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秋)简明新疆地方史教程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_第1页
(2021年秋)简明新疆地方史教程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_第2页
(2021年秋)简明新疆地方史教程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_第3页
(2021年秋)简明新疆地方史教程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_第4页
(2021年秋)简明新疆地方史教程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年秋)简明新疆地方史教程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章节答案2024年从曹魏、西晋设立的西域长史、戊己校尉,到十六国诸政权设立的郡县制度,再到北魏设立的军镇制度,新疆地区与中原地区的行政管理制度日趋一致。

答案:对三国时期的曹魏政权统治着北方广大地区,承袭汉制,在西域设置戊己校尉。

答案:错强盛的西辽王朝,经济繁荣发展、各民族交往频繁,促进了中原文化的传播,使得世界更多的国家认识和熟悉了中国。()

答案:对西辽统治者信奉佛教,故对其他宗教大加排斥,不允许其他宗教发展。()

答案:错高昌回鹘统治者以佛教为主要信仰,但对待其他宗教都相当宽容,不以自己的信仰排斥或压制其他宗教。()

答案:对11世纪初,喀喇汗王朝消灭于阗王国,没有强制推行伊斯兰教。()

答案:错高昌回鹘王国在臣服西辽前主要信仰摩尼教()

答案:错西辽的契丹人更是始终保持着传统的游牧生活方式,是为了保持军队战斗力()

答案:对在高昌回鹘的经济生活中,畜牧业占有重要地位。()

答案:对于阗王朝称呼宋朝皇帝为阿舅()

答案:错耶律大石自幼受到很好的儒家文化教育,史称通辽、汉字,善骑射。()

答案:对于阗王国是11世纪前以和田地区为中心的一个地方政权,也称大宝于阗王朝()

答案:对五代宋辽金时期,北迁的汉族中一直保持着民族独立性,没有出现了少数民族化的倾向。()

答案:错五代宋辽金时期,在新疆地区活动的民族主要有回鹘、葛逻禄、样磨、汉、吐蕃,还有大批的契丹人等。()

答案:对新疆的第一次宗教战争发生在喀喇汗王朝与高昌回鹘王国之间()

答案:错五代宋辽金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大规模迁徙流动的时期,也是各民族大融合的时期。()

答案:对西夏的统治者称“党项之先,出自炎帝”同属华夏一脉。()

答案:错辽朝君臣将自己的远祖追溯到建立北魏的拓跋鲜卑后裔。()

答案:错五代十国当中的“五代”指的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答案:对隋朝灭亡后,我国历史进入五代宋辽金割据与动荡的时代。()

答案:错新疆地区伊斯兰教的中国化,体现在()

答案:主动吸收和保留原有信仰和文化内容,吸收了不少萨满教,祆教,佛教等内容。;在宗教仪式和教理教法等方面都进行了简化。;宗教上层从来没有掌握或僭越过世俗政权。;最高权力始终掌握在世俗统治者手里喀喇汗王朝主要实行()的政策。最高权力始终掌握在世俗统治者手里,这与中原政权处理政教关系的模式也是一致的。()

答案:以政统教;政教分离伊斯兰教传入新疆地区后,在()等方面都进行了简化。

答案:宗教仪式;教理教法新疆地区伊斯兰教的中国化,首先体现在主动吸收和保留原有的信仰和文化内容,吸收了不少()的内容。

答案:萨满教;祆教;佛教高昌回鹘佛教壁画艺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多种艺术养分。无论在题材上还是绘画技法上,都带有明显的()与()遗迹。

答案:中原宗教艺术;多元文化五代宋辽金时期,喀喇汗王朝出现了一批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

答案:《福乐智慧》;《突厥语大词典》五代宋辽金时期,新疆地区的手工业主要有()。

答案:冶铁;纺织;制革;酿酒五代宋辽金时期,新疆各民族使用的生产工具主要有()

答案:铁铧犁;坎土曼;镰刀;水磨五代宋辽金时期,高昌的经济作物主要有()

答案:棉花;亚麻;芝麻;瓜果五代宋辽金时期,高昌的粮食作物主要有()。

答案:大麦;小麦;水稻;豆类宋代历史文献《突厥语大词典》将当时的中国分为上秦,中秦和下秦,其中上秦和中秦指的是()。

答案:宋;辽五代宋辽金时期,西域出现了()等政权并立的局面

答案:高昌回鹘王国;于阗王国;喀喇汗王朝西辽统治者采取了较为宽容的宗教政策,从而使新疆地区已显颓势众多宗教出现勃兴,这些宗教有()。

答案:佛教;景教;摩尼教1127年后,中原地区出现的并立政权有()

答案:南宋;西夏;金五代十国当中的“五代”指的是()

答案: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喀喇汗王朝推行伊斯兰教造成了()时期创造的新疆各民族文化艺术遗产遭到严重破坏。

答案:佛教文化高昌回鹘王国把佛教兴盛,他们在吐鲁番开凿()千佛洞。

答案:柏孜克里克佛教、摩尼教、景教、祆教、道教及萨满教等多种宗教能够在高昌回鹘境内共存的原因是高昌回鹘统治者采取较为()的宗教政策。

答案:宽容五代宋辽金时期,高昌回鹘统治者以()为主要信仰。

答案:佛教12世纪,吐鲁番地区是当时世界()的主要中心之一。

答案:摩尼教11世纪初,喀喇汗王朝强制推行(),结束了佛教在南疆的主导地位。

答案:伊斯兰教伊斯兰教传入新疆之前,喀喇汗王朝的统治者主要信奉()与摩尼教。

答案:佛教9世纪末10世纪初,()统治者将伊斯兰教传入新疆地区

答案:喀喇汗王朝于阗王国在使用于阗文的同时也使用()

