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_第1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_第2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_第3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_第4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本单元的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感受自然之美”这个主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观潮》《走月亮》

《现代诗二首》《繁星》四篇课文组成。目的是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中那么多绮丽的自然风

光和奇妙的自然现象,能使学生油然而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

2、单元教学目标

(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并能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含义。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悟作者的情感。

(3)能引导学生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之美。

(4)掌握诗歌的特点,激发学生写诗歌的兴趣。

3、单元重点、难点

(1)能引导学生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之美。大潮的壮观,充满诗情

画意的散文《走月亮》,无不充盈着快乐、幸福之情。通过阅读,感受《现代诗二首》中晚

秋的美和小花牛的可爱。充满童真、童趣的《繁星》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教

学时注意引导学生了解景物引发的联想和不同感受。

(2)教学时应通过反复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置身其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学习并运用

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抒发观赏景物时的感受。

4、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内容教学要点课时教学建议

1观潮本课描写了钱塘大潮的壮美。重21.通过初读一研读一熟读

点是感受钱塘江大潮汹涌而来的程序引导学生体会钱塘

的壮观气势。江大潮的景观之奇。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引

领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走月亮本课描写了阿妈牵着“我”的小21.结合图片,引导学生透

手在月光下散步的美好情景,重过文字想象画面。

点是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2.让学生在轻声读、自由

会“我”与阿妈浓浓的亲情。读的同时边读边想象。

3现代诗二首本课描述了晚秋的美和小花牛1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

的可爱,重点是通过有感情的朗朗读能力,赏析诗歌的能

读课文体会作者在诗歌中表达力和想象能力。

的感情。

4*繁星本课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1L通过启发、点拨的方法

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引导学生品味课文中的各

点观看繁星的情景。重点是学习种修辞手法。

并运用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2.结合图片引导学生体

抒发观赏景物时的感受。学习并会作者观赏景物时的感

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受。

法,表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口语交际:我们与环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以''我们1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去观

境与环境”这个话题进行讨论。重察发现自己身边的环境问

点是指导学生在情境中讨论交题。

流时的条理性、应对性和合作2.小组合作法去讨论制订

性。懂得环境对人类的重要作解决环境问题的办法。

用,确立环境保护意识。

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本次习作的内容写一写自己喜21.指导学生联系实际选择

方欢的一个好地方。重点是指导学身边的美景。

生具体有序地写出自己推荐的2.结合课文提示对习作进

地方和推荐理由。行指导。

3.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表

达习作。

4.互评法互相点评习作。

语文园地本次语文园地的主要内容是根21.引导学生在回顾课文内

据语言描写调动听觉、视觉等各容的基础上,调动感官,

种感官想象画面;根据四字词语激发联想和想象。

想象画面;能用一定的词语描写2.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讨

事物;书写楷体字;积累古诗《鹿论交流。

柴》。重点是培养学生联想和想3.指导学生朗读背诵,结合

象能力,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运用图片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词语写句,同时引导学生积累古

诗。

1.观潮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

2.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体会当时人们的心情。

3.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提高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课前准备:

1.收集有关钱江潮的资料。

2.读课文五遍以上,给生字注音。

3.抄写本课字词和优美句。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

人震撼。)

教师介绍: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公里,河域面

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看,今天

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

2.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声你觉得钱塘江潮怎么样呢?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说得

真不错,这篇课文的作者在他眼里的钱塘又是怎么样的?自由读课文,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

体现钱塘江特点的词语。(让学生看黑板板书)

3.(板书:天下奇观)理解奇观。

“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天下奇观”的“观”呢?打开字典查一查。

师:很少有人能看到这壮丽的景观,你们想不想把自己了解到的说给大家听?课文中有许多

形象的词语,咱们讲的时候会用到,打开书,在写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用了很多形象的

词语,你动笔画一画,然后在小组读一读。要放弃自己不成熟的想法,听取别人的建议。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

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

众不同?(请查阅资料的同学介绍“潮的形成”、“潮的气势”“或观潮最佳地点”)

师:我有一个问题,我想问你为什么要在八月十八日观潮?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预习情况。

①读准多音字:

闷(m3n)雷薄(b6)雾风号(hdo)浪吼

涨(zhang)起颤(chan)动

②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横贯山崩地裂人声鼎沸漫天卷地

③指名读课文,正音。

④同桌互读,评定等级。

2.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介绍钱江潮。

3.理清文脉。

①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②同桌交流。

③说说各段的段意。

三、理清叙述顺序

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板书)

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板

书)

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

四、板书设计:

观潮

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

(时间顺序)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这节课,我们继续

学习《观潮》。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

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象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

二、提出质疑

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三、细读课文,品味赏析

1.师生交流,品读。

潮来前:笼罩薄雾风平浪静(板书)观潮

潮来时:闷雷滚动一条白线浩浩荡荡山崩地裂

潮退时: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在这个环节,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朗读来体会钱塘江大潮来前的平静、美丽,来时的汹

涌、雄伟,去时的余威未减。同时,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等词义,体

会作者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

2.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板书:笼罩白雾风平浪静)指导朗读。

3.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感受到的?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

