都浮在水面上,而4°C的水永远在最底层。这个特性对生活在其中的生物是非常重要的。

海水的盐度一般都在35‰左右,海洋中发生的许多现象都与盐度的分布和变化有密切关系,所以盐度是海水的基本特性。有些海区如红海,由于日照相当强烈,蒸发量大,盐度可高达40‰以上;而降雨量大,河流注入较多的波罗的海北部的波的尼亚湾里,盐度可低至3‰。即使同一海区,海水的盐度在水平方向垂直方向上都有不同的变化。

海洋水体积占地球上总水体积的97%,覆盖了地球表面的十分之七。海洋对全球气候的维持及气温的变化有着巨大的调节缓冲作用,这归功于海水的比热比空气和陆地要大得多的缘故。

还值得一提的是海冰,这种一般出现在高纬度地区(象极地)的冰山、流冰等,是极地探险工作的劲敌。这些浮冰在风平浪静气温再降低时又冻结起来,航行于其中的船只将无法行动,而陷于冰原中。这是浮冰的形成过程。而冰山主要来自陆地上河流,冰山往往巨大,由于密度关系,浮在水面上,水面以下的体积是上部的两倍,所以一座巨大的冰山往往产生无坚不摧的力量,令避之不及的船舶遭遇噩运。这就有“泰坦尼克号”的悲剧。海底地貌

如同陆地上一样,海底世界有高山,有平原,还有深沟峡谷。

世界各大洋的洋底形态虽然各不相同,但基本上都是由大陆架,大陆坡,岛弧海沟,大洋盆地,洋中脊(海底山脉)几个部分组成。

我们平时所看到的海岸线并不是大陆与海洋的分界线,实际上,在海面以下,大陆仍以极为缓和的坡度延伸至大约200米深的海底。大陆架以下,是大陆架向大洋底过渡的斜坡,坡度陡然增大,一般为3-4度,有的甚至超过10度,水深急剧增加,一般为200-2500米。这就是比较狭窄的大陆坡,它的底部才是大陆与海洋的真正的分界线。

超过大陆坡,就是深邃的海沟或岛弧一海沟系。在此处,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以下,交错地带形成了“V”形的海沟,是海洋中最深的地方,与相邻的岛弧构成了地球上最大的高度差

这一带由于地处两个板块的边缘,故地震、火山活动频繁发生,跨过海沟再向海洋深处,就到了广阔无垠的大洋盆地。其深度在2500-6000米之间,大部分是深海平原,面积占海底总面积的77%,辽阔平坦,但景色无奇。在平原的周围,分布着绵亘千里的海岭,陡峭的海山峰和光滑如刀削的平顶山,其中还有深海谷,断裂带和海槽等,海岭和海山皆因火山组成,海山甚至可以露出海面成为岛屿,如太平洋的夏威夷群岛。

再深入洋底,就来到了洋中脊,与一般海岭不同,他们是海底扩张的中心。而且洋中脊是一个世界性体系,横贯各大洋,从北冰洋开始,穿过大西洋,经印度洋,进入太平洋,逶迤连绵约七万余公里,就好像是大洋的脊梁,任何一条陆地山脉都不能与之相媲美。

各大洋洋中脊的位置均不相同,大西洋中脊贯穿大洋中部,与两岸大致平行(中脊各称由来),中轴为中央裂谷分开,两侧内壁陡峻,两峰嶙峋,蔚为奇观;印度洋中脊犹如“入”字分布在大洋中部;太平洋中脊位于偏东的位置上。三大洋中脊在南部相互连接,而北端却分别伸进大陆。

海洋生物资源

海洋是生命的摇蓝。从第一个有生命力细胞诞生至今,仍有20多万种生物生活在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