答案:汉文公元11世纪,伊斯兰教在新疆传播中第一次宗教战争发生在喀喇汗王朝与()之间。

答案:于阗王国五代宋辽金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又一次民族大迁徙、大流动时期。契丹、党项、女真等民族不断进入()。

答案:黄河流域王岩德奉命出使西域高昌,归来后撰写(),叙述了高昌及沿途见闻和风土人情。。

答案:《使高昌记》西辽时期,出现众多宗教重回新疆南部,其中喀什噶尔建立了()的总教区。

答案:景教1218年,西辽被()所灭。

答案:蒙古高昌回鹘王国把佛教纳入政治体系中进行管理,设()一职管理佛教僧人。

答案:僧统耶律大石建立西辽之后,继承了辽朝的典章制度,起用年号,庙号和汉式官制,()与契丹文并行。

答案:汉文由于深受中原文化的影响。于阗王国的行政建制,职官制度和赋税制度多仿效借鉴()。

答案:唐朝五代宋辽金时期,新疆地区各种手工业行业中,最具特色的()

答案:玻璃制造回鹘西迁至高昌后,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棉花种植资源,织造的()等成为与中原地区进行贸易的重要大宗商品。

答案:白氎布与花蕊布西辽契丹人除了从事畜牲业之外,还从事()。

答案:捕鱼业契丹人的饮茶习俗主要深受()的影响。

答案:中原文化西辽统一西域后,十分重视保护和发展农业,废弃了喀喇汗王朝原有的()。

答案:封建领主制度我们想了解宋辽金时期的新疆地区的历史人文状况应该参阅的著作是()

答案:《长春真人西游记》耶律阿保机称帝后,在政治,法律,经济等制度上采用了()的做法。

答案:藩汉分治912年,尉迟僧乌波即于阗王位,自称(),向后晋王朝表示归属。

答案:李圣天北宋时期宋辽互市,宋朝常以()与辽朝进行贸易。

答案:茶叶866年,北庭回鹘首领()以高昌和北庭为中心建立高昌回鹘王国。

答案:仆固俊13世纪初,乃蛮部王子()篡夺西辽政权,西辽开始衰落。

答案:屈出律伊斯兰教传入前,喀喇汗王朝以信仰()为主。

答案:佛教喀喇汗王朝中期重要的文化作品《突厥语大词典》,其作者是()

答案:马赫穆德·喀什噶里喀喇汗王朝中期重要的文化作品《福乐智慧》,其作者是()

答案:玉素甫·哈吉·哈吉甫五代宋辽金时期,新疆各民族以()为主干,逐渐融合,为形成今天的维吾尔族奠定了基础。

答案:回鹘1130年以后,新疆的高昌回鹘王国、喀喇汗王朝先后臣服()。

答案:西辽喀喇汗王朝统治者自称桃花石汗,桃花石汗的意思是()。

答案:中国之汗1132年,耶律大石在()登基称帝。西辽王朝创立完成,这一政权是辽朝的延续。

答案:叶密立1124年,辽朝灭亡前,耶律大石率领众人,北走漠北建立()政权。

答案:西辽喀喇汗王朝统治的中心前期在巴拉沙衮,后期迁徙到()。

答案:喀什葛尔喀喇汗王朝是9世纪中叶,()与葛逻禄、样磨等部族一起建立的地方政权。

答案:回鹘北宋灭亡后,1127年,()建立南宋

答案:赵构1115年()称帝,建国号大金,都城设在会宁。

答案:完颜阿骨打1038年,党项首领元昊称帝,国号大夏,定都兴庆府,史称()

答案:西夏()年,赵匡胤建立宋朝,定都开封,史称北宋。

答案:960公元907年,节度使朱温废唐哀帝建立()

答案:后梁元朝称“乞儿吉思人”或“吉利吉思人”,主要活动在阿尔泰山以北的叶尼塞河上游一带。后来,一部分又从伊塞克湖迁往中亚塔什干、费尔干纳盆地及附近,成为今天中亚吉尔吉斯人的主要来源。

答案:对叶尔羌汗国是中国疆域内的地方政权,明朝建立后,发展为一个独立的政权。

答案:错明清之际出现了用宋明理学阐释伊斯兰教经籍的“以儒诠经”现象,伊斯兰教中国化的特点日趋鲜明。

答案:对元明时期,我国大一统国家的建立,使各民族长期比邻而居,互相影响,民族融合再现高潮。

答案:对元朝统治者认为,屯田是“养兵息民之要道”,因此在元朝初年即开始在全国各地屯田。

答案:对汉人在元朝统一后大量进入新疆地区。蒙古军队西征时,征发大量汉人随军征战,其中不少成为驻守当地的军官和官吏。

答案:对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戚继光率船队7次下西洋,到达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创了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堪称世界航海海史上的壮举。

答案:错元朝设置宣政院统辖吐蕃地区,从此,新疆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答案:错1206年,成吉思汗派兵攻灭西辽。

答案:错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东察合台汗国的蒙古人最终从游牧走向定居,从畜牧业转为农业,生产、生活、语言、文化、风俗、宗教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后来大都融合于畏兀儿人之中。