4.小组合作学习。

(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

5.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句独

特的感悟。注意品读结合:

(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板书:远近)

(2)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

白线。潮虽远,但气势已现。(板书:声如闷雷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

(3)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很快移来,拉长、变粗、横贯

江面,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看图片)“白浪翻滚”、“水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

气势越来越大。犹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看图片)(板书:白浪翻滚山

崩地裂)(看录像片断)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

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

(4)指导学生背诵:背自己喜欢的句子。

6.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读第五自然段体会。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

“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

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指导学生朗读。(适时板书:

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7.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四、总结

1.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如果你是

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

2.编导游词,然后向同学们介绍。(可以加上自己收集的材料内容)

3.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小结

4.作业。

(1)按一定顺序,写一个描写景物(或景观)的片断。

(2)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

五、板书设计:

1、观潮

潮来前笼罩白雾风平浪静

潮来时远声如闷雷远处白线

近白浪翻滚山崩地裂

潮退后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六、教学反思:

2.《走月亮》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中的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词语。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月色下的美好意境,培养学生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能力,背诵

课文。

(二)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月光下作者获

得的无限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1、正确读写“鹅卵石”“葡萄”“新鲜”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自然段。

3、通过朗读感悟走月亮的意境,体会“啊,我和阿妈走月亮”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

课前做好预习,了解“走月亮”的习俗。

四、教学过程

(一)回顾古诗,引入新课。(课件)

1、同学们好,学习新课前先让我们回顾一下上节课学过的几首和明月有关的诗。(播放课件:

《暮江吟》《鸟鸣涧》《月夜忆舍弟》《春江花月夜》)

读着这些优美的诗句仿佛将我们带入了将月夜的清幽空寂,月色的绚丽多彩,月下的淡淡情

愁之中。(播放课件:四张图片)

2、一轮明月,古往今来无数的文人墨客为之沉醉,为之赞叹。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和明

月有关的散文《走月亮》,作者是吴然。(播放课件:吴然)

吴然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散文家。

主要作品有《走月亮》、《火把花》、《一碗水》、《天使的花房》《我的小马》等十多部。40余

篇作品选入小学语文教科书,是我国当代作品入选教科书最多的作家之一。

3、我们今天要学他的,走月亮,读一读题目,通过预习你知道什么是走月亮吗?(播放课

件:走月亮)

(生:走月亮是我国南方特有的风俗。指的是在月光下散步的情景。)

文中写的是谁又是怎么走月亮的呢?

说得好,我和妈妈手拉着手在洒满月光的田间小路上散步。课文用诗一般的语言,把我们带

到了乡村迷人的月色之中。大家是不是非常喜欢呢!那好,让我们来学习课文,一起和作者

去体验《走月亮》的快乐吧。

(二)自学检查课文。(课件3)

请你读几边课文,一定要把字音读正确,标出你不明白的地方。(播放课件:请你自由读几

遍课文)

同学们读完了,请你读一读生字词(播放课件:词语)

运载泼剌汩汩淘洗柔和风俗香甜浇灌

蚕豆稻穗银毯月盘牵着低垂气息闪烁

坑坑洼洼闪闪烁烁月影团团

注意“运载”的“载”在这里读第四声,运载。(播放课件:词语)

“泼刺”是象声词,形容是在水里跳跃的声音。(播放课件:词语)

我们一起读一读词语。

3、要求认的生字,你再读读,(播放课件:生字)

淘洼灌蚕穗毯烁

盘柔牵俗兔银

生字都不难!自己想办法记住它们。

要求写的字中,兔子的“兔”是象形字,最后面的点可不能忘,那是小兔子的尾巴。(播放

课件:兔)

哪个字不好写?“柔”字要注意上面是个矛,我们看笔顺。(播放课件:柔)

生字一定要记牢。(播放课件:生字)

4、请几位同学读课文,大家听清字音。(播放课件:请几位同学读课文)

有几个句子不好读,跟老师读一读。(播放课件:句子)

5、在你读课文时,有那些不明白的地方,请同学们来汇报。

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有:(播放课件:问题)

①“洱海”是个海吗?它在哪?

②月亮为什么有时圆,有时是月牙呢?

③课文中为什么多次写,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播放课件:金钥匙)自读课文中发现的问题,有的是知识性的问题,可以查资料或请教别

人。如果有的问题与课文内容关系不大,可以放一放,以后再解决。有的是关于理解课文的

重要问题,要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解决。一般这类问题,应与课文的主要内容,人物的思想

感情密切相关。

同学们提出的第一题,有位同学说他查到河海的资料了。请看:(播放课件:洱海图片)

(生:洱海,它是一个形状像耳朵的淡水湖。在云南省大理市内,西面有点苍山,东面有玉

案山,气候温和湿润,是一个景色迷人的风景区。)

通过查资料我们解决了第一个问题。(播放课件:问题)

第二题与课文关系不大以后再解决。

第三题,就是这一课的一个重要问题。

(三)读课文,理清文章大致顺序。(课件)

那么文中写了几次“啊,我和阿妈走月亮呢?“,对,是四次。

请认真读一读读这四部分,想一想,每一次我和阿妈是在哪走月亮?