答案:对维吾尔族信仰伊斯兰教,不是当时民众主动改信和转型,而是宗教战争和统治阶级强制推行的结果。虽然这种强迫并不影响人们今天尊重维吾尔族群众信仰伊斯兰教的权利,但它是一个历史真实。

答案:对各民族在新疆地区经过长期诞育、分化、交融,形成了血浓于水、休戚与共的关系,都为开发、建设、保卫新疆作出了重要贡献,都是新疆的主人。

答案:对虽然明朝的直辖疆域不能与元朝相比,但海权思想的出现,进一步开阔了我国对疆域的认识。

答案:对元朝统治者继承了汉唐以来的正统观念,参照中原历代王朝的统治方式,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答案:对伊斯兰教传入新疆地区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排斥新疆民族传统文化,并一直保持着阿拉伯文化特征。

答案:错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

答案:对元朝建立以后,察合台汗国仍与中央保持着臣属关系。

答案:对1251年,元在新疆地区建立辽阳行尚书省,这是行省制度第一次在西域出现,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

答案:错我国历代疆域的发展都以陆地为主,并在唐朝达到巅峰。

答案:错“夫天下一统,华夷一家,何有彼此之间?”这充分说明,经过辽、宋、夏、金时期的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又经过元朝大一统的巩固与发展,中华整体观念已深入人心。

答案:对元明时期,佛教逐渐消亡,但其影响仍保留在新疆地区各民族生活习俗中。

答案:错伊斯兰教既不是维吾尔族天生信仰的宗教,也不是唯一信仰的宗教。直到今天,仍有一些维吾尔族群众信奉其他宗教,也有许多人不信仰宗教。

答案:对平定元初长达30多年的叛乱之后,为了恢复并发展新疆地区经济,元朝实施了以下()等措施。

答案:开展大规模屯田;积极发展手工业;积极发展商业1227年,成吉思汗去世,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后,窝阔台的后裔()和察合台的后裔()掀起了长达30多年(1268-1303)的叛乱,给各族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答案:海都;都哇1406年,明朝设立哈密卫,哈密卫的职责是:()

答案:奉朝廷指令代表朝廷管理当地日常事务;把守西部大门;保护东西交往的使节、商旅、僧侣的来往安全明朝建立后,明太祖朱元璋随即着手统一西域,在嘉峪关和哈密之间先后建立()等卫所以此支持管理西域事务。

答案:安定和阿端;曲先马和罕东;赤斤蒙古;沙州1347年,察合台汗国分裂为()两个部分

答案:东察合台汗国(1347-1570)以阿力麻里为中心;西部以撒马尔罕为中心,统治河中地区,后演变为帖木儿帝国。从明朝开始,统治者对国家的基本认识发生重大变化,“中国”被明朝统治者认定为国家通称,包括()。而国号“大明”仅指朱元璋建立的明王朝而已。

答案:传统意义上的“中国”;曾经称为“四夷”的少数民族区域,;凡是秦、汉、隋、唐、宋、元进入统一的区域;明朝时已经进入统一行政区划范畴的区域均为中国的国家疆域元代一批畏兀儿翻译家翻译汉文典籍。翻译作品给元朝的文化带来了新气象。著名翻译家有()等。

答案:迦鲁纳答思;阿鲁浑萨理;安藏元明时期,新疆地区宗教最典型的特点是延续了以()和()并立为主、多种宗教并存的格局。至16世纪初,又演变成以伊斯兰教为主、多种宗教并存的格局。

答案:佛教;伊斯兰教元明时期,在新疆地区生活的大量汉人、契丹人、女真人、党项人等,由于长期间居杂处,也逐步融入到()和()人中去了。

答案:蒙古人;畏兀儿人元明时期,我国大量()人等相继进入新疆地区,带来了不同民族的生产技术、文化观念以及社会风俗,在交流融合中促进了新疆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答案:汉人;蒙古人;女真人;党项人1644年,明朝灭亡原因是()。

答案:社会政治制度腐败;百姓负担过重;国家财政危机甚重;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各地纷纷爆发农民起义明朝统辖西域的主要措施有()

答案:设立哈密卫;册封各地的首领元代畏兀儿诗词成果丰硕,他们自愿慕效“华风”,以汉名为荣,用汉文创作,其代表人物有()

答案:贯云石;萨都拉;偰玉立元朝设置的军政机构有(),使得新疆地区与中原等地区的一体化程度得到显著加强。

答案:1280年元朝在高昌回鹘境内设北庭都护府;1282年,在伊犁设阿力麻里元帅府,统领天山北路;1286年,元朝派兵千人屯田别失八里,并设别失八里元帅府;1295年,元朝分别设置北庭和曲先塔林都元帅府与西域卫亲军都指挥使司分别镇护天山南北各地蒙古统一西域后,在天山南北设立各种军政管理机构和职官,行使对西域的管辖。例如:()

答案:达鲁花赤的设置;“行尚书省”的设置;军政机构的设立;设置很多水、陆驿站元代畏兀儿人定居中原以后,学习使用汉语汉文,畏兀儿文学家、史学家()因“笃好经史,手不释卷”,精通儒学,被元世祖忽必烈尊称作“廉孟子”

答案:廉希宪蒙古统一西域后,社会逐渐安定。成吉思汗在位时,将今新疆和中亚部分地区分封给其子察合台和窝阔台,封地隶属于()管理,首领由皇帝指定。

答案:中央西辽后期,政治日趋黑暗,实力逐渐衰落,属部各族渴望摆脱其控制,这为蒙古进入西域创造了条件。()成吉思汗派兵攻灭西辽。

答案:1218年元朝统治时期,新疆地区的农业也有了较大发展。至元末明初,汗国的统治者不再满足于简单质朴的游牧生活,而是逐渐趋向于()定居生活。

答案:农业在元代畏兀儿人()依照回鹘文创制了蒙古文。各民族文化频繁交流,促进了各民族的文化勃兴和社会进步。

答案:塔塔统阿畏兀儿农学家()撰写的《农桑衣食撮要》,是当时关于农学研究的重要著,作在我国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答案:鲁明善为了维护和改善新疆地区同中原地区的交通线,元朝在环绕天山南北的交通道路上设立(),使新疆地区同中原诸地保持了密切的商业往来。

答案:驿站中原地区传统纺织原料主要是丝和麻,宋元时期,棉花的种植才逐渐推广。棉花传入中原地区有陆海两道,陆道传自()地区。

答案:新疆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即大汗位,1271年改国号为元,1279年灭(),统一中国

答案:南宋随着蒙古人由游牧生活方式向农业定居生活方式的过渡,氏族部落组织形式逐渐解体,到叶尔羌汗国晚期,大批蒙古人融入()人之中,定居并从事农业生产成为他们的主要生产生活方式。

答案:畏兀儿元朝设(),以管理元朝货币在新疆地区的发行与流通。

答案:交钞提举司畏兀儿翻译家()不仅翻译了《尚书》《资治通鉴》等,而且将汉文医学典籍《难经》《本草》翻译成少数民族文字,进一步推动了中原医学在西域的传播。

答案:安藏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被尊称为成吉思汗,他就是()

答案:元太祖元朝设置()统辖漠北地区。

答案:岭北行省在伊斯兰教传入新疆之前,包括维吾尔族文化在内的新疆各民族文化早已在()沃土中枝繁叶茂。

答案:中华文化察合台汗国的蒙古人部落社会组织逐渐瓦解,在与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当地()人长期生活中,相互影响,为民族融合创造了条件。

答案:畏兀儿()的实施,巩固了元朝的统治,是秦以来政治制度的一大发展,对后来的国家政治制度影响深远。

答案:行省制度1514年,察合台的后裔()在叶尔羌(今新疆莎车)称汗,建立了叶尔羌汗国(1514-1680),统治着西部地区;

答案:赛依德()继位后,又征调大批汉军、新附军以及农民和工匠到新疆地区,为当地开发注入了新的活力。

答案:忽必烈哈萨克人分布在我国新疆地区西北部和中亚广阔的地域,各部落按系谱分为()“玉兹”,可汗任命其子弟或宗亲担任玉兹的首领。

答案:三个元代在新疆地区的屯田以()为主,也有民屯。在新疆地区从事屯田的,包括汉人、畏兀儿人、蒙古人、党项人、契丹人、女真人等诸多民族。

答案:军屯()在兰州、凉州、甘州、宁夏、大同等地设置“马市”,以便新疆地区与中原等地的贸易。

答案:明朝明末清初,伊斯兰教苏菲派在新疆地区传播过程中吸纳了当地流行的原始宗教、萨满教、祆教、佛教、景教等诸多因素,并进行掺杂糅合,形成了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可以说是新疆地区古代先民对新疆多种宗教信仰的融合和延续。

答案:麻扎和麻扎朝拜元朝时期新疆地区主要归属于()管辖。

答案:察合台汗国1368年,朱元璋领导的农民军推翻元朝,建立明朝,定都()。

答案:南京叶尔羌汗国存在了166年,历11代汗王,1680年被()灭亡。

答案:准格尔部元代,维吾尔族先民在汉文史籍中被称为(),分布于嘉峪关以西及天山以南的广阔地域内,主要聚居于哈密、吐鲁番、别失八里、火州、柳城(今新疆鄯善县鲁克沁镇)、于阗、哈实哈儿等地。

答案:畏兀儿1251年,元宪宗建立别失八里等处行尚书省,同时设立了阿姆河行尚书省。这是()第一次在西域出现。

答案:行省制度蒙古人原来信仰萨满教和藏传佛教。1347年秃黑鲁帖木儿即位东察合台汗国可汗后,以高压政策使大量蒙古人都改信了()教。

答案:伊斯兰元朝在中央设立()管辖全国行政事务。

答案:中书省元朝统治者“以汉法治中原”,依照()的统治方法,实行了一些鼓励生产、安抚流亡的措施,农业、手工业生产逐渐恢复,商业发展迅速,商品流通活跃,海外贸易的扩展范围比前朝大增。

答案:中原王朝元朝为加强对天山南北的管辖,除设置军政机构外,还设置很多(),以加强同内地的联系。

答案:水、陆驿站1986年,新疆且末县苏伯斯坎遗址出土了由元代人手抄的()。出自我国古代的经典爱情作品流传到塔里木盆地,说明中原地区与新疆地区文化的互动交融,也彰显了元明时期中原文化在新疆地区的重要影响。

答案:《董解元西厢记》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派兵消灭了陕西、山西、四川等地对抗势力,并深入漠北追歼元朝残余势力,()年基本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

答案:1387年元朝专门在新疆地区设立()进行贸易。

答案:集市元朝在新疆地区主理司法诉讼的机构是()

答案:提刑按察使司元朝蒙古在各地设置的最高监治长官,负责“籍户口,收赋税,签发兵丁”的机构是()