读了课文,你知道了吗?(播放课件:四次标题)

第一次,是在小路上走月亮。

第二次,是在小溪边。

第三次,是在田域上。

第四次,是只是静静地走着。走过了许多地方。

(四)分部分学习课文(课件)

“啊,我和阿妈走月亮”这句话将我和阿妈走过的这些地方很自然串连在一起,使这篇文章

结构清晰,自然。那么,我每到一个地方看到些什么,听到些什么,又有怎样的感受呢。(播

放课件:每到一个地方看到什么25)

1.学习第一部分,小路上走月亮

(1)请你读一读课文的第一部分,边读边体会吧。(播放课件:第一二自然段)

读了这一部分,你能说说“我”在小路上走的感受吗?

(我感觉夜晚在小路上走非常美。一轮明月渐渐地从河海那边升起来了,皎洁的月光柔和地

照在点苍山,大青树,还有村头大道和小路上)

多美的乡村月夜呀!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这部分内容吧。

读的时候是不是要很大声音呢?不能啊,为什么呢?山村的夜晚很安静,应该用低缓、柔和

的语气来读。好,听老师读一读,自己练一遍。

(2)小结:第一部分我和阿妈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月亮,一起融入了着宁静而柔美的

夜色中。

2.学习第二部分小溪边

⑴走啊走着,我们来到小溪边,请读读第二部分。(播放课件:三四自然段)

(2)在溪边我又看到什么,想到了什么呢?

(我看到小溪水的景象,想起白天在这里玩耍的情景。)

⑶你最喜欢里面的哪些句子?(播放课件:细细的溪水)

(我最喜欢:“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

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从你的读中我们感觉到小溪很美,你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么?(播放课件:小溪图)

(我想到溪水很清,山草和野花的香味飘荡在空中,月光倒映在水中,水流,他们也在流。)

是啊,水在流,香味在流,月光也在流,此情此景,令人沉醉。我们来读读这句话。

每个小水塘里都“抱”着一个月亮,为什么说“抱”呢,看图想一想。(播放课件:每个

小水塘)

(是因为许多鹅卵石中间,有一些水,是个圆圆的小水塘,水面上映着月亮倒影,就像环抱

着月亮一样。)

这是什么修辞方法?对,拟人。无数的小水塘,像妈妈一样紧紧地抱着无数的小月亮,多温

馨,多可爱。一起读读这些句子吧。

(4)大家想不想也到小溪边看看呀?请欣赏。(播放课件:画面)

看了画面你想说什么。

是啊,潺潺流淌的小溪,美丽迷人的野花,在这样的小溪边漫步,多快乐呀。(播放课件:

三四自然段)

这么美的句子,你能读一读,并且背下来么?

让我们随着音乐背诵这部分吧。

3.学习第三部分

我和阿妈沿着小溪走啊走,来到田填上,我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呢?请自己读读第三部

分。(播放课件:听到看到闻到)

谁来说说?

听到:秋早唱歌,夜鸟拍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沟水汩汩。

看到:沉旬旬的稻穗,像很毯的稻田。

闻到:果子的甜香。

这鱼儿的欢跃,果子的甜香,沉甸甸的稻穗,都向我们在报告着一个令人振奋的喜讯一一丰

收,这是多么令人激动啊,我们读时应该读出什么语气呢?

对,读出丰收的高兴,喜悦让我们随着音乐来读读这部分。

4.学习第四部分

走过了田展,走过了溪边,走过了许多地方。读一读最后一部分。(播放课件:最后两段)

(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走过石拱桥;走过月影团团的果园,走过庄稼地和菜地……)还会

走过哪呢?你能模仿这个句式说说么?(播放课件:走过月光闪闪的)

(走过月色浓浓的小树林,走过小山坡。)

(走过凉风习习的小河边,走过石拱桥。)

我和阿妈静静地走着,拉妈妈温暖的手,闻着妈妈身上的气息,此时此刻我有什么感觉呢?

(播放课件:做后两段)

是啊,多么温馨甜蜜,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啊。我们来读一读(配乐)

这是多美的夜晚,多么幸福的时刻啊。同学们课文读完了,请你们想一想课文为什么反复写

“啊,我和阿妈走月亮”。(播放课件:为什么多次写)

(因为我和妈妈每到一个地方,感觉那里的景色太美了,感觉很愉快,所以反复的说,啊,

我和阿妈走月亮。)

(这句话表达了我和阿妈很幸福与快乐。)

对,每一次都是他内心真情的自然流露,每一次都是因为他无比的幸福与快乐。

同学们,这就是反复,体会到反复句的精妙了吗?反复句使情感的表达更加充沛,文章更有

感染力了。

这篇课文写的这么美还因为作者运用了许多修辞方法。

有排比句,比喻句,拟人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等,多种句式的变化,寓情于景,情

景交融,真是一篇佳作呀。

(五)总结全文(播放课件:课文板书)

读着《走月亮》,我们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了温馨与快乐,感受到了的浓浓亲情,不知不觉步

入了月夜那如诗如画的意境之中。

(六)练习成语(播放课件)

同学们你们喜欢走月亮吗?你们爱天上的明月吗?