答案:达鲁花赤元朝在新疆地区以丁为单位征收赋税与在中原地区以户为单位征收赋税稍有不同,但两者的性质基本一致,都是征收()税。

答案:人头税“中国”指称超越了“夷”“夏”民族分野,超越了汉唐等王朝体统,是包含了我国历代王朝疆域内()统一国家的通称。

答案:多民族1406年,()设立哈密卫,自此哈密正式成为明朝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卫所。

答案:明朝叶尔羌汗国时期,()确立了明朝在西域的政治威慑和影响力,是明朝与叶尔羌汗国关系史中的一项主要内容,也是叶尔羌汗国对中央政权认同的象征。

答案:朝贡贸易元明时期,新疆地区各民族进一步融合,尤其是()的蒙古人基本和畏兀儿人融为一体,为畏兀儿补充了新鲜血液。

答案:察合台汗国明代畏兀儿著名音乐家、诗人阿曼尼莎汗整理的(),使之更加成套化、定型化,共包括了170多首歌曲和舞曲、72首器乐间奏曲,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珍品。

答案:《十二木卡姆》元代还有大批畏兀儿人来到中原,他们尊崇儒学,学习汉文化已蔚然成风。如今天湖南()县的维吾尔族,就是高昌回鹘的后裔。

答案:桃源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答案:第一个彰显出中国和平友好、和谐相处的文化精神,同时也标志着中国海权思想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典型历史事件是()。

答案:郑和“七下西洋”宗教同所在社会相适应是宗教生存发展的趋势和规律。无论本土宗教还是外来宗教,都要不断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充实时代内涵。

答案:对顺治、康熙时,清政府对西藏地方藏传佛教格鲁派首领达赖、班禅分别册封。()

答案:对清政府派驻新疆地区的伊犁将军以及各参赞大臣、办事大臣、领队大臣等官员,主要由蒙古人担任。()

答案:错新疆建省对于维护祖国统一和边疆安全稳定,防止外来侵略势力觊觎、渗透和分裂,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答案:对清政府对新疆地区的治理,大体以1884年新疆建省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实行统一的郡县制,后期实行军政合一的军府制。

答案:错由于宗教世界观与无产阶级世界观截然对立,所以,宗教可以与社会主义社会不相适应。

答案:错公元1644年,即顺治元年,清军入关并定都北京。()

答案:对为巩固西北边防,清朝从东北及内地省区调拨满洲、察哈尔蒙古、锡伯、索伦(今达斡尔族)等官兵携眷到新疆长期驻守,对他们仍按八旗制度进行管理。()

答案:对1840年爆发的中英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

答案:错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答案:对新疆建省第一次使新疆实现了与祖国内地行政制度的完全统一,但新疆天山南北行政制度的仍然存在着差异。()

答案:错清政府对于天山北部和东部的汉、回族聚居区推行满州相同的八旗制度()

答案:错对伊犁维吾尔族农民,清政府实行按户征收粮食的办法。()

答案:对伊斯兰教传入新疆地区以后,已经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所包容所融合,清朝时期已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伊斯兰文化。

答案:对在天山南部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是维吾尔族农民,清政府对这一地区原存在的“人丁税”(也称人头税),清政府仍旧照过去的办法征收。()

答案:对1644年,多尔衮率清军攻入北京,明朝灭亡。()

答案:错清代新疆,张贴年画不仅成为汉族民众过春节的习俗,也成为满族、锡伯族等民众的时尚。()

答案:对19世纪后半期多次扩建而成的喀什艾提尕尔清真寺,不仅有拱北式寺门,内饰还有佛龛形状。体现了多种建筑文化交汇融合。()

答案:对清末,哈萨克族在今塔城、伊犁、阿勒泰、昌吉、玛纳斯、乌鲁木齐、奇台、木垒、巴里坤等地都有分布。()

答案:对清朝后期,从境外进入新疆地区的民族有()。

答案:乌孜别克;俄罗斯;塔塔尔1865年1月,浩罕汗国军官阿古柏入侵中国新疆地区,并在()等国支持下建立了侵略政权。

答案:沙俄;英国;土耳其清代是中国版图基本定型的重要时期。努尔哈赤与皇太极时期统一()。

答案:东北;漠南蒙古;乌苏里江诸部族清末,新疆具有近代性质的厂矿陆续出现。其中规模较大的有塔城金矿、独山子油矿、孚远铁矿、于阗金矿等,这些厂矿采取()等形式进行经营。

答案: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私人自办东归后的土尔扈特部众被清政府安置在()精河、阿尔泰等地。

答案:巴音布鲁克草原;开都河流域;和布克赛尔;乌苏清代是中国版图基本定型的重要时期。1683年,清朝统一()。1727年,清朝在()设立驻藏大臣,加强了对这一地方政务的管理。1755年,清朝平定()势力,统一西北广大地区。()

答案:台湾;西藏;准噶尔清朝统一新疆地区后,为巩固统一、改变天山以北人烟稀少的局面,清政府实行()并行的政策,以巩固边防。

答案:移民实边;屯垦戍边被誉为中国少数民族三部最著名的史诗是()。

答案:柯尔克孜的英雄史诗《玛纳斯》;蒙古族卫拉特英雄史诗《江格尔》;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清朝统一新疆地区后,逐渐展开大规模屯田。屯田的形式主要有()。

答案:兵屯;犯屯;民屯;回屯与旗屯乾隆执政时,从1755--1759年,清政府先后平定在新疆发生的多次叛乱,它们是()。

答案:准噶尔达瓦齐之乱;阿睦尔撒纳叛乱;大小和卓叛乱清朝是新疆地区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清政府在新疆实行通用的语言文字有()。

答案:满语文;汉语文;维吾尔语文清朝中央政府主持并由皇帝亲自命名的全疆性通志主要有()。

答案:《钦定皇舆西域图志》;《钦定新疆识略》清朝时期,内地各省特别是()两省的部分回族居民迁移到新疆地区驻守、屯田、生产、经商。

答案:陕西;甘肃清朝时期,我国已经形成了佛教、道教和()等五大宗教并存的格局。

答案: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清末,为了解决南疆少数民族语言不通的问题,迪化设立了()

答案:维吾尔师范学堂收复新疆后,最早提出在新疆建省主张的是()

答案:左宗棠至19世纪末,已有13个主要民族定居新疆地区,形成以()人口居多、多民族聚居分布的格局。

答案:维吾尔族清朝时期,维吾尔、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等民族多以()图案来装饰建筑、服饰、毡毯、刺绣等

答案:剪纸对历代新疆屯田进行比较,规模最大、人数最多、成效最显著是()

答案:清代清朝特设的管理边疆少数民族事务的中央机构是()

答案:理藩院在哈萨克族的宗教活动中还保留了自然崇拜、祖先崇拜、萨满等原始信仰形式,这些信仰与()并存传播并无冲突。这种情况在柯尔克孜族中也同样存在。

答案:伊斯兰教当今,塔吉克族主要分布在新疆()。

答案:塔什库尔干自治县为了发展北疆农业经济,清政府组织招募南疆维吾尔族农民赴()屯田,此地遂成为维吾尔族一个新的聚居区。

答案:伊犁1880年,清廷派()与沙俄谈判,最终于1881年收回被侵占达10年之久的伊犁。

答案:曾纪泽清朝前期,经过“康雍乾”三代励精图治,形成了“康乾盛世”,我国经济总量达到()

答案:世界第一1771年,()带领土尔扈特部东归回到故土中国。

答案:渥巴锡1766年,锡伯族军民数千人移居伊犁河南岸的(),开荒造田种地生产,是旗屯的典型代表。

答案:察布查尔()是清政府处理伊斯兰教事务的基本政策。

答案:政教分离1758年施行兵屯以来,乌鲁木齐等水利建设主要表现在农田水利与水磨业的发展。清代乌鲁木齐官办水磨集中之处是现今()

答案:水磨沟公园喀什香妃墓的廊柱纹饰中的生命之树、莲花、石榴纹、“喜相逢”图案等,体现了()对维吾尔雕刻艺术的影响。

答案:中原文化1865年1月,柯尔克孜族人民从()起兵,包围了阿古柏占据的喀什噶尔回城,打响了反击阿古柏入侵斗争的第一枪。

答案:英吉沙尔新疆建省后,土地制度、赋税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革。仿照内地,推行()之法。

答案:摊丁入亩1884年11月17日,清政府在新疆地区建省,取名“新疆”,意为()。

答案:故土新归1864年10月,中俄签订了(),割占中国西北部边疆44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

答案:《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清代末期的,中亚浩罕汗国侵犯我国塔什库尔干地区,遭到以()库尔察克为代表的各族人民的坚决反击。

答案:塔吉克族在中国历史上,与西方国家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是()

答案:中俄《尼布楚条约》伊犁阿齐乌苏大渠浚通后,使20万亩的荒地得到开垦灌溉,促进了当地农业的发展。时至今日,伊犁人民都亲切地称之为()。

答案:林公渠1855年,在新疆塔城地区发生了火烧()。

答案:沙俄贸易圈事件1764年,清政府从盛京等地征调()官兵1018人,连同他们的家属共3275人,西迁至新疆的伊犁地区进行屯垦戍边。

答案:锡伯族乾隆末年,为了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互通,清政府下令专门编纂了()。

答案:《御制五体清文鉴》为巩固西北边陲,清政府1762年惠远城设立()。

答案:伊犁将军府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后,中国沦落为()。

答案: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75年至1877年,()率领清军,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收复了除伊犁之外的新疆地区。

答案:左宗棠18世纪中叶,清朝统一新疆地区后,哈萨克人中的()归附清朝,成为中华民族中的一员。

答案:中玉兹及大玉兹明末清初,在卫拉特蒙古上层的推动下,()很快在天山以北兴盛起来,并一度影响到天山以南部分地区。

答案:藏传佛教格鲁派17世纪30年代,原先游牧于我国天山北部草原的西蒙古土尔扈特部,以及部分和硕特部众,西迁到(),并建立了土尔扈特汗国。

答案:伏尔加河流域清乾隆时期,新疆吐鲁番出现了一位维护祖国统一的维吾尔族英雄,他是()

答案:额敏和卓清朝收复新疆后,为解决语言不通导致的“官民隔绝”问题。广置义塾,教习汉文,首任巡抚刘锦棠认为应从()抓起。

答案:维吾尔族的儿童今分布在今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乐市、温泉县等地的蒙古人,是清政府于1762、1763年两次调遣()官兵的后人。

答案:察哈尔蒙古1902年起,伊犁将军长庚正式组建了(),成为日后维持新疆地方治安的一支重要力量。

答案:巡警公元1616年,女真贵族()建立大金政权,史称后金。

答案: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建于清乾隆年间的乌鲁木齐陕西大寺,最大特点是将()与()巧妙地结合。①伊斯兰建筑②阿拉伯建筑③中国古典建筑④哥特式建筑

答案:①与③清朝统治者大力提倡汉语汉字,()下令设立正音书院,教授以北京语为标准的“官话”