噢,那就要多积累有关月亮的好词好句呀。下面让我们就来欣赏一些有关明月的成语吧。

1.有关月的成语,第一个字是月。(播放课件:月字成语)

2.考考你,填成语。同学们记得真快。(播放课件:月字成语填空)

3.有关明的成语。(播放课件:明字成语)

4.再来试试,填成语。你们真聪明,完全正确。(播放课件:明字成语59)

(七)作业(播放课件:作业)

1.选择文中喜欢的段落背诵。

2.做摘录笔记。

五、板书设计

2走月亮

月盘「亮月光柔和

“我”和阿妈想到洗衣裳做小船看水塘美好景色

Y>

闻到:阿妈的气息浓浓亲情

看到\也树草花星星闪烁

教学反思:

3*现代诗二首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以朗读、感悟、联想为主,以诗歌特有的音律美,引导学生感受对大自然风景的喜爱。同

时,运用多媒体音乐、画面营造氛围,让学生独立思考、独自体会。

3.对学生进行爱大自然、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两首诗的内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

象。

三、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关于秋天的诗。

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用一幅画导入:夕阳西下,照红了江面,晚归的鸟儿低飞在江面之上,引起学生思索。这样

美得景色,我们现代的诗人刘大白会用什么样的笔触去描写呢?一起去看看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同学们,你们喜欢《秋晚的江上》这首诗歌吗?喜欢的话就赶紧读读吧。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画一画:画出本课的生字,多读几遍。

4.认一认:出示生字,生词,开火车认读。

归巢驮着斜阳头白芦苇妆成一瞬红颜

5.帮一帮:四人小组互读课文,互相帮助指正。

6.比一比: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读诗歌,比比哪个小组读得正确、流利。

三、研读诗歌,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一)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诗歌,画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反复练读。

2.说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及原因,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3.每一小节诗写了什么,全班交流。

(二)学习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1节。

2.教师示范,配图配乐朗诵。

3.思考问题:

⑴鸟儿要干什么?是怎样的状态?(鸟儿归巢,倦了)

⑵''驮"字突出了什么?

(突出鸟倦的程度;另一方面也是景致的进一步渲染和绮丽的想象)

4.配图配乐齐读。

(三)学习第二小节。

1.指名读第2小节。

2.学生说说这一小节描绘的画面上出现了什么景物?

3.学生自主学习,在书中画有关的景物,组内交流后汇报。

4.思考问题:

⑴“鸟翻双翅,抖落斜阳”是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何好处?

(夸张;体现了鸟摆脱重负,追求自由的精神)

(2)“妆”“红颜”是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好处?

(拟人,“妆”“红颜”把芦苇人格化,给诗文平添一丝情趣、一丝生气)

5.指导学生朗读诗歌。

6.指名诵读、赛读。

四、整体感受诗歌内涵

1.从诗中描绘的景色中可以感受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无比欣悦)

2.诗人为什么能写出这么美的诗呢?(观察,感受,描绘,想象)

3.过渡:让我们用发现美的眼睛,充满诗意的心,一起感受秋天吧。闭上眼睛,想象秋天,

你的头脑中出现了什么画面呢?和同学一起交流一下。

五、激情朗诵,升华情感

全班展示朗读、赛读。师生共同评价,评出“全班最佳朗读奖”。

六、自悟自得

教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及学习感悟。

七、教学设计:

‘鸟儿

斜阳

秋晚的江上q,,,

头白

、芦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读引入,激发兴趣

1.上一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一幅秋天晚上的美丽画卷,这节课我们来读一首徐志摩笔下描

写花牛的诗。

2.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二、学习诗歌

1.自读感知。

请自由把课文读几遍,把字音读准确,把诗读流利,读完想一想:你从诗中感受到了什么。

(提示:可以从诗中的关键字、词、句中去体会,可以从整首诗的内容上去体会,可以从诗

的形式上去感受,也可以从诗的思想上去感受)

2.点拨感悟:

(1)指名分小节读,正音,认识生字。

⑵从这首诗中我们知道了花牛在草地里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你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指导学生抓住“压扁”“霸占”“甩”“偷渡”等词及带有这些词

的句子边读边想象感悟)

⑶有感情地朗读。

这首简短的小诗,我们要边读边想象,才能入情入境,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看看谁能通过朗

读表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学生练读,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3.领悟写法:

(1)默读诗歌,说说这首诗在形式及写法上有哪些特点或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2)生谈自己的发现。

(3)师小结:

A.每节第一行均以文字相近的诗句起首一一“花牛在草地里坐”“花牛在草地里眠”“花牛

在草地里走”“花牛在草地里做梦”,用简单明朗、轻快活泼、一咏三叹的诗句形式,读起来

朗朗上口。(结构一致)

B.用词讲究,动词用得很准确,“压”“霸占”“甩”“偷渡”这些表示动作的词的使用,既

准确又形象。我们要学会用词,同一个意思可用不同的词来表达,这样就不显得单调和重复。

三、板书设计:

花牛歌

一坐——压扁

眠---霸占

走---甩得

、做梦一一偷渡

四:教学反思:

4.繁星

一、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理解“半明半昧”、“摇摇欲坠”等词语的意思。

2.根据课文的写作顺序,了解作者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和由此产生的种

种感受,学习采用重点语句串联的方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作者采用的多种修辞方法,以及用联想和想像的手法写景状物,抒发情感的写作方

法,体会课文的语言美。

4.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大自然的习惯,热爱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及不同的感受。

三、教学准备

教师:PPT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1.星星是夜晚的精灵,在无边的夜空,点点繁星,总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同学们,当你凝

望着那充满神奇色彩的星空时,你会产生怎样的遐想呢?

2.现代著名作家巴金也是一个特喜欢看繁星的人。那么,他眼中的星星又是怎样的呢?今

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星空世界。

3.出示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试着完成下面的表格。

时间地点所见感受

2.字词学习。

“半明半昧”是什么意思?“摇摇欲坠”又是什么意思呢?

“模糊”的反义词?“静寂”的近义词?

3.师生交流,共同完成表格内容。

时间地点所见感受

从前家乡密密麻麻们的繁星回到了母亲怀里

三年前南京星群密布的蓝天朋友在和我谈话

如今海上无数半明半昧的星,摇摇欲坠谁在母亲的怀里

4.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时间顺序)

5.课文就是按照时间的顺序,描写了我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观看到的繁星,产生的种种

感受。根据表格概括说说文章内容。

(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引读:随着年龄的增长,作者眼中的星空是略有区别的。从前在家乡一一;三年前在南

乐;如今在海上。

总结:“我”从最初的一一“爱看”,到后来的一一“认识一些”,到最后已经是一一“认得很

熟了”」

2..那么多年来,“我”眼中的星空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1)相同点:星星始终很多,名副其实的繁星。

(2)不同点一:

“从前”在家乡,看到的是“密密麻麻的星”;

“三年前”在南京的“一个静寂的夜”,作者看到的是“星群密布的蓝天”并且“认识了一

些星星”;

而如今,作者看到的是“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

不同点二:

“从前”的感受是“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

,,三年前”,,好像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谈话一样”;

“如今”“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

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4.作者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周围世界的观察和感知也渐进细微深切,有所不同。

(1)文中写了作者“从前”、“三年前”、“如今”三次看繁星的不同感受。按照这样的思路,

请同学们把课文分成三段。

(2)指名学生交流。

(3)朗读第一段,想想:作者看到的星空是什么样儿的?他有些什么想法?从作者的这些想

法里,你感受到了什么?(板书:看到的联想到的)

(4)小结:从前,作者觉得星天有母亲般的温柔、亲切。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要理

文的主要语句;二要联系自己的感觉、体验,这样才能准确地领会作者表达的对星空的亲

切感情。

(5)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去理解作者在看星空时的想法,体会一下作者要表达的思

感情。默读第二段,哪些句子是写作者的想法?

A出示:

好像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谈话一样。

B好像同朋友在促膝谈心一样,联系一下作者生活的社会、生活环境,你想一下,他们可能

在谈些什么?

1923年,19岁的巴金和三哥毅然冲破封建家庭的樊笼到了上海、南京,考入东南大学附中

补习班。在学习期间,参加了一些社会活动,著名的“五卅”运动对他的影响较大,他的民

主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

C指名回答

D小结:是啊,虽然当时作者身处黑暗的旧社会,又孤身独处,感觉孤寂无助,但有星的

伴,他对未来还是充满了希望、充满了信心。他向往光明,追求光明,望着星天就感到光明

处处都存在。这时,他爱星天的感情比从前更深了。

(6)第三段写的是作者如今在海上看繁星的情景。请大家一边读课文,一边把表示作者对

星的感受的句子划出来。

A学生交流,媒体逐句出示。

①“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

(句中“萤火虫”指什么呢?闭上眼睛想想,作者此时为何有这样的感受?)

②“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想一想,它们在说些什么?)

③“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a分组朗读。

b作者对这夜的感觉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

(“柔和的”是触觉、“静寂的”是听觉、“梦幻的”是幻觉。)

c这些都让我们感受到了当时的那份美丽、宁静和神秘,请同学们来读读,读出当时的这种

氛围。(指名读、齐读)

④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坏里了。

(这里,作者感觉到自己是沉醉在星的怀抱里,又比作是睡在母亲的怀里,跟“从前”和“三

年前”的感觉对比,一个是比作回到母亲的怀里,一个是把星星当作“朋友”,如今是睡在

母亲的怀里,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没有变化?作者两次看繁星的感觉与在母亲怀里的感觉连在

一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

5.小结:作者在课文里,写的是三次看繁星的感受,流露出对星天的爱的思想感情,这种

情一层比一层深:爱着(亲切)一交朋友(更亲切)一老朋友(陶醉了)。在作者笔下的星

天,带有母亲般的温柔和亲切,作者爱月夜,爱星天,归根结底是就是为了表达他对自然的

热爱,对家乡的思念,对祖国的热爱的真挚感情。

(板书:对大自然的热爱)