答案:雍正新疆建省后,首任布政使是(),省城定在迪化(今新疆乌鲁木齐)。

答案:魏光焘清代新疆文化事业的发展,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一大批()问世。

答案:志书的编撰清代,新疆地区的边塞文化独具风采、盛极一时。不少文武官员、文人学士,任职或发遣到新疆地区后,面对新的环境有感而发,写了不少诗文。其中代表人物有洪亮吉、林则徐与()

答案:纪晓岚公元1635年,皇太极改女真为(),并于次年称帝,改国号“金”为“清”。

答案:满洲新疆的扎萨克制度主要在平定准噶尔部之前即已归顺清朝的哈密、吐鲁番维吾尔人中以及卫拉特蒙古中的()实行。

答案:土尔扈特部1871年7月,乘新疆浩罕之乱,()入侵新疆伊犁,把伊犁变成其殖民地。

答案:沙俄清代柯尔克孜族在主要生活在天山西段的中亚地区,当时被称为()。

答案:布鲁特()是民族分裂主义和暴力恐怖主义的思想基础,是严重危害新疆稳定和安全的浊流。

答案:宗教极端思想新疆建省后,布政使王树枏编纂的()是第一部全省通志。

答案:《新疆图志》辛亥革命至新中国成立初期,新疆地区依旧延续了以伊斯兰教与佛教并立、多种宗教并存的格局。()

答案:错民国时期,无论是“泛伊斯兰主义”等错误思潮的冲击,还是受帝国主义列强殖民扩张而进入新疆的天主教、基督教等的影响,都没有改变新疆地区多种宗教并存的格局,也没有改变多种宗教吸收融合、平和包容的关系和中国化的根本方向,交融共存始终是新疆地区宗教关系的主流。()

答案:对1955年,在中国共产党和新疆各族人民的努力下,新疆和平解放。()

答案:错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人入疆后,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革命进步和民族团结的思想蓬勃发展。这一时期,新疆各族人民与全国各族人民同仇敌忾,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达到新的高度。()

答案:对辛亥革命至新中国成立初期,新疆各民族文化开始向现代转型,尤其是中国共产党人进入新疆后,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广泛传播,各民族的祖国认同和中华文化认同达到新的高度。()

答案:对1944年8月至1949年10月,新疆昌吉、吐鲁番、阿勒泰三个地区维吾尔、哈萨克等各族群众发起反对军阀、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和帝国主义侵略的武装斗争,通常称之为三区革命。()

答案:错民国时期,新疆地区经济整体发展缓慢,初步建立起了工业体系。在中国共产党人的有力推动下,新疆工农业有了一定的发展。()

答案:对促进宗教关系和谐是新疆稳定繁荣的历史经验。必须坚持各宗教一律平等,任何宗教不得超越其他宗教享有特殊地位。()

答案:对民国时期,全国处于动荡之中,英国、日本、土耳其等外国势力也对新疆进行渗透与侵略,但新疆始终处在中央政府的管理之下,始终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答案:对由于新疆多民族多宗教并存、多种势力渗透的特殊性,三种不同性质的矛盾和斗争往往交织在一起,我们必须客观、全面、辩证地分析和判断,把它们区分开来。()

答案:对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都始终坚持政府管理宗教事务,同时,宗教可以干预政治。()

答案:错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答案:错民国时期,虽然局势动荡,但新疆一直处于中央政府的管理之下。()

答案:对辛亥革命至新中国成立初期,新疆地区深受“泛伊斯兰主义”错误思潮的影响,伊斯兰教与其他宗教的关系出现了紧张局面,改变新疆多种宗教和谐共处、交融共存的格局。()

答案:错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终于推翻了()反动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纪元。

答案: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民国成立以后,为了摆脱财政支绌的局面,1912年新疆成立财政司,颁发《征收粮草章程》采取了()等措施,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

答案:限制地方官对百姓的经济盘剥,免除捐款;严禁官卖蚕种,严禁苛索“鞋脚钱”等杂税;革除重复征收粮食贸易税和税收舞弊行为民国时期,新疆的行政建制工作不断推进,逐渐与内地趋于一致。1913-1914年,北洋政府宣布废除府级行政建制,确立了()三级地方行政体制。

答案:省;道;县抗日战争中,新疆各族人民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在()等领域作出重要贡献。

答案:为建设抗战大后方;开展抗日捐献;保障国际援华交通线畅通金树仁主政新疆工作时期,其文化政策方面较杨增新稍显积极,但教育总体落后的状况依然如故,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其主政期间()

答案:吏治腐败;财政崩溃;民族矛盾激化在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新疆先后经历了()(1912-1928年主政)、()(1928-1933年主政)、()(1933-1944年主政)以及国民党统治新疆时期(1944-1949)。

答案:杨增新;金树仁;盛世才1924年,迪化成立省立俄文法政专门学校,这是当时新疆的最高学府,入学学生有汉族、回族、维吾尔族、满族和锡伯族等,课程包括俄文、刑法、宪法、国际法、世界语等。该校的建立在当时积极影响有()

答案: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新疆地区高等学校的发展;解决了急需的俄语翻译人才。;有利于促进新疆教育文化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各民族的科学文化素养在孙中山的领导和影响下,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朝封建专治统治。但胜利果实很快被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军阀所窃取,全国陷入军阀割据混战,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三座大山依然沉重地压在中国人民身上。