6.齐读全文。

(四).总结全文读写结合

1.在作者的笔下,繁星点点,胜似仙境,美妙无比。文章之所以有如此美妙的意境,是因

文章既有对星空真实的描绘,也有作者自己丰富的联想,虚实结合。

(板书:实虚)(引读相关句子)

2.小结:作者的这种写法正应验了这句名言一一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后始知深。

3.同学们看星空能产生诸多联联想和想象呢,那么看大自然的其他事物你有怎样的感受

呢?下载我们以“大海、月亮、太阳、蓝天……为题,模仿课文的写法,描述一下。看谁写

得快,写得精彩。

4.交流、评议。(课后)

板书设计

繁星

看到的(实)联想到的(虚)

巴金温馨、亲密、惬意……(感受)

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口语交际:我们与环境

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发现人类的一些破坏环境的做法,同时学会在与他人意见分歧

时,正确与人沟通,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2.让学生学会关注生活,能充分意识到环保不是一句空话,每一个人都应从身边做起,从

我做起,做环保卫士。

3.讨论总结出切实可行的环保小建议,并带动周围的人一起落实到行动中。

二、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克服劝说时的焦躁心理,以文明的举止、诚恳的态度打动对方;能为保护环境做一

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口语交际中,能够围绕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能判断别人的发言是

否与话题相关。

三、教学准备

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图片激趣,导入课题

同学们,我们观山,看海,听雨,赏花……和大自然亲密接触,这些都让我们心旷神怡。每

个人都希望生活在这样美好的环境里。可是,只要大家稍稍留心,就不难发现人类的许多行

为正破坏着我们的生活环境。

我看到这样一则新闻:校园里竖起一棵奇怪的“大树”。这棵树是用废弃的一次性筷子做树

干,绿叶则是废旧的暖壶壶壳,这棵两米高的筷子“树”“长”得挺茁壮。这株筷子树的制

作者告诉记者:整个树干使用的一次性筷子就达十万支,这些筷子都是师生们平日在学校的

食堂和校园周边的商业街饭店里“捡”回来的。他同时谈及一株生长了20年的大树,也仅

能制成这样的筷子6000—8000双,他们这棵树虽然只有一米九,但耗费了十万双筷子。他

们希望能够警醒大家最终告别一次性筷子。

师:同学们,听完这则新闻,能否用一两句话说说你的想法?师:我们与环境密不可分。

(二)、初设情境,共同探讨

1.说一说。

a.情境一:你和同学吃饭时,他随手拿了几双一次性木筷,多的就扔在旁边,请你劝劝他。

b.情境二:学校门口的餐馆老板一直未停止使用一次性木筷,你打算怎样去劝阻他?

师:谁来说一说。

生:有些木筷并不卫生,因为每一双一次性筷子的制作加工都要经过树木的砍伐、切断、冲

坯等十几道工序,而且为了让筷子看起来洁白干净,成型的筷子还要经过硫磺熏,熏不白的

就用双氧水和硫酸钠再次浸泡漂白,然后用滑石粉抛光。

生:让我们少用一次性筷子,出外就餐时尽量自备筷子,或者重复使用自己用过的一次性筷

子。

2.我们身边存在哪些环境问题?

a.小组内交流。

b.每组请代表在全班交流。

生:工厂里生产过程排出的废水直接排到河里;生:人们乱砍乱伐破坏生态环境;

生:工厂里排出的废气污染大气;

生:人们的生活垃圾。

3.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生:如果堵车时间长,我们可以提醒爸爸妈妈将汽车熄灭。这样可以减少尾气排放,也可以

节省燃料。

生:最后离开教室的同学要注意关灯,大家一起努力,做到不开“无人灯”。

师:同学们的做法很好。

(三)、动手实践,从我做起。

1.师引入:爱护环境不仅要认识到,更要会动手做。那么,我们能不能把刚才交流的内容进

行梳理,选出十项保护环境简单易行的做法,制作成“保护环境小建议十条”呢?

2.学生合作交流评选出“保护环境小建议十条”。

预设:

保护环境小建议十条

(1)看见垃圾,主动捡起丢在垃圾桶内,不乱扔垃圾。

(2)要珍惜水资源。可以将淘米水、洗菜水、洗衣服水用来浇灌树木。洗完手后一定要把

水龙头拧紧。

(3)如果教室里没有人在或只有几个人的话,要把电灯关上。

(4)使用无磷洗涤用品,少用一次性餐具和塑料袋,不烧散煤,拒绝食用野生动物。

(5)随身携带环保袋,多使用筷子。因为一个塑料袋要200年来解化,少使用一次性碗筷。

(6)在学校的路边及其他地方多设置一些造型各异的垃圾桶,最好是分类垃圾桶。因为我

发现垃圾桶可分为“回收”和“不回收”两种,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增加收入,节约能源,另

一方面可以增加收入,节约能源的观念,只有这样,我们的校园才能更加整洁。

(7)要多植树造林,不砍伐树木。不践踏草坪。

(8)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果皮。

(9)少开车,多骑车。

(10)爱护环境。家中的死鸡死鸭可以密封,然后拿到垃圾场,让清洁工人处理掉。千万不

能丢到河中,因为这样会污染河水。

(四)、全班汇报,点评鼓励

1.在小组发表意见的基础上,各小组将意见综合起来,由代表向全班进行汇报。组内同学

做补充。

2.学生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和教师评点等方式灵活运用。

(五)、总结全文,延伸拓展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小事都会对环境造成破坏。这些一点一滴的小事,会影响我们

的生活,甚至可以结束地球的生命。地球是你的,也是我的,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拉起我们

的手,张开我们的口,检点自己,劝诫他人,共同捍卫我们的家园。

五、教学设计:

我们与环境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六、教学反思:

习作一:推荐一个好地方

一、教学目标

1.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积累习作素材。2.养成修改自己习作的习惯,并能与他

人交换修改。3.创设情境法、示范法、谈话法。通过写喜欢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

的感情。

二、重难点

抓住事物的特点按一定的顺序有重点地把景物写具体。启发学生介绍更多的风景优美的地

方,并写出这个地方的美。

三、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自己喜欢的地方的图片或游玩的照片,以及描写景色的好词、好句、古诗词。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都去过哪些地方?那里的景色怎么样?

2.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畅谈那些好地方。(板书习作主题)

3.老师也是个喜欢旅游的人,还喜欢在旅游的时候拍一些美美的照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

下!去这些风景优美的地方旅游,旁边总会有一位导游,给我们做详细的景点介绍。他们侃

侃而谈,游客朋友们都要围着听他们的讲解,你们羡慕吗?

4.我刚从大队辅导员那里得到一个好消息,因红领巾广播站拓展业务需要,现面向全校学

生招聘五名小导游。瞧,我还把面试内容带过来了:能具体清楚地介绍去过的风景优美的地

方,或是想去的地方。同学们,我们在介绍的时候,光说那里真美呀,别人知道有多美吗,

能打动别人吗?我们在介绍的时候应如何介绍呢?(好方法,用上好词佳句)

(二)、分享预习效果

课前已经让同学们搜集描写风景的好词、佳句,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吧。

(三)、互动合作,调动感知

1.老师引导学生回忆,做好介绍的准备,同桌之间练习介绍风景优美的地方,或是介绍在

景点拍的照片。如果你也正好也去过那个地方,可以适当补充,师相机指导。

2.学生到讲台前来介绍,告诉他取胜的法宝。(语言生动,内容尽可能具体,能打动别人,

使听的人也想去)

3.对听的同学提出要求,作为参赛选手和评委的我们我们该怎样做呢?(认真听)出示听众

要求(安静听、认真听),听完可提问题或给出合理建议。

4.学生介绍,其他人补充、点评,师指导点评。

(四)、点拨思路,指导写作

1.既然大家都想当导游,那我们就把自己的介绍写下来吧!一起来比一比,读一读,看谁

能当上“最佳小作家”好吗。

2.读作文要求,审题。

3.怎样写,范文引路。

4.写作方法。

5.如何让语言优美,让语言亮起来。(美文欣赏)

6.总结:在介绍景物的时候把看到的景物颜色、样子写出来了,而且在介绍的过程中用上

了好词好句,还用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再加上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这样就写清楚、写

生动了。用眼睛仔细看,用耳朵注意听,用鼻子好好闻,用手去触摸,用心灵去感受。

(五)、自主展示,感受评价

1.写好后,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在小组内交流,把你写的读给小伙伴听听,看看你写得怎么

样,让他们评价、补充。(人人发言,互评互议,师指导)

2.小组共评共议,评选优秀习作。

3.各小组长展示优秀作品,让全班学生受到新的启发,获得美的感受。(其他小组可以发

表不同的看法,评一评)

(六)、佳作引航

美丽的竹林

外公家的小屋旁边有一片竹林。那是一个值得一游的好地方。

春天的竹林里绚丽多彩。仔细看,鲜绿、深绿、黄绿、灰绿连接着交错着,绿到小屋,绿到

天边,绿到山脚外面去。一根根春笋破土而出,拔地而起,仿佛在和我们比谁长得高呢。

夏天的竹林,绿中带黄。我们一热就钻到里面去玩,竹林茂密,太阳晒也晒不透,这里凉爽

极了。竹林就像一幅立体的画,就是我们的乐园。还有一条清清的小溪从竹林中流过,更是

把竹林点染得多姿多彩。

秋天,竹林与周围的树映衬在一起,竹子是绿色的,周围还有很多树的颜色:青绿的是松杉,

朱紫的是山杏,火红的是枫树,金黄的是银杏。远远望去像给竹林镶了一道花边。

冬天的竹林好似披着一件外衣,和周围的树在一起犹如一座宫殿!