答案: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1939年8月,著名文艺工作者赵丹、徐韬、王为一、叶露茜、俞佩珊等人来到迪化,加入新疆文化协会成立了“新疆实验剧团”,在新疆上演了许多优秀的戏剧作品,其中反映抗日战争的剧目有()。

答案:《故乡》;《突击》;《血祭九一八》;《劳军》三区革命分前后两期,前期(1944年8月至1946年6月)犯有严重错误,在这一时期,使三区革命误入歧途的重要原因有()

答案:缺乏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苏联别有用心的干预;混入革命队伍的民族分裂主义分子一度窃取领导权,煽动民族对立,建立分裂政权中国革命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的命运早已同()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

答案: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对于民族分裂活动,要看到他们的本质是(),给各族人民带来了沉重灾难,是我国稳定和发展的严重祸害,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敌人,必须予以唾弃和鞭挞。

答案: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仇恨和隔阂;反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制度民国时期,西北文化建设协会设在迪化的编译馆,出版汉文、维吾尔文两种版本的()等报刊杂志,对各民族普通群众开展文化知识普及。

答案:《天山画报》;《文摘》;《少年知识》;《天山文艺小丛书》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全国各地纷纷响应。1911年底至1912年初,新疆积极响应辛亥革命,相继爆发(),同全国人民一道推翻了封建帝制。

答案:迪化起义;伊犁起义民国时期,国民党统治下新疆社会危机的表现有()

答案:官吏腐败,社会混乱;贪污、赌博、吸毒盛行;国民党新疆当局不断增加苛捐杂税,社会矛盾不断激化;恶性通货膨胀,财政赤字严重1935年,迪化有线广播电台正式设立,成为新疆文化传播迅捷的媒体工具。迪化有线广播电台成立的作用包括()。

答案:扩展了新疆各族人民的知识面;有利于革命文化的快速传播;有利于爱国主义情怀与中华民族精神在新疆的广泛弘扬三区革命分前后两期,后期为1946年6月中旬至1949年10月,在中国共产党影响下,以阿合买提江、()等为代表的进步力量掌握了三区革命领导权,于1946年废弃“东突厥斯坦共和国”的旗号,主动与中国共产党联系,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把三区革命引向正确轨道,汇入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洪流。

答案:阿巴索夫1949年9月,三区改派()三人作为新疆代表参加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

答案:赛福鼎、阿里木江、涂治自1934年始,新疆陆续成立了包括12个民族的9个文化促进会。新疆各族文化促进会的建立在当时社会起到的最重要的作用是()

答案:在各族基层群众中传播中国共产党的各项抗战政策和理论思想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1939年1月,著名民主人士()应邀来新疆,担任新疆学院院长。在共产党人和爱国进步教员的培养和影响下,新疆学院的大批有志青年学生很快成长起来并走上革命道路。

答案:杜重远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决定》,确定每年()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答案:9月3日1944年9月15日,邓力群进入迪化,同新疆警备总司令陶峙岳、新疆省政府主席包尔汉商谈新疆和平解放问题。在此期间,建立了(),为党中央随时掌握新疆各方面情况,领导新疆和平解放提供了重要决策依据。

答案:力群电台1924年,中国共产党与()展开合作,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

答案:中国国民党金树仁主政新疆时期,上台不到三年,全疆就陷入动荡和战乱,其原因不包括()。

答案:兴修水利,注重农业经济发展民国时期,中国资本主义经济曾出现过比较明显的发展,但从总体上看,社会生产力的性质没有重大变化。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优势地位的,仍然是()。

答案:封建经济1929年,军阀割据之际,新疆回部八王上书国民政府:“我回族亦五族之一分子,国家存亡荣辱有关。敝部各王公将领爱国之心不后于人,一旦国家有事,愿征精兵贰百万,以备国防、援助政府而强我中华神州。”表明了()。

答案:回部八王对祖国的赤胆忠心1912年1月初,以杨缵(zuǎn)绪为首的革命党人在伊犁发动起义成功,成立新伊大都督府。5月,北洋政府任命()为新疆都督,主持与伊犁革命党人的和谈。

答案:杨增新1936年4月,在共产党人的帮助下,主政新疆工作的()制定了“反帝、亲苏、民平、清廉、和平、建设”六大政策,为促进抗战起到了积极作用。

答案:盛世才1931年,日本侵略者发动了(),挑起了侵华战争,这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答案:九一八事变在1918年呼图壁县第一任县长张衔耀主持重修的真武阁中,南有财神,北有如来佛像,庙内脚踩龟蛇的却是道教真武大帝。这一现象说明了(

)

答案:这一时期,新疆的道教与内地一样,呈现出诸教杂糅的形式。从1912年至1949年,中华民国新疆省各级军政机构设置,虽参酌边疆情形有所变通,但总体上仍是遵照中央政府的有关法规、规定办理,变通之处也必经中央政府核准,充分体现了()

答案:中央政府对新疆一脉相承的统辖关系()是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宣传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创办的报纸。该日报为四开小报,有汉文、维吾尔文、蒙古文、满文四种文版,是中国第一份多语种革命报纸,也是新疆第一份报纸。

答案:《伊犁白话报》1941年,在共产党人和文化名人张仲实、茅盾(沈雁冰)、杜重远的支持和指导下,新疆学院师生共同主办综合性的进步刊物()。

答案:《新芒》策勒村事件是在革命党人带领下,以()人民为主进行的反对俄国侵略的爱国行动。

答案:维吾尔族()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但是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并没有改变。

答案:辛亥革命1938年,反帝会在进行第二次改组后,任命共产党员黄火青为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