点评:这篇作文推荐的好地方是美丽的竹林,分别抓住春、夏、秋、冬四季的特点来写出竹

林的美丽。其中春、夏写得最详细,做到了详略得当。习作语言生动,描写细致,善于想象,

巧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写出了竹林独特的美感。

(七)、教师总结,巩固延伸

同学们真棒,短短的一节课时间使掌握了这么多的写作本领,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将我们

的家乡以及我们伟大祖国的风景名胜完美地展现在读者面前!(A)板书设计

推荐一个好地方

审题写作方法语言美

吸引人写特点比喻

感兴趣有顺序拟人

总分总排比

六、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一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如何读文章的方法。积累8个描写场景的成语和5个表示时间的词语。

2.运用创设情境、讨论的方式感知如何在读文章时在头脑中形成画面。

3.让学生学会发现语文知识的规律,并且联系生活创造性地学语文、用语文。

二、教学重难点

写字的好习惯;积累词语;背诵古诗《鹿柴》。学习如何读文章的方法。初步理解古诗《鹿

柴》,引导学生知道古诗所描绘的景色。

三、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王维的相关资料。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导入:作者用文字表达思想感情,而我们读者要了解这种感情就必须看到超越平面文字

的画面,学了本组课文,你在阅读方法上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先一起来看看几名学生的

发现吧。

2.生自由读“交流平台”中的人物对话。

3.指名分角色读人物对话并说一说他们在对话中谈的内容。

4.联系课文,举例说一说自己读书时想象到的画面。

5.交流课外书中自己发现的一些句子,进行简单的欣赏。

6小结:读文章时不仅要想象画面,还要“听”声音,“闻”味道。

(二)、词句段运用

读下面的词语,你想到了什么画面?和同学交流。

1.读正确:

⑴自由读一读这些成语,把字音读正确。

(2)指名读,正音。

2.解词意:

⑴你知道哪些词语的意思?说给同学们听一听。

⑵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可以提出来向同学请教,也可以借助成语词典加以理解。

⑶选用其中的几个成语说一说想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选一个事物,用上一两个加点的词语描述它,再写下来。

1.自读带点的词语,要求读正确。

2.你发现这些词有什么特点?

3.小组交流:任选一两个词语描述事物。

4.把交流的内容写下来再大声地读出来。

(三)、书写提示

1.出示文中的一段话让学生回想这是哪篇文章里的句子。

2.指名读-同桌读----齐读。

3.读旁批的三个句子,让学生明白如何把这段话写好。

4.在写字本上书写。

5.评比。

(四)、日积月累

1.导入。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由此可见积累的重要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唐代素有“诗佛”之称的大诗人王维写的《鹿柴》。

2.生借助拼音将古诗读通顺,并尝试着读出节奏。

3.针对学生不理解的,老师可作适当补充性讲解。

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诗意:空寂的山谷中看不见人影,却能听到人讲话的声音。

(2)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诗意:落日的余晖反射入幽暗的深林,斑斑驳驳的树影映在青苔上。

总结:诗人以一种特有的感觉,描绘了静寂幽暗的空山深林傍晚的景色。这是一种有声的静

寂,有光的幽暗,是诗人细致观察,潜心体会的结果。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5.引导学生课外找一些王维的诗来读一读。

六、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

书写提示日积月累

七、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1.本单元的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一个豆

荚里的五粒豆》《蝙蝠和雷达》《呼风唤雨的世纪》和《蝴蝶的家》四篇课文组成。《一个豆

荚里的五粒豆》本文通过讲述成熟了的豆荚裂开了,里面的五个豆粒飞到广大的世界里去,

各奔前程,对各自的经历都很满意。告诉我们:生活中不能没有爱,爱是最伟大的,也是最幸

福的。《蝙蝠和雷达》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

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呼风唤雨的世纪》

讲了科技发达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激发了我们热爱科学的兴趣。《蝴蝶的家》这是一

篇言辞优美的散文,作者构思独特,以问题和思索为线,以雨天为蝴蝶躲藏在哪里而着急的

情感贯穿,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对幼小生灵的关爱之情。教学时,要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有

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单元教学目标:

会认本单元要求会认的字,会写本单元要求会写的字。要求认识的字要能读字音,能结合词

句等语言环境了解意思;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会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整理问题清单。

3.本单元的教学重男点:

(1)会认本单元要求会认的字,会写本单元要求会写的字。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

提出自己的问题。

(2)根据课文提出问题,整理问题清单,筛选对理解课文有帮助的问题。

4.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内容教学要点课时教学建议

5一个豆荚里的五本课描写了豆荚的经历。重点是21.通过分角色度读的程序

粒豆说明生活中不能没有爱,爱是最引导学生体会豆荚的愿

伟大的,也是最幸福的。望。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引

领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6蝙蝠与雷达本课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21.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

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关仿生学的资料。

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重点激

发学生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引

兴趣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领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7呼风唤雨的世纪本文讲了科技发达给人们的生1通过搜集资料,促进对课

活带来的变化,重点是通过学习文的理解。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8*蝴蝶的家本课这是一篇言辞优美的散文,11.通过启发、点拨的方法引

作者构思独特,以问题和思索为导学生品味课文中的各种

线,以雨天为蝴蝶躲藏在哪里而修辞手法。

着急的情感贯穿,真切地表达了2.结合图片引导学生体会

作者对幼小生灵的关爱之情。重作者的对小动物的关爱。

点是抓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

想感情。

习作:小小动物园本次习作的内容介绍人物。重点11.学会在观察,抓住特点

是指导学生展开想象,学会抓住介绍。

人物特点写一件事。2.结合课文提示对习作进

行指导。

3.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表

达